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1篇

首先,一般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词是人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信号,它代表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规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思维乃是语言的思维,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促进了儿童的思维发展。

其次,从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来看,幼儿时期又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最快时期,词汇量迅速增加。同时,语言的发展也使儿童的心理品质开始形成,心理反应内容大大丰富。因此,要训练、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也首先应该抓住幼儿语言发展这个关键期。

再次,几乎所有的语言都代表了一类事物,其概括性决定它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而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两个特征中,外延是极为丰富的,它可以起到调动幼儿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语言、运用语言的作用。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语言活动作为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可以在一点程度上承担起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任务,从而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

那么,怎样组织语言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利用语言活动的各种形式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是创造性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发散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活动,往往表现为敢于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多角度想问题,追求新颖独特。在这种学习中幼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意灵活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语言在活动中,让幼儿换角度去想问题,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贯注重保护幼儿的别出心裁,起于寻常的思维积极性,也设法调动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有人说,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关键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有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具备培养现代型人才的素质。

二、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注意组织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除了幼儿常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环境、活动等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教师应为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给幼儿广泛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这种环境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对孩子积极参与的活动,不应加以时间的限制。

2.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气氛,以鼓励孩子自由自在地表现。

3.允许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刺激另一同伴的思考。

4.消除环境中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条件。

那么怎样的环境比较适合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呢?

幼儿活动的环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以上所提到的是环境系指前者。而硬环境则指包括室内环境的布置,这些环境,应为幼儿展开想象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另外,幼儿早期学习的环境应是舒适的,色彩鲜艳的。并为诸如“创造性思维”一类的小活动提供宽松的空间,可以使用活动墙报或分割板面,为个别指导活动或安静的个人及小组活动提供小的空间。在一个重视和增进孩子个性创造潜力发展的环境中,孩子会自我感觉良好地体会很多解决问题乐趣,教师也会从与孩子的密切交往中获得快乐,帮助孩子认识他们的全部潜能。

(二)利用一日常规活动,适时进行相应的培养与开发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利用很多零散时间,组织一些活动。

1.开展“每日谈话活动”利用早饭前的闲暇时间,组织此项活动。其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如“我最稀罕的事”“你昨天做了什么”“我的问题与发现”等等。

2.开展“讲故事”活动,教师可以制作故事开头卡片或者视频,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三、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利用主题活动“手的用途”对幼儿进行语义测验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思维的习惯。

四、在其地活动中注意通过语言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发掘,就可以发现,幼儿身边到处都有接受教育的土壤。例如,在游园中,教师可以和幼儿细心观察五颜六色的花,然后引导幼儿尝试找出与“五颜六色”相近的词语。通过观察“蚂蚁搬家”,联想到下雨前各种动物的活动情况,之后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等等。

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适合于儿童的创造性提问。例如:如果你会飞,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树木都是蓝色的,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此类的提问,以其一定的趣味性、竞争性,可以较好地调动起幼儿的想象,展开发散性思维,并且一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从而可以“常问常新”,不断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科学情境;创造性思维;农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71-01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更应重视幼儿的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要灵活对待每个不同特质的儿童,让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想象、创造,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农村如何创设科学情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呢?

一、亲近自然,激发幼儿兴趣

大自然是活教材,大自然对农村幼儿来说是五光十色的一块瑰宝。另外,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动力。为此,可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开展带幼儿走进农田、逛果园、玩泥巴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感知,让幼儿在感受季节变换的同时,认识各种农作物。比如,组织幼儿开展“春天的小树林”活动。孩子们对小树林充满好奇,从进入树林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欢呼、奔跑、雀跃,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寻找树林中最粗的树,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观察蚯蚓,嗅不知名的野花。孩子们兴奋地找寻着、发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中碰撞、迸发。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园还可以开展“粗粗细细的树”“蚯蚓的故事”“奇妙的叶子”等更多探索大自然的科学活动。

二、营造宽松环境,激发幼儿想象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平等、自由、民主的利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氛围,引导幼儿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内心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比如,在“多彩的秋天”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农田,感受农作物的叶子纷纷飘落的情境,让幼儿认识并收集各种叶子。在“奇妙的叶子”科学探索活动中,从一开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叶子滑滑的、毛毛的、粗粗的触感,到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各种叶子的味道、脉络,比如黄豆叶子毛毛的,闻起来有青涩的味道,脉络像网,再到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自由玩耍叶子,幼儿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心情愉快,没有压力,想象丰富。在玩耍叶子时,有人拿着叶子向天空抛洒,说像蝴蝶在飞;有人在纸上印叶子的脉络;还有人选择不同的叶子巧妙组合,进行叶子粘贴画的艺术创造。实践证明,这种安全、自由、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巨大的创新潜能。

三、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幼儿质疑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丰富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质疑,重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有疑问才会有探索,经过探索才会有所创造。比如,科学探索活动“要一起玩的水和油”,它的来源是幼儿喝汤的时候,发现菜汤上面的油漂浮在水的表面。“水和油怎么分开了?难道不能混在一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带领幼儿展开科学探索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水和油要在一起玩的科学情境,提高幼儿探究兴趣。幼儿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最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探索出油水融合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后来,幼儿又质疑油的来源,教师便带领幼儿走进农田观察油菜、走进农家了解如何打菜油。因为质疑,才有探索,幼儿才收获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实践,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进家长资源,激励幼儿主动探索、创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重视家园共育,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为了利用好家长资源,激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教师可请家长走进幼儿园的种植园,让家长用自己的特长来教孩子如何种植蔬菜;还可利用种植园的蔬菜等农作物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并制成馅包饺子,或挖红薯、洗红薯、和着糯米粉做成造型各异的红薯饼。这些活动,既能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由来和营养价值,又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五、结束语

有人说,当儿童有机会去观察、收集和挑选物品时,当教师对儿童的想法有所回应时,儿童就变成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在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尽量多地创造科学情境,为幼儿提供发展的平台,积极观察、回应和引导幼儿,让农村幼儿的创新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造性戏剧;课程;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40-02

1930 年,美国戏剧教育先锋Winifred Ward 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性戏剧。目前,在欧、美、澳等西方国家,创造性戏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被普遍实施。尤其是美国,在其幼儿园各年级的教育计划中,都会发现“创造性戏剧”的身影,“创造性戏剧”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课程模式。20 世纪初,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国内地也掀起一股创造性戏剧教育的研究热潮。“创造性戏剧”(creative drama) 是一种基于一定文本的、以过程为中心 (Process-centered) 的、非演出性的表演形式,是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体验等方式建构文本信息意义、生成个人观念、表达经验感受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动态过程,也是参与者知识、能力、人格、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其在儿童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开展创造性戏剧才能吸引幼儿?如何让创造性戏剧成为幼儿的最爱?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课程目标科学化

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所适宜的课程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才能使幼儿对戏剧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创造性戏剧课程制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主体本身的能力、需要、兴趣,体现出年龄阶段性,使大、中、小班具有不同的戏剧课程目标。创造性戏剧课程还要依托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落实,为此幼儿园不仅需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不同制定纵向的年龄发展目标,而且需要根据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制定各领域教育中幼儿的发展目标。如:

小班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体育活动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培养目标是: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小班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科学活动认知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在老师吸引下,愿意观察,周围环境中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事物,学着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感知其主要、明显的特征,能比较出同一种物体的明显差别(大小、颜色、长短),能根据物体的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小班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社会活动时社会合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友爱同伴,乐于合作与交往,知道幼儿园的戏剧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独占玩具,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与1—2同伴一起玩耍等等。

中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语言活动的培养目标: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戏剧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因为中班与小班幼儿相比戏剧能力以及语言和动作的能力都比小班幼儿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其语段的连贯表达尚未达成,并且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应答的交往策略,在戏剧表演中容易出现语言少于动作的现象。中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音乐活动的培养目标:喜欢听优美的戏剧乐曲,喜欢用好听的声音、协调的动作表达对创造性戏剧的感情。中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社会活动社会规则培养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参与戏剧活动能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初步判断某些行为的对错,做了错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大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社会活动其中交往能力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喜欢和小朋友合作完成戏剧活动,能学习与同伴共同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困难,与同伴合作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等。大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科学活动的认知发展目标:能将感知、思维、想象的事物较准确地表现出来,通过手、身体的接触,能较准确的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形状等。大班幼儿在结合创造性戏剧课程开展艺术活动具有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形成用戏剧手段进行自我表现的习惯;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收放戏剧器械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养成分类;整理;存放的良好习惯。创造条件,使幼儿养成展示和收藏自己戏剧作品的习惯,等等。

二、课程内容丰富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课程内容是他们可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幼儿的生活应该成为幼儿园创造性戏剧课程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创造性戏剧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幼儿园创造性戏剧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依据应是幼儿的日常生活,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课程内容来源广泛

只要是能激发儿童对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兴趣,欲望和冲动的一切资源都可以加以运用,成为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内容来源。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比如生活活动: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次难忘的生活经历,一部有趣的动画片,一件物品,一种新奇的想法等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戏剧课程的内容来源。

四、课程与多领域内容相整合

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联系,甚至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幼儿戏剧课程内容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也是幼儿教育整合的主要表现。我们可通过领域内整合、领域间整合、超领域整合三种方式实现创造性戏剧课程内容与其它领域的的整合。比如领域间的整合最常见的是通过主题的综合方式进行。在幼儿园的创造性戏剧中可以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来实现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之间的整合。

五、课程组织情趣化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就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可以将此看做是创造性戏剧课程组织实施的一个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组织还应遵循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并满足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在情趣化的戏剧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具体而言,幼儿园在组织创造性戏剧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第一,计划。指幼儿教师对整个创造性戏剧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器材准备、实施策略等的系统规划。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充分考虑本园特点,社区条件,家长期望,幼儿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园内外的资源审慎编写创造性戏剧活动的计划。

第二,确立主题。应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确定创造性戏剧课程的主题。教师应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确定具体的活动主题,所选主题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并尽量将各领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创设活动情境。合理的创造性戏剧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积极性,让其很快进入情境,参加戏剧性活动。

第四,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创造性戏剧的内容要融于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注重内容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并在开展活动前先清楚地说明活动内容、介绍活动的程序与活动的规则,让幼儿共同参与讨论。

第五,组织排戏、演戏。创造性戏剧是一种经过训练的高级游戏,对幼儿来说,排演戏剧对幼儿自身是否登台演出,演出的效果如何,重要的是在排演过程中所激起的兴趣、热情和态度。他们参加戏剧活动自身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幼儿在获得快乐和经验的同时,认知能力得到发展,情感体验得到丰富。幼儿教师在组织排戏演戏的时候要根据情况为各组分配好场地和时间以便活动的顺利展开。

第六,交流。交流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演戏完毕之后,扮演着和观看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整个过程进行交流。交流目的是要使幼儿对活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以及为下一次的表演做准备。整个创造性戏剧活动都是在表演—交流—修改——再表演—再交流—再修改的循环反复中进行的。交流的内容涉及:你喜欢此次表演吗?你觉得剧情能不能吸引你,哪些部分需要修改?等等。

六、课程评价多样化

创造性戏剧课程评价作为创造性戏剧课程的一部分,构成了创造性戏剧课程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可以及时指导和改进创造性戏剧教育活动的过程,不断地提高活动的质量。

第一对创造性戏剧价值的评价是实现创造性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诊断课程,修正课程,预测教育的需求等通过及时的信息回馈促进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改进,缩小其与预定目标的差距,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对创造性戏剧活动内容的评价。对创造性戏剧活动内容的评价又分为三个方面:对创造性戏剧活动方案本身的评价;对创造性戏剧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创造性戏剧活动效果的评价。首先对创造性戏剧活动方案本身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创造性戏剧活动方案的各个要素和部分的制定是否以科学的课程原理和理论为指导;创造性戏剧活动结构是否合理,各要素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其次对创造性戏剧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幼儿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的反映,教师在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态度、行为以及师幼互动的情况的一个评价。对实施过程的评价可以对影响课程效果的因素有全局的把握,还可以获取幼儿对创造性戏剧适应性的信息。最后是创造性课程效果的评价。从幼儿教师对幼儿评价而言创造性戏剧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幼儿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幼儿教师而言课程活动结束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得与失进行详细记载,及时补充完善,以便为下一次戏剧活动做准备。最后还要看创造性戏剧本身是不是在整个活动过程得到改进和发展。

我国台湾戏剧教育学者郑黛琼说:“戏剧在教育环境中的运用,正因其透过戏剧角色扮演模仿生活环境、人的感情、激起创意,得以产生经验的特质,为20世纪初的教育学者瞩目。同样,创造性戏剧想让其成为幼儿的最爱,就应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使幼儿成为自我表达的个体。我们应当在对创造性戏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融入幼儿生活之中,从而找到一条促进我国幼儿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For a more complete discussion of the definition, see Jed H.Davis and Tom Behm , "Terminology of Drama with and for children: definition," Children''s Theater Review, 27,no.1(1986),10-11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4篇

实例B:美国一个小学美术教师,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看到中国孩子的画技非常高,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画让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画了同一个事物――圣诞树,原因是教室墙上贴着一棵圣诞树,当美国老师把圣诞树覆盖起来后,那些画技超群的孩子竟然无从下笔,瞪起了眼睛。

一、中国教育的误区

分析以上两个例子找到答案:范画孩子的眼晴孩子的手,最后由手把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晴到手的过程,一个类似“拷贝”的过程。长此以往,孩子的绘画就仅仅是一个由眼晴到手的过程,他的眼睛有画,心里没有画。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由于在他眼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心中就很难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

我们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存在着三个不容忽视的误区:

一是以为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

智力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它的高低取决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人先天最少存在有智能”,不了解孩子的资质与潜能,盲目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是以为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

智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观察力、思考力等。吸收知识可以锻炼记忆力、丰富想像力、提高观察力、增强思考力,但是智力的发展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过程,比如需要适当的营养、需要健康的心理环境、需要正常的社会化等。这些“需要”都绝不是吸收知识可以完全替代的,把吸收知识完全等同于开发智力,其结果只能开发出书呆子式的智力。

三是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培养创造力必须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所以说,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造力,这是中国素质教育的误区。

二、创造性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性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因此,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

所谓“教”,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育计划、目标、要求及内容,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教育的过程。“教”绘画就是把绘画的“知识或技能传给人”,至于如何让孩子画他自己的画,教师却做得不够。

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造性。例如,绘画的“知识或技能”是可以从A传给B又从B传给C的。创造性是潜伏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性,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因此,幼儿的创造性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最后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孩子创造性的环境。

例如:

1.讲出一种特性,让幼儿列举有此特性的事物,鼓励幼儿列举得越多越好。如谈话活动“什么东西在变”,启发鼓励孩子去发散思维,他们会说出无数个“变”:有看得见的“小树越来越高”,有感觉到的“气温越来越热”,有速度上的“车越开越快”,有时间上的“人越来越老”等。

2.提出某一事物,让幼儿列举其用途。如常识课上,结合认识“水”,让幼儿说出水的用途,孩子会说出“水能喝、水能浇花、水能发电”等。

3.画出一些图形符号,让幼儿大胆想、大胆说。如画一个“O”,让幼儿说出想像的事物,孩子会说出“像太阳、像眼睛、像轮胎”等。

4.故事课上,老师只讲故事情节,请幼儿给故事起名字;或讲到结尾部分戛然而止,请幼儿续编结尾。

在幼儿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法还有许多,以上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教师要更新“教”的理念,树立起“教”的目的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育价值;创新意识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价值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要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就在于人才的不断培养。幼儿的未来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想培养出这些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人才是需要在幼儿时期就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由于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的健全发展提供条件。幼儿的作品中通常存在着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表现出来的是幼儿纯真的心灵和情感的平衡,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创造性随着与世界的接触加大而渐渐地消退,所以,在幼儿时期对其以美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误区

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五个教育误区,分别是: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缺乏全面的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缺乏灵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和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评价。这些教育误区会严重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束缚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扼杀了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个性化和愉悦感忽视,严重阻碍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缺乏幼儿美术教育观念体现在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创造性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没有将其变为自己对职业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转变幼儿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合理地选择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不将艺术教育变为机械的技能训练,用创造性思维方法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1.树立创新价值取向,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核心就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在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中,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观念。每一个幼儿都存在创造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是对幼儿美术兴趣的激发,为他们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带领幼儿走进自然,领略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思维。

2.营造新型师幼关系,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应注意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利于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师幼关系,将幼儿为本的教育管理铭记于心,尊重幼儿的情感和行为,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养成一种创新精神。教师要从心底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对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成为幼儿创造力的欣赏者和培养者。比如在上课期间,教师应尽量让幼儿进行讨论,先画再教,对幼儿的画进行一定的鼓励,只在画技方面进行指导,而不干涉幼儿的想象。

3.注重园本文化建设,创造个性发展环境

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也将影响着他的个性发展。一个幼儿园自身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就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对幼儿的心灵、精神和性格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某市的一所幼儿园中就在园内屋顶和走廊上设立了一个名为“天空的涂鸦”这样一个艺术作品展,是由幼儿的绘画作品组成的。幼儿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徜徉,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热爱艺术的思维。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时期,尽管幼儿的辩证逻辑不够,但大胆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给他们培养和发展创造了天然的条件。美术这门艺术拥有鲜艳的色彩、优美的线条,这些特点都会吸引幼儿,是培养幼儿创造性和启迪幼儿心智的最佳方法。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局限幼儿的行为,不要让他们养成思维固定式的习惯,而要让幼儿的内心直观感受表达出来,这硬拍芨好地培养其创造性。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一流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在为中国实现强国梦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马琼娥.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9):40.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解放 美术活动 幼儿创造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96-02

引言

在新时期幼儿教育的要求当中,艺术类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能激发儿童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灵活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和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力,以此提高他们在艺术中自由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如何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激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思维――解放头脑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审美情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活动中,解放头脑――要解放那种墨守陈规的教育方式,美术活动不再是以前那种只会让幼儿模仿老师的范例进行涂色、绘画、欣赏、手工制作……等活动。而是要让老师的创造性素质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良好刺激和榜样。引导幼儿去创造一种在老师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想法的、独特表现的作品。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达到自己解决问题。就如绘画“我的飞机”活动中,在绘画中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让自己的飞机飞得最高”。幼儿面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画出自己的飞机比别人的飞机看上去要高呢?”由于没有了老师范例模仿,幼儿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幼儿的作品中各不相同,有的把飞机画在了纸的最高处,有的把绘画的纸竖起来了,有的把飞机绘画在小朋友的头顶上,有的把飞机绘画在小草、小花、小树、大山的上方,当然也有的把飞机画在纸的中间,在边上画上了白云和太阳……总之每一个幼儿的心中都有自己认为最高的表现形式,他们用自己的画面进行了表达,此时,我们老师就不要用最简单的“线条、颜色画得好”与“画得不好”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大胆表现,肯定幼儿表现自我想法的能力,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2.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创造力――解放幼儿的双手

幼儿的创造思维是通过幼儿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让幼儿有动手的机会,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途径。所以我们要尽量解放幼儿双手,让他们有动手的机会……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如“美丽的春天”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水粉进行绘画春天的花、草、风景。在绘画中,有几个调皮的幼儿,没有把笔上的颜料洗干净就蘸其他的颜色了,这样一来画纸上除了老师准备的颜色,就出现了几种混合后的颜色,红和黄变成橙色,蓝和绿变成了黄色……等等,同桌的几个幼儿看到后,就非常的新奇,还一边偷偷问,这个是怎么样出来的,他们尝试着自己进行模仿性的调试,但每一次调试出来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一次的调试是幼儿自己一个创造性的表现。此时,作为老师就不要过多的去约束幼儿,要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的双手随着他们自己的欲望进行操作活动,在一次次的操作中促进了幼儿的创造力。

3.在美术活动中开拓幼儿视野――解放幼儿的眼睛

美术活动是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构图,在一个平台上创造出直接可视的,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空间感的艺术形象。是一门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创新意识的学科。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态、自然界的景物斑驳陆离、自然界的风景纷繁变化、自然界的动物无比可爱,这些都是我们开拓幼儿创造视野的好地方。如活动“我的飞机”中,活动前我引导幼儿进行了各种飞机的模型观察,还观看了多媒体中的不同飞机在不同场合的飞行。再加上幼儿生活中看到的飞机――一抬头望上去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远远望过去飞机在房屋的屋顶上飞行,远眺飞机好像在远处的山顶上飞行……幼儿的眼睛得到了解放,不再是只看到老师的范例,而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为自己的创造开拓了视野。

4.在美术活动中挖掘幼儿创造潜能――解放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每一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就看我们老师在活动中是如何的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而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使得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最大的挖掘。就如在美术活动“海底世界”中,我没有过多的去要求幼儿怎么样的去画,过多的去指导海底世界里有什么?还有动物应该如何的去画?也没有过多的引导幼儿相互之间的讨论“我知道的海底世界里的动物该是怎么画的”?……就让幼儿在我的要求下:“海底世界有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去进行自由的绘画。让幼儿在足够的时间里,利用已有的经验独立的创作绘画,这样既解放了幼儿的空间和时间,也充分的挖掘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5.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热情――解放嘴巴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观察、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幼儿的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幼儿的一件艺术品,是一件有创造性的艺术品。就如在“我的飞机”中,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我们老师不要急于去评价幼儿绘画内容的线条是否流畅、颜色是否鲜艳、布局是否合理……而是引导幼儿自己说说绘画的想法,了解幼儿是如何想到这样绘画或这样涂色的,给予幼儿一个表达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让同伴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表现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表现创造力的一种途径。幼儿教师要在这种方式中,努力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的嘴巴,给幼儿想象力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开发;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1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1 解放儿童的头脑。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1.2 解放儿童的双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1.3 解放儿童的眼睛。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1.4 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1.5 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1.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2 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2.1 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2.2 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示范,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

2.3 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

3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探索 创新 培养

社会进步需要创造,无创造社会则停滞不前;教育发展亦需要创造,无创造教育便会僵化。进入以创造发明为主流特征的21世纪,创造教育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览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最早、最鲜明地打出创造教育大旗的就是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呢?本文就我的思考与探索陈述于下,以求教于方家。

1 转变教育观念 鼓励孩子创新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还小,教师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上,鼓励孩子采取“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曾有一位幼儿老师教小朋友画小鹿,由于一时的疏忽,把小鹿画了两条腿,结果全班三分之二的幼儿都画了两条腿,原因是老师平时没有指导幼儿进行大量的形象感知,表象记忆,并且经常要求孩子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足够的形象储备,缺乏基本的创造素材,也就不能进行联想与创新;其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把幼儿的头脑只当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工厂”。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儿童,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张衡数星星,骆宾王作诗,曹冲称象,牛顿自制小风车,爱迪生孵蛋,等等,这些杰出的创造性人才,在其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然而,如果没有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和教育,即使是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很难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张衡如此,牛顿如此,爱迪生也如此。创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则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创造力这一神圣使命。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现代的幼儿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2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欲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儿童的创造活动是在不断的探索、尝试、操作中完成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尝试操作,才能物化,也只有通过一系列尝试操作,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符合现实,更具有实际效果。儿童在一次次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而且,儿童在动手操作、反复尝试中获得一些成功,会进一步激发其动手的热情,使其创造潜力得以更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的环境与物质材料。例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种区角,让儿童玩积木、捏泥人,做小制作、搞小发明等,通过这些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创造的火花,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教师应对孩子少一些苛求和责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让孩子查找资料、参与环境创设、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森林》,我就和幼儿一起寻找和收集有关森林的实物与资料,创设主题环境,把收集到的资料及调查所得做成“森林资料站”。孩子们建议将墙饰和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森林”,在“森林”里用废旧盒子、可乐瓶、瓦楞纸制作了动物们的“家”,用折、撕、剪、画、捏等方法做成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创编出各种关于“森林”里的故事展示在墙面上。在这样充满吸引力的环境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创造。在这里,环境不仅仅是美化活动室,而且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3 丰富感性知识,提供创造材料

任何新的形象,新的设想的产生都是对已有表象与观念的选择,加工,改造。如果儿童从未看到过猴子,在绘画活动中也就不可能画出生动形象的猴子来,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那种模仿的训练方式,而首先注重幼儿的主动观察和表达。比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把教幼儿画大象改成了画鸭子,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孩子很少见过大象,而对鸭子比较熟悉。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观察鸭子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鸭子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鸭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材料。这是保证他们思维活跃的根本。

我还利用活动的机会,让儿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他们观察沿途的车辆与行人,认识建筑物、交通工具,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欣赏大自然美景,了解花、草、鸟、虫的特征等,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启发其想像力,触发其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点燃其创造的火花。例如,我在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们参观造船厂和码头之后,让小朋友“画船”。结果,有的小朋友的画面上不仅有轮船,还有高挂的太阳、漂浮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有的还画出了海盗船和国王的船,国王的船上有国王和美人鱼在跳舞,甲板上还在放烟花……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此言妙矣!

4 巧设创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能力。”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活动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思考。

比如,在一次游戏中,三组幼儿进行搭汽车的比赛。我要求他们每组搭的车子样式不同。三组幼儿都开始各自动起了脑筋,搭起了三种不同样式的车子。可是由于桌面光滑,车轮不稳,车子都倒下去了。怎么办呢?我再次要求三组孩子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每组想出来的办法要各不相同。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快想到应该由四个小朋友各扶一个轮子。第二组的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不能和他们相同,那该怎么办呢?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忽然一个孩子说,我看过司机叔叔修车的时候,在轮子的前后用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垫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轮子不滑了。这可苦了第三组的孩子,他们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几个幼儿兴奋跑到教室的外面捧来了沙子,把沙子铺在车轮下面,车轮果然稳住了。我大为惊讶,为他们这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办法高兴。

在绘画活动《有趣的西瓜皮》中,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带有半个西瓜的纸,先问幼儿半个西瓜像什么?孩子纷纷说像轮船、像雨伞、像小推车等。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西瓜皮想象成一艘潜水艇,许多美丽的鱼儿正围着它做游戏;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一间鸟窝,鸟妈妈在外面保护着里面的鸟宝宝睡觉,有的把西瓜皮变成了雨伞,小猫正在下面躲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答案不一而足。因此,当幼儿在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教师要更多地鼓励他们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事实告诉我们,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幼儿。教师只有首先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创造性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进行针对性的创造性教育。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努力践行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定指日可待,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之时一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