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中医启蒙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原点,是回到根源,接通地气,找到生长和发展的源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小学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思来想去,我找到了珍宝――研究孩子,读懂孩子,把孩子当孩子看。

(一) 单一化去解读孩子

当下小学生的生活世界令人忧心忡忡,孩子们被多得有些麻木的兴趣班折腾着。家长和教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业上交情况,上课纪律或各类竞赛的荣誉等,被孩子的分数牵着鼻子走,谈何真正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从本质上而言,孩子已被我们无情分割自由空间,单一化了。其实,我们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和可塑性。

(二) 片面去认识孩子

儿童的经典定义中阐释道:“儿童是自由者,儿童是游戏者,儿童是无知的探索者”。实际中,我们主要倾向是急功近利,会有意无意地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规范,忽视给予孩子解放和自由。进而,容易发现孩子的缺陷、喧闹、马虎、顽劣个性等等,而没有看到孩子聪慧的一面。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教育失去了耐心和等待,充满责怪和批评。

(三) 抽象地理解孩子

我对儿童“复数说”与“单数说”进行思索,不言而喻,我们更多地关注到“这一班学生”“这一批学生”“这一群孩子”,而较少思考“这一个”或“哪一个”,忽略了孩子的个体研究,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只是纸上谈兵,自然不能给予孩子合适合理的最优化的教育。

二、悟原点

当下的工业化时代最大的收获是“效率”和“速度”,而丢失却是对孩子天然的好奇心,丢失了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最终丢失了解和研究儿童的意识和能力。更可怕的是作为孩子的引领者,教师们的思想常态停留在研读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和相应的教学流程,将“最好的自己”和盘托出亮给学生,而没有学生的影子,奇功伟业在此诞生?呜呼!教师不懂得了解孩子成长背景,更不会去研究孩子内心童真世界,不愿意洞悉其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斗胆试问,好的教育从何谈起?

一言以蔽之,研究孩子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基本功”。

三、回原点

首先,做一名“中医型”教师。成为医生的前提条件,是对病因的反复揣摩研究,具备透彻的了解和认知,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拿到医师资格证后才能走上岗位救死扶伤。并且,医生治病时最讲究“望闻问切”,仔细询问了解,通过各种检测确定病原,进而“对症下药”,有些病重者则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根治。

依此类推,成为教师的前提也必然对儿童生命发展特征有所了解,掌握其成长的阶段性、认知性和规律性,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的成长。在此基础上,再安排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师工作。

其次,做一名“童话作家型”教师。安徒生说过:“童话作家的最大优势就是持有一颗不老的心”。我十分认可,教师总把“我说了算”的帽子戴得高高的,“天下老子我最大”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小学教师失去本该有的“童心”,这不知不觉中与师生关系划开了界线,形成楚河汉界,无处不在的隔膜与对立。教师们应时刻关注到孩子的内心状态和好奇心,站在“孩子立场”看待孩子,逐步内化“儿童意识”和“学生意识”,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爱,进而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新天地。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基地;教育生态重构;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46-02

【作者简介】夏翠莲,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南京,211156)校长,一级教师。

学校以《乡村少儿科学院综合性学习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重构教育生态的契机,以建构思想统领、规划课程基地建设。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乡村小学建构式科技教育的发展主张。所谓建构式科技教育,就是要通过建构式乡村科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将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建成少年儿童学习、尝试、体验科技创新的集聚场域。建构的核心,是以科技教育为轴心,将环境、课程、师生、社群、文化诸元素和谐地统一起来,结构起来。改变校园教育生态的单一性、闭锁性、呆板性。立根课程基地,实现校园教育生态的重构。

一、让校园充满“科学味”

为了让学生时时处处能触摸到科技,探究科学的奥秘,学校本着“文化品位、乡土本色、科技气息、人文精神”这一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整合。先后建立了农业种植园、雨水循环处理基地等十个科技基地,设置了生态室、技能创造室等五室一体的科技馆。

这些基地和场馆,为儿童动手实践搭建了理想的舞台。他们可以在技能创造室中利用迷你机床进行简单科技发明作品的加工,动手打印自己设计的3d作品。水产养殖基地里建设了太阳能电站,供鱼塘增氧、灯光照明使用。放养了近十种鱼苗,建设了两个升降式大型网箱,学生可以直接观察鱼苗生长情况,调节鱼苗生长环境。走进铜小处处是科技文化之景,处处都有“小问号”“小惊叹号”“小省略号”,学生置身于科学发现、科普探秘、科学求知的情境之中。学校就是一个儿童的“乡村科技园”。

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后,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喜欢提问题,这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要的内核。在校少科院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小研究员们一直坚持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儿童自主发现,自主申报,自主探讨,自主创造。整个过程中,配以专任教师指导,成果鉴定评价。少科院因地制宜,确立了许多有趣的课题,如紫心山芋土壤适应性研究、秸秆还田研究、向晴天取水的研究、鸡兔同笼研究等等。

二、让基地蕴涵“生长性”

小学科技教育应定位为科技启蒙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兴趣、科学品质在课程基地中生长。儿童科学素养的生长应与多元协同的支持系统相协调。基地应该是富有营养的,儿童科学的种子一旦植入肥沃的基地土壤,就能不断地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助力。

一是学科教学的支持。在小学十门学科课程中,每门学科都有很强的科学性,有的是以介绍科学现象、科学事迹、科学史实、科学内容、科学方法为主的,有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思想性。学校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各科教材,把教材中含有科技教育的内容按学科年级段摘编成册,印发给教师。教学中参照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渗透。渗透时做到“不抵触课程实施,不打乱课堂教学程序,不穿靴戴帽,不喧宾夺主,寓科技教育于各科知识教育中”。

二是社会活动的支持。小学教育所指的社会是学生在学校家庭活动以外的一切活动范围。使学生从学校内的基地,走向社会的大课程基地。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活动中受到科技熏陶,增强科技意识。如有指导地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乡农植物生长期、成熟期;了解种植方式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效益变化;了解主要化肥农药的名称、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建立校外实验基地,有目的有要求地定期组织学生去考察、实验。根据各时期科技教育内容的安排,请校外辅导员(农业技术员、有种植经验的农民)、科普专家来校或结合实际考察进行农业科学知识讲座、科学种田经验介绍。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科技技能,就会在自发的社会活动中积极选择,吸纳社会环境中的科学因素。

三是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享受现代化科技成果最直接的地方。学校把家庭科技教育整合进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基地。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将学校的科技教育要求传达给家长,他们会利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大到电器设备,小到锅碗瓢铲,引导孩子认识其间的科技含量,启发孩子运用科学眼光来看待、思考周围的事物。有条件的还可以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特长,倡议家长间联合教育。学校牵头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促进家庭教育按照科技教育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

三、让课程结构“一体化”

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基地、课程、项目、社团、评估,应相互融通,一体化构建与实施。学校少科院校本课程从九十年代《铜小科技》诞生至今,开设已有数十门,课程科目和门类也越来越丰富齐全。走的是一条课程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路子。一方面,校本课程的推进,呼唤课程基地的不断改进、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创新的课程基地又驱动校本课程的变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依托基地群开发相应课程群。

为充分挖掘每一处基地的教育功能,学校开发了节约水资源、生态保护、家乡的中草药等十处以“亲近性学习、主题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三大类六十个项目的基地课程。低年级以亲近观察,认知为主;中年级以主题体验,主题探究为主;高年级以项目研究,自主创造为主,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实施,让孩子们在基地中学习、探究与创造。

2.依托场所开发相应项目群。

学校利用周边的中国邮政航空、南航金城学院等场馆资源。开发了3d打印、航模、观花、太空种植、现代物流等少儿科技教育项目。让每一个场馆都成为少儿科技教育项目实验室。让孩子亲身经历、体验科技与创造的价值、情趣与智慧。

3.发展个性开发特色社团群。

研究社团是为满足个性化科学探究需要的学生而准备的。学校与南航金城学院合作,每周三下午,航模、纸飞机等社团的志愿者到校与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发明创作、水产养殖、中药栽培等研究社团,由有这方面专长及兴趣的老师、中医药大学学生、老中医、种植能手等校外辅导员担任辅导工作。学校整理编辑了二十年来开展的近100个研究课题,涵盖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多个方面。

4.建构激励、长善、引领、孵化的儿童科学素养检测评估体系。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以色列造出世界首颗搏动的微型心脏

以色列科研人员目前已在实验室中成功创造出世界上第一颗搏动的“微型心脏”,该技术有望用于修复心脏组织,造福数以百万计的心脏病患者。

以色列工学院科研人员先用胚胎干细胞生成心脏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三种细胞,然后把它们植入可生物降解的结构中。几个星期后,这些细胞合为一体,形成一小片搏动的心脏组织。这片心肌不足1平方厘米,布满微细血管,与构成心脏的复杂组织非常相似。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创造出包含所有关键细胞的心脏组织。

这一发明无疑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研究人员及其他科学家表示,这种组织可用于“修复受损心脏”,有望改变心脏病的治疗方式,那些因心肌梗死或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的患者最有可能从中受益;如果和人工心脏泵结合使用,这种组织可能代表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发展方向;另外,这种组织还可替代人体进行新药测试,从而避免药品的潜在副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

不过,这种研究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科研人员仅能培育几百万个细胞,而严重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损伤需要大约10亿个细胞来修复。他们希望继续完善技术,创造出足够大的组织切片,用于替换心肌梗死损害的心肌。

利用该技术全面替代心脏移植短时间内尚不可能,因为科研人员还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心脏。但培养较大面积的组织切片应该为期不远了,10年内就可进行首例人体试验。

目前这种组织已经植入老鼠心脏进行动物实验,以便测试它与自然组织和血管的结合程度。

加拿大华裔科学家研究癌症获突破

加拿大卑诗北部大学华裔生化科学家李祖辉(Chow Lee)研究癌症获突破,发现了能令癌细胞加剧恶化的蛋白酵素c-myc及MDR1 mRNAs,成为日后研制抗癌药物的重要一步。

李祖辉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努力,研究终于有了初步成果,发现了能破坏癌细胞的蛋白酵素c-myc及MDR1,他们正尝试研究如何控制mRNAs,因为mRNAs可导致癌细胞生产c-myc及MDR1。

研究小组发现,须留意另一种蛋白酵素CRD-BP,因为CRD-BP会约束c-myc及MDR1 mRNA等蛋白酵素,令带癌的细胞把化疗药物排走而无法发挥疗效。

李祖辉指出,c-myc蛋白随着癌细胞增长而出现;而MDR1蛋白则阻挡化疗药的效果。他说,多数癌症,如血癌、乳癌、肠癌、前列腺癌等,都含有大量c-myc及MDR1 mRNAs,这个发现是研究抗癌药物的重要一步,他相信这项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所有癌症的治疗。

不过,李祖辉表示,蛋白有数以千计的不同种类,当中只有几百种在癌症找到,他们未来会集中筛选含c-myc及MDR1 mRNA的蛋白。审核后的蛋白,还要经过动物测试及临床病人测试,这是一个漫长的研究之旅,预计要制成真正的抗癌药,至少需要5~10年。

临床研究

孕妇有牙周疾病可导致胎儿发育障碍

近日,数十位权威口腔医学专家汇聚北京召开“口腔健康与和谐消费”口腔专家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再次重申了“牙周病是成人口腔健康的第一杀手”这一观点。据了解,口腔健康护理需要重点防范的两大疾病是龋齿(蛀牙)和牙周病,而被消费者所忽视的牙周病更是我国成年人口腔护理的核心问题,妊娠期妇女患这类疾病危害更大。

研究发现,孕妇患轻度牙周病可能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当孕妇患中重度牙周病时,影响更为显著。患牙周病的孕妇,其胎儿生长障碍的危险约为无牙周病孕妇的2倍。如果孕妇在妊娠开始时便患有严重牙周病或妊娠期牙周病恶化,胎儿生长障碍的危险可增加6~10倍。

由于孕妇口腔治疗的安全期很短,因而孕前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以恢复口腔健康。孕期更需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孕妇牙龈部局部发炎而产生的细菌,可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直接导致宫内胎儿受感染而影响发育,还会导致细胞因子和抗体增高的全身系统反应。这种反应直接影响胎儿牙胚胎的形成,使牙釉质发育不全,导致宝宝日后的牙齿美观受损。

牙医建议最好在孕前就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如果怀孕前没有检查牙齿,最好在怀孕中期找时间作牙齿检查及洗牙,以免存在严重蛀牙及牙周病,等到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时再寻求治疗,对胎儿反而更不好。

日本用鲑鱼皮成分制成人造血管

日本北海道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用从鲑鱼皮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制成了人造血管,并将这种血管移植到大白鼠的大动脉部位,延长了大白鼠的寿命。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提取鲑鱼皮中的胶原蛋白作为人造组织的原料,面临的问题是鲑鱼皮中的胶原蛋白不耐热,如果温度达到19℃就会化掉。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鲑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构造,强化胶原蛋白分子间的结合等,成功使胶原蛋白的耐热温度提高到55℃。

研究人员用经过改良的胶原蛋白制成内径1.6毫米、管壁厚0.6毫米的人造血管,并于今年2月下旬将这种人造血管移植到大白鼠腹部的大动脉部位。实验确认,植入的人造血管会随大白鼠心脏的搏动节奏伸缩,并且这种人造血管具备和原先的大动脉同样的强度和伸缩性能。

研究小组计划今后利用狗等更大的动物测试这种人造血管的性能,最终可望开发出可用于治疗人类心肌梗死的人造血管。

据悉,迄今的人造组织通常以牛或猪的胶原蛋白为原料,但存在人造组织可能被导致疯牛病的普里昂蛋白污染的风险,利用海洋动物胶原蛋白制成的人造血管,安全性相对要高一些。

研究发现电极刺激可缓解头痛

美英等国的医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通过植入式电极刺激大脑,可帮助缓解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临床特点为周期性的密集而剧烈的头痛发作。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服药防止发作,但在有些病例中,药物根本不起作用。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上了有关电极刺激治疗头痛的两项研究报告。在其中一项研究中,8名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接受电极刺激一年半后,有6名患者表示头痛症状减轻。在第二项研究中,8名接受电极治疗的头痛患者中,有2名患者报告说使用电极治疗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都没有再出现丛集性头痛,有3名患者头痛发作的频率降低了90%以上。

研究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利用电极刺激治疗头痛的关键是找对正确的目标区域――枕神经。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他们最初以大脑的后下视丘部位作为刺激目标,但患者容易出现致命性出血。

医学发现

2型糖尿病是女性结直肠腺瘤诱因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在2006年消化疾病周上报告,患2型糖尿病的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了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

Jill E.Elwing博士及其同事对进行结肠镜筛查的100例2型糖尿病女性和500名非糖尿病女性进行了研究。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岁,41%为白种人,10%与结直肠癌有一级亲缘关系,平均体重指数为34.4,29%使用胰岛素。非糖尿病组平均年龄是59岁,68%是白种人,平均体重指数为28.5,7%与结直肠癌有一级亲缘关系。

任何绒毛状或管绒毛状并且直径大于1cm的腺瘤或晚期腺瘤,或任何高度增生不良都符合这项研究的腺瘤的定义。糖尿病女性的腺瘤发生率为37%,非糖尿病女性为24%。糖尿病女性的晚期腺瘤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女性为6%。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比较,肥胖糖尿病女性发生任何腺瘤和晚期腺瘤的几率分别为2.6和3.5。

Elwing博士指出:“雌激素被认为可影响结直肠癌的生长率,所以我们控制了雌激素状态。”至于糖尿病女性患结直肠腺瘤风险高的原因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它可能具有直接促瘤形成作用,或者通过生长因子-1间接发挥作用。

儿童智力开发并非越早越好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埃尔在由智利大学主办的“早期教育和大脑发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以往认为0岁到3岁之间是婴幼儿智能开发最关键时期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过分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布鲁埃尔说,现在市场上有大量幼教书籍和其他益智产品声称能够开发3岁以下婴幼儿的智力,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购买。但是目前并无科学依据证实受过特殊智能训练的婴幼儿比别的孩子聪明。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下接受普通的启蒙教育就足够了。

布鲁埃尔说,神经科学已经证实,人类生命的最初3年是脑神经细胞形成树突的关键期,而树突网络的密集程度是人类智能的决定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这个阶段能学得更多、更有效,因为学习有很多种,很多学习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通常会学得更快。

智利儿童神经学家阿曼达・塞斯佩德斯也指出,在没有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础的情况下,一味给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是危险的。有很多家长轻信所谓“0岁~3岁教育黄金期”的说法,企图教给孩子一些完全不适合他们年龄的知识,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有些能力是适宜早期开发的,适度教育打下的良好基础对今后的学有裨益。塞斯佩德斯指出,3岁之前的儿童应着重培养开发能力,即通过自身经验进行学习,比如户外活动、玩水、玩泥巴和追赶小动物等体验性的玩耍。另外,掌握语言、学会交流也十分重要。有研究证实,人类接触外语的年龄越早,就越容易学会这门语言。

行业动态

中药萃取首创新技术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新的中药萃取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中药成果首次获得的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它使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