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1篇

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下面就是,欢迎大家动手哦!

手工动物折纸大全图解【1】

手工动物折纸大全图解【2】  扩展阅读

任何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都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创造活动。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充满了创造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在素质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起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手工制作中,利用各种废旧材料,例如易拉罐、雪碧瓶、泡沫塑料、三合板边角料等,变废为宝,制作成优美的工艺作品,这是富含教育意义的。它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运用,也是环保意识的增强。这是今日和明日社会的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2篇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对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覆盖面极广,课程资源开发要形成丰富多彩和切合实际的内容。教材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有些课程内容就在我们身边。笔者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将“袜子”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课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制作“袜子玩偶”的主题性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活动的思路

以“扎实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相关的美术技能为主题,鼓励美术教师们动手动脑、引导教师们大胆尝试艺术实践、勇于探索,挖掘适合我市美术课程资源为教研活动的工作思路。

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

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经常要做些手工作品,更主要的是老师们自己也很喜欢画画、做做。何不选择一个活动“主题”,大家一起创作呢?开发什么样的培训内容能够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呢?培训更能贴近老师们的生活实际呢?在网络上,看到了“袜子玩偶”,(袜子玩偶就是利用各种袜子为原料,通过剪、缝、填充,用扣子、花边、丝带和各种装饰品等进行美化的纯手工制作的娃娃玩偶,它能够立体地呈现各种动物、人物等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当时就被吸引了,那憨态可掬的模样真是可爱。能不能带领老师们一起学做呢?袜子是常见的生活物品,具有良好的质感、颜色与花纹。不同的男袜、女袜、儿童袜有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季节,袜子的薄厚、长短也有很大区别。袜子的样式多样,并且物美价廉,3元左右一双,极易购买。最主要的是女教师占多数,缝法有步骤图,对照着图多数都能做出来。

教研活动前的准备

要想顺利开展教研工作,就必须赢得老师们的兴趣,怎么能让老师们喜欢上“它”呢?在活动开展前,先与窦秀冬老师商量,(窦老师平时爱做些手工,用袜子缝过简单的娃娃),但是没有系统地了解关于袜子玩偶更多的制作方法。想法和窦老师沟通后,她表示愿意帮助我一起完成培训。

我们从网络中找了很多关于“袜子玩偶”制作的书。先从简单的缝制开始学习,一边缝一边拍成照片,最后将照片和文字整理后做成第一次培训用的课件。为了让老师们能直观地看到“袜子玩偶”,培训时将缝制的袜子玩偶作品带到教室,极大地激发起老师们的制作热情。

四、教研活动的过程

教研员要关注全体教师的长期培养,力求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体验到教研活动的快乐。为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利用以教研员主导的学习型组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一)“三学”结合的学习形式

活动中采用了集中学、互学、自学的“三学”结合的培训形式。“集中学”是在学院网站上公布确定了集中学习的日期(一个月有一至两次)。“互学”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分头学习(半月一次),平时可以“自学”。培训时先以普及型的学习为主,通过培训教师的讲解,让全体教师对袜子玩偶有初步地了解、认识。将电子课件复制给每一位老师,集中培训学习时,老师们就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带来,大家的交流就是老师们互相学习的机会,带着新的制作方法,平时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制作。

(二)组织专业能力考核

一学期的时间内,平均每位教师手里都有5、6个袜子玩偶了。学期末,进行了考核活动。除了上交5个平时制作的作品外,又现场缝制了一个“袜子玩偶”。

在这次培训与考核过程中,欣喜地看到美术教师的创造潜能,从最初定到这个培训主题开始,老师们只能按照制作步骤很费事地完成一件简单的手工作品,到后来,培训时,就带着自己心仪的手工作品;最后,看到袜子就可以想象并创作出新的“袜子玩偶”的形象来。老师们感慨说:没想到自己越做越想做、越爱做、越做越好......他们制作的内容除了网站上可以查找的小动物形象,还用袜子创造了许多原创的小动物形象、如螃蟹、孔雀、鹦鹉等,还有当下流行的“卡通形象”、如愤怒的小鸟也用袜子缝出来了。有的老师将袜子做成了小挂饰,有的做成了购物袋。老师们“心灵手巧”地将袜子变化出形象各异、夸张可爱、独特而又充满变化的“袜子玩偶”。

(三)筹划“袜趣·童心”主题展览

这次考核,共收到袜子玩偶作品五百多件。下一步的工作设想是将这五百多件作品进行主题展览。

教研活动后的反思

通过近一年的培训学习,老师们在制作袜子玩偶的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老师们亲自体验了制作的过程。真切地感受到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恰恰是通过我们举办的活动给了他们不断向上的动力。希望活动中能够提高老师们的认识,希望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希望教师能够形成教案,鼓励教师在学生中开展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完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愿我们市的地方美术课程能够走进校园,进入社会。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3篇

手工教学是幼师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幼教专业特殊性所确定的。但是,由于手工材料收集的复杂性和优秀手工教师的缺乏性,手工教学在幼师美术教学中仍然不受重视。出现了重视绘画教学而轻视了手工教学的现象,即使是教了手工课,教师也只是教一些简单制作方法,或让学生临摹别人的作品,而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于是导致了幼师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差,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需求。因此,幼师的美术课从以绘画为本转向多种形式手工初级技巧的学习,是客观情势所需。

我曾经对我校09届、10届、11届学生在实习期间制作的教玩具情况作过分析(见表一):

由此可见,学生在实习期间制作的教玩具大都是复制,变异和创新极少。当面临着信息时代,早期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需要有一大批创造型的幼儿教师去培养创造型的下一代。手工作为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手段,在幼儿园更有其特殊的地位,所以改进幼师手工教学,提高幼师生手工创造能力,就成为当前手工教学中的一个突出课题。

近年来,我先后在12届,13届的手工教学中,就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手工教学方法的改革做了些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精编教材,分类组合,使之具有系统性和可变性。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以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能力。

我把原有的零散的手工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重新组合。

l.按制作材料进行组合。如把利用各种纸盒制作酌教玩具都归为纸盒玩具类。

2.按制作方法进行组合。如用粘贴方法制作的各种布贴、纸贴、树叶贴等归为剪贴作业一类。

3.按用途进行组合。如把所有用于教具的立体动物制作也归为一类。

(二)改变教学方法,以举一反三的示范方法启发学生,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举一反三示范,即讲清某样手工的制作方法,然后找出其可变因素,反复举例,使学生掌握其变异规律,创造出新的形象。如圆球形接插灯彩,在接插方法不变的条件下,可变因素是插片的外形变异。这样反复示范插片外形的变异,就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其变异的规律。

(三)改变作业单一模仿性,鼓励多样性,作业求异不求同。

作业求异不求同,改变了过去作业千人一面的现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考虑到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一,所以求异要求也不一。有的强调变异外形,如接插手工,粘贴和穿编纸工的外形设计等。有的强调变异内容,如利用同一种材料制作不同手工制品。还有的可既变异内容,又变异材料,如自制玩具,可要求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玩具。

三、结果与分析

1.通过分类组合,精编教材,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有系统性,而且在分类组合教学中,内容及方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触类旁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如学生在上纸盒玩具一课时,即能掌握多种纸盒制作酌玩具;又如剪贴课,只要掌握剪贴的基本方法,就能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还如立体动物制作,学生能了解到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的立体动物。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减少授课时数,若照幼师手工教材的内容按排,原来上法需108课时,现在只需42课时。

2.通过举一反三示范,学生较快地掌握了变异的规律。如以接插灯彩制作一列来看,学生在举一反三启发下变异情况显著。见表二:

由此可见,举一反三启发示范,使学生的作业更加丰富多样了。用一个彩球变出无数个彩球,特别有些同学不仅变异,而且还创新,变出动物造型的彩灯,还有花蓝形、花盆形、大球连小球、球内有球等造型,真是千姿百态。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启发,使之一课多得。

3.通过作业求异,增强了同学们手工制作的兴趣,积极性普遍提高,还能互相竞争,你做得好,我比你做得更巧,最后又互相受益。如,方形纸盒的应用,同学们没有框框限制,广开思路,有的做成组合式小家具,有时做小灯笼,有的做小房子,有的还能突破方形局限,添加上其它造型,成为卡车,甚至做成某些动物造型和小花篮等。又如剪贴课的底板变异,就能变出十多种之多,有的手工制作要求装饰变异,那变化就更多了。

4.实施分类组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要求后,学生在制作教玩具变异与创新情况也有所突破,见表三:

由此可见,实施新的教材、方法、要求后,学生复制比例明显减少,而变异和创新明显增多,说明精编教材,分类教学,举一反三示范,作业求异,有利于幼师生手工制作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一)手工教学要以培养幼师生手工制作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 美术手工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44-01

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手工课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手工制作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手工制作方法,在幼儿师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美术手工课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1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原则

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授课教学要充分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进行。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选择幼儿师范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橡皮泥、粘贴画、剪纸、折纸、编织、游戏设计等,诸如此类的手工制作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都会被广泛的应用到,因此,在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手工制作教学。为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幼师课堂教学内容要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园教学实际为基础,确保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而且,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还要增强其具有的趣味性,选择儿童熟悉的题材,适应儿童的制作能力。比如, 幼儿园的手工课教学内容会包含剪纸、折纸、粘贴画等,所以在幼儿师范手工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师范学生安排诸如“剪纸制作”“橡皮泥制作”等与实际幼儿园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并且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幼儿师范美术教师在手工制作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幼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制作“拉花彩球”时,在学生按照课本教材学会之后之后,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己充分发挥创造能力,简化“拉花彩球”的制作过程,或者在其中增加新的细节,使一个彩球可以变化出更多种不同的形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另一方面则使手工制作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幼儿师范学校要注意提高手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现实生活,采用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题材进行教学,由浅到深,逐渐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譬如,在进行橡皮泥、剪纸、折纸以及粘贴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基础阶段展开教学,与此同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美术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此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让学生自主创新,自己制作适合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作品,并在课上加以展示,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彩球、红灯笼等挂在教室里;通过制作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手工作品,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手工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手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幼儿师范的美术教师而言,应该合理设计整个手工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熟练各种常用的手工课教学方法。

2 注重美术手工课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内教学相比较,课外教学拥有更大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在户外进行手工制作学习,提高幼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在手工课课外教学过程汇总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手工课教师可以按照手工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期在学校内举办户外手工作品的成果展示,通过现场开展各种各样的手工制作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与此同时,组织师生评委对相应的手工制作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以更好的学习手工课。其次,在学校内组织各种手工设计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成员可以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并且对各个兴趣小组按计划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掌握手工制作知识。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各个手工兴趣小组参与学校定组织的各项手工制作竞赛活动。比如,在元旦期间,学生可以制作与节日气氛相适应的大红灯笼、彩球等;在端午节做些以该传统民族接入相适应的剪纸、折纸、粘贴画等。这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会手工制作实践性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 结语

美术手工课是幼师美术教学中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趣味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手工课堂教学,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手工课 素质教育

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意愿,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有的具有观赏性、有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

素质教育已在全国铺开,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实验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美术制作课过于注重于美术专业性质,偏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割裂了美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现实社会中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我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制作课程的综合性不够课改前的教学大纲中把美术教学内容大致分成绘画、制作、欣赏三块,这三大内容界限清晰,独立性比较强。针对每一堂课,又把教学目标定在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并且课程的安排综合性不足,趣味性不够。

2.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往往在处理教学问题时,受到“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局限,教师提前制作,理顺制作方法、步骤,认为“示范讲解”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是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像保姆似的不厌其烦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喂”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缺乏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很多学生经常不带工具,非常影响课堂效果。

3.思维与创作形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认为只要能做一张像书本上范作那样的作品就算是好作业了,他们一味模仿,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认真思考后,觉得要上好一节手工课,首先要深刻地分析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根本的转变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在具体设置课程时,又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手工制作课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

例如,《花花绿绿的糖纸》《有趣的拓印》这些课,看似手工课的教学内容里却包含了更多的知识。设计和制作糖纸,首先要进行糖纸图案的绘画创作,然后包上假的“糖”才能形成立体的效果。《有趣的拓印》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运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拼贴、拓印,创造出各种美术作品,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那么,如何成功地上好一节手工课呢,我认为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

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玩泥巴》一课,教师前一节课时就可出示各种泥巴作品,什么小狗啦、青蛙啦、茶壶啦……学生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泥巴形象,小手一定痒痒的,然后告诉他们是泥巴做的,想玩泥巴就要带齐工具材料,学生感兴趣后会自觉主动购买。另一方面,是得到家长的支持,有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强,导致美术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要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使家长知道他的钱没有白花,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的工具材料了。

2.创作兴趣要浓厚

新美术大纲要求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来模仿老师的作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材料入手,例如剪子、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橡皮泥等,学生认识后一定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其次,要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并从这些作品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教学《蹦蹦跳跳》一课,我首先出示了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有创意。另外,我在课堂上还要根据情况不同,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这种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还能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3.教师评价要及时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6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纲要》又告诉我们:“幼儿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资源,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前美术教学中注重废旧物材料再利用与操作方法,能够指导儿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和手工艺品,学会走进生活并美化生活。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废旧物;实施与操作

一、废旧物材料再利用的一般方法

(一)观察与感知

观察与感知主要是帮助儿童学会观察,锻炼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丰富儿童表象感知经验,使儿童学会逐步将感知信息中蕴含的符号语言和艺术语言感知吸收,逐步内化到自己的体验储蓄中,并且逐步迁移到实践活动操作中。所以我们提供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感知活动对儿童的感知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教育者所提供给儿童进行观察与感知的作品要尽量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作品的表现形式要具有个性语言,提供的优秀艺术作品要与学前美术教育年龄特征和实用性相匹配,能够调动儿童的感官能动性。教育者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儿童勇于感知、体验优秀的艺术作品,逐步指引导儿童感知发现和识别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形、色等形式要素,构图、造型、色彩和作品表现的均衡、对称、统一、变化、节奏等形式美的特征。学会识别和感知这些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会观察,把观察内化为自身的习惯,把感知内化为自身的潜在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引导儿童体验生活,艺术回归于自然,大自然和生活给予儿童艺术创作的无限营养,在学前美术教学中逐步培养儿童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发现与探究

发现与探究是针对在观察与感知的基础之上儿童对美术类作品的表达方式,制作方法和实践技能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特点、性能、使用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的发现与探究。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与工具材料和作品充分接触的机会,鼓励儿童敢于接触、体验和大胆的尝试,使其能够初步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逐步启发和引导儿童产生对材料的创作愿望和意图。教师要注重引导儿童学会逐渐从无目的的观察感知到有目的发现探究。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儿童的个体表现,深入观察每个儿童在艺术表现时的实际问题,引导儿童自主解决问题。

(三)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

构思是以表象为基础把头脑中的表象经验与材料有机结合,“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见表象经验的重要。比如:面对生活中废弃的各种包装箱(牙膏盒、香皂盒等),这些被人们废弃的材料能被我们设计制作做些什么呢?我们课间吃的冰果棍收集起来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吃过的坚果壳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根据对材料固有的材质美,能够采用与之相适的加工方法并且能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能充分展现材料的美,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充分注意材料的质地、软硬和纹理,设计和展示材料的点、线、面等形态特征。根据以上认知进行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并能够赋予废旧物材料以崭新的艺术创想和生命力。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是儿童在对大量艺术作品的观察感知、发现探究的基础之上对“废旧物”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相关的操作方法的掌握、制作与创作表现。教师要在制作与创作表现前阐明要求,引导学生把临摹与独创结合起来创设出轻松的学习环境与心理氛围。

(四)赏析与评价

所谓学前美术教育中对儿童作品的赏析与评价是指儿童对自身作品的自我品评和对小伙伴们作品的品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儿童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过程。教师在赏析与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儿童学会自己讲述作品的制作思路和制作过程,是儿童讲述对自己作品的认识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具有欣赏的眼光,在作品中善于发现闪光点和优点,善于鼓励儿童,教师也要为儿童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儿童兴趣的形成与发展。

(五)拓展与总结

对于学前美术教学来说实施后的拓展与总结显得格外重要。适当的拓展与必要的总结是学前美术教学得以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要回头看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准备情况,教育者是否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是否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是否熟悉美术活动的内容、是否对活动的内在与外延有更多的认识、对活动材料的熟悉情况、活动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活动时间以及活动场地设计的是否符合安全环保的原则、活动中儿童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愉快、是否能坚持完成作品、完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教师的活动指导和示范是否熟练准确、能否帮助儿童实现自己的构思、能否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等。

二、创意雪糕棍教学活动实施与操作环节

(一)对废旧物材料的观察与感知

引导孩子们收集雪糕棍,收集的雪糕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的废旧物材料。人们往往在使用过后就把之抛弃,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过程我们逐渐对雪糕棍有所观察,这种观察与感知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学会观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逐渐丰富儿童表象感知经验。通过观察了解到雪糕棍是木制材料,长度不同。长一点的有二十厘米左右,还有十六七厘米的,中等长度的有十一二厘米的,短一点的有七八厘米。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材料,使儿童学会逐步将感知信息中蕴含的符号语言和艺术语言感知吸收,进而形成儿童的知识储蓄体验并且逐步内化迁移到实践活动的操作中。通过对雪糕棍的认识可以对雪糕棍有所了解,方便在我们以后再设计和制作时作为经验。在进行下一步针对雪糕棍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操作之前我们提供的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感知活动对儿童的感知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学前教师应该尽量提供优秀的成功同类艺术作品给儿童进行观察和接触,尽可能地多为孩子提供观察和感知的机会,甚至可以让孩子们动手来摸作品,更加有利于儿童形成感知经验。教师要注重引导儿童的发现、感知和识别雪糕棍制作的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线、形、点、色以及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等。作品表现的统一、对称、均衡、变化、节奏等形式美的特征。教育者所提供成品的雪糕棍创意作品要尽量富有丰富的色彩,在设计样式上要多样性,在制作方法上要具有典型性的特点,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要与儿童的阶段性发展一致,能够调动儿童的感官能动性。教师还要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雪糕棍的创意引导,引导儿童设想自己的雪糕棍能用来做什么呢。

(二)对废旧物材料的发现与探究

对现有材料———雪糕棍和成品进行发现与探究,是针对在对雪糕棍材料以及对它的成品作品进行观察与感知为基础。将要使用的工具材料的特点、性能、使用方法等多方面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发现与探究。进行雪糕棍材料的制作时配合使用的工具材料有:乳白胶、丙烯、剪刀、画笔、塑料布等。了解这些工具材料的具体特点和使用方法。比如,乳白胶的使用安全,用什么工具材料涂抹乳白胶,剪刀的用途在于可以剪不太坚硬的雪糕棍,这个部分是需要老师或者是家长参与并给予帮助的。丙烯是在作品基本成型的时候进行着色用的颜料。通过具体的操作与研究儿童对工具和材料有了明确的认识,逐步引导启发儿童产生想要利用雪糕棍进行动手制作的愿望和意图。这一过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逐步引导儿童有想表现的欲望,引导儿童逐渐从无目的的观察感知到有目的的发现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看看谁对材料还不太了解,工具运用的不熟练。教师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帮助儿童解决实际发现的问题。在动手制作之前要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与儿童进行交流,要强调安全是所有制作过程最重要的。

(三)对废旧物材料的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

这个过程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前面的两个过程都是为这个构思与创作的过程服务的。雪糕棍可以制作成小房子、各种小家具、树木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儿童对材料的收集情况进行分组,一般可以3~5人一组,这样既考虑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儿童的性格特点,鼓励儿童之间相互协作。以制造雪糕棍小房子为例子,首先要让小组设计一个既简单又新颖的小房子的形象,教师要帮助儿童讲解小房子的基本构造,每个块面的具体制作方法。第三步才是动手制作,一般来说制作的过程要注意几个问题:在制作之前要先准备好一块能够在上面操作的塑料布(塑料布可以有效的防治乳白胶与其它物体的粘合)。雪糕棍相互之间粘贴要用乳白胶,乳白胶一次涂抹的不能太多,要干一干再互相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上下对齐,如果没有一次成型会给以后的组合带来很大的麻烦。粘成一片后要用重一些的书压在上面定型(一般定型的时间以两天为宜,一定要放在背光处,否则在太照射下雪糕棍一定会变形的)。整个制作的过程是手、脑、眼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如何能团结协作,统一意见是儿童在制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四)对废旧物材料的作品的赏析与评价

孩子们辛苦制作的形形的小房子做出来了,雪糕棍变废为宝了,孩子们很兴奋,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还会说“这个地方是我做的。”“那个地方是你做的。”“哪个地方是你做的呢?”小伙伴们相互赏析和评论着,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缺点。教师则是要用欣赏的语言来鼓励儿童,鼓励儿童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制作的整个过程和制作的感想经验。引导从儿童的作品中发现美,掌握创造美的方法。也可以为作品举办一个小小作品展,这样会大大的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五)拓展与总结

通过整个针对废旧物材料———雪糕棍的再利用拓展到环保教育,雪糕棍是用木头制成的,而木头是砍伐树木制成的,树木的过度砍伐直接影响了环境,在对儿童进行整个活动的总结的时候提倡———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同时对已经产生的废旧物材料———雪糕棍进行回收再利用。引导儿童了解利用雪糕棍制作其他手工作品的方法,用业余时间可以利用剩下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沙发、椅子、树木等等。在进行总结的时候鼓励儿童大胆创新,勇于想象。针对废旧物材料———雪糕棍的再利用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观察与感知”、“发现与探究”、“构思制作与创作表现”、“赏析与评价”、“拓展与总结”是整个废旧物材料再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门课程中还可以渗透对自然界的观察。应该如何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环保理念等,都是对课程的拓展,要把教育的单一化逐渐转变为多元化。

作者:段浩然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孝祥.美学基础〔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1-36.

〔2〕沈金龙.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40.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7篇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手工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們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1.动手折花,突破难点

折花,主要是以纸的材质来表现,根据一定的构思,采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种形状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美术手工意识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花朵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采用演示法,步骤分明,力求学生对每一步骤都能够掌握。讲解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那些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教师示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觉悟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方法。从而也使美术教师在手工课教学的开端有了一个新的尝试及突破。

2.通过联想,丰富课堂

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星座的基本形状。农村有着本土的美术资源,例如、破旧房子墙壁上的裂痕、生锈的工具、天空变幻多端的白云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生肖产生联想。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美的独特理解。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带动其他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自由发挥想象。到最后我发现学生想象出来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强了这节手工课的完美性。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全面鼓励评价法,改变了以前教师忽略了在学习上慢一节奏的同学,从而也给了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钻研的机遇。

3.团队合作,积极参与

这是一节典型的手工课,龙的制作主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工艺龙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个圆柱体连接而成。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纸杯、胡萝卜、茎节和其他材料,并且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准备这些材料是相当容易的。巧妙连接成长而弯曲的龙体,表现龙腾飞的动感。主要运用到切、剪、折、叠,粘等技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平面设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识综合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师讲解制作方法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在手工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手工活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蹦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课外延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尽量将课时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手工任务,这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会更高。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农村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注:此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农村美术手工课校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证,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096。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8篇

壶艺与茶艺犹如篆刻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如影随形。治印当选田黄,制壶莫如紫砂。或许因为这个缘故,喜欢喝茶的我也喜欢收藏茶壶,尤其是谈曙君的紫砂壶。

我收藏的谈曙君紫砂壶有大容量僧帽壶、龙头一捆竹壶、合苓壶、南瓜壶、大彬壶、大彬提梁壶、仿明洋壶、四方抽盖壶等等。把玩他的茶壶就像欣赏古代的文人画,温而不腻、淡而有味。大容量(3600毫升)僧帽壶,壶身以泥片手工镶接处线条刚劲有力,而帽沿弧形线条又极其柔美,莲蕊壶钮古韵禅意,使此壶刚柔相济,达到完美统一之效果。合苓壶和龙头一捆竹壶为筋纹器作品,这是在传统的式样上进行了创新,突出了自己的技艺与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再如,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获得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优秀奖的南瓜壶,壶体酷似南瓜,壶盖以“瓜蒂”为之,简直是天作之合。此壶另有妙处:壶体以简约传神的刀法,勾勒出湖山胜景,令人陶醉。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大连国际古典家具博览会“中艺杯”金奖的仿明洋壶,壶体为圆柱形,深色的紫砂壶体配以锦鸡牡丹假山图,边角和壶嘴镶以黄铜,提把也以黄铜为之,显得古色古香、典雅高贵。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6年“中艺杯”金奖的挺竹提梁壶,以竹节为身,提梁拱然挺秀,壶嘴曲折有致,浑然一体,统一中有变化,极具审美情趣。荣获第三届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金奖的四方抽盖壶,则以棱角见长。欣赏此壶,我会想起质、朴、坚定等一系列好词,会想起古代那些忠志之士,当然也会想起现在为数不多的正直廉洁的官员,也正是这些美好的物品人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引领潮流,中华民族才能履险如夷、经久不衰。

由物及人,我了解到,谈曙君的作品之所以具有较浓的文化味,首先在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也与他的后天努力密切相关。谈曙君1962年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受其父谈中歧的影响,自幼酷爱书画及陶艺。早在1983年就到紫砂二厂从事技术评定工作,后来升任该厂制作中心技监管理,兼营传统茶壶,嗣后受聘于台湾蔡温义玩壶之家与金门陶艺总。这种经历使他见多识广,雅爱收藏,以致炼成火眼金睛。他以壶为鉴,从来不自满。每逢好作品,常常是爱不释手,仔细把玩琢磨,窥探其泥料特点与工艺特色。在这个基础上,他亲自动手,推陈出新,拿捏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茶壶。作品多次刊登在台湾专业刊物上,颇受收藏家的青睐。

谈曙君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断进取。2000年,他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弟子刘天源为师,在刘大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艺术素养得以升华。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他于2002年迁址上海,创办上海君陶居紫砂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他长年收罗老茶壶,临摹古代名家名作,从配练泥土、制作、雕刻、烧制,练就一套全方位的扎实基础。他还广为结识各地名艺人,与他们坦诚交流,广泛合作,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他坚持用精细的纯手工紫砂传统制作方法,通过缜密的构思和大胆的创作,使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谈曙君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品中,总给人以端庄沉着的感觉,蕴涵着某种稳重与大气,这大概是传统文化与壶艺精髓的凝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