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城 枣树 防治 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18-01

近年来,我县特别加大了对经济林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枣树的培育繁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交城的骏枣不仅是山西的四大名枣之一,而且也是国内著名的骏枣基地,枣林面积约3.5万亩,年产骏枣达3000余万斤,成为我县农产品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交城红枣产业基本情况

交城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林业大县。交城骏枣是枣树中的优良品种,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享有“枣中之王”盛名。其特点是枣果个头大、皮薄、肉厚、核小。

2 交城枣树常见的病虫害

由于枣林面积的逐步加大,枣树所面临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是影响枣树产量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县枣树的虫害主要有:枣粘虫、枣步曲、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虫四种,病害主要有枣锈病和炭疽病。

2.1 病害

(1)枣锈病:通常是指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在枣树叶片的发病初期,会在叶背散生出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成为黄褐色,并会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当叶片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9月份会导致全树落叶,长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

(2)炭疽病:主要危害枣果,也危害叶片。在花期就可能侵染,果实接近成熟和采收时才开始发病,病果的味苦且不能食用。病叶染病后多为黄绿色脱落,有的呈黑色焦枯状悬挂在枣吊上。果实染病后,果肩部开始慢慢变成淡黄色,并逐渐出现水渍状圆形凹陷斑点,病斑扩展后呈红褐色,使果实早落,果核变黑。一般7月份至采收前均能发病,多发于降雨早、阴雨绵绵、树势弱等条件,干旱年份发病较轻或不发。

2.2 虫害

(1)枣步曲:又称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枣步曲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与此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一般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在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

(2)枣粘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害虫。在山西一般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枣树主干、主枝基部的粗皮裂缝树洞中及根际表土内越冬。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芽,第二代幼虫主要会危害枣花花蕾和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到枣叶和着色枣果。成虫白天潜伏在枣树叶背或树下作物杂草中,到了黎明和傍晚活动,雌雄性引诱能力极强,对黑光灯趋性强,但趋化性较差。

(3)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是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此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而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而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没有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很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进行危害。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县枣树管护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受自然环境中诸多因子的制约,稍一松懈,就会影响全局,导致枣树减产,严重的会导致树体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综合防治”是今后枣树防虫的方向。“综合防治”是一种控制害虫个体数量的防治体系。就是在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与害虫数量动态关系上有机地利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数量保持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综合防治除了要利用天敌来消灭一部分害虫外,就是通过检疫,提前防范,阻止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同时采用物理方法,比如:下设毒盆,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可设置黑光灯,高压灭虫器等。

除此之外,当枣树的病虫害蔓延比较严重时,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合理使用农药,化学药剂是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高效办法。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害虫生活特性,适时使用农药是高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3.1 适时喷药

当枣吊长到10 cm左右时,小树虫口密度达到40头左右,大树60头左右,被害叶片达20%,一般要在5月中旬使用50%氯丹800~1000倍液加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防治枣尺蠖,效果为90%,枣镰翅小卷蛾85%,同时对枣飞象也可兼治;还可以用2.5%的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2万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到了6月可用3000倍敌杀死防治蜂喙象,效果为88%。桃小食心虫的卵率达1%~5%时防治效果会最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使用50%杀虫脒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也可用50%西维因800倍液,还可兼治枣镰翅小卷蛾第2代幼虫。还可以用性诱剂预测桃小成虫发生过程可直接消灭它,并可起引诱,迷向作用,令其失去交尾产卵的机会,从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日平均气温持续达到25℃以上时,茧虫孵化。此时也可以用35%的亚安磷1000倍液或40%的增效氧化乐果800倍液,防治效果会达到80%,在其休眠期可用10~15倍柴油乳剂,防治效果也会很好。

3.2 地面防治

就是及时处理土壤,加强地面防治。3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我们通常在枣尺蠖成虫和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前,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一般每株100~150g,消灭出土害虫。5月中下旬我们会利用枣飞象的假死性,在地面喷洒50%的西维因粉剂,将害虫震落树下,使其中毒死亡。

3.3 涂毒环

涂毒环就是利用枣飞象的成虫和枣尺蠖雌蛾无翅靠爬行上树的特点,在3月下旬和5月上旬在树干基部1m处涂毒环,使其中毒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4 激素诱杀

(1)性诱剂诱杀:就是要用每诱芯性激素500mg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来防治桃小食心虫、枣镰翅小卷蛾,效果可以提高30%以上。

(2)抗脱皮激素:用灭幼脲2号1000倍液抗脱皮激素防治枣尺蠖,效果达100%。用药后,会使害虫体内的肌质破坏,并使幼虫在脱皮变态过程中因形不成新皮面死亡。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马铃薯是一种食用块茎的食物,我国马铃薯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马铃薯产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人士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0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13

R铃薯又称之为洋芋、土豆等,在我国种植非常广泛。2016年,我国农业部将马铃薯定为主粮产品予以产业化开发,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要想实现马铃薯优质高产,就要充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充分发挥人工技术的作用,加大土壤、品种等研究力度,以此实现马铃薯优质高产的产业化发展。

1 马铃薯品种选择,选地和整地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的时候,最好选脱毒的早熟品种,用幼龄薯、壮龄薯种植,不可选老龄薯、畸形薯、龟裂薯、病薯。

1.1 选地、整地、施肥

马铃薯种植土壤要求为微酸性,pH值最好在4.8~7.0之间[2]。同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易排灌、通气良好的沙壤土或者壤土为宜。在种植马铃薯之前,应对地块进行深翻、打垄,最好选在秋季进行。一般而言,耕翻深度应在0.25~0.30m之间,打垄宽度应在0.65~0.70m之间。在完成耕翻打垄之后,予以适当施肥,农家肥30~40t/hm?,含尿素100kg/hm?,复合肥400kg/hm?,硫酸钾150~200kg/hm?。

1.2 轮作

在马铃薯种植中,一定要重视轮作,以充分利用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通常情况下,前茬最好为玉米、小麦、谷子等,大豆、高粱次之,最好不要在3a内种植过马铃薯、番茄、甘薯等作物的地块上种植,尤其不要在3~5a内用过咪草烟、豆磺隆的地块上种植。

2 种植处理

催芽:在种植马铃薯之前,需要进行催芽,通常在种植前15~25d进行,放在室外背风向阳处或者室内近阳处,平铺2~3层,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每3~5h翻动1次,保证见光均匀,同时注意夜间防寒[3]。在催芽过程中,及时淘汰烂薯、病薯。

切块:在人工种植中,可将马铃薯切成小块,约50块/kg,保证每块留有1~2个芽眼。在切块的时候,及时淘汰烂薯、病薯,并用5%的来苏尔消毒切刀。

当气温稳定达到4℃的时候,即可种植。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可采用人工种植方法,也可采用机械种植方法,起高垄,每株间距为0.20m,垄间距为0.50m,垄宽度为0.70m。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单垄双行,种植深度约为0.06m,覆土厚度在0.03~0.05m之间,种植后培土起垄,整平垄面,使用除草剂,之后覆盖地膜;玉米每穴播种3~4粒,之后洒水、覆土,再盖地膜。2种作物出苗时,必须及时给地膜打孔,以免烧伤幼苗。

3 田间管理

在马铃薯齐苗之后,不旱不浇,防止漫灌,最好采用顺垄沟方式灌水,适时中耕、培土;玉米苗期保苗浇水1次,一定要彻底渗透,土壤水量约为70%~80%。

在马铃薯结薯阶段,应用1~2次多效唑,对植株徒长予以有效控制;玉米花粒期给予人工辅助授粉。

4 病虫害防治

4.1 疫病防治

选择早熟耐病品种予以种植,并适当提早收获。在种植时,应选土壤肥沃的干燥地块予以种植,并恰当施肥,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可用温汤浸泡种薯,主要有福尔马林200倍液、甲霜灵(25%)、硫酸铜1000倍液等。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减小田间湿度。

4.2 蚜虫防治

蚜虫防治措施有:田块远离茄科菜地;不可偏施氮肥,增加钾、磷肥;尽早拔除病株;重视中耕除草;落实精耕细作,高垄栽培,有效培土;控制水量。

5 及时收获

马铃薯停止生长,茎叶枯黄后,块茎非常容易和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到最大,此时为最佳收获时期。若收获太早,影响产量;若收获太晚,马铃薯成熟过度,影响口感,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入侵。所以,必须及时收获马铃薯,从而保证马铃薯优质高产。

6 结束语

在马铃薯种植中,一定要重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栽培技术予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损失,以此实现马铃薯优质高产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要想身体好,瓜果蔬菜不能少。”随着人们营养健康观念的增强,新鲜的果蔬成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果蔬农药超标的问题却让人越来越担心。

普通市民每天早晨都要到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人们买菜时心里总犯嘀咕,常常反复追问商贩:“你这菜没农药吧?保证没有吧?”人人都知道农药残留会致癌,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没有打农药的蔬菜,“家里还有小孙子呢,不能不小心啊!”

有关专家指出:“其实,市场上根本没有不打农药的蔬菜。人病了要打针吃药治疗,对于水果蔬菜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世界上的粮食果蔬本来就不够吃,如果不用农药控制病虫害,那挨饿的人就会翻番。”专家算了一笔账,我国每年约使用农药22万吨,防治面积约50亿亩,可挽回15%-30%的经济损失,总价值500多亿元。而500多亿元的粮食果蔬,可以养活好几个省的人。“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农药,就没有粮食安全。”

专家介绍,果蔬打农药,用多了用晚了,就会造成残留。正因如此,国家专门有《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每种蔬菜也有具体的农药使用方法和时间。“只要按照标准来用,即使蔬菜上有农药残留,也不会危害健康。”

农药中毒的危害

蔬菜、水果农药超标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的重大危害,已经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人们一旦食入农药超标的蔬菜、水果,究竟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

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和中毒症状大致分为以下5类:

第一类:有机磷农药(属磷酸酯或硫代磷酸类化合物)。有机磷农药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嗜睡、多汗、流涎、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慢性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视物模糊等。

第二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类农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侵入人体,也可经皮肤、粘膜缓慢吸收,中毒后会出现头痛、头昏、乏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物模糊等症状,大量经口中毒时可发生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和呼吸抑制。

第三类:杀虫脒。它是经皮肤吸收或口服中毒的农药,能直接损害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等。轻度中毒会头痛、头昏、无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者会有嗜睡、皮肤粘膜紫绀、尿频、尿急,甚至昏迷和血尿等症状。

第四类:溴氰菊酯(凯素灵)。它也是经皮肤吸收或口服中毒的农药,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烧灼感、红斑、丘疹,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昏、乏力、肌肉跳动、流涎、视物模糊等症状。

第五类:百草枯。它同样能经口服或皮肤吸收中毒,其毒性非常强,不但损害肾小管,导致蛋白尿、血尿,引起肾功损害,而且极易引起进行性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还会造成心、肝、肾上腺中毒,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

长期食入农药超标的水果和蔬菜,不但会引起以上相应症状,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导致癌肿、血液病和免疫紊乱所引起的诸多疾病。

哪些果蔬容易残留农药

那么究竟哪些蔬菜水果最容易出现农药残留问题呢?专家指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周期不同,特征不同,农药使用情况也不同,因此残留量也会有所区别。”

果蔬有没有农残,与它遭受的病虫害情况密切相关。所以生长周期短的绿叶菜以及菜花、草莓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果蔬农残相对最多。这是因为绿叶蔬菜叶片大,喷洒农药时容易残留在叶片上。特别是卷心菜、白菜等蔬菜,每长一层就要打一次药;而菜花、草莓等果蔬,农药会残留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难以通过雨水、空气等环境净化,加上生长周期短,可能就比较容易超标。

青椒、黄瓜、豆角、萝卜等根茎类蔬菜,以及一些薄皮类的果蔬,如西红柿、樱桃、油桃等,农药残留情况要好一些;土豆、洋葱、萝卜、红薯、花生等直接埋在土里生长的果蔬,农药残留情况要更少。

有异味的果蔬农残最少。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蓝等蔬菜,因为有独特的味道,病虫害少,因此农药用的也较少。此外,像猕猴桃、核桃、栗子等带厚皮的水果和坚果,病虫害更少,生长周期又长,基本没有农药残留。不过,姜微波表示,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关键还要看菜农是否按照标准使用农药。

果蔬去农药的五个实用方法

方法一:清水浸泡洗涤法

一般先用清水冲冼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见有污渍的部分,然后用清水盖过果菜部分5厘米左右,浸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洗剂之类的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

如此清洗浸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主要用于叶类蔬菜,比如:韭菜、小白菜。一些食花蔬菜,比如:金针菇、韭菜花等,可先用清水清洗,再在盐水中泡一下。

方法二:碱水浸泡清洗法

大多数有机磷类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碱水浸泡的方法是去除蔬菜水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在500 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果蔬置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果蔬,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方法三:加热烹饪法

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果蔬可通过加热法除去部分残留农药。一般将清洗后的果蔬放置于沸水中2-5分钟后立即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

方法四:清洗去皮法

对于带皮的果蔬,如苹果、梨子、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萝卜、西红柿等等,残留的农药的外表可以用锐器削去皮层,食用肉质部分,既可口又安全。生姜、黄瓜、丝瓜、萝卜、土豆等茎类和瓜类蔬菜适用削皮后,再用清水漂洗。

方法五:储存保管法

某些农药在存放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有条件时,将某些适合于储存保管的果品购回存放一段时间(10-15天左右)。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会更好。有研究表明,冬瓜、南瓜等农产品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残留农药清除率可达48%。刚买回来的蔬菜在阳光下晒10分钟,也可使残留农药分解、失活。

方法六:使用果蔬解毒机

多功能活氧机利用大自然中雷击放电产生活氧的原理,以空气为原料,高频高压放电产生活氧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果蔬解毒机的作用是:1. 降解农药、 环保安全。能将水果、蔬菜中的残留农药,肉类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荷尔蒙等物质充分降解,让人放心享用。2.果蔬保鲜、 抗菌营养。 可杀死水果、蔬菜中的细菌,抑制细菌滋长,使水果、蔬菜保持新鲜、可口。

以上方法对于蔬菜残留农药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既可确保果蔬的营养成分,也维护了食用者的健康。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 500~2 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垈,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3]。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 000~1 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4]。

3.5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性。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 2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 200倍液+73%可杀得1 000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次。

4参考文献

[1] 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

2009(10):30-31.

[2] 陈国辉,姚永松.生姜姜瘟病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2009(8):31.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马铃薯;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80-01

马铃薯又名洋山芋、洋芋、土豆、地蛋、山药蛋,是一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的块茎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分布的地区很广,从南到北几乎各省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在高寒地区和城市效区。全国以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栽培最多,吉林、河北、辽宁、四川、陕西安庆、云南省种植的也不少。

马铃薯块茎中含15%~32%的干物质,其中淀粉占9%~25%,粗蛋白质占0.70%~3.67%,灰分占0.50%~1.87%,此外还含有矿物质盐类、VC等。马铃薯可作主食、副食、蔬菜,还可作为家畜饲料,并且是制造淀粉、酒精、糖浆和合成橡胶等的工业原料。马铃薯在苏州地区旱地、山坡地、房前屋后自留地都广泛种植,深受广大农户青睐,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特征特性

1.1 特征

1.1.1 根。马铃薯的根系因繁殖方法而异,种子繁殖形成圆锥根系,主根明显,支根量大。块茎繁殖形成的根系,没有主根,是纤维根,根系分布范围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但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四面伸展约33 cm。

1.1.2 茎。马铃薯的茎分为地上茎、葡萄茎和块茎3种,现将其特征分析如下。

(1)地上茎。地上茎由种薯的芽眼生出,通常株高22~33 cm。幼小时呈圆柱形,后变为三角形。茎的角上带有带状突起边缘。茎,被有茸毛,幼茎上特别多。茎一般为绿色,也有红色或淡紫色的。茎上有分枝。

(2)葡萄茎。葡萄茎是主茎地下部分茎节的腋芽发生的侧枝,大部分呈水平方向分布在耕作层中,入土不深。葡萄茎长短差异较大,长的达33 cm以上,短的仅在2~3 cm。在生产上宜选择葡萄茎长短适中的作种,以便于收获。葡萄茎的末端能膨大形成块茎[1]。

(3)块茎。块茎就是人们食用的部分,是膨大了的变态茎。外形椭圆、圆或长圆形,块茎一般每个重50~200 g,大的达250 g以上,皮色有黄、白、红、粉红等,薯肉多为黄色或白色。块茎上有芽眼,每个芽眼通常有3个芽,中间1个萌发,其余2个为休眠芽。

1.1.3 叶。马铃薯从块茎或种子发芽最先长出来的几片叶子,称为初生叶。初生叶为单叶,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复叶。复叶是由大、小2种叶片依次相间组成,互生于茎上。叶色黄绿或灰绿,叶面平滑或微皱有茸毛,叶的基部有托叶。

1.1.4 花。马铃薯的花序是聚伞花序,从叶腋抽出,由许多带柄的花集生于细长的花柄上。花萼基部联合花冠漏斗状,有白色、浅红色、紫红色及蓝紫色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2室。

1.1.5 果实与种子。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褐色或紫色,内有种子。种子扁平圆形,暗灰色,表面粗糙。种子很小,每果可达300~400粒。普通种的马铃薯常常在开花后就脱落,结实很少或不结实,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块茎繁殖,只有在选育新品种时才采用种子繁殖[2]。

1.2 特性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高山地区,适宜生长于冷凉地区。由此,我国北方黑龙江、甘肃、内蒙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适宜栽植于壤土或砂质壤土,要具备能灌能排的水利条件。利用块茎繁殖的,种薯在土温5~8 ℃条件下即可萌芽生长,生长适温为15~20 ℃,茎叶生长和开花适温为16~22 ℃,块茎形成夜间适温在10~13 ℃(土温为16~18 ℃),严防出土和幼苗期气温降至-2 ℃而导致冻害。马铃薯生长结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每生产7 500 kg/hm2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N 37.5 kg/hm2、 P 15 kg/hm2、K 79.5 kg/hm2。开花和块茎形成期需水量最大,如过于干旱,每次灌水225~300 t/hm2。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苏州地区一般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3-4],如块茎栽培的马铃薯一般选用新荷兰7号、中丰8号。

2.2 种薯处理

2.2.1 切块消毒。播前30 d,先将种薯放到12~15 ℃的室内或阳畦中暖种5~7 d,以解除休眠。暖种后切块,切块大小要求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1个芽眼。切块后用5%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晾干[3-4]。

2.2.2 催芽处理。①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内,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15~18 ℃的室温催芽。②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内铺5 cm厚的湿沙,之后摆一层种块撒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白天确保光照充足,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面温度15~18 ℃[3-4],目的促使薯块发芽。

2.3 地块选择与整地施肥

马铃薯种植要求选地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避免与茄科类作物连作。整地耕翻前施入腐熟有机肥30.0~37.5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尿素300~375 kg/hm2、硫酸钾375~450 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砂7.5 kg/hm2。有机肥整地前耕翻入土,化肥播种时条施。如采用地膜栽培,应将所有肥料一次施入[3-4]。基肥施后随即耕翻深25~30 cm,随即整平地面,并按要求做畦,覆盖地膜栽培。

2.4 适时播种

苏州地区播种适期一般在3月上旬(土壤深10 cm处、地温为10~15 ℃时开始播种),覆盖塑料地膜的可提前到2月中旬播种。播种薯2 250 kg/hm2,栽培密度一般为8.25万株/hm2左右。单行种植,垄高、株距、行距分别为15~20、60、20~25 cm;双行种植,垄距、垄宽、垄高分别为1 m、 60 cm、15~20 cm,大行距、小行距、株距分别为60~70、30~40、27~30 cm。开沟点播后覆土稍镇压后覆盖地膜。

2.5 加强田间管理

套栽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田间管理主要抓好中耕除草松土、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以确保马铃薯健壮生长,高产丰收。

2.5.1 幼苗期。出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松土除草,追苗肥碳铵750 kg/hm2,沿种植行8 cm处条施,并中耕培土。追肥后及时浇水,足墒播种的苗期尽量少浇水,以促进早发棵,并做好蚜虫防治。封垄前追硫酸钾复合肥150~225 kg/hm2,同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3-4]。

2.5.2 结薯期。出苗后25 d开始现蕾,薯块开始膨大,此时进行培土浇水,防治蚜虫可用乐果乳剂喷洒,并注意喷药预防晚疫病。当马铃薯长至16片叶左右时,即5月上旬开花初期,进入薯块膨大期,此时要喷70%代森锰锌防治晚疫病。如后期出现干旱,必须及时浇水以确保结薯期需水量。

2.6 病虫害防治

2.6.1 病害防治。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号乳剂1 0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70%代森锰锌、25%瑞毒霉、58%瑞毒锰锌预防3次,上述农药交替使用。疮痂病,可在犁地前撒施1.5%~2.0%硫磺粉消毒,或播种开沟时,用1.5%硫磺粉小熊猫施毒法防治[3-4]。

2.6.2 虫害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可用5%抗蚜威、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10%氰氯菊酯交替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可在犁地前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75~90 kg/hm2防治,或施毒饵30~45 kg/hm2诱杀。茶蟥螨,可用73%炔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喷治[3-4]。

3 参考文献

[1] 梁金利,万刚.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6):8-9.

[2] 徐向宁.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2015(5):136-137.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58-1

1 苗床选择和整地

1.1 苗床选择 必须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块平整,水源靠近,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切忌选用甘薯连作过地块。

1.2 苗床整理 提早准备苗床地,早安排、整地、晒地、深翻、细耙、整平理墒,做到土细、墒平、沟通、沟空、弯沟不汪水。理墒起垄根据土地肥力,墒面宽1.2-1.4m,高35-40cm,沟宽35-40cm,坡地沿等高线整地理墒。

2 育苗

2.1 种薯育苗温度 甘薯种在15℃以下时停止生长发育,甘薯育苗必须在16℃以上。根据海拔高低,水分,空气等适宜条件下,温度在16-35℃范围内,温度越高薯块发芽就越快越多。在16-18℃时发芽十分缓慢;18-20℃时发芽需20-35d,20-25℃为12-20d,25-30℃为8-12d,30-35℃为6-8d。如果温度上升到35-37℃时,发芽速度显著降低,38℃以上薯块不受高温,时间过长,就容易腐烂。

2.2 种薯育苗时间 在育种薯的时间与大田移栽时间要衔接,过早或过晚都不好。播种过早,因天气寒冷,保温困难,育苗期拖长,消耗人力,消耗土地,而且薯苗育成后,因气温低不能栽到田间,形成苗等地现象,不仅延长苗龄,还会降低薯苗质量。由于已育成的苗不能及时采,必须影响下苗的生长。在当地育种时间在1-3月上旬即可。

2.3 种薯育苗的标准 在育种薯时,要选择皮色鲜亮光滑,薯块整齐均匀,无病虫害,无伤残,没有受过冷害和湿害薯块。种薯必须做到三选,即出窖时选,消毒浸种时选,上床播种时选,尽量剔除病虫、伤和不合标准的薯块。

2.4 播种方法和密度 在当地种薯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斜播、平播、直播3种,但大多数农民采用平播、斜播。播种密度一般在薯种与薯种距离5-10cm、10-15cm之间,根据水、肥、气、热而定。

2.5 苗床管理 薯苗在温度高低,出苗时间快、慢根据温湿而定。如果温湿适宜,一般10-15d或15-20d出苗,若盖地膜的薯苗。随时查看出苗,当出苗率达到2/3左右时揭膜,炼苗。苗出齐后,少量施一次尿素或者氯化钾5-7kg即可,第二次施尿素或氯化钾10kg左右即可,随时在苗床观察病虫害预防工作,如果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对水喷施1-2次即可。若有虫害发现,及时用药。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在要移栽前5-7d,及早整地晒地,深翻细耙,整平,做到土细、沟深沟直沟空,弯沟不汪水的原则,理起垄为板瓦行,一般墒面宽60-70cm或70-80cm,高30-35cm,35-40cm,沟宽40cm,若是坡地沿等高线整地理墒。结合开墒理墒一次条状集中将底肥施于垄中心,每亩施农家肥0.5-1t,碳酸钾30-40kg,三元复合肥40kg,混合均匀施用。

3.2 定植时间 在5月中旬,土壤湿度适宜时即可定植,一般在6-7月中旬以前,在上午和傍晚移栽或者阴天亦可,避免强光移栽。

3.3 定植密度 根据甘薯生长旺盛,株行距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株行距在23-25cm或25-28cm之间,每亩2500-2800株,2800-3000株左右。

4 大田管理

4.1 中耕除草 在中耕除草要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一般化学除草,在栽下2-3d或3-5d可用50%乙草胺200g拌细潮土20kg或60%丁草胺乳油120-180ml拌细潮湿土10kg撒施,可消灭当年生杂草。在人工除草时,见草就除,提早不提迟。中耕除草要做寸土不漏,棵草不留的原则。中耕除草要注意保持垄形,不要使垄土塌落,影响块根生长发育。

4.2 追肥 在追施肥时,宜早不宜迟,追肥分为根追肥、叶面追肥,根外追肥当中第一次在薯苗移栽,成活5-7d或新蔓长到5-10cm,追1次提苗肥,第二次生育期到30-40d,每亩10kg复合肥结合根培土条状施入土中,第三次在移栽后90-100d追施钾肥,能增加叶片中含钾量,延长年龄,提高光合效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转。追施硫酸钾,每亩需用量在10kg。叶面追肥,移栽60-70d,每亩需用浓缩节胺80g或矮壮素60g,加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40-50kg叶面均匀喷雾,间隔10-15d喷一次,共喷2-3次,期间用甘薯膨大素或土豆膨大素作叶面喷施2-3次,每亩平均用量25-50g。根外追肥和叶面追肥,这两次追肥,可催薯块膨大,增加丰收效果。

4.3 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县种植甘薯主要发生虫害有蚂蚁,蛴螬、地老虎、甘薯蚁象,甘薯长足象,甘薯天蛾;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

蚂蚁:可以灭蚁灵撒施辛硫磷对水施在甘薯根部;蛴螬,以敌百虫+糖+米糠+水配方诱杀为主;地老虎:可选21%灭杀毙乳液6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杀;甘薯蚁象: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配成饵料,每1亩挖50-60个小浅坑,把饵料放入坑,上面盖草,每隔5-7d更换一次,诱杀效果好,或者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浸湿薯苗,诱杀效果好;甘薯长足象:清除地里的残株,杀灭一部分越冬虫,可以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甘薯天蛾:可选用80%敌敌畏乳液2000倍或80%辛硫磷乳液1000倍液防治;甘薯黑斑病:可选用50%代森氨200-3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2000-4000倍液浸薯苗基部3min;5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浸种10min,或1000-2000倍液浸苗基部3min;甘薯茎线虫病:可选用50%辛硫磷300倍液浸苗下部半小时后栽插,可使用苗里的线虫大部分死亡;可用80%二溴乙烷2.5kg,对水30-50倍拌均在土壤和肥料,半个月后就可理墒栽苗。

5 适时收获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7篇

一、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2、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条件。

3、切块催芽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栽培中的重要环节,确定适宜温度是个体与群体矛盾的统一,改过去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垄距为80厘米,行距是10~15厘米,株距是20~25厘米,由原来的亩种植3500株,改为每亩种植4500~5000株,达到充分利用地力,利用空间,提高产量。

5、科学用水

马铃薯为需水较多的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种时土壤要有足够的底墒,否则根系不发达。幼苗期一般不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地下部生长。发棵期水分要充足,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发棵后适当控水以利于适期转入结薯,结薯期需水较多,水分要充足,土壤保持温润状态,主要是促地下控地上,以促控结合为主,延长结薯期,促进薯块迅速膨大,夺取高产。

6、查苗补苗

构成马铃薯单产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的株数,单株结薯重量。所以保证全苗,也就是为高产打下基础。在出苗后应常检查,发现缺圹、缺苗要设法补苗,方法是把过密的苗或预备苗连根移植到空缺的地方

7、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8、科学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应以施用有机肥料最好,既能满足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发育和块茎生长。试验证明,每亩施有机肥1600~2300公斤,可增产69%。有机肥主要施用马粪、猪圈粪、羊粪等,经沤制应用最好,一般每亩施用2000~3000公斤。施用化肥,应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最好。

二、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

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表现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茎叶异常现象,并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日前仍无有效药品治愈本病,因此,防治上主要利用艾美乐、康福多等化学药剂杀灭传毒昆虫,或用种子处理剂―高巧或锐劲特作包衣处理,从而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2、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而产生的危害。主要有缺素症、不良气候危害、药害等。防治方法1、深施足够氮磷钾和有机肥作基肥,2、在发根、发棵、结薯期叶面喷施具解毒作用的均衡营养微肥如得力肥等,3、遇到药害、冷害、高温危害时更要连续叶面喷施二至三次这类叶面肥。

3、真菌性病害

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主要发生在叶面。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内有黑色同心圈,不呈水渍色,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防治,忌偏施氮肥,减少缺素病出现;(2)发病初期用70%安泰生600倍液或43%好力克5000倍液喷施防治。

晚疫病,又称瘟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3)药剂防治:开花前后,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拨除,地面撒施石灰,然后对病株周围植株用66.8%霉多克600倍液或72%普力克800倍液喷雾封锁,10天后再喷一次,同时全田用70%安泰生600倍液喷雾保护。

4、虫害防治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选种;整地;播种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99—1

1 选种及种子处理

由于受生长条件的限制必须选用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的脱毒种薯,为节约用种和提早发芽,可切薯催芽处理,先“纵切”一刀,切成“三角”块,切口应靠近芽眼,切块每个重量不低于20克,一般30—50克,要求留有1—2个芽眼。一般亩用种120—150千克。环熟病和青枯病可借切刀传播病菌,此切刀要严格消因毒,可用75%酒精、或2%—3%来苏儿消毒,还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为促进发芽,切口应靠近芽眼,一般2毫米。

2 整地与施肥、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每亩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20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克,配制成炉渣颗粒剂15—20公斤,撒于地表,并立即深耕耙平。马铃薯需钾肥较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我们此地多采用年前地膜覆盖栽培,施肥多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注意肥料选用上,钾肥或复合肥必须不含氯离子,也即不选用含氯离子的任何肥料,因为马铃薯是忌氯作物;可以选用硫酸钾肥料或用硫酸钾配制的复合肥料,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抗旱、保温、保肥),垄上宽达60cm以上,沟宽30cm,有利于保温和保墒。每亩用45%的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配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3 播种和栽植适期

由于生长季节和时间的限制,应适时早播,播种时间通常为终霜期前45天左右(本地终霜期在4月5日前后,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1月底2月初,地膜覆盖+小弓棚栽培播种期为终霜期前推50~60天。马铃薯即使受晚霜的危害,但仍能恢复生长,使在夏季高温来临前块茎已充分膨大成熟。适时早播的由于当时温度较低,马铃薯先发根后发芽,出土后因根系已有良好的基础,气温升高后能迅速生长,提早结薯。未处理的种薯较催芽处理的适时早播。上垄可采用芽播眼朝下加强镇压的方法进行播种,但不能太深。

4 马铃薯的除草

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可亩用50%乙草胺100ml、48%氟乐灵100ml、72%杜耳100—200ml、48%拉索150ml加水50L进行全田喷药进行封闭除草。马铃薯播种后至苗高10厘米前可用50%赛克津30~80克/亩防治杂草。

5 播种密度和深度

要想使马铃薯高产丰收,必须合理密植,春薯以4500~5000株为宜,播种量100—150千克/亩;播种深度,在气温寒冷季节,播种宜较深,一般10厘米以上。但也不能过深;过浅也不利于发芽,并且幼苗生长不良,播种后进行封闭除草(如50%乙草胺150毫升/亩)然后覆盖地膜。

6 适时破膜

马铃薯地膜覆盖出苗后要适时破膜,破膜过早幼苗易受冻;破膜过迟高温容易烤苗、烫苗。一般在终霜期后要及时破膜,扶出幼苗后要随后用土封住膜口处。

7 除蘖、摘蕾和科学化控等其他管理

有的品种分蘖较多,为使养分集中,应进行合理除蘖,除蘖应在苗出齐后已能分辨出枝的好坏时进行,般每穴选一留最强壮的枝2—3个,除去弱苗,如播种不密的可留3—5个。为提高产量,在花蕾已形成花序抽出时,可及时摘除花蕾,这样可节省养分消耗,促使块茎膨大。同时可喷施膨大素来提高产量。注:当茎叶生长过旺时,60%—70%植株现蕾,可用助状素或多效唑等进行化控。但在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时要注意植株的生长量。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

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防治蚜虫)等。

(1)早疫病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水溶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2)晚疫病可用8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防治。

(3)灰霉病用40%多硫悬浮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或倍液,或40%施乐佳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8.2 虫害

主要有地老虎、蚜虫、28星瓢虫、红蜘蛛、马铃薯块茎蛾和地下害虫(蛴螬)等。

(1)地老虎(土蚕)幼虫在植株上用200倍敌百虫喷防。转入地下后可用用炒麦麸或豆饼5公斤,加5公斤2%敌百虫水溶液充分拌匀,撒入田间毒杀入土的大龄幼虫。

(2)蚜虫:吡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3)红蜘蛛(螨虫):75%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水溶液,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水溶液,25%杀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水溶液喷防。注意:虫越小越易防治,治虫易早。

9 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