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的核心

旅游资源的核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 资源 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1.1旅游资源的定义

从字面意义上讲,旅游资源是指可供旅游业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对于旅游资源的界定,仅国内就有近百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旅游资源定是指对大部分旅游者具有核心吸引力,同时能够为旅游业加以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的要素的综合[1]。

(2)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

(3)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3]。

(4)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的旅游对象物,即对旅游者能够产生观赏吸引力的客体资源[4]。

(5)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者所利用,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即为旅游资源[5]。

(6)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造就对游客构成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及其他要素[6]。

(7)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7]。

(8)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都可称为旅游资源[8]。

(9)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浏览,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一切自然和人文因素,都可称之为旅游资源[9]。

(10)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10]。

从这些定义中不难发现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旅游吸引物”、“激发”、“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正是这些关键词,表明了他们的旅游资源观的不同。这里的“激发”和“吸引”可以认为是近义词或同义词。

笔者认为旅游资源的定义应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入手,广义的旅游资源指可以开发利用并对旅游者(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与现象的总和。而这些事物与现象包括自然(旅游目的地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服务设施、其他人工创造物和人类精神产物)两大方面。狭义的旅游资源是指旅游目的地中的旅游对象物。

1.2旅游资源的分类

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如下:

1.2.1郑本法认为,旅游资源可按如下划分方法进行分类:(1)按照自然存在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各自又可分为若干子类;(2)按专题类型将旅游资源划分为文化型旅游资源、休闲型旅游资源、科考型旅游资源等;(3)按开发程度分为潜在旅游资源、现实旅游资源和过度旅游资源等[11]。

1.2.2陈传康按照资源的利用方式把旅游资源分为游览鉴赏型、知识型、体验型、康乐型4类[12]。

1.2.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中将旅游资源分为六大类,即: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1.2.4傅文伟按照旅游资源的变化特征将旅游资源分为原生性旅游资源和萌生性旅游资源。

1.2.5中科院地理所郭来喜、北京大学城环系吴必虎把旅游资源分为3景系(Serial),10 景类(Type)和98型景型(Pattern)。景系为第一层次,景类和景型分别为第二、三层次。并把每个景型按规模级别分为3 个等级:景域((Field),景段(Segment),景元(Site)。

旅游系统由客源地系统、目的地系统和媒介系统三部分组成。客源地系统由环境系统和游客系统组成;目的地系统由旅游吸引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旅游吸引系统(相当于旅游区)由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含旅游设施)组成,旅游资源系统指一个目的地所有旅游吸引物或旅游区中的旅游对象物(游客实际观赏、游览的事物),是旅游吸引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直接的旅游享受或感受[13];媒介系统由交通系统和旅行社团组成。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广域性、奇特性、变异性、美感性、永续性、益智性、再造性、密情性、休闲性等十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作了大量研究,由于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研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我国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按照旅游资源的现状、形态、特征、特性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目前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主要沿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划分方法。笔者认为旅游资源可从以下几种角度进行分类:

(1)从旅游资源自身角度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地质地貌类、水文类、生物类、天文气象类等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遗迹类、古迹与古建筑类、宗教文化类、民俗风情类、健身消闲类、商品购物类、语言文字类、科学艺术类以及对外交流类等旅游资源。

(2)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分:(1)按旅游性质分: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商务型旅游资源、会议型旅游资源、探险型旅游资源、求知型旅游资源、医疗保健型旅游资源等;(2)按空间跨度分:区内旅游资源、国内旅游资源、国际旅游资源等,甚至发展到星际旅游资源。

(3)从资源是否可再生性角度:旅游资源可分为可再生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旅游资源两类。

(4)从资源是否具有唯一性角度:分为一般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两类。特色旅游资源包括不好移动的特有地形地貌、气候、植物等自然特色和不可移动的民风民俗与特定人群、、特有的历史等人文特色。

(5)从资源是否被开发角度:分为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两类。

2.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特色即差异性,特色性即要求“要么第一,要么唯一”。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具有特色,才会有吸引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引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要绝对避免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旅游资源的特色愈突出,个性愈鲜明,垄断性就愈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愈大。

2.1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旅游资源的特色性是旅游资源是否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前述得知,旅游业要想得以发展,必须依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蕴藏在特色旅游资源中。既然旅游者的目的主要是求新、求奇、求趣、求知、求美等,那么我们开发的旅游产品也就应该独树一帜。

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特色旅游资源之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才具有垄断性,才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因此,特色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因素。

2.2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保持特色旅游资源始终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还要力争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消费需要。因此要使旅游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必须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并重视保护特色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东西。要得到永续利用,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否则将很快削弱它的吸引力,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2.3特色旅游资源制约着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产业结构主要取决于旅游地的特色旅游资源结构。旅游资源愈有个性,功能愈全面,旅游者的消费就愈大,旅游产业也就能获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特色旅游资源结构是旅游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旅游生产力空间地域分布趋向于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与地区吸引力大小和旅游需求强度成正比。也即特色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的制约因素。

2.4特色旅游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欲望的源泉

意大利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者喜爱的是对艺术、考古、风土和保健等自然条件,人为的诸多条件和设施、娱乐、旅店的组织等这些外部构造在一起的外部环境,前二者是自然发生的吸引力,后者是派生的吸引力,能很好地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旅游吸引力,就可以成为旅游的中心地。”可见,旅游吸引力是形成旅游地的主要因素。

3.提升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品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建筑文化、饮食习惯等,也都因旅游者对其有不同于自身习以为常的东西,而使这种民族旅游资源显现出独特的魅力,从而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

因此,一个地方旅游业要长足发展,必须具备优良的特色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是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欲望的重要源泉。应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品位:

3.1采用保护性开发措施,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品位提升。在特定地域适当增加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等内容,增加旅游趣味。

3.2将自然旅游资源与当地民风民俗有机结合,使民间习俗寓于自然之中,让自然“活”起来,让游客寓教于乐,从而对大自然产生依依不舍之感。

3.3将地方特有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资源充分整合,让游客方便、舒适,最终感到满意。

3.4针对不同游客群体,设计不同档次的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口品,特色饮食等。

参考文献:

[1]宋瑞.反思与重建:旅游资源的界定、分类与评价[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2]李江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法律保护[J].云南电大学报,2004年3月

[3]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91

[4]陈才,谭慕蕙,张文奎,王力.经济地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85

[5]刘振礼,王湘,邢道隆.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

[6]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5

[7]潘盛之.旅游民族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117

[8]甘枝茂,马耀峰等.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

[9]刘伟,刘志玲,朱玉槐.旅游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9

[10]杨东升.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月

[11]郑本法.旅游社会学旅游资源刍议[J].社会资源,1994,(6)

[12]陈传康,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3

[13]吴晋峰,段骅.旅游系统与旅游规划[J].人文地理,2001年10月

作者简介: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台湾客源;旅游资源;细分市场;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45―06

1 引 言

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已成为发展趋势,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需求市场。江苏省作为旅游大省是台湾游客青睐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自新世纪以来,赴江苏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一直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迅速增长。据《2006年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仅2006年江苏接待台湾游客就达到了78.56万人次。可见台湾旅游者已成为江苏省乃至整个大陆重要的客源市场。

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已开始逐步认识到台湾客源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比如,从旅游吸引资源的角度出发,郑耀星从海峡两岸“地缘”、“亲缘”、“神缘”、“俗缘”、“兵缘”的角度着手,指出开发名人旅游资源对于吸引台湾客源的重要性,提出闽台名人文化资源要注重深度开发和合理保护,提高“五缘”品位,将还原为名人文化,设计跨区域旅游路线,抓住台湾客源。从市场细分的角度而言,黄福才和张进福利用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对台湾旅游者年龄、职业、性别的构成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停留时间的长短问题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从某类旅游企业的角度进行针对台湾游客的市场营销分析,比如,陈秀惠对福建地区旅行社如何开发台湾散客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等等。

前人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有启发性的参照系统。但是,目前国内很少有学者针对台湾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感兴趣的程度进行直接的样本采集、处理,中观、微观层面上的深入分析,也较少有研究成果划分出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发展的策略。现有的相关成果关注的是外在信息的归纳梳理,而对于旅游者特别是台湾游客的需求剖析尚不充分,可能导致“把所有游客都看成是‘类似’的这样一个严重的错误”。本文将通过大样本调研,利用一手数据对台湾客源进行市场细分,找出核心细分市场,分析其对旅游资源的态度,针对台湾客源提供旅游业发展建议,供业界开展产品开发和营销活动,并为大陆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2 核心细分市场的辨别

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具有相似性需求特点的群体的活动过程。对赴江苏旅游的台湾游客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政策的制定都有实践意义上的重要帮助。针对台湾赴江苏旅游者,可从各细分市场旅游的人数和平均花费水平来考量该细分市场对于江苏旅游业的重要性。依据此原则,笔者经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从人口统计特征的角度出发,以期找到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客源主要细分市场,并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在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前提下,避免芜杂混乱的市场细分掩盖住台湾旅游者的主流需求。

2.1 市场调研过程

课题组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设计问卷,针对台湾客源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表的5分制来表示被调查者对于所回答问题的同意或赞同程度,1至5分代表:完全不赞同、基本不赞同、一般、基本赞同、完全赞同。

在江苏省旅游局的协助下,笔者与南京、苏州(包括昆山地区)、无锡、常州、扬州这5个江苏省省辖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取得了联系,请5地的22家大中型旅行社和31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帮助发放和回收问卷。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笔者赴各个旅游企业进行了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的说明,并采取定时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赴相关旅游企业了解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同时检测问卷填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此外,课题组还赴台商集聚地昆山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635份,回收率81.75%,皆为有效问卷,全部为台湾旅游者填写,经检验有效性较高,可用于分析操作。

2.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文应用SPSS12.0相关功能,将调查样本特征统计整理如表1。由表1可见,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同胞的构成,可得到以下结论:

赴江苏旅游的台湾同胞,男女比例接近,男性略多,但无明显差别。

从年龄角度而言,25~44岁的台胞赴江苏旅游的比重最大,其次是45~64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8~24岁之间的青年人赴江苏旅游的比重都在10%左右,相对而言,18岁以下青少年比重较低。

从学历角度测量,赴江苏旅游的台胞文化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旅游者占到了65%,特别是大学本科学历人数最多,而初中及以下仅为8.4%,高知人群所占比例很大。

从职业的角度分析,无疑企业管理人员是最重要的客源构成,教育工作人员所占比重也较大,公务员、服务人员、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在8%左右,农民所占比重最少。

2.3 平均消费额统计

在江苏旅游期间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本文从性别、年龄、文化和职业4个角度对台湾客源进行分类,逐一调查分析其平均消费水平,并借助SPSS12.0软件的卡方检验功能验证消费额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见,男性与女性台湾旅游者在江苏的平均花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男性、女性赴江苏旅游的人数没有明显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研究台湾赴江苏旅游的消费者需求而言,没有从性别进行区分,将其视为市场细分主要依据的必要。

从职业角度分析,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其中企业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平均花费最高,加之这两类人群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从职业角度将企业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人员视为主要细分市场。

不同年龄阶段的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其中45~64岁年龄阶段人群消费水平最高,其次是25~44岁人群,结合这两类人群是赴江苏旅游的主要台湾客源(占台湾赴江苏总旅游人数的67.4%)的事实,有必要将25~44岁、45~64岁两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视为以年龄为维度划分的核心细分市场。

不同学历的台湾游客在江苏的平均花费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而且很显然学历与平均花费呈正相关,学历越高平均花费也就越多,其中由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组成的高知人群消费水平较高。因此,从学历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台湾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人群视为核心细分市场。

2.4确认核心细分市场

上文从各类型台湾游客赴江苏旅游的规模和停留江苏期间的平均花费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而某一细分市场的目的地旅游人数和消费水平,恰恰是决定其是否是目的地核心细分市场的关键。因此,从这两大因素着眼,笔者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得出表3中的细分市场,并确认它们为江苏旅游产业需要把握的几大核心细分市场。

当然,本文的分析结果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细分市场的漠视,事实上台湾客源的不同细分市场对于江苏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只是从科学考证、定量分析的角度需要找到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细分市场,以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分析江苏的旅游资源。

3 针对核心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研究

我们首先应该对旅游资源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对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的方式,广义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狭义旅游资源指“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类似于饭店等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本文使用狭义的旅游资源定义,将江苏旅游资源界定为江苏省“使游客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典型性和特色性兼备,既拥有长江、古运河、太湖、云台山、紫金山等优秀自然资源,也具有水乡文化、吴文化、六朝文化、饮食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底蕴。旅游资源多样性和资源的高品位在全国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但是针对台湾游客,究竟台湾客源特别是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江苏旅游资源,我们应该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哪些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这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首要问题。为了剖析、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30个相关题目,经过后期的因子分析,剔除掉相关性很大的变量,并通过指标筛检,结合德尔菲法对数据获得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最终提取11个资源指标作为测试项,分析台湾客源特别是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对其感兴趣的程度,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本研究给出了各细分市场对于不同旅游资源的平均兴趣值(数值越接近“1”,表示感兴趣程度越高),同时还对同组数值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用“P值”的形式加以明示。

3.1 针对年龄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笔者首先从年龄细分市场的角度分析针对台湾游客的江苏旅游资源。从表4可见,各年龄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名山”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65岁以上及18―24岁人群对于“名山”资源较感兴趣,而本文重点关注的25-44岁及45~64岁两大核心细分市场的人群则没有对“名山”资源表现出明显的热情。25~44岁人群将“园林”列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其次是高尔夫资源和节庆资源;45~64岁人群则将“节庆”资源视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其次为“中医资源”及“园林资源”。

3.2 针对学历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采用差异性检验法,从学历细分市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结论,本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细分市场首要关注的是“园林资源”。学历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古镇”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对“古镇资源”的兴趣,随学历提高而增长。高学历人群即“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人群对于古镇资源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选择率仅次于“园林资源”。

3.3 针对职业细分市场的旅游资源兴趣度分析

从职业的角度而言,各细分市场在对江苏“名山”是否是重要旅游吸引因素的态度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农民、服务人员和公务人员对于江苏名山较感兴趣,其他职业人群则选择率较低。

本文主要关注的教育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将“园林”视为首要旅游吸引物,“古镇”资源的选择率则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样,对于文物古迹资源同样具有较高的兴趣。

4 结论及建议

上文中笔者已经从年龄、学历、职业的角度划分出六大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这六大客源市场出游人数多,消费水平高,最能体现台湾游客需求,也最能发挥对于江苏旅游的建设性意义。结合上文对于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的分析和其对不同江苏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且兼顾江苏旅游资源本底、旅游发展长期远景等要素,经过综合考虑,本文将江苏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先度和针对的不同细分市场用表5加以明示。

现针对六大细分市场所关注的江苏旅游资源,提出如下旅游发展建议:

1 针对年龄为25~44岁以及年龄为45~65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江苏旅游产业应该牢牢抓住此类人群易被园林资源、节庆资源吸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比如,江苏作为园林之乡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但是相关景点景区在旅游营销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市场细分的意识,没有考虑到主要的细分市场从而进行有效营销,在以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这应该是我们值得重视的问题。

此外,25~44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对于高尔夫资源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高尔夫是新兴产业,目前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针对此类细分市场,高尔夫俱乐部和相关企业也应该打造更为适合此年龄阶段的产品,提供切实的服务。

45~65岁的台湾游客细分市场还比较关注中医药资源。对于中医药资源的重视,体现出这一细分市场的鲜明特点。由于中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关注,台湾地区民众对祖国大陆传统中医药的热爱和信任等原因使得此细分市场游客易被中医药资源所吸引。毋需讳言,将中医药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工作目前在江苏省尚未完全展开,面对这一核心客源细分市场的要求,无疑我们应该制定相应措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

2 大学本科和硕士以上学历台湾游客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审美品位,这一群体对于古镇资源、园林资源最感兴趣,这是因为无论是江苏历史悠久的古镇还是江南文人式园林的营造都是丰厚的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相互交融、长期渗透的外显,是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完满的结合。对于此类台湾游客,我们应该关注其文化素养高、知识储备量大的特点,打造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难能可贵的旅游产品,抓住这一专项旅游市场。

3 教育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是从职业的角度划分的台湾客源两大核心细分市场,他们同样对于古镇资源、园林资源最感兴趣。江苏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需要对此类旅游资源进行展现方式上的进一步思考,摆脱单纯的“博物馆”式静态展览,综合利用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或者结合节庆、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以多元的方式动态地加以展现。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力

一、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tourist core competence)就是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的内部诸要素进行整合,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云南旅游产业竞争现状及分析

(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有所提高,但实际竞争力依旧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云南旅游业发展水平已经位居我国前十位左右,在西南地区则位居前列,但是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仍然以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

(二)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仍然较差,保护力度不够。

云南省旅游开发缺乏对旅游文化的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德综合利用,缺乏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另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保护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旅游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滞后等。

(三)旅游行业管理比较差

虽然近年来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成效并不是明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业主管部门太多,缺乏权威的管理结构,导致旅游行业管理政多出门,协调、监控不力。

(四)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也随之提高。2006年,云南省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省政府旅游现场办公会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使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保证结构上的平衡,旅游产业群中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仍未真正形成,严重削弱了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竞争优势分析

(一)产业优势再认识

云南旅游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从定量方面来衡量,云南旅游资源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具有旅游资源丰裕度优势。从定性方面分析,云南旅游资源品位和吸引力也较高,仅中国排名世界前列(1—4)名的25种资源类型的亚类项目中,云南就有13项名列全国前列,使云南的某些旅游资源成为了具有一定市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

(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

云南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垂直气候景观;从喀斯特地貌、“三江并流”、低纬度雪山群到热带雨林到自然景观多样性;人文/自然资源组合景观的数量和多样性;多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宗教文化的多样性等。

四、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通过创新战略生成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要改变自己的竞争位势,可以通过模仿和创新两种.基本途径来实现。模仿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追赶或追随方式,它最多是赶上行业领先者但却很难超越;而创新则可能从根本上重写行业游戏规则,塑造一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创”就是想别人所未曾想、作别人所未曾做;“新”就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更新。这里讲的创新主要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在整个企业创新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就目前来看旅游市场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雷同现象。

(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拓展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向社会的一种承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战略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市场形象,拓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旅游企业的品牌战略中,质量是品牌创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支撑起顾客对旅游业品牌的认同。为此,企业应下大力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产品价值提升品牌价值。

(三)通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来锻造核心竞争力

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旅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总是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作保障的。云南在旅游人才的培育方面仍然低于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为了确保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全面、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从旅游人才的培育入手,扩大旅游人才培育基地,加大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

(四)对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按照核心优势资源的分布特点,把云南划分为若干个旅游区,然后以这些资源点为龙头,形成一定的产品分布格局。其实云南旅游业已经通过此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在《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被划分入滇中、滇西北、滇西南、滇西、滇东南以及滇东北旅游区六大旅游圈中,各个旅游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相对鲜明的主题形象。利用此种模式便于形成鲜明的区域旅游特色和产品形象,最终形成区域合作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结语

目前来看,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够在旅游市场上立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长期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是个长期的挑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则是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一定要突出特色,规避律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替代性。通过旅游产品的转换升级、深层开发,资源整合,加强管理等手段来提炼云南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秀治.产业竞争力论[J].上海经济2000,(12).

[2]林本初,冯莹.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1.

[3]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资源类型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划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标准,洋汤天池景区共涵盖了以下资源类型,如表1。

二、资源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与小组成员对洋汤天池景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单体进行了分别打分,通过求平均值得到了下表2。

按照国家标准,总分大于90分的为五级旅游资源,75至89分的为四级旅游资源,60至74分的为三级旅游资源,45至59分的为二级旅游资源,30至44分的为一级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2003)因此,洋汤天池景区拥有“特品级旅游资源”0个,“优良级旅游资源”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2个,虽与同类型的九寨沟景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就资源条件来说,已在同类景观中属上乘。

三、深度开发对策

洋汤天池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民俗特色为辅的自然类景区,因此其核心竞争力体F在其山水、花木、鸟兽、珍禽的特色底蕴上,针对这一特点,旅游产品设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光类旅游产品:打造“天池――九寨――黄龙”自然生态旅游线

素有“陇原明珠”之称的天池,因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仅有百十里之隔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长期以来旅游发展的程度大相径庭。论资源的价值性,天池并不比其落后,但在开发与宣传力度上却远远不如。因此天池必须利用这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与其之间的资源相关性,致力于打造三点一体的生态旅游线。从影响力较弱的天池方面来说,这种捆绑式销售无疑是一个宣传自身品牌、扩大影响力的契机;但对于影响力较强、且接待能力趋于饱和的九寨、黄龙来讲,天池的发展也能为其分散一部分客流,减轻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且九寨、黄龙近年来资源力度开发过大,其景区类商业气息浓厚,自然生态氛围则少了一些,而天池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则刚好填补了这一短缺,可谓是双方双赢。

(二)度假类旅游产品:致力于酒店、度假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我所知天池这些年来旅游发展不温不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天池位于雄黄山顶,山脚是省道,附近只有一条蜿蜒小路可上山,且路宽有限不容太多数量车辆同时前往,因此拓宽修路是打开旅游市场的第一步。同时景区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并不完善,酒店、度假村寥寥无几且缺乏监管,这些硬件设施跟不上,就谈不了发展。

(三)专项类旅游产品:白马藏族风情游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指导我市旅游开发工作,根据《*市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普查、评估、论证,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年决定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规范,对我市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类进行普查,通过普查和形成评价意见,以进一步指导我市旅游开发工作。

二、调查形式及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表确定全市重点调查对象,以旅游资源单体调查为核心,依托各区旅游局工作网,采取表格、文字、图片、附件相结合的方式定时上报、汇总。各区提交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材料,表格资料应根据《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照调查对象现状如实填写;文字资料应当凝练、直白、精要并富有一定感染力,突出旅游资源对象的特色、优势和核心价值;图片资料应当清晰可辨、色泽光彩自然、对象突出明显、整体效果良好;有讲解词或导游词的,应将讲解词或导游词作附件一并提交。以上表格、文字、图片和附件,要求各区旅游局按时提交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地文景观类。重点为山岳型旅游地、滩地型旅游地、奇特与象形山、岩石洞与岩穴等。

(二)水域风光类。重点为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沼泽与湿地、潭池、悬瀑等。

(三)生物景观类。重点为草地、草场花卉地、林间花卉地、鸟类栖息地等。

(四)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重点为日月星辰观察地、避暑气候地、物候景观等。

(五)遗址遗迹类。重点为军事遗址与古战场等。

(六)建筑与设施类。重点为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动物与植物展示地、军事观光地、展示演示场馆、体育健身场馆、歌舞游乐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传统与乡土建筑、特色街巷、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特色市场、桥、车站、港口渡口与码头、航空港、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水井等。

(七)旅游商品类。重点为菜品饮食、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

(八)人文活动类。重点为人物、事件、文艺团体、文学艺术作品、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宗教活动、庙会与民间集会、旅游节、文化节、体育节等。

三、时间安排

整个调查工作将按以下步骤开展:

(一)3月底以前,召开区旅游局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布置会议;

(二)5月底以前,各区完成调查上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7月底以前,基本完成与相关部门的配合调查工作和资源评价工作;

(四)9月底以前,完成《旅游资源调查资料》的汇编工作。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6篇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旅游地理学者就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经济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旅游产品的概念。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旅游吸引物一词进入国内研究领域,并被视为外延较广的旅游专属名词,开始用于旅游研究。由于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就造成了概念混淆以及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二者循环定义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对旅游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利。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吸引物这三个仍存争议的基本概念入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彼此间关系,希望能有助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共识的形成。

一、相关概念回顾

(一)旅游资源

由于旅游本身的多学科交叉性和研究的多向性,让旅游资源存在一定的视觉差异性,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仍没有统一答案。从旅游供给的角度,郭来喜认为,凡能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学习、社交等功能,并具有开发价值的为旅游资源;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陈传康等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王大悟、魏小安认为“旅游资源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旅游供需角度,谢彦君认为,“先于旅游而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对潜在旅游者所具有的休闲体验价值而可供旅游产业加以开发的潜在财富形态。”

对于旅游资源的含义,不同学科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继而理解也不尽相同。但部分学者的定义值得我们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有些学者的定义中忽视了潜在的旅游资源,有些学者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划分为同一类事物。比较赞同与欣赏从旅游供需角度定义,认为旅游资源是客观地存在于某一地域空间、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本体存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决定这种资源何时作为或视为旅游资源。

(二) 旅游产品

对于旅游产品的概念,学者们也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有学者从旅游需求角度定义,认为“旅游产品是旅游生产者和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一定地域上生产或开发以供销售的物象和服务”;有学者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认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上述的几种定义从某些角度揭示了旅游产品的本质,同时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或因为对旅游产品内涵理解片面导致了其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去定义旅游产品,忽视了旅游供应商的立场,而反之则忽略了旅游者自身的需求,单纯以旅游目的地去定义,忽略了期间的组合过程。本文认为产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劳动创造物,它虽不能等于商品,但它有商品所含有的货币价值,是需要通过购买而进行获得,与此同时它必须要考虑旅游者和旅游供应商两个角度。因此旅游产品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谢彦君所提出的,“旅游产品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三)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一词虽为舶来品,但国内学者对旅游吸引物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由于旅游吸引物的外延十分广泛,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认为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已经投入旅游市场的各种旅游产品,同时吴必虎、唐子颖沿袭了这一习惯用法;邵t以上述定义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体系进行了总结性的体系构建后,他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项产品,它与旅游交通一起,是旅游产品必要的配件产品;保继刚、楚义芳认为,旅游吸引物通常指促使人们前往某地旅游所具有的因素的总和,并认为通常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资源的代名词。

上述几种观点,虽然分别定义了旅游吸引物,但是都存在着值得思考和斟酌的地方。将其定义为旅游产品或旅游资源,虽体现出旅游吸引物核心,但两种定义要么忽视旅游资源、要么忽视旅游产品,而且未能将旅游者等其他参与者的作用摄入其中;而认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扩大了旅游产品的定义,也缺乏对其文化价值,体验价值等其他方面的思考。因此本文认为,旅游吸引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相比,旅游吸引物是一个更宽泛、更自由的概念,它不应该从各种学术角度去进行限定,而应该综合各类要素。即可以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并产生旅游动机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及旅游吸引物间关系

对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如宋子千通过对旅游的被吸引性特征分析,了解并探讨了旅游资源的本质及其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王玉明、冯卫红对旅游商品、旅游产品的概念和产品结构作了进一步探讨;陈才等引入了旅游对象概念,分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谢彦君在其专著中也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概念及其三者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总体上而言,首先旅游吸引物比旅游资源的外延要广,它除旅游资源还包括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第二,旅游资源虽然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并成为旅游产品;如未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它们相对旅游产品而言是自在之物或独立之象,并不会因没成为旅游产品而消失;第三,若把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业资源,则无限地扩大旅游资源的范畴。

因此综合学术界中关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的各类观点,总结出三者间关系应该是:旅游者通过旅游经营者的介绍或者推销对旅游吸引物中的旅游资源或者旅游产品所吸引,并产生了前往该地进行旅游的旅游动机,或者旅游者直接被旅游吸引物中某些内容所以吸引,如旅游地中的某些游客的回忆诉说,而直接前往该地进行旅游。而对于这个旅游吸引物,它包含了众多方面,核心为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产品,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别,第一类是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如大连的发现王国,深圳的锦绣中华以及香港的迪斯尼乐园,第二类是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这一部分是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作为核心旅游产品,然后组合景区服务、景区门票等其他内容,使其成为一个组合性的旅游产品进行出售,如黄山旅游景区,旅行社推出的乌江三日游等内容。对于旅游资源除了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外,还存在着未被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这一部分内容虽不是旅游产品,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吸引力,仍属于旅游吸引物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酒店的住宿设施和其他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甚至包括逗留的旅游者本身,他们都可以产生吸引力,也构成了旅游吸引物中的一部分,但是他们既不属于旅游资源,也不属于旅游产品,本文将其统一称为边缘的旅游吸引物。总体而言,可以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的关系表现为图1所示。

终上所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吸引物三者本属于不同的概念。旅游资源先旅游业而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处于潜在的待开发状态。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是吸引性,是吸引的一种潜在能力,它没有与顾客直接发生联系;而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是现实存在的吸引作用,其使用价值在顾客那里得到体现。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它也被包含于旅游吸引物中,但是它与旅游资源只有交集,并不存在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总体概括起来,包括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边缘的旅游吸引物(如旅游服务设施、景点标示等),同时把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一起构成了旅游吸引物。

三、小结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信息系统,MapInfo,花山旅游区

花山旅游区是以位于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为核心,沿明江两岸形成的旅游和景观带,蕴涵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旅游区客流量逐年上升,但是在旅游开发中出现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资源遭到一些破坏。加之目前旅游区基础设施落后,使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 针对花山旅游区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据旅游资源保护的要求,研制花山旅游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用它可以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及对旅游区还可以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

1、旅游信息系统研制目标及开发平台

1.1系统研制目标

建立花山旅游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一个景点和景区的现状图及相关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为旅游管理者提供规划决策依据,并为旅客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主要包括:(1)建立整个景区的电子平面图,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指南,指南包括相关的景区的图片和文本说明,使旅游者对景区有一个认识。(2)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同景点有不同的特点,旅游者不仅想看到景点的风光,也关心其历史由来、风土人情。因此在本系统中要加上景点的历史、现状及将来规划,并还要加上对周边环境介绍:宾馆、购物中心、车站等信息。(3)建立与景点建筑,道路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旅游区系统,辅助规划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 [2]

1.2旅游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花山旅游信息系统是在MapInfo工作平台上利用MapBasic语言及GIS控件二次开发完成的。系统大量数据放在Microsoft Access中,使用MapInfo后台数据库的数据生成各种统计分析图件,同时采用OLE Automation技术,将MapInfo集成进VB6.0中,补充构成前台的应用环境。。

2、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

根据花山旅游区规划与管理的具体要求,旅游信息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模块部分:数据输入,查询,分析和输出。数据输入与编辑模块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文本数据录入和编辑;查询模块包括属性数据查询、空间数据查询;分析模块包括最短路径查询、缓冲区分析、辅助决策分析以及统计分析;输出模块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标注、特征资料显示和图表打印。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它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用户的使用。因此,数据库的建立是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花山旅游信息系统是对花山旅游信息做总体空间分析及系统集成,形成一个对当地旅游业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管理和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可视化信息系统。

旅游信息系统涉及到两类数据:空间数据包括景点的地理位置等;属性数据即旅游区的基础资料,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情况、自然特征、旅游资源分布与区域地理特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旅游市场、旅游区的容量、旅游商品、旅游设施状况、旅游路线等。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及野外实测数据等,属性数据库则主要包括历年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交通规划图、旅游规划图、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等。

3、旅游信息系统功能及实现

3.1旅游资源管理功能

按照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构成要素及外部特征,可将花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地质、地貌景观等;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民族风情、文物古迹等。所以旅游信息系统根据这种分类的方法将花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归类、存档和管理,利用程序语言设计用户子模式,提供给旅游管理部门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相关信息。

3.2 数据查询功能

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大多数是空间数据,也就是说每一个数据记录都包括对于某个景点的地址和定位。。在此操作中,用户把地图当作查询工具,而不仅仅是数据载体,在空间数据查询的操作中,用户通过确定显示地图的空间范围来进入数据库。这时,系统将会在数据库中查找那些符合查询要求的资料,并将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果以图片,表格或文本的形式显示出来。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名称或从景点名称集中选定自己感兴趣的景点,系统会把此景点的位置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并会通过闪烁标志便于游客查找。。

如查询旅游区民族山寨具体旅游信息(沿线各景点具置、游览线路、游客容量、旅游饭店分布等)通过用MapBasic中Select命令在各相关Table表中查询,直接在地图上显示。

3.3数据显示输出功能

旅游信息系统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得到感兴趣的地图信息及其特征数据,其设计地图和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功能主要包括地图显示、景点标注、主要特点资料及专题地图输出打印等几个方面,这为花山旅游区旅游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了参考作用。

3.4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

使用旅游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实现大量旅游信息计算与统计工作,例如对旅游区各相关旅游部门信息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的结果可以按表格形式和方图形式直观地显示,并可直接输出成图。统计分析功能便于管理者对大量的旅游信息有直观的了解。

另外系统内可根据各种旅游活动数据,生成游客容量预测、交通和线路安排布置、旅游销售量预测、预警措施预报等大量应用模型和方案。通过对这些决策模型的构建和比较分析,可为旅游景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

4、结语

开发花山旅游区旅游信息系统符合景区旅游实际需求,随着该系统投入运行,将更好的促进当地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花山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建清,胡衡生等.广西花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22-125.

[2] 王永燕,孙雪松等基于GIS的旅游景区信息系统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271-273.

旅游资源的核心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与Gutierez(2006);Chun与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与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与Gutierez(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与Gutierez(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