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砖雕;历史;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8-01

一、秦砖汉瓦

秦汉时期,砖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飞跃,当时的“秦砖汉瓦”不仅形体增大,制作规整,纹饰也更加丰富精美。两汉时期的画像砖在造型、内容表现上全面继承了秦代传统。除几何纹样、动物形象外,还有神话传说、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庭苑建筑等题材,风格古雅、内容丰富,迎来了中国砖雕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艺术高峰。由秦朝时期开始,砖雕艺术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成为我国建筑雕刻中的里程碑。

与砖雕艺术相比,汉代的瓦当装饰也毫不逊色,而且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由于它的工艺娴熟,普遍用于建筑,其工艺和图案、纹样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青龙、白虎、朱雀等图案成为瓦当装饰的代表。

由于汉代时期国势日渐强盛,经济繁荣发达,因此出现了除了砖雕以外的画像砖。它基本出现在汉代墓室中,许多画像砖贴墙或用于墙壁加固,并且制作工艺娴熟,表面饰以彩绘,在雕刻技法上采用了浅浮雕、阴线刻,或两者结合的技法,使得画面显得生动而富有变化。

二、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的砖雕艺术,在制砖技术和雕刻技术上也有突破,但它的制作形式、内容表现都呈现低迷的状态,即缺乏汉代画像砖的浪漫活力,也不具有后世唐宋砖雕明朗豪迈的时代风格,处于停滞阶段。唐王朝经济基础雄厚,技术水平发达,经过魏晋数百年的沉寂后砖雕制作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河南安阳修定寺与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唐代画像砖,纹样有层次丰富的莲花、宝相花、忍冬;有生机勃勃的青龙、白虎,形态舒展的侍女、童子等,装饰图案活泼典雅,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在墓室砖雕上发现了大量的花纹样式,其中有人字、米字、网格、交叉、半圆、弧线等,这些纹样都具有代表性。比如说南京西善桥墓中的画像砖、河南邓县南朝墓的砖雕等,在砖雕图案上也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风格。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砖雕艺术发展兴盛的一个标志就是砖雕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开始从地下走到地上,普遍运用于建筑装潢中,并且在装饰建筑物的时候更加精细。最兴盛的是陵墓砖雕,其中代表作品有渔溪唐代墓葬中的画像砖、还分为平砖、竖砖,平砖纵侧面花纹有叶脉纹、卷草、花瓣,样式新颖;竖砖侧面印画像纹样以人物为主,一笔一画的线条勾勒清晰,纹样具有侧印斜方格纹、交叉十字纹、鱼纹、古钱等,表现得惟妙惟肖。

四、宋元时期

到了宋代,建筑样式倾向细致化、精巧化发展,砖雕也呈现出与之相同的特点,即纤细、生动、精致,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元初。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级急剧壮大,出现了长期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发达,大量的城市开始形成,并且城市建筑兴起,所以需要大量砖砌墙,宋代是真正把砖雕样式应用在建筑装饰上。砖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砖雕工艺的发展,并且很快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五、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是古代砖雕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砖雕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题材多样新颖,范围包括宫殿、宅院、村落、园林等建筑,装饰雕刻精巧,并且争奇斗胜、富贵华丽。这个时期形成了几个有特色的砖雕基地,有层出不穷的精美砖雕作品问世,形成了系统的工艺,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砖雕艺人,砖雕艺术此期也再次迎来了它的黄金阶段。在明清长达二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域的不同,风俗的各异,砖雕艺术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影响较大的有徽州砖雕、苏州砖雕、广东砖雕、河州砖雕、北京砖雕和甘肃砖雕等。在这些派别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首推流行于安徽南部地区的徽派砖雕。

六、民间砖雕

砖雕艺术发展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最终达到了现在的成就,也使得民间建筑迅速发展,更加美观和具有实用性。明清时期,民间砖雕除江苏、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广东、北京等地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雕刻艺术精巧、富贵华丽。同时民间的砖雕艺术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并大大丰富了砖雕艺术的发展,为砖雕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七、结语

砖雕是中国古老建筑雕刻艺术的重要方面,目前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砖雕有不同的文化传承,这种艺术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精彩,形成了各种不同特色的砖雕艺术。

参考文献:

[1]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玲珑.石雕砖雕[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4.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田石雕 因材施艺 依质布局 依色取俏 审美特征

青田石雕是中国著名的利用青田石进行加工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品格。自六朝产生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

青田石学名“叶腊石”,出自青田县,分为彩石、冻石、纹石三大类,质地温润细腻,色泽自然瑰丽,脆软适中,易于雕刻。产品多为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其中尤以花果题材的作品最富有代表性,造型新颖,镂雕精细,层次丰富,形态逼真。青田石雕产品目前已达500余种,远销五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近数十年来,青田石雕已淡化实用功能,成为一种技术性极强而且基本上属于纯观赏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由于青田石色彩斑斓、花纹奇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加之石雕艺人能因材施艺,在作品中融入质朴隽永的情感趣味,故而青田石雕作品普遍具有材质美、工艺美和意境美的审美特性,成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

青田石雕是一种文化,是中国玉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孕育于青田石雕刻技法的特殊文化,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产生的不同于其他雕刻艺术、雕刻语言的石文化。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

一、青田石雕的历史

对于青田石雕的历史,过去一般的学者认为是从宋代开始,但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

又如青田石被用作印石的历史,印学界皆以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为圭臬,认为:“元末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为石印之始。”在光绪《青田县志》就有“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的记载。从而将印学家刻石印的历史提前了数十年。只因赵孟俯的书画名声太大,而使他创用青田石刻印的功绩被漫漫岁月忘却了。

明代的文彭是幸运者,“文彭,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徵明长子。李善雕篷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彭以印属之,辄能不失笔意,故其牙章半出其手。彭后在南监时得灯光石,乃不复治牙,于是冻石之名,始艳传于世。”文彭还创立了明代的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在明代已天下尽崇温润可爱的青田石,对推进中国古老篆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

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可见当时青田石雕题材广泛,品种丰富,手法多样,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少数青田人还背着特有的石雕,开始迈出国门,闯荡天下。

民国时期,青田石雕业曾一度相当繁盛,在温州、普陀、上海、南京等地均设有石雕工场和商店。产品大量出口,在青田山口村设有专门收购“花旗货”的公司,常年有数千箱石雕邮运到美国。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帮助石雕艺人组织了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工厂,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石科供应,创新设计,质量检验,产品销售等工作。同时还邀请有关专家为艺人举办培训班、讲座,选派艺人到美术学院、研究所学习深造,努力提高艺人的艺术修养,出现了多位著名石雕艺术家,产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新意和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

80年代以来,艺人们又以个体、作坊形式进行生产,队伍迅速扩大,现有一万多人从事石雕生产和经销,其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4人,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1人,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的11人。在大力发展青田石雕的同时,还拓展了雕刻品类,引进发展了彩石镶嵌与花岗岩园林雕刻艺术,石雕工艺已成为青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3亿多元。从1980年起,先后到广州、北京、香港、宜昌、上海等地举办青田石雕展销会,对提高青田石雕知名度,促进石雕市场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石雕产品中,那些有规定造型样式、规格和明显实用功能的批量产品逐渐消失,被题材多样、造型多变的精雕品所取代。青田石雕从初创期的实用品阶段,逐渐增强观赏功能,最终进入了观赏艺术品的新阶段。

二、青田石雕的材料

青田石品种繁多,有名可称的典型的品种有100多种。命名方式有冠以产地名之,有以石色名之,有以石的肌理构成名之,有以花纹名之,其中最名贵的:

青白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灯光冻、封门青、兰花青田,周村出产的竹叶青;

黄色的有封门出产的白果、羊脂白,白岩出产的北山晶;

红色的有封门出产的朱砂冻、石榴红、美人红、猪肝红;

蓝色的有封门出产的蓝带、蓝星、蓝青田;

绿色的有白洋出产的芥菜绿,山炮出产的绿青田;

棕色的有季山出产的红木冻、紫檀冻、封门出产的酱油青田;

黑色的有封门出产的黑青田;

花色的有封门出产的三彩,五彩,旦洪出产的五彩冻等。

青田石位优劣相差甚远,以油脂状的冻石为上品,细腻亮泽不冻为中品,粗糙无光为下品。单色的应以纯净无杂质、无裂痕的冻石为上品,石质基本纯正,细腻光泽,无裂痕为中晶,石质粗而光水不足为下品。单色中杂有冻路、冻点或有近似的色相,只要是和谐协调的也属上品。彩色的,应以色形美观,色泽光润、质地细腻无裂痕为中品,色泽灰暗、色形杂乱,质地粗糙或有明显裂痕为下品。有的顽石夹冻石者,若能构成作品的亦属上品。

三、青田石雕的表现手法

青田石雕以技智巧施、色质妙用、细镂精雕、秀逸玲珑博誉于天下。青田石雕的表现手法,从形式上分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数种,以圆雕、镂雕最常见,尤以镂雕最具特色。从风格上分有写实与写意两类,而以写实为基本倾向。青田石雕不仅石头本身可爱,雕刻更加迷人。其中优秀的巧色雕刻,更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因材施艺 石雕和一般的绘画雕塑相比,既有确定主题、选择题材、经营位置、刻划形象的共性,更具有受到既定物质材料强烈制约的个性,所以,石雕从布局开始就要“因材施艺”,艺人往往要将石料摆在案头,横摆斜置,细致观察,反复构思,当面前的石科与脑中的某一灵感图象相契合,产生创作冲动时,才挥锤握凿,确立作品雏形。

2、依质布局 取石之“势”造想象之“型”,随石之状作构图之变化。尤其有些生得格外“怪”而“丑”的石料,往往蕴藏着最美的造型因素,可能更会引起思维联想,容易诱发创作灵感,出现丰富美妙的遐想,平时生活中的“一瞬间”会“跳出来”同石形状态联系起来。在砍坯的过程中,由于石料本身存在某些客观因素,要随时准备应变措施。比如随着砍坯向纵深进 展,石质起了变化,在人物的脸部或胸部出现不佳的杂色,这就要采取应变办法。一是在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动态,避开杂色;另一是估计杂色不会太厚,后面石科又足够有余时,可将人物位置后移,这样就可去净不佳石质:再是可以改变原来构思,巧用杂色,在不违背整体情节的情况下将杂色雕作人物必需的道具或装饰物。比如一个桃花扇仕女可以手握扇子搁在胸前或掩住半边脸面,杂色可以刻成扇面上的花纹,这样反成了“锦上添花”,妙趣横生。

3、依色取俏 依色取俏是青田石雕的重要艺术特征,青田石是一种优质的叶蜡石,它温润如玉,却有比玉更丰富的色彩,更奇特的花纹。自然界几乎把所有的颜色都印染在青田石里面,使它呈现出青、白、黄、红、棕、紫、绿、蓝、黑、花等绚丽的色彩。自然界还用细腻的笔触,在青田石中描绘出山川、花草、云霞、禽兽、鱼虫等奇妙的花纹。其中有世称“印石三宝”之一,价逾黄金的灯光冻:有色如芳兰,适于奏刀的兰花青田;有质地细腻,行刀脆爽,能尽得笔意韵味的封门青;有黄色艳丽,质地纯净的黄金耀;有包裹棕色外壳,内含青黄冻石的龙蛋奇石。石雕艺人根据石料不同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如在花卉类中,红的黄的部分可雕花朵,青的白的可雕枝叶。在人物类中,白的可雕脸谱,黑的可雕成衣裳,反之也可。俏色的巧妙运用,使青田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在石料质地和色彩最突出最理想的部分,安排作品最主体的部位。比如人物的脸面石质总要最纯净无瑕的,果实总要选最冻色的部位等等。石料或产品最凸出的部分,或最高点,或最前面,因石料的俏色与凸出部分同作品内容的主体部位恰当处理,使模拟色都很逼真、干净,恰如其分,没有一点多余,看起来十分自然,似乎是天生的“凑巧”。使作品的物象与石料天然妙合,使之成为作品的最精彩部分。

四、青田石雕中体现的造型审美特征

1、精细的雕工 没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无法达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体、镂空、繁间有致,层次分明,雕刻家创作时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随心所欲境地。行话说:“纯、畅、神”。纯,指石质温润、清纯,雕刻家要具备“相石”功夫;畅,指雕工娴熟、流畅,一气呵成:神,指作品新颖入神,表达出深刻内涵、精气神韵。

2、生动的色彩 色彩丰富是青田石一大特点。天然的各种色彩赋予青田石极大的创作空间,而颜色的丰富无疑能触动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巧色雕刻又是青田石雕不同凡响之处,如青色可雕秀竹,紫色可雕岩藤,白色可雕飞瀑等,有人说“青田石雕石头美”,此话不谬。天然材质看上去给人以自然悦目之感,若染色的石科,颜色只存在于表面,且有某些化学反应的痕迹,总有一种呆板木滞的感觉。

3多样化的题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名师辈出,流派纷呈。大批艺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动物创作上形成多种艺术创作风格,充分显示了青田石雕雄厚的创作实力。

花卉创作

花卉创作是青田石雕创作的强项,尤以解放后为盛,其精湛的镂雕技艺令世人赞叹不已。该项艺术创作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呈多样化。现代以来,从正面镂雕到立体镂雕,从单一的花类创作到复杂的花鸟群体创作,无不体现了几代艺人艰辛的摸索。他们从雕刻室走向社会,从田园里汲取创作素材,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采取特写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的多层次镂雕、圆雕技艺,精工雕琢,把自然作物的形态和神韵表现得丰富多姿。他们的艺术创举,在石雕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以农作物为创作题材成为时尚,高粱、稻谷、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登上了大雅之堂。艺术家留秀山,在继承石雕名师张仕宽《葡萄》创作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他摒弃了葡萄藤依顺石头爬生的作法,成功地创作出多层次、多藤蔓、立体镂雕的《葡萄山》。

山水创作

山水创作是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它讲究构图布局的整体性和随意性,讲究造型和章法。他们的艺术创作,时时体现着时代风貌,作品内涵丰富,情趣盎然。艺术家周百琦成功地创作出《春》,这件以青田封门黄冻石精心设计雕成的艺术杰作,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框框,精雕破土而出的春笋,着意夸大锋芒毕露的笋尖,突出了烟雨三月的勃勃生机,揭示了美的旋律,将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物创作

人物创作素来是石雕创作的难点,但青田石雕艺人勇于探索,挖掘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从单一的人物创作到复杂的群体形象塑造,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艺术家林福照运用大胆的艺术设想,以神话故事为题材,以赤石红云为陪衬,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成功地雕成大型石雕巨制《钟馗嫁妹》。

动物创作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3篇

一、象牙艺术品的起源和发展

象主要产于非洲与亚洲的印度、泰国、缅甸等地。非洲象牙多呈淡黄色,质地细密,光泽好,硬度高,但在气温变化悬殊的情况下易产生裂纹;亚洲各地所产象牙的颜色比较白,但过段时间后会逐渐老化,其牙质的硬度低于非洲象牙。

象牙雕历来是人们公认的高档奢侈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利用牙角制成各种简单的饰品来装扮自己,美化生活。此后,随着人类对生活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牙雕的形制和用途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所雕牙角,不仅精致细巧,题材广泛,其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至唐代,牙雕越发精致完美,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新的雕琢技法。其中的拨镂器更是唐代独创,至今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唐代的“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红牙拨镂琵琶拨子”。到了明清两代,象牙雕更是精品迭出,其中尤以乾隆年间的牙雕最兴盛,同时象牙雕刻形成了南北两大派系。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宫廷制品,当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宫廷雕刻工艺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照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南派指广州牙雕。由于广州是一个沿海口岸,外来的象牙首先抵达广州,广州逐渐出现象牙雕刻艺术。广州牙雕料出滇南、粤西,亦有专业加工,多制作梳子、簪、环及文玩等,并以“工聚业精,流播闺阁”而闻名全国。广州象牙制作侧重雕工,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

二、古董象牙雕拍场受追捧

象牙光洁如玉,堪与珠宝玉石媲美,因此,要雕刻一件完美的作品,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要判断象牙艺术品收藏价值的高低,应从年代、工艺、质地、是否名家所雕等方面来判断。一般来说,年代越久的象牙雕收藏价值越高。象牙艺术品的另一个价值则体现在雕刻工艺上,象牙雕制作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等五道工序,工艺高超的象牙雕价值自会攀升。而宫廷制作象牙雕的工艺明显高于民间,因此这些作品的收藏价值更高。

象牙雕以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材料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多年来一直是各大拍卖会上不可缺少的拍品。近一两年,国内主流拍品字画、瓷器行情略有降温,而原本一直处于配角地位的竹木牙角器等小件却异军突起,受到藏家青睐,其中以古董象牙雕的表现尤为出色。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上对象牙贸易的禁令,再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使象牙雕的数量卖一件少一件,存世的牙雕精品也越发难得。象牙艺术品的价格在近期已狂升了一倍多。近一年来拍卖场上的古董牙雕藏品的估价都比前两年高出了近一倍,品相、质地较好的象牙雕精品,其成交价格也翻了一番。在国内牙雕市场上,江苏爱涛拍卖公司推出的一件清代象牙雕文具小柜,竟以89.1万元的天价刷新了近年来内地象牙雕拍卖的纪录;北京拍场上一件清康熙年间的象牙雕梅花纹笔筒以71.5万元成交;天津的拍卖市场,一件象牙雕群仙祝寿瓶以60.5万元成交。在海外和港台的拍卖市场上,象牙艺术品也有不俗的表现.纽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清乾隆年间御制象牙镂雕锦地染色嵌石祝寿图镜连金蟾吐珠金漆木座,拍出了63.6万元高价;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一对明代象牙瑞兽钮印也以69.96万元成交。如此高价的成交充分说明了古董象牙雕藏品的市场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三、现代象牙艺术品升值潜力大

古董象牙雕藏品价格屡创新高,现代象牙艺术品的升值潜力同样也十分可观。现代象牙艺术品一般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纯艺术角度方面的精品,例如在雕工、造型、结构方面唯真的产品;而另一个就是题材含吉祥如意寓意的精品,如喜庆、财富、安康类等。由于那些在市场上创出高价的牙雕藏品基本上都属于古董牙雕类,进入市场的数量非常少,因此,一般收藏爱好者很难买得到。目前,古玩市场上常见的牙雕艺术品一般都是现代作品,材料主要是非洲象牙和古代猛犸牙,非洲象牙主要靠以前的存货,而古代猛犸牙其实是象牙化石,存量也十分有限。

象牙艺术品近年来升值很快,以前质量尚可的象牙制品一般仅卖几百元,上千元的就算不错的了。现在,一件普通的象牙艺术品开价就是数千元,如果是大师的作品,更是要价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假如你有幸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买进象牙制品,搁到现在价格至少升了10~20倍以上。目前,由于原材料日益匮乏、工艺师手艺渐渐失传,象牙艺术品价格涨势已经成定势。以一对象牙筷子为例,在上世纪60年代大约是10元一对,到了70年代末涨到30元一对,到现在,已达到了2000元左右,其升值潜力非常可观。近年来,象牙艺术品因量少质优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如:2006年秋季广交会上还曾爆出这样一条颇为轰动的花絮新闻――一部外壳为牙雕的手机竟然标价18万元。据说这是全球首部牙雕手机,极具收藏价值,其机身由非洲象牙、猛犸牙及骆驼骨精雕而成,由三名牙雕师傅耗时三个半月精雕细刻而成,这部牙雕手机外壳共雕龙16条,造型具有典型的清朝时期龙纹特点。据称,该手机一问世即被一神秘买家买走。

四、如何养护象牙艺术品

象牙艺术品近几年的价格每年都在递增,但需要引起收藏者注意的是,任何的瑕疵都会使藏品的价格大打折扣。在收藏市场上,许多象牙艺术品都因保护不当而产生龟裂等品相问题,令藏品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象牙艺术品的养护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养护象牙制品呢?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首先,象牙艺术品平时可置于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如其表面沾上灰尘,可用毛刷刷除,但若沾上油渍或顽固性污垢,则需要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洗后及时擦干,以防器物翘起或张开。

其次,象牙由磷酸钙和有机体组成,因此在气温悬殊不定、过于干燥时,会导致龟裂、老化、脆化。因此象牙艺术品的存放环境应尽可能保持恒温。

再次,象牙艺术品对湿度的变化尤其敏感。因为其不仅自身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且还具有吸水性,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水分,体积也会随之膨胀或收缩,因此存放象牙制品时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55%~60%,简单的做法是在附近常置放一杯清水。此外,还要注意象牙艺术品不可以放在有风的地方。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4篇

扬州八刻是对扬州工艺中雎刻工种的一种概称,“八”是类似于扬州八怪中的“八”的一个概数,包括漆雕、玉雕、竹雕、牙雕、砖雕、石雕、核雕、瓷刻、剪刻等艺种。目前益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偏低等主要因素都是导致一般将扬州雕刻艺术成就高的且比较丰富、传承性强的几类统称为“扬州八刻”。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乃至被忽视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运用是当下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扬州八刻作为中国传统工漆、玉、竹、牙、瓷、石、砖、木为代表的八种雕刻艺术.称之为艺中的环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清代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就其本身而言,是扬州民问工艺美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扬州民间手工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整个扬州八刻艺术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由此可见,扬州民间工艺文化底蕴之丰富深厚,其艺术文化价值之民问审美造型艺术、哲学美感的独具特色,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挖掘与发现探讨。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下经久不衰的话题,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手工艺中的玉雕代表了中华民族人民的精神内涵和文艺修养。扬州玉雕是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是我国玉雕工艺的一大流派,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江苏扬州市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文化积淀厚重,尤其自明清以来,即为中国三大玉雕重中之重的源头之。扬州的琢玉手工艺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玉雕的前辈、技师、工匠呕心沥血,勤奋实践,继承发扬中国玉雕的优良传统手工艺,创制了大量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伴随着扬州发展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文明的琢玉中心。扬州玉雕随着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因材施艺,取石天然,是形成扬州玉雕地方风格特色的主要表现方法。它以虚拟夸张或写实的手法来塑造雕刻的形体,并以其中之一的图案为主体,其余做为衬托或装饰图案形成平面、浮雕或圆雕的造型。玉雕艺术家们以刀,以玉石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玉石以新的生命。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都对玉石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之情。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很特殊的地位,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诗经》“有匪君子,温其如玉”的记载。以物璧人,故而“古之君子必佩玉”。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消费者的鉴赏能力与艺术需求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打破常规和个性化的玉雕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上也火爆了起来,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玉也开始走进万家万户。玉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玉器的保值,增值的不可限量,更加彰显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历史法则。而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所谓的有经济基础有地位的人士越来越多,随之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物质需求也越来愈高。玉石由先前奢侈品慢慢转化为人们把玩的收藏品。所以应该顺应时展的步伐,扬州八刻――玉雕在扬州八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扬州八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八刻艺术――玉雕,自古以来就用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其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许多爱石者都来扬州寻石。玉石质地坚硬缜密,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其制作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扬州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浑厚、圆润、精巧等等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也与扬州的城市特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扬州八刻艺术――玉雕在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绽放着绚丽夺目的光彩。扬州八刻――玉雕,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聚了若干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值得重点保护。我们期望着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扬州八刻――玉雕艺术充满活力,青春永驻,在现代化装饰、建设的洪流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玉雕的种类繁多,如首饰、把件、器皿。顺应时代的发展,现代设计广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效的交融将玉雕的吉祥妙韵渗透到现代首饰设计的中。虽然现代首饰设计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形态,但是人们对传统民族的诉求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发强烈。造型上融合了古今中外的种种式样,将图纹变形重组,运用现代雕塑手法,通过巧雕、选题将首饰赋予吉祥妙韵但又不失时尚。在传承玉雕文化的同时,又有着吸人眼球的精心设计理念。现如今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如《白玉五行塔》、《聚珍图》、《大禹治水图》、《螳螂白菜》等。中国人爱玉的情怀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相信玉器的灵性,常常将玉器赋予神话的色彩和吉祥妙韵。玉器多以吉祥寓意,从精神信仰等方面给人以慰借。自古以来工匠就将玉的吉祥意蕴与灵性巧妙的融合起来,因此保守大众喜爱。现如今大众普遍追崇首饰时尚,玉器的也常常是首选,其通常使用花乌、走兽、人物等器物的形象和一些中国传统的造型纹案、吉祥文字,用象征、谐音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使人们通过美玉这个精巧的载体,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撇开繁琐和矫情的做作,只求能预示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如今强调个性的时代,玉饰的佩戴可以从一方面显示出颇具东方神韵的文化内涵。牡丹被赋予雍容华贵、花开富贵的形象,也素来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所以长久以来被社会大众所喜爱。在玉雕上橘子、柿子、荔枝、鱼等图案的有效组合,运用谐音的表现方式可以传达出“大吉大利”、“百事大吉”、“年年大吉”的吉祥意韵。以扬州玉器厂的镇馆之宝“翡翠白菜”来说,一方面其取自黄芽菜及海菜的谐音,有“百财”之意,具有招财、聚财的含义,另一方面因白菜的颜色预示着清清白白,固寓意着人的“清清白白、纯洁无暇”的妙韵。现代首饰设计中玉的吉祥妙韵还体现在如龙柱,龙柱象征这飞龙在天,有着飞黄腾达、事事大成、路路畅通的寓意。巨龙盘旋在柱体身上,整体呈圆柱状,简洁流畅的线条雕刻颇受年轻男士的喜爱。有的先到首饰的发展还会在龙柱的两端镶嵌金的纹样,好似为玉石又穿戴了件华丽的外衣,更加显得精美、夺目。现代首饰设计中玉的吉祥妙韵有时不是直接通过玉石表现的,如萌系hello kitty式样的现代首饰颇受大众的爱戴,使用的人群从幼儿到中老年都有涉及。而hello kitty的制作工艺、材料质地也各有不同,有金饰、银饰、彩金、钻、水晶等。制作工艺也繁多,立体镂空、平面堆垒、掐丝等,而金镶玉的表现手法将hello kitty与玉石巧妙的结合起来,玉和金通过特殊的手工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一方面满足展示需要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体现现代首饰装饰性的同时又有着传统意味金玉满堂的含义。

早期中国人就是佩戴玉石雕刻的饰物,其也作为一种小型的装饰艺术品被人们接受。玉的吉祥妙韵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民族正面临着场深刻的现代化革命。随着现代化的进行,每一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都要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首饰设计从玉雕造型的吉祥妙韵中汲取了相关元素,将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穿插交融,顺应了现在潮流。使现代的珠宝首饰在散发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气息的同时又不失彰显出多元化的发展路线,从而使得现代首饰设计发展的更为切合时宜,产物更受大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各类珠宝首饰,这些首饰的雕饰不单单渗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也预示者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扬州八刻――玉雕的吉祥意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直至今日不曾过时,普遍被大众喜爱。现在的黄金、珠宝首饰的设计图案和造型深深的受到玉雕的吉祥妙韵的影响。人们购买珠宝首饰一方面可以进行美化装饰,另

方面便是因其象征寓意。人们选购时主要是看中其表达的某种愿望以及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现在人们多买黄金首饰进行馈赠,而黄金首饰的样式也很繁多,不乏带有吉祥妙韵的样式。而人们佩戴首饰逐渐由体现个人身份地位演变为个性愿望的表现,所以针对市场需求而不断多元化发展成了必然的走势。现代首饰设计风格的形成深深受到了玉雕的吉祥妙韵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就要像丹麦珠宝品牌Pandora的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代表幸运和希望一样。我国也要把具有中国民族特的玉雕元素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设计出能够凸显个性,卓然出众的现代首饰。并且每款首饰都可以贯穿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情节,渗透出创作的精髓和理念焕发出浓郁的中国特色,打造出享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世界级首饰品牌。因此,带有吉祥妙韵的现代珠宝首饰设计风要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扩散,通过现代化、国际化的形式将富有吉祥妙韵的设计元素融人现代首饰设计之中,使得现代首饰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将民俗特色文化与世界接轨,共同融汇成现代首饰设计的主流方向。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

一、引言

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构图、多层次雕刻、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平面浮雕。它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精雕细刻,格调高雅,又被称为“白木雕”。一千三百多年来,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它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神韵、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而蜚声海内外。为了使东阳木雕更具有艺术表现特色,东阳木雕的老一辈艺人、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以及东阳木雕艺人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其表现形式,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运用粘贴技术,来突出表现东阳木雕的层次、立体及三维艺术效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透空雕(锯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园木浮雕、圆雕、半圆雕、彩木镶嵌雕、火烧板拼雕、贴片雕、阴雕、彩木多层叠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

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等,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

1.阴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阴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艺术。阴雕是在木板上用刀以线条雕刻为主,而无大块面铲法的一种雕刻技法。“以刀”是阴雕技法的总旨。即在做好底色的木板上,以刀,用凿刀左右前后加以横铲,要求达到以工带写,掌握笔意,凹刻线条,称之为“铲阴花”或“铲白花”。因它是以凹刻线条,深度一般在5毫米以内,雕刻图案低于平面的一种表现艺术,称之为“阴雕”。刀在木中走,犹如笔在纸上游,但是木材质地有软有硬,木软,刀力可及,木硬,运刀难度大,这就要求雕刻者善于掌握控制,用刀利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阴雕工艺一般是无稿的雕刻艺术。在木板上下刀之前,雕刻者要先构思图案,周密设计,胸有成竹,意在刀下,画在板上;一旦下刀,刀锋利落,刚劲有力,刀刀见功夫,疏密粗细得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在雕刻的画面中体现出兼工带写的意境,一件成功的“阴雕”艺术作品,全部显现在刀法的运用之中。这种表现艺术,又分为阴雕嵌色表现法和阴雕不嵌色表现法两种。其阴雕嵌色表现法是在阴雕的凹面内嵌入有颜色的油漆,突出色彩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2.薄浮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薄浮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薄浮雕是在2—5毫米的厚度中雕刻出图案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表现形式讲究保留平面,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它要求雕刻工具以锋利斜面为特色的雕刀,薄浮雕作品所追求的精细线条的表现都要用雕刀施功刻出;要求雕刻艺人基本功扎实、刀法运用自如、刀法流畅、线条清晰、地要平整、层次分明、富有神韵,雕刻深浅把握在5毫米之内。此种表现手法是以刀,刀刀见真情,不允许有半点的差错,整件作品不允许有刀疤伤痕,这样才能达到艺术精品。其艺术效果是:“远看有层次,近看是立体,细看多有滋味,越看越神韵。”看似一幅图画,其层次感、立体感非常强烈,是一幅立体的画图。

3.深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深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镂空雕为副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深浮雕是一种线面结合,以面为主来表现图像的雕刻技法。雕刻深度一般不低于20毫米,深的可达100多毫米。镂空雕也是深浮雕中进行镂空,在深浮雕的物像背部施以镂空雕刻,使木雕作品疏密得当,玲珑剔透。在深浮雕中局部运用镂空雕,使木雕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突出。这种深浮雕表现方法往往与镂空雕密切结合,来提高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深浮雕和镂空雕的雕刻技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品的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有一种很深的艺术感染。

4.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件木雕作品中,运用锯空雕和镂空雕这两种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锯空是在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琢。其镂空雕是在锯空的物像背后进行镂空雕刻。在锯空雕刻中,又有镂空雕刻;在镂空雕中,又见锯空雕刻。两种雕刻技法穿插有致、使木雕作品粗细得当,疏密均匀,玲珑剔透。此表现法,运用多种雕刻技法,使作品的层次和空间丰富而又强烈。

5.透空雕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透空雕”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浅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透空雕,就是在保留浮雕物像部分中,去除物像以外部分,形成虚实并存的浮雕艺术。是将“地”全部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刻,并且以平面刻线切刀为主,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它可分为:单面透空雕、双面透空雕和异型双面透空雕。单面透空雕是单面图案,单面欣赏的木雕作品。双面透空雕是同一图案,正反两面雕刻,正反两面都可以欣赏的木雕作品。异型双面透空雕是两面不同的图案,两面欣赏不同效果的木雕作品。由于空间的通透和虚实的分割,使透空雕显得更为空灵贯气而不沉闷,既有圆雕轮廓清晰的特征,又有浮雕平面舒展的特色。

6.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镂空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镂空雕是一种深浮雕,它最突出的标志是玲珑剔透,使物象有立体感,人物穿插场景层次多,镂空深雕,独具匠心,极富有艺术之美。此表现法是在镂空雕的主体雕刻下,底部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更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效果。

7.高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高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高浮雕,是指将图案外框平面和图案内的“地”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图案雕刻部分高出平面以达到凸显主题图像的一种雕刻技法。其画面构图匀称丰满,图案整体、连贯较强,很少露“地”,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由于主体图像高出平面的“地”,凸显了主体图像,主体突出,平面立体艺术效果明显增强。

8.多层叠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多层叠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多层叠雕是指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采用分块、分单元雕刻,逐层对接组装而成的一种雕刻技法。此表现法,就是运用这种雕刻技法所创作的木雕作品。它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了由近至远、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画面,达到了在平面背景下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采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和圆雕等雕刻技法相结合,其一层层的层次丰富而又突出,纵深感加强,凸现多层次的立体木雕艺术。

9.镂圆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充分运用深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的雕刻技法,但不光光是这几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物像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再进行圆雕雕刻的一种表现方法。此种表现方法是在东阳木雕平面深浮雕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结合福建龙眼木雕的圆雕技艺和广东潮州的通雕技艺而创作的木雕精品佳作。其镂圆雕,不是简单的镂空雕雕刻加圆雕雕刻,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的基调下,对人物、动物等物体块面背部采用30度至45度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到底部,再对人物、动物进行圆雕雕刻。经过此雕刻后,其作品的三维立体艺术效果非常强烈,不管你在前后、左右、上下各个不同的侧面观看欣赏,其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三维艺术效果非常突出。由于在深浮雕、镂空雕中,加进了圆雕雕刻技艺,作品的三维空间完全立体,适宜人们全方位观赏,三维立体效果非常强烈。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凸现了三维的艺术特效。

10.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块木雕作品中,有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结合的一种表现方法。平面浮雕雕刻出了凹凸起伏的形象,其形体是“压缩”处理后的二维空间效果;深浮雕、镂空雕由于雕刻深度较深,增加了层次和纵深丰富;半圆雕的雕刻加深了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多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赋予了木雕作品的空间感、三维立体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的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很少上色,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一般选用色彩较淡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也有选用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颜色较深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的。这主要是根据雕刻设计者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决定。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有时根据木雕艺术表现的需要,设计创作者会选用几种或者多种颜色的木材来雕刻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1.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镶嵌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彩木镶嵌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有铜、锡、玉石、象牙、贝壳、竹丝、彩木等材料,甚至有用金银珠宝的。此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是用彩木,其彩木就是用各种颜色的木材,如红木、桑木、黄杨木、榧木、柏木、苦槠木、黄檀木等有颜色的木材作为镶嵌的雕刻用材。它是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巧妙地拼凑成各种形象的图案。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作陈设欣赏的台屏、壁挂、屏风等木雕作品的创作,也适宜于橱、柜、箱、茶几、案台等各式家具的装饰雕刻。运用多种色彩的木质材料,分清了层次和色彩的艺术效果,使木雕作品有丰富的层次、立体感因木质的色彩一目了然。

2.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就是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分选各种颜色的彩木,分块雕刻,再按设计图案的要求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彩木雕刻,是根据图案内容分深、浅、淡或按景物的特点来挑选彩木,分块进行浅浮雕、半圆雕、圆雕等技法雕刻。在选择彩木时,十分讲究图案远近景物的内容,远景可用浅淡颜色的彩木,近景可以用深一点的彩木。否则,木雕作品制作组合后,会引起色彩的反差,影响色彩的艺术效果。按图案设计的要求分深、浅、淡选择彩木,其彩木雕刻组合完成的木雕作品,让观赏者远看似一幅彩色的图画,近看是一幅立体的彩色画卷。其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彩木的色彩和多层叠雕展示了立体三维艺术,彩木的色差分清了主景、远景,多层叠雕使作品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画面的纵深感,平面浮雕的立体三维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四、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故被称为“白木雕”。但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浅降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1.浅降山色表现法。浅绛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画。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和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浅降山色表现法,就是仿照这种浅绛山水画的方式方法,对雕刻后的东阳木雕,在岩壁崖石线条皴擦的凹面上染濡一层非常浅淡的黑色,凹凸深浅的块面线条在阳光的作用下变成了“墨分五色”,浅绛山水的艺术效果就出来了。其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岩石峻峭、层次分明,远近立体的层次感凸显。木雕作品雕刻后,在山石上施以黑的擦皴,山石的凹凸深浅处墨分浅淡,突出了山石多层次的立体艺术效果。

2.淡彩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主要部分(局部)或全部施涂淡彩的油漆,使其更具有立体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法是在木雕雕刻完成之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涂在木雕物像的上面,让色彩的浅淡来表现层次、立体艺术,这种淡彩与木雕融合一体,又能显示木雕韵味,使其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艺术效果。

3.贴金表现法。贴金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作品中局部或全部贴上金箔,使作品更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金箔具有高贵典雅、永不褪色、耐腐蚀、抗氧化、防辐射等优点,雕刻后的木雕作品贴上金箔,使木雕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木雕作品金光闪闪。木雕作品再贴上金箔后,木雕与金箔相互衬托,相辅相成,使作品更显得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高贵典雅、豪华气派。具作品艺术表现力强,视觉冲击力大,令人赏心悦目,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五、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是散点透视构图、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浮雕。木雕作品要达到装饰的效果,有时需要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镶嵌连接组合。运用粘贴技术表现,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1.贴片技术表现法。贴片雕,是指木雕作品单独或成组雕刻,然后粘贴或者镶嵌到深色底板上的雕刻技法。贴片技术表现法,就是这种雕刻技法形成的木雕作品,它使浅色的雕刻图案与深色的底板组成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主题突出,装饰性效果强。其木雕作品底板都是用深颜色的底板,雕刻的材料用白色的椴木雕刻,粘贴到底板后,形成了显明的色差对比,作品的艺术效果强烈。

2.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竹丝镶嵌为底板,粘贴木雕浮雕贴片的一种表现方法。竹丝镶嵌贴片,就是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木雕雕刻成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浮雕的贴片,以暗榫紧扣,镶嵌或粘贴在竹丝镶嵌的底板上。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它凸现了木雕的艺术效果,显得特别清雅珍贵。作品主体部分用精雕细刻的木雕,底板用工艺细密复杂的竹丝镶嵌,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既有竹丝清新淡雅的特色,又凸现木雕浮雕的艺术效果。

3.锯空雕粘贴表现法。锯空雕粘贴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先锯空雕刻后,再进行粘贴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锯空雕就是对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行雕刻。锯空雕刻后的木雕作品,通过粘贴技术的装饰,构成一幅木雕作品。其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也十分突出,具有一定的室内装饰效果。

六、结语

上述是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运用粘贴等四个方面,探索研究东阳木雕的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本文是笔者以东阳木雕平面浮雕为基础,对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探索研究,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对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研究,推动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不断创新,期望东阳木雕在艺术特色上有更多的艺术表现,使东阳木雕这棵民间艺术之花,鲜艳夺目,常开不败。本文尚未涉及的东阳木雕艺术表现形式,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华德韩.东阳木雕[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6篇

关键词:剑川木雕;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剑川木雕以云南大理自治州的剑川县为产地,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工艺精湛、文化积淀深厚而蜚声海内外。在剑川,木雕工艺作为一种最广泛的社会职业,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剑川木雕的文化底蕴很深厚。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木匠手工艺人技能的增长、新工艺的运用、产品的创新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对木雕工艺的传承及当地人对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保护、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有推动作用。剑川木雕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而且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山水花鸟人物尽入画图,有呼之欲出的真实美感。

1 剑川木雕的基本特性

剑川木雕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这与白族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

1.1 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剑川木雕是附合白族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这使得白族木雕作品受到其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眭。剑川白族木雕不论它用于建筑方面还是家具上,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

1.2 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剑川木雕工匠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但是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来进行设计,以及对其他人所设计的原稿有一定的改动。如此,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剑川白族木雕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同时,由于剑川木雕所担负的民俗形式的滋延传承,及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的相对固定,传承方式的世代相袭,又使其具有外在形式相对稳定的特性。剑川木雕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挖掘和整理剑川木雕这项民间工艺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

2 剑川木雕创作题材和艺术语言

剑川木雕的主题多以人物、动物、花卉这三大类作为图案来进行创作。孔雀开屏、双风朝阳木雕中的各种动物展翅欲飞,呼之欲出;牡丹、荷花、山茶花等图案制成的装饰品。

其人物多为神话传说、神仙圣人,有财神送宝、八仙庆寿、寿星献桃、福禄寿喜、二十四孝、牧牛图等等。动物题材的既有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白鹤盘松、鲤鱼、跳龙门,也有双凤朝阳、麒麟送子、飞龙揽云、百鸟朝凤等等。而花卉题材的图案,有牡丹、莲、海棠、茶、太阳花等花卉类,用竹、菊、梅、兰或牡丹、荷花、松、梅来代表四季。

通过对木雕艺术语言的分析,总结出两个特点:一种是用意象式表现,这是形成他们作品独特语言风格的根本原因。将基于直觉感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意象用图象的方式即兴地表现出来,如强烈的主观意味、浓厚的感彩、奇异的想象力、无拘束的表现手法、简洁而粗拙的雕刻技法等等,因而与一切既成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原创性语言,剑川木雕作品充满了神秘、朴拙的形象和图案,具有浓厚的神秘感,并对许多既成艺术语言进行了借用。

3 剑川木雕的文化内涵

3.1 原始及本地宗教的影响

几千年前剑湖先民们依赖当时朴素简约的思维理念,把大自然造就出的平安与吉祥,灾难与惩罚,都归结于上天主宰的某种意愿。于是慢慢地,剑湖以及洱海地区的这些土著族群的“万物有灵”观、天地观、生死观、灵魂观等各种虚无缥缈的民族宗教理念便自然地在他们的思想认识深处产生、发展、扩散、流传开来,经历过不同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原始宗教理念。本主信仰是白族民间,是一种吸收了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而形成的村社神崇拜,具有人为的宗教特征,同时也存在较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白族群众中最集中、最广泛的,是大理地区白族最独特、最典型的宗教文化。本主崇拜既有多元性的文化特点, 集佛、道、儒文化为一体, 又有世俗性、村社性等文化特点。白族村几乎每个村都有本主庙,雕有本主像(如图1);原始的宗教理念和本地的影响了剑川木雕的内容题材和文化内涵,使剑川木雕具有丰富的宗教题材和独特的宗教文化内涵。

图1 木雕本主(明代)

3.2 礼乐文化的宣扬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礼,礼教、规矩。乐,音乐。礼乐,就是用音乐来治理、教化人民,透过音乐教育来使人民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从而让我们的人心归到人生的征途当中。在儒家文化中,内容健康、节奏和谐、纯正感人的高层次的音被称为乐。它是天道的体现,可以洗剂心灵,涵养心性,不知不觉中起到教化作用。剑川人很注重文化修养,讲究礼数。在木雕拜师和跟木雕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是很讲究礼数和规矩的,师傅会要求徒弟在平时做人和雕刻做活中要守那些规矩,要怎么在木雕作品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精神。使木雕艺人即遵守某些规矩又可以大胆创作。

剑川木雕因它特殊质材及独特的创作表现形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虽然白族木雕的造型容易出现一定的类型化,但类型化对木雕装饰艺术来说,不一定是它的弱点,相反加强其艺术特征,使其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这些都是剑川白族木雕不同于其他木雕的艺术特点,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剑川白族木雕经过众多艺人辛勤的艺术创作,它所取得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价值是无法估算的。

参考文献

[1]陈佳学,木雕艺术创作[M]艺术探索2009 第一章第3页

[2]陈佳,中国艺术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第一章第2页

[3]李由;以艺术触动生命:艺术界;2009年02期 第三章第106页

[4]阮雍崇;木雕的艺术与成因现状;雕塑;1996年12期 第二章第78页

[5]陈春阳,陈春晖;木雕艺术创作;美术向导;2000年02期 第四章第264页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7篇

器形与年代

该瓶作盘口,长宽颈,整器高达85厘米,口径31.5厘米,足径29厘米,溜肩,腹微鼓,束胫,圈足微外撇,沙底,双耳为气派的描金龙凤合体,通常称为螭龙耳。其外形为龙,顶部则彩绘凤眼,是一体型巨大的地瓶。乾隆中期之前,粉彩瓷少有大型作品。此类器型起源于乾隆晚期,嘉、道年间多有生产,至咸丰、同治朝,大瓶生产数量增多,但器形已有改变,瓶口少有盘口,而多是外撇,双耳常为上大下小狮子各一组成一耳,腹部线条较直。

从器形及制作工艺来判断,此瓶应属于乾隆晚期至嘉庆早期景德镇官窑的出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有一件造型、尺寸几乎与本瓶一样的御窑作品,即嘉庆粉彩大瓶,采用的亦是凸雕加彩技艺(图2),无款。只是本瓶除凸雕纹饰外,还在腹部对应各开一窗彩绘人物图。

装饰纹样

该瓶装饰纹样复杂,充分展现了乾隆、嘉庆年间装饰纹样繁复的特征,并且采用了标准御窑色地边饰。瓶盘口边沿描金彩,下以松石绿为地绘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两个大开窗彩绘加官进爵图,颈部及腹部的其余部分凸雕云龙八吉祥纹,云龙下面是一圈海涛纹,临圈足处则为两两相连的一圈回纹,无款。

需要注意的是,该器口沿装饰色地如意,近足处装饰色地回纹,正是景德镇御窑厂所出立件瓷器之标准风格。

此瓶装饰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整器用减地凸雕加彩及开窗彩绘相结合的工艺装饰技法,这种特殊的、采用多合一技法的作品存世珍罕,应该是经过宫中御用画师特别设计,并由朝廷下发图样至景德镇御窑厂,然后,御窑厂再按照图样精心烧造出来。

工艺技术

此瓶器形硕大,用凸雕装饰制作工艺难度较大。其工艺流程如下:先做好胎,待胎未完全干透时,除正面两个开窗外,颈部,其余腹部采用减地凸雕技术雕出如意云朵、八吉祥、龙纹及海水。然后,所有凸雕图案表面及开窗部分施白釉,其余的地则施豆青釉,这样同一件器物就需施两种不同颜色的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后,再在需要彩绘的地方施加粉彩,然后再入窑经800℃左右温度烧成。此瓶器形高大,胎体厚重,挪动极为不便,雕刻剔地时胎体容易损毁,完成剔地工艺后,胎体整体的厚薄就有很大差异,在近1300℃的温度下容易塌陷变形。此瓶器形规整,基本上没有塌陷变形等毛病,殊为不易。

在中国古代陶瓷上,陶工们很早就掌握了雕刻技术,其中尤其以珐花瓷器最为著名。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期间仿烧的珐花瓷器和古铜彩等十分著名。是故,陈浏曰:“古铜彩独推乾隆朝,花纹皆凸雕。”又言:“手工之佳妙者,画家写生而外,日平雕、日凸雕……”在乾隆时期,景德镇陶工融古今中外技术于一体,于雕刻纹样的应用上更是精彩绝伦,其中尤以玲珑交泰瓶和仿古铜器造型的古铜釉瓷器为著。乾隆朝正值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由于帝王的重视,宫殿、楼宇的装璜获得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用于殿堂装饰的地瓶由此开始大幅增多。同样的,雕刻技术在巨型瓷器上得到充分且成功的应用,在乾隆至道光年间尤为明显,在整个清代中期,雕刻艺术在巨型大瓶上获得空前的重视,也获得丰硕的成果。

这一件器形巨大、绘工精致的粉彩作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与之相类似的作品市面上目前罕见,尽管此地瓶没有款识,但综合器形、凸雕工艺、彩绘技术、龙纹、纹饰等来看,应属于乾隆晚期至嘉庆早期官窑作品。

文武双全和加官晋爵图是清代中期官窑惯用的图案

该瓶主体图案为开光《加官进爵图》,此图是中国传统图案。瓶两面大开光作画,分文、武两种场景,两者俱是禄星封赏状元的场景。

所谓开光者,即“仿古锦文,中夹圆式、长式、扇面式。别绘人物、花卉于其中,则谓之开光”。(向焯《景德镇陶业纪事》)

(一)文图(图3):

禄星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又称文昌星和天官。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禄星遂成为士人命运的主宰神,天下土人莫不对之顶礼膜拜。自明代以来,由于朝廷的吏部尚书地位显赫,掌管天下职官升迁,故也往往称之为“天官”。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天官即太乙真君,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道教称此日为天官大帝的生日,太乙真君在生日时将赐福于众人。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言:“上元张灯,诸书皆以为沿汉祀太一,自昏至明,今其遗事。”太一者,道教之首“太乙真君”也,即俗称之“天官大帝”也。

该瓶图中禄星作传统造型,头顶金冠,脖挂金锁,手持如意,着团龙袍,左侧侍童手持羽扇;左下侧寿星一手扶杖,一手捧桃;右侧长者头戴乌巾,身着青袍,手执折扇;图案下方侍童双手持宝瓶,宝瓶插有牡丹花卉,寓意“平(瓶)添富贵(牡丹)”;其旁老者作内侍装扮,手捧一金锭,寓意为“一定”或“必定”;内侍身后状元装扮的年轻人,头顶乌纱,身服紫袍,手持折枝花卉,寓意为“蟾宫折桂”或“攀枝折桂”,从画片场景来看,显然是这位年轻人高中状元。

(二)武图(图4):

禄星位于图案正中上方,左右各有侍婢手持羽扇:寿星于左侧后方双手捧桃,其旁侍者手举莲叶和莲花;禄星右侧侍童手持宝瓶,瓶中插有三戟,寓意“连(莲)升三级(戟)”。图案正下方侍童手捧金爵,寓意“加官进爵”,禄星右前方壮士是图案主角之一,壮士虎背熊腰,身着青袍,手执强弓,神情威武,显见是壮士高中武状元,正接受禄星给予之褒奖。

值得关注的是,该瓶两面主体图案之左上方设有云绕楼阁或岩石。由于该瓶为宫中陈设用品,则“文”图所设云岩可能为“宿云岩”:“武”图所设云楼或为“宿云阁”。

“武”图中左上方设有琼楼,以祥云绕之。祥云绘画与开光外云气相一致,作缠卷如意状,以鲜黄、土黄、脂白、靓、松石绿、胭脂红诸色设之。云气下又以豆绿、脂白皴染。琼楼高耸,以脂白、矾红设色,琼楼样式与颐和园之宿云檐及承德避暑山庄之宿云阁相类,二者今为历史名胜,其匾额俱为乾隆御笔亲题。

宿云檐为颐和园名胜之一,在颐和园西北部,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城楼内原来供奉有关羽、周仓、关云银铸塑像,成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至今下落不明。现在城关外仍有古松一株,为乾隆时旧物。

“文”图中左上方设山岩,以祥云绕之。宿云阁,又称宿云岩,位于山庄东北隅的山尽处,在翠云岩南侧(翠云岩有康熙皇帝御笔“云岩”)。乾隆皇帝以其山势高敞,云气往来,如宿檐际,别具情趣,故御笔亲题为“宿云阁”,亦系承德避暑山庄 名胜之一。

此外,大瓶两图俱绘画有松、柏各一。松、柏俱以五彩绘画,树干粗虬,斑节苍然,松干设甲片,敷土黄色,柏干敷设赭色,松叶以深浅设色,里侧松针如网,敷设翠绿,松针如扇,敷设嫩绿,柏叶状若荆棘,敷设古绿。古人向喜植松柏各一,颐和园宿云檐城关或原有柏树,今惟止留存老松一株。

从两画面幅整体来看,还是中国传统纹样之“福、禄、寿”,以禄星为中心,禄星气宇轩昂,众人围绕拥护。传统三星之一的寿星反而在一侧衬托。至于福,即瓶花之牡丹也,更是无法与禄星相提并论。由此可知,在古代封建社会的人心里,三星之禄星占有绝对的地位,有禄星的关照,既有爵位,则福气自然来,有好的生活条件,长寿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五爪龙纹:明清皇帝御用纹饰

龙纹本身属于神化的图腾之一,元代以前,龙纹还不是皇帝专属的图腾,直到至元二年,元政府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见《元史・舆服志》)五爪龙才开始正式成为皇帝的御用图案。

自元代始,五爪龙袍为皇帝御用之服,四爪蟒袍则属皇帝属臣之礼服。明代沈德符之《万历野获编》日,“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大清会典》日:“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大清会典》又言:“亲王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贝勒绣四爪正蟒,前后各一团;贝子、固伦额驸、公、侯、伯,前后四爪正蟒,方补。”

龙纹在元朝瓷器就已经常见,那时的龙纹有三、四、五爪之分。而三爪则最为常见。在这之前龙纹是装饰中常用的图案,但并不仅仅限于皇室专用,民间亦大量使用龙纹来装饰器物。进入明代,特别在早、中期,基于皇帝为陆地之龙(海中还有龙王),龙象征天子,龙纹从此在民窑中被严禁使用,五爪龙更是属于皇家独享。明末,龙纹在民窑中开始出现,但其龙纹有所不同,官窑龙纹为五爪龙,民窑绝不准用五爪。

从元代开始龙纹已经禁止民间使用,但禁令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明代开始,由于龙纹象征着天子,凤纹象征着皇后,民间严禁使用龙、凤纹样,否则将以僭越罪株连九族。故此,在明、清两代,在严格的律令下,民间是不能够使用龙、凤纹器皿的。

《明史》志第四十四舆服四记载了这件事情:“器用之禁,洪武二十六年定,公侯、一品、二品,酒注、酒盏金,余用银。三品至五品,酒注银,酒盏金。六品至九品,酒注、酒盏银,余皆磁、漆。木器不许用朱红及抹金、描金、雕琢龙凤文。庶民,酒注锡,酒盏银,余用磁、漆。百官,床面、屏风、子,杂色漆饰,不许雕刻龙纹,并金饰朱漆。”

《大明会典》记录了朝廷订造龙凤纹瓷器:“凡江西烧造金黄并青绿双龙凤花,素,圆,扁,瓶,罐,爵,盏等器送内承运库交收,光禄寺领用。”

因为使用龙纹而被追究的藩王,最早应属建文元年(1399年)湘献王朱柏。朱柏是朱元璋第十二子,喜读书,爱兵法,立有显赫战功,封为湘献王。朱柏建王宫时使用了几根龙纹大堂柱,被人告发僭越谋反。时年二十七岁的朱柏颇有骨气,为不连累下人,从容自焚而亡,无子,封地、爵位被夺。

《明英宗实录》正统三年(1438)记:“十二月丙寅,命都查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戌口外。”

正统十二年(1447)记:“十二月甲戌,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督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告者,连坐。”

进入明朝,基本上官窑瓷器上的龙纹装饰大量出现,并且规定龙为五爪,民窑瓷器即使要绘龙纹,其龙爪亦只有四爪或三爪。如擅绘五爪龙,就有杀头风险。一直至清代一朝终结,这一皇权的规定都没有改变,而官绘龙纹亦偶见四爪的。

进入清朝,承袭明代官窑龙纹为五爪旧制,强调皇帝为真龙天子。朝廷在器用规定上尤为严格,如内务府员外郎唐英乾隆八年二月二十日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中言:“官窑者,足底有年号字款,民窑则例禁书款,久经奉行查禁……至于黄器及五爪龙等件,尤为无可假借之器,似未便以次色变价,致本处窑户伪造僭越,以紊定制。奴才愚昧之见,请将此选落之黄器五爪龙等件照旧酌估价值,以备查核,仍附运进京,或备内廷添补副余,或供赏赐之用,似可以尊体制而防亵越。至如余外选落之款釉花样等件,凡属官造,向亦在查禁之列,不许民窑书款仿造,然于国家之制度等威,尚无关涉,似不妨在外变价。”

僭越罪在明清两代是最重的罪行之一。如果是百姓僭越使用官家的纹样等,那倒还能够用金钱去周旋。如果是僭越了皇帝的东西(那是禁脔呀),那恭喜你,罚没全族的脑袋。就像上面所说的,五爪龙纹和黄器等件就属于皇帝的禁脔。再说了,湘献王都敢勇于承认错误,自焚了事呢,至于其他人,怎么说也得掂量掂量。要知道,年羹尧的功名是够大的了,雍正皇帝赐其死的原因就有僭越罪名。所以说,在等级森严的乾隆盛世,各行各业中,胆敢冒犯天子的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到了清末,清王朝国力渐衰,民窑瓷器的纹样中,常有僭用现象,但绘工普遍较差,较易分辨。

五爪龙纹特殊性,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这一粉彩瓶,凸雕五爪云龙六条,再用粉彩在其上填上不同的颜色:绘在颈部的正面龙为矾红龙,方头高额,鳞片加金描绘,呈金碧辉煌状,龙体弯曲处有一火珠,四个八吉祥护卫在其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位,应是群龙之首,当是当朝天子的化身。正面龙官窑器在明代已出现,只是较为少见,与行龙相比亦没有特别的意义。进入清朝,龙纹成为清廷加强皇权统治重要载体,龙成了皇帝的化身,被赋予人格化,正面五爪龙在清代重器大量出现。皇帝穿的朝服心口处就是一条威武的五爪龙。(图5)

2D0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以八千多万港币成交的乾隆皇帝御用紫檀龙纹宝座正中雕刻的就是一条威严的正面五爪龙。

玲珑雕刻的基本工艺范文第8篇

东阳民居是几百代亦工亦农的建筑工匠,经过辛勤劳动、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时也是民间工艺的杰作。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在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记载了木雕装饰的技艺。明清时期,木雕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民间建筑与装饰都突破了朝廷的规定和限制,东阳虎鹿镇厦程里村“位育堂”建筑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建造者程用祁,是一个既无功名又无官职的布衣乡民,凭其9个儿子34个孙子的势力建造五开间大厅、五进深院并有209间房的大宅地。六石镇下石塘德润堂一反中国古建筑单一发展的传统,以五纵三横设轴,形成“千柱落地”的独特家园。天井院落十八个,有隔有通;大面积外墙与外界隔绝,形成外实内静的神韵。“德润堂”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成于咸丰九年,即公元1859年。从明代开始,东阳木雕的从以前的用于宗教用品向建筑与家具装饰领域发展,将平面浮雕作为建筑雕饰的基本技法。造型粗犷、构图简洁、神形兼备。江浙一带很多衣锦还乡的朝廷命官及一些从商的富绅都会在自己的家乡修建家园,据记载都会邀请东阳的木雕艺人为其进行木雕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有很多艺人被选进北京进行宫殿的修缮。

东阳古民居除当时的一部分贫民之外,大都进行了木雕装饰,一般都是精雕细刻,把建筑的每一部件都进行了雕刻。说明在这一时期能竖屋(东阳方言,指造房子)的人都是有一点经济基础,基本上都是地方的豪绅士族,或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富商。据当地老人讲,主持造“德润堂”,是当时靠卖豆腐为生的王老太婆。每天以换豆腐过日子,有一天有一个老大娘向她换豆腐,可这位老大娘没有黄豆可换,无意中拿了家里的花钵来换,王老太婆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打碎了花钵,花钵里竟埋了白花花的银子。接连几天,到老大娘处换豆腐,以喜欢养花为由,只要花钵换豆腐。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爆发户,到处去看竖屋,花了十几年建成。“位育堂”的建造者,号北麓,人称北麓公,北麓是东阳巍山与虎鹿一带的一个总称,这人当时无官职无功名,那肯定是当地的一位有名望的人物。卢宅的肃雍堂,则是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雅溪卢氏第十四世孙卢溶主持建造的,卢氏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望族。他们在建造房子本身就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甚至可以违制建造。在装饰上,由于明清时期东阳木雕行业的兴盛,普通采用木雕装饰,从建筑构件,如梁架、牛腿、琴枋、斗拱到檀、雀替、荷包梁、船篷轩之项面,以及门、窗、裙板和格扇的格花、花心、花结等都是经过精雕细刻,设计巧构、装饰华丽、雕梁画栋。常以镂空雕结合半圆雕技法立体深雕,风格鲜明。梁的形制通常分月梁和直梁两种,月梁两端阴刻“龙须纹”或“鱼鳃纹”。清末营建的南马上安恬存义堂斗拱全由镂空花板替代。马上桥“一经堂”的一对牛腿包容了完整的一幅亭台山水人物的传奇故事图,其雕镂要在百工以上。精湛的木雕技艺,同时也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色彩。

明精暗简是东阳古民居运用木雕装饰的一大特色

东阳古民居非常注重外表可见部位的装修雕饰,特别精细、讲究。一般楼屋的檐廊部位,如轩顶、梁枋、月梁、牛腿、栏杆、门窗都施以精细木雕,最简单的装饰也要把月梁、牛腿、门窗施以木雕。题材丰富、寓意深刻,基本上都是训教育人方面的故事传说、花鸟鱼虫等。不上色,只上清漆,保留原木色的清水白木雕施于建筑装饰是东阳民居装饰的一大鲜明特征。[1]在雕刻装饰上首先要考虑牢固,结构坚实,装饰注重整体效果,不能支离破碎。同时根据建筑物不同的部位,艺人们会采用不同的雕法,房顶一类高处的雕刻,设计时就应注重动态造型,装饰时采用形体简明、线条粗壮、镂空玲珑的深雕、透空雕等技法以适应远视,而且还必须具有便于仰视的艺术效果。中间可以细巧透剔些,如门窗、挂廊等,一般是平视的,所以雕饰要细致些。由于门窗接近地面,容易受尘,所以门窗雕刻一般采用浅浮雕装饰,使其便于保洁。这是东阳木雕先辈艺人的经验所得。有关这一点,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2]相传分水县造城煌殿装饰活,由东阳班和本地班各承一半,互相比赛。开雕大梁之后,前来观赏者不少。在接近雕成时,大都赞赏本地班雕得精细,嫌东阳班太毛糙。东阳师傅听了,没有理论,只是笑笑。双双都雕好后,装贴到高处的大梁上。观赏者蒙了,东阳师傅所雕双狮戏球,活泼可爱,清晰可见。而本地班所雕看上去模糊一片,分不清是鸡还是凤。原因就在于东阳的木雕艺人考虑到人们观赏时从下往上的视距,这样便获得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反之,本地班不考虑视距,在天花、大梁、屋架上精雕细刻,人们观赏时视距远,反而视而不清,图案模糊一团,效果并不好。

“德润堂”是明间抬梁式彻上露明造的建筑,采用望板垫瓦的屋面做法,在桁枋上雕有花草等图案,中间的是三面雕,边上是下方施雕。楼板采取加大穿栅截面,增加楼板的厚度,挑檐部分构成井口天花,刻有简单的花卉,刀法粗旷大气。外檐结构在牛腿支掌的琴枋上增设刊头、花拱,多用深浮雕技法,雕刻立体形象很强,前檐柱麒麟牛腿,次间鹿形牛腿,采用镂空雕与圆雕相结合,雕刻精致。轩顶采用在月梁上再设雕饰的荷包梁,沿两侧梁枋,每隔两尺左右对装椽,椽下铺钉薄板形成半圆穹顶,再在板下粘贴锯空雕花,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船篷轩”。扇形雀替饰人物故事,月梁饰以龙须图样。门窗的雕饰更为精细。根据人的视线的高低与角度进行雕刻,近细远粗的原则进行设计。离视线越近越精致,越远越粗旷。“马上桥花厅”位于湖溪镇马上桥村,又名“一经堂”,是当地富商吕富进的住宅。建于清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宽11.6米,进深8.2米。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门厅后檐出廊,装饰狮鹿牛腿、井字纹美人靠,扇形雀替饰花草、山水和楼阁。花厅内部建筑构件都精雕细刻,把日常生活所见通过木雕艺术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雕刻了大量的回纹、龙纹、水纹等纹饰,门窗花格的款式用胜多,构图灵活,格调高雅。正厅采用轩蓬顶装修,镂空雕的山水楼阁人物群图牛腿、高浮雕的狮子蝙蝠檐檩、圆雕群狮戏球荷包梁、锁壳纹榫卯相连的船蓬轩。是整个建筑木雕装饰最具特色,同时也是东阳木雕鼎盛时期的杰作。这一些木雕在民居中都体现着近细远粗、明精暗简的规律。#p#分页标题#e#

门窗是古民居运用木雕装饰的一大重点

东阳的木雕先贤们能根据不同的建筑构件,采用不同的木雕技法,创造出雕工精致、造型生动的装饰纹样。门窗是水平线首先引人入目的重要部位,俗称“门面”,是木雕艺人们自古以来重点装饰的地方。门窗的装饰图案也是千变万化的,对于设计构图艺人们也是非常讲究的。房主人也是愿意花代价使门面、窗口搞的气派一些,以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修养及权势。

以木构架承重的东阳古民居,墙只起围护的作用,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都安装格门或?扇代替墙面,起到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有作用。?扇中间的条环板为腰板,最上面的行话称为天头痛,腰板以上为格心,束腰以下为裙板,装饰门窗多在格心、绦环板(又称腰板)、裙板等。在东阳古民居中的门窗主要有?扇门式、?扇门窗式、板门?扇式、棂窗等形式。堂屋采用的是六扇或四扇的?扇门式,普通民宅基本上两扇或四扇?扇坐中,两侧设板门,或一侧设门,别一侧设板壁,外墙上多用以方棂木拼接的棂窗,形状各异,开口较小。有些堂屋等公共空间也有用景窗的,起到一个采光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防盗意识。门窗雕刻技法一般有“锯空双面雕”、“拼斗雕”、“斗嵌雕”、“纯斗雕”等。艺人们对门窗图案的组织可是费尽心机,归纳起来主要有“六角拼花”、“八角拼花”、“根滕拼花”、“马字拼花”、“锁壳拼花”、“十字拼花”、“水纹拼花”、“长方格子拼花”、“六角、八角破格拼花”、“透空雕嵌边拼花”、“透底贴雕拼花”等几十种手法的运用。腰板与?花心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多采用线条明晰、立体感较强的浮雕和镂空雕或双面雕,每扇有一独立故事人物,全樘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在东阳农村所保留的一些民居中,“八仙”、“四君子”、“春夏秋冬”四扇用的较多。雕的人物与花卉,根据不同的部位,繁而有序;天头多以镂空雕为主,题材丰富,有雕刻人物故事,有山水、有花卉、动物,都有着一定的寓意。有很多还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以门窗为载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意蕴。在一些豪宅中还有通身雕刻而成的?扇门窗,甚至一扇?扇窗用工一百,俗称“百工窗”也屡见不鲜。这种门窗上的图案较为复杂,以装饰功能为主。如厦程里清代建筑“慎德堂”,在门窗构架上总共雕有200多幅戏曲画面。一座房子,就像是一部戏曲百科全书。

一些较为普通的百姓人家基本上都是井格窗,雕饰图案较为简单,或直接没有雕饰。根据不同的需要,经常会在木?扇的后面可增加一薄替板。又不妨碍通风、换气、采光效果。夏天热时可抽掉替板可透风,冷时可插其板,此外还可以起到阻挡视线、围护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