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龟的雕刻方法

龟的雕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龟的雕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1篇

玉石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制玉就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配件。传统中国玉雕艺术,追求图必有意的理念,多以复杂的组合纹样为主。例如:龙凤呈祥,龟鹤齐龄,福寿三多等纹样,不仅美妙绝伦,章法严谨,而且演变有序,内涵丰富。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工艺的娴熟,更应该是文化艺术内涵的补充。然而,目前我国玉雕的从业人数虽多,但高精艺人不多。从业人员要继承传统工艺,古为今用,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中西结合,吸收姊妹艺术的长处,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脱工匠之窠臼,进艺术之殿堂。也许,这是我国玉雕界的当务之急。

玉石雕刻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另一门手工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首饰设计的传统语言表现,也一直是不变的设计课题。关于他们两者之间的融合。现代首饰设计师还较少涉及。现代首饰设计,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科学的方法论与艺术法论的横向交叉方法。表现的形式为直观的完整构思表达,从而最终达到创造新类。现代首饰设计,在时间、空间高速生活节奏下,不断创新。当现代生活感受与思维形象联系起来,就能产生具有时代感的首饰造型。基于现代设计产生于现代生活背景下,生活启发了设计灵感,设计也将引导生活观念的改变。故现代首饰突出的特征,具有动静关系线条、空间、分割、量块、组合、错视等。现代首饰根据市场要求设计出来,经机器进行大批量加工制作,投入市场,在得到市场反馈后,再不断调整自身,得以满足市场需求。

传统玉雕与现代首饰,初看上去相异甚远,但事实上,艺术这一现象并不是互相排斥,不是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取消了另一种现象。传统文化、现代文比,本身都是多元的,有控制,也有渗透;有对立,也有统一。传统文化与现代首饰相互碰撞,是当今世界潮硫的必然。它们既是对立的,也是可以泪亲合的,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重要的是去重新寻找他们的契合点,挖掘我们的创新意识,彼此推动,交相辉映。

我国传统玉雕艺术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是设计出具有时尚性、主张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首饰的关键。当然,这种应用,并不是对传统玉雕艺术进行简单的拷贝,而是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玉雕艺术,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玉雕艺术,让传统玉雕艺术,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首饰。《空间吉塔》、《荔枝》、《方寸之间》等作品,注重的就是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与现代几何金属饰品的完美结台,使每件首饰设计作品都能以种独立的时代姿态存在。

今天,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样式,是我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设计文化与传统玉雕文化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传承关系。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令全世界瞩目的灿烂文化,正是今天设计者需要觅取的根与源。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2篇

根据财政部今年的财政报香,全国的经济上涨了好几个百分点,这其中,杨贵妃功不可没。这位大唐第二美女,光是她一个人的吃穿用住,就占用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交通提速

杨贵妃虽然住在长安,但是她最喜欢的水果却是生长在南方的荔枝。荔枝非常娇贵,摘下来没几天就会坏掉。为了运输荔枝,交通部门专门开辟了一条道路,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就派人快马加鞭,往长安送荔枝过去,一趟下来,不知道要累吐多少人和马。诗人们写诗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服务业兴旺

杨贵妃喜欢漂亮衣服,但是她身份特殊,不能随便去街上逛街自己买,所以她有自己的设计师和造型师。光是为了给她做衣服,一下就解决了七百多个人的就业问题。加上给她做金银首饰的团队、雕刻器皿的团队,伺候她、陪她吃喝玩乐的整个服务队伍,全部算起来的话,杨贵妃可真是养活了不少人。

建筑业奇迹

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也来凑热闹,她的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光是脂粉钱,一个人一个月就有10万。再加上她的亲哥和堂哥。这五家人凑到一起就喜欢比谁家更有钱:你建一栋新房子,我就要建一条大长廊;谁家的房子比我的更豪华,拆了重建,超过你,没商量!

这样算下来,交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各个行业的经济,都跟着迅速增长,杨贵妃实在是“贡献”不小。

名校风采 梨园戏曲学院

听戏曲,到梨园;学戏曲,到梨园。梨园戏曲学院,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第一选择!

梨园戏曲学院坐落在长安市中心附近,处于繁华之地,交通便利,里面种满梨花,风景优美。是王公贵族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皇帝唐玄宗选择此地,亲自教授300个擅长音乐和舞蹈的学生,让他们练习音乐和舞蹈。

我学院的校长由皇帝唐玄宗亲自担任,还聘请了多位知名教授主讲。文学部有被人誉为“诗仙”的大唐第一才子李白,年少时就以写诗出名的当朝大官贺知章等大诗人。

舞蹈教授有公孙大娘。她的舞姿豪迈奔放,杜甫曾写诗赞美她:“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获得了不少的灵感,毛笔字也越写越好。想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的家长们,可以带他们来梨园戏曲学院参观学习。

音乐教授有雷海清,他擅长各种乐器,曾经演奏过悠扬的《霓裳羽衣曲》,谱写了经典乐曲《饮梅敬酒歌》,还曾经把家乡的乐器和曲艺节目引进到宫廷节目之中。

在我学院的校友之中,有以喜剧表演取胜、被誉为“滑稽之雄”的黄幡绰;有得过“金曲奖”的李可及,他的歌曲可是长安KTV点唱榜的第一名;还有被称为“创作才子”的李龟年、年和李鹤年三兄弟,等等。

梨园戏曲学院,皇家贵族教育的品质保证。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院,你难道还不心动吗?虽然我们的学费非常昂贵,但我们了解家长的心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的宗旨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围观海内外 外国人在唐朝

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都城长安,随处可见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这说明长安已经开始向着国际化迈进了。这些生活在长安的外国人。一般都在干什么呢?让我们跟随记者去看看。

生活在别处的唐朝人

在外国人大量涌入我朝的同时,也有很多唐朝人走出国门,去向其他的国家,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鉴真 “九头牛拉不回来”成就经典

日本僧人荣誉、普照来唐朝学习。遇到了鉴真,就请他去日本玩儿。鉴真带了很多书籍、佛像,兴冲冲地坐船去日本。老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船遇到暴风雨,去不了了!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谁知道第二次又遇到雷雨天气,只好打道回府。老天好像和他较上劲了,鉴真东渡了六次都没有成功。

第七次尝试终于成功了。可这时的鉴真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儿。眼睛也瞎了。他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带去的书籍,在日本传播佛教、医学、饮食、法律、酿造等方面的知识,受到日本皇室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玄奘走出我真我

我朝著名的徒步旅行家,为了取得佛经,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天竺,然后又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还花了好几年时间把经书翻译成汉字。顺带还写了一本书,就是唐朝人手一本的《大唐西域记》。

天天饮食 醉仙楼推出新菜式

各位客官,小店最新推出了一系列菜式。这些蔬菜和海鲜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与我们大唐本地菜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早餐

“菠菜猪肝粥”,菠菜是从波斯进口的,味道鲜美,还可以调理肠胃,适合冬天养生食用。

主菜

“刀豆炒猪腰”,刀豆是由印度进口的,补肾益气,适合老人和孕妇吃。还有“甜菜肉汤”,甜菜是由大食传入我国的,适合贫血和冬天四肢寒冷的人食用。

海鲜大餐

我们派专人从渤海靺鞨(mo he)运过来的鲻(zi)鱼和文鱼,今天早晨刚到小店,绝对是您从未品尝过的美味。

甜点

由甘蔗糖和牛乳做成的甜食,形状像狮子,因此被称为“狮子糖”。甘蔗生长在热带地区。糖分丰富,味道甘甜可口,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甜食爱好者的欢迎。

皇家养生秘籍 樱桃宴最当时

今天是四月初一,一年一度的樱桃宴又要开始了,这可是一场隆重的皇家盛事呢!

这一天,皇帝会安排宫女去御花园采摘樱桃,用竹笼子装起来,先拿去太庙和寝陵祭祀祖先。祭祀完了之后,再把这些樱桃装到紫玉盘里,分送给京城的各位官员,给大家尝尝鲜。只要是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享受这一待遇。

吃完樱桃之后,还有美味可口的甘蔗汁可以喝。这甘蔗汁还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呢,早在贞观时期,唐太宗就专门派人去天竺学习怎么制作甘蔗汁,现在我们自己也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

招工启事

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朝“四大石窟”。石窟里面有着众多的佛教雕像和壁画,都是以前各个朝代留下的宝贵遗产。为了继续传承这种文化,我们大唐政府决定,招聘各类人才,去这四个地方创作更多的佛像。对此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以下要求,到大唐石窟办事处报名,一经录取,将会获得非常好的待遇。优秀者将有巨大的职业提升空间。

1 热爱雕刻,要求有1到3年的雕刻经验。因为各种雕像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都要雕刻得很传神。如果没有过硬的雕刻技术,很难胜任那样的工作。

2 热爱画画,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尤其擅长人物画。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里面的壁画,画的是各种菩萨,如果人物都画不好的话,就更不要说凭空画好菩萨了。敦煌莫高窟里面最著名的“飞天”画像,完全是通过衣服的飘动和人物的表情来表现成仙的景象,所以要求画师掌握熟练的绘画技巧。

3 对佛教故事和典故有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因为这些石窟里雕刻的都是佛教人物,所以要求雕刻工人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

4 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慈眉善目的菩萨雕刻出来。

5 耐得住寂寞。这些石窟都位于荒无人烟的地方,而且要完成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耐不住寂寞的人,是没法胜任这份工作的。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将南阳汉画艺术作为室内空间的设计元素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室内设计元素的开发需要中国室内建筑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将认识向理论高度升华。

1关于南阳汉画

南阳汉画像砖、画像石的神秘气息、浪漫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形成中华民族的本土艺术精神,汉画像中的动物、神兽和人物、仙灵在形象特征表现上运用了想象、奇幻、夸张、神似的手法,生动奇丽,暗示性地传达了汉画的精神内涵与品质,南阳汉画的奇幻神似的形象特征,在超越时代局限的同时,在艺术成就上实现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创造和艺术形式内涵创造的完美结合,艺术表现方面比较多样化:

(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2室内空间现状问题透视

室内设计在我国成为一门专业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对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派作品的学习、模仿甚至抄袭的启蒙扫盲之后,中国室内设计开始步入了自己的创新阶段。不少室内建筑师已经在思考如何“创新”,如何“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提出“本国特色”的需求,应用某些手法已反映了是在不自觉地应用某种艺术文化元素。

室内设计元素的开发需要中国室内建筑师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将认识向理论高度升华。同时,室内设计又是多元的,除了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物质需求、使用需求、环境质量需求……所以我们对室内设计理论的探索也必定是多元而又丰富多彩的。

3汉画在室内空间的应用

3.1风格定位

(1)中国古典风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主干,强调的“礼”制约着中国伦理道德,也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起居、伦理观念,民俗礼教的载体,在比较封闭的室内,主仆分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既能分割,又便与联系。在传统建筑装饰中追求个性的无拘无束、妙肖自然,“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之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交融,同时影响到室内的陈设,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古典设计元素足已体现出“礼”的境界。

(2)新古典风格。

①“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②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的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③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

新古典设计风格在当今室内设计中是比较流行的,在室内装饰上可以采用现代的手法和材料将汉画的体现出来,勾勒出汉画的轮廓,在空间增添出古典的气息,文化的韵味。

(3)帝国主义风格。

帝国风格作为法国第一帝国时期的一种风格,它显示一种权威,以男性为中心,线条硬朗,气派豪放。在举行第28届雅典奥运会时,中国与希腊联合发行《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纪念邮票,其中的“北京天坛祈年殿”邮票背景衬图及小版张边饰采用了南阳汉画像石——武士,从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一种文化交融的效果。由此,我们尝试可以在此风格的装修中加些汉画元素。帝国主义风格体现的都是些硬直的线条,汉画一般体现的是曲线,当一种风格体现硬直的线条时,曲线的运用更加重要。帝国主义风格是炫耀般的,毫不掩饰的,高调的,汉画则需是含蓄内敛与低调的,这样的搭配在不动声色中达到视觉平衡、做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4)新汉代风格。

张锦秋师承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和“和而不同”的创作观,新汉代风格不同于古典风格,它应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早期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表现汉代的设计风格,在跨度、大空间的营造,采光、通风等各技术层面满足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使其成为展厅、浴场、饭店等功能性场所。其次,在表现汉代风格文化的特有气质和内涵上,对空间形式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汉代建筑的符号特征经过艺术的加工,创造性的表现出来。例如平直、古朴的檐口,简洁、雄健的柱饰;高耸、气派的石阙等,将这些元素提炼、加工,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在建筑细部上对汉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几何纹、云气等纹样进行抽象再造,打造质朴、雄浑的新汉代风格,设计中可以在重点区域使用“方”、“圆”为母题组织平面布局,突现“明堂辟雍”的传统理念。色彩上以灰白色为主调,在檐口等重点部位使用红褐色加以点缀,典雅而醒目。

3.2汉画题材的选择

(1)祥瑞、辟邪升仙类,

其中的祥瑞动物有青龙、白虎、鹿、大螺、玄武(龟)、朱雀(凤)等,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怪异禽兽。升仙的方式主要有羽人戏龙或乘龙、驾龟,鹿车、虎车、鱼车等。

(2)舞乐百戏类。

常见的舞蹈有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杂技与幻术项目主要有倒立、飞剑跳丸、冲狭、弄壶、吐火等,

(3)角抵戏类。

其表演形式可分为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和兽与兽斗三种,前两种又包括徒手相搏、持械相斗和戴假面具等多种形式,斗兽画像中常见的动物有牛、虎、熊、兕等。

(4)天文星象类。

典型画像有刻有阳乌或三足乌的日轮、刻有蟾或兔的月轮、表现日食天象的“日月合壁”、象征“四宫”二十八宿的“四神”、牛郎织女星、北斗星、苍龙星座、白虎星座、慧星(蚩尤旗)等。

(5)神话传说类。

伏羲、女娲、羲和、常羲、羿射十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风伯、雨师、河伯鱼车、东王公与西王母等。

(6)装饰图案类。

主要有菱形穿环、菱形套连、十字穿环、三角形图案等数种。

3.3汉画在室内空间界面的体现

(1)墙面,在室内设计中,墙面的装饰效果一直被设计师所重视,也是大部分设计师发挥艺术能力的重要载体。将汉画发挥到墙面的装饰上是不难的事情,采用的材质空间比较大。

(2)吊顶,在室内装修中,一般采用木龙骨做骨架,用石膏板或木材做面板,涂料或壁纸做饰面终饰的藻井式吊顶,做这种吊顶时,我们可以将汉画图案绘制在藻井中间的位置。石膏板吊顶在室内空间应用的非常广泛,这种吊顶一般都采用在空间的四周,这样避免降低空间的高度。这样在吊顶的中间就可以采用汉化的图案。例如,酒店大堂、宾馆的吊顶中间,酒店包间的吊顶中间等等。

(3)隔断。隔断工程,近年来发展较快,许多地区已采用。隔断工程种类繁多,它能代替繁重的抹灰饰面工程,隔断的种类比较多,有活隔断、死隔断、家具隔断、立板隔断、软隔断、推拉式隔断,在隔断上采用汉画艺术是比较灵活的,可以以实体的模式进行绘制,也可以以镂空的模式进行雕刻。

(4)地面。理石拼花在大堂空间的人口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采用的理石拼花均为一些几何图案,造型比较单一,缺少一些艺术特色和文化特点,如果在理石拼花上采用汉画的图案一定会增添不少艺术效果。

3.4汉画在室内空间的制作方法

(1)绘画。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其一为绘画(壁画、帛画、漆画、色油画、各种器绘等)。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4篇

文墨飘香的古城

至少在云南,像石屏这样文墨飘香的古城,很少很少。即便是大理,即便是丽江,你都无法像在石屏古城一般,感觉得到那些在古宅深巷里飘荡的文墨幽香和书卷气息,不无时无刻地包裹着你,滋养着你的心灵。

石屏素来重教兴文,明洪武年间的军屯制度,极大促进了石屏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这块神龟托起的风水宝地人才辈出。仅明清两朝,石屏就先后涌出翰林15人,以及77名文武进士,至于文武举人、贡生就枚不胜举了。不断涌现的人才,留下了“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的说法,为石屏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石屏人在科举考试中登峰造极的辉煌,是出了个被尊称为“国朝第三人”的袁嘉谷,一举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

袁嘉谷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的经济特科状元,为云南自元朝设置行省以来600余年间独一无二的状元,至今仍是云南人的骄傲。袁嘉谷青少年时代醉心于功名,壮年之后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醉心于佛学,以“屏山居士”自居。他在史学上“写国史要真”,不要“虚饰妄托”、“怪诞不经”、“淆乱是非”的主张,被认为是当时针对千百年来编纂学上的弊端提出的最尖锐见解。

南正街156号,一座清代中式四合院瓦楼建筑,就是袁嘉谷故居。故居不大,但很幽静。院子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柚子树,满树的碧翠给小院带来了无限生机。整座建筑在组合、形体变化等方面,巧妙得体,廊道相互衔接,结构严谨,细部装饰非常细腻。说实在的,我非常喜欢这个院落,是读书的好地方,没有一点烟火气。

坐北朝南的文庙,就在离袁嘉谷故居不远的北正街上,在古城的街巷里悠然地散散步就到了。这座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年)的古建筑群,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257平方米。现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建筑,泮池石雕凭栏雕刻尤为细致。透过先师殿紧锁的大门缝隙,还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龛中供奉着一尊孔子的木雕像。不知木龛和孔子像是不是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假如是的话在云南可就十分罕见了,印象中除此外也就建水文庙中有。

心中揣着袁嘉谷高中状元前,是否常来孔庙拜谒一下孔子的猜想,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我们来到石屏一中。在夕阳的余晖中,一座高耸的门楼映入眼帘,那一种洋派风格,在古老而略显败落的街巷中显得如此显赫,以至于让人惊讶。

学校始建于1923年,是在著名乡贤陈鹤亭的倡导下创建的。而比学校更早的,是校内的企鹤楼、准堤阁古建筑群,风格典雅,人文气息浓郁。石屏一中还是一所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学校,曾孕育了不少革命志士。著名的爱国学者李公朴先生、作家李乔先生及许多进步学者,或曾到学校讲学或在学校工作过。解放前夕,这里还曾是石屏的交通站。1948年冬,200余名学子投笔从戎参加边纵,为云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校内的每一栋楼、每一面墙、每一个局部都被精雕细琢,巍峨的建筑,整齐宽敞的校舍和风景如画的环境,续写着文墨飘香的传奇。

神龟托起的泉上石城

“清泉石上流”,石屏人喜欢用这么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语,向外人介绍石屏古城“水流龟壳”的自然特点。据说石屏古城是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背上,一条条街巷,恰似龟背上的大小裂片,凿穿龟壳,即是漫漫的水层。所以,石屏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石城,古城的东、西、南、北、中各有五口深水古井,相传就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条基柱。神龟壳下的泉水,还成就了誉满全滇的“石屏豆腐”。

都说豆腐有健脑的作用,我想,经常吃豆腐的人是聪明的。要不,石屏的历史上怎么会涌现出那么多的才俊?走进县城北门的古街老巷,一股股豆腐的清香总是飘然而至,直入肺腑,因为这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豆腐作坊。

石屏豆腐是一门奇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奇特之处在于,豆腐是用古城区内特有的天然井水作凝固剂,营养丰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质。令人叫绝的是,这种天然井水一旦离开石屏,无论如何也点制不出豆腐,所以有人戏称石屏豆腐是带不走的石屏专利。

占着这种便利,石屏人也将豆腐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上百道豆腐佳肴的制作方法,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最简单的吃法还是烧豆腐,这也是石屏的一道奇特景观。街头巷尾、农贸市场,不时地看见当地人手拿蒲扇,不急不慢地扇着一堆木炭火,精心地烤制豆腐,而对面的食客则咬一口豆腐,品一口茶,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在古城的幽深街巷里漫步,老宅大门口拣菜的老奶奶,斑驳墙影中下棋的老大爷,或是守候在幽暗店铺中的掌柜,宛若老电影中的慢镜头般挨个摇过。一些曲曲弯弯的小巷深处,不少雕梁画柱、极具特色的院落,总是以一种内敛的姿态诱惑着我的眼睛,李恒升故居就是最令人眼热的一处。最初吸引我的,是大门门楣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几个异常凸出的黄色大字,此前这里是石屏县公安局的办公场所,我去的时候公安局已经搬出。

大门很窄,只容两人并肩而进,又是青砖垒砌的,让人丝毫看不出“豪宅”的样子。但进了门,再沿着静静的小胡同走上十来米,眼前的一切,就令人惊叹了。里面是一座空间阔大、非常精美的木构古典建筑,楼阁涂金绘彩,明丽壮观。李恒升是民国时石屏的一大富豪,但虽为富商,他与许多石屏人一样,对文化教育也颇为重视。在这座院落里,不仅处处可见趣味风雅的对联,而且“孟母三迁”等故事也跃于每一个门隔扇心上,那是镂空的精美木雕,组合起来完全就是一组栩栩如生的画屏。

与富豪的家雅致相比,古州衙的气势就轩昂多了。这座非同凡响的古典建筑,是目前云南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州衙建筑群。走进洞开的大门,意境为之一变,里面进深层层,一座大院套着一座大院,可充分领略一番古时衙门的气势。

我只能说,这座古城拥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人文内涵,以至于我常常迷失在古宅深巷中。文庙、玉屏书院、企鹤楼、准堤阁……一条条小巷,一座座古建筑群,无不闪烁着石屏的人文精神。而在古城的背后,还沉睡者一条蜿蜒的个碧石铁路。如果有空,你不妨到石屏火车站,看看这条曾经只有60厘米轨距的寸轨铁路,是如何承载起影响中国乃至世界锡运百年的传奇故事。

乡野中的历史文化名村

从石屏县城沿323国道往西,行不久车子左转进入乡间土路,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野,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就出现眼前。青白的屋瓦,黄色的土墙,坐南朝北的四合院,祠堂中古老而高耸的檐角,似乎在告诉每个初来乍到的人,这里就是郑营。

郑营人的先祖来自杏花烟雨的江南,他们把那里浓郁的文化气息播撒在赤瑞湖畔,营造着对遥远故乡的记忆。祠堂、书肆、庭院、街巷,处处透着江南的婉约与细腻。在郑营人的精神世界里,铭刻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烙印。按村里几位老人的说法,郑营的风水几乎是全县最好的。这里出过诸多进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末进士陈鹤亭,他民国年间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完整的民营铁路,也即个碧石铁路。这条铁路的终点,就在村庄对面的绿荫掩映中。

多年以前的郑营,几乎就是一座完整的“城池”,四周筑有围墙,东西南北各建有一道栅子门,西南向还建有两层楼的炮台。“城”中的主要街道上则建有郑、陈、武等姓氏的宗祠。如今围墙不在了,炮台不在了,但宗祠犹在,遍布在村子里的古旧民居建筑犹在,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犹在。

郑营被建筑专家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很多人来到郑营,就是为了看古建筑的,最著名的有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民居、郑营小学、司马第等。规模恢弘的陈氏宗祠,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宏伟的宗祠。进入祠门沿中轴线往南游览,依次有石桥、中殿、正殿。中殿和正殿前各有一个十分宽敞的庭院,两侧均有对称式的偏殿楼阁。中殿前的三孔石拱桥,桥上有栏板望柱,望柱头为石雕十二生肖。桥下的水池中,长满了婀娜多姿的睡莲。正殿上下有两层楼,建造在1.2米高的石台基上,更有两座高大的石狮柱础抬高,显得高大雄伟、庄严肃穆。

从陈氏宗祠往东走百来米,就是郑氏宗祠。这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八年三进大院,规模虽不能与陈氏宗祠媲美,但那些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的屋檐却有的一拼。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之繁复、细腻、精美,往往有超陈氏宗祠之处。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建筑装饰;文化传承;江西钓源古村

城乡统筹进程的推进促使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村落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符号,它影响着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民居建筑形制和室内装饰陈设等

人们对传统村落文化认识的逐渐淡薄对乡村记忆的逐渐模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村落文化是中国悠久的文化根基,其传承与延续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一脉相承的钓源古村建筑装饰

“一脉相承”即传承,村落文化的传播和建筑装饰的展现一脉相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传统村落文化与建筑装饰的关系显得愈加密切。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的钓源古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钓源民居室内装饰是当地村落文化的载体,从视觉审美方面通过装饰向人们传达传统村落文化,并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小见大展现着钓源独特的文化魅力。

钓源古村建筑装饰是当地传统村落文化与建筑环境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建筑装饰,钓源民居精致华丽的隔扇承载祥瑞的家具、鎏金壁画、精美秀丽的古董陈设等,样样装饰都流露出钓源别样的艺术情怀和文化底蕴。在这些建筑装饰中,丰富而多样的装饰图案被赋予祈福、教化、护佑等装饰意义来展现钓源的村落文化,所以村落文化传承的依据也来自装饰艺术作用的发挥。钓源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其建筑室内装饰艺术及其所反映的钓源古村落文化值得研究。

现如今研究钓源建筑装饰艺术正是为了当地村落文化的传承,让传统文化不仅在城镇中有继续传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故乡成为一个丰富的有内涵的故乡。记住乡愁,这个“乡愁”是要有内容的,假如传统文化都消失了,乡愁也就缺少了可以承载的内容。

二、村落文化的载体:钓源建筑与室内陈设艺术

(一)木雕艺术

1.隔扇之美

钓源民居室内的门窗由木板壁和隔扇构成,饰以精致华美的木雕,便成为了祖祖辈辈引以为豪的室内艺术精彩之处。隔扇每扇宽大约40厘米至70厘米不等,一般用6扇8扇等双数在进深方向排布,其数量根据房间的进深大小决定。钓源民居室内的隔扇上雕绘了形态迥异不同风格的图案纹样,营造出动静结合造型丰富的隔扇装饰艺术。图案纹样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的认识在隔扇的图案纹样中选择象征或寓意美好的装饰题材进行具体事物抽象化和抽象事物具体化的提炼变形组合,表达对生活的诉求,比如福禄寿喜,平安吉祥忠孝,多子多孙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华丽精美的图案纹样成就了室内隔扇装饰艺术,并加强了人们与隔扇装饰之间的互动。

2.床载祥瑞

钓源民居室内家具中最值得瞩目的就是姿态万千的雕花床,这些雕花床是钓源人最重视的雕饰装潢之物。一张床可折射出拥有者自身的文化品位财富仕途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因此人们把各种承载祥瑞寓意美好的吉祥纹样装饰在床上。闺女床、新婚床、富贵床、花架床等每款床的装饰造型迥异,美轮美奂,从楣板、门罩到床足鎏金的雕花装饰附着于床的表面,纷繁斑斓,极尽奢华,别具特色。

钓源一处民居中的新婚床(图1)门楣中间是麒麟送子图,象征早生贵子,两侧饰以浮雕梅兰菊葵,用竹节分隔每块绦环板,这些雕刻寓意夫妻之间男人像竹节凌云直上,女人像梅花贞洁芳香。床门上部的花罩是冰裂纹和一串排列整齐的石榴纹构成表达了夫妻最大的心愿是子嗣延绵床门的两边是仙官赐福龙凤呈祥的纹饰,寓意夫妻二人生活幸福祥和。钓源很多民居中都有闺女床(图2),闺女床的门楣和门罩的边框用紫竹包裹,紫竹竹节之间金漆彩绘,象征女主人如竹坚贞。门罩两侧透雕牡丹,寓意为高贵天姿国色。这张闺女床映入眼帘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表述心愿,承载祥瑞。还有一张特别的富贵床美不胜收,上饰太极八卦和福禄寿三星图,两旁是双龙戏珠和八仙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床内侧栏板上饰金瓶宝剑诗书之册,寓意平安健康、满腹诗书。而这精美绝伦的四扇栏板是可以开启的,隐藏的空间是用来储藏被子的、

(二)陈设饰品

在钓源民居中,室内饰品包括了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有护佑作用的装饰品三类。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有书法、绘画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有端砚、行酒令牌、民间彩灯等;护佑作用的饰品有海涵坛年画香炉神仙像等。

1.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书法绘画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不仅传达信息,还作为一种艺术供人们欣赏。书画艺术的介入为室内环境增添了艺术文化的氛围和格调,主要有匾额、楹联、屏刻、挂屏等。钓源一村民家中保存了一副曹秀先书青花瓷联,内容为“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还有明代祝枝山书写“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青花瓷联,其艺术性、思想性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钓源民居室内的鎏金壁画、鎏金家训和名言警句作为装饰呈现在门厅壁板处,把钓源人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所注重的节义精神传达给大众,让观看者体验到美观,心灵感受到洗礼。在钓源庄山27号民居厅堂两侧壁上的鎏金画,一幅名为“访贤才于渭滨”,描绘的是观音率天仙赐福给郭子仪,另一幅“求富贵亦寿考”描绘的是周文王访贤遇姜太公。这两幅鎏金画是名家徐庭焕所绘,经鎏金制作实属珍贵。房主选择这两幅画装饰厅堂目的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像郭子仪和姜太公那样建功立业、大展宏图。另外,钓源人素来注重节义精神,所以在一些民居家中的门厅壁板上陈设有鎏金书写的家训或者名言警句来约束自身行为。

2.实用价值的工艺品

端砚是中国文人墨客历来钟爱的文房四宝之一,在钓源民居中保存着坡端砚和欧阳修大沱砚。坡端砚为长方体型制,呈紫褐色,右侧镌有行楷笔法的“鹤田处士之贻东坡宝之”字样,落款是“绍圣元年”。该砚正面和背面都是圆角边框,砚面接近墨池处有海涛波纹的图案。这块坡端砚实用雅观不加华饰,突出砚石之美。

民间彩灯也属于室内装饰物的一种,既作照明之物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增润和美化室内环境。钓源民居最有特色的彩灯要属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玻璃灯笼(图3),该灯笼是清代乾隆年间任安徽宁国知府的欧阳衡告老还乡带回钓源的,后由他的家人世代珍藏。这盏玻璃灯笼腹壁上绘有颜色艳丽的鸳鸯戏水图和双喜字以及花卉枝蔓纹样,这些图案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整个造型精巧别致、雍容华贵。

3.护佑作用的装饰品

在钓源古村的民居中,由于人们对易经风水的崇拜,人们会在自己家中安置一些具有护佑作用的物品,比如香炉、海涵坛、神像等。

香炉即焚香的器具,具有护佑祭祀、敬神供佛、陈设装饰等多种用途。钓源27号民居陈设的熏香(图4)炉造型独特、做工精细,该熏炉是青铜所铸,属于圆形炉,下有三足雕刻成狮子头造型,炉身四周雕刻着八仙图案和“八仙”二字,炉身两侧是龙头纹样的手环,而熏炉顶部是镂空形炉盖,盖上有一只回首侧卧的狮子。此香炉除了自身的实用和美观价值,更重要的是有护佑辟邪的用途,因为其外形采用八仙纹样和狮子纹作装饰,这两种题材纹饰象征辟护镇宅之意。

海涵坛在钓源民居中是有明显护佑作用的陈设饰品,它位于民居厅堂上方的前梁中间,或者是大门的上方,有一个似半圆形的木盘,半圆侧壁上莲花花瓣的图样,半圆约一寸多厚。这个半圆形的木盘在当地人称海涵坛,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方便从井口飞入的燕子搭窝筑巢;二是起到护佑的作用,海涵坛内放有辟邪符,这道符是请会作法的道士画的驱妖辟邪符。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装饰品之一,纸绘的年画内容以神仙画像为主,题材大多是神荼郁垒钟馗、财神、福禄寿喜和天官赐福等,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诉求并希望寻求众神仙的护佑。神像是供奉在民居室内的护佑品,可辟护保佑人们平安祥和富足,人们对神仙像有一种自然的敬仰和崇拜。钓源民居的厅堂神案上常摆放观音娘娘、财神、福禄寿三星等神仙像,祈求家庭和睦、平安、幸福或祈求财运等。

三、村落文化的传承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庐陵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钓源的村落文化就是庐陵文化的缩影,钓源民居室内装饰处处彰显庐陵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庐陵文化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钓源的村落文化通过装饰纹样展现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孝文化和中国神秘的风水文化。图案既是一种装饰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一)钓源建筑装饰文化

1.吉祥文化

张道一先生说:吉祥文化是一种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文化,是心灵的慰藉和对人生的祝福”。所以在建筑装饰中的图案正是通过吉祥文化来寄托个人愿望。在钓源建筑装饰中借助图案纹样隐喻吉祥美好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寓意的手法构成了吉祥文化传达的方法包含象征、谐音和组合。在钓源民居室内陈设与装饰中的图案反映的寓意有:

其一,寓意家族兴旺。麒麟是幻想中的瑞兽,传说孔子在未出生之前有只麒麟到他家去口吐玉书,孔母用绣球系在麒麟角上,不久孔子就降生了,所以民间有“麒麟送子”一说(图5)。还有用鱼和老鼠的形象来表达祈盼子孙兴旺的愿望。据考证“鼠”谐音“许”“鼠多”就寓意着“许多”。十二生肖中,鼠为首,以天干地支计,则为“子”,所以三鼠就寓意着“儿子许多”。植物类有石榴、莲子、桂圆、藤瓜果、荔枝等,寓意家族兴旺:石榴为多籽的果实,古人称其为“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寓意多子兴旺。

其二,寓意功名富贵。用盛开的梅花、牡丹和凤凰的形象来寓意功名高中、富贵荣华。鳌鱼寓意“独占鳌头”之意。马上封侯,猴子骑马捅蜂窝,以谐音示。辈辈封侯,老猴骑在马上背着一个小猴,表示晚辈亦封侯。还有以一花瓶内插三支短戟“瓶升三戟”谐音为平升三级(图6)寓意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其三,寓意延年益寿。寓意长寿的吉祥物有松、桃、灵芝、、鹤、龟、祝寿图、寿星寿字符等。钓源民居中的木雕巧妙地把龙和寿字装饰于隔扇的绦环板上祈求房主延年益寿(图7),松和鹤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松鹤延年”、“松鹤长春”是最常见的祝寿图:桃是果实中最有代表性的长寿吉祥物,古人以为食桃可以延年益寿,民间为老人祝寿常用桃又称寿桃。

其四,寓意吉庆祥和。中国人对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生活无比向往憧憬:龙至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凤至则国家安宁,万民有福:两只活泼的喜鹊登在梅花梢,欢乐地“唱和”,“梅”与“眉”同音取喜上眉梢的寓意:蝙蝠的“蝠”谐音“福”,在装饰中出现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称为“五福捧寿”,由蝙蝠和桃子组成的画面寓意“福寿双全”,蝙蝠口含如意寓为福寿如意。钓源古村建筑装饰中蝙蝠(图8)的图案出现在椅凳、床楣等处,象征着吉庆祥和、福在眼前。

2.忠孝传家“孝文化”――二十四孝木雕

“二十四孝”是我国古代孝文化的代表,是传统孝文化高度浓缩的产物,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民众对之有着极高的心理认同。二十四孝的表现以“成教化”为主,通过榜样的树立对人们起到教育作用。人们通过对二十四孝的艺术化表现传达出自身对“孝”的推崇与理解。孝文化是钓源村落文化中最基本的思想,并通过装饰传播这种传统美德。庄山村68号民居中厅堂的隔扇雕刻了著名的“二十四孝”图案,但现在仅存“十二孝”图案。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隔扇木雕能够出现在民居之中,足以看出钓源人对孝文化的重视、对村落文化精神的推行,在这栋民居的隔扇上十二孝中“为亲负米”、“卧冰求鲤”、“亲尝汤药”(图9)、“戏彩娱亲”(图10)等等践行孝道的故成形象的说教方式呈现在厅堂两侧,是“忠孝传家”传统道德的真实写照,也是村落文化的具体践行。

3.风水文化

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家居环境,喜欢用带有传统特色的装饰品加以美化,这些装饰品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现实冀盼,包含着对于生命长久人际和谐家庭美满的追求。在这些愿望的包裹下,室内的装饰物和陈设品开始被人们赋予新的功能,已经不单纯是只具有“物”的功能的表象,而是在心理上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求的载体,于是有了在室内“风水”中用来“趋吉”、“化煞”的功能。在钓源民居中有些特殊的装饰融入了风水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推动下简单的装饰延伸出深层的涵义。

风水注重细节,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太极八卦的图案赫然醒目,钓源民居中八卦图常出现在民居或者祠堂的构件上,门扉、房梁的椽头、窗花隔扇以及各种家具表面。八卦图赋予了这些物件更深层的涵义,它趋吉避凶的功能让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使美观的装饰上升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上。钓源65号民居厅堂壁板处有一块镂雕鎏金的花窗(图11),木窗中出现了几幅连排的八卦图,依据易经中的解释,这几个卦画代表这是一个八口之家,四男四女,即两夫妻加三儿三女。图中卦画三横未开口,乾卦代表父亲;三横全开口,坤卦代表母亲:结合花窗的卦画依次代表:“兑,少女;离,中女;震,长男;乾,父亲,巽,长女;坎,中男;艮,少男;坤,母亲”。

总体来看,易经的思想已经渗透到钓源人的生活中。这八卦的分解图说明了这家的家庭构成,这是现在简单的理解,原意是显示房主命象和天象的关系,花窗中其他雕刻图案有喜鹊、鱼、马、元宝、铜钱等,可以推断出房主希望自家喜庆吉祥、富贵有余。钓源古民居还有一个有趣的建筑装饰构件,位于民居厅堂上方的前梁中间,当地人称这个装饰构件为“海涵坛”,海涵坛的下方刻有八卦图形以镇宅化煞。钓源的先人借助风水学中有挂“山海镇”驱邪避妖的说法将山海镇改进成海涵坛,海涵坛的另一个作用是燕子窝,燕子飞进来这个家庭显得非常有生气,生机勃勃,人丁兴旺。

风水文化渗入到钓源人生活的细节中,早已纳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范围里,并作为村落文化之一通过这样的装饰来传承。传统的中国人,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促使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降临有一份坚定不移的期盼,便自然地把这份期盼表现在建筑中。

(二)传承与延续

村落文化是一种整体性,复合性的文化。钓源建筑装饰文化仅是村落文化的一个侧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对建筑装饰文化引起相当的重视,保留和延续其装饰文化精髓就是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所以传承建筑装饰文化势在必行,钓源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在纹样装饰艺术和雕刻装饰艺术两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建筑纹样装饰艺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新农村建设村落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钓源民居装饰艺术中纹样装饰在梁柱、门窗、家具、陈设饰品等细部雕刻或彩绘珍禽瑞兽、植物花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这些纹样被赋予吉祥寓意,使单调的装饰增加了文化底蕴,例如钓源民居装饰纹样中的麒麟和孩童寓意“麒麟送子”、蝙蝠寓意“福在眼前”等。古代人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纹样装饰也同样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纹样装饰蕴含的艺术文化符合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有助于实现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建筑雕刻装饰艺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厚,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发展地位。主要包括木雕、石雕和砖雕,但在钓源建筑雕刻装饰里木雕艺术大放异彩。木雕在木料上采用不同技法雕刻传统古朴的图案,以艺术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传统雕刻装饰艺术体现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对传统艺术的文化传承。

钓源民居传统纹样装饰艺术和传统雕刻装饰艺术,是对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继承,也是村落文化的载体。在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利用传统艺术,继承和延续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必将把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四、结语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装帧设计 文化

书籍艺术是人类社会史的一部分。 当然,物质生产与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从简单向复杂、从原始向成熟、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工业发展。中国书籍早期形式,书籍的起源必须从文字的起源讲起,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籍。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是占卜的用具,甲骨文的内容主要关于占卜的记录,董作宾的《新获卜辞写本后记》里记载,发现有刻着“册六”两字并有穿孔的龟甲,是便于串联成册的,因此也称龟册;外国书籍早期形式,最早的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产生于公元前四千年末期的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岸边,当时埃及人用海草的茎制成的海草纸,巴比伦人用泥制成泥板,在上面刻文字,一直到印刷术发明后的形成的现代书籍艺术。正如格哈特・豪普特曼所说的“书籍包括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什么比书籍占有人类文化更值得敬重、更了不起和更重要了。书籍应当在书籍的所有部分都有最好的艺术质量,它那与内容吻合的形式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高水平的书籍设计形成了那里的书籍艺术,书籍艺术的意义是它体现了一个国家高度的文化生活,所以书籍是我们人类不断发展的文化载体。

〈一〉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经济状况,具有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总和,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设计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以隐型文化精神出现。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业已模式化了的方式当中,通过各种符号可以获得并传播它。装饰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媒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总是在民族传统的继承中,反映民族的时代精神,因此,民族性就就贯穿在各个时代的艺术中。首先,装饰是人类伴随创造行为和创造方式而显示的一种能力,人文和设计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传统文化当中,可以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相统一的作用。其二,设计文化是一个动态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装帧设计作为形式的一部分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成为文化的物化形态。除了供给它原有的功能外。在平面的或立体的空间上,无意识存留着文化的印迹。就拿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而言,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样与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文明的进步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流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装帧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装帧设计民族风格与现代特色。因此,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黄土地上的人有着自己阐释事物的方法,他们喜欢美好的、寓意祥和事物。在装帧艺术上反映为许许多多的吉祥文样、吉祥话语,并且做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二〉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电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电脑扩展了设计的自由度,启发了人们的联想和创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过于容易生成的特殊效果导致被迅速滥用,在设计中忽略其中的文化精髓,设计品味被引向繁锁、孱弱和庸俗,金属字、放射、旋转、累赘的重叠合成,充斥了书店和地摊,当我们在这高科技飞速发展、多网络、多媒体强大冲击时代,要冷静下来,对于电脑所提供的极其丰富的功能效果,必须有节制、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否则各类别书籍将失去独特的风格。我们将看不到书籍特定的时代性和文化背景。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总有特定的文化语境(包括个人和社会生存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规范、语言形态、价值体系、审美趣味和艺术活动),而文化恰如一双无形的巨手,富有艺术地并塑造着人的生活形象。恰当而有效地表现书籍内容、设计者应事先对书籍的内容、作者意图和读者范围尽可能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设计要与书籍内容、书籍种类和写作风格相符合,做到形式与内容一致,在书籍设计不断演化中,除了在艺术上和技术生产上都有很高的质量提倡创新,还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设计.装帧设计作为一个文化的实体表述一定的文化信息。要找到一种解读文化的语言,并用视觉的形式把文化内在的共性表达出来。装帧设计艺术的符号语言,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历史上的信息,如物用性客体对象的精神意义与社会信息,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在人的能动创造过程中产生,这种自觉的“创造过程”才是第一性的东西,才是人类生活的“原始现象”,才是文化的本质,这种“创造过程”的文化哲学实际上可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即:“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文化是装饰艺术的底蕴和依托。装帧艺术大量运用在各专业出版物的设计、印刷、宣传发行中,它本身构成了出版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优秀的装饰设计与出版物的内容天然混成,可以起到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相得益彰的作用,是培植和张扬文化的重要手段。当然,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复古主义,而是再创造和在发展。脱离民族性的文化,便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而变得枯萎。我们回顾一下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是我们现在书籍艺术的开拓者,他在1926年《呐喊》再版时进行了设计,封面用枣红色书纸,在封面的中上方用黑红字横式方块,社名用表宋铅字、书名字像利刀铸刻的那样充满着力量,大面积的红色沉着有力,它渲染着受害着的血迹,召唤着斗争和光明,这《呐喊》是勇猛不可阻挡的,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是很巧妙。更多的是着眼于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体现,这种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一种深层的文化,这包含着与书籍相关的时代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书籍应当是显露它的文化内涵意义和表现深层的文化意味的表现符号体系。

〈三〉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7篇

新石器时代是镂雕工艺发展的起萌阶段,镂雕玉器数量较少,且皆为单层纹图,镂空处多不甚规整。从大量考古资料上看,新石器时代玉器镂雕的技法主要有两种:一、以砣(磨)具为主要制作工具进行磨制镂空的砣磨法;二、以钻具(实心钻、管钻等)、线具等结合镂空制作的钻切法。这两种技法也是以后历代镂雕制作方法的基础。

良渚文化玉器的镂雕,多以钻切法制作。镂雕时,先按照构图设计,以钻在需镂空处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再用质地柔韧耐磨的植物荆条或动物筋、皮制成的线具穿过圆孔,抹上潮湿的解玉砂,然后手工在玉器两侧来回拉动线具,把多余的玉料拉搜去掉。如浙江余杭反山16号墓出土的冠状玉饰(图1-1),高5.27厘米,上宽5.4厘米,中宽10.34厘米,下宽6.3厘米,厚0.4厘米。玉质沁为黄白色,夹浅灰色筋状条斑。整器略呈“中”字结构,镂雕与线刻技法结合,表现神人、兽面纹,中部为兽面纹,透雕重圈眼,椭圆形蒜头鼻,宽嘴獠牙,下肢做蹲踞样。镂空部位不甚规整,镂空面有纵向线痕,可能是线具拉搜(图1-2)时留下的痕迹。

红山文化玉器的镂空,多见于扁片状勾云形玉佩之上。磨具或结合钻在器表两面进行反复对磨,直至把玉器磨透出现空洞,再对空洞边沿加以修整而成。因此,红山文化玉器镂空处边沿多呈刃状。如内蒙古巴林右旗苏达来遗址出土的勾云形玉器(图2),高11.8厘米、宽12.5厘米、厚0.8厘米。墨色,掺杂有白色、褐色云片状和块状斑点,表面磨制十分光滑。磨刻的纹饰线条整齐而流畅,四周圆润且向外翻卷,周边外缘圆钝抹斜,中心镂作盘卷勾云形,镂空边沿呈“薄刃状”。上侧边沿有一钻孔,正、反两面均按器物的造型和纹饰琢磨出凹凸分明的装饰线。

镂雕的钻切法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历经数千年,基本流程却没有什么变化。如清人李澄渊在《玉作图》中所云:“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则先以金刚钻将玉片钻透圆孔后以弯弓并钢丝一条,用时则解钢丝一头,随将丝头穿过玉孔,复将结好丝头于弓头上,然后用浸水沙顺花样以锼之,如木作弯锯锼花一样。”可见,明清时期的镂雕工艺与良渚文化时期的基本流程是相近的。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镂雕工艺和工具也不断变化,所以历代玉器镂雕的具体步骤和工艺痕迹会有一定的差异。

殷商、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制作了青铜工具,并运用于玉器的制作之中,所以此期镂雕玉器数量增多,且镂空部位较新石器时代规整,切面也较平直。多先以青铜质钻具加蘸解玉砂在器内适当位置打一个定位圆孔,再由青铜质地的锯条进入圆孔,反复锯切成形。如山西洪洞西周墓5号墓出土的玉饰(图3),直径5.2厘米,黄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扁平体,为盘龙咬尾形。器内用镂空纹饰配合器表线纹,以突显纹饰,镂空部位多为由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圆孔和渐窄的条状部位连接构成的“逗点式”镂空。商代玉器的镂空皆在边缘施用,而西周较多位于玉器内部。

铁器的广泛应用,有利于琢玉工具的改革。战国、汉时期开始以铁质管钻打孔,丝锯为弦的搜弓取代普通的锯条拉切,且镂雕前多用阴刻细线打稿,拉搜切割后又多以金属擦条将镂空处擦磨整修。所以,此期玉器的镂空部位增多,形状多样,但仍皆为单层纹图。镂空处边缘犀利、规矩,孔壁光滑、垂直,两面孔径几乎相等,两面对钻留下的台痕已不多见。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连环龙凤形玉佩(图4),长9.5厘米、宽7.2厘米、厚0.4厘米,灰白色,褐色沁,全器各节镂雕成龙、凤形。镂空处布局繁密、形状多样,镂雕内壁如峻壁峭立、边沿棱角分明,玉饰剔透玲珑,卷折自如。无论从构思或雕工来看,都是一件上乘之作,是镂雕玉器的典范,堪称战国玉雕的精品。

上述之搜弓,是古代玉器制作的重要工具,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被使用,其状如弓,弦用金属丝锯制成,一端可以解系。镂雕时,将玉固定住,用手握住弓的一端可反复拉锯。搜弓的出现,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徒手拉切搜空,发展为简易的锯切设备,是玉器镂雕制作史上的一次革命。

宋朝是玉器镂雕制作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宋代的镂雕工艺,是战国镂雕玉器以来的一次突出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到辽金元明清几代玉器的镂雕风格。宋代玉匠除延续战国以来传统的钻切法制作的单层纹图透雕外,又将之发展为多层镂雕,也为此后的立体镂雕工艺提供先例。此期多层镂雕作品器型丰满、构图精巧、层镂细析,题材多为龙穿云、凤穿花、鹤鹿松竹等题材。这类玉器多以数个层面组合,上层为主题纹案,其下衬以交错的枝叶和卷云,上下层纹饰交搭相连,立体感较强。如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一件松鹤龟鹿纹玉佩(图5),高6.2厘米、宽5.4厘米、厚0.7厘米,白玉泛黄。玉佩呈立式卵形,底部略平,主要以镂雕表现图案。石头间有松、竹、灵芝,左下雕有一龟,卧于石上昂首张口吐出祥云,正上雕有一只展翅飞翔的仙鹤,右下雕有一只回首仰望仙鹤的走鹿。

辽代玉器中,至今未见考古出土的多层镂雕玉器,但单层纹图的透雕玉器甚多。此期多以铁质实心钻带动解玉砂直接进行钻磨镂空,省去钻切法的第二步“拉切”,这可视为钻切法之简化特例。所以辽代玉器镂空边缘上常有钻头留下的圆柱形凹痕和不规则的螺旋纹。镂空形状不规则,边角圆钝,不及战国玉器镂雕处爽利,镂空部位面积小。如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一件玉飞天(图6),玉质青白,半透明。飞天脸为男形,头顶云冠,上身,裳长似裙托于身后,跣足,双手于脸前捧一物,肩披缭绕的彩帛。片雕和镂雕巧妙结合,通过几个略呈三角形的镂空,将身体与彩帛的轮廓清晰地凸显出来。

金元时期,玉器的镂雕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此期镂雕玉器多为多层镂雕和立体镂雕工艺制作的带饰、炉顶(或帽顶)。纹图常为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捺钵制度的“春水”、“秋山”之类题材。深层立体镂雕工艺,多在圆柱体的玉料上雕琢,镂雕的纹案不仅层次丰富,而且可多角度表现,视觉上的立体感很强。吉林省扶余市风华乡班德古城出土的一件莲鹭纹玉炉顶(图7),是目前所知出土品中年代最早的深层立体镂雕玉器。长5~6厘米,高6厘米,乳白色。整器呈馒头状,主要采用镂雕、浮雕、圆雕等工艺雕刻鹭鸶、莲花、莲叶图案,镂空图案繁缛密集,层层递进,纷繁错落,立体感极强。镂雕玉带饰如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的“海东青击鹄”玉饰(图8),长8.3厘米,宽6.7厘米,厚2.2厘米,青白玉质。表面图案凹凸起伏有致。正面镂雕荷莲、水草为衬底,一只天鹅穿行躲藏于枝叶交错的水草中,上方一只海东青落于荷叶之上,欲啄鹅脑。这件作品内容丰富、构图饱满,有强烈的浮雕感。元代进行镂雕制作,多以铁质实心钻与线具从不同角度进行钻孔和拉切。由于此期多不整修和抛光玉器的内部细节,所以圆柱状钻凹痕与“M”形线锯痕被完整地保留下来,钻切痕迹棱角分明,颇见力度。

明清时期的镂雕工艺集历代之大成,传统的单层、多层、立体镂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镂雕玉器种类丰富,常见的有片状玉佩、嵌饰、带饰、炉顶等。明中期出现的分层镂雕工艺,又称“花下压花”技法,是指在片状玉器上镂雕出上下两到三层不同图案的一种镂雕技法。“花下压花”的纹饰由底纹与上层主题纹图组成,底纹缜密,与上层主题呈两重分布,层次分明,具有较好的透视感。如上海浦东东昌路明墓出土的婴戏纹玉嵌饰(图9),此器作双层镂雕,底层镂雕窗棂图案,上层浮雕七个形态各异的童子。再如江西南城明益王次妃墓出土的麒麟纹玉带饰(图10),器内纹饰主要以镂雕工艺表现,上层为一麒麟展翅行走以及牡丹花等图案,下层为缠枝蔓草纹。

宋元以及明早期的多层镂雕工艺与“花下压花”技法的区别在于构图目的和效果之不同。前者的“多层”所表现的诸如龙凤穿于云中、走兽行于山林、花鸟相互衬托之类。各层纹案多穿插交错,联系紧密,下层纹案是主题图案的延伸。此外多层镂雕玉器图案所表现的天地很广阔,极具深景感。后者之“分层”只是雕琢出上下两种不同的图案,下层的锦地纹仅仅起到陪衬作用而已,与主题纹图联系不大,立体感稍弱,且结构意境无深远之感。可见,“花下压花”技法实则是多层镂雕技法的简化。

明末和清代最常见的镂雕玉器,当属单层纹图透雕玉佩。其主要以钻切法制作,工艺痕迹有以下特点:钻孔多位于拉切之首末两端和造型转角之处,呈“U”形,孔壁有不规则的螺旋纹。线具拉切的痕迹为趋于垂直玉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纵向线痕,拉切痕截面呈不规则的“M”形。由于工具的相对落后以及拉切时用力的不均,镂空处多有台阶状痕迹,拉切痕之间也常有错位叠加现象。

玉器镂雕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于殷商西周时期,在战国、汉代达到第一次高峰。宋代是其发展的一个拐点,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单层纹图镂雕(即透雕)开始向多层发展,镂雕工艺在金元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了深层立体镂雕工艺。明清两朝的镂雕,大多是对前朝的继承、模仿,技术上的发展和创新较少,逐渐式微。以砣磨镂空者,多见于新石器时代,宋代以后对窄缝状部位的镂空也多以砣具磨制,镂空处有钎砣磨制的半月形痕迹(图11)。相比砣磨,钻切法在玉器制作史上更为常见,是镂雕的主流技法,多层镂雕和立体镂雕玉器的制作技法是其技术上的延伸(图12)。这两种技法的结合进行镂雕的情况也不鲜见,宋至清代玉器镂空处常有钻孔、切割和砣磨叠压的痕迹。

龟的雕刻方法范文第8篇

民间的信仰、神灵的崇拜对建筑装饰有着巨大的影响。过去的江西虽地理条件优越,人们丰衣足食,但仍把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这种思想化作一种形在建筑装饰上体现无处不在。如龙、凤、龟、麒麟这四种神物都象征着祥瑞,它们是上天神灵,能消灾辟邪,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最为久远的传说。对神话人物信仰与崇拜也是随处可见的,如伏羲、黄帝、后羿、土地神、门神、灶神、关公,人们相信供奉这些神人,可使得家族树大叶茂、子孙富强。所以这些供奉便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中。古代的江西人对孔子、老子也是十分推崇的。当然“福”“禄”“寿”“禧”文字图案图形装饰在民间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古人认为“福”为木星,在春节的时候南北方都喜欢倒贴福字,讨个口彩,图个吉利,意思为“福”到了。光一个“福”字,在装饰图案样式就不下两百余种,由龙凤、松鹤、仙人、宝器、花鸟等组合而成的福字,福字还常与蝙蝠谐音,于是在很多建筑装饰图案中用蝙蝠来代替,还有用百福字组成的寿字图案,字中有字,妙不可言。“禄”则预示着人的仕途、财运。也因“禄”与“鹿”谐音,所以“禄”字的装饰图案也常常与“鹿”联系在一起。“禄”字书写的时候也常会把“礻”部刻画成一头站立着的鹿,“录”则用摇钱树、元宝或其他纹样来装饰刻画。“寿”字便很好理解,寿星原本为南极老人星,代表健康长寿,表现出人们对生命渴望长生的心理。人们常说:三星高照,幸福满,便是这个意思。“寿”字一直是人类追求生存愿望的象征。汉字中“寿”字有几百种书字方法之多,字体变化之大,图案性之强,应用极其广泛,在汉字中难觅其匹,而且每个“寿”字的写法都是一幅完整的图案,寿以圆形书写外轮廓进行装饰的谓之“圆寿”,书写以长方形为外轮廓进行装饰的谓之“长寿”。寿字在建筑装饰图案中还常以松柏、仙鹤、仙桃、灵芝、暗八仙等纹样出现。这种形意相间的图案刻画,可谓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的典范之一。这些装饰图案多用于建筑的隔扇门、隔扇隔心与绦环板、窗户、裙板、房梁、栏板等装饰结构中,不但充分发挥木构架的材料性能,而且使得艺术与技术第一次如此完美地结合,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结构的功能,哪些又是一件纯粹的装饰构件由衷地赞叹。

二、流坑“三雕”

流坑民居的建筑以木、石、砖三雕装饰形式为主,说到“三雕”这里不得不提到皖南民居的“三雕”。江西民居与安徽民居同属徽州皖南民居的派系,江西民居同样有着绝好的“三雕”,砖雕虽不及皖南民居的精美,但石雕和木雕却毫不逊色,在木雕方面甚至超过了徽州的水平,这和江西的建材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江西盛产樟、檫、楮、楠、枫、银杏等树种,这些树种特别适合建筑装修及雕刻装饰,同时江西还有大量唾手可得的石料,这些条件都为江特的“三雕”技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江西民居中的大雕胜多,从窗棂到隔扇,从柱础到影壁、从斜撑到雀替无不精雕细刻,既美化构件,又丰富空间,再加上一些如油漆、彩画、贴面等技巧,使得装饰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为民居建筑增添了不少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彩画、油漆、贴面等也是江西民居建筑装饰中常用的技法,像轩廊、天花这些都是彩画的重点。流坑民居的彩画形式与其他民居有所不同,比如梁坊上的彩画不分枋心和箍头,而是一幅扇面画,把大梁绘画得似仙子般柔美。轩棚三面均可绘画,其多在花草粉底上绘制各种几何形或海棠、秋叶等形状的外框,然后再在其中描绘一些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等内容的彩画,其色彩清新典雅,笔法细腻,表现出江西民居建筑彩画的较高工艺水平。

三、江西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事的变迁,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那些优秀的传统设计和精美的装饰艺术都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流失的可能,因此,如何把江西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用于现代室内外空间设计中去,势在必行。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单纯地提高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或某种时尚元素的噱头,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提高现代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一)借鉴与演变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大多是传承了中国礼乐文化中的幸福圆满的美学观。它将天、地、人、和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美好的情感赋予在具体事物上,借物抒情。装饰的主题内容不仅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也象征着过去人们希望改变生存环境的意志和决心。所以传统吉祥的建筑结构装饰是理想的、神性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民居建造艺术的传承,而且能丰富目前现代建筑中结构形式单一,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状。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形式讲究内外统一,其中除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设计风格统一外,还包括装饰细节中的大小、色彩、质感、肌理、过渡、衔接的统一,更包含了与周边的地质环境的高度统一和融合,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些方面,传统的优秀建筑装饰语言能给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设计许多经验与启发。所以当代设计一方面,应从建筑设计本身去传承其丰富的装饰的内涵;另一方面,当代建筑在结构、材质上虽已经改头换面,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的表现形式、构成特点、文化内涵、图案设计等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进行抽象提练,把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抽象为一种符号特征。当代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同样可以运用在这种最有强烈传统特征的语言符号中去,使这个元素符号成为一个很好的连接体,既承前又启后。

(二)对现代空间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不乏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具有传统元素的现代空间设计方案,深圳万科润园第五园设计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项目主打特色是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依循“岭南四园”的思路,建造了崭新的住宅小区。其实岭南民居与江西一带的民居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之为江南民居范畴。第五园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把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很有意境的和谐美,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表现出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方案,全部采用的是江南民居中的黑、白、灰色调,这样的色彩既有传统的文韵,又有现代设计的高雅。另外,古建中常见的格扇、罩、屏风在现代设计中也大有用武之地。这些装饰构件在过去的主要作用是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在现代空间中,它们可以基本不加改动地运用在现代空间中,除了有分隔空间作用,还有寓意富贵吉祥的含义,是许多高档酒店,饭店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这此设计案例都给我们在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只有这样,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才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