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1篇

心得体会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教育脱贫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就是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您默默守望,甘为人梯;大爱无言,真情有声,最美教师用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为孩子们建立信心,引导人生。请大家为最美教师们投出宝贵的一票。

选择了教师就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心中有戒,常怀感恩,坦荡无私’。广大教师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党规党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建一支有正确的教师职业意识、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精神、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的德艺双馨的队伍。

教育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成长。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以顶格的标准、满格的状态,向着更高水平、更加精准、更有质量的美好教育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廉洁奉公,坚决杜绝有偿补课。

新学期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以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立德树人奋进担当,不忘初心

托举希望,为我们求真教育更出彩再谱华章。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承担教育扶贫重担的教育系统应该在其间做好哪些工作,以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能见到实效呢?

一、要切实履行好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保证每个贫困学生不能因为家境困难而出现辍学情况。

近年来,教育局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及经核查相对贫困的在校生进行了资助,充分体现了政府对这些学生的关怀。但在今年对全县贫困学生的调查统计中,发现一些随父母在县域外出打工上学的贫困学生并未享受到相关的政策。通过电话询问,得知有的是不了解情况;有的是没有时间回来办理;还有的是嫌麻烦最终不了了之。贫困生的个人信息还没有进入大数据管理范畴,这给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

二、是学校在对贫困生帮扶过程中工作要细、实、做出成效

1、工作安排细致、到位。

根据教育局要求,学校确认的贫困生必须有专任教师进行帮扶,做好“教育三扶工作”,学校将贫困学生进行细致归档,做到“一生一袋”,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要详实准确,教师的帮扶过程性资料要完善,所取得成效要体现出来。要求教师具体做好“四个一”工作,即“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进行一次励志教育,每月进行一次兴趣培养和家访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生活资助。”这些具体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县局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关爱。

2、检查督促,促进落实

为了更好督促教师按照县局要求扎实做好教育三扶工作,我校按帮扶内容设计了“教育三扶记录单”,内容包括“学业帮扶、励志教育、兴趣培养、家访记录、帮扶感悟、帮扶成效”等内容,要求教师将帮扶情况进行认真填写,一周一汇总,及时入档。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所帮扶的孩子,要么在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矿区孩子活泼外向性格的影响,他们不再封闭自己,互相成了好伙伴;要么在学习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书写认真了,准确率提高了,成绩进步了;要么在卫生文明习惯上改善了,不再乱丢东西,不说脏话,用普通话和大家交流……一点一滴的变化,浸透着教师的努力和付出。

但由于所帮扶的孩子家中绝大多数只剩下老人,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根本谈不上,所以教师要承担的责任非常艰巨和重要。这也考验着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要有好的政策去指导,更合理的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要让一代又一代农村的孩子,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离开故土,背井离乡,靠苦力、手艺生存,而不是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自己的家乡真正走向小康。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心得体会2

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于是,我时常把责任心的缺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独到的年感悟和认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建一所学校,就会少建几所监狱。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广大学生则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记得自我们小的时候,就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烂熟于心,于“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刻骨铭心,沉浸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无尽意境中,陶醉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质朴古训中。其实,这都折射了教书育人所扮演角色的举足轻重,凸显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对于这个社会是多么不可或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正是对教育本身及其身体力行者的解读。我自豪,因为我是人民教师这个特殊而光荣的群体中一分子。

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着坚忍,具备“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善于和物欲横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远距离,和三尺讲台近距离,与广大学生零距离。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和真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打造一个互动平台。爱心温暖人心,真诚消融坚冰。理解—谅解—化解—和解,展现的是师生关系间和谐良性的发展轨迹。童年,总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爱心守望,真诚同行,是我的默默追求。

作为一个国语老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我的座右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是我生活的一半,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我总是莞尔一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和主体,必须胸有丘壑,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见证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落寞,品尝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痛楚,也和我的学生共同领略分享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喜悦。为人师表,提倡师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无数像我这样的国语老师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诗意描摹。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正是一个教书匠修身养性、超越自我的标尺杠杆。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学生资助

[DOI]10.13939/ki.zgsc.2017.12.152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启动“雨露计划”工程,旨在通过扶持、引导、培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雨露计划”工程主要包含助学、转移和技能提升三大类。广西位处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该地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广西有29个贫困县,也是“雨露计划”工程资助的覆盖范围。依托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质量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MBZ045),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道,历时三个多月,对课题所涉及的广西百色市及河池市、云南文山州、贵州黔南州及黔西南州等20多个县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调研所得材料,对广西学生资助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以百色市为例,分析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的现状

2012―2015年,广西在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方案》,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资助对象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家庭困难学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按照2016年广西雨露计划的申报条件,对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就读于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给予资助,补助的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截至目前,“雨露计划”工程在广西已实施多年,补助资金连同其他各类资助资金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按时统一发放。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广西启动教育惠民工程,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率先对高中段学生进行资助。根据广西新闻网报道,2016年是广西教育“十三五”开局之年,一批教育惠民工程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项教育惠民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全年教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92.39亿元,超额完成筹资任务。投入90978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113万人,投入228910.25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项目、普通高中免学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受益学生约184万人,投入60983.7万元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项目,受益学生约20万人。总体来说,广西教育扶贫工作进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2 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分析

2.1 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

百色市扶办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百色辖12个县(市、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1个天窗县,目前还有68.2万贫困人口,17.25万户,754个贫困村。贫困仍是百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141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9.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8.2万人,减贫101.3万人,减幅59.76%;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48.95%下降到2015年底的20.25%,下降28.7%。可见,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未完全实现脱贫,广西教育扶贫的担子还比较重。

2.2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结合百色市《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百色市政府大力开展学生资助精准帮扶工作。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指导和局领导正确领导下,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总体完成情况如下。

(1)资助人数逐年攀升,资助金额年年增加。以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为例,如表2所示。

可见,国家对教育扶贫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在百色的落实情况良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国家教育扶贫的福利。

(2)百色市学生资助范围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仅覆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等四个区域,扩大到2015年覆盖百色管辖的所有12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帮扶政策的全覆盖,围绕“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读上书、读好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主线,做到“三统一”,即:补助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统一,发放时间统一。在补助标准方面:做到“特惠”“普惠”足额发放;在审批程序上:做到严把申请关、评定关、公示关、签领关、备案关,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同时完善贫困学生档案建设,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当资助的贫困学生一个都不少。

(3)呈现资助项目多样化的特点。据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统计,目前,资助的项目共11个,包括:学前教育入园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全免学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大学贫困新生上大学路费补助、高校本专科生奖/助学金、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助学贷款代偿等。

2.3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学生及家庭对政策资助的依赖性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长期的资金资助,让一些学生及家庭产生了贪婪之心,甚至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一种资本,作为向学校及社会索要更多资源的借口。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没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反而使得他们懒惰,不求进取。部分中职院校还出现了学生厌学而流失学生的现象。

(2)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掌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仍有出入,不精准,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法做到应补尽补。原因是之前的精准识别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仅凭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做到一一准确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而受助的学生点多面广,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无法一一到户去核实。资助金发放后,也因为资助工作人手有限,无法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一一回访,了解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3)财务管理不规范,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而是指派教师兼任,由于缺少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不是很明确,因此造成学生资助项目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晰,未能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

(4)资助政策信息公开还需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较容易滋生腐败,出现了一些政府官员挪用贫困学生补助款的情况。

2.4 对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学生的自强意识。对于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资本而恶意滋事的学生,要进行严肃处分,绝不助长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习性。并且,督促学校对厌学学生的关心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2)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增设资助工作人员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回访,了解资金发放情况,配合教育部门精准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

(3)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各学校指派专职财务人员对学生资助项目的账目进行专门管理,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保证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到位。

(4)建议各学校必须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建设一个固定长期的资助政策信息公开冢便于资助政策信息及工作流程的公开,利于社会的监督。并且,建立相关的上访机制,让群众能够向有关管理部门及时反映贪污或挪用资助资金的问题,一旦查明情况属实,严惩不贷。

3 结 论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情况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以百色市学生资助的情况为例,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其实这是在以小见大,以此来折射出整个广西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克服存在的困难。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江花.扶贫助学政策视角下的海南省中职学校雨露计划研究[M].海口:海南大学,2015.

[2]沈洋.新形势下教育扶贫的模式选择与意义阐释――基于贵州省“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6,94.

[3]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3(30):19-22.

[4]陈平路,家兵,李蒙.职业教育专项扶贫机制的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四省雨露计划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6(4):56-63.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3篇

一、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文化也更突出人文、人本主义。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层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资助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效能,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具有非常重要和远大的意义。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与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更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目前,国内高校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学校、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资助贫困生机制,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解决了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的基础。但是经过在实践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缓解经济困难的同时,应该注重帮助其成人成材,更好的适应和融入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加强心理方面的帮助与扶持,帮助其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机制实践与探索的几点建议

实际上心理疏导只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的一个过程,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入更多文化的、人性的、教育的、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目标。加强心理的引导和教育只是推进学生健康成长,将来走上社会能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有用之才。如果理性的分析,我认为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帮助和教育都是外界的客观影响,都具有阶段性、时间性和局限性;就学生个体而言,不能形成这种对外界帮助的依赖和习惯,长此以往会抹杀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长远的努力与奋斗的动力与潜力。

(一)政策扶持与社会救助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研究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正式支持是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二)家庭教育

父母和亲属是家庭环境的基本组成元素,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任教师。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个体的影响是最早、最深刻的。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政治地位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帮扶

(1)学校贫困生认定、评选、资助、监督、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2)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发展高校的育人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文化前提和思想基础;(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互助活动,例如朋辈心理咨询互动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信、自立、自爱、自强教育。(4)搭建信息化心理咨询平台。保留足够的私密交流咨询空间,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导致贫困生情绪上的消极影响;(5)重视和加强贫困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与平衡能力,增强自

信心。

(四)个体自救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资助 贫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020-03

【Abstract】Mechanical and engineering schoo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to yuchen elementary school for voluntary aids for 13 years, during this time, we have investigated a lot about the effective ways to help them and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abundant experience, of course, we also have deficiency I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thesis just have a study about this point, and have a research on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subsidize impoverished area, so that we can do it better.

【Key words】University Fund Impoverished Pattern

一、乡村教育整体现状实地考察――以安徽省定远县三合村小学为例

十多年来,当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三合村小学除了人数外没有任何变化。学校课程的设置,完全要看老师能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因为没有电脑设备和英语教师,学校发下来的计算机和英语课本也全部处于闲置状态。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多数村小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使得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应付检查。此外,教师严重缺编,条件的艰苦实在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此来无私奉献,一所小学里仅有两三名教师,负责六个年级的全部教学,而且都是一直在村小学工作的老教师,他们的知识体系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又怎么能对学生授业解惑呢?

2008年6月,三合村小学与其临近的余陈小学合并,成为新的余陈小学,合并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的过度缺乏和学生人数的急剧减少,由于近几年来农民工进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加上国家近年对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进一步开放,很多小学生跟随父母一起进城读书,也有的部分学生因为家庭不健全,既没有跟随他人外出接受良好教育,也没有经济实力继续在农村读书,便辍学在家。合并以后,两个村子的学生人数相当于以前一个学校的人数,但是,硬件设施并没有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办学条件依然与以往相同,形式上的合并并没有带来实质上的更新。

二、贫困地区教育受助需求分析

贫困地区学生的性格都相对内向,尤其是不能与陌生人快速建立联系,表现出胆小、自卑和内向的心理特征。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更应该发挥其文化优势,关注到贫困地区学生的精神需求。作为高等院校来进行资助,还需要把关心体现在行动中,把教育寓于活动中,从物质上、心理上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引导他们正视“物质贫困”,把家庭贫困视作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认识到暂时的物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产生的自卑、畏难、消极心态等种种“精神贫困”。开展励志活动,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有所追求。

精神资助除了励志上的教育,还要帮助贫困生克服人际困难。在安徽支教家访中,我们发现,有极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来,神态上对我们有一种抵触情绪,随着活动的深入,情况才稍有改善。这是因为他们过度的自卑导致的强烈自尊的表现,不愿甚至不屑与我们交谈。特别是在对李领同学的家访中,她表现出不愿回答我们和他亲人的问话,出现一定自我封闭的倾向。因此,这部分学生的真正需求除了物质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对贫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对于个别有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贫困生,进行单独辅导,以平等的姿态与其交流,渐渐消除其羞怯紧张心理。

三、高校资助农村教育有效模式探讨

1.高校资助贫困地区模式的建立原则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在自身发展历史中先后承担的使命。其中,服务社会又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相关,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贫困地区的资助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方式之一,近年来得到众多高校的实践和探索。如何从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出发,构造高校资助贫困地区的一般模式,使高校对贫困地区的资助更切实有效、更有章可循,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不少大学社会实践组织者、指导者面前的新课题。

大学要较好地完成服务社会的职能,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具体到对贫困地区的资助,应当体现以下原则:

(1)高校资助贫困地区要与高校自身优势资源相结合

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资助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对此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投入。在这一工程里,高校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是高校作为资助者必须首先明确定位的问题。无论在资助领域还是在资助方式的选择上,都应该充分体现和发挥大学的资源优势,从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向贫困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2)高校资助贫困地区要与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

除了结合高校自身优势之外,对贫困地区的资助也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这就要求资助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执行者必须走到基层去,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的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受资助地区的真实状况,明确贫困地区最实际、最紧迫的需求,这样才能使高校对这些地区的资助落到实处,使投入的资源得到合理应用。

(3)在资助方式上,硬件资助要与软件扶持相结合。

高校在资助贫困地区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硬件投入(资金、物资、器材等)与软件扶持(技术、文化等)相结合的策略。物质的资助归根结底是“输血”、“授人以鱼”的做法,而软件培育才可能实现“造血”和“授之以渔”。高校作为非营利的教育机构,从物质上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优势,一味追求资金付出的做法其实质意义并不大。

(4)高校对贫困地区的资助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结合

高校资助贫困地区是高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但也可以与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科研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与促进学校自身建设的双赢局面。已有不少个人和集体在这一方向上进行了探索,做出了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在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下,这将是未来高校资助贫困地区的主流趋势。

2.继续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物质帮扶

只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配套的教学设备,优厚的师资力量悉数到位,农村的教育才能有新的突破,如果硬件短缺,则会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阻碍,从而影响小学生们受教育的状况,因此,高校在考虑对口资助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资源时,物质帮扶仍然不可或缺。但是,问题是某种程度上,高校在这方面的帮扶力度也是有限的,单靠学校的资金来帮扶,明显不够,因此还需要高校本身拓宽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软硬件设施,来更好地资助农村。

3.努力开展全范围的文化帮困

如果说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争取更多的资源来实现,或者说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文化上的贫困则会造成真正的落后,因此,无论学校的硬件设施如何,高校作为文化的集中地一定要对贫困地区展开更广范围的文化帮助,学生的最大渴望是学习,高校的最大优势也在于它集中了大师、大楼和大家,因此,每次的资助都不可或缺的要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小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形式各样的心理访谈。

4.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社交训练

(1)在物质资助的同时,派遣有相关知识的人员对贫困地学生开展励志教育的相关活动。

高校资助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让贫困生亦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成才、成功。高校应该要把关心体现在行动中,把教育寓于活动中,从物质上、心理上全方位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引导小学生们从小正视“物质贫困”,把家庭贫困视作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认识到暂时的物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产生的自卑、畏难、消极心态等种种“精神贫困”。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有所追求有所梦想,能坚持不懈为理想而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压力疏导。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多数贫困区学生可能存在过度的自卑和强烈的自尊心理,也会伴随一定的焦虑和紧张,可以随着诱境的消失或经过他人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而恢复正常,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如果通过心理测试发现存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就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

(3)帮助贫困生克服人际困难

首先,要在保护隐私、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对于个别有严重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以平等的姿态与其交流,渐渐去除贫困生的羞怯、紧张心理。对于普通人际交往能力偏弱的贫困区学生可以组织起来,与非贫困生一起参与小游戏等,以轻松的形式,带动双方的相互了解,打破紧张和不安感。

(4)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观念和意识

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不仅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贫困学生的自我教育。他们存在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问题还需自己去不断努力提高和完善。贫困地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自强教育、自立教育、自尊教育,注重锻炼和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精神,努力克服依赖思想和自卑心理,提高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正视眼前的困境和挫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高校资助贫困地区的成效评估初探

对高校资助贫困地区的成效加以评估,在指标设置和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综合评价优于单项评价

评价指标不能只考虑某一个或几个单项因素,必须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对其做出合理评价。当然,所设计的指标含义应该清晰,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相互重叠,造成错误的评价结果,对不同目标的问题,要力求找其共性,抓其特点,使指标能综合体现项目效益的评价结果,关注未来发展能力。

2.定量评价优于定性评价

判断资助项目的成效应以定量指标为主,考虑到有些指标无法定量描述,因此,还应采用一些定性指标,由专家、管理方、受益方集体加以判断评分。考虑到定量指标比较客观、公正,故应以定量指标为主。

3.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

从本质上说,高校投入贫困地区资助的行为是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一种举措,更近似于社会公益行为而非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在对资助效益的评价中,应把社会效益摆在经济效益的前面,在指标权重分配上予以适当的倾斜。

经过研究论证,我们也尝试着表1所列的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形成高校资助贫困地区成效评估机制的综合指标体系。

由于各指标对评价的实际重要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指标的权重值是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表达形式。权重值的确定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主观定权法、因素成对比较法等。这项工作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 朱霞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视角下高校帮困工作的思考[M].思想理论教育,2009.17

2 刘雪梅.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M].法制与社会,2009.6:231~232

3 邹海贵.社会正义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探析[M].高教探索,2009:26~31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5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问题

部分学生因自卑、怕被瞧不起、伤自尊等心理顾虑,故意缩小困难程度或隐瞒自己真实的家庭情况,甚至有的学生打肿脸充胖子,用奢侈的消费来掩盖贫困的事实,出现心理贫困。同时,在趋利价值观、诚信意识淡薄影响下,少数学生不能理性地看待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夸大困难程度,不能如实反映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甚至出现“假贫困生”现象。

(二)“贫困证明”危机

《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困难证明是开展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必要条件。因各种原因,确实困难学生没能及时办理贫困证明而痛失机会;个别政府部门往往缺乏监督与约束,因审查不严,出现“来者不拒”、“掺水”等现象;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失真”、“虚假证明”等现象,导致认定可信度危机。

(三)高校认定问题

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传统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显然已经跟不上发展需要,从认定的标准、依据、机构、程序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际认定操作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很多,比如学生提供假证明、辅导员说了算、认定人员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同学,等等。同时,也无法避免同学之间的偏见或误解导致出现错误的判断,尤其是新生难度更大。

缺乏科学认定体系 认定人均月收入标准已跟不上发展形势,家庭人数缺乏统一界定标准,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子女在各自学校同时享受资助情况,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认定标准大多数是描述性概念,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可靠的甄别方法、动态信息等,导致认定可操作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等现象。另外,缺少有效的复核方法,因成本高,覆盖面小,效果甚微,加之任务重、工作量大,复核仅流于形式,极易呈现出表面化、敷衍倾向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奠定公平基础

加强资助宣传,营造公平氛围 多途径、多元化加大资助工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使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公平享受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使其内在潜质得以充分展现,为促进教育公平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完善帮扶机制,疏导心理贫困 结合贫困学生实际和特点,不断健全、完善贫困学生心理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现代心理学,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正确面对贫困,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疏导。

强化诚信教育,如实反映困难 坚持德育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学生诚信教育,如举办诚信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增强贫困生自律意识。同时,结合资助反馈体系,动态监控学生实际经济状况,针对失信行为实施停发资助金、取消贫困资格等惩罚措施,促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自身家庭的经济状况,如实反映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后期认定工作奠定公平基础。

(二)强化执行监管,维护依据公正

强化政府监管,避免证明危机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认定过程中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依据资料,如何做到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真实可信,主管部门应强化政府执行力与监管,提高责任意识,明确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单位,科学把关审核,做到规范认证,避免多头管理、标准不一;同时,公布学生资助证明材料办理的具体部门人员、操作流程及监督方式,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提高证明的可信度。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奖惩措施 完善出具、核实反馈贫困信息的激励机制,加强奖惩措施,要求经办人对所开出的材料负责,对所开具的每一份证明材料都要进行登记并保存备查。对出现“掺水”、“失真”等材料,应给予责任追究和违规处罚。同时,应该更多承担或配合高校进行资助核实反馈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另外,应尽快探索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贫困认证和信用体系。

(三)完善认定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评议机构,克服主观影响 (1)强化班级认定,科学分配指标。目前,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机构已经比较完善,校级、院系、班级三级评议小组中,以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尤为重要。在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成员选拔上要科学合理,能够切实了解并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家庭真实经济状况。同时,有必要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如消费、穿着等综合情况与提供的信息是否基本符合。指标分配应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尽量照顾偏远及贫困地区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老、少、边、穷等地区;同时,辅导员不能简单地按班级人数平均分配指标,建议以辅导员所带平行班级为单位,统一认定、合理协调。另外,院系按照一定比例留有少许的机动指标,以平衡年级、班级整体贫困差异。如某个学生在自己班级相对不困难,却比有的班级已经认定困难的学生更困难。(2)引入第三方认定,克服主观影响。在高校之间或学校院系之间,可引入第三方认定评议小组,尽量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评议师生库,可分校领导、教师、学生代表三类,按照比例随机抽取评议成员5~7人,组成第三方认定评议小组,在班级认定评议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打分,排定贫困认定顺序,建议以院系为单位同步进行,提高评议质量和效率。同时,克服辅导员说了算、认定人员更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同学等人为影响。

结合定性定量,构建指标体系 在尽量避免认定前期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尤其是设计定性描述的量化指标并赋分。同时,结合学生本人健康、个人消费、家庭情况和已获资助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以科学合理地认定困难学生及困难程度。因此,我们应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设计包括学生本人健康、家庭成员劳动力、人均月收入、遭受灾难、其他经济负担、个人消费、本人及家人已获资助等多项指标体系,并明确各项指标界定标准、范围、等级以及赋分要求等。同时要与时俱进,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应不断改进、完善指标体系及要求,使之不仅便于实际操作和认定,而且能够如实反映困难。

动态更新信息,探索联动机制 应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和困难赋分;同时,因家庭经济是动态发展的,困难程度也是动态的,如严重疾病、意外变故、家庭成员陆续就业或找到致富门路等情况导致贫困或脱贫。因此,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与学生家庭、当地政府进行联系,动态更新学生信息库,避免出现“一纸证明定终身”现象。

借力公示成效,促进认定公平 多途径进行必要的公示,如班级、院系、学校公告栏、QQ群、飞信、微信以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对那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并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同时,公示方式要适当,易于被学生接受,尽量避免带来消极影响,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有学生反映,经认真核实属实,应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从而消解班级学生在资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负面影响。

强化监督机制,健全反馈体系 (1)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多途径、多方式验证学生提供的信息和评定结果,应强化日常监督,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生活纳入监督体系之中。依据学生本人提供的信息和在校月生活消费实际情况而进行比较,甄别信息真伪,并监督、预防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等现象。同时,通过电话联系、寄送信函、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真实情况以及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如发现夸大事实、奢侈消费、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等现象,一经核实,视情节轻重,对学生应进行严厉的批评,停发或收回资助资金,取消资助资格,情节严重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记入学生诚信档案。(2)畅通反馈渠道,完善反馈体系。积极寻求学生生源所在地乡镇、村委会(居委会)等机构配合,共同进行资助核实反馈工作,探索学校、政府、银行、乡镇、村委会联合认定机制,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出据证明、核实反馈、数据录入等工作;银行负责资助金发放、纳入并完善诚信系统,如我国即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高校负责信息汇总、具体认定、绩效评价等工作,并通过电话、抽样家访等方式核实真实情况,以不断完善反馈体系,避免核实反馈成本太高、覆盖面广、效果甚微等不利局面。同时,积极开发信息化操作的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认定实效,又便于开展网络评议、调查等,收集反馈信息。

提高自身能力,解困授人以渔 扶贫贵在扶志,扶志贵在明德。鼓励、指导贫困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各类比赛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心理适应性,缓解心理压力,并体会收获的喜悦,坚定学习信心,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将思想教育、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实现个性化帮扶措施,使其真正走出困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暂时困境的同时,应帮助贫困生懂得解决困难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提高贫困生自我解困能力。

高校贫困生资助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困难学生信息库管理系统、高校之间困难学生信息共享系统、动态化管理以及校园消费数字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利用高科技载体,积极探索实现全方位联动、信息化操作的管理系统,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路明,颖明.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分析[J].教育评论,2013(4).

[2]刘建国.趋利价值观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规范性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6篇

两年来,庆阳市围绕加快老区教育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这条主线,紧扣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庆阳市精准扶贫“1+20”实施意见教育专项方案,将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突出教育精准扶贫要求

教育精准扶贫,既是教育改革的机制创新,也是扶贫开发的机制创新。长期以来,庆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教育兴则庆阳兴,教育强则庆阳强”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庆阳“贫在人”的瓶颈制约,拔穷根、摘穷帽、真致富的根本举措。

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庆阳市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弘扬南梁精神、推进教育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把扶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大力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建立教育扶贫专项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县区政府教育扶贫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责任担当,合力攻坚克难,形成市、县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责任体系。

同时,按照提出的“贵在精准”的要求,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锁定全市建档立卡的5 3 7个贫困村14. 58万贫困户,由市局领导牵头,抽调1 8 2名干部4次进村入户开展信息核查,特别对贫困村教育发展现状、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等进行重点核查,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教育扶贫措施充分体现在了“八个准”“五张图”“三本账”当中,使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教育扶贫项目精准落户到贫困村、薄弱校,资助资金、生活补助精准落实到最困难的家庭、最边远的学校。

从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把扶贫与老区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与优化学校布局、强弱学校捆绑式联盟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教育发展。

“以前咱农村的娃娃想上学可不是件容易事,一到上学的年龄,大人娃娃都着急。现在不一样啦,政府惦记着咱农村娃娃,不但免了学费还提供免费早餐!”庆城县马岭镇庙台村农民李小兰的一席肺腑之言道出了无数农民的心里话,这也是庆城县构建到村到户到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近年来,庆城县利用闲置校舍建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小学或教学点附近设幼儿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园各1所,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8.62%。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全县中小学通过歌唱、朗诵、快板、徒手操和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学习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积极组织参加“守孝道、敬父母”等宣传教育活动,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不断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据了解该县还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组织全县各学科教师赴外地参加“名师之路”“适学课堂”“人教版教材专题讲座”等教学观摩研讨会200多人次;开展学生健康成长暨学力发展跟进调查探析活动座谈会4场次;开展中考备考推进会4场次,辐射全县18所中学;深入实施“2+1+1+1”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投资1.2亿多元,建成项目学校63所,完成教育信息化设备、图书、教学设备等全部采购任务。并结合全县教师学科教学需求,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000多人次。

庆城县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了教育扶贫的各项资助政策和资助资金,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对15个乡的51个贫困村因学致贫户情况进行调研走访,核定因学致贫家庭589户;为桐川初中购置课桌椅600套、计算机75台;为桐川寄宿制小学购置计算机5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套、课桌椅(单人套)540套;完成佛殿湾小学300平方米教学用房维修及危窑加固项目,硬化院坪360平方米,新建围墙57米,更换课桌椅50套。

凸显教育精准扶贫实效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行政村幼儿园建设主要依托村小学宜改则改,宜扩则扩,尽量不新建,把钱花在教育设备配置上;全面改薄坚持“一校一策” “缺什么补什么”。职业教育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力求“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学生资助体现有难必解、有困必助,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条件越艰苦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越高,充分调动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2015年完成省上下达217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县区自主实施59所,超额完成27.2%,2016年春季可实现招生。全市改造薄弱学校168所,新建校舍22.6万平方米、运动场27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9万张,课桌凳7.2万套,计算机1.5万台,新建“班班通”教室:359个,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8万平方米,实现中小学D级危房零存量。投入777.2万元为1451所学校配备了饮水设施。在按规定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兑现到位的基础上,落实市县配套资金450.2万元,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了9004名贫困家庭幼儿保教费。1.5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政策。与北师大合作建设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建成庆阳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培训中心及老区人才孵化中心,庆阳创新创业基地和庆阳教育产业园区,引领庆阳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助推教育精准扶贫。

“没想到,咱们山里娃也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不交学费,还免费吃饭,这太让人省心了!”在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幼儿园门口,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感叹。

“村里学校冒蒿草,城里学生挤破帽”。前些年,由于受农民进城打工潮的影响,环县耿湾乡潘家掌村的两所小学都因为缺少生源而被撤并了。村里的适龄儿童要上学,就得到乡镇或更远的县城里。陪读、租房、生活、交通等各种花销,让这些外来家庭的教育成本额外增加5000元以上,再加上由于农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就更难以计算。由此出现了很多农村孩子上学迟、上学难、上学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为了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环县把“教育扶贫从娃娃抓起”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2015年,为10个乡镇15个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0所,覆盖人口36636人,满足了1899名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同时,为146所农村小学建成了午休宿舍,并为农村附设班的幼儿提供免费营养餐。今年,计划对全县1000至2000人的152个行政村所辖152所学校进行附设幼儿班建设,最终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依托“特岗计划”“民生实事”等项目和事业单位招考、转岗、聘用、培训等形式,补足配齐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通过“全面改薄”,加强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使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有安全校舍、采暖设施、午休宿舍、就餐食堂、合格课桌椅、足量阅读书籍、齐备的锻炼器材、留守儿童之家、英语教师、安全饮水设备“十有”标准。

在大力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办学的同时,环县还积极争取、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2014年8月24日,“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的环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始招生,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015年5月25日,“担当者行动”对环县24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实施了“班班有个图书角”工程,共配捐图书58170本,覆盖95所学校,712个班级,使环县88%以上的小学生受益;2016年,“担当者行动”将对剩余24人以下的农村小学进行图书角捐建活动,最终实现环县小学“班班有个图书角”全覆盖,让山里娃娃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

2015年7月5日,环县教体局向“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部”提交了《关于环县申请农村教育圆梦工程项目的报告》,项目预算资金达800多万元;

2015年10月15日,“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大会在华池南梁镇列宁学校举行,给环县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福音;

2015年12月9日,全国“红色旅游书屋”授牌暨“情系老区爱润环江”图书捐赠、爱心救助仪式在环县举行;

2015年12月12日,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正式落户环县。

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该县扶贫攻坚战走向胜利。

强化教育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庆阳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方式,实行驻村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挂职第一书记,抽调人员到帮联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村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教育扶贫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市局党委成员包县联校蹲点督查制度和重点工作周报告、月督查通摄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缓慢的县区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形成各级领导抓、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每年5000元的资助金,不但圆了我的大学梦,更帮家里解了实际困难。”近日,由镇原团县委组织的助学圆梦活动上,受“展翔助学基金”资助的贾博同学激动地说。这是庆阳市镇原县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7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爱心企业家,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硕果飘香、收获希望的美好季节里,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县2015年"圆梦"助学金和"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为我县即将迈入高等院校的293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这是我县群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行动。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多年来奉献爱心、倾注真情、关心支持我县希望工程事业的各位爱心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家贫志坚、品学兼优、梦想成真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开展"圆梦"和"金秋"助学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慷慨解囊、为家庭困难学生献上一份爱心、为社会传递一份真情、为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其意义不仅是简单的救助、帮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倡导全民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时代风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团县委和县总工会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助学形式,帮助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费用不足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从2008年开展"金秋"助学、2011年开展"圆梦"助学活动以来,团县委和总工会累计筹资586.9万元,资助2511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继续学业,圆了求学梦。特别是在今年的"圆梦"助学和"金秋"助学活动中,团县委与县总工会密切协作,广大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倾情相助,共募集助学金118.1万元,对338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给予资助。这一行动已成为服务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事工程,各界人士奉献社会、弘扬新风的爱心工程,寒门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社会的教育工程。对团县委和县总工会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十分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扶贫助学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帮扶贫困学生的工作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从坚持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助学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这项造福社会、成就未来的工作抓好。要以帮助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子女上得起大学为目标,多方筹集资金,认真搞好调查摸底,严格资助标准,严把审核关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做好跟踪帮扶,真正把资助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工作做细、做扎实。要大力宣传助学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成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关爱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子女,让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积极参与到助学帮扶活动中来。

第二,受助学生要学会感恩,立志成才,将来回报社会。大学生活是人生的重要里程,也是实现理想抱负、价值追求的重要阶段。今天受到资助的同学,虽然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都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渴求继续完成学业。各所高校即将陆续开学,精彩的人生舞台即将为你们打开,希望你们做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克服求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学业,为父母争光、为家乡争光。希望你们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成为品行优良、学业精深的有用人才。希望你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真心关爱,转化为立志成才、感恩社会的强大动力,毕业以后回报社会、建设家乡。

第三,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圆梦"助学和"金秋"助学是一项事关民计民生、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全县各级群团组织要立足实际,继续认真做好帮扶救助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排忧解难。要积极争取各乡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尽可能多地资助贫困生。要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吸收社会资金助学,不断创新助学载体,完善助学措施,健全助学网络,通过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建立覆盖各学龄段的助学帮扶体系,进一步扩大助学范围,提高助学活动的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帮困助学的良好局面。

"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点滴爱心能够汇聚爱的海洋,一份真情能够点燃无限的希望。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齐心协力,携起手来,团结互助,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爱心助学活动深入开展,用我们的诚心之为、爱心之行、善心之举,将爱心接力棒永续传递,为贫困家庭孩子的求学成长共同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成效范文第8篇

牢思想上固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坚决抵制部门主义和山头主义,上级安排任务不讲条件、不问艰辛,坚决完成。在理论学习上,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两个维护”,认真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宗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务实重干,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一)镇里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问题排查整改。2020年的各级问题排查整改从年初的“双基”到年底的“九问”,共汇总上报台账、方案、报告32类107条问题,做好佐证材料及时收集,提前完成问题整改,得到县扶贫办督导考评科表扬。

二是镇级公益岗。为拓宽贫困群众就业途径,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提高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认真研究制订科学详实的镇级公益岗管理办法和协议,并按照个人申请、村级把关、严格责任落实的原则,确定镇级公益岗保洁员106名,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三是脱贫攻坚普查。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前期48名普查摸底人员、24个村引导员的培训;严格审核确认24个村线路图。历时21天,抽调200余人次,积极配合镇平普查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和雨天,我们抽调的同志们没有一人退缩,经过共同努力,最终高质量完成全镇1026户25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普查工作,受到县普查办充分肯定,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这里我想向参与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志事们说一声,谢谢)

四是动态管理。按照省市县动态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对全镇24个行政村进行动态管理监管全覆盖,在确保贫困户各项普惠性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人均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两不愁、四保障”均有保障的前提下,经过公示、报告、审核、批复等程序后,完成247户463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期间经过各村认真排查,共上报录入“两类户”3户10人。

五是双业“星火计划”。为充分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按照县双业“星火计划”方案要求,经过贫困户个人申请,镇村核实,为763户贫困户发放双业奖补资金87万元,为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又增添了一道保障。

六是督查检查。今年以来共陪同省级调研3次,市、县级3次督查、暗访29次;组织镇级督查17次,交办的问题是全县最少的一个乡镇。

七是组织培训。2020年协助牧原集团在我镇举办了两次大型招聘会,参加应聘的贫困户达到292人次;协助劳保所举办了6期家政培训班,培训人数1000人次;邀请电商培训讲师举办了电商和抖音培训,参训人数196人;组织30名贫困户到南召宾馆进行为期15天的焊工、电工、保育员和厨师培训;组织召开镇级扶贫会议34次;参加县级扶贫会议27次,及时的做到把会议内容传达下去。

八是省检准备。从接到省检通知按照清单内容开始着手准备,分类分项一条不落,利用两周时间加班加点准备好了89个档案盒124项内容,摆满了两个柜子,夜里加班虽然辛苦,但是我庆幸我有一个随叫随到的团队,真心感谢办公室的小伙伴们!

九是雨露计划。2020年为36名参加短期技能培训人员发放“雨露计划”资金7.2万元;为66名在校大中专学生发放“雨露计划”19.8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和贫困学生的燃眉之急。

十是扶贫宣传。为大力营造脱贫攻坚浓厚的宣传氛围,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联合党政办,2020年发表宣传稿件60余篇,被各大网站和小程序转载1630多次,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十一是消费扶贫。精心组织恒雪、承古食品厂、紫藤生态园等到郑州参加“丰收节”扶贫产品展销,成交额高达20万元,有效的宣传了云阳的扶贫产品。

(二)村级工作

一年在村两委和责任组的共同努力下,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的近三个月时间里,每天上下午按时到村里,跟两委班子和村医一道入户讲解防疫知识、分发防疫物资、代买生活用品,最终武汉返乡的27人平安渡过了管控期,没有一例疫情出现。年初提前制订好村级年度脱贫计划和规划,组织做好对贫困户的集中和入户培训,指导帮扶人和信息员做好信息数据质量修改录入,动态管理期间顺利的完成了剩余8户23人的脱贫任务,并对“两类”人群进行了重点排查和关注。我坚持每周去分包的贫困户家一次,询问生活务工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做到他们生病买礼物去医院看望,子女儿出嫁随礼金等。几年帮扶工作下来,我深深的体会到帮扶的不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生活有保障,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按照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有关要求,在控制好职数和年龄的界限后,通过走访考察、选举等程序,选出了年轻优秀的社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大学生三人。

由于我本人工作踏实、敬业,201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2019年度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万名干部助脱贫”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度被南阳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先进个人。

三、砥砺前行,扩宽思路争上游

2021年工作打算:一是继续在贫困户增收致富和就业培训上下攻夫;确保脱贫攻坚巩固和提升期内所有贫困户“两不愁四保障”不出问题;各项政策应享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