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中医虽然是中国的国粹,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它仍然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到医院里看病,大夫们常常眯着眼睛,神色淡定,刷刷地给你开出一大张包含了各种奇怪草药的方子。如果你问他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你“阴虚”“阳虚”“血亏”“肝阳上亢”等一大堆专业名词,让人云里雾里,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把这些草药煎成苦苦的药汁,捏着鼻子灌下去后,却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中医在人们的眼中总是保持着玄而又玄的形象。

我小的时候经常咳嗽,每当枇杷花开时,妈妈总会在院子里采些枇杷叶和枇杷花,然后买来川贝,加上冰糖,用文火慢慢熬出厚厚的川贝枇杷膏。咳嗽的时候,挖一勺冲水服用,效果还真不错。后来我进了大学,学了中医学,知道川贝枇杷膏并不能“对付”所有种类的咳嗽。但正是这一罐罐枇杷膏,引发了我对中医的兴趣,并促使我最终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

是医学,也是哲学

中医到底是什么?

简单地说,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防治和诊断的一门学科。复杂地说,中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具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祖辈通过对人体的观察,了解了人体的生理结构。又通过观察和思辨,将引起疾病的因素分为三类: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主要包括饮食、情志和劳逸方面的异常,外因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的太过与不及,不内外因主要指虫蛇咬伤、刀剑损伤等。

但中医学并不满足于此,它一直在研究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怎样才能不生病?――这就是中医养生学。养生的内容、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人体规律,遵从养生智慧。

因此有人总结说,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也是一门哲学,是从古至今勤劳的中国人民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汇成的一门学科。

学中医关键词:“背诵”和“古文”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这篇《药性赋》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平四类,是中医专业学生的“必背课文”。

“背诵”是学好中医的一大要诀,也是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大学五年,我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一直学到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穴位的名称、中草药的名称和药性、常用的药理法规……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背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书中的许多药方是现在一些著名中药制剂的直接配方来源,需要读熟背会。当然,其他各大医家的经典著作也必须时常翻看。

中医的起源、发展与成熟都在古代,要学习和掌握它,古文功底很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开设了一门独特的必修课――《医古文》。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比如《华佗传》《养生论》等。老师在深化古汉语的基础知识、讲解课文中的中医专业术语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学的精髓。

要学好中医,必须博览群书。不仅是医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都要涉猎。在这些书中,你总能发现中医的案例、传统观念和思想方法。凡是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的名医,他们的文学功底都很深,许多中医学家更是从文转医。古代有一句话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形容文人转医有良好的基础。《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就是秀才出身。

辩证――中医的精髓

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听老师讲课,我仍然没法体会中医的精髓。妈妈感冒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药是泰诺和康泰克;爸爸膝盖酸痛的时候,我建议他用止痛药;自己头痛脑热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也是一些西药。那我辛辛苦苦地学习中医有什么用?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中医治疗效果最好?我们一致认为,中医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最好。老师摇摇头,说了一件事。有一回,这位老师接连值了三个夜班,身体疲劳,不慎感冒了。头痛、发热、流涕、四肢无力,服用了许多西药都没有见效,拖了两个多星期,十分烦人。他的老师见此,给他开了一剂药――补中益气汤,不过三剂就彻底治愈了他的感冒。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中药见效慢,只有在西药不见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看中医。现在看来,我是在用学西医的方法学中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医讲究的是辩证。如果说西医的特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中医的特点就是根据病症找到发病根源,从整体上解决问题。无论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只要辩证对了,用药对了,距离治愈也就不远了!

想当中医不容易

也许你觉得当中医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中医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48-02

关于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关系这一问题,早在18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科研在大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的时候就开始了讨论与演变,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中的根本问题[1]。19世纪初期,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正式确立。进入20世纪,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统一”逐步成为彼此“独立”。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为我们调整工作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依据[2]。

有机化学是一门依托实验的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很重要。根据追踪统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多数学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毕业后将从事科研工作。这种形势对我们的本科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本科教育不单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依托科研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更好适应后续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笔者根据在该校2012级中药学专业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结果,浅谈一下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系及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和探索。

1有机化学在中药学相关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来源于有机体,发展于有机体,并融合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学科。有机化学学科是药学和医学学科的重要支撑。因此,有机化学课程是这些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等很多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有机化学与现代中药学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1)现代有机化学科学研究水平的迅速提升大大地加快了新药的研发进程。作为中医药其有效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中药研究的发展,使中药的新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受益。(2)现代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手段。中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药只需单一成分发挥作用不同,中药按照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中药现代化需要有机化学研究中最新的科技手段、方法及设备融入到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中医药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过程。(3)有机化学相关技术对中药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中药药品的特殊性,目前一些中药生产过程中还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同批次和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产品在物质组成上常常存在较大差异,产品质量不稳定,不仅会影响疗效,甚至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中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在中药研发、生产、经营和检测等一线工作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有机化学做为历史悠久的基础学科与中药学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逐渐成为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坚强支撑,在中药学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其科学性和可测性更易于让人们接受。因此,突出有机化学教学科研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药学与有机化学的化学结合,将有利于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药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相关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依据河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培养方案,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开设有机化学为必修专业基础课,所占学分6.0分,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理论学时108,实验学时56。有机化学与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等课程联系紧密,同时也是药学相关专业的考研必考科目。目前该校的情况是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大。在有限的学时里,怎样使学生扎实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夯实基础,又从根本上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甚至为将来从事的科研工作埋下兴趣的种子。这种现状对有机化学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笔者多年从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通过在工作中实施教学和科研的交融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现与大家分享交流。

3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早在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就已经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的观点。到20世纪末,大学中的科学研究伴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减少和大学之间竞争加剧而倍受重视,地位和重要性与教学可以说并驾齐驱。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学教育的重点工作。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教育中的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密切融合,两者相互促进。“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使两者会相互促进,偏离或偏重了某一方面,势必会削弱另一面,都不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的交融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更有利于缩短学生知识面与前沿科技发展的距离,为其将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提供前提和保障[3]。

4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融合的探索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该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渗透法、教学启迪法、创建科研兴趣小组、设立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举办本科生学术沙龙、开展学术前沿讲座等方式建立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储备更多的专门人才。笔者进行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最新科研成果

课程设计是科研成果快速应用于教学环节的一种有效途径。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引入历史重大科研成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科研思维和科研动态渗透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欲望和冲动。比如引入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开始颁发第一届诺贝尔奖,到2000年的一百年间,Nobel化学奖共91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有56项,占61.5%,由此可见有机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再如,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样将诺贝尔化学奖融入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2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也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项目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学习项目,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了机会,同时,在指导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启发和提示自己对项目进展的理解与思考,有利于促进对科研项目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4.3在研科研项目分解为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应尽可能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是科研融入教学的一大体现。科研课题综合性比较强,目标任务比较繁杂。将大的目标分解为小的子课题,设计成本科生毕业实习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思维,又能很好避免毕业论文的复制现象。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4.4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工作

课程教材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知识升华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教材直接反映出编著者对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严谨的科学思维逻辑。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将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写入新编教材,丰富课程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和掌握最新技术和成果。

5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总结与展望

2012级的学生今年已经毕业,从统计数据来看,参与科研活动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技能竞赛成绩、考研率、就业率、就业质量都比没参加科研活动学生好得多。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 质量监控 信息反馈 人才培养

Abstract Gradua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ions and a significant period when classroom teaching turns into the linking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What’s more, it can help student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ch should be had in their own majors. Besides, it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ll-round and cultivating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person who are in the need of moder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mak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graduation practice management as a breakthrough, then, Through strengthening up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of graduation practice,to explore and build up a quality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system for graduation practice.Hoping it be go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practical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needs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graduation practice;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personnel training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应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就如何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建立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进行了探讨。

1 毕业实习存在的管理症结

我省是教育大省,有120余所高校,在校生约109万人,由于在校生的校园环境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容易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也因此相对容易开展。但到了学生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离开校园进入其他实习单位,成为“半社会人”,管理上的“真空”现象让部分学生思想上出现松懈,在生活和工作上相对散乱,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以及前途的迷茫,激发了考研的决心,而就业、考研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的重叠度高,引发了学生们在三者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毕业实习这一动态教学环节出现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环节的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大幅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③④

2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应对当前形势下的毕业实习管理,_保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如何协调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的管理工作模式思路过程,实质上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需求的过程,而体系的构建也有有助于学校对实习生的监控管理,可进一步的加快、满足社会和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的管理症结,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大量反馈信息,为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的调节、控制和决策依据。因此,加强中医药院校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且科学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策略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促进毕业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最终目的,以学校、教师、学生和实习基地为主要对象。在体系构建思路中,我们首先必须理清他们各自对体系的需求、理清社会和教育对体系的需求。初步考虑可以从管理模式、信息反馈方式、毕业实习质量评价和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以满足各方面需求。⑤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3.1 管理模式

按照三层次、三阶段进行实施管理。

三层次:学校管理部门、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各实习学生小组。

(1)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与实际情况,统一部署实习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实习方案。

(2)各实习辅导部门和老师通过充分学习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实习方案,进一步对实习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

(3)各实习学生小组通过认真学习实习内容,并且根据实习内容的指示,认真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

三阶段:实习前、实习期、实习结束。

(1)实习前:学院开展实习动员活动,并进行实习前学生心态的调查,适时地调整实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加强实习管理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毕业学生实习的效果。

(2)实习期:打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实习期分散分配。将实习期前段时间安排给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培训或其他与毕业实习相关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考研与到外单位实习的时间冲突矛盾。此外,在校内进行毕业实习有关知识培训的同时,学院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进一步对毕业实习任务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实习期的后一部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也能够在前段时间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以此来更好地进入之后的实习阶段。

(3)实习结束: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总结,规范实习后的学生论文答辩等流程。同时,及时总结,找出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下年实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过以上过程实施,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的管理流程。

3.2 信息反馈方式

各种渠道或信息源反映的与实习方面有关的问题、建议、改革思路和现状能够及时地反应出学院整体教学工作的质量状态。

学院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收集有关信息,并且根据毕业实习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整实习方针与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相关教师、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习基地的各个部门、学生家长等对象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明确分工、拓展渠道的效果。

同时,设立院主管教学领导信箱、教学办公室主任信箱、党支部书记信箱等相关领导信箱。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电话,使信息的收集更加简便、快捷、直接,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效率。

3.3 毕业实习质量评价

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校、实习基地、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

采用量化质量监控指标,按照对实习生的要求将实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种必须掌握的实习技能赋予一定的分值,并且要求在各科实习完成后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对实习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对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其具体化和量化,具有可测量性,最终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能力、投入幅度、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对毕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的评分,以此评分作为毕业实习生实习考核的最终成绩。同时,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情况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具体考虑带教老师工作过程是否到位、是否按时填写工作情况汇报、是否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3.4 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纳入文件,形成文件系统,制定相应的制度,并汇编成册。如《毕业实习应注意的事项》、《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流程》、《学校毕业实习管理及考核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等,为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习质量和效果、体系的运行畅通提供保障。

4 展望

我校药学院每年毕业生高达800余人,其中药学专业的有200余人。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的成功构建将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加快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能极大的提高我校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并能进一步促M我校院系及学科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批新时代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优质教学管理模式,构筑的毕业实习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可供其他院校借鉴,以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国内知名度。

*通迅作者:屈勇

注释

① 谢丽莎,梁天坚,黄茂春,黄红泓,苏丽丽.独立学院药学类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33-34.

② 王艳艳,谢海龙,李永吉,马薇薇,胡艳波,匡海学.药学类本科毕业专题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医药,2013.33(1):43-44.

③ 邢茂,王琴,胡雪莲,雷健.药学专题实习带教方法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32):3071-3072.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天津 300193)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管理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医学院校管理学院就业指导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择业意向;专业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9.036

*通讯作者:马蔚姝(1979-),女,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3-20

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管理学院毕业生择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医学院校管理学院就业指导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1 关于调查情况的说明

1.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问卷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进行发放,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个例访谈的方法,分别在五个专业(市场营销、国际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和应用心理)中随机抽样进行调查。

1.2 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34份,有效回收率95.7%,基于各专业男女比例基本状况,回收问卷中男生占37.31%,女生占62.69%;国际营销专业学生占21.64%,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占 17.16%,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占22.3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占20.9%,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占17.91%(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样本基本情况

所回收的调查的样本中其中男生50人,占37.31%,女生84人,占62.69%;其中国际营销专业29人,占21.64%,市场营销专业23人,占17.16%,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30人,占22.3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8人,占20.9%,应用心理专业24人,占17.91%。

2.2 结果分析

2.2.1 就业与专业对口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仅1人(0.75%)必须找对口专业,38人(28.36%)先就业再找专业对口工作,47(35.07%)人不找对口工作,48人(35.82)认为无所谓,只要能就业就可以,该项比例最高(见表2)。可见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工作可以不一定非要和专业对口。按专业比较,国际营销专业中“不找对口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48.28%,而心理学专业比例为五个专业中最低,仅为8.33%,这可能与专业本身性质有关,心理学专业具有其较高的技术性,学生对其与专业对口认知较高。

2.2.2 择业理想单位

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更倾向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更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政府部门,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则更倾向于事业单位;应用心理专业更倾向于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中国际营销专业毕业生选择政府部门的比例最小,选择政府部门占最多比例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同时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对事业单位的选择基本一致,占中等数量;另外除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对国有企业的选择也占了相当的比重;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均对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选择度相对较少。

总体来说该校管理学院毕业生择业时不同方向的选择原因是不同的,存在一定差异,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选择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这些行业更稳定;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选择多数考虑到的是该行业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选择主要出于较高的收入;不难看出不管是出于对哪个行业的选择考虑自身发展机会,收入高低,行业稳定性与否都占了相当的比例(见图1)。

2.2.3 毕业生择业标准

各专业均相对比较在乎工资福利,最高比例达到80%,相比较而言营销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和应用心理专业考虑工资福利的比例明显高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应用心理专业这三个专业除了普遍对工资福利要求较高外,还对就业地域有较高要求和期望,所占比例均大于52%,他们的择业标准不仅会受到工资福利的影响还会多的考虑地域因素;国际营销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应用心理专业三个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标准方面对自己的爱好有较大的考虑,均达到50%以上的比例。综上所述,管理学院各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大多数择业标准都对工资福利和地域营销有较高期望(见图2)。

2.2.4 择业地区

管理学院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调查是根据被调查学生家乡所在地和自身理想就业地区交叉分析得到的柱形图,调查结果显示:家乡在一线城市的66.67%的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仍是一线城市,16.67%的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是二三线城市,不到10%的毕业生愿意去中小城市或者城镇就业,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就业;家乡在二三线城市的不到10%的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是一线城市,89%的毕业生更愿意留着家乡(二三线城市)发展,不到5%的毕业生希望去海外就业,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中小城市、城镇或者农村就业;家乡在中小城市只有不到5%的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地区是一线城市,不到40%的毕业生愿意在家乡(中小城市)发展,但54%的毕业生希望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城镇和农村就业;家乡在城镇的30%左右的毕业生愿意留着家乡(城镇)就业,不到10%的毕业生希望去一线城市发展,50%的毕业生希望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几乎没有人希望去农村就业;家乡在农村的不到15%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家乡(农村)发展,11.7%的毕业生希望去一线城市发展,61.76%的毕业生希望去二三线城市就业,综上可以总结出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差异特别明显,而且理想就业区域分布集中程度明显,除了家乡本来就在一线城市的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以外其他绝大多数毕业生则更希望在二三线城市就业,很少有人希望去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见图3)。

约47.01%的毕业生选择理想就业地区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良好人际关系网这一原因大约占20%左右,生活条件好、创业环境好和人才政策好等方面的原因所占比例均在10%左右(见图4)。

2.2.5 就业影响因素的选择以及自我认知情况

影响就业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人际沟通能力(84.33%)、实践和工作经验(76.12%),和职场技能(73.13%)。毕业生普遍认为自身在人际沟通能力、实践和工作经验和职场技能上明显不足,72.39%的毕业生认为实践和工作经验是最缺乏的,50.75%的毕业生认为自身沟通能力不足,44%的毕业生认为自身职场技能不足。总体来看,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毕业生对当下自身的认知情况一定程度做到了理性分析,找到自身相应的不足,这对自身就业有一定帮助,同时提醒了高校教育应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辅助技能、实践能力和职场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自身应该对应在人际沟通,职场技能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就业中的自身竞争力,才有利于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才有利于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更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满意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3 问题分析

(1)毕业生对各自所学专业的专业认同感不高,部分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就业无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所学专业竞争力一般,对所学专业的竞争力缺乏信心,同时表示工作不需要专业对口,更多的是看中发展机会,专业认同感偏低将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对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很好掌握和更深入的探究。

(2)毕业生择业方向多样但仍然很集中,对就业单位的定位理想化,政府,事业单位等依然被多数选择,多数毕业生优先考虑的是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职业。

(3)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大多数同学会更容易受到就业行业的工资福利和地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管理学院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相对偏高,表现在对工资薪酬的期望上,也表现在对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上,择业标准过多的集中在工资福利和地域是就业观念局限性的表现,这样不仅不利于就业,一定程度上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扰。

(4)期望就业的地区集中化,高素质人才均向一二三线城市流入,期望在大中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集中,城镇和农村人才缺失严重。尽管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发展,但管理学院依然有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选择大中城市作为择业目标,选择中小城市或是农村很少。

(5)虽然现在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纷纷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很小。

4 相关对策建议

(1)应该认真对待并加强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动态研究,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认同感,学校要使专业设置真正地面向市场需求,要全面发展的也要有所侧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2)国家应更加积极的出台相应鼓励及优惠政策,在中小城市或者农村地区创造更能吸引毕业是的有利条件,同时大力发展三线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提升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去就业。

参考文献

1 陈钧浩.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6(5)

2 王军,吴宜璇.特区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分析[J].特区经济,2007(2)

3 赵胜男,杨晓婷.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与分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28)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金大地,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曾留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脊柱骨病外科主任、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国家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广东省“五个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际内固定学会(AOI)、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关节外科学组委员,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关节外科杂志》等编委。1992年被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在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领域造诣颇深。在国内率先开展颈前路单枚中空螺钉直接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率先开展脊柱结核渗出期的一期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手术;提出了新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率先在国内开展人工髓核置换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及省部级基金12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

科研成果:

1、“脊柱内固定术的推广应用及新型脊柱内植入物的研制开发”-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

2、“颈椎外科几种内固定的临床与解剖学研究” -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001年;

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骨修复和骨改建中的作用及机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

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促进骨修复及其机理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

5、“罕见巨大副神经节瘤抢救手术成功”-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997年。

2、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赖新生,男, 福建武平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在山东医学院医学系任教,1984年至1990年在广州中医学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针灸研究所所长,系党总支书记,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医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常务理事、广州中医药针灸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对针灸治疗脑病,针灸对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调节研究有较深造诣,率先在国内开展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机理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擅长补泻手法及子午流注针法,近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厅局、校级科研课题共十余项,其“针灸治疗1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颈部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阳虚模型微量元素与助阳方药调节作用”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微循环与部分中老年病症关系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承担卫生部科学研究课题“华伦夹脊穴镇痛效应及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省中医药局“电针对中风模型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

3、柴家科

柴家科,男,总医院304临床部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52 年 5 月生,1979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304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中华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烧伤与整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烧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华烧伤杂志》《医学杂志》《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人民军医》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北京医学》审编。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总后“科技金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烧伤整形专业20余年,基础理论扎实,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烧伤代谢、营养、感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氧自由基损伤、皮肤储存、皮肤组织生物工程、功能康复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较系统地研究了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发展的规律,率先提出符合烧伤临床实际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研究总结出了烧伤脓毒症防治综合措施,使我国脓毒症的临床防治有了突破性进展。率先应用血仿膜吸附无肝素血液透析为烧伤脓毒症并发高钠血症,尤其伴有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了皮瓣应用的新途径,组织缺损修复的新方法,如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头颅、颜面电烧伤创面,指固有动脉修复鼻尖、鼻小柱缺损等。20年来,他参与或负责救治烧伤病人5000余例,总治愈率达99.8%,LA50为99%,Ⅲ°烧伤面积LA50为90%,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水平。

4、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22-03

一、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概况

我国于1990年设置了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开始实行。1992―2008年期间,几乎逐年增设1~3个专业学位类别,总数达到19个类别(本文所讨论的均是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一次性增设了19种专业学位。2011年,增设了审计专业学位。2014年,原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学专业领域调整为独立设置的中医专业学位。至今,我国共有40个专业学位类别,涉及156个专业领域。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以来,2009、2013、2015年分别发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1]、《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2]和《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3],2010、2015年教育部分别批准一批研究生培养单位或地方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我省现有专业学位培养单位33家,包括9所部属高校、24所省属高校,不含中科院研究所和军队院校,占全国培养单位总数的6.3%。目前,包括2015年新调整的中医专业学位,33家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共有25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了38个专业学位类别,暂缺警务、军事两种专业学位。授权点数较多的集中在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等,较少的集中在税务、城市规划、林业等。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年2010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批准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应用型是重点[4];后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别是培养模式的改革[5]。2013年9月,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在我省宜兴市召开。2014年,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了应用型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6]。2015年,我省被教育部批准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12所高校、3个省份、3个教指委作为试点),在全省34所高校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从2009、2010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省在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策略的指导下,在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不断探索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针对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总结,以期未来几年全面开展的深度改革更加顺利进展、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二、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总结

专业学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专业学位的思想观念率先改变,专业学位制度实行至今,高校在政策制定上同等对待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贵贱之分”,教师在培养指导上同时关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高低之分”,学生在入学选择上合理考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尊卑之分”,社会在招聘用人上公平考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有“优劣之分”。正确的观念形成了合理的定位,合理的定位驱动了有效的行动,明显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多方协作培养高层次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定调。

专业学位招生体系趋于多元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在岗或脱岗社会人员,2009年国家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目前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招生体制上,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采取全国联考,全日制的采取全国统考和推免生制度。无论是在职还是全日制,在复试环节上,多方位、多层次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和潜力等,全面性、专业化、职业性得到强化。在招生的复试环节,有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是着重对考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质的考查,也是培养单位提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用人单位定向培养等垫定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别具特点。各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形成共识,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以掌握研究方法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7]。在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要求,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与创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加大了专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增加工具性和职业发展类课程,设置了更加合理的专业学位课程模块,辅以建设教学案例库、开发专业学位专门教材等方式,扣住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和社会需求,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成效卓然。我省于2008年率先提出融教育与科技改革并举、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举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政府专款专项支持推动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并了《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8]、《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9]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上引导加快研究生工作站的发展。从2009年第一批研究生工作站被批准,截止到目前,我省已有2998家研究生工作站,覆盖了省内所有省辖市乃至国外,涉及到34家省内和44家省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培养了大批人才,产出了大量科技成果。2015年,我省启动研究生工作站绩效评价制度,优胜劣汰,并选拔出49家第一批优秀工作站,将研究生工作站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双师型”导师队伍已建立。师资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的学位种类要求新型的培养模式,新型的培养模式匹配新型的导师队伍,高校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应用型并重。一时间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各校形成了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的方式。教学上,学校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术、职业素养,管理上,以学校导师为主负责制。“双师型”导师队伍实质是“主导师负责、双导师协作、导师组统筹”的机制。

个别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与职业资格准入的对接。在教育部与卫生部的支持下江苏省教育厅和卫计委联合发文,推动并实现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四证”,即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通过学习可获得专业学位[10]。

三、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展望

在未来几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5年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1],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导师队伍等方面已取得的改革经验,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好、做精、做透。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省一些刚刚起步的改革领域,将培养改革措施做全,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全面开花。

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外部保障机制。专业学位点多年来一直游离在质量监管之外,缺乏系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外部评估和监控机制,对高校内部办学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和促进机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12]决定于2014―2019年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2014―2018年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阶段,2019年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阶段。对专业学位点建设的监督评估工作已提上日程,全国有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等质量保障机制,我省也应建立全省各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和教材库、专业学位论文评优和抽检制度等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双师型”导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然而,一方面,企业不具备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企业导师的职责难以从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办学共赢的效率仍是低下的,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过分依赖于企业导师并非长久之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成为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半边天甚至是主流,即形势所趋,学校内部,要顺应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建立一支自己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在职称评审、人事考核、招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应的分配和要求;省级层面,我省产业教授作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分别于2011、2013、2015年评聘44名、155名、500名,产业教授应效研究生工作站,加大发展力度,迅速扩大规模,高校也应适时建立产业教授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

实施职业资格准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计划。专业学位本是为社会专门职业而设置的学位类型,大多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等各类文件也要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相衔接。因管理体制、培养水平、社会发展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时机一直不够成熟,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衔接进展非常缓慢。可从教育等专业学位类别入手,有选择、有计划、有方法地从不同程度上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的有机衔接[1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导师队伍国际化,促进专业学位师生海外访学,聘请海外高水平大学专业学位导师来我省高校任教或兼职;实践基地国际化,与国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和国际化的前沿信息和行业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的某些职业具有国际资格准入制度,相应的专业学位培养应与国际化职业要求接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03-19.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3号,2013-11-04.

[3]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5〕1号,2015-05-07.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10年度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Z].苏教研〔2010〕6号,2010-06-18.

[5]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研〔2010〕2号,2010-10-13.

[6]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Z].苏教研〔2014〕5号,2014-05-07.

[7]章晓莉,郁诗.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55-59.

[8]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苏政办发〔2008〕118号,2008-11-17.

[9]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Z].苏教研〔2013〕2号,2013-03-06.

[10]李梦娥,张登银.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资格衔接难点与实现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1-83.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就业心理;心态的调适;面对现实;综合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高职毕业生的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再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高职毕业生在社会转型阶段,心理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

(一)乐观自信

积极的心态表现为对未来比较乐观自信,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在实习单位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毕业后积极参与应聘,投入到社会洪流,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基于高职毕业生在学历与本科,研究生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这种客观事实也影响到他们一些消极心态的形成。消极心态的表现一般有下列几种。

(二)挫折感

高职毕业生虽然已经毕业,但在心理尚未有足够的成熟去面对将要面临的挑战,当满腔热忱,斗志没能如所愿的实现,很容易造成挫折感,当过高的期望与社会现实接轨,他们开始“否定自身价值,造成精神沮丧,甚至精神崩溃悲观厌世”。[1]情况比较严重的,刚刚开始工作不久,人就崩溃了。“个体的心理因素是造成心理挫折,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2]有些人是因为性格的不完善,很难适应社会,造成对工作环境的适应障碍;还有些人缺乏社会意识,只顾眼前的现实的利益,不顾职业前景和个人未来发展空间。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和以前的同学做比较,发现有的人超过自己,又开始产生挫败感。

(三)焦虑和焦虑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毕业生都为任何选择而困惑,他们刚走出校门,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应聘后在困惑中等待音信,又着急就业,又考虑到待遇问题,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的情绪。而过度焦虑产生恐惧,提高择业就心理紧张。面对学历或实力高于自己的诸多竞争对手,有些高职毕业生产生自卑情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不敢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不战自败,悲观厌世。”[3]当命运真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常常感到无助,孤独,这种状况的出现必然给毕业生带来思想压力,过重的压力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二、对高职院订单班学生的调查方法

针对高职生毕业就业心态的问题,广西中医学院高职院订单班四百名学生协助了调查。此次调查的方法包括三步:第一步是先对部分同学座谈,深入了解面临就业的心态。第二步根据学生反应的问题和老师的观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更多学生的情况。第三步是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

调查的目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在校高职学生总体情况包括性别的比例,是否独生子女和对选择专业的选择的调查,调查目的是对学生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以便给予更有实际性作用的就业建议。调查第二个目的是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评估。两个调查的结果分别用表1和表2显示。

问卷分发400份,收回335份,占84%,资料有较高的代表性。其中男生63名,女生270名,没有标明性别的2名,男女生比例大约1:4。独生子女48人,非独生子女281人,6人未标明是否独生子女,比率约1:6。所学专业是自己选择的257人,不是自己选择的66人,标明是否自己选择。自己选择和非自己选择比率约4:1。12名学生未标明是否自己选择的专业。

此次调查包括学生个人情况相关的八项因素:对专业的喜欢程度(题目1),对发展专业的信心(题目2),对学习的投入程度(题目3),吃苦的能力(题目4),就业的压力(题目5),承压的能力(题目6),外在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对学生就业的支持度(题目7),综合实力自评(题目8)。每项因素的自评,从程度最低到最高,采用5分制。

四、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格一表明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所以一个面对就业的问题是女生的就业。大部分学生不是独生子女,来自农村,所以来自于家庭对就业的支持度相对较低。20%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或其他原因,对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对专业喜欢程度较低。这种情况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以后发展专业所有的信心程度。

调查结果表格二表明,参与调查的学生总体在综合情况的八个因素都处于中等程度,程度相对略高的是吃苦的能力和就业压力的自评,而分数偏低的是对学习投入程度的自评。“对清华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自己专业喜欢59.1%。”[4]相比之下,被调查高职生对自己专业喜欢程度低于清华毕业生。

五、对高职订单班学生就业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平时与学生的接触,笔者对高职订单班的学生就业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一)面对接受现实

高职毕业生面临毕业,也要学会面对一个事实,人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之人,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从择业来讲,选择与自己心理生理素质相符的职业,在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把个人理想和现实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智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理性的分析来正视现实和自我。做好这些准备以后,还要面对的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应聘,靠实力在竞争中找到就业岗位。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5]有些高职毕业生还不能面对自己与本科毕业生的在社会面临的差异,他们要学会接受毕竟本科,或硕士生在读书付出的更多,社会也不能忽视这个客观的差异。

(二)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6]“心理调试是指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情况的历程。”[7]面对社会现实和自己对就业的期望值的差距,高职生就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自由择业给毕业提供了机会,但市场的生存不是理想或憧憬中那么容易,高职毕业生要学会与现实接轨,依据自己的综合实际情况,最好采取‘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方法。能找到一次到位和绝对安稳的职业是理想的状况,但就业是在现实的限度中去活出自己的理想,所以高职就业生要学会接受现实的限度。

(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就业的过程是从学生转型为社会工作者角色转换过程。就业过程中要认识社会,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职业生涯的事物。所以高职毕业生要学会接受新的思想,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做到这些需要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承受这些改变带来的压力。有些毕业生要面对求职失败,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或气馁,失败或许只是意味着不合适,或方向不对,所以毕业生要学会调整心态和方向,以获得求职的成功。

面对市场的竞争,高职毕业生学历处于弱势,但可以利用情商的优势,尤其在中国的文化下,情商比智商更大程度的决定成功的几率。情商的发展包括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情绪的调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宽宏大量的心态等综合心理素质。学会心态调整自我鼓励,树立自信心,相信社会的大舞台上,总有适合自己的角色。还有完善人格也很重要,发现问题后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成熟。

(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学校已经为订单班学生的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所以订单班的优势在于就业比较有保障。除了学校做的大量工作,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毕业生也要提高本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除了包括做好职业规划,给自己立定职业目标,寻找职业通道等,还包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等。提高自己对职业的投入热情程度,无论当初是否自己选择了目前的专业,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喜欢的心态是双赢的过程。还有对职业的敬业精神,诚信忠诚的品质,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自己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些素质的培养都会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冷静的面对就业这个重大问题。

(五)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育充实了学生的知识,也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事,但部分大学毕业生缺乏为人处事的技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不强,人格缺失,道德行为失范,享受主义,实用主义,只注重眼前利益,缺少求职技巧和人际交往的能力。”[8]所以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势在必行,一个在人文精神有很好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稳定发展。

总之,就业问题是贯穿高职生整个学习过程最关注的问题,学习中他们需要不仅仅在学识充实自己,更要在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更帮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开创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健,刘日霞,祝洪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与自我调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31-33.

[2]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60-61.

[3]徐敏华.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93-94.

[4]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2000,(06).

[5]徐敏华.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93-94.

[6]龙瑞红.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5):87-88.

中医本科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工作,我们站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角度,开展多方面工作和研究,进一步严格了对毕业论文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做到了毕业论文早布置、早选题,学生充分准备,教师严格指导,组织毕业论文公开答辩。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院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 加强研究,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2006年,在2004年4月制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10月制订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的基础上制定了《桂林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明确了选题要求,选题申报程序;明确学生接到任务书后必须进行开题报告;要求记录毕业论文指导情况;严格中期检查制度;严格答辩及成绩评定制度,毕业论文须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评审及给出三方成绩,进一步规范了毕业论文审题、中期检查、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严格了毕业论文答辩环节,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

2 多管齐下,全面系统地增强毕业论文管理

2.1 切实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 针对以往毕业论文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严格执行学院有关规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细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2.1.1及早布置安排,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毕业论文前期工作精心准备、及早布置安排。准备工作越充分,论文就会越扎实。否则,学生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对毕业论文无论从时间上、精力上的投入都不足,论文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学院统一印制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各二级学院进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工作,明确了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就毕业论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2.1.2 严把选题关,提高了选题质量 各专业对学生申报的论文题目组织审批,从源头上严把毕业论文选题关,保证了论文的选题质量。本届选题与往届相比有明显进步:第一,选题内容覆盖面更广泛,体现出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第二,专业学科特点更为鲜明,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综合训练基本要求。第三,题目的难易度与绝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难度既不过大,也不太小。选题工作量适中,达到教学安排的要求。第四,理论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许多题目来源于生物、医药的科研教学,部分也来源于与医药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五,能够跟踪学科发展新趋势,选题关注专业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相当部分学生的论文课题来源于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

2.1.3 组织开题报告,正确引导学生思路 各学院都组织开题组进行了开题报告,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情况、论文整体思路、工作重点等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同时也给学生一定压力,使其更加重视毕业论文环节。

2.1.4 记录指导过程,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绝大多数二级学院都根据学院要求,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了记录。指导教师有无责任心,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否,对学生具体指导了多少,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院要求对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记录,检查指导记录,有效遏制了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敷衍了事,对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2.1.5 组织公开答辩,师生高度重视 毕业论文答辩是指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面对面的对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它有“问”也有“答”,还可以“辩”[1]。虽然学院以往也要求毕业论文进行答辩,但个别二级学院由于种种原因,虽组织答辩,但严格程度不够,学生在这种惯例和氛围中,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自然不足。学院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答辩,且要有答辩记录。学生终评成绩经答辩委员会确定等级。各学院严格执行学院要求,都成立了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学院院长或主管院长任答辩委员会的主任,各答辩小组的组长基本上都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这一系列严格要求强化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如果论文工作不扎实、不充分,答辩就有可能通不过,从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经过答辩,学生论文质量公开化了,直接影响到了指导教师的声誉。教师无形中也加强了对自己指导学生的要求。

2.1.6 成绩评定统一标准,力争公平公正 答辩前,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写出评语并预评成绩。同时请具有论文指导资质的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评阅;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审成绩决定是否有资格参加答辩。进入答辩程序的毕业论文,由各专业答辩小组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综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评审及成绩,按3∶2∶5的比例确定为论文成绩。以上过程充分保证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过程符合公平公正、严格要求、提高质量的原则。

2.2 组织开展了毕业论文多次检查工作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还开展了多次检查。①组织了毕业论文前期检查工作,确保题目申报、论文计划任务书、选题工作等落实到位。②组织各二级学院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重点检查了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问题。③进行毕业论文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各二级学院对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等。④答辩结束进行了毕业论文抽查工作,随机抽检部分毕业论文,组织专家对选题质量,格式规范,论文质量,成绩评定,开题、指导、答辩等有关过程材料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进一步强化毕业论文管理。

2.3 选送论文给院外专家进行评审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各二级学院论文答辩结束后,教务处专门聘请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专家对部分论文进行院外评审,更加公正客观地了解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2.4 开展评优工作并编印优秀毕业论文集 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每个专业按论文总数5%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学院组织专家对推荐论文进行审查后,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集,分发至各二级学院、图书馆等,为低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提供学习的资料、激励的典范。

2.5 重视分析、总结工作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分析、总结整个毕业论文过程,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从2006届、2007届毕业论文成绩对比(见表1)来看,优和良总比例上升了将近10%,由此看出我们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水平的一系列工作起得了显著效果。

表1 2006届、2007届毕业论文成绩对比(略)

3 小结

实践证明,由于系统性加强了毕业论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有了明显改观。首先,提高了师生的自觉性,提高了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其次,完成毕业论文过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综合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无形中形成了竞争的势态,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后,提高了教师们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热情,教学相长,提高了毕业论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