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究性学习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一、更新观念,树立“生本意识”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尽快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新课标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课程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自我,发现自我的进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内心激发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了顺利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此实施的策略,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教学思想,结合教学实际,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实施策略。
(一)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准备
1.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思想准备)
“意识决定一切”,任何一种教法、学法,只有师生形成共识,才能形成规范、程序、规则。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组合。其次,要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和主动性。最后,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树立集体意识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的物质和行动的准备
综合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一些活动类型:(1)观察;(2)从报纸、刊物或互联网上查找信息;(3)设计调研方案;(4)讨论;(5)做实验;(6)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的数据;(7)表达和交流。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形式来说,应根据自主学习、全体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性质设计活动,将有关的活动按一定的阶段进行恰当的安排,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我在讲授《白鹅》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事先布置学生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让学生试着养鹅,通过短时间喂养,观察它的外型及生活习性;二是让学生通过报纸、刊物或互联网搜集白鹅有关的信息。在后来的课堂教学当中,把收集的材料准备好。通过课文内容,再结合全体探究成果,同学们获得了有关白鹅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通过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体会到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二)营造好“自主―合体―探究”的学习氛围
这里所说的氛围也叫环境,既指诸如教室设计、座位摆放等物理环境,又指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往往无法改变,教师应下功夫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其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允许学生失败,使学生产生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互动,建立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体探究关系。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行为,努力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从而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学生。
(三)设计好“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题和内容
在学习活动中设计好主题,学生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选择活动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内容应该是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2)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
(四)确定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1)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即讲解+讨论+练习);(2)分层或分工的探究性学习;(3)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4)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如我在讲授古诗文时,通常采用“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即讲解+讨论+练习);在讲授《春》这一课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开放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去自学课文,试完成课后习题和老师设计好的导学案,达到掌握课本知识这第一步,另一方面让学生课外利用一小段时间观察春天的景物,并且搜集有关天气的民间谚语。
(五)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生一直以来习惯于被动、机械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所以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探究性学习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反思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为了扎实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我在教学《洲际导弹自述》一课时,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分析、理解当中,在获得对相关知识了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对相关知识层面的探究与分析。在交流过程结束后,对于不同意见与答案不置可否,根据各小组得出不同答案的依据与推理评出优胜小组,通过该程序,学生不仅弄清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对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清楚。
(六)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评价
1.重视过程
探究性学习应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而不是看其结果有什么作用。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提出了建议和设想,采纳了何人的意见,等等。
2.重视应用
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各个环节中能否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而不是看有什么新发现或新发明。
3.重视体验
体验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感悟与体会。体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往往反映在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心得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一般通过交流或自我陈述来观察。
三、结语
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这种教与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新课改中,应牢固把握并扎实有效地推行,努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皮肤性病学 探究性学习
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皮肤性病学是近年来医学上出现的一门分支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属于专业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无论在研究疾病的表现形式、检查诊断方法还是治疗手段等方面,都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很大差异。
从目前来看,皮肤性病学教学存在着授课内容多,且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一定的复杂性,课时不足等问题。若单纯地依靠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一来就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寻找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皮肤性病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实施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以实践为途径、以过程体验为重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和尝试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采取直观性、形象化的学习。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学科, 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离不开皮疹的形态学特点,皮疹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异的皮疹。为了突破皮疹形态这个教学的重难点,离不开直观性、形象化的教学。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学时可以对皮肤性病学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进行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结合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播放各种图片资源,必要时进行动画展示。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取代原本枯燥乏味的静态文字描述,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冲击,留下深刻印象,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大大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
开展问题性、任务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任务性学习实际上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学习的一种必备工具和有效手段,围绕着教师精心挑选的医学问题为中心,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学习过程。
例如,在皮肤性病教学中,教师布置关于银屑病的课题任务,把思路对学生简单说明后,要求学生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对实验研究方案进行设计。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亲身体会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对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及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再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会产生新的认识,理解疾病也比较透彻。实验时,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图片资料。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按要求撰写科学小论文。在任务性学习模式中,同学们高度参与,积极动手动脑,思维得到拓展,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为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式学习。采用小组学习模式的一般流程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组际交流-集体整理归纳。教师的职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要主动完成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中,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论基本皮损这部分内容时,课堂使用多媒体展示皮损表现,结合若干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
采用小组学习模式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切忌全盘包办;以分组活动为主时,要兼顾到全班整体,凝结集体智慧,共同重点解决疑难问题;遇到集体障碍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激励学生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组内竞争。课堂上教师要做到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对学生的疑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小组学习,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在完成梅毒理论课堂学习后,布置学生设计梅毒治疗标准方案,并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信息网站和医学网站,如何利用nc2bi.nlm.nih.gov /网站的Genebank数据库查找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广受学生欢迎的。由于角色的转变,学生愿意也乐意去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大胆走上讲台,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展示自我风采。学生的热情参与,使得打造活力课堂,快乐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另外这种类似“答辩”式的课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开发了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避免学生抄袭他人,弄虚作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社会实践多样化
为将学生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课后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成立“皮肤性病调研小分队”、“社区服务小分队”、“健康医疗小分队”等社会实践,注重强化见习实习,让学生能通过社会交往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技巧。
三、总结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切实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既可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信息网络的使用,切实加强了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技能的形成,为皮肤性病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皮肤性病学教学,能够创造出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加速皮肤性病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斌,黄崇本.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教育研究专辑),2003,(2).
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在组内就不会应有的作用。让他们讨论吗?他们没有体会又能讲出什么呢?如果全组的学生都不懂得自主的学习,讨论时大学就只好冷场。如果是作画,就不会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来。没有个人的努力,组内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效,合作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
2. 明确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有的都是采取分发信封的方法,把学习要求写在里面。学习打开信封就明确了任务,积极性很高。有的是全班统一题目,各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门类之一,指用线条, 色彩等绘画基本造型手段在纸、布、木板等平面材料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等的艺术形式。按工具材料基本可以分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几大类。说出了许多内容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每个小组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一组讨论中国画,二组讨论油画,三组讨论版画,四组讨论水粉水彩。任务越明确工作效率就越高。
3. 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面对组内应当解决的问题,组内的分工必须明确。组长是关键的人物,都是应当协助组长合理地搭配人力,使学生都能参与。(这里一定要强调)即使是画得差一点儿的或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尽其所能,使他们能积极地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感到自己同样能为集体做出贡献。
4.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合作学习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它有赖于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配合和信任。这样,学生们即使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也可以有效地得到解决。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在教学中逐渐养成。
关键词: 六环节 探究性学习 高效性 交流展示
“361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学习模式中的“3”是指在周校长提出的“三熟理念”基础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种学习方式,包括新授、复习和讲评三种课型,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6”是指课堂教学的六个主要环节: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感知;合作展评;归纳拓展;达标检测;“1”是指“知行合一”,达到师生教与学的和谐。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堂行为要规范,首先学生应在课前一两分钟内做好课前准备,将课本、导学案、双色笔等整齐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桌面书籍应摆放整齐。其次上课精神要饱满,上课铃响后,立即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不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闲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二、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基本操作程序――“六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时间一两分钟,教师通过创造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带学生入情入境:(1)教师语言描绘情景,如教师提出问题;(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教师在上课时采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3)现场模拟创设情境,如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图像情境等。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时间一两分钟,教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学习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导学,明确学习范围、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
第三环节,自学感知,时间5至8分钟。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主动学习、研究学习,课上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边写边记,同时将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用红色笔标画出来,找出疑难之处。
第四环节,合作展评,时间10至15分钟。
1.具体步骤。先是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学生在完成导学案训练题目以后,小组长组织小组内部交流,交流学习中的收获,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之后展示点评,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仅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而且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方式可以是生生合作,也可以是师生合作。
2.学习小组的构建。要充分准备,做到班级有组织、分组有原则、小组有文化、座位有规划、人人有职责。
(1)合作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建,每组4至6人。
(2)各小组保持均衡,在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方面各小组应大体相等;男生女生混编,比例适当;自愿为主,适当调整。偶尔变更合作学习伙伴,有利于拓宽学生交往的范围。
(3)建立促进学习小组建设的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建设先进班级的评选表彰活动。
3.小组合作探究规范。
(1)确定发言人,组内合作声音要小,组内听见即可;
(2)分组讨论时全体参与,要紧扣主题,积极发言或专心听同学发言,不讨论与题目无关的问题,精力集中,不嘻哈打闹,不东张西望,不做小动作,不随意插话;
(3)课堂上应踊跃发言,进度要由组长调控,不要为了一个小问题而影响整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可边听边思考,认真记笔记,统一答案。
(4)小组讨论完毕,组长起立示意。
4.展评规范。
(1)展示类型:登台展示、座位展示,口头展示、书面展示。
(2)展示点评规范:①流程规范(展示开头、结束要明确,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分钟,补充、评价等时间也不要超过1分钟)。②口头展示回答问题时要原地直立,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清晰,讲普通话,尽量脱稿;书面展示认真规范,概括要点。③点评要高效,言简意赅。针对座位口头展示,先讲对错,再做补充纠正;针对登台展示,若有板书,先评书写,然后讲对错,再做补充纠正,提倡使用平板电脑的“批注”功能,任意勾画点评。如果是教师点评,最后可总结规律方法。④非展示点评的同学要学会倾听,整理答案,准备补充点评、质疑。⑤学生尽情展示后教师要给予思维和方法的点拨,并且要尽可能地提供规范性参考标准。教师点拨指导重在解决学生小组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而不是根据老师自身的经验和预设面面俱到。
第五环节,归纳拓展,时间5至8分钟,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来进行。知识梳理与拓展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本节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适当拓展课文知识背后的一些必备知识背景。学生归纳拓展时总结什么?尝试总结知识体系、答题思路、规律方法。教师归纳拓展时要及时地进行启发、点拨,纠正,对学生思维给予诱导、启发,对本节课知识和学科思想进行再归纳、再总结、再强调。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教师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时间为最后5至10分钟。
(1)达标检测是检验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一环,本环节是提高互动研讨环节和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也是及时检测预习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本环节包括检测和反馈两个步骤。检测与反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至10分钟。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探究对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背景知识为基础,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活动,尝试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阅读教学活动。
二、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使学生有充分条件去享受自由阅读,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依靠他们自身的心智和原有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阅读内容和意义。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更好开展探究和合作的情绪“场”,让学生自己感知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让他们自己主动探索,寻求和发现答案。
2.实施阅读内容的开放性
探究式阅读不仅局限于阅读文本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课外教育资源中获取相关信息来补充、拓展文本的信息,形成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教学体系。其次,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探究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为学生、教师个性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注重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体现对学生人文主义的关怀,形成开放性阅读教学过程。
3.注重阅读过程的探究与合作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更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暗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因而,探究与合作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显著特点,探究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而合作学习是探索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学生之间差异互补,形成同学之间互学互促的学习氛围。
三、探究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读前引导阶段
这一阶段是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准备环节,要求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文本的特点做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新知识是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探究动力相结合,为下一阶段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在设计读前导入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与阅读材料内容有一定的联系,适当引入阅读文本中的相关词汇,以减轻学生的阅读困难。
2.学生自主探究阶段
自主探究阶段是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去了解阅读文本的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题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学习要素,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为学生独立开展探究学习提供依据。如记事性文章阅读主要抓住5个“W”和1个”H”,即:when, where, who, what, why和how这六大要素;功能性文章注重:which thing, what feature和how to work这三个要素;而议论性文章则要引导学生探究:what topic, what opinion和how to prove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作进一步思考。
3.合作探究阶段
合作探究阶段主要形式有三种:生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体探究。生生合作探究指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就相关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小组合作探究一般把四至六个同学分成一个合作小组,让学生把各自搜集、探究到的信息列举出来,集思广益,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然后形成一份小组报告;全班集体探究则是抓住主要疑难问题和文章中心,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归纳讨论出结果。学生在这一阶段互相学习和探讨,有助于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充当协作者的角色,明确阅读探索的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争辩,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4.总结评价阶段
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以总结、反思、提高为主,鼓励各小组推举学生代表说明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并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阐述在阅读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教师则对总结思路清晰,概括全面的小组予以充分的肯定,而对得出不恰当结论的小组进行纠正,澄清其错误观念,并向全体同学讲解阅读技巧。最后,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进行点拨和评价,促进学生阅读探究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结语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阅读任务和活动,营造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掌握阅读文章内涵,提高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 王之江. 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冯文宇,史晓凌.探究式学习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那么,新课改下要当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就必须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此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有健康心态的人,这是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思维认为,学习成绩与思想素质正相关,只要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自然也跟着上升了。可是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这么简单。笔者认为二者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学生的思想素质相对于学习成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因此应该予以特别地关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角色的变化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位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当然教师还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
2.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出现,始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挖掘所有学生学习的潜能。如教学“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提倡每个公民要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工作岗位上做个好建设者,在家里做个好成员。
好公民的标准是什么呢?我通过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3.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转变为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倾听学生学习心声,交流学习心得,这样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二、倡导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学习
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要转变角色,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鼓励同桌合作求答案,同桌之间时有争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鼓励同桌经常互查学习笔记,互查作业情况,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教师要恰当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三、知行相统一,开好活动课
初中政治教材中均安排了活动训练这项内容,并且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初中政治课活动内容丰富,设计的许多活动有较好的操作性。有些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便能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效果。
课后的活动,不是要学生重复书本上的名词、概念,去机械地重复那些知识,而是紧扣每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让他们通过认真思考,去回答一些问题,去活动和实践一下,获得自己的体验,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认识、启发思想的目的。
如我在讲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格,把他们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发言踊跃。通过此活动,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责任、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强化了“要做一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的体验。
四、加强热点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热点问题教学应有“趁热吃”的时间观念,教师要“目锐”“手快”,既要及时把握热点大事,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热点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及时把握它。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趁热”深化教学。其次,在热点问题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时间敏锐地把握它。
这样以“特写”的方式,让学生更“现实”地透过热点问题的最新反映,深入运用知识揭示其本质,深化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认识。一句话,热点问题发生时“注视”它,热点问题有重大变化时“抓住”它,热点问题教学就能始终与社会发展趋同,教学活动不但凸显时效性,而且具有吸引力。
五、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天然的带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授课,那么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感性化,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能够使得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如今利用计算机,教师能够上网搜集到很多有利于辅助教学的视频和资料,能够在借鉴别的老师优秀课件的时候弥补自己教案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理念下,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吃透教材,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整合起来,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顺利开展,为新课改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课堂教学 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学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的建设,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步走进课堂。网络课堂教学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网络课堂教学
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通常使用Web课件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师生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网络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诸因素交替作用的过程,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着眼于某一种因素,必须把教师、学生、网络等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教学过程科学化。同时,还要将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因素列入教学结构之中,并使之优化。
三、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
我认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概括为:激―思、设―究、导―构、点―评。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一是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源,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验证分析;三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学生根据其探究性学习及教师的引导,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意义建构;四是教师对学生意义建构的外在表现,如作业、作品等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其意义建构情况及教师点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优化认知结构。
四、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优点
1.灵活性。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根据课堂反馈随时通过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测试题。
2.多样性。网络课件除文字外,还可以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拓展,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网络教学实现了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学生通过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师生可以直接进行交流,共同学习。
4.主动参与性。学生从网上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5.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
6.网络环境教学能够整合各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调动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长久的自主学习习惯。
7.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能大大开阔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面。
五、网络课堂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1.遵循认知规律。学生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不管是教师网上讲解、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都是从感知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开展一系列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等,否则思维有差异,认知与网络信息不同步,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传播优化。网络教学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要设计好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因此,教师设计好网上课件至关重要,信息传输也不容忽视,通道不畅会影响传输效果。所以,网速也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
3.在这种创新型教学中,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发展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只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个性。
4.创设情境,积极探究。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设计。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认真完成网上作业与测验。此外,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作交流(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帮助)。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
5.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教学辅导。
六、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认知和元认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作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和建议信息。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
总之,我将立足于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搜寻教育资源,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
1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相对细致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愿望,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的“逼迫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这提高了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探究能力。
2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
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其着力点和关注点要在“合理”二字上,要遵循初中生物教材规律,在教学大钢明确的教学目标内进行生物教学。要考虑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拚弃生物用教教材的教学观念,而注重用教材教生物理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生物教学而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要细读初中生物教材标准,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生物教学。调动初中生物教材内容和顺序是为了更好地将学习内容与本地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和气候合拍,增加教学内容的适时性,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学习的结果,教学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但调动教材内容与前后顺序要合理,要对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内容有帮助,不能随意和随性。另外,还要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拓展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让初中生物获得有效延伸。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生物教学不能机械单一,而应生动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兴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生物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生物知识习得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尽量只起引领作用。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进行生物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多对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心得,让学生在丰富的大自然中获得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课、常规的实验课、探究课等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室,用生物课的课时带学生到图书室看书,查找相关生物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了解图书室的功能,学会利用图书室的藏书查找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同时要多开展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为生物课堂教学服务。
4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5运用信息教学增强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