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虫害发生的原因

虫害发生的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原因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F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89-01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是国家防灾减灾项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病害是指生物或非生物因素使林木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的病理变化;森林害虫是指危害森林及林产品的昆虫。二者常合称为森林病虫害,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或整个林分的枯死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各地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森林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的意义。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的植物种类占居世界第二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类繁多的林木病虫害,据资料不完全统计,我们在森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害虫的多样性、复杂的环境及防治意识淡薄等,特别在病虫害斗争有一种一劳永逸的的心理,导致森立病虫害防治不能连续治理,每年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花费很多人工劳力,仍无法阻止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的命运。分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及繁殖能力强大 病虫害本身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自身具备主动传播病菌的能力和较强的的自我繁殖能力,有的病虫害依靠自然力量大面积传播,有的大多数个体害虫被消灭后,仍有个体害虫通过自身繁殖条件又能生出幼虫,防治病虫害的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的标准和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态森林全局入手,首先要在要选择那些抗虫的树种,选择合适的地带种树,按照规定规划好混交林木的种植和栽培,这样技能提高林木本身抗病性能,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奠定基础。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生物农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生产制备的农药,其有效成分是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提取物,这些活性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对病虫害起作用。主要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烟碱、除虫菊等)、昆虫病原线虫、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信息素等。总的来说,生物农药是活的生物体,并且具有生殖能力,但也有可能是从死的生物体中提取的化学物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的主要优点:一是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对人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二是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三是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天然产物,可以回归自然,不污染环境。四是可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改造,不断提高其性能和质量。五是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3.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依据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一定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第一位,要以全面、快速、精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状况作为基本目标,安排专业人员对本辖区全面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手段,进一步健全科学的预报监测制度,只有加强了硬件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定期完整有效的监测结果,提高监测结果的利用率,使监测和预报能力符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根本要求,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4.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国际贸易往来日渐频繁,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的传入,自然增加了本地区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为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侵入,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内容,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对检疫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5.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在当今病虫害种类日益日益繁多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的重心,寻求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集中科技力量研究共同攻克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坚决摒弃效率低的防治方法,选用先进的防治手段,不断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水平。例如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有效的科研成果要加大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真正惠及整个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开展病虫害的研究开发、示范试验、宣传培训等工作,保证资金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社会民用资本参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企业共建,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共同为森林的病虫害的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摘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给林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给林业资源带来了重大破坏。介绍了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以及高发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控制对策

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近些年来,因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要。但是,除了人为破坏以外,病虫害的发生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带来了重大的不利影响[1]。深入分析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并做好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严重不足的森林资源、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生态意义。

1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超过2000万hm2,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松类疱锈病、烂皮病、枯萎病、丛枝病、叶斑病等数10种;常见的虫害有马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日本松干蚧、黄脊竹蝗、粗梢双条杉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100余种。这些病虫害对我国的森林安全带来了重大的隐患。而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愈演愈烈。因此,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当前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气候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气候原因如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等;人为原因,如重视程度不够、人工林树种单一、防治措施不合理等。当然,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下面对引发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林场及林业企业相关人员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对病虫害的预防不重视,认为本林场不会发生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将会增加运营成本,当病虫害真的大面积暴发时再大量喷洒农药进行治疗。由于不重视导致的预防不力,是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人工林树种单一

我国人工林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35%。但是为了造林方便、降低成本,当前所营造的人工林基本都是单一树种。单一树种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害虫的天敌较少,病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优越,因而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

2.3防治方式不合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防治方便,在森林发生病虫害时一般都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不可否认的是,在农药使用的初期,的确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一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减少了天敌对害虫的制约,加快了病虫害的蔓延;二是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导致要灭杀同样害虫所使用农药的数量越来越大,甚至难以灭杀。

3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对策

在引发森林病虫害的原因当中,有些是不可控的,如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导致的极端气候等。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病虫害发生都是可以控制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1加大重视程度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越完善,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就越小。因此,各林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林场及林业企业对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视,从根本上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完善人工林的生态结构

完善的生态结构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单一林的病虫害发生概率大大高于混交林,而这主要是由于生态结构的不完善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后续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应以混交林为主,尤其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于已经营造的单一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发展林下产业,如林下套种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如果不适合套种农作物,则可栽种一些灌木类植物,放生一些常见种类的动物等,以完善生态系统。

3.3合理防治病虫害农药

虽然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且成本低、见效快,但是近些年来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因此,对于森林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首先,密切关注病虫害预报,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采用多种方式预防。一是生物方式,主要利用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通过培育或者放生当地常见虫害天敌的方式来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减少虫害带来的影响。当前常用的方式是放生赤眼蜂。赤眼蜂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而且已经实现产业化培育,对于部分害虫频繁发生的地区可通过大量放飞赤眼蜂来预防虫害的发生。另外,还可利用害虫的特性进行灭杀,如针对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二是物理方式,对于部分害虫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灭杀。最后,如果前面的防治方式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可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农药之前,需要确认病虫害的种类,再选择针对性的农药,最好是选择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低毒、无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农药针对性强,某种类的病虫害都需要特定的农药才能治疗,而且生物农药药效发挥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提前喷洒。

4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随着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必须改变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控观念,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法,最终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质量,为成功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立军.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246.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an expanding green area, make plantations in the area is expanding. However, because most of the plantation tree species is more onefold,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variety, immune ability is low in trees. All kind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forest tre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serious obstacles, has become a forest industry faces the first big threa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ree species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causes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09.

[5]王兴旺,金宝华,孙修东.南汇水蜜桃决策支持系统[J].安徽农业大学.2010.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优良品种;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21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再加上种植经验总结,花生产量和质量逐年增加。这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花生种植能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不能忽视的是,花生在生长期间容易受病虫害侵扰,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本文结合花生种植基本情况,就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花生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品种、土壤、水分、种植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其类型多种多样,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1.1 类型

花生病虫害的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已发现的有100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产量,还影响花生质量。花生常见的病害为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花生锈病等,花生虫害主要有金龟子、食叶虫等。

1.2 成因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气候条件、周围农作物的影响、土壤条件、人为因素等。例如,雨量过重,干旱,温度过高,周围农作物病害对花生的侵扰,或者在病虫害初期,种植人员未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都会引起病x害的发生。

2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种植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确保花生更好生长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能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通常来说,如果花生的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往往会使叶子的颜色变黄,难以正常成长。而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能为花生有效生长创造便利。

2.2 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

通常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会使花生的产量下降50%~70%。而通过采取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将产量稳定在原产量的80%~95%。并且还可以杀死田间的病虫害,为花生的播种、生长、采收创造条件。不仅能保证花生的产量,还能提高花生种植的质量。

3 新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为弥补实际工作的不足,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

3.1 培育优良品种

培养优良品种不仅能激发人们种植花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花生抵抗病虫害能力,使其更为有效发挥作用。要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花生品种,为花生种植创造条件。要注重高产优质品种应用,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为目标,利用多种杂交技术,有效培养优良品种。

3.2 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

常用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2种方法,还可以引入生物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寻找虫害天敌,提高防治效果。要重视花生保护工作,避免新虫害进入。物理防治中可以对灯光诱捕方法进行优化,设置多个灯源,从而有效吸引虫类,再进行集中捕杀。药物防治方法应用时,需要考虑食品安全,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并规范用药,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提高规范化水平。

3.3 提高花生种植技术水平

注重现代化农业机具的应用,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确保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侵扰。现代农具能将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技术等融为一体,对防治病虫害,提高花生种植产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种植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掌握现代种植技术,遵循技术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把握每个要点。并落实植保技术,实现花生种植的科学管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

3.4 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花生质量和安全标准为目标,建立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从而更好约束和规范花生种植活动,确保花生种植安全。采用花生种植保护技术,构建区域性的技术规程,扩大病虫害防控面积,防治病虫害侵扰。建立规范、有效的防范机制,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确保花生产量和质量。

4 结束语

整个花生种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措施,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此外,还要加强花生种植全过程管理,善于总结经验,提前采取措施防治病害。进而为花生的生长创造便利,促进花生产量和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秋瑾.花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6-187.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预防措施

林业建设是众多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提供有直接的关系。林业病虫直接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业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日渐增多,防范林业病虫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应加强对林业建设的投入,以形成对林业建设的大力支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病虫害,就必须了解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决已有的问题,对于目前还没有产生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1.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1.1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

在农业生产区,有些人为了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不顾规定的化学药物使用含量。大量应用化学药物虽然可以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发生,但在带来丰产收益的同时,对林业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化学药物中的有毒成分在短时间内难以分解,长时间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危害。不仅如此,化学药物在短时间内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但与此同时,有益生物因为化学药物也发生了大范围的死亡,而当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后,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林业植物会形成更大范围与程度的伤害。

1.2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的天然林面积比较广阔,可是在林业中,木材生产占了很大比例,长时间的乱砍滥伐让天然林的数量急剧下降。天然林原本是一个生态结构比较完善的自然体系,因为人为破坏,林业原始结构遭到了难以逆转的破坏,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减,控制病虫害入侵的天然屏障逐渐消失,自然而然使得林业病虫泛滥。不仅如此,因为天然林大面积被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林业病虫害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

1.3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天然林的不断减少使得现有林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工林面积不断加大,带来的是不断增多的病虫害。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特殊,生物种类单调,自身调节能力差,决定了其自身防御功能的脆弱。一旦有害生物入侵,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我国现有的林业病虫害很多都发生于人工林,然后逐渐扩展,最后波及自然林。

2.预防措施

2.1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好,不仅不会造成危害,对解决林业病虫害也有很好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农药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无机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治。植物性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比较安全,造成的危害相对较低,可以优先选用。此外,针对不同型的林业病虫害,研制具有针对性的化学农药,有效避免误毒。

2.2调整树种结构

在林业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纯种树林更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当病虫害发生后,由于自身林业结构的简单,对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到位,整体抗害能力较弱。因此,在林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栽种的树木种类呈多样化,不断调整林区结构,最大程度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林地在采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带状、块状、条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强其自我防御的能力。经营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确定最佳的种植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生长密度较大的区域,应根据当地综合的生态情况进行判断,合理间伐,适当改善林木间的透光条件,增强林区的抗病能力。

2.3加强生物防治

鸟类是害虫的天敌,森林中生活的大多数鸟类都以摄取昆虫为食。合理利用鸟类防治虫害可以达到省时又省力的效果,既经济又环保,可以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生物链的关系达到防治的目的,这种方法也可以归结为生态系统内部的消化。捕食害虫的益鸟主要有:山雀、啄木鸟、松鸦、杜鹃等,因此,要保护益鸟。在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生物防治法在林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因素;森林病虫害;危害;影响

随着气候的变化,森林病虫害发生已经到了非常难以治理的地步,尤其是对森林的治理和保护。这也成为了我国进一步进行造林和发展绿、计划非常大的制约条件。虽然说,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及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气候变化的因素导致的。因此进行气候变化因素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及发展的研究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 气候变化因素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概述

1.1 气候变化因素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

气候对于林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自然资源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对森林中的生态,也就是森林中的物种和生态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森林中有害的生物也是必然会存在的,可以说是组成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气象因素也是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子。气候对于生态的发展、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今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森林中的生态环境也在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森林中的病虫害发射的频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甚至还有些病虫害有逐年加剧的趋势。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气候现象异常,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进一步造成了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且受害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1]。

1.2 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期或者是在适生区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使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有了较大的变化,还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发展得到了提前,害虫迁飞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导致害虫发生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的变化(气候变暖)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虫害发生上的程度逐渐加重,而且爆发的周期也在逐年的缩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森林病虫害生存环境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在逐渐变暖,进而导致森林中病虫害的生理周期缩短,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在加快,这就导致了病虫害的生长速度不断加快。而且最重要的是森林病虫害的存活率和生殖力在不断地升高[2]。

2 对于气候变化的森林病虫害的有效治理策略

2.1 不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病虫害的严重意识

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因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对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水平的高低以及治理结果的好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还要提高病虫害的严重意识,进而提高人们灾害治理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提高相关领导对于森林病虫害治理的关注度,进而能够真正的将森林病虫害治理放到任务中来,有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病虫害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自然与人相交互而出现的结果,造成了生态发展的失衡,所以,一定要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的严重性,进而树立起积极的防止病虫害的意识[3]。

2.2 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森林病虫害影响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森林的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森林系统的综合管理,这也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在我国对森林病虫、鼠害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管理都相对独立,同时也不够深入。也就是森林管理中,没有从生态学的视角系统考虑一些非常重要的干扰因子的影响,所以在未来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强此类研究。总体来讲,森林灾害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我们在研究时,只有从生态视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管理效应,进而实现森林防护,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预测信息准确度

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反应机制,构建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体系等,进而实现灾害的实时监测。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控专家系统,建立有效的预报系统。开发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和森林生物灾害预报系统,将天气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当中来,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森林生物灾害风险。

3 结语

进行气候变化因素对于森林病虫害发生及发展的研究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森林病虫害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因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对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茹琳,王闫利,姜淦,林姗.气象因子及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J].农业气象防灾减灾,2010(2):41-42.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7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工作;病虫害;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00-01

林业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遭受到的病虫害每年呈增加趋势,已对我国林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因为引发林业病虫害的原因较多,导致林业工作对病虫害的防治较为困难。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应当对引发病虫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病虫害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从而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林业病虫害种类

我国林业遭遇的虫害种类繁多,且根据地区不同、林业种类不同、生态环境不同会发生不同虫害,常见虫害类型包括松毛虫、美国白蛾、天幕毛虫、青杨天牛、杨扇舟蛾、杨树食叶害虫、春尺蠖等,同时虫害种类在不断增多。据统计,某省在十年左右,虫害种类就从原有的25种增加到40种以上,有很多害虫来源于当地,也有很多是来自于外地。

林业发生的病害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侵染型、非侵染型及衰退型。侵染型病害是由质原体、真菌、病毒、细菌、螨虫、藻类、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的侵染造成,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非侵染性林业病害是因为林业所处环境中的光照、水分、营养物质、温度及空气质量与林木生长需求不相符引起,通常无传染性;衰退病常是按特定顺序发生,属于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的林木生长潜能及长势大幅降低,最终引发林木死亡的林业病害。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 对造林缺乏必要管理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上一直都有保护力度不足问题,尤其是在对天然林保护上,管理不完善之处更多,在很多地区甚至没有针对天然林的经营与管理活动,而是任其生长,长此以往,森林健康度必然会不断下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如我国某市对地处偏远山区的876平方千米森林缺乏必要管理与监测,在该处森林区域发生病虫害时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病虫害大量爆发并不断蔓延,导致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森林资源受到波及,给该市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2.2 在造林中对病虫害防治问题不够重视

在我国植树造林号召下,很多地方不断加强造林工作,造林面积得到极大增加,然而在造林中,常会存在造林树种单一问题,这样的纯林会造成生物种类单一,导致整个林木体系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较弱,如果有严重病虫害发生,则会使病虫害波及范围迅速扩大,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在造林中对外界树种引进时,很多地区都缺乏对病虫害问题的考虑,导致栽植树种后往往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由于外来树种与环境气候不适应引发严重病虫害,极易导致森林步入衰退期,导致病虫害进一步蔓延。

2.3 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完善

林业检疫是对外来林木携带的病虫害加以有效预控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在的林业检疫工作在检疫站建设上还不够完善,不能对实际需求有效满足。另外,在很多地区的林业检疫工作中,由于法律知识所限或受利益驱使,导致很多森林植被未接受应有检疫,给我国林业资源埋下了大量病虫害隐患。

3.林业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3.1 高度重视造林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国林业工作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采用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展开综合治理。在防治工作中,首先要从思想上加深认识,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地方政府的有力领导与宣传,加强当地人们对于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人们自觉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另外,要对各地林业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片区负责制,保证各部门都承担病虫害防治责任,都清楚自身责任,并能够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将自身责任贯彻落实。

3.2 保护森林中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中植被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可以为多种微生物、动物的生存及发展提供充足的寄主、栖息地,使森林中生物多样性大幅增加,尤其是病虫害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得到丰富,使森林食物链进一步复杂化,强化了森林系统的稳定性。森林物种多样性可减缓有害生物的流行速度及传播速度,使各种生物关于空间资源的竞争大幅增加,对有害生物种群进一步扩张加以限制。

3.3 采用混交林模式造林,对树种进行合理搭配

单一树种的人工造林由于品种单一,常会给病虫害爆发创造有利环境。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通过政策号召、技术指导、多种树苗提供等方式倡导并组织林农建造树种多样、形式多样的混交林,特别要加大对乡土树种的栽种力度,并将之和引入的外来优良树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树种搭配,这不仅对于林木生长极为有利,同时也有助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人工造林中,混交林的比例应在30%以上。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时,要以具有很强抗逆性的经济树种为主进行造林。

3.4 对病虫害实行事前预测

对病虫害防治进行预测是展开防治的关键环节,各地区林业监管部门应对林业监控工作加强管理,建立动态的监测网络,采用新型科技加强管理工作。同时要对基础工作如育苗等加强检测,对当地土壤、环境及水进行实时监控,避免生态恶化引发生物病变。

3.5 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力度

在我国林业病虫害中,国外生物的入侵属于较为常见的病虫害发生原因, 使我国林业资源面临的病虫害威胁不断出现新类型。我国林木对这些新型病虫害常常缺乏有效调节与免疫能力,因此一旦爆发病虫害,就会形成很大威胁。所以,应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与监测力度,尤其是对于从国外引入的优质林木,在入境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加强对林木上寄生病虫及携带病菌的检查力度,从源头杜绝病虫害的蔓延。

3.6 对林业病虫害实行生物防治

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时,生物技术属于较为先进的防治方法,不仅可以通过食物链或病虫害天敌方式对病虫害加以消灭,同时还不会对其他动物或植物造成较大影响,避免了使用传统药物实行病虫害防治产生的害虫抗药性问题。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进行生物防治,是可控而长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7 合理利用物理机械手段对林业病虫害予以防治

在林业工作中,为实现病虫害防治目的,还需加大对物理机械防治手段的利用力度,主要措施为阻隔、捕杀、涂白与诱杀措施。阻隔是在林木上进行塑料布、毒绳或胶环设置工作,对害虫实施有效阻隔,使之不能传播到其他树木上为害;捕杀主要是将蛹茧或卵块摘除,或者人为对成虫及幼虫进行捕杀;在秋冬时可用石灰、水、叶蝉散与食盐按一定比例配制出白涂剂,将之涂在树木上,可有效遏制虫卵依附;诱杀害虫的主要手段是毒饵诱杀、潜所诱杀、灯光诱杀或饵木诱杀等。

参考文献

[1] 李世林.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7(5):49.

[2] 张永贺.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13):93.

[3] 程立军.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11):246.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第8篇

关键词: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28

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的种植不但能给人提供丰富的食用油,还能够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的油菜种植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种病虫害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因此,必须做好油菜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预防工作。

1 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出现的原因

作为一种喜冷的作物,油菜的抗寒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但是由于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的影响,油菜出现了各种病虫害。下面,笔者将对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

天气原因。天气的变化会引起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蚜虫的滋生率会相对较高。例如,在春秋季节,天气干旱,蚜虫的生长较快。

降水量多少。一般来说,如果在油菜开花的时节,如果降水量在5mm及以上,则油菜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就较大,且病虫害的程度也更为严重。如果降水量在3mm左右,病虫害的程度则相对较轻。如果降水量在1mm左右,病虫害的发生率就很低。

温度和湿度因素。一般来说,病菌在温度10~30℃左右十分活跃,生长相对较快。而同时,如果相对湿度低于90%,光线较弱的情况下,病菌繁殖较快。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之外,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等都不同,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大有不同。

2 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此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是由于油菜在播种之前,种子中就存在某种缺陷,进入土壤之后,发生某种病变形成的。因此,种植人员应该选择合适的油菜种。油菜菌核病将会对油菜的茎杆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使得油菜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枯死。一般来说,这种病虫害会发生在每年的11月下旬和第2年的3、4月间,会严重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

对于此类病虫害,种植人员最好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从根源入手,选择优质的油菜种,并在种植之前用食盐水对种子进行杀菌消毒,消除菌核病菌;对于那些发生病虫害的油菜,种植人员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立即剔除那些受到菌核病毒侵害的植株及叶片等,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蚜虫。一般来说,蚜虫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桃蚜和萝卜蚜是油菜种植过程中的产生破坏作用最大的两类蚜虫,会严重破坏油菜的叶绿素,导致油菜苗嫩芽发黄,甚至枯死。蚜虫一般多发于每年的10~11月间。同时,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蚜虫并不是油菜作物自身产生的,而是从其他相邻的作物上传播来的。也就是受,作物播种的时间越早,其出现蚜虫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为了有效地防止蚜虫灾害,笔者认为,油菜种植者要从根源入手,防治蚜虫灾害:要遵循油菜晚种的原则;要尽可能将油菜与其他蚜虫病多发的作物分开种植,减少蚜虫的传播;出现蚜虫之后,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药物防护的措施,及时杀死蚜虫。

霜霉病与白锈病。前者是指,油菜叶片的背部会生成霜状的霉片,而后叶片发黄,最后叶片脱落,油菜的茎杆会枯萎。后者则是指,油菜的叶背部有脓疮状的病斑,并呈现出白色。这类病虫害主要是通过风雨传播的,会对油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油菜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技术分析

3.1 提高油菜种子的质量

油菜种的优劣与否将会对油菜的生长过程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应该尽量筛选优质、产量高的油菜种。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中的坏粒调出,随后将种子用食盐水浸泡,既提高其发芽率,又能防治病虫害。另外,要合理控制播种时间,最好在9月中旬左右,还要加大油菜的间距,提高产量。

3.2 药物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发生以后,种植人员要采用合理的药物来抑制病虫害,但必须注意所使用的药物应该是正规厂家出产的。同时,药物的使用决不能对油菜的生长过程造成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要认真筛选可用的药物。

3.3 加强农业措施

在油菜的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合理使用氮磷钾等各种肥料,提高油菜生长效率。合理浇灌,防止旱涝形成各种病虫害。在洪涝季节,要技术开沟放水,并及时清除田间的污染物,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优质环境。

在油菜的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提高预防意识,防止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地措施来抑制病虫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