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超长 后浇带 AUA 膨胀砼 膨胀加强带

1 基本原理

在砼中掺适量的AUA,可配制成补偿收缩微膨胀抗滲砼(AUA砼),因AUA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可生成一定量的钙矾石等膨胀组份,导致砼膨胀。

如下图1,B区域为膨胀加强带,A区域AUA掺量小于B区域AUA掺量。图中,σ3为B区域砼的膨胀应力,σ2为A区域砼的膨胀应力,σ1为砼自身收缩应力。当砼膨胀时,通过钢筋的约束,在砼中建立预压应力σ;在A区砼还受到B区域砼的较大膨胀应力σ3作用。由于楼板的钢筋是贯通的,它约束砼膨胀产生类似砼自应力的拉应力,从而补偿了导致砼开裂的收缩应力σ1。与此同时,也推迟了砼收缩的产生过程,砼自身的抗拉强度在此期间逐步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砼收缩开始时,其抗拉力已经增长到足以抵抗收缩应力,从而防止和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这就是补偿收缩砼的抗裂原理。而普通砼不具有膨胀作用,无法使钢筋建立预应力,当其收缩超过极限拉伸变形值时,便会开裂。

由于钢筋砼结构长大化和复杂化,取消后浇带的超长无缝砼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运用。AUA加强带的性质是以较大膨胀应力补偿温差收缩应力集中的地方,所以,它可以取消后浇带。加强带的设置要根据结构的型状,尽量放在平面变化和应力集中的地方,一般可控制在40m左右。当具有沉降和抗震缝要求的时候,该缝不能取消,具有沉降性质的后浇带也不能取消。

2 工程实例

某厂房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该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结构平面为矩形,预应力砼管桩基础,长170 m,宽约60m;首层地板厚120mm,二、三层楼板厚110mm,天面层厚100mm;砼强度等级为C25~C30。应业主对建筑造型及工期的要求,采用AUA补偿收缩微膨胀抗滲砼来代替伸缩缝,宜不留后浇带施工。在各楼层按长向每23m左右设置一道膨胀砼加强带(共七道),短向中间附近设置一道膨胀砼加强带,以控制砼的收缩裂缝。具体布置如下(详见下图2、3、4):

加强带处设置增强钢筋(增强钢筋约15%,并伸入加强带外两侧砼各为La),并在两侧设置钢丝网使断面整齐;

加强带宽约2m;

由于砼的膨胀应力与AUA的掺量成正比,所以加强带与非加强带的砼,要根据结构特点和变形要求设置AUA的不同掺量。

2.1砼配合比

膨胀砼的配合比设计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加强带砼强度等级应比两侧非加强带砼增加一个等级;

②要满足膨胀率要求,首层加强带膨胀率0.03%,其他层加强带膨胀率0.02%;

③AUA的掺量要符合JC476-2001标准规定,膨胀剂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2%,其标准掺量为8%,单位膨胀剂掺量≥30kg/m3。

本工程天面层砼框架变形大,砼受室内外温差影响大且其板厚又较薄,天面层还有防水要求。故,本工程天面层非加强带部分掺加5%AUA,其余楼层非加强带部分不掺加AUA。

根据以上条件和设计要求,按试配的最佳配比为首层梁板C30砼膨胀加强带部位C35砼掺加12%AUA,二层~天面层C25砼膨胀加强带部位C30砼掺加8%AUA,天面层非膨胀加强带部位C25砼掺加5%AUA。

2.2膨胀加强带砼及后浇施工缝施工

1)楼板膨胀加强带用钢丝网隔开,浇筑时采用现场搅拌站泵送砼,每40m左右为一个施工段,施工缝留设在加强带位置。每施工段内单向往复浇筑,浇筑到加强带时严格按配比掺加AUA,到另一侧改为浇筑普通砼(天面层加强带两侧按5%掺加AUA)。

2)由于本工程长170m,为超长砼结构,连续浇筑砼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所以分为四个施工段施工。施工段之间进行流水作业,步距为7天。这样每个施工段浇注时间都比上一施工段延迟7日,等砼自身收缩完成了大半后,再进行下一流水段砼的施工,更好地遏制了由于砼收缩而产生的裂缝。这种做法与传统后浇带相比掺加了AUA膨胀剂,又不似传统加强带连续浇筑,形成了一种介乎于加强带和后浇带之间的施工技术。

3 实施效果

按照我们施工前设想的理念和制订的加强带与施工缝组织施工,经主体完工后室内装饰前检查均未发现任何明显裂缝,天面层经试水亦未发现滲漏现象,初步取得了超长不留后浇带钢筋砼结构浇筑的成功。而本工程三层共计三十二道膨胀加强带,与楼板同时浇筑,省去后浇带的清理、凿毛、重新支模和重新浇筑工作,降低了工程造价。按常规设计要求,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主体结构封顶一个月后,再回填膨胀砼,将延长工期60天左右。本工程采用AUA膨胀加强带施工技术后,每楼层砼实现流水浇筑施工,缩短了工期,仅用了119天时间就完成了约40000m2的结构施工。

4 结语

由于本技术应用时间尚短,到目前为止虽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仍须继续观察,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来找出本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砼膨胀剂标准JC476-2001.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 公路 路堤设计 软基计算

东莞镇区联网公路总长207.7km,公路等级一级,设计车速60km/h,双向四车道或双向六车道。包含老路改造加铺沥青路面、老路拓宽、新建道路三部分。按区域划分为5个标段。本文就一标段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进行重点论述。

一、水文地质概况

东莞地处珠三角平原区,地势低平,降雨充沛,河网纵横,地下水位受河水及潮水水位的影响。一标段内主要地表水系为东江及其支流水网,纵横交错。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性。地下水位8月期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0.33~2.43m,随潮汐波动,但年变化幅度不超过2m。

原始地貌单元为海陆混合沉积地貌。建设范围内普遍分布有软土,主要特征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软土工程性质差。

二、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特殊路基处理方法:

1.垫层法(清淤换填)

本方法用于浅层较软弱地基,即软土深度不超过3米。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土或不良土,换填砂砾,并分层碾压夯实。该方法可以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但是如果换填厚度超过3m,从经济上来说不可取。

2.塑料排水板

本方法用于深厚软弱地基,且填土高度小于2m的路段。其基本原理是在软基表面施加大于或等于设计使用荷载,经施工期预压后,使被加固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软基完成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沉降,预压完成后卸去预压荷载,地基有些回弹,交付使用后地基承受使用荷载再次沉降,但沉降量很小(仅为卸载时的回弹量加剩余沉降量)。达到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孔隙水排出同时,有效应力增加,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密实度加大,土体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也得到提高。

本项目中采用等载预压。堆载分级施加,荷载施加按设计加载曲线进行。每200~300m设置一个检测断面,每个检测断面设置沉降板三组及边桩二组。当每天地基沉降量小于0.02mm时,可停止预压。

3.粉喷桩

本方法用于深厚软弱地基,且填土高度大于2m的路段以及桥头、涵洞等承载力要求较高的路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工设备将水泥与原状土的地基土充分搅拌而形成水泥土,通过水泥的水化反应及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的凝硬作用、离子交换作用改变软土的性质,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可以大大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

三、设计计算

1.塑料排水板

本项目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1: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3-1

注:该路段地下水埋深0.79m,填土高度2m。

(1)设计

井径及间距经多次固结试算确定为:等效井径5cm,井距1m,三角形排列。本段软土层较厚,底层没有透水层,排水板的长度为穿透持力层0.5m。平均长度为13.0m。路基底部设置50cm砂垫层。并设置3%~4%的预拱度,保证砂垫层的使用质量。

(2)计算

①沉降计算

总沉降包括瞬时沉降Sd、固结沉降Sc和次固结沉降Ss三部分。瞬时沉降是在加荷初始,地基土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土的孔隙来不及调整,由地基侧向引起的。这种沉降一般不大,不宜精确计算。固结沉降是在上覆土压力作用下,地基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的,是地基的主要沉降。次固结沉降是指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一定有效应力的作用下,土骨架由于蠕动变形引起的,这种沉降很小,持续时间很长。

本工程采用压缩模量(Es)计算主固结沉降Sc:

式中:—压缩模量;

—地基中各分层中点的附加应力增量;

—分层厚度;

由上式计算得本段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为Sc=0.311m,总沉降S=mSc=0.421m。

再根据,

分别计算出竣工时及基准期结束时固结度Ut1、Ut2,则基准期(15年)内残余沉降St=(Ut2- Ut1)S=0.163m

②稳定计算

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对打排水板前后的路基滑动面进行稳定验算,比较其安全系数。

路基滑动安全系数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地基土内抗剪力,,;

—路堤内抗剪力;

—当第j图条的滑裂面在路基填料内时,若该土条滑裂面与设置的屠工织物相交,则P为该层土工织物每延米宽(顺路线方向)的设计拉力;

—各土条在滑弧切线方向的下滑力的总和,;

经过计算,打排水板前后该段路基的滑动破坏最危险滑裂面安全系数分别为1.071,1.278,说明打排水板后路基才稳定。

2.粉喷桩

本项目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2: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3-2

注:该段地下水埋深1.05m,填土高度6m,为桥头路段。

(1)设计

桩径500mm;多次试算确定桩距1.2m,正方形排列;桩长须穿透持力层0.5m。桩喷粉量50kg/m(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比约15%。90d龄期无侧限极限抗压强度为1200Kpa。单桩容许承载力为11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0Kpa。

(2)计算

①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0;

—桩的截面积;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面积置换率;

—桩间土天然承载力标准值;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为软土时,可取0.5~1.0;当桩端为硬土时,可取0.1~0.4;当不考虑桩间软土作用时,可取0。

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得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

②沉降计算

桩土复合层压缩变形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桩土复合层顶面的平均压力

—桩土复合层地面的附加应力,其值为,其中为桩土复合体的平均容重。

—桩长;

—桩土复合体的变形模量,其值为,分别为桩身灰土和桩间土的变形模量。可取(100~200)。

复合体底面以下未加固土体的压缩变形,采用分层综合法进行。

总沉降。

四、结语

软土地基在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考虑地基条件、公路条件及施工条件,尤其要考虑处理措施的特点、对地基的适用性和效果,以确定符合处理目的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工程方向专业,其目的就是培养在园林工程施工第一线能够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而这门课程就是解决这个专业的核心技能所在。

由于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兴起,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新学科,虽然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研究这门课程,出版社的教材版本也不少,但这些教材大同小异,有些完全是从相近专业硬搬过来的,真正适合当前园林工程施工项目发展现状,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体现高职教育最新理念的少之又少,并且这些教材仍然沿用过去的学科体系,通过“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灌输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显然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已经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十分困难,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而且无法使学生真正明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重构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设计情境化、任务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相应的技术,而且能运用技术于真实实践任务或设计实践方案,并在运用技术进行任务的操作或完成方案的设计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科技术转化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技能。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十分符合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本文仅简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被定位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单位工程”阶段的一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本课程以中小型园林单位工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能力目标

(1)掌握流水施工原理,能对园林工程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并根据流水施工原理编制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

(2)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能初步根据中小型园林工程的性质和规模、施工季节和环境、工期的长短、工人的素质和数量、机具设备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等各种技术经济条件,从经济和技术统一的全局出发,从许多可行的方案中拟定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3)掌握园林工程现场管理基本原理及方法,能对中小型园林工程进行初步的工期、质量、安全、材料、劳动力及现场、竣工验收管理。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分解课程目标创设学习情境

(2)选择教学载体

(3)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学习单元

根据本课程内容设计,将园林单位工程组织与施工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如下,并以此设计学习单元:

三、结束语

本课程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一门实际技能。特别是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创造性设计和编制,也大大启发了教师的思维,触发了不少灵感,给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课堂效果越来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学生的能力在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工程进度 动态控制 网络优化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网络优化概述

1、网络优化的概念

网络优化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对初步拟定的网络计划方案,利用时差不断调整和改善,使之达到工期最短、成本最低、资源最优的目的。

2、网络优化的类型

网络优化的类型包括时间优化、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三方面的内容。

二、网络优化的具体方法

(一)、网络优化的时间优化

1工期优化概述

1)工期优化基本原理

(1)利用时差,前后移动各项工作,改变有关工作的时间参数,从而达到资源参数的调整。

(2)利用关键线路,对关键工作适当增加资源的投入,缩短其工作持续时间,从而缩短工期。

2)网络优化的措施与途径

(1)网络优化主要是调整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因此可采取下述措施:

①将顺序施工的关键工作改为平行施工或者搭接施工

②将顺序施工的关键工作调整为流水作业方式

③缩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

(2)时间优化的途径是压缩关键线路的长度(即缩短工期),缩短工期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①平均压缩关键线路工作的持续时间

②依次压缩关键线路工作的持续时间

③选择压缩关键线路工作的持续时间

2工期优化步骤

网络优化的关键方法是循环法,要缩短工期就必须压缩关键线路,因此就必须从关键线路入手。循环优化法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初始网络计划图的计划工期和关键线路,将计划工期与指令工期比较求出需要缩短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时间优化途径压缩关键工作持续时间,从而压缩了关键线路工作长度,并重新计算网络计划的工期和确定新的关键线路,此时如果网络计划的工期不大于指令工期,时间优化即告完成;否则重复上面的步骤进行调整。

(二)、工期—成本优化

1、工期—成本优化概述

1)概念

工期—成本优化又叫做费用优化。是指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或者按照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

2)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1) 连续性工期与直接费用的关系

a直接费用的计算:直接费=劳动量×每工日(台班)费用

b在连续型的直接费用变化率中是采用近视的方法表示将曲线近视为直线(如上图)

直接费用的变化率(赶工费率)=(Cb-Ca)/(ta-tb)

(2)离散型工序的工序与直接费用的关系

离散型直接费用不存在变化率,只有直接费用的数值(或直接成本),选用不同的时间就有相应的直接费用值。

2、工期—成本优化的方法

1)工期—成本优化的目标

获得直接费用最低的曲线,与间接费用(一般曲线)叠加后形成总费用曲线,从而找到总费用最低的最优工期。

2)工期—成本优化的途径

将工作进度计划从正常工期开始,压缩关键工序的持续时间,从而压缩了工程的工期,一直压缩到工程的极限工期。同时要保证在压缩过程中所增加的直接费用是最少的。

3)工期—成本优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选择压缩的关键工序,保证直接费增加最少—赶工费率最低

①只有一条关键线路时,选择赶工费率最低的关键工序。

②两天以上关键线路时,选择赶工费率和最低的多个关键工序。

(2)选择压缩合理的工作量

①不能超过工序的极限持续时间

②应保证压缩后的关键工序仍是关键工序。即通过时差分析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否满足要求,及不能超压和欠压;将关键线路长短计算出来,逐条比较,来决定压缩量。

(三)、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主要包括工期一定资源均衡和资源有限工期短两大方面的内容。

1、工期一定资源均衡

工期一定资源均衡优化的目标就是使资源的柱状图高差最小。

该优化的通俗说法就是在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削峰填谷,就是在时标网络图上,对资源峰值高有波浪线的工序进行前后移动,调整到资源峰值较低的时间段位置。一般只是一种资源的调整,多种资源的调整难度相对较大,所得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2、资源有限工期最短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网络优化主要是当两个以上的工序进行平行施工时,资源数量无法满足平行施工的要求,例如:当两个路基填筑平行施工时,此时只有一台压路机,因此无法进行平行施工。解决的方法有两种:①购买或者租赁一台压路机;②将平行施工改为顺序施工。然而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个施工工序先用,才能使得采用顺序施工后所用的总工期最短。这就是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网络优化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网络优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由于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追求工期最短,经济成本较低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进行工期优化是网络优化最基本的优化因此在此仅仅举例说明,工期优化的实际运用。

已知某工程初步方案的计算工期为46 d,建设单位要求工期为36 d,初步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如图1所示(图中箭线下方数字为各工作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为各工作最短持续时间)。现施工企业对其工期进行优化。

1)确定关键线路的总时差

根据图1计算法的网络计划中节点时间参数,得出该工程的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⑤⑥⑧⑨⑩。从而可计算出各工作的总时差。

2)确定各关键工作的有效压缩时间

由工期优化步骤可得各关键工作的平行非关键线路段、线路段总时差和有效压缩时间。

3)确定工期优化方案

从关键工作的有效压缩时间可知,本工程需同时压缩多个工作的持续时间,才可有效地缩短工期,且不会改变关键工作。由各工作的工艺技术、操作水平、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情况,可得到工作的最短持续时间如图1所示。由于工作A1和C3无其他平行工作可考虑先将工作A1压缩2 d,C3压缩4 d。此时并未满足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需继续压缩其他工作持续时间。若采用关键工作组合压缩方案,则必须分析次关键线路对关键线路的约束。不难发现,该网络计划中次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⑤⑥⑦⑨⑩。由此,经分析可得到所有可行的工期优化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在以上8种可行方案中,施工企业可结合该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和资源供应情况等条件进行方案选择。若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另有变更,可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工期优化,直至实现工期目标为止。

四、结论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进度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原有工期、建设成本以及资源等目标难以实现。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找出网络计划中各关键工作的平行非关键线路后,利用工作总时差的性质,迅速得到各关键工作的有效压缩时间,比较次关键线路,确定各种可行的工期优化方案,可快速方便地为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工程节约经济成本和资源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Summary:Embankment dam engineering category, construction projects seepage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be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percolation theory and its control; quality of the project; earth dam

引言土石坝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而高坝筑坝技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碾压式土石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又可分为:均质坝、土质心墙坝、土质斜墙坝、多种土质坝、人工材料心墙坝、人工材料面板坝等。

1、土石坝建设最大的病害即是渗流。如何控制和预防渗流是土石坝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根据我国早期的土石坝工程的资料统计,由渗流而引起的破坏事故率约占31.7%。其中大型水库占11座,而对于中小型水库而言,漫坝冲垮者最多,占51.5%,其次就是渗漏导致垮坝,占29.1%,由此可见渗漏造成的溃坝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确保对坝体和坝基的渗流控制是保证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谓渗流,即是指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因此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当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漏。 渗流控制的控制理论是在工程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起来的,是实践反馈的结果,其中渗流的基本原理、渗流场的分析方法、土体渗透稳定性三大部分,是渗流控制理论的基础。而渗流控制技术是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它主要包括灌浆技术、反滤坝技术、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以及防渗墙及其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2、总结起来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坝体填土与排水体之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施工时有错断混层现象,或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反滤层在整个防渗体系中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工作正常,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会扩大。

2.2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粘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

2.3土石坝两岸岸坡产生台阶状。应该开抢成较平顺的坡度,为减少开挖可以变坡,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之差不应大于15°~20°,若有平台,则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的两端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

3、如何组织科学有序的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渗流是整个过程成败的关键。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3.1做好基础处理,必须万无一失。很多大型土石坝,必须要满足坝基承载力及基础防渗的情况下,完成基础处理的稳固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特别是在深覆盖层上修建工程,基础处理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需要经常采用防渗墙、振冲、帷幕灌浆、固结灌浆等对地基进行综合处理。

3.2掌握当地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控制好施工工期的季节性 土石坝对水文气象的因素极为敏感,在雨季,土料的含水量影响极大,直接制约着大坝填筑,施工强度将受到影响;冬季,土料上冻,如不采取积极措施,也无法进行填筑,且冬雨季填筑施工,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对于度汛期的施工,应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土石坝工程,一般不允许漫顶过流,故土石坝工程“施工高峰期”应控制在工程实施截流后第一个汛前达到拦洪度汛断面挡水这一阶段,截流后均需加快施工进度,以确保在汛前将坝体全断面或度汛小断面填筑至拦洪度汛高程。

3.3确保工程所用料场开采土、石料的材料质量 料场对土石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也是最容易影响大坝顺利填筑的软肋。根据工程实践,一般而言,料场的地质勘探工作深度远不如坝址,特别是填筑量最大的堆石料,往往仅靠几个探洞或地形勘查进行地质描述,进场后,与招标文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无法形成大规模开采(或台阶开采)条件,直接影响大坝填筑级配是否得到保证。在防渗土料方面,含水量的高低也成为大坝能否快速填筑的关键,因此,完善而慎重地进行料场复查及复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搞好料场复查和储量计算,做到心中有数。

3.4材料的碾压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土石坝而言,碾压试验是填筑前最为重要的技术参数论证工作,也是确定大坝能否顺利填筑及确保大坝安全的重要环节。碾压试验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坝体的填筑。碾压试验中还需对防渗土料的含水量进行确定及调节,同时还应确定好对堆石料洒水量。此外,为确保土石坝填筑质量,土石坝工程的施工必须要求进行试坑取样,只有在填筑面碾压合格并能过验收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填筑。

3.5确定合理的坝面分区,是填筑工作施工的关键由于土石坝体型较大,为坝面分区流水作业提供了必要的场面,土石坝工程一般在填筑工序上分为铺料、摊铺、洒水、压实、质检等工作。在坝面分区流水作业中,防渗土料的施工应根据填筑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填筑区域和进行流水作业,以及采用的机械设备及填筑情况进行调整。对采用平起填筑与临时断面填筑的土石坝工程,不可为一味减少临时断面填筑量而影响大型机械的正常施工,必须要确保填筑质量。

3.6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采用坝体坝基加固技术,主要指采用的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包括灌浆设计、灌浆工艺采用等。

【参考文献】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6篇

    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以及控制地面的沉降。因此在地面建筑和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中,对施工所造成的地表沉降情况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浅埋暗挖法施工原理

    浅埋暗挖法沿用了新奥法(NATM)的基本原理,是新奥法原理在城市地下工程松散地层中的应用。浅埋暗挖法是以多种辅助工法超前加固、处理软弱地层,保护围岩并改善围岩性能,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采用多种开挖方法,及时封闭成环(初期支护),使其与围岩共同组成联合支护体系;初支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与初支构成复合衬砌。浅埋暗挖法是以施工监测为手段,指导设计与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地表沉降。

    2 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

    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十。

    2.1 管超前

    管超前是指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管棚注浆等措施对地层进行超前支护,加固处理围岩,提高围岩的稳定性,防止围岩松动和坍塌。

    2.2 严注浆

    严注浆是指在超前支护后立即进行注浆(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浆液),使浆液充满围岩缝隙,改良地层,使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围岩的自稳能力和自承能力。

    2.3 短进尺

    短进尺是指一次注浆加固围岩之后,采用多次开挖,每开挖一环,支护一环,限制每环进尺的长度,保证围岩的稳定。

    2.4 强支护

    初期支护承担着地铁隧道全部的基本荷载,对于控制开挖初期地表沉降变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软弱地层中施工时,初期支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2.5 早封闭

    开挖支护时设仰拱或临时仰拱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形成整体,每开挖一环,支护一环,封闭一环,提高初支的承载能力,控制围岩变形满足施工要求。

    2.6 勤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使施工现场每时每刻均处于受监控之中,并及时反馈指导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工程安全及控制沉陷变形。量测项目包括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压力,初支与二衬之间压力,初支及二衬的内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钢支撑内力及外力等。现场量测数据应及时绘制成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掌握位移变化规律,根据量测管理基准及隧道施工各阶段沉陷变形控制标准进行施工管理。

    3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3.1 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法

    大管棚超前支护是在拟开挖地铁隧道的外轮廓周边上,以一定的外插角沿洞轴钻孔,以一定的间距,安装惯性矩大的钢管,然后进行注浆固结的一种预支护措施,它是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进行铺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1)通过施行管棚注浆,预先使拱顶形成加固的保护环。(2)若沿隧道开挖轮廓周边的超前管棚较密时,隧道支护结构所承受的上部荷载会大大减小。大管棚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支护的掌子面一搭建钻孔的平台一安装钻机一施行安装管棚钢管一钻注浆孔一验孔一注浆操作一结束。大管棚超前支护的作用很明显,在初期支护前围岩变形的43% 左右由管棚承担,且长管棚支护加小导管注浆对于开挖扰动范围内岩土体将起到加固的作用,在其防护下,有效控制了开挖产生的地中及地表位移、应力。

    3.2 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

    (1)注浆孔成孔。由设计计算出注浆孔的精确位置,以及各注浆孔的角度和长度,施作注浆孔的顺序应为:先上后下,先外后内,且在每完成一个注浆孔时应及时退出钻机,然后安装注浆管。完成注浆管安装后,对工作面进行二次封闭后再注浆。(2)注浆。注浆大多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在对每一根管操作后退式分段注浆之前,要对所有注浆管进行填充加固。且为了确保注浆的时侯不产生裂纹和隆起,还要对工作面施行网喷混凝土做封闭处理。

    3.3 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法

    为防止施工时破坏地下的管线,开始施工之前,要详细探测施工区域地质情况和地下管线,弄清楚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以及是否有障碍物。隧道开挖支护施工的时候,要严格按照中导坑法组织施工,具体施工次序是:首先开挖及支护双向隧道的中导洞,其次施作隧道中隔墙,  恢复中导坑的横撑,然后分先后开挖及支护两侧导洞,最后进行两侧导洞二衬施工。 4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安全控制要点 4.1 防止土石方的坍塌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定时查看并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要认真研究地铁施工地段的地质剖面详图及地质勘察报告,制定详细周全的施工方案,确保施

    工过程中不出现坍塌事故。要做好掌子面量测工作,及时预测围岩体的变化趋势。

    4.2 防止模板倒塌事故发生

    模板工程的安装、拆除作业的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按专项施工方案和规定的操作流程操作,模板及其支撑材料的材质要满足施工刚度、强度,保证在荷载作用下各部分尺寸、形状和位置的正确性。支撑模板的基础应坚实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免模版在受力后基础产生变形或下沉。为防止模版倾覆,在安装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工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只有在确保模板固定牢靠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做到保质又保量。

    4.3 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施工现场的用电必须统一规划,详细设计,要制定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及触电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提示标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并做好现场的宣传工作。地铁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系统,并且要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不能采用4+1的电缆方式。配电系统要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

    5 浅埋暗挖施工地层变形机理及控制方法

    隧道开挖以后必然会造成应力的集中,从而造成地层的压缩变形进而增大地表的下沉,并且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护措施前,隧道周围的土体将向开挖的空间移动。地表下沉量的大小还与隧道的施工工艺、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有关系,在含砂地层条件下通常还会受到地层失砂、失水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孔隙水的流失以及地层的超固结也会导致地表大变形的产生。

    控制地层变形及地表下沉的原则是增大支护的刚度并减少暴露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支护并控制地下水的流失以减小地表的沉降;要重视初期支护,以及上半台阶的周边的小导管注浆的有效作用。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控制地表的沉降,采取注浆堵漏可以降低地层的固结沉降,而加固地层可以减小地层的压缩变形,地层的整体下沉可通过增加初期支护刚度并及时形成封闭结构得到控制。另外,增加土体完整性、减小流水流砂以或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地层变形和地表下沉。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已经将地铁这一运输形式推向经济建设的前沿,运行良好的地铁将对整个城市的运输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浅埋暗挖地铁工程施工规模大,复杂程度高,还需进一步研究新的辅助工法和施工工艺,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埋深、跨度等方面的要求,拓宽浅埋暗挖法的应用范围。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型施工机械和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浅埋暗挖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法兵.浅谈地铁车站的浅埋暗挖法施工[J].科技咨讯,2009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改革

0前言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组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决策方法,了解施工工艺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掌握拟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方法,具有解决施工技术和组织设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社会发展和施工工艺以及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背景下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给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目前,已有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讨论[1-4]。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1.1综合性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涉及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还涉及力学、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学科,因此内容广,各章节彼此跨度大。

1.2实践性强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主要是研究工程施工工艺、操作过程及施工设备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规律,这方面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抓住这一特性,以此为突破口寻找符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1.3应用性强

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70%~80%左右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因此,学生学有所用,尤其是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流水作业原理、网络计划技术等相关知识应用频率很高。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多媒体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此问题亟待解决。

2.2教学内容偏多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块。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等。但是,目前该课程总课时只有42学时,相对于有限的课时,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内容显得偏多。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实践训练无法兼顾,同时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如果面面俱到,则无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2.3教师的工程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教师岗位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博士学位。首先大多数新进教师均为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工程一线的工作经验。再者,担任教师之后,处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压力,很难再有机会到工程一线进行长时间的学习锻炼,导致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过于薄弱[5]。另外,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如果长时间不接触实际工程,对施工学科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把握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新进教师应该加强工程实践的学习和锻炼,有经验的教师也应不断更新完善土木工程施工原有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自身工程素养。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改革学时分配,丰富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学时一再压缩的不利情况下,改变原来的“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借鉴浙江大学的做法变为周学时3-1的方式[6],其中3学时是教师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建筑产品为中心,所有的技术、材料或者工艺,都是以满足建筑产品的功能和提高质量为主要目标,因此注重原理的讲授,突出重点内容,讲清难点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课后学习,并将对课程的思考融入日常生活和后继的课程学习中。1课时安排专题、讲座、观看图片和录像资料等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紧扣大纲、教材突出重点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使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强化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作为专业课程教师除了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讲好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因此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了解新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定期脱岗学习深造,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3辅助教学的采用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处理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9001

0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病害,其中混凝土裂缝可以说是很普遍也是很严重的一种结构性病害。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影响结构混凝土的外观,同时也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结构的使用性能与寿命长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产生结构混凝土裂缝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依此找到可行的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设计构造在设计时考虑不周,会导致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实际期望不符,同设计的模型产生差异,从而引起结构次应力的产生诱发了混凝土结构裂缝。

(2)因为外部荷载过大而引起的裂缝缝隙,以及按常规计算的各种荷载和各种结构缝设置数据不当等均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开裂。结构受荷会引起裂缝的产生,使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就可能会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也称为无害裂缝。

(3)施工方面施工工艺不当。①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会引起裂缝。②混凝土的质量好坏包括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影响裂缝的产生。③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也会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④模板构造不当,过早拆模等不正确操作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4)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量,且热量不易散发,导致温升较大和混凝土体积增大。这种变形不受约束时,会对混凝土的结构造成开裂。

(5)温湿度变化会产生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房屋各部分构件产生变形。混凝土建筑早期保养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因温度湿度变化极易产生裂缝。

2裂缝控制的基本原理及预防措施

(1)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预防。①在设计中处理好构件的“抗”与“放”的关系。灵活地运用抗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选择材料。②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③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④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2)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和钢筋混凝土配合比。①根据结构的要求,适当的砂石率的选择对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积极作用,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砂石率的增大而增大。②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③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④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加入UEA或AEA膨胀剂,用量选择上为水泥用量的14%左右。⑤模板构造要合理,防止模板间的变形导致混凝土裂缝,不要错过最佳养护时机。⑥配合比设计要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从而为了减少水泥用量。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施工,配制混凝土时计量必须准确,严格的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3)构造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要注意。①合理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在其规定的最大间距内设置伸缩缝,根据当地实际环境气候及具体工程结构特点适当减小伸缩缝的间隔。②钢筋混凝土养护方面:在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工作中,关于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特别重要,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使用时产生收缩。特别是控制构件的养护,而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为期14-28天。③钢筋混凝土的降温与保温工作:对于特别厚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要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④避免在雨中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中浇灌混凝土。

3结语

综上所述,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进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了初步了解。虽然学术界对于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与计算方法各持己见,但对于预防和改善措施具体意见还是较为统一的。具体施工中通过我们多多观察、多多比较,发现问题后要多分析、多总结经验,我们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完全避免混凝土的裂缝是一定可以实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的原因在目前还是很复杂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明确,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重点在于“防范”,而不在于“治理”。通过上述综合性控制措施的分析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可能还会由于各种原因会少量出现,但当这些裂缝产生后,我们可以查明裂缝产生的原因并辨明裂缝的类型后,依据我们分析过的正确的处理方法选择处理。为了尽量减少裂缝造成的危害,我们要在用料上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正确选用原材料;在设计施工上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对施工加强监控,对施工技术规程严格遵守。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生成与危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吕国宇,赵卫国,戴学.浅谈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向导,2012,(26).

[2]李献灿.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