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创作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创作 中国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74-02

[DOI]CNKI:22-1010/C.20110801.2222.002

创作上少之又少,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尚未进行探索,就连毕业创作也是偶发的一念冲动和被动地进行加工,之后就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形成艺术创作的持续。历经一年的社会工作经历,再次回到艺术的怀抱,仿佛阔别已久,初次执笔,犹如年幼时咿呀画图,思绪万千。既然再次走上这条道路,我就要毅然地走下去,并且要有实质性的收获。

咋一谈到艺术的创作,感觉无从下手。再不能返回本科时期的盲目绘画中去,要想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要结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自己现有的作画手段,探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之前的我,太多重视绘画基础,轻视了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病。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只有绘画的技法,这和画匠、木匠、石匠等技师没有什么区别。那些真正有才能的艺术家,有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能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论上进行改造,并用“艺术的方式”提示出来,才能真正地创造出艺术的价值。就像上世纪80年代罗中立的《父亲》,90年代张小刚的《大家庭》等等。细细揣摩他们这些成功艺术家的创作方法,无一不是敏感地触摸其所处的时代,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自己的创作上结合当时艺术的发展对旧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改造,最后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阐释。这其中就介入了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中国艺术史上下文的关系。

作为一个“80后”,我应当怎么去进行我的艺术创作呢?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来说,经历了“伤痕美术”“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85新潮”“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观念艺术”“艳俗艺术”等等艺术观念,我应该走像罗中立、何多苓等等他们的乡土艺术?像80年代的一些艺术家搞抽象?还是去疯疯癫癫玩行为艺术?亦或是跟风中国当代艺术领军的诸如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岳敏君等当代艺术F4的艺术道路模板?

我想,这些都不属于我应该去走的道路。我没有生活在乡土艺术家们所处的年代,没有插过队,去乡村体验那种艰苦的岁月,不可能创作出《父亲》《春风已经苏醒》《组画》那样的作品;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岁月,体验不到“”结束后带来的那种欢欣鼓舞,还有失意落寞和精神缺失的情绪,不可能创作出《1968年×月×日雪》《春》《大家庭》那样的作品;也没有亲身接触过“85新潮”,怎么会勇敢、真诚地用相应的视觉图式来唤起社会的感奋。

作为一个四川美术学院到重庆大学的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我是否应该转向“图式化”的创作方法,“卡通式”的画面表征,“肤浅性”的无聊心理这种新风格呢。身边的人都说,中国社会的创作风格正在发生转变,“卡通一代”势必雄起,你也走这条路子吧。

我观察了一些和我相同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同龄人,他们正在进行的艺术创作不完全像书面上对“80后”描述那样,80年代出生的人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性格,也不存在一种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差异,他们所持的艺术观是多元化的,进行创作的形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有些人如沈桦、黄淋是两位出生在70年代的艺术家,但他们不同于朱其等人对70年代人以青春残酷、卡通等的定位,而是将自己的视角转向社会,展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都关注社会矛盾;有些人走向抽象与观念,何桂彦在2006年策划了“无中生有,超越抽象”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抽象绘画正在不断扩大自己在川美的影响力,为我们展示了“70、80后”一些艺术家的另一种创作状态;有些人则跟风“卡通一族”,“卡通”一时间成为“过街之鼠”。

我要怎样进行我的艺术创作呢?要有一个怎样的方法呢?

首先,我要尽可能地忠实自己,做能够真实表达自己感觉的作品。我会避免让自己产生8:“我要做一件让世人惊讶的作品”。之前我做作品,脑子里总想着一鸣惊人、惊世骇俗,或者是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动机肯定是值得质疑的。“忠实自己”是忠实自己加以反思过的某种真实,是从独立意识中出来的某种需要去试探的真实,这时候的自己也许成为了需要去判断的对象。“忠实自己”意味着一种关系的建立,是作品与“问题中的自己”的关系建立。为什么我们要在作品背后做如此长期的思考,就是要在常见的忠实中去寻访出“问题中的自己”来。这个寻访的过程,有时我把它视为自我批判的过程。我要贴近自身,表达自我的生活,无论是积极的还是颓废的,且不计较,这应该是我创作的主要题材。

其次,艺术是件独立的事,能够得到的只是内心的共鸣,因此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艺术家的独立是艺术独立的前提。现实中,也许有许许多多能够引起内心共鸣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为何会让我最感动,我要用一个独立的思维去记忆并转化。然而,共鸣断然不是“瞎碰”碰出来的,“瞎碰”出来的共鸣断不能长久。都说与我们相关的,可以说更多的是物质而非精神,而这些又要依靠自己的父母、亲人的支援,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是无法独立的。但是在此又有必要指出,这并不能说明我们“80后”就是堕落的。现在人生对于我们而言仅仅是开始,而在现代的生存压力之下,我们不关乎时代深刻的命题,找活命的东西,难道这是不能理解的吗?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就更应该独立。我要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只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具有某种担当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也有着别样的要求,看待现实的眼光也是独特的、锐利的。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创作;微电影;叙事特征;视听语言特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闲暇时间也越来越“细碎”;“快餐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1]这也促使微电影在仅数年间,便在网络、新媒介的推动下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中国,其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电影和广告。微电影受其门槛较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剧本创作、角色塑造、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等方面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也导致目前微电影的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在艺术创作方面,尚存在作品制作粗糙、无深意以及一些基本的影视语言、叙事手法等的运用均不理想的情况。[2]本文则结合相关理论来对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我国微电影艺术创作及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微电影艺术形式剖析

微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其给予受众群体的第一印象就是形式,只有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受众群体才会去关注、聚焦微电影的内容。微电影与电影是相关的,其都是通过形式与内容来吸引受众群体的观看行为,这也是传统影视艺术的最终目的。因此,微电影创作者只有了解、掌握微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将真正的创作意图在微电影中表现出来。微电影的艺术形式可分为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首先,微电影艺术的内在形式。微电影艺术的内在形式就是其创作内涵的最高要求;也是其塑造、形成微电影艺术的价值与精髓所在。因此,微电影艺术的内在形式也就是引发观众心理活动并引起情感共鸣来表现出微电影的主旨、内涵以及社会价值。[3]其次,微电影艺术的外在形式。微电影艺术的外在形式就是借助影视艺术形象来传达、表现的技术手段、语言特色以及结构技巧等。由于艺术作品本身往往是内外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自身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其内涵的,微电影也同样如此,因此微电影艺术的外在形式主要涵盖了微电影的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表现体裁等几个方面。

2微电影艺术创作方法

2.1艺术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众所周知,传统电影的艺术创作方法是迥异的,是因人而异且多样化的。同样,微电影艺术创作的手法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受微电影特征的影响,其艺术创作方法也尚无具体的、统一的创作规范,更没有具体的创作模式可以遵循,只能“借鉴”他人;这也是我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独具的创作模式和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微电影的门槛较低,平民化发展势头强劲,其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创作能力、艺术水平良莠不齐,同时,其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创作方式、表达技巧也不尽相同,这也直接导致微电影艺术创作方法具有多样性;其在微电影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与艺术技巧往往差异巨大。

2.2艺术技巧的个性化

微电影创作者往往是立足于自己的艺术修养之上,运用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技术与方法进行微电影创作;因此,微电影创作艺术技巧也具有较强烈的个性化风格,这既与微电影创作者自身的理论修养、艺术修养、创作技巧、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其选择的创作风格有着直接关系。另外,微电影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对生活原素材进行艺术升华,又要让微电影作品的表现内涵高于生活,使之可以对原素材的表现得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升华;这种高层次的艺术升华则与微电影创作者自身对生活、对素材的理解能力有关。正是这种“理解能力”的差异,也直接导致微电影创作者在微电影整体艺术创作、处理过程中,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技巧出现了更大的差异化,进而也产生了更多的艺术效果。

3微电影的叙事特征

叙事是微电影的核心。由于微电影与其他文本类叙事存在差异,微电影利用现代媒介材质运用光与影刻画出的光影运动更加生动、形象、立体、多维;其叙事也是一种多时空的综合运动艺术。因此,微电影的主要叙事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3.1叙事方式

不同类型的微电影其体现出来的叙事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创作者所选择的叙事方法也是迥异的。同时,由于微电影的叙事方式既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标准,也没有严格意义的规律,这也直接导致微电影在创作实践以及叙事方式选择上可以不断地创新。微电影势必要以“内容”取胜,其叙事内容往往也具有“较高”的碎片性与海量性。由于微电影的叙事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微电影更适合“开门见山”的叙事方式。另外,一些微电影的创作者还借鉴了传统影视的叙事方式,如以一个简单却没有结尾的故事为叙事铺垫,进而引出微电影所欲表达的主旨。也有一些微电影创作是按照主题、思想去进行叙事的,以进一步突出、提示主题内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叙事方式,均要求微电影的创作者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来突出主题、思想,让受众群体可以明确微电影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出个人风格或艺术风格。[4]

3.2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就是用于叙述故事(或事件)的角度。微电影创作者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则完全取决于微电影创作者的个人意愿,而并非是受众群体的意愿。因此,从人称角度而言,在微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叙事视度的选取,可分为创作者自身视角、受众群体视角以及旁观者视角进行叙事。微电影创作者自身视角(即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多为创作者将自身形象诉求投诸微电影中的某一人物身上,借助该人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诉求,并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或经历等。这类叙事视角多被青年人所运用,以展示其内心思想、感悟等。受众群体视角的运用往往受到受众群体地位的影响,如受众群体的地位越高,微电影创作者则多会运用受众群体视角去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的认同。而这类叙事视角多以平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去进行相关的故事建构、人物形象塑造,进而满足更多受众群体的需求,并能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旁观视角属客体叙事角度,该叙事视角也是一种多种视角的综合,既可以将上述两种叙事视角加以混合运用,也可以融入其他元素进行叙事。微电影创作者往往会利用旁观视角来营造出更多的叙事情绪,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因此,此类叙事视角往往被一些更具创新意识的微电影创作者所使用,以提升微电影的艺术创作效果。

3.3叙事结构

微电影的叙事结构应遵循二元对立结构理论,通过二元对立的结构性来突出微电影在叙事过程中的效果。另外,微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应在保持整体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对叙事结构的改变来进行合理取舍,使微电影的叙事结构更具多元化,更能体现出二元对立的结构。

3.4叙事风格化

微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叙事风格的创新;并通过创作实践不断地进行积累。而微电影叙事风格化既要立足于各种艺术创作手段的风格化,还要在创作集体、团队中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使得微电影无论在影片叙事、艺术表现等方面均形成个性化与风格化的特征,最终延展至微电影整体艺术创作过程的风格化。

4微电影视听语言特征

4.1镜头语言特征

微电影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组成的,通过镜头语言之间的组接来构成整部微电影作品;同时,还要符合、满足微电影传播平台的互动与便携等特性。因此,微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多为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受微电影创作者的资金、技术水平以及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其多以生活中的小事、平民化内容为主题;而微电影的创作者也多以细微之处来打动受众群体的心,因此,其中近景镜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往往要较大全景、远景更具优势一些;另外,受播放终端大小限制,一些大场面的宏伟气势也无法表现。相反,中、近景和特写镜头恰恰更有利于对信息加以准确表达与集中,进而更易突出微电影的核心内容。[5]其次,浅景深镜头。由于微电影的受众群体多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播放、观看,其镜头内所容纳的信息量有限,因此,浅景深的镜头更易紧紧抓住受众群体的视线,通过镜中上的“焦点”,也更易进行信息的精准传递,进而达到提升受众群体兴趣的目的。第三,字幕运用的多元化。微电影中的视觉语言中还涵盖了“字幕”;由于微电影自身的时间较短、碎片化信息较多,因此,这促使字幕有了“大展手身”的空间。同时,微电影中的字幕也是画外音、音乐之外,将碎片化信息、情节加以有效连接的载体,同时,也承担着时空转换、突出画面冲击力的作用;进而也可以进一步发挥突出、深刻表达影片主旨的作用。

4.2听觉语言特征

首先,声音构成简单。微电影受自身特征影响,其无法在制作过程中运用较复杂、庞大的声音构成;且往往在拍摄过程中还会去掉同期声。因此,微电影的声音多会采用对白、独白、旁白或是解说词来完成相关信息的传递。其次,音乐与画外音的运用。受微电影后现代化与非线性叙事方式的影响,其影片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非连续性的碎片化信息,其叙事视点也常常发生变化,时空交错感也较为强烈。因此,微电影往往会采用音乐、画外音将“碎片信息”加以连贯、铺垫,进而达到消除时间与空间的断裂感的目的。

5未来展望

微电影未来的发展必然要接受时展的推动与洗礼,促使其在诞生、迅猛发展的同时,受到其在社会背景、技术发展与受众群体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将其置于发展的背景之下去管窥其未来的发展走向。[6]立足于微电影发展本身,其既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张扬民族文化、提升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各种商业、公益传播的有利渠道。因此,微电影也应与其他文艺精品一样,通过微电影的精品创作,不断追求艺术性,通过完善、推进微电影的创作精品化体系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微电影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微电影品牌建设。目前,很多品牌性的商业内容已经消然注入微电影创作之中,并在传播商业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微电影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助一些品牌商业机构、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品牌建设,来促进微电影的品牌化发展之路,真正推动我国微电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万忠杰,张颖.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J].戏剧之家,2015(1).

[3]杨洋.新媒体语境中的微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叶志飞.浅谈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J].现代商业,2012(6).

[5]孙载斌.微电影视听语言特点[J].电影文学,2012(20).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作品;重复语言;建构;方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8-01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问起,品牌很重要吗?在我看来,品牌其实不是一种奢华的形象标签,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理想的象征和独特品质的标志。正如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冥思苦想、探求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重复”是艺术作品在被创作时不可忽视的方法论之一,也因利用“重复”语言方法诞生出不同话语空间环境的优秀作品。

在字典里是这样对“重复”进行描述的:重复即相同的东西或是事情又一次的出现。在艺术创作中,一般要注意重复这一创作手段的运用。许多艺术家可能会偶然地用量、过程、系列等方法重复的方法去进行艺术创作。这里所说的重复,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创作方法的重复,它是为了贯连作品的脉络,加重意境的深度,渲染气氛,突出主题,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运用的创作方法之一。

谈及法国艺术家阿尔曼,国内外读者都并不陌生。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方法即收集、堆砌现场物品,加上标题。在阿尔曼的作品中,他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通过同一物品的庞大数量并赋予收集物一个讽刺式的标题来改变其本来的含义。阿尔曼的作品所追求的就是完全的“重复”。他创作的作品以量来实现现实,通过对日常可见的物体重复堆积,消逝其本身在人们印象中所熟知的影子,实现重复的积累物体达到其量的质变,创造物体新的语境和价值。

“重复”是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话语空间的语言手段,通过重复一种或是一类符号元素来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可能会像艺术家阿尔曼那样,通过重复手段实现作品的质变,表达对作品的一种讽刺。重复存在于艺术的各个阶段,它被极其广泛地运用,在不同艺术家的笔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它不但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评论相关;对某种创作形式和爱好相关;与过去的政治话语习惯相关,也可能与艺术家传统思维方法和艺术态度有关,因而形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话语空间重复语言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艺术作品中重复语言的运用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艺术家重复的形式感不是为了愉悦观众,而是为自己的生活或者艺术“逻辑”负责。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极端重复,且很枯燥,像“流水账”。从这一意义上讲它又是对自己的作品形式的消磨、解构。因此,重复既不把作品本身极端地看作自我精神的投射物的物质化形式。它是一种自然的、每日重复的片段性的“流水账”。这是一种“无我”状态,但我又无处不在。

艺术家们运用同样的重复语言方法创作的作品,在主题上确各说各题,使得作品各自别具一格而又气息相通。无论是丁乙的十字编织、艾末末的陶瓷瓜子,还是余有涵“圆”系列中的繁复点状、短线状笔触行走,他们都以不断重复积量的创作方式形成了各自画面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顾德新在1997至1998年的创作的作品《捏肉:物质作为生命》。在特定的时间内,他每天重复捏肉的动作,直到肉被捏干为止,将一天天动作过程中最后状态用相机记录下来,照片在墙壁上排列有序,最后将捏干的肉放在展厅中间。顾德新强调创作过程和意义的变化性,在重复的过程,实现“无我”状态,让自己本身忘却对欲望的追求,找到最真实的自我。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最后所呈现给观众的重复且又细微不同的物质形式,重点在于每一个动作存在的瞬间,重复的动作瞬间便是作品真正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他的作品经常利用重复的语言方式来构成艺术的话语空间,作者本人有意拉远个人对于作品过程的体验和观众对于作品最后呈现的状态观赏的距离,产生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永远不能感知作品本身的真正意义。

而丁乙的一系列《十示》作品,是运用重复语言手段实现作品话语空间首度被商业价值肯定的艺术家。丁乙的《十示》系列作品,作者用用简单的十字形作为基本符号,进行简易形式的连续、单调的重复操作,这种标示尺寸的标记,离近科学,远离任何文化主题的创作,呈现的只是物质本身,没有任何个人欲望的编制。

通常,重复即相同的东西或是事情又一次的出现,但有时重复呈现的现实状态似乎又存在着差异。重复语言的运用在艺术作品中都不尽相同,有的是纷纷繁复;有的是情节、事件、主题的重复;有的是形式风格的重复;有的是意义观念的重复;有的是行为的重复……一切不同重复语言的运用目的都是打破它们传统的身份的沿袭,制止艺术对原物体本性的不断追求。通过重复,原物体被重新置换成无所指、无意义或是新意义的艺术作品。这一切正如王劲松在摄影《标准家庭》中提出“重复就是力量”。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创作 数字技术 渗透

作为现代化的新型发展技术,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重要掌控者。然而,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艺术创作,都以迅猛之势强烈冲击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也将持续影响并不断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等相关方式。故此,人们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不断对视觉传达设计以及相关艺术创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1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简述

(1)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从客观方面理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一种复杂的表达行为。对某种事物、某种理念,或是某种情感进行准确传达,就是该行为的根本目的。然而,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解和内涵又所有不同。充分融入数字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视觉语言形式有所变革,其视觉传达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既活力无限,又现代感十足。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交互性和可感知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总体而言,数字化的视觉传达设计将艺术和技术进行了充分融合,不仅激发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新思维,还对其创作方式进行了拓展,对整个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从艺术境界层面理解,艺术创作就是指美术家、音乐家、雕塑家等各种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讲,在具体的艺术创作细节中,创作者往往会对现实生活进行仔细观察,真实体验并不断深入研究分析。从真实的社会经历和社会活动中选择、提取具有创造性和价值性的创作元素,并对其进行充分加工,或将其进行造型,或将其赋予人文含义。总之,这种运用科学合理的创作方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行为就是艺术创作。在数字技术影响下,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和素材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不仅对作品审美的需求更加严格,还要求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特色和时代气息。

2 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创作的相互作用

从艺术层面分析,视觉传达设计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很多,范围也及其广阔,分类也可细分为很多类别。众多艺术创作形式中,视觉传达设计对视觉的依赖度最高。随着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优秀的视觉传达作品被设计创作出来。对比传统的视觉传达作品,这些作品更为优秀。无基于商业角度理解,融合数字技术进行的视觉传达作品创作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推广力度和销售水平,还可以给企业或公司,甚至是整个国家或社会带来丰厚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双重效益。

受数字技术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已有较大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理解,这也是艺术创作思维及其方式的发展和进步。就基本的表现技法方面,数字技术的融入让视觉设计不断趋向多元化。较为经典的是结合了文字、音频、图像等信息多样化的新型图文一体化技法。这些技法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视觉感官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享受,从而能够刺激设计师创作出独特且富有价值的视觉传达作品。从本质上讲,数字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作品设计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在数字技术的不断促进和推动下,无论是视觉传达的设计创意,还是其设计形象,亦或是设计理念以及价值取向,都越来越趋于艺术创作。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也越来越突出视觉享受和视觉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创作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和相通点。两者在持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始终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薛曼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251.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5篇

欣赏美术绘本具有颇多价值,例如:具有多元的世界文化、多样的艺术风格、丰富性的绘画技巧等,它贴近幼儿的绘画形式,选择合适的绘本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载体。

一、多元的世界文化

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绘本,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有的是讲勇敢和生命尊严,有的是讲亲情和友情,还有的是讲自然和环境等等。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性,作者在创作每一个看上去简单的故事时都要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淳朴的画面、简洁的文字赋予其以深刻的哲学含义。例如:日本作家佐野洋子创作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在日本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是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这个绘本故事通过描述一只猫的传奇来讲述关于生命和爱的意义。又如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爱心树》、《失落的一角》等,在绘本故事中,作者用非常之简单的黑白色线条,加上优美、诗意又稍带嘲讽的文字,向大家讲述了“爱与索取”、“缺陷与完美”、“成长与依赖”等情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在这样愉快的绘本阅读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感知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扩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二、多样的艺术风格

绘本有迥异的风格,它跟普通的图书最大的不同是它有着丰富多元的艺术创作风格,它可以带给幼儿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审美体验。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才很大程度地开拓了幼儿的审美范围,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利用美术绘本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我们可以从绘本艺术创作风格的多元化入手,引导幼儿充分欣赏、感知表现美的不同艺术形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地自己动手实践,体会进行不同艺术创作活动所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让幼儿不知不觉地爱上绘本美术教育活动。

三、丰富的绘画技巧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美术绘本中蕴藏的内涵,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绘本的作者往往会选择不一样的创作方法,或油画,或手印画,或水彩画,或撕贴画,或拓印画,或水墨画等等。比如绘本《我的手掌印》就是运用的手印画这一创作方法,它通过我们的手掌印,变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形象,幼儿对这样的绘本非常感兴趣,能够认真翻看,并且很乐意尝试这样的美术创作方法。就是由于这样的多样化,才让幼儿美术绘本变得更加迷人、更有吸引力,使得美术绘本成为我们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

四、通过绘本中的故事情景,展现精彩的美术教育活动

美术绘本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观察、实践可以看出,当绘本走进美术活动中时,那些漂亮的画面、精彩迷人的绘本内容都成了吸引幼儿的亮点。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美术绘本教育活动时,我们常常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突破了一贯的临摹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借助优秀的幼儿美术绘本,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在绘本所营造出来的故事情境中学会画画的各种技能,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亲人、朋友之间的暖暖的温情,达到了技能与情感共同发展的目的,丰富了他们的感情世界,提高了审美情趣,完善了幼儿的品质。优秀的绘本无论是从色彩搭配、空间构图,还是从线条运用、技巧多变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借鉴的。

五、符合幼儿的绘画水平和技巧的美术表现手法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6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作为指导,再运用特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塑造艺术形象,创造艺术作品的艺术创作性劳动。艺术创作具有在现代社会具有特定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上简要谈谈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艺术;创作;应用价值

一、艺术创作的定义概述

艺术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格罗塞曾经说过:“艺术的起源,就是文化起源的地方。不过历史的光辉还是只找到人类跋涉过来的长途中极短的一段,历史还不能给予艺术起源以什么端倪。”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以及内心的审美体验,再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转化为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当中,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和内心体验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进行选择、加工、提炼、概括,然后以物质作为载体将其体现出来。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必须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特征和规律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三者是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创作是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前提,没有艺术作品自然就没有后者的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精神劳动,对艺术家的要求相当的高,它通常分为生活上的积累、内心的创作构思、艺术上的呈现等阶段。在生活上的积累阶段,艺术创作的灵感常常是稍纵即逝的,艺术家在生活中要细心的观察生活、善于体验生活,艺术家在生活中找寻自己艺术创作的素材,在看到某一特定的素材产生灵感之后,再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冲动力,就形成了艺术作品。灵感是艺术家的创作体验,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而来的,艺术家的创作常常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艺术创作是人类自由创作的结果。

二、艺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艺术创作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作为身处在一定的历史情境的艺术工作者,在利用和享受艺术资源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对艺术资源进行再认识与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在艺术历史上被奉为经典的艺术作品,被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拿出来进行再创作,来作为自己设计和创作的灵感来源,虽然这一行为还没有得到明确的优与劣界定,但是就目前来看已经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艺术创作与设计的结合上面。著名的艺术家江因风和艺术家马艺星就曾经山寨的世界名画来创作衣服,他们是把一些手工绘制的山寨版的世界名画,经过手工的加工缝制成衣服,然后把这些衣服穿在模特的身上,用美术的角度去欣赏人类的美术,这种类似服装工业化的流程对人类的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艺术创作也与很多国际上的著名品牌相结合,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的汽车标志,就是与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雾上的流浪者》相结合,德国大众汽车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在弗里德南希的《雾上的流浪者》这幅油画中,流浪者从容淡定的气质与德国大众汽车的生产理念相契合,给人的视觉上造成较大的冲击力,有种混合艺术的风格。

(二)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再加工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我国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但是这幅《清明上河图》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展示,它实实在在的“活”了起来,它是技术人员通过投影和动画上的幻化技术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加工。在动态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的河水、张扬的风帆、络绎不绝地往来市民、来来往往的商人、小贩,甚至还可以听到小贩叫卖的声音和鸡狗的叫声,甚至连天空的颜色都可以竞相变化,这幅动态的画面不仅保存了原作的所有特征,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声音、色调等现代技术进行再创作和再加工,加入了现代人的一些大胆的想象,对《清明上河图》每一位任务都进行仔细的研究之后,完美的展现了古代清明上河园的景象,给观赏者造成较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一场盛宴,让人心灵震撼的同时,记忆犹新。

(三)艺术创作的社会应用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逐渐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为了缓解社会压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将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中结合起来,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还提高了大众的艺术品位,受到广大人民的充分关注的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公共艺术领域,公共艺术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典范来看,它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生活环境当中,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公共空间放置雕塑作品,是体现艺术创作社会价值的重要举措。城市雕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情操和个人艺术修养,拉近人们与艺术的距离,增强群众与艺术的交流。在城市中放置雕塑的位置是相当灵活的,在国外它并不叫“城市雕塑”它被称之为“公共艺术”。一开始,我国的民众对着并不太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人们对这种艺术创作越来越喜闻乐见。但是,随着城市雕塑的逐渐增多,一些雕塑艺术家为了完成雕塑工程忽视了城市雕塑的质量,产生了许多粗制滥造的艺术品,城市雕塑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一直以来城市雕塑只是简单的复制模仿,缺乏艺术上的创新,失去了自我创新的灵魂。中国的书法和书画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城市雕塑中加入书法和绘画的艺术内涵,将这种生命精神和意识与雕塑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从而弘扬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创作是人类灵魂的重要展现,艺术创作与社会的结合,不仅有利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加强人们与艺术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拉近人们与艺术的距离,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没有艺术创作与社会的结合,无法体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只有充分的尊重艺术创作,积极的进行艺术创作,才能创造美好和谐的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邵强.沟通和协调艺术[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2011.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实主义;艺术;审美拓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39-01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和再现,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所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一般来说,只要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家重视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认识美和表现美,同时,他们不回避丑,对现实中丑恶的现象敢于正视,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注重细节的真实,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之美。因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画家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对生活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人文精神、可解读性、开放性和民族特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社会的新观念,要求画家的作品内涵应当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立,对山水、花鸟的生存,以及自然生态美的维护等,都透视出当代的人文精神和风貌。可解读性是指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满足当代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要表现民生、民情、民意,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题材和社会生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作品。开放性是指吸纳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现实主义不是封闭的,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发展性的品格,从而使其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民族特性是指我国艺术特有的“意象”体系。构成艺术作品的三个要素是客体的形和神、主体的情和意、本体的形式语言,三者处于辩证统一之中,无论侧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应忽略其他要素,要在形神兼备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现实主义要以其独特的现实针对性,崇高的人文关怀、品格,审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创作思想为准则,以现实的审美视角,赞美人生,并把劳动人民作为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特征总是要求审美主体站在群众关怀的高度对现实进行精神俯视,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为意识典范,以忧患、崇高、悲壮为这种意识的审美形态。现实主义艺术的审美主体必须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经典原则,现实主义不仅承认美在于审美客体,而且充分强调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提炼、升华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决定了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只有一种风格、一种语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统一,才是现实主义艺术语言、风格和个性形成的根本,“真、善、美”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创作是画家对美的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成功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有其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它是日积月累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不断探索、逐渐发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一般是用现实主义原则来要求写生。写生需要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的特征,捕捉一些细节和有关创作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运用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原则和典型化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真实性就是要求创作素材反映现实特征,典型化则要求我们超越生活的现象,去捕捉代表生活理想的因素,把理想化的东西从生活中提炼、发掘出来。但作品内核都是由美术家按照自己的艺术特长和逻辑来构造的,是具有当代文化特征与品格的新现实主义,同时也要符合当代人对于图像的接受要求。画家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造就了绘画题材的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中国艺术是意象、意境、象征、观念及符号性质的主客观结合的艺术。

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根本方法,具有永恒性和不朽性,它不仅仅是再现客观存在的真实,还要能揭示现实中民族、时代的本质精神,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善和美的原则,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应该是既具有美好的物质状貌,又有健康真善的内在精神实质;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现实生活的典型性。艺术家应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看到的世界,再用自己的技法描绘所看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的世界,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既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不能将其单纯归结为一种艺术样式,一种艺术语言系统,一种艺术主张,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面向人生的精神,有着永远的价值。

参考文献:

艺术创作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绘画艺术;探究

艺术加入了新媒体这样一个新角色无疑是艺术创作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如今21世纪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衍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拓展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方案,而且很多艺术家都开始从事新媒体渠道下的艺术交流工作,在艺术领域上创造出令人遐想,令人敬佩的时代艺术产物。

一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特征

(一)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电子传媒方式。主要是借助线上传播和科技设备的推动力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传输渠道在网络这样一个多样化平台抓住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艺术的推广和进步。新媒体技术为未来的艺术转型创造了非常大的空间。作为一个新型思想的存在,新媒体技术如同一个具有互动型的模型连接着艺术和技术的研发。技术的支撑辅助让新媒体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体,摆脱了传统的思想。

(二)数字绘画艺术

数字绘画艺术作为数学图像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根据形态的变动可以分为静态数字图形和动态数字图形。前者是数字绘画艺术的领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这也是新时代艺术家对艺术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绘画过程中不单单只是依靠传统的设计思想支撑,而是在传统构思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流行标志创造具有标志性的独特产品。艺术和审美是相通的,艺术将数字媒体转换为自己的一个艺术馆将美带给所有观赏者,数字绘画艺术能够得到一定的赞赏和认可,不仅改变了传统只能实体展示的形式,数字绘画艺术拓宽了艺术展示的渠道,让艺术展示多样化。

二数字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数字绘画的创新性

数字绘画的创新性体现在手法、存储方式以及推广途径的不同。首先,要使数字绘画呈现具有代表性和互动性的形象,独特的工具载体以及转换自如的绘画手法具有突破性。绘画时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电脑及其附属设备,包括扫描仪、数位板等,再安装好配套的制图软件即可。由此,电脑显示屏代替了画纸,成为图形制作的界面。这种新型的绘制方式不但节约成本,相对与传统的绘画方法更是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仅从物理角度看,不再需要材料、质地等实物,一切绘制工作都借助电子软件完成。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在显示屏上任意地勾勒自己的创意和想向,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软件的辅助下,模拟现实场景使各种艺术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次是存储方式不同,包括数字绘画艺术,其中需要将天气,温度,湿度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很多绘画成品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其要求的保养程度不同。但是无论是沉淀了多少年的作品,也就是保存的完好无损的作品对着时间的沉淀都会被人们所遗忘。主要是保存在线上数据库内的成品不存在一系列由于环境变化产生的颜色褪落,颜料脱落等现象,虚拟代码信息形成的图像换句话说是永不更变的。最后是推广的途径有很大的改变,传统是人工传播,主要体现在买卖,售卖等手段,在创作上有文房四宝,纸张采用帆布作为底布,以颜料加以润色,框架都是用实木雕刻而成的。当下,在数字化条件下,运用计算机和配套的软件,可以辅助作者开展无所不能的绘画创意,让作者的创作思想在显示屏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变了过去必须身临其境去进行绘画创作的模式,节约了作者的路途花费和宝贵时间,只需要在电脑上轻松阅览就能体会到艺术特色和风采,感知数字绘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如今是传统时代的拓展和进步,创新点就在于很多方面都运用到了数字媒体。现今即使是传统绘画的传播,也有依赖数字媒介。

(二)数字绘画的技术性

对于传统绘画技术,更加强调“技艺”的修养和水平,注重创作的艺术色彩,作者的绘画技能、修养对创造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传统绘画载体如纸张、笔墨等质量情况对创作结果也产生重要影响。数字绘画则与此大不相同,其需要艺术家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创作艺术,还要有高超的电子信息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软件程序进行数字绘制,达到随心所欲的操作水平。因此,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否则便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正如分型艺术的发展源于数学的研究,该艺术类别创新于上个世纪,历经发展,源源不息。其制作的基础是数据计算,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形成无限图像,然后经过放大处理、色彩充填,形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图像,充分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分型艺术从全新的创作视角给人们展示了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而且绘制更加细致、精巧,相对于传统艺术风格,更加具有均衡、对称之美。

(三)数字绘画易于普及推广、大众性强

一是画种限制的消失。数字艺术改变了艺术创造生态和创作形式,打破了艺术创作的门类界限,创作发展趋向于融合。传统绘画根据创作手法不同门类繁多,有水彩、水墨、版画等多个种类,每个艺术品种的创作方法也千差万别,需要认真的钻研和长期训练、模仿,才能达到一定的创作水平。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借助软件系统,创作者可以模仿各个类别的创作风格,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进行随心所欲地绘制、修改和存储,能够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主题创作提供方便。二没有创作门槛限制。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绘画爱好者,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绘图软件,拥有艺术素养,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作,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为绘画艺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方便条件,更多的大众可以参与绘画创作,扩大了创作群体和欣赏人群,使艺术创作更加大众化、趣味化。

三信息技术时代数字绘画价值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各种绘图软件的研究使用,打开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空间。这一技术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参与人群,也使人们对传统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拓展渠道。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绘画艺术创造,创作者的思想和感知通过数字艺术创作得以实现,清晰地展示在现实面前,丰富了创作内容和方式,颠覆着传统的审美观念。数字媒介取、墨、纸、砚等传统绘画媒介,实现了手工制作向借助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绘制的转变,可以如此理解:一是媒介方式的转变属于技术发展的结果,价值超过了绘画本身的意义;二是绘画艺术与传统创作方法一样,都是作者创意、情景展现的过程,都是作者真实构思的结果。站在发展的角度看,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有个关键的发展期。而技术的突破,是实现艺术突破的基础,也就是说,新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形态提供支持。现代数字绘画技术经历了审美怀疑、成品表现后,开启了数字技术,实现了媒介方式的转变,人的创作思想通过计算机得到了延伸。计算机技术与绘画创作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数字绘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相比传统绘画,数字化绘画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成本更加低廉,方式更加灵活,商业价值更加巨大,已经由单纯的艺术追求向追求商业价值的转变。

四数字绘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的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相对较晚,还赶不上发展国家的水平,但是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国的数字化绘画艺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少有国家级的展览。达到艺术家级别的数字绘画人才还不多,以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青创作者为主。因为数字绘画介入时间不长,素质参差不齐,艺术思想不成熟,少有突破性的建树,大多数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撑。现在主流的艺术领域,数字绘画没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老一辈艺术家们在传统绘画领域已经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他们不擅长研究新生事物,而对现代新兴的数字绘画了解很少,精力上也力不从心,意识上有比较大的断层。再加上,大众所熟悉的传统绘画大部分悬挂于展厅或是公共场所,一些名家作品多出现于拍卖场或博物馆。有些人认为:当前,数字绘画可以随意复制使得数字绘画作品几乎一文不值,尤其是在金钱衡量价值上,数字绘画很难企及传统绘画。虽然传统的绘画作品在个体价值上令人咂舌,但数字绘画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那便是数字绘画与新媒体技术群的高度相容性。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绘画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与其他新媒体艺术结合后的衍生价值。数字绘画能比传统绘画更广泛的应用于商业广告、影视传媒、动漫产业、游戏开发等多项专业领域,创造出的是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伴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新的艺术创新形式,数字绘画艺术在创作形式上的创新能带来更多艺术内容的创新,数字绘画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艺术的门槛有所降低。强大的媒介的传播能让数字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数字艺术的内容也是画家需要不断努力的方面,结合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文化特征,使用数字艺术的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不断的在内容上努力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优秀的作品。

作者:沈剑祥 单位: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蔡明辉.当代新媒体技术下数字绘画的创新[J].艺术科技,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