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液气压传动与控制 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29

流体传动与控制是现代三大传动方式之一,液气压传动是其主要内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因此,《液气压传动与控制》对于机械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然而,液气压传动的元件繁杂,结构复杂,再加上和现代电子技术、自控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本课程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越来越众多和越来越困难。此外,社会企业也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拟就该门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一些初浅的探讨,从而为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一些思路和依据。

1 教学内容改革

笔者认为工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工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而应更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多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并及时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从应用的角度合理调整教学的内容,并积极探索各种新教法,把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第一,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特征和个性特点,确立教学的兴趣取向;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确立教学的需求取向;研究课程所涉及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确立教学的技术取向。

第二,确定考评范畴和要素。根据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确定课程考评所应涵盖的范畴,考虑从技术素质、工程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中以技术素质和工程素质为重。

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探索:改革教学结构体系,形成认知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掌握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实验与实践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搭建纵横交错的“工程应用型”的课程结构,保证一定的知识纵深度和技术横宽度,形成特色教学大纲。

1.1 纵向结构:在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

第一,在认知与记忆层次,讲授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形成基础理论层。

粘性流体力学作为液压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讲授时以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帕斯卡原理、连续性方程、实际液体柏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等五个基本定律为一条线,把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的关系联系起来。对公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导,而且要讲清楚其来源、变化、物理意义、实用范围及局限性,使学生觉得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起来也不枯燥。

第二,在理解与判断层次,共同探讨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形成基础知识层。

在液压元件的讲授中,以电液换向阀为主,介绍换向阀的位、通和机能;以先导式溢流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压力的控制与调节方法以及系统压力由外负载决定的基本概念;以调速阀为主,介绍液压系统速度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无级调速的概念;以活塞液压缸为主,介绍执行机构的力、速度和功率的计算。

第三,在掌握与应用层次,实例举证元件及系统的技术性能及应用场合,形成技术知识层。

以液气压技术在冶金设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讲解,特别增加各液压元件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并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和收集的一些液压系统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碰上类似情况时能正确处理。

第四,在分析与综合层次,实题分析系统回路及原理,设计元件及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形成工程技术层。

针对液压元件的特点,以各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为重点,由各元件组成基本液压回路,再由各基本回路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由个别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概念。

第五,在实验与实践层次,实物实作实地实训,完成工程化的认知和实践,形成工程实践层。

除了匹配的液气压元件拆装等实验外,开设了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综合实验,使同学们有更多的动手和实践机会。并邀请专业厂家到校进行现场演示讲解授课,使同学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这门课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1.2 横向结构

以一个学习团队为课程教学基本单元,除了纵向知识以外,每个团队负责掌握一个技术专题,适时进行交流,多方位地涉及课程知识和技术,增加知识点和扩大知识面,成为本门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最后形成教学大纲。

2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在理论教学的手段上也作了相应改进。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对元件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基本回路的理解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元件的结构复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没有与学生兴趣以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现在我们从《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入手,探索兴趣型和需求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形成以启发、引导、探究、互动为主的多层次教学模式。

2.1 建立自主学习组织结构

班级同学自组合为8-10个学习团队,每个团队6-7人,每个团队设组长1名,组长负责团队课程学习的组织及和教师的联系。

2.2 在不同的结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第一,在认知与记忆层次,主要采用引导讲授的形式;第二,在理解与判断层次,主要采用共同探究的形式;第三,在掌握与应用层次,主要采用实例教学的形式;第四,在分析与综合层次,主要采用实题实做的形式;第五,在实验与实践层次,主要采用实物实作的形式。

2.3 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第一,教师授课,主要讲述《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这门课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第二,学生授课,每个小组按教师规定的内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并由同学在上课时上台讲解,讲解完后由老师对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既不仅培养了学生查询资料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提高。

第三,技术专题,每个小组按教师规定的题目,在课外完成技术专题报告。技术专题要求阐述清楚和液气压传动与控制相关的某种设备、装置、机构或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这样使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对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这门课程和工程实际应用中有较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很快掌握相关技术知识。

第四,液压系统设计,课外完成。

每个小组由教师给定一个液压系统设计题目及要求,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液压系统设计。这样可以实现学习目的与学习意义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最高程度上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化,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五,学习实践,实践环节必须完成“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实验,并达到要求。

3 实践与实验改革

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确立素质教育为主线,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为核心,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营造利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3.2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将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送到兄弟高校、研究设计院、工厂的相关实验室学习、培训;在学院人才引进的工作中着重招收一批专业方向为液压、气动的硕士或博士,为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增加坚实后盾。

3.3 实验指导书

一套好的实验指导书,是必须要跟学校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备结合起来的,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中,要体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突破传统,尽显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在我们设计的实验中分四部分内容:

第一,介绍液压与气动常用元件的图形符号,通过符号寻找元件,为后面基本回路的学习和搭接打下基础;

第二,液压与气动的典型控制回路;

第三,液压与气动的综合应用回路,很多回路的工作原理都来源于实际的工业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行设计液压回路,并自己连接,运行后自己分析所设计回路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钻研和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关键的是培养与他人合作共事、自我管理、运算、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自学和创新等通用能力。

4 结束语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同时,结合实际学习,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应用型的人才。通过此次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一体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2]曾桂英.《液压传动与控制》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257-258.

[3]马孝琴.直观教学法在《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4]袁广,张勤.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黄金永,李国强.基于培训环境的液压传动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6]何勤,秦月霞.《液压与气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37(8).

作者简介:袁锐波(1968-),男,汉族,云南文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何祖顺,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采掘机械液压传动 技工学校 教学改进 岗位仿真

1.引言

煤炭技工学校承担着为煤矿企业提供技术工人的任务,其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能否快速熟悉生产现场工作有重要的作用。采掘机械是我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而采掘机械液压传动则是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原理及其在采掘机械设备的应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技工类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文化程度不高、理解分析能力一般的情况,加上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于采掘机械的发展,以及传统课堂板书及挂图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调动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煤矿现代化采掘机械对于操作工人的能力要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采掘机械液压传动》教学进行改进探索。

2.教学内容改进

本着职业教育遵循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笔者首先对于采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和调整。围绕“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的教学目的,在课程开始阶段就增加了煤矿现场采用的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作为具体讨论对象,根据该支架的液压系统结构,逐一介绍动力元件(乳化液泵站)、工作介质(乳化液)、执行元件(液压缸)、控制元件(方向阀、溢流阀)及辅助元件(油箱、过滤器等)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讲授采掘机械上使用的其他液压元件(液压马达、典型液压泵、压力控制阀等)的作用,使学生结合实例更好地掌握液压系统的基本知识点。同时,对于教材中较为抽象的内容,如液体力学基础、液压冲击、排量及流量计算,则以简要介绍为主,使学生有所认知即可。

其次,在教材内容基础上,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和查阅科技文献,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尽可能与煤矿现场典型的采掘机械相对应。例如,通过对采掘机械发展历史介绍,阐述液压控制系统在采掘机械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以当前采煤工作中存在的煤岩识别难题为引子,介绍采煤机的智能调高控制,最后强调由液压机构实现采煤机摇臂调高;介绍在掘进工作面使用的交错迈步式临时支架及其动作顺序,分析其液压系统回路及其操作。以上来自现场案例的分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液压系统的兴趣。

3.教学方式改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作者发现传统课堂板书教学及采用大幅挂图讲解的方式,已不再受到学生欢迎。一旦学生认为课程枯燥无趣,其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因此,笔者针对当前学生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对本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采取多媒体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在课程第一节课,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煤矿岗位,介绍近年来煤矿井下工作面与采掘机械相关的安全事故案例并播放相关视频或动画,如支架操作工由于控制阀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人身安全事故。通过这些案例简介,学生深刻认识到掌握液压系统知识对采掘机械操作岗位的重要性,树立重视学习本课程的态度。

其次,采用较多的动画演示介绍液压系统各个部件的动作及工作介质的流动,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对课程知识点的接受更容易。同时,在演示液压系统动画同时,将其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类比,通过液压泵与心脏、工作介质与血液、油路和血管、控制阀与瓣膜等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液压系统的理解。

最后,为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讲授完液压系统基本结构以后,重点学习采煤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的典型液压回路时,采取岗位仿真教学方法。即按照煤矿井下工作面的岗位设置,将学生分成采煤机操作、掘进机操作及支架操作三个组,在课堂上进行典型采掘机械的液压系统仿真操作学习。由于学习目的在于对液压回路的控制操作,因此采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建立的采煤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装配模型,其外观及结构尺寸不必与实物完全一致,重点在于建立由液压缸驱动的机构之运动副关系,并通过鼠标点击相应的运动副触发按钮,仿真对采掘机械液压方向阀的动作控制。课堂教学时,采取师生互动形式,根据设定的操作目标(如采煤机摇臂调高、液压支架升降及移架等),可由教师发出指令,由学生利用鼠标进行仿真操作,或者由学生发出指令,由教师完成仿真操作。学生通过多次仿真操作,可以更深刻体会到液压系统在采掘机械中的重要作用。采用仿真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语

通过对《采掘机械液压传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改进探索,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液压系统基本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为后续学习采掘机械专业课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添良,任好玲,刘晓梅,等.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7:85-86.

[2]王小红.高职“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改革[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04:74-76.

[3]赵亮.《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课程教学心得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14.

[4]史惠珍.对《液压传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201-202.

[5]杨秀萍,陈炜,郭津津,杨B昊.Fluent软件在液压传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5:4-5.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 工程机械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4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而高职高专教育承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科技在不断进步,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高职高专教育中某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的传授存在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时代的要求。因此,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高职教育中一些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建筑类院校工程机械专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面对新形势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一、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专业中的重要性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在上世纪60年代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液压元件的制造日趋完善,液压传动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突飞猛进,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工程机械专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对于工程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工程机械的使用保养、检测、维护、维修、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都用到液压与气压传动,所以学生掌握好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今后从事工作必需的。

二、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现状

下面以建筑类院校中的工程机械专业为例,来说一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条件不完善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工程机械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把这门课程学好,才能为后面的现代工程机械以及汽车底盘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在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中关于液压泵学习中,这部分知识图形符号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和识图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这部分的学习需要实践的支持。例如,这部分可以进行液压泵的拆卸实训。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很多实训,如液压缸、液压辅助元件的实物演示实训,液压回路的观看和实操实训,大型工程机械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演示实训等。然而大部分学校不具备较为齐全的实训设备,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课本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善这门课的实训条件。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高专,年轻的老师一般是刚毕业的研究生,理论知识够用,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需要去企业锻炼,多实践,加强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学生不想学习,学习兴趣差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概念较抽象,实践性强。不少师生觉得该课程难教难学,特别是学生普遍基础差,觉得课程难理解,理论难懂,实践条件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四)教材内容过于偏重液压知识部分

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可能进入一些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而多数生产线是以气压传动为主的,有必要讲授一些气压传动知识。大部分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偏重于液压传动部分的知识,液压传动部分的知识基本上占据全书内容的80%,气压传动部分的知识内容仅占很少一部分,有的教材甚至没有气压传动这部分知识,实践知识讲解得相对较少。因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三、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针对现状,我们有必要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和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液压泵、液压阀、液压缸工作原理等的教学,如果按教材采用板书讲解,内容比较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讲授液压各种回路的时候,采用CAI课件,把速度回路、压力回路、方向回路的运动、停止以及无杆腔进油或有杆腔进油的动态用动画演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部分的知识点都需要有实践的支撑才能理解,要想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有必要采用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二位三通换向阀教学中,由于看不到阀体内部结构,如只按书上的图和通过板书讲解工作过程,学生不易理解,而利用剖开的滑阀实物以及利用多媒体演示滑阀工作原理,学生可直接观察滑阀的几个动作过程,便很容易掌握换向阀不同通路情况和中位机能等原理。

(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根据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液压泵时,首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的注射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大家见过的水泵是怎么工作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受到重视。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或着网上资源库,以及一些优秀的微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中,要本着为学生着想,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最终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彭兰,夏毅敏,郭海波.深化液压传动与控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9).

[2]潘丽君.浅析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国外贸,2011,(14).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液压与气压传动》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一门研究以液体和气体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与控制的学科,它不仅是机械类及近机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而且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实际工程技术的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初接触到这门课,缺乏感性认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涉及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理解难度大,问题多,如何提高学生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任课教师面临的客观难题,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近年的课程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成效的。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以能力培养为主,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基础理论的教学应以服务应用为目的,基础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部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密切结合,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原则构建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扩充易于理解原理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在课堂讲授中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应用,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重视与日常生活中常见工程应用实例相结合,增强结论的直观性和知识的应用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理安排章节学时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类工作必需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在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维修过程中的应用,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应用性知识方面应分配较多的学时,在教学上应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孔口和缝隙流量,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等章节在学时分配上相对要少,学生能记住重要结论即可;对各类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变量原理及流量压力特性;液压缸的分类、参数计算、典型结构和各部分的连接方式;液压控制阀的类型及安装方式,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液压传动辅助装置,各类速度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和方向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典型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的设计;气源装置及辅助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和逻辑元件、气压基本回路等章节应分配较多学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典型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在网上下载或制作本课程的电子课件和原理仿真动画,为学生提供更多图片、资料,增加课堂的知识信息量,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尤其是其中的动画演示部分,将复杂的结构原理、传动过程等通过动画比较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的难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在课程的重点部分教学中采用工业实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动画演示、软件仿真、液压透明元件、气动剖面原件、工业图片、教学影片、液压与气动训练设备等进行直观教学,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课程的难点处安排课内实践和讨论内容。

4.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工业应用案例分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注重教学的系统性,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元件到基本回路,再到典型的液压系统、气压系统,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通用到先进特殊的原则。

四、实验与实践

液压实验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基本回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液压基本回路实验中,教师给出相关元件,指导学生设计并绘出基本回路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液压元件安插到实验台上,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连接成回路,并开机演示其运动效果,学生完全独立地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安装、调试、排除故障,有力地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液压元件陈列室元件的拆装和多种方式的演示,强化认识过程和增强认知效果。

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分析、设计、组装、调试液压与气动回路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内容应采用工业应用实例,实训内容包括回路设计、元件选取、回路组装、回路调试、故障排除、整理设备、小组讨论及实训记录。在实训环节的组织上,采用三四人一组,分配一台实训设备,每组都要单独按要求做,并鼓励每组同学对于同一目标用多种方案实现并比较优劣。通过设计并组装带有探索性的实验回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在训练中,各小组成员要团队工作、分工合作,由于每组所做项目的结果和时间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因此每次实训时学生都非常紧张地投入,将所学理论与工业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五、考核与成绩评价

本课程要改革期末一张试卷测评成绩的传统应试考核方法,实行知识、能力、全程化考核模式,学习评价多样化,采用理论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实训成绩按适当比例分配,进行综合成绩评价,如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实践教学中的能力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总成绩,并加大日常、实践考核的比重。

总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课堂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灵活运用,加大实践环节训练,积极推行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3+4”;中职本科衔接;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52―03

“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课程是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电气自动化”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开设在中职阶段三年级,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液压和气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元件符号,能正确选用液压和气动元件;掌握液压和气动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典型液压和气动系统的能力,初步具备简单回路的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4”中职本科衔接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录取分数高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普遍优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因此,现有的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的“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不能适用于“3+4”中职本科衔接学生的学习。而“3+4”中职本科衔接以培养“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和技师‘双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更是与五年制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有差异。因此,在现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3+4”中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整合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衔接本科教学

基于“3+4”中职本科衔接的学生情况和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改革应注重实用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避免中职和本科阶段的重复,还应拓宽、加深课程内容。“3+4”学生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进行讨论式、研究式的学习。除此以外,学生在中职阶段除了学习所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以便在升入本科院校后能M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基于上述原因,本课程对原有学科体系框架进行调整,将传统以知识为线索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内容。课程分为液压和气动两个模块,又分别将两个模块各分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主要知识点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以液压模块的教学内容整合情况为例,将知识整合、调整后形成五个项目,具体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包含了相应知识点,知识点又对应了相关技能操作,实现学即用、用即总结、总结即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改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相应理论知识,获得相应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逐渐培养出研究精神。表1描述了液压系统模块项目学习的目标要求,在目标要求中,除了要求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根据“3+4”学生基础较好、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等特点以及升入本科学校就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确定了有针对性的拓展目标。

二、关注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3+4”中职本科衔接的学生特点明显,具备初步自主学习的观念,能主动探究。但对进入本科学习存有疑虑,害怕自己不够好,缺乏自信。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进入本科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甚至被淘汰,不能达到成为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和技师“双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授渔”方式开展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充当起主人的角色。

结合项目教学内容,在每个任务实施前,由教师首先提出学习目标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初期便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要求和学习的主要任务。随后教师通过不断抛出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逐一解决学习任务中的小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随后,教师再抛出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任务,由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完成任务问题。任务完成后,教师设置相应拓展延伸问题,供学生拓展使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自己所完成的任务提出质疑,探索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实现对知识和技能更高层次的提升。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开展多元化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涵盖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如出勤、学习状态、问题解决的程度、小组合作的效果、讨论反馈的情况等。为了更具实施性,对每个项目都单独进行过程性评价设计,对项目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设计,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3+4”中职本科衔接的学生各有特点,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分析、有些学生擅长小组协作、有些学生擅长操作实践,他们在自己的小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对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在“液压和气动控制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案中,采用三方评价机制(即学生自己、小组、教师),主要从项目准备、项目完成中各阶段(分析、计算、操作等)的情况、项目成果、交流沟通、分析协作等方面多方位进行评价(详见表2),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学生综合学习情况,受到学生的欢迎。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6篇

液压传动是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应用技术课程,对于学生将来实践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课程改革要求和不断创新的形势发展,这一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改进,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这一课程,并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有效推动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对液压传动试验平台的分析和研究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成为摆在当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液压传动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但是课时安排较少,并且与其他课程知识又没有太多的连贯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较多的课程内容,并且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够让学生非常轻松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而将来学生毕业之后,遇到相关的液压系统故障时还能够正确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因此,对这一课程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对液压传动试验平台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却仍然存在。

1.教学方式沿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液压传动这一课程中有很多概念,很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程时都是照本宣科,例如对液压系统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这一概念,学生没有工业背景,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而直接讲一些应用如一些构成的回路等问题,就可能会让学生在遇到系统故障的时候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种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也无法有效调动,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没有提升。

2.实验课程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液压传动这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课程中也安排了较多的实验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看老师或其他少数学生做实验。同时,虽然很多学生也参与了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但是并没有真正做到对这一实验的分析和研究,而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步骤,然后记录数据并且处理数据,无法真正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手段仍然缺乏先进性。虽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学资源却不能得到有序和有效的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从庞大的教学信息资源中发掘并且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也就无法将优质信息资源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这对于液压传动这一课程的分析和研究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自然无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考核方式不适应课程自身特点。当前大部分学校对液压传动这一课程的考核仍然沿用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这一方式。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平时课上不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而只是在考试前看看书,更谈不上对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理解,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实际相关问题更是无法深入理解。对于这一课程理解能力的欠缺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毕业以后不能正确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措施

1.以应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对液压传动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对于一般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不做推理计算,只是应用其结论和结果;对于复杂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法等方式进行理解。例如,对于压力和流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和研究电路图与液压回路图的相似之处,进而为液压传动实验平台的教学提供帮助。

通过范例液压系统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在讲述完范例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之后,启动项目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现实生活中使用液压传动的一个实际装备,如液压机床,建筑工地常见的挖掘机、起重机等。每个小组确定好对象后,首先了解该装备的作用及它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过程,对该装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最好在实际生活中拍摄该装备的工作过程或在网上查找工作过程视频,然后获取该装备的液压控制原理图。学生按照自己所选的液压系统,根据教师上课所讲内容,结合所选装备对液压系统原理图进行全面分析:系统选择哪些元器件,由哪些基本回路组成,系统如何工作达到要求。例如:讲到元件部分,学生可以分析自己所选系统里有什么元件,各个元件在系统中的作用;讲到回路部分,学生可以分析所选的设备里液压系统里有哪些基本回路,回路的性能等。最后对其所选设备整个工作过程、原理,以及设备的安装等进行整理,做好课件,再上讲台进行讲授等,锻炼其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认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建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实验体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实验教学在液压传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有必要对这一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在进行典型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液压元件进行拆装工艺的学习。在进行相关元件的拆装之前,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同学都对实物元件进行结构描述,掌握实物元件的结构,然后按照拆装工艺进行有序拆装。教师教学创新可以增加学生对实物元件的测绘造型,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液压阀或者液压泵的零件进行测绘,让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零件进行测绘,然后用相关软件对测绘零件进行三维造型,最后再将各个零件的三维造型进行汇总装配,并生成爆炸图。通过学生对液压元件的结构的拆装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掌握相关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提高自身应用水平。

液压基本回路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验。对这一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将基本回路的连接实验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回路,设计完成之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对自己设计的回路进行讲解,讲解自己设计中用到了哪些元件,每个元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对回路实验所需的每个元件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更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每个元件的原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进行互动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使得教学改革发生了重要变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创新。液压传动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教学中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液压传动的分析和研究中去。教学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液压传动的分析与研究中去。教师可以将一些液压传动试验平台中常见的问题在互动平台中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进行解答。这就让教师能够对学生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试验平台相关内容的程度有所认识,在实际授课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液压传动试验平台中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4.创新传统学科考核方式。液压传动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也不能仅仅由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考核方式,创新学科考核方式,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增加学生平时课上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对这一课程分析研究的活跃程度的考核,只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题教学,不管学生的见解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都可以给学生加分。

三、结束语

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各个相关部门,而这其中主要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只有通过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液压传动试验平台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去,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迎莹.试析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2,(6):72,74.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技术为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涉及液压介质和流体力学原理、液压元件、液压回路、气动系统等多项内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并重的课程。我系“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已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缺乏配套的教材,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所谓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合二为一的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相结合,是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1 高职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的深化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教材建设。编写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的教材主要以本科为蓝本,重理论轻实践,教材更新缓慢,脱离教学改革实践,所以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液压与气动技术”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在全新的教学理论贯穿于课题教学过程的同时,教学内容必须顺应课堂教学要求,必须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可以进行内容模块化、任务化的整合,重新整理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并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为“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所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理念改变是关键的同时,具备一套理实一体化教材是重中之重。

2 教材建设的中心思想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学习理论,然后进行几个相关的实验项目,再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这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课时较多,重理论轻实践,不符合高职高专的教改要求。教材建设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轻理论重实践,理论够用为主,实践内容要强化。要借鉴先进理念,降低理论难度。从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展专业教学和培训活动所采用的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比较优秀的国外专业教材的特点,即以图代文,化难为简;模块组合,层次分明;案例介绍,通俗易懂。①为此,教材建设过程中,公式推导、复杂元件的工作原理、繁琐的定义我们进行了删减和简化,取而代之的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图形符号、例题、标准的回路图,并在每个任务中发掘出1~3个生动的典型实例,整个教学实践学时要占60%。

同时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技能目标,结合我系实验实训室的条件和学生的学情。以模块为主线,完成每个模块中的教学任务为目标,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材中,从而有计划地开展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材应充分体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思想,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够用为主,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 教材建设的主要框架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内容分成4个模块,分解成12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紧扣够用为主,如模块一(液压传动基础知识),在传统的教材中,有大量公式推导、概念等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耗时、耗力,教学效果仍很一般,而在新教材建设中被简化成两个任务,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实训室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教材建设的主要框架见表1。②

4 教材建设的特点

4.1 注重校企合作开发

为了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求专业知识与企业知识的零距离,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能能力应参与整个课程建设的过程之中。我系的教师与扬州亚威机床有限公司工程师合作编写了《液压与气动技术》校本实训教材,扬州亚威机床有限公司工程师根据多年从事液压技术工作的实践经验,把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把扬州亚威机床有限公司部分典型液压工作回路的内容和要求引入教材,不仅提高了我系专业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为我系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性人材提供了帮助。

4.2 案例的实用化

内容模块中的每个任务,都会设置1~3个案例。案例的本质是创设学习情境,即将某些概念、原理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以此开展教学。案例提供了师生互动的中介,搭建了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③案例的选取很重要,既要求案例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结合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题;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内容要反映本模块的重点、难点,要避免出现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不够。比如模块二液压元件,任务1动力元件的拆装和工作原理,其中1个案例为CB-B型的齿轮泵的拆装和工作原理,整个案例就围绕齿轮泵先拆装后讲解来完成,高职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每组同学开始上课就能投入角色,在拆装的过程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讲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4.3 教材工具化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是连接主导与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中介,具有明显的工具性。④工具化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它是课堂上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工具。

5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建设的特色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内容模块化、教学任务化、案例具体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主要通过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过程,课程始终围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建设的特色体现在:一是变传统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主为实验实训室中“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二是变课程教学以理论思维型为主为实验实训室中动手操作、培养技能为主;三是变课程教学以常规理论知识、定律、公式的推导为主为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为主;四是变课程教学学生被动听讲为学生主导,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五是变课程评价标准以教师讲好为主为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为主。

6 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前我系已有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但能否有效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除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和提高外,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教材也是重中之重。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龚肖新.高职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编写的改进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7:27-28.

② 孙健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6:160-161.

液压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液压传动 知行合一

1.《液压传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液压传动课程是一门融合机械设计、控制工程、电器控制等学科知识,实现各种机械的传动和自动控制的学科,它广泛应用械制造、工程建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该课程是车辆维修及其相关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理论抽象、复杂,对于高职学员来说理解和掌握其基本知识点和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员具有良好的流体力学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液压传动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员对问题从理论上的高度进行分析的能力。

《液压传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流体理论力学为基础,教学内容包括:“液压基础知识”“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三大部分。经过一定课程时间的学习,学员在理论知识上,能够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原理、常见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应用;学员在技能上,学会液压元件的选用、液压 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够连接、操作、调整及维护液压系统,为实际操作和岗位任职需求奠定扎实的基础。但由于液压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加之生源主要有高中生、技校生或中职生,学员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差,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已经不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员直观认识和理解液压传动理论知识。

2. 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与液压传动理论教学

《液压传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液压传动的过程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完成的,很难直接观察了解其内部结构、阀芯运动、阀口的启闭以及液压回路等工作情况。因此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加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使学员产生感性认识,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做成图片、动画、视频等,再加以相应的文字,可以将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并培养学员把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液压系统仿真系统,通过模拟的方式,将液压传动的理论、泵、缸、阀和马达的结构、工作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用仿真软件设计液压基本回路,可以使课本中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用仿真软件按照工作要求设计回路,然后再模拟仿真,通过动画过程的实现,可以帮助学员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三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增强了学员的积极性,学员在被动记忆学习的同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设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液压传动》课程内容中重要的知识内容,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外,实践教学环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能使学员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同时能培养学员掌握元件拆装的方法,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学员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液压元件使用性能与其内部结构参数的关系,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课堂教学做出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首先学会分解拆卸典型元件泵、缸、阀及马达。在讲授时,以一种元件为例进行分解讲解,分析其具体结构与液压传动技术之间的联系,为保证装配质量和掌握正确的装配工艺打下基础。如分解齿轮泵时,归纳出关键的构造,如密封点、间隙配合点、节流或泄压点等对液压元件性能的影响,指出其中的注意事项:为保证配合要求,在分解前应做好标记;拆卸过程中要注意力量的使用,防止零部件的变形;分解后,零部件清洗后应吹干,确保油孔通畅等。

其次学会液压元件的性能检测。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液压元件性能检测分析方法。综合应用液压传动、测试技术等理论,通过实验,分析液压元件结构参数对于液压元件各项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求学会使用相关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验和分析等实践技能,为液压元件的试验研究打下基础。实验设计的内容紧密地与理论授课内容相联系,覆盖液压元件性能的关键知识点,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学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讨论。

在液压课教学中,要尽量做到教师讲解与学员实训相结合,鼓励学员动手操作,锻炼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讲解,学员分组实践,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员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知行合一,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