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4~6岁;幼儿绘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1-0039-06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Tuman通过对250份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女孩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主义色彩,例如缤纷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等,而男孩的绘画作品则充满更多的攻击性和冒险性,例如单一的颜色和形状等。〔1〕最近的一项针对22名小学生绘画作品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绘画作品在线条、形状、构思、空间安排上具有显著性差异。〔2〕除性别因素外,文化也是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和法国学者以“美术教育中的国际理解”为主题,对日本、法国和中国的儿童绘画展开了研究。三个国家的6岁儿童围绕“一只鸡在一棵树前走”这一主题进行绘画。他们发现,中国传统的国画教育对儿童绘画有重要影响,日本和法国的儿童在绘画中更加重视造型的自由发挥。〔3〕我国学者的研究则更多关注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儿童绘画的影响。李艳苹、蔡迎旗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分析后发现,父母回家探望次数、父母与孩子沟通频率、监护人与父母的沟通频率与幼儿的绘画能力高度相关,而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和回家照顾幼儿的累积时间与幼儿绘画能力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史瑾对96名幼儿的158幅画作进行分析后认为,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影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图片示范、实物示范、图片示范和现场局部掩饰相结合三种不同的绘画教学示范也会对幼儿的绘画带来不同的影响(穆彦青,2013)。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幼儿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然而,幼儿绘画包括造型、构思、设色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和各维度绘画能力的发展影响是否有所不同?基于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研究者收集了河南郑州、安阳、开封三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331名幼儿的331幅绘画作品,从创作者的年龄、性别、绘画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绘画形式等方面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以及各维度绘画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改进幼儿园绘画教学提出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4~6岁幼儿,即中、大班幼儿。研究者在郑州、安阳、开封三地随机抽取了三所幼儿园,其中,两所为市示范园,一所为市一级园。郑州、安阳、开封分别代表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参与研究的幼儿共331名,收集到的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和自由绘画作品共331幅。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史瑾编制的《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测查赋分表》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分。该量表由绘画作品形式和绘画过程两部分组成,由于绘画过程难以量化,本研究只对绘画作品形式作赋分测查。绘画作品形式包括造型、构思、设色三个维度。该量表的克伦巴赫 a 系数为 0.8889,分半信度为 0.8718,内部一致性较高。在实测时,研究者为幼儿提供了相同的绘画材料,包括专业的绘画纸、24 色油画棒等。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及其绘画作品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收集到的331名幼儿的331幅绘画作品中,4~5岁幼儿的作品178幅,5~6岁幼儿的作品153幅;男孩的作品174幅,女孩的作品157幅;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153幅,自由绘画178幅。幼儿的绘画学习背景,主要有无绘画学习、在幼儿园内学习绘画、在园外学习绘画、园内园外都学习绘画四种。其中,在园外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有12幅,占总数的3.6%,园内园外都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有42幅,占总数的12.4%。为此,笔者将这两种情况合二为一,即将幼儿的绘画学习情况分为无学习、园内学习、园外学习三种,其作品数量分别为133、145、53。

(二)年龄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本研究涉及4~5岁和5~6岁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以年龄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显示,年龄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以及造型、构思具有显著影响,但对设色没有显著影响(见表1)。

1.造型

造型是指幼儿用何种方式表现画面形象,包括形状组成、形状的组成方式、形象深度和形象特点四个方面(见表2)。

就形状组成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总体上由简单形状逐步向复杂形象发展,并出现造型的融合现象(史瑾、刘焱,2013)。研究发现,4~5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主要由简单的形状形成(96.1%),少数作品中有局部融合痕迹(3.9%),尚未出现完全融合现象。5~6岁幼儿绘画作品的形象也主要是由简单形状组成(85.0%),但是局部融合的痕迹有所增加(14.4%),少量作品中出现完全融合痕迹(0.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4~5岁和5~6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差异非常显著(T=-3.437,p=0.001)。

就形状组成方式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总体呈从放射关系到垂直角度关系再到倾斜角度关系发展。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状组成方式差异非常显著(T=-6.751,p=0.000)。绝大多数4~5岁幼儿(82.6%)采用垂直水平关系,5~6岁幼儿仍采用垂直水平关系的比例下降到52.3%,倾斜角度关系则从4~5岁的14.6%上升到47.1%。

就形象深度方面而言,幼儿的绘画作品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T=0.836,p=0.404)。4~5岁和5~6岁幼儿主要采用单一面造型。

就形象特点而言,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T=-5.584,p=0.000)。4~5岁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特点主要表现为功能型(25.3%)和细节与装饰型(57.3%),5~6岁幼儿借物表现动作和自然的比例有所增加,且简略形象已经消失,出现了独立表现动作的形象。

2.构图

年龄对幼儿构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象数量、形象分布、形象主次关系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四个方面(见表3)。

从形象数量上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数量也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T=-3.748,p=0.000),5~6岁幼儿的画面中出现 5 种以上形象的比例高于4~5岁幼儿。

从形象分布上看,年龄的影响极其显著(T=-4.522,p=0.000)。4~5岁幼儿作品中的形象分布主要是平行式(38.8%)和并列式(36.0%)。5岁之后,画面中出现并列式的比例增加至52.9%,遮挡式构图从4~5岁的9.6%增长到23.5%。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级的构图方式。

从形象主次关系上看,年龄的影响也非常显著(T=-2.988,p=0.003)。5岁以后,幼儿画作中简单罗列形象的情况比例从48.9%减少到24.8%,从空间关系认知出发安排形象的比例从29.8%上升到47.7%。

从主要形象相互关系上看,5~6岁幼儿画面上出现主要形象独立活动和共同活动的比例都有所增加。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年龄对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具有显著影响(T=-2.174,p=0.030)。

3.设色

研究表明,年龄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影响不显著(T=-1.090,p=0.277)。无论4~5岁幼儿还是5~6岁幼儿,他们绘画作品中的设色都处于中间水平,设色水平极高或极低的作品非常少。

(三)性别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研究者以性别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及构图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造型和设色的影响显著(见表4)。

1.造型

性别对形象组成方式(T=-2.359,p=0.019)和形象特点(T=-2.535,p=0.012)具有显著影响。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女孩(34.4%)采用倾斜角度关系的比例大于男孩(25.3%),且女孩的绘画作品中没有放射关系的造型。这表明,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女孩的绘画水平要高于男孩。在形象特点上,女孩更多表现为自然型,较少有功能型和简略型。

2.构图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构图没有显著影响。

3.设色

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T=-3.811,p=0.000)。女孩的设色水平明显高于男孩,女孩在设色上更为干净整洁、饱满丰富。

(四)不同绘画形式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绘画形式主要包括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和自由画。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的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总体水平和构图均有显著影响,但对造型和设色的影响不显著(见表5)。

1.造型

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组成方式有显著影响(T=-2.448,p=0.015),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不显著。在以“家”为主题的命题画中,出现倾斜角度关系的比例为20.9%,但在自由绘画中,有37.1%的绘画作品出现了倾斜角度关系。这表明,自由画能够让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倾斜角度关系。

2.构图

绘画形式对形象数量(T=-4.779,p=0.000)和形象主次关系(T=-3.496,p=0.001)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但对形象的分布方式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的影响不显著。自由画能够让幼儿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更多的形象。在主要形象相互关系上,幼儿在命题画中罗列形象的比例高达47.1%,而在自由画中这一比例则降到了29.8%。此外,自由画比命题画更利于幼儿表现特定的环境。

3.设色

绘画形式对幼儿绘画作品中设色没有显著影响。

(五)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总体绘画能力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造型、构图影响显著,但对设色没有显著影响(见表6)。

1.造型

研究表明,不同的绘画学习背景仅在形象组成方式(F=4.772,p=0.009)和形象特点(F=4.231,p=0.015)上存在差异。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形象组成方式上,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p=0.016)。在形象特点上,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p=0.004)和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p=0.031),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和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没有显著差异。

2.构图

研究表明,不同的绘画学习背景对形象数量、形象的分布方式、形象主次关系和主要形象相互关系四个方面均有显著影响(见表7)。

在形象数量上,多重比较后发现,在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0)和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p=0.006)幼儿的作品,而在园内学习绘画和没有任何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没有显著差异。

在形象的分布方式上,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3)和在园外学习绘画(p=0.003)的幼儿的作品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具有显著差异,他们更倾向于采用高级的形象分布方式。而在园内学习绘画和在园外学习绘画的幼儿的作品在形象分布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形象主次关系上,在园内学习绘画(p=0.000)和在园外学习绘画(p=0.000)幼儿的作品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园内或园外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则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更多的只是在画面中罗列形象(57.9%),而具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作品中罗列形象的比例大大减少,且能够采用更为高级的造型方式。

在主要形象相关关系上,在园内学习绘画幼儿的作品得分显著高于没有绘画学习背景幼儿作品的得分(p=0.005)。

3.设色

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设色没有显著影响。

三、启示

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绘画形式及绘画学习背景对幼儿绘画的总体水平和各维度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据此,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把握幼儿绘画发展的规律

在影响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年龄。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密切相关的,是按照一定规律向前推进的。〔5〕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规律,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揠苗助长”和“听之任之”都是不可取的。

(二)关注幼儿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性别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形象组成方式、形象特点、设色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在收集到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女孩更多表现的是花、草、公主、妈妈等形象,与她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关;而男孩的作品中则更多出现了汽车、火箭、恐龙、太空等形象,且充满了想象力。这与Feinbury的研究结果一致。Feinbury让男孩和女孩分别画一幅画表示“Fighting”和“Helping”。研究发现,女孩更倾向于通过与朋友或家人情感上的冲突来表示“Fighting”,而“Helping”则通常是照料他们所熟知的人。男孩所呈现的“Fighting”则是一种和暴力武装对抗的直接冲突,“Helping”则表现为一种任务,如建造房屋、大桥等。〔6〕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的绘画路径是不同的,女孩用“Personal”的方式进行绘画,男孩则通过“De-personal”的方式来呈现。据此,可以认为,女孩和男孩由于性别差异,对事物的理解与表达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也不同。因此,教师应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适当加以引导,如鼓励女孩在绘画中多一些想象和创造。切不可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女孩和男孩的绘画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由绘画

自由画比命题画更能让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倾斜角度关系,描绘出更丰富的形象。要促进幼儿在绘画的形象组成方式、形象主次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可以鼓励幼儿自由绘画。此外,自由绘画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研究过程中,有一位幼儿的作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这位幼儿兴奋地向研究者解释说,他画的是一个监狱,上面有铁窗,防止犯人逃跑,铁窗上还装有报警器。一层住的是杀人犯,另外一层住的是。整幅画构图完整、严谨,然而,为什么该幼儿会在自由绘画中选择画监狱,且想象力如此丰富?带班老师只是说这个孩子特别调皮,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然而,其中真正的原因,研究者并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绘画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并加以适当引导。

(四)培养幼儿基本构图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绘画学习背景幼儿的绘画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构图上。成熟是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基础,但在自然成熟的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决定了成熟的速度和水平。对幼儿实施正确的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构图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构图时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还应考虑幼儿绘画作品中形象的分布和形象的主次关系发展的特点。

参考文献:

〔1〕TUMAN D M.Gender styles as form and content:An examintion of gender stereotypes in the subject preference of children’s drawing〔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99,(13):569-563.

〔2〕OLUREMI, AWOGADE MABEL. Gender and preferred content in children’s drawing among selecte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Zaria Metropolis,Kaduna State〔J〕.Gender & Behaviour,2010,(3):3168-3198.

〔3〕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8.

〔4〕李艳苹,蔡迎旗.留守儿童绘画能力调查及提高对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47/448(7/8):76-79.

〔5〕屠美如.一岁半至六岁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36-40.

〔6〕FEINBURY S. Conceptual content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boys and girls drawing fighting and helping〔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77,36(2):114-122.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4-6 Year-old Children’s Draw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Wang Qiaoying, Yue Yap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2篇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3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研究发现人们在孩童时期最具有创造性,那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对幼儿创造性培养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活动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依样画葫芦”,忽视幼儿的个性表现,常用简笔画做为形象表现模式灌输给幼儿,让简笔画成为幼儿绘画的表现模式。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模仿是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简笔画的东西,就会使幼儿形成定势,幼儿就会画类似的房子,汽车,人……

2、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忽视幼儿学习绘画的内驱力。从成人的眼光为幼儿选材,认为:线条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这样安排符合了由浅入深的原则,但是实际上幼儿认识世界并不是以物象的简繁来发展认识的,他们喜欢画熟悉的,感兴趣的人,事,物。

3、传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只以”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幼儿在当中的其他表现,特别是创造性的表现。

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措施

1、为幼儿创造宽松环境,营造美术活动创造的氛围

现代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给技能方法,留下创造余地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幼儿进行创造必须以方法为基础。幼儿常常不能把头脑中丰富的创造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那么,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的人,事,物,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素材。

3、丰富各种经验,提供创造基础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幼儿创作反映的内容是幼儿的生活。有些女孩子非常喜欢漂亮的衣服,她们往往最乐意创作这方面的内容,画各种各样的公主裙,帽子,鞋子等,并非常认真,非常高兴,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

4、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形成创造动机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姿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促使幼儿游戏,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促使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

5、适时介入指导,促使幼儿创造才能的展现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探索,创造远比一幅作品意义更大得多,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自作,带着极大的热情同幼儿一起参加美术活动。适时并不是想画什么就让画什么,教师要先观察幼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这样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4篇

1.家长的担心使然。家长大多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包括对孩子绘画的评价,担心孩子因为画不好画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影响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整体态度。于是乎,家长会帮助孩子绘画,尽可能争取呈现给老师的画很完美,以博得老师的好评。

2.教师的说服不到位。案例中教师已向家长做了解释,但解释没有起到作用。其实,让孩子自己动手绘画的好处远不只老师所说的这些。另外,还要说说家长做法的弊端。

二、若干建议

1.了解绘画对幼儿的意义。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游戏方式。孩子也有需要发泄的时候,但语言发展的不完善使孩子通常无法采用倾诉的方式达到目的,而哭闹、撒娇又不被允许,于是绘画便可成为孩子发泄的途径之一。这是绘画带给孩子独有的好处。也就是说,绘画让孩子多了一条表达的通道、方式。这一点需要告知家长。

2.形成正确的绘画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是多元的,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他们的绘画作品有灵性,耐看;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则无此特点。但绘画不好的孩子有可能其他方面发展不错。所以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儿的绘画,更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孩子的绘画作品。教师、家长对此都要有认识。

3.告知家长包办代替的弊端。建议老师将包办代替的弊端告知家长: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画画不好,妈妈会帮我画;以后作业不会做,妈妈也会帮我做;今后凡事不会做,妈妈都会帮我。凡事依赖家长,孩子的独立性无法培养,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也许啃老族便由此诞生。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以帮助家长纠正错误做法。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 自主性绘画 教育特点 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提高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为将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步骤,以教育为目的,以创造力的培养为辅,培养具有创造及想像力的人才来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绘画活动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在于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过去的绘画活动一般都是临摹、没有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流露,因此失去了本应属于儿童画最珍贵的稚拙和天真。自主性绘画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自主性绘画,对儿童而言是自主性活动,不受教师强制性干预,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关于幼儿的自主性绘画教育的特点探讨

从幼儿绘画的本质来看,幼儿是用心灵之智慧,画万事万物之相,又以万事万物之相表达自己的心境。首先,对儿童来说,自主性绘画是自主活动,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不受教师的强制干预,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随意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其次,绘画活动本身具有自主性。在活动过程当中幼儿能够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最后,注重幼儿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儿童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启发非常重要:儿童的思维需要老师激活;想象力需要老师开发;当儿童遇到困惑或者难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发挥循循善诱的爱心、耐心和才能;当儿童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启迪,促使其进行再创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在儿童自主性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分析

1.首先是准备环节:确立教师的角色,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策划作用。基于对幼儿自主型绘画活动的理解和教师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尝试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整合经验,促进其多感官、多通道经验之间的转化,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画音乐”的方式。“画音乐”活动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帮助幼儿加深理解音乐作品,并鼓励幼儿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2.其次到组织环节: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表现,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多感官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听:在跟幼儿一起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恰当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通过体态表现出来。教师投入的表情和体态给了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把幼儿自然而然地带到了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欣赏表现没有过多地干预,减少了幼儿之间的模仿。教师创设较为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想象、创造提供了支持。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指导,为幼儿平等交流、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说:在讲述绘画作品时,教师鼓励幼儿讲述自己通过绘画方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引导幼儿给自己讲、同伴讲、小组讲和集体讲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事件表达出来,在集体中建立自信心。

3.最后是分析环节:关注幼儿作品呈现的信息,从中获得有助于下一阶段活动设计的信息,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制定下一环节的活动提供依据。分析幼儿绘画作品,筛选重要信息,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自主性绘画的核心内容体现在绘画方面的自主、绘画过程的自主和绘画表现的自主。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没有把写实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过程的自主性、新异性、独特性来评价绘画作品,并通过幼儿在绘画背景、绘画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内容来了解幼儿,重新审视和评价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

三、自主性绘画活动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1.自主性绘画对幼儿的独创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跟踪观察,幼儿的画表现出明显的新意和独特性,图画的构思新颖,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并很少雷同。哪怕是画花和树之类题材也会色彩纷呈,构思新异。

2.自主性绘画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自主性绘画实施两年后,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能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讲述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对每个主题的开展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表征,并能够要求老师对自己具有个性化的作品进行文字记录。

3.自主性绘画让幼儿自我意识和个性得以显著发展。在初期,幼儿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始时只能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与主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主题内容的表达也只是临摹或死板地照抄同伴的好作品。到后期,幼儿能够自主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创作,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4.自主性绘画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发展。他们的情感越来越分化,内容日益丰富,体验逐渐深刻,因此他们绘画的内容越来越精彩,在主题活动中可以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绘画;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54-02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给予幼儿及时的点拨,从而激发幼儿的灵感及进一步创作的欲望。绘画活动中的评价应是多元的。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幼儿绘画活动评价中,不应该是教师唱独角戏,应重视发挥幼儿的主动积极性。

1.自我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放手让幼儿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要多提供幼儿自我评价的机会,使幼儿学会自我激励,重视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又要与同伴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正确评价自己。

2.同伴评价

幼儿和幼儿相互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绘画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绘画评价中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幼儿共同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用孩子的眼光欣赏孩子的作品,这样做对培养幼儿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教师在对幼儿绘画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心理学家发现:绘画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表达技能无法与成人世界接轨,在色彩、造型上有时无法还原真实的世界,但却是他们独特视角的反映,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幼儿从事绘画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仅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便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随着绘画活动的反复进行,不断深入,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2.尊重幼儿的表现

适宜的赞赏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幼儿好好学习的愿望,更是幼儿获得成功的剂。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能较好地悦纳自我,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评价首先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教师对每一名幼儿都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不同点,从多种的角度开展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技能的评价。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对错的。

3.允许个性差异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教师应尊重幼儿自由的表现方式,以保护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通过教师的评价,创造一个宽松的创作氛围,让幼儿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不管他们画的与现实是否一致。

三 评价时间多元化

评价作品可以有多种时段,除活动结束时评价外,还可以抓住很多时机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视情况,灵活机动,合理安排。多元化的评价时间,使教师的评价避免了重复性、笼统性,使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及时的评价,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延续性。

1.即时评价

是在幼儿进行绘画时,教师即时发现幼儿创作中绘画的亮点或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有针对性地表扬或点拨,并不断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以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使教师的评价不烦琐而具有针对性,又使孩子感到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2.总结评价

这是在幼儿完成绘画作品时进行的评价。此刻的评价已是对完整的作品进行的评价了,教师也应该以全面的、整体地评价思维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这在平时的绘画作品评价中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法。教师不仅要肯定幼儿的作品,让他得到一中满足感,还要通过总结性的评价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更好的提高。

3.延续评价

这是绘画活动结束后的一种延续性评价,也是绘画活动的延伸环节。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因此要让全体幼儿完成同一个内容的美术作品,所需的时间长短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先完成任务的幼儿,在不影响同伴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自选活动,把作品评价的时间延续到课后,如饭前、饭后、下次活动前等,这样的评价可以是个别开展,也可以是小组开展,很受幼儿的欢迎。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应注意使评价多元化,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释放出来,更大胆地去感受、表达和表现。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少儿绘画 绘画评价 误区

一、少儿美术作品评价存在的误区

(一)忽略对儿童绘画作品的深入了解。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有着成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力,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绘画想法和绘画方式。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是站在成人的思想方式和评判标准上的,没有正确地站在儿童的角度欣赏儿童的绘画作品。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很少会有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的想法,只要想,儿童在绘画中就会画出来,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所画的作品只是单纯地看到了一个结果,没有深入了解儿童在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想的是什么,画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这个是对少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产生误区最主要的原因。

(二)家长和教师的负面情绪影响评价结果。

家长和教师在对儿童绘画的评价上,负面的情绪是直接影响儿童绘画和创造的因素之一。有些老师在讲课过程别唆,半天讲不到重点,特别是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根本搞不清楚说了半天是对作品的肯定还是否定,总是一张无辜的表情。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如此。在对儿童作品进行评价时,忽略了自我评价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用一些偏执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总是说一些“你怎么这么笨啊,说了这么多次这么画”、“天天说天天说,怎么没有一点长进啊”等话语。错误的评价方式,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发展观,把孩子最可贵的创造天赋给扼杀掉了,这样儿童就会讨厌绘画互动,丧失绘画自信心。在对儿童画的评价上,打击了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不出儿童在绘画中的潜力和特长。

(三)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少儿学习绘画的时候,教师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很容易在作品评价上出现误区,如果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在评价过程中脱离教学理念。很多少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难点等,花了大量的时间管理和维持班级的活动、纪律和对儿童绘画的培养,忽视对儿童的美术作品方面的及时评价,更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常出现否定性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

儿童在学习绘画时,社会环境起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儿童教育中可以促使儿童积极向上地发展,相反,会对儿童的成长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现在的父母和社会在儿童教育上非常重视,学校也会开展大量关于儿童绘画技能的比赛等。但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儿童的攀比心理过重,没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理念。而且,现在儿童升学到一年级的门槛过高,各种证书、奖状等对儿童的要求较大,严重偏离了我国的教学理念。

二、合理认识和评价儿童作品

(一)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儿童画。

对儿童画进行评价时,要合理认识和评价儿童的作品,要了解、理解儿童每个方面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角度欣赏儿童画。儿童在绘画时不只是一幅画,还是儿童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把一切画到画中,儿童的绘画意义不仅表现在画的本身,还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心态。所以,在评价和欣赏儿童画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其的表达,可以深入儿童的世界。举个例子:“在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作业的名称是‘我眼中的太阳’,很多小孩都在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太阳绘画得五彩缤纷,却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太阳画成了黑色的。很多小朋友都开始说太阳怎么是黑色的呢?画成黑色的是不对的!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和蔼地说:‘我们来问一下这位小朋友对太阳的认识好不好?’小朋友说:‘太阳是黑色的,因为他被污染了,你们都不关注他,所以他才变成了这样。’”这位小朋友的画老师给予了高分评价。所以,儿童的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作品中的含义,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画,鼓励性评价,培养儿童自信心。

对儿童的评价,常常就是一些表扬就奖励、批评就处罚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儿童对绘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每一个人在孩童时期都是希望被表扬和被认可的,所以小孩学习绘画的前期往往是冲着被表扬努力的,被表扬会激发儿童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潜能。因此,在评价儿童画时,评价者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根据儿童自身的绘画特点看看儿童是否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要求,是否有别人发现不了的独特之处,是否可以真实反映出该儿童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个作品符不符合儿童的年龄。同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肯定儿童作画中的优点,找到每一学生的特长。

面对儿童的每一点进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要经常说些“你画的这幅画非常好”、“这个色彩运用效果很棒”、“很好,下次争取更好”。要想激发儿童更大的创作热情和更好的自信心,就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儿童的作品。在儿童不足的地方,要建议儿童多多观察、思考和尝试,要对儿童提出积极的向往,不要出现消极的影响,要让儿童在自己的作品上看到成功点,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绘画的道路上步上新的台阶。

(三)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合理正确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环节,上课前要准备好绘画中需要的工具。在对儿童作品的评价中,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绘画水平和对绘画的热情,对儿童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回馈给儿童,让儿童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教师对儿童画做出评价以后,要及时地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以后教学累积经验。在了解儿童的学习心态后,掌握好评价的尺度,科学合理地做出评价。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虚心采纳其他绘画教学活动中的优点,经常与同行之间沟通关于儿童绘画的经验,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开展非常重要。不良的社会环境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教育观念意识和绘画意识,还会干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师对作品的合理评价。社会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建设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在使家长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可以让家长影响和熏陶孩子们对美术的热爱和积极性,让家长清楚明白地认识到参加美术活动的目的,促进儿童在教育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我国,儿童绘画教育正处于前进、尝试、摸索的道路中,我们应当舍弃传统教育对儿童绘画教育中的误区,明确儿童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秉持“育人”的教学理念,合理认识和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做到正确对待儿童绘画教育。

参考文献:

[1]袁丽娜.浅谈小班幼儿美术绘画作品评价的几点做法[J].科技资讯,2013(14):03-06.

[2]王巧英,岳亚平.儿童绘画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2015(18):06-09.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8篇

一、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创新

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运用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各种手法,塑造出各种视觉形象,创造出具有艺术美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每个正常的幼儿都具有创造力,都有发掘它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的可能。同时,由于遗传因素、发展速度、生活环境、教育状况的不同,每个幼儿在创造力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然而,长期以来,绘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教学方式,忽视在幼儿绘画中存在的个体差异,阻碍幼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容易造成幼儿画画模式化、概念化,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性格非常内向,每次画好之后都会拿过来问我对不对,我就鼓励她说画得不错,画画不像做算术题,没有对与不对。同时告诉她要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现在这个孩子不仅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好,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再也不会问我画的对不对了,只会向我展示她画好的作品。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绘画的过程是孩子想象的过程,是孩子理解事物的表现。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作品时,可以让孩子大胆地描述一下,我们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也让我们从中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幼儿的想象空间会进一步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这样很好地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和促进其创造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思维开始萌芽和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去表现和创造。他们可以对宇宙、月球、海底世界,展开无穷尽地自由而奇妙地想象。由于美术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可以满足幼儿进行想象与探索的愿望。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地培养是一种有效形式。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创作意愿画,让他们展开思路、自由想、大胆创作。如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图形,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比如给一个椭圆形,可以添几笔变成蝴蝶、蜻蜓、金鱼等。幼儿在作画过程之间也在不断的交流,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创造能力。最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有一次孩子们画小蜗牛,一个小朋友向其他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他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像,我就请画的小作者跟大家解释一下他为什么要这样画。他说:“我特意把蜗牛身上的壳画的很小,这样小蜗牛不就可以走得更快了吗?”经过他的解说大家都夸赞这位小朋友很有创意,更多的小朋友也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交流评价,孩子们的创造热情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转变评价观念,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和标准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绘画创作没有统一的答案。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中,“像不像”与“美不美”是人们评价一幅幼儿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而很少关注作品中幼儿所表现的内心情感。例如,通常人们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有时会说:“你胡涂乱抹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等等。这种对幼儿绘画的认识和评价观念,给幼儿的绘画教学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小班幼儿绘画还处于涂鸦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尚未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往往非常荒诞,如把生气的人脸涂成黑色,把人物五官倒置过来画出人物的抬头动作,把要拿东西的手夸张得比身子还长等。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是幼儿自发的情感本性的流露,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要注意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的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人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四、结论

绘画的潜能培养在幼儿阶段为最佳时期,而且,绘画教学在幼儿期对其智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手脑并用、知识、技能、技巧培养的关键所在,更是创新培养的课题。创造性的发挥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智力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邵夏珍.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