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探究性学习是一个能融合各种学习方式的开放系统。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说,探究是基于过程的科学学习的方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科学学习的方式,各种学习方式有机并存恰恰能促进探究性的学习。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包容性。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或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用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观察记录的方法;在讨论阶段,教师要运用一定的启发式方法挑起矛盾,使讨论更深入;在学习了新的概念后,教师要用掌握学习的技巧向学生出示一些变式(如“鳝鱼是不是鱼”这类问题),以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概念;在进行通过查阅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在学生占有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要对有关的科学事实进行讲授,等等。因而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从方法论上来说是着重于教学或学习过程的方法,而依据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其它教学法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作用于其中。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探究性学习与其它教学法的关系,诸如有意义接受学习、掌握学习、范例教学、非指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这些先进的教学形式都是在反对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灌输的背景下产生的,实质上也含有“探究”的某些因素。探究性学习虽然与其它的教学法有相对独立性,但与其它的教学法也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不仅不应当加以排斥,反而要善于从中吸取长处,以促进探究性学习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那种认为探究性学习高于一切,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形式,从而将其与其它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是片面的、极端的、有害的,也有悖于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

二、科学教学要符合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

既然是探究性地学习科学,那么科学教学就必须符合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而不能主要采用灌输式的和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了。爱因斯坦曾经把科学定义为“探求意义的经历”,这句话虽然说的是科学,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科学教学。首先,科学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经历)。从科学教学活动本身来讲,它是对科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就像刘默耕所说的那样“学科学就要根据科学的本性来办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与科学研究一样,都要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用语言符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从科学教学的目的来讲,就是要指导儿童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从儿童的天性来讲,儿童对科学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这些科学活动本身是源于儿童内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利用这个动机,将科学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成一种探索式的、研究式的或发现式的,自觉而自动的学习将自然而然地产生。

其次,科学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意义的过程,这个“意义”包含两层意义:一个层面是指科学新知,第二个层面是这些科学新知还必须是有价值的(关于这两点,参见后文3、4的阐述)。因此,我们认为,“科学教学要符合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是设计探究性课堂的一个总原则。

三、探究性学习要以知识为“载体”。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和教育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作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化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我国新课改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针对某一个化学现象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找出化学现象的科学依据。这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具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批判性思考,并考虑多种解释方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淡化教师作用,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此时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探索出自主获得化学知识的方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准备相应范本和素材,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准备时间。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论证等,自主完成实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散性思考,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我挖掘自主学习动力。 

(二)注重化学实验的合理性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即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发现情境中呈现的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向等,并对实验进行科学设计。教师在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偏离过远的行为给予警示。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耐心给出解答。如教师可以用通过引导和启迪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如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不可以用碳酸铵、浓盐酸及浓硫酸做原料,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动手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如在进行“空气”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空气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却几乎感受不到和看不到空气,应该如何通过实验让人们找到空气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加红磷的意义、加水的意义等,学生通过实验便可以发现,红磷具有加速氧气消耗的作用,水具有吸收烟气、降温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并经过分析和探讨,最终明确实验瓶子中的氧气含量。另外,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火柴复燃和熄灭与空气之间的关系。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使实验更具有探索性。如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实验,将鸡蛋壳放置到不同浓度的醋中,看看所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的重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并注重实验的合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贵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新课程(上),2011,07:120-121. 

[2]王兴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43.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初中数学;教学

一、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引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意识,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并提出若干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有利于探究式学习的有序可行、有法可依,从而能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2.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探究性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索,也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要启发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落实。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定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这种探究欲望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这种内在的动力比外在的动力持续的时间更长,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良好的素质形成于日常的实践活动中,离开了实践,任何素质都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探究性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快速获取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中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并形成积极探究、追求创新的探究意识。这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性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的设计比较注重于过程,其一般是从问题出发,到提出假设,再收集证据,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答案,并在学生、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推理能力。

2.自主性原则

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自主性表现在他们所具备的独立意识,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及自学的积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究和理解教材,能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并付诸于实践活动中。

3.问题性原则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包括了问题的引入方式、解决方式、利用方式等。教师应结合日常的教学,鼓励学生延伸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惑和提出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4.民主性原则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性格、爱好、学习等的差异,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心态,以一种平等、宽容、鼓励、沟通、协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自由地表现。

三、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推进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初中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设置出新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产生求知的需求,令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对角线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从而探究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然后教师再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随后,以四边形为例,教师可以在四边形的内部把对角点连接起来,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因此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180?-360?=360?”。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设问五边形的内角和,从而层层递进。这种有意识地创设疑问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将思维引向深处。

2.组织交流,完善认知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始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动用口、手以及脑,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尝试、思考、实践,在做与思考中获得体验,完成探究活动,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教师应组织合作小组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竞争的过程中学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懂得与他人的交流技巧,并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感。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先合理分设小组,要注意保持各小组的平衡性,以实行最优化的组合,然后再提出“三根长短不一的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此时教师再拿木棒出来,让各小组进行实践演练,当他们发现不能时,再让他们把最长的一段适当地截短,让学生自己寻找三根木棒应满足什么关系时才能构成三角形。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让各组进行比赛,让学生通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并在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后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在课后,教师需组织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重新整理。反思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构建教学观点。教师可通过激励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掌握探究学习的策略,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发展动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快运用和掌握数学的的学习方法,还能促进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数学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素霞,张秀丽.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有[J].科技信息,2009(09).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

探究性学习相较于接受性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或由于认识不足,或因操作失当,使得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许多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这样严重影响了探究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辟探究性学习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设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一本教科书,开设36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教学任务重,总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们在处理探究活动时,不能认真对待,大多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抱有这种思想认识的老师,一是对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二是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三是对实施探究性教学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其实,新教材中知识性内容总体上并没有增多,增加的主要是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及生物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而这恰恰是与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相一致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其目的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过程、领悟方法、培养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对于课时压力,我认为,如果老师能吃透课程理念,有效加工处理教材,合理地开辟课内和课外两个探究学习空间,是完全可以缓解的。不错,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除实验外,还有大量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如果将教材中的所有探究活动都在课堂里完成,课时的确十分紧张。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活动,如是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等,这些老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解决。如课标中未作要求,教师就可以视情况灵活掌握。

二、亲历与再现相结合,选择合适探究方法

在探究性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方法,而不是不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部要求学生动手做,亲历每一次活动,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效果并一定会好。实际教学中,老师完全可根据学情和教情,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媒体模拟等再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影响消化酶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并根据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完成科学探究。有些知识的学习,如“细胞器的分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不一定如上述那样处理,只要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就可以了,因为学生通过演示,同样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意义学习。还有一些科学史知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酶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老师完全可以运用再现法,通过剖析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曲折经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自主和师导相结合,注重探究效率和质量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堂探究,如果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肯定是高耗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就探究性教学而言,教师不但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还是探究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探究性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指导性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探究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整个探究性教学

动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供服务,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做出检验,并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探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自己探究的得失,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具开放性、实践性,但探究性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不能偏执,又不能偏废,要知道,探究性学习只是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22(9).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探究性 阅读 教学

一、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1、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著名教育学家朱作仁先生认为:“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个体内化意义的过程,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经验,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长智慧并培养能力。”由于初中生在阅读的时候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差,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引导,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遵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阅读的本质特征。语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是以科学探究式教学为基础,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而形成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就是把探究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索、交流,寻求对文本和自我的理解,从而提高自生的素养。

2、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特征

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语文阅读探究性阅读虽然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相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但是,同时,又作为一种主张学生的主动探究发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因而也符合教学的一般特性。第一,问题性。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因而,问题则是种学习方式的核心和起点;第二,过程性。探究教学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第三,开放性,探究教学注重知识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寻求多元化的答案。以上是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性。基于探究教学的特征以及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则表现为:第一,重视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阅读,充分信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第二,重视互相合作的过程。一方面是要学生之间的合作,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则是师生合作,在共同探究中求知,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第三,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体验、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语文美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对自我存在的超越。

二、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建议

1、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和传递者到学生探究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首先,教师需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充分了解与倾听学生的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艺术教学,需要学生思维散发才能获取灵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切记不可一言堂,用固定的模式来讲话学生对专项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要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既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

2、进一步优化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由于自己所处的年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也不是相同的,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更高层次的理解。

在语文阅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是不错的形式。可以让3~5人分为一组,组长可以轮流担任,在进行活动安排的时候,每个成员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完成探究目标。同时,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性别与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3、教给学生寻章摘句,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发现探究性的问题

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一方面是在文章的具体表达上;另一方面体现了文章的内容,根据这两个特点,教给学生寻章摘句,进行细致的探究学习,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内容中发现探究性的问题。

例如对关键词句的探究,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探究关键词“大”、“孤烟”、“直”等,为什么王国维称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这种疑问去阅读,必然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再者,让学生学会对同类作品逐一进行比较,如同一个作者,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往往会存在着共同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更深刻全面,甚至有创造发挥性思维来理解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思想。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把《少年闰土》、《风筝》作为延伸材料,让学生认真对比分析。通过初步感知阅读,可以发现文中的闰土是不快乐的,那这种不快乐是究竟是出自何原因呢?引导学生发现三味书屋中的不快乐和其他的快乐在具体事件上有何差异,同时关注两者间共同之处,加以分析并且举出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4、从领略其文章内涵出发,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

学会诗词赏析是语文探究性教学主要内容。由于些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涵养、思考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相差甚远,中间的距离是难以逾越的,学生在阅读过程难免会理解差异,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贴近作者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探究到那个时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充分理解诗词所蕴含的内容。

5、让学生能够在文章的“空白处”发掘问题,达到虚中求实的效果在很多阅读文章中,作者为了体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言之美,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在文章中往往只是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基本的结构框架,有很多地方仅仅是点到为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这些地方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比如在一些记叙文中,一些用来表现人物的语言因为种种原因欲言又止,将其作为探究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联想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来补白,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想象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0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66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高中生的学习环境,减少他们由于学习压力等情况产生的厌学现象,并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出现的问题,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快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因此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科领域内的某一个问题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经过研究、分析及交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在逐步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如果把这种学习方式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知识的能力。

(一)改变学生对生物教学的态度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掌握着生物教学的节奏,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节奏去被动地学习知识,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如果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会改变对生物学习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与探索生命的现象与本质,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生物概念与知识的认识,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生物知识,而且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提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完成探究学习的目标。把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明确了探究学习的目标以后,可以把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为了这一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探索、思考,并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之后分享个人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组合作及与人交流分享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再加上高中生物理论知识相对较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情况不是很好,而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及学生的感受,逐步增加了课堂讲授内容的任务量,导致高中生物课堂气氛比较紧张,师生关系不是很融洽,甚至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果将探究式学习方法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得到缓解,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不仅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接受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意识逐步改变,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接受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才能够促使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提升教学成效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促使教师逐渐改变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生物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当中,改善课堂气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二)优化高中生物课程体系

优化高中生物课程体系能够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融入创造必要的条件。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蕴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逐步优化高中生物课程体系,增加实验课程,并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比如,在进行实验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明确提出实验的任务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并适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探索知识带来的乐趣,而且能够让他们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探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教育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1.探究性教学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了解相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努力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2.1以学生为主体

相较以往的教学方法,如今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明显。在以前的教学过程,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知识。但是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承担对学生探究学习进行引导的作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老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共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2互动性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动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交流[2]。但是在探究性教学的模式下,老师和学生双方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和交流,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疑问和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有时还包括情感体验、情境创设等信息的互动。

2.3灵活性强

探究性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3]。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老师会对学生进行一切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不再仅限于课堂口授,还包含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制订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

3.初中历史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3.1树立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观念

探究性教学的教学观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利用学生展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除了学生的特点不同外,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也不一样,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满足自身需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但初中学生又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引导其进行历史课程的探索学习。

3.2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历史课是一门看似枯燥,其实比较有趣的学科。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需要加强互动,积极地进行交流。历史课需要探索精神,因此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然后要求每组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提出遇到的疑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了解某某事件的发生时间及背景,同时要写出不懂的地方,老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整合,并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

3.3创设历史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历史课的内容都是离我们比较久远的历史事件,因此学生很难想象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很难有很高的热情进行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创设出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情境下产生学习热情。合理的情境能够将枯燥的历史变成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比如在对秦始皇兵马俑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更加了解兵马俑的产生及其所折射出来的历史问题。

3.4课后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不但要求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和理解,还要求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学生需要在课后回顾所学内容,老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3.5对社会变迁进行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社会历史痕迹已经渐渐消失在现代社会变迁中。对社会变迁进行调查访问实践活动,能够还原社会变迁的历史,提高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热情,促进自己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4.结语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于教学相长,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德顺.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0(20):168-170.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范文第8篇

一、探究性学习的实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实践解决、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情感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应用时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立足于基本知识,结合相关生活实例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的问题,是学好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课本知识及其使用方法.对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主要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方式,激发其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坚持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带着这种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能力.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就必须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1)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课本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并掌握系统方法的基础性资料.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数学课本表达规范、层次分明、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并且注重启发性,这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可以借助教材上的习题自主检测学习效果,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和实用性意义.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和学生的互相交流,让学习变得不再困难.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几道思考题,供学生在课后进行集体交流,或让学生自己就所学的难点设计题目,然后交换解决.这有利于全部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从而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2)通过开放题的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开放性数学题能够最透彻地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开放性数学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改进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用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因此,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开展开放性数学题的探讨是十分有意义的.

例如,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数学中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就是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和角,它主要有四种类型: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和已知两角和一边.这类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建造屋顶时,给出屋顶的长和宽及所要求的高度,求:(1)计算出这个屋顶与地面所成的角度;(2)根据已知建材的大小计算屋顶需要使用的数量.(3)讨论:如果换成其他角度呢?能得到一样的稳固性和美观性吗?

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探索和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时常发现和探究问题,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2.坚持开放性原则,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1)由教师主导,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来说,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得材料和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观察,亲身参与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实践解决,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提供以下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参考的题材:①购房贷款决策问题:通过调查银行利率、利税及房价决定哪种方式购房划算.②商品营销策略问题:调查某种商品的销量与它的利润关系,并决策如何可使其获利最大.③中学生上网问题:让学生以发放问答的形式调查中学生上网的状况然后运用数学统计图进行分析,并根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探究课题.学生可就自己的生活实践或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选择要探究的课题,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进行自主选题.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选择别人研究过的课题,也可以选择无人探究过的新课题.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过程.

学生选择的课题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的综合性探究课题,也可以是与近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探究课题.无论哪种课题,学生都可以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探究,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之后就可以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概括,进而探讨出含有个人观点的课题探究小论文.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中学生,且不是只为数学这一门学科开设的课程,但是由于数学这门课程的逻辑性较强,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别说再对其加以灵活运用.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科目的社会实践性探究,使学生的探究结果具有科学性,改变了传统课堂学习那种一致性结果的教育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逻辑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正.中学理科探究性学习指导[ 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淑文.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