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互式实践 教育模式 错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全国有400多所高校开设有广告专业,形成了新闻传播型、商业经贸型和美术设计型三种办学模式,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1]中国广告专业人才在数量上已经出现供大于求,但在应对市场时却又出现不能满足业界需求的现象,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拷问着中国广告专业的高等教育。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广告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暂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广告学专业,为广告学的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刚出高校校门的毕业生们来说,有限的专业经验成了他们能快速融入这个行业的主要阻碍。因此,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对现代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单靠传统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勤于实践的应用型、复合型广告专业人才。[2]于是,基于实践训练为目的的交互式实践教育则在教学中势头正起,但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交互式实践教育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初见实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错位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一、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内容

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结合专业的现实问题模拟一定的教学情景,通过安排学生进入实际的问题情景之中,让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课上课下交互学习,理论实践立体学习的动态组合。通过情景的设置,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去完成和解决一些问题。而在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理论进行消化并去需找新的帮助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信息。于是在此情景中,交互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的矛盾,这也是今天很多高校的广告专业教育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问题解析

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前提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学校是教学模式成功实现的保障,教师是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实施关键执行对象。但是,在实际的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都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理论,但仍然无法满足业界对广告实践能力要求的强烈愿望。而这些问题在今天我们实践教学的每一步环节中都有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模拟教学——学生假戏难以真做

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模式中,为了达到实践的真实效果,大多教学者都会采取模拟实际情景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去训练实践。“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 但是,在实际的情景模拟训练中,真实的场景是教室,由于这种虚拟实践的情境有预先设定性,参与者往往由于“虚假”而难以全身投入,通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必须在教师不停地提醒下才能够进入角色,很多短时间内打造的虚拟实战训练大多都流于形式,最终实践的内容都过于表面,达不到实际的模拟意义,使得模拟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案例示范教学——教师自导自演难自弃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后来这种教学方法逐渐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广告教学中也时常被借用,特别是在分析作品和具体范例时。

但在实际的案例示范教学中,由于经验和方法的缺乏,很多实践中的教师最终只能进入自导自演的境地,案例示范教学成了在教学过程中例举示例,纯粹的教授却无法将学生带入对问题思考的境地,从而大大影响了课程的接受效果。

3.品牌跟踪教学——应试教育后学生难断奶

品牌跟踪教学法,是南京师范大学广告系创新的一种广告教学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广告专业的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即根据自己的爱好、熟悉程度或便利性等特点,选取一个品牌企业、一家广告公司和一个媒体机构予以特别的关注,对其创建历史、经营特点、营销策略、广告战略、发展趋势等进行跟踪式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上的兴趣点、兴奋点,带动相关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品牌的跟踪积累也可以成为在班级学习和讨论中的交流重点,各门专业课程都可以以学生所跟踪的品牌和企业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

在品牌跟踪教学法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成为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的重点。品牌跟踪教学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亲手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加深对品牌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做到情感和意志的引导,形成广告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但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却时常会发现学生存在难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对教师的依赖思想,对相关信息的搜索和分析能力较弱的情形。因为在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是学习被动的主体,在教师和学校不断施加压力的影响下去学习。 于是,在对实践案例进行追踪的过程,难以形成持久追踪的动力和恒心,并且对于深层次问题也缺少自主创新的问题分析能力。

4.头脑风暴教学——教师无米之炊难成巧妇

头脑风暴法是广告创作团体最常用的创意思维方法,也称为“脑力激荡法”或“集脑会商法”,由美国广告学家A·F·奥斯本在1939年首次提出来的。

头脑风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对决策问题的背景比较了解并熟悉头脑风暴法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人担任。头脑风暴主持者的发言应能激起参加者的思维“灵感”,促使参加者踊跃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尤其对于广告学专业教学来说,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问题的制作者和引导者需要大量的实际经验和方法作为启发点。但是,从事广告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进入到高校,实践经验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业界经验和创意技巧缺乏是头脑风暴教学失去引导机制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即使是许多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师也无奈地难成巧妇。

5.实践教学探索——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今天走在市场最前端的是广告主,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广告学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在广告山峰的半山腰,可能还在守望创意的家园。可是面对越来越懂得广告的广告主,高校的教育反而显得有点坐井观天。高校存在着广告实验设备残缺不全和过时设备有待更新,以及实践教学经费短缺等问题,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广告专业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广告学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当下性,整个学科体系始终是在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传播及营销学内容来补充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它需要坚定地与时俱进,而不是浮躁地一带而过。但是,二十多的广告学专业教育虽然收获颇丰,但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在面对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高度期望中,广告学专业在自身的教学设置中不免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在经过无数广告学教育工作者的艰辛探索过程中诞生的交互式实践教育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同,并且成为了广告学专业教育的探路石,也将最终形成一种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成为交互式实践教育模式与实际教学产生错位的主要现象所在,也是未来广告学专业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和任务。在这其中许多方法和手段也要经历时间的检验,本课题研究将持续努力。

注释:

[1] 陈徐彬.《对广告人才浮躁的思考》.《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6月.第23页.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2篇

一 煤矿地质课程教学理念

1.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理念

按照从事煤矿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重组和优化课程内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课程内容上,组织煤矿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对课程知识能力层次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形成了由5大模块、14个课题组成的新的课程内容设置。使学生掌握煤矿地质基础知识、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矿井储量管理、矿井地质制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会做、能说、善写。把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课程各模块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整体。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本课程设置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理论与实践融合、实训与岗位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以及教室与实训室融合的“四融合”项目教学模式。运用研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和示范训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解决每一模块设计的相关课题。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将能力这条主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2.突出能力考核的学业成绩评定理念

在课程考核上,本课程设置打破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模式,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主要考核指标有学习态度、讨论互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的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等,从而科学地给出学生的真实成绩。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对每个模块的学习态度、知识应用、操作技能等评定每个模块成绩。下面以模块五为例,说明模块成绩的考核标准(见表1)。

课程最终成绩为各模块成绩的加权平均值,从而能合理地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成绩,该加权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成绩(100分)=(模块一成绩×15%)+(模块二成绩×25%)+(模块三成绩×15%)+(模块四成绩×25%)+(模块五成绩×25%)

每项考试内容各有侧重,既能增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3.注重教学效果的课程评价理念

在课程评价上,采用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按照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细则,对每个课题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采用课堂教学学生评分表的形式;学校评价由其他煤炭类院校专家评价和校内教务处长和督导处长评价结合,采用提出评价意见或评分的形式;社会评价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与企业人员座谈等形式。课程组将各方面的评价意见汇总分析,提出课程改进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 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按照“源于煤矿生产岗位,服务于煤矿生产岗位”的指导思想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相关专业煤矿岗位操作人员的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处理井下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矿井水害防治、矿井地质工作等职业能力为目标。满足就业岗位对所需人才能力的要求,进行面向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设计。

经煤矿企业现场调研,并会同煤矿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针对职业岗位,对本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层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并经多次修订后,最终形成了煤矿地质课程体系。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对学生的矿井地质构造分析与解决、矿井地质图件编绘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场地质问题,为适应煤矿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并为终身学习和专业技能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煤矿地质课程的教学实践

1.教学模块的划分

新的煤矿地质课程由5大模块14个课题构成了整个课程的总体框架(见表2)。

(1)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的判别与处理。

(2)岩浆侵入体与岩溶陷落柱的判断与处理。

(3)矿井透水判断与矿井水害防治。

(4)主要地质图的识读与绘制。

3.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煤矿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地质现象的理解与判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打破了学科式的教师“自导自演”,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变为“教师编导,学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其解决方法具体设置如下:

第一,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教学,增加学生对井下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直观认识,同时组织学生到校外地质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现场判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

第二,对于岩浆侵入体与岩溶陷落柱的判断与处理内容,采用研讨启发式教学,组织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共同找出课题的学习要点,由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讨论结果。

第三,对于矿井透水判断与矿井水害防治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煤矿水害事故案例,并结合找到的案例,运用所学水文地质基础知识分析导致水害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最终写出水害事故分析调查报告。

第四,对于地质图件的识读与编绘内容,组织学生到煤矿现场收集资料,增加地质图件的阅读数量。充分利用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合一的教学条件,由教师示范绘图过程,学生分组作图练习,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结束语

煤矿地质课程新教学理念旨在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既能让学生掌握煤矿地质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新课程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煤矿地质知识掌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认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环境。通过新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以为煤矿生产一线培养出更多懂技术、能设计、会管理、善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心起.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体现“特色+精品”理念[J].中国地质教育,2007(1)

[2]曹丽文、朴春德.“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学理念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9(1)

[3]简文彬,樊秀峰.递进与综合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3篇

临床学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第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各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学关键。因此,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临床见习质量,是当前医学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广东省某大学(下称该大学)医学教研组通过近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探索模拟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医学院进行医学学习的临床医学系2007级本科生两组,每组50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两组见习前均已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理论知识,教师、学时、教材及教学内容、见习时间均相同,两组学生的基础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二)教学方法

1. 观察组: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再结合学校已有的标准化病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轮流安排扮演“病人”与“医生”角色,以情景剧形式模拟临床首诊情景,完成临床典型病例的临床问诊。接着,充分利用学校的医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体检,通过专科体查(如双合诊、骨盆测量)对学生进行医学临床基本手法规范训练,规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随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例书写及诊断。由“病人”评改“医生”的病例书写。

再次,老师以每个病例的某一常见或典型症状或体征为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已有的课本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参考书籍、网络医学信息资料。然后,在老师引导下以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讨论形式对上一节课涉及病例开展第一次讨论,由学生讨论初步诊断和处理方式。随后教师再提供该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结果,安排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教师总结讨论,总结时均先由学生代表先发言,其他学生可作补充,甚至展开辩论;带教教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接受同病种真实病人见习教学,并进行相关临床手术操作视频学习。

电视视频、多媒体动画或腔镜手术现场视频见习深化学生对医学典型病例的临床处理方案及手术方式的理解,以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如使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把胎头通过产道时的衔接、下降、俯屈等各个动作形象地展现出来。再如,充分利用该大学附属医院的妇科腔镜资源,现场转播妇科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不仅使学生对盆腔解剖等有了直观印象,而且对妇科的最新微创技术手术基本操作等有了初步了解等。

2. 对照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带学生看病人,带领学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查阅病历、总结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从而完成临床教学。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满意度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鼓励其提出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相关内容临床学习结束时,学生独立床边采集病史、书写完整病例1份,完成病例分析及相关临床操作1例。从病例书写(占总评成绩的20%)、理论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门诊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四个方面综合考核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考核学生成绩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四、结果

观察组46名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2%;对照组38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满意率为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中观察组病历书写、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五、讨论

(一)当前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以往见习带教以4-6人为一组,而现在基本上为8-10人,甚至有12人一组,2000年后在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同步实习的医学生均在 200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因此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病人,也较难寻找大量的典型病例示教,明显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临床医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临床思维的训练。传统的医学教育多数停留在“教”上,使学生习惯灌输式被动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思考和分析,只会一味的死记知识点,不会灵活应用,以致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实践脱轨。而医学教育者不单要简单的灌注医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获得更完整、真实的医学资料和如何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去横向联系,纵向思维,通过周密的思考、仔细的分析、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的诊断,即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以上目前客观存在的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二)模拟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展

模拟医学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界正在推行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模拟医学教育,是从课堂到临床实际的桥梁,能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诊断的机会并实地检验诊断的正确性,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既有真实感又不受时间限制。[2]通过标准化病人(simulate patients,sp病人)、临床操作模型、典型病例诊治情景模仿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临床工作中的真实诊疗环境,通过与病人沟通争取病人的合作,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并通过典型病例诊治场景模仿,逐渐培养其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结合临床操作模型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模型反复进行各种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不用担心有暴露病人的危险,也不用担心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3][4],其在临床医学教育上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患者隐私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规避涉及医学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可以克服临床问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临床常见病例、典型病例及一些易误诊的特殊病例并进行训练和考核,同时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问题式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从根本上发掘培养学生的自导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着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5]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宽,由基础理论学习的纵向思维逐渐向临床实践的横向思维转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习惯。在教学内容方面,问题式教学弱化学科界限,主张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其往往不是单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更不是简单的来自教科书的对问题的阐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方面,给予学生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评价反思,并且这是一个往复循环过程,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教学评价方面,问题式教学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注重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体系。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训练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观点。

转贴于

(三)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教学成果

该大学从2006年开始建立标准化病人库,医学教研室以国家统编教材《医学学》第六版的内容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挑选出医学常见疾病,以临床症状或体征为学习病例的问题起点,结合大量鉴别诊断信息编写了典型病案,并应用标准化病人完成了该大学临床医学系实习医师资格考试、毕业考试等考核。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以典型问题为主线,使其穿插在整个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9-2011年该大学的医学临床教学中全面实施该教学模式,受到医学生欢迎,临床教学气氛明显活跃。本组研究中92%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同学反馈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习医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和病人的沟通能力及问诊的条理性,增强了今后接触真实病人的信心,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学生考核,观察组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组对比有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积极主动性课堂英语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当今的学生也已经普遍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想学好英语也是他们的共同愿望,但是同时他们对英语学习又缺乏热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在在校期间,在课堂上改善这一状况进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具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这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融洽师生关系,从情感上打动学生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之前、之中、之后与学生进行适当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思想和需求,而且有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上主动配合教师,增强他们学习的意愿,实践证明这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很重要。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课后主动找一些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何困难,有何思想波动,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开导,并主动征求他们对我课堂教学的意见及改善的建议。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有问题可以以发短信、邮件等形式找我咨询。在与学生形成这种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后,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会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配合。

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因为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及学习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保持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尤其别忘了对自己的学生保持微笑。真心的微笑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老师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更愿意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英语学习的殿堂。

二、引导学生端正英语学习态度,克服其心理障碍

受现代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一开始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涨、踌躇满志,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去学,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后如不见有明显进步,便觉得灰心气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于是就放松或放弃英语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给学生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并指导他们学习英语要有决心、要坚持,要注重知识的点滴积累。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英语口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害怕出错,担心出错会受到大家的嘲笑、批评。因此,他们采取了沉默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用说主动开口说英语了,“哑巴英语”也就这样形成了。对此,教师应告知学生: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并不断纠正学习的过程,无人能免,没有错误就不会有进步。并鼓励他们要大胆地说英语,不要害怕出错,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今天出错也就是为了明天不再出错。

三、制定科学的平时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其学习自主性

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课程改革后给学生总评成绩制定的3∶2∶5评分标准是较为科学的,即平时分占30%,期中考试占20%,期末成绩占50%。如果该科目没有期中考试,那平时分可高达50分。平时分的凸显可避免学生片面地追求期末卷面成绩,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平时表现,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那平时分的评定标准又应怎样制定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平时分可分为三部分来量化评定:一是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二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三是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即其回答问题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情况。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在平时都应有记录,便于最后总评时有据可查,也可显示出平时分的公正开明度。学生只要意识到出平时分的重要性与客观性,是他们通过自己平时的努力可以掌握的,他们就会注重平时的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配合好教师的教学。

四、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

互动式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它强调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进而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互动式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课堂讲授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发生,教师应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语言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多用提问的方式,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由他们自己来说见解或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只需给出适当的点评及作必要的修正即可。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养成思想上的惰性――自己不经思索,老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努力得出的结论,会记得更牢,更易于吸收消化。在这种理论思想指导下,教师可以尝试另外一种更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当老师讲课。我们可以提前把一些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如查阅词典或相关的参考书籍,或与其他同学商讨等,然后让他们上讲台给同学讲。这不仅让他们过了把当老师的瘾,还让他们收获颇多:对他们自己讲过的知识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彻。而且当同学上讲台讲课时,其他同学听的兴致很高,都很好奇地等待同学会讲什么,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注意力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全班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学生讲课时也不能闲着,应边听边记下他们所讲的精彩之处与不足及错误之处,等学生讲完后要及时给予点评和纠正。

2.英语教学决不能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语言知识只有在交际的过程中才会升华为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会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单人演讲、两人模拟场景对话、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或辩论等。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交际性教学活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立即进行纠正,需等学生结束交际活动,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后方可指出并纠正。如即时就指出并纠正,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陷入恐慌。

(2)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针对课文中所学的对话,对层次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话场景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编对话并表演出来。或完全放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活跃的思维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快乐。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把对话流利地背诵下来。如果连背诵都很困难,我们就要求他们流利地读下来即可。这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搞“一刀切”。

(3)教师应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以鼓励与赞美。在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克服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还要面对老师和同学这些观众,产生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即使是那些表现欲很强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在此,教师可以发挥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使用温馨的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Come on,I believe you can do it!”等。对勇于发言表现的学生,教师可带头为其鼓掌,进而带动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此外,对于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不论其表现好与差,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当然要给予肯定、表扬,如:“Good job!”“Well-done!”“Excellent!”“Perfect!”“Wonderful!”“We really enjoy your performance!”等;对于那些表现一般或差强人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衷心的鼓励与赞美,如“Good try!”“You do us a good example!”“I appreciate your courage and performance!”“We look forwards to your better performance next time!”等。因为参与本身就需要勇气,他们能跨出这一步本身就很值得嘉奖。“要勇于尝试,积极尝试”是在英语交际性教学中值得提倡的思想。学生只有放开胆子去尝试着开口,在实践中学习,才有可能完成从“懂”到“会”的实质转变,才有可能真正地把“死”的语言变为“活”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注意课外积累,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5篇

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其中有两点我认为是其核心:

(1)要做,提倡实践第一,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要创新,“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这种创造精神,我认为是其精髓,值得细细研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盛行的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结果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有限,而这一切也与国家提出的课改要求和实质相去甚远。

高中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头脑”的学生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一、课堂教学 本文由收集整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陶行知先生早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这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仍要经历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的重新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创新意识,依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少用陈述式的语言,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多用“想一想”“试一试”这种语言,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

1.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陶行知强调:“要改造学校的教育,就要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让学生紧密地结合生活,寻找兴趣问题与学习的相关资源,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中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抗衡,无疑会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化“静”为“动”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它准确性高,直观性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引入模拟实践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尽可能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感官共同参与,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培养和训练,这既有助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造机遇,捕捉学生的创新灵感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在体验、自悟、成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重在参与,力求创新

教师要在教学中,随时随地捕捉灵感,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去创新,并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营造发展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手段调动学生多种的感官协作;对自我、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赋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时空,让他们无拘无束,尽情地去做,去学自己所感兴趣的、向往的事情,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创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课外活动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6篇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为学生扩大英语基础知识,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 创设情景学习英语单词

通常而言,在一些戏剧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不多,无形中这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记忆上的方便。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所有单词逐一呈现,并对重、难点词汇配以典型例句,通过反复的颂读和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牢固记住拼写并学会熟练应用;同时,以单词为线索,边学单词边完成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以使学生尽快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在整体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戏剧场景的变化,让学生留意舞台说明。这样通过整体阅读与教学,学生大体上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2 创设情景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解决问题,然后针对某些具体的日常用语、交际语言进行情景化训练,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能力的过程。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对语言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要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采用联想法、归纳法、分组讨论和学生讲授法,可以先给出例句,然后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归纳并掌握其用法。然后教师及时加以指正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自主表演

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用流畅、自然的语言,配以表情、动作,再加上一些小道具,生动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死”的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活”的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更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外,表演对话也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内容梗概,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安排细节。自导对话对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驾御能力,能灵活、纯熟地使用所学知识,组织对话,语言正确、准确、流畅、自然,它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场景,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自导对话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学生可自行设计不同的场景、细节和语言,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艺术化及多样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把英语教学作为创造性的,给人带来美感的艺术活动来看待,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艺术性,常利用简笔画、英文歌曲、英语绕口令和短剧表演等表现形式增添教学活动的艺术,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审美体验。教师还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之多变化、有、过渡和交替自然、难易适中、能调动多种感官活动等。一堂好的英语课就象一首美妙的乐曲,应该是迭宕起伏、动静结合,既有酣畅淋漓的热烈感受,也有恬静安详的宽松氛围,令人荡气回肠,对增强美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潜力大有裨益。另外,教学过程的艺术化还体现在双方活动的艺术化。教师通过优美的板书、得体的教态、幽默的语言和机智的课堂表现等向学生展示其人格魅力和艺术修养,并借此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艺术教学的核心是达到多方面的和谐,发挥人的创造性,而和谐和创造又是达到教学的艺术性的根本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同时,还可灌输情感和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将合作精神创精神和友爱、孝亲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用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当然,教师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点及局限性,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 开放式作业

采取多种灵活有效方式,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1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透视分析,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语言教学中。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5.2 续写课文结尾。学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原文续写故事结尾,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己构思新颖独特、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故事情节。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工理论教学;问题驱动法;BOPPPS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210-03

一、电工理论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工程角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将电工和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故本门课程对于非电类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重中之重的电工理论部分,目前的教学现状却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与当今的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目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仍然以知识传播为主,仍然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方法呆板,课堂上很难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讲课过于追求系统性,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大家都追求完整,造成低水平的重复。”

2.教学内容与当今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有很大差距。“学的用上的不多,有用的没学多少”,主要原因是受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的约束太多,教学与科学技术发展、与科学研究脱节。

3.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理论部分因为抽象,大多数情况下老师采用讲授法,很少结合实践或者应用案例讲授,故听起来也很枯燥,学生也只背背公式应付考试,对这些理论如何应用却很茫然,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因此电工理论历来是这门课程中不被学生重视的环节,但是作为电工应用部分基础,电工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改变电工理论教学的现状迫在眉睫。

针对以上列举的教学现状1,本文拟应用新的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针对问题2和3提出以应用案例为基础的问题驱动法教学。问题驱动法融入BOPPPS教学模式即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问题驱动法与BOPPPS教学模型

问题驱动法和BOPPPS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员自己。学员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借助学习资料,在教员指导和帮助下,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即“已知―未知―新的已知”的循环渐进的模式来学习新内容、获取新知识。

1.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评价等。

问题设计是PBL教学法的基础,问题设计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一般地说,问题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明确的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尽量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问题要明确。(2)循序渐进。在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由易到难,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3)难度适当。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望而生畏。(4)面向全体学生。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每个人都有发挥和表现的机会。

2.BOPPPS教学模式解析。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是根据教育学的认知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过程设计。

BOPPPS是该模型的6个阶段的缩写,其中B―Bridge

-in(导言),O―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其具体内涵可用下表来表示。

BOPPPS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即能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并且能够相对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有效的内涵涉及效果、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有效果是指教学的结果与预期的学习目标相吻合;有效率是指学生的收获与教师的教学投入成正比;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和特定的社会或个人教育期望相吻合。

在BOPPPS中的6个环节设计中,必须环环相扣,知识上有衔接,逻辑上有层次,持续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进入思考―学习―吸收―应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

3.问题驱动法与BOPPPS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问题驱动法与BOPPPS有共同的目标和要求。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过程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这就为两者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可能。

孔子《论语?雍也》上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活跃其思维,提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BOPPPS模型从教学设计结构上,给出了遵循“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期间教师能获取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反馈信息有效地组织与调整课程教学目标难度。问题驱动法能在BOPPPS不同的环节贯穿其中,显示出两者优势互补,如图1所示。 第一步的导言中,提出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在工程应用的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步:针对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第三步,围绕目标设计先测试题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然后以案例为载体分析问题;第四步:参与式学习,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实际就是在完成目标学习,此过程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是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式学习,这个过程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让学生习得了理论知识,更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工程思维的学习过程;第五步后测,结合案例了解学生对目标的掌握情况;第六步:总结与评价,对学习目标的总结,对学生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结果评价。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步的先测部分给教师提供了即时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目标;第五步的后测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可以提问的形式,或者测验的形式等。最后一步的总结部分语言上要简要,同时可以结合工程案例,给出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下一个学习目标的期待与思考。

在这里问题驱动法所引用的工程案例,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相对单一的应用,也可以是多课程跨学科的综合应用系统,无论相对难易程度如何,包含的学习目标必须明确。

三、教学案例设计

以电工理论教学部分的电路分析方法之一――节点电压法为例介绍基于问题驱动法的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

导言(Bridge-in)以应用案例形式给出:如图2所示是变电站的接地网,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设施,但是埋入地下的接地网长期受土壤腐蚀作用,难免出现截面积变小、断点或连接不良等故障,降低其电气性能,成为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对接地网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故障必然要知道物理量在故障前后的差别,可测的物理量是电压或者电流,激励一定的情况下某一点或者多点发生故障,必然对此图的节点电位有影响,其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在此提出问题:(1)接地网的各节点电位如何计算呢?(2)提出教学目标(Objective)。电路的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要求学生能根据电路的特点,即刻准确无误地列写出方程组并求解各节点电压或者各支路电流。(3)先测(Pre-assessment)。什么是节点?什么是支路?电压与电位的区别?什么是电导?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的分析过程?(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引导学生参分析与讨论,此电阻网络没有激励源,怎么有电位呢?对此电阻网络加上激励源,例如加在两节点之间,如何快速计算各支路的电流?抓住支路电流只与该支路的电压和电阻大小有关系这个特点,选择参考节点,剩下的节点为独立节点,以独立节点的电位为求解变量,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和支路的欧姆定律,列写方程组,求出各独立节点的电位;再代入各支路中求得支路电压与电流。整理出节点电压法的公式与特点,引出自导与互导的概念,区分注入与流出节点的电流。(5)后测(Post-assessment)。①参考节点选择不同的位置,各节点电位和支路电流的变化情况?②激励源加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加多个激励源,如何直接用节点电压法计算各节点电位和各支路电流?③如果是在某一条支路串接一个电流源作为激励,结果又如何?(6)总结与评价。节点电压法的总结包括:评价学生对此方法的掌握情况;总结适用电路特点;分析步骤;方程组的特点;与支路电流法对比有什么优势?根据第五步的后测情况总结注意事项,比如与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上的电阻要去掉等。

同时抛出另一个问题:如果只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者某一条支路的电阻参数有变化,求这一条支路的电流,此时讨论用节点电压法的局限性,思考用什么方法更好呢?从而引出下一个学习目标,激起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每天面对各种诱惑,如何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光靠讲道理或者强制性的策略可能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科学地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是值得每个老师思考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也有自己的缺陷,本文以案例为背景引入问题驱动法,结合BOPPPS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出两者融合的教学方法在电工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能够在参与式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思维训练,逐步从应试思维向工程应用思维转变,提高了理论教学效率,这无疑对其他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建强.电工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唐庆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彬.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2):280-280.

自导式教学实践探索范文第8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新闻、播音主持、表演和编导等非中文专业的基础选修课。该课程教学面临着时代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日益丰富的影像资源。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有的作家如鲁迅和徐志摩还被拍摄成了影视,如电影《鲁迅》和电视《人间四月天》。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大量的电视诗歌散文(ltv),以及少量由上课教师与学生自己摄制的影像,如改编的红色经典剧或小说dv与相关视频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影像资源,为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了可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

一、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老化、僵化、不适应时代的问题”[1](p21)。而忽视影像资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不适应时代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图像文化时代,图像在当代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读图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殖民化’……越来越多的非图像文化资源被图像化地开发利用,许多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名著被搬上影视银屏,或被改编成漫画和连环画”[2](p137),给文学教学提出了时代性挑战。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他们当下的阅读已经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普遍优先选择接受影像化的信息,用影像作品来代替文本的阅读。笔者的课程教学调查就显示,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利用影像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讲课效率和内涵。因此,直面图像时代的挑战,变危机为契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起来,探索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和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应然选择。

二、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

实施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根据各教学因素来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适时适量。课程性质不同,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处理就有所不同。在必修课教学中,以精选原著和影视作品为基础,截取一些典型片断来配合文学讲解,时间不宜太长。而在选修课教学中,则相对宽松,有时可以使用片断式影像资料,有时可以放整部电影甚至是师生自己拍摄的影像dv。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进行作家作品的教学,要回到文学作品的情境或文学史现场,适合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如果是文学思潮运动的教学则不太适宜。考虑时长因素,如果影像是电视剧就只能精选片断,如《围城》等。而电影或学生自拍的影像则可视情况全部播放。另外,选择不同作家甚至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影像均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如鲁迅小说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与电影《鲁迅》等,张爱玲小说改编的《金锁记》、《色戒》等,要选择据文学代表作品拍摄的成功影像。从课堂形式来看,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外第二课堂来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通过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观看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实施互读,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现当代文学教材中的剧目或小说加以改编,自制dv和ltv。在中文专业上课,可联合学生工作部门举行“红色经典”或舞台剧表演大赛并全程录像,通过课外活动创造与运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实现第一课堂引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体现主导性,在问需于学生之时,要总体把握实施互读的内容、时间、方式、节奏和数量,不能给学生以互读教学的点缀或泛滥感。

三、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

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贵在坚持,要通过“五进”,做到长时间不断线。一是进课堂,贯穿各教学环节。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观看要讲内容的文学文本和影像文本,最好是要求学生能形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并引导讨论。课后布置相关改编或写小论文等,最后落实检查批改并及时反馈评价。以《边城》教学为例,在学生课前阅读观看文学和影像文本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对于争论较大的问题(如“《边城》所展现的生活世界有何特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和“小说《边城》和电影《边城》有哪些异同?”)则让学生细读细看文学或影像文本,写成小论文,最后及时反馈评价。二是进活动,把课外活动视作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支持学生开展影视社团活动,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拍活动,开展校园影视文化活动,实现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统一。三是进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中,教师可有意识安排诸如“老舍/张爱玲/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等题目,我们目前指导完成的这方面本科生毕业论文就有多篇,如《贾平凹小说〈高兴〉的改编研究》和《电影〈边城〉与小说〈边城〉的比较研究》等。四是要进科研。课程任课教师要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申报此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校教改课题,推动了教学科研的互动。最后就是要进课程考试和评价,在实施课程考试和评价时,要把是否进行互读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平时成绩的计算要把互读状况纳入进去,利用平时成绩这一手段,恰当评价和促进学生的互读学习。

转贴于

四、实施研究性教学,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创新性

研究性教学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3](p37-38)。在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中,要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从文学作品到影像作品是二度创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寻找二者间的异同,特别突出“异”的教学,从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新见解。一个典型案例是在《骆驼祥子》的教学中对虎妞形象的重新理解,传统观点对虎妞形象的定位是老丑怪变态。我把对虎妞的理解定性权交给学生,预先布置学生认真研读小说和观看同名电影,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印象和感受,结果有女学生感到电影中的虎妞不同于小说中的虎妞,她有可爱之处。我于是安排课堂讨论,最后许多同学认为虎妞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有超前女性性别观的现代女性,从而为虎妞评了反。又如《芙蓉镇》的教学,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比较阅读原著和同名电影,学生往往获得对作品的新理解,如有学生发现李国香对胡玉音的批判不完全是阶级政治因素使然,而是有心理忌妒的原因。他们认为老女人李国香对长得比自己漂亮且受到芙蓉镇男人们宠爱的胡玉音在政治运动开始前是一种心理嫉妒,政治运动开始后,她把心理嫉妒转化为政治批判,李国香的政治疯狂正是其作为女人内在自卑心理的外在转移。

五、以文学原著为根本,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