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质量安全检查也愈发严格,而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也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现就将一些较为基本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农业技术防治方面,首先在蔬菜品种的选择上,要保证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病性、防虫性和高产性,这是防治病虫危害,保证蔬菜高产、质优的有效措施;其次在菜田的栽培与管理上,要保证其科学性,要重视生态调节,科学的栽培方法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最后,要及时的进行田园清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的清理田间的各种落叶、杂草、残枝等,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病虫害的来源,所以对田间遗留的一切杂物进行销毁或深埋,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作物的轮作与倒茬也非常重要,合理的安排轮作倒茬,能够有效的截断病害的发展,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将土地充分的利用起来。而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对土壤与肥水进行改良,蔬菜对土壤和肥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马虎不得的,要保证土壤的肥沃与疏松,要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与板结化。在具体的栽培技术方面,可以积极的推广蔬菜垄作、地膜覆盖、滴灌、粉尘保湿等新技术,保证蔬菜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其实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

以虫治虫指的是通过瓢虫来捕食蚜虫,用草蛉来消灭害虫的卵,目前这些昆虫都能大量的进行人工繁殖,其效果比较理想。

以菌治虫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种植、培育白僵菌、苏芸金杆菌等菌类,用以防治菜青虫等害虫,效果同样不错。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目前较为常用的就是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和它的产物来防治病害,如通过硫酸链霉素以及农用链霉素,能够有效的防治蔬菜的各种细菌性病害,通过农抗120则可以防治蔬菜的炭疽病。

3 不可或缺的物理防治

首先是对种子进行浸种与变温处理。将含水量不超过10%的种子,放入55℃的环境中处理48h-72h,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治由蔬菜种子传播的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

其次是通过季节温差以及光照来进行消毒。在夏天的空茬阶段,将土层进行翻耕,并在地表覆膜,通过太阳的高温来消毒,这样能够有效的杀死各种虫卵以及土壤表面的病菌。特别是对线虫,当温度达到50℃以上,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消毒效果。此外,在黄瓜的结实期,可以通过高温闷棚来防止霜霉病。

4 其他相关防治措施

4.1 加强植物的疫病检查

对植物进行疫病检查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环节。加强蔬菜种苗的疫病检查,能够有效的防治各种有危害性的病虫、生物随着种苗的种植而在菜田里蔓延。如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和番茄的溃疡病等都是疫病检查的对象。

4.2 做好预报预测工作

每一种病害、虫害的发生,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都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与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湿热、昼夜温差大天气,就很容易导致灰霉病与霜霉病的发生。而干旱的环境则容易出现蚜虫与红蜘蛛。所以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要按照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所需环境,结合实际的天气情况,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在其发生前就做好各种防治工作。

4.3 通过生物技术发展无毒种苗

目前我国对弱毒疫苗以及卫星核糖酸的研究,和其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培育出无毒的草莓与马铃薯种苗,在避免了病虫害的基础上,还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

4.4 严格控制化学措施的使用

利用农药来防治各种病虫害的方法,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种类最多的手段了,但是这种方法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坚决禁止对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的使用。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除了某些被允许使用的杀菌剂和调节剂外,所有的农药在要求上都与绿色食品的规定相同。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蔬菜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相应的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的促进蔬菜的生长,并帮助蔬菜提高抗病的能力。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多效唑、乙烯利以及九二等调节剂,不能能够调节蔬菜的生长速度,同时还能起到增产、抗病和早熟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没有按相关规定操作,则会导致植株的干枯死亡。

5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其关键就在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上。只有从多角度入手,综合的运用生物、物理、农业及化学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加强预测预报措施等,才能真正的保证蔬菜生产的无公害性。

参考文献

[1] 戚占民,石永霞,陈兆伟.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20).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2篇

1建立A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选择周围没有污染源、地势相对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的菜田作为A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加强蔬菜病虫草检疫工作

加强对蔬菜种子、种苗的检疫,防止危害性的病、虫、草及有害生物随着蔬菜的种子、种苗在菜区传播和蔓延。如番茄的溃疡病、黄瓜的黑星病、美洲斑潜叶蝇等。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通过预测预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发生之前或初期阶段。

4病虫害防治技术

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协调生态、物理等各项防治技术;选择可以在无公害蔬菜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生化农药等;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尽量降低蔬菜上的农药污染。

4.1农业技术措施

①选用优良抗病、耐病虫品种。②实行轮作套种。轮作的原则一是实行作物科间轮作,如十字花科(白菜、甘蓝、芥菜等)、茄科(番茄、茄子、辣椒等)、葫芦科(黄瓜、南瓜、角瓜等)等蔬菜之间相互轮作;二是根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进行轮作,如黄瓜角斑病、茄子褐纹病、番茄青枯病、葱紫斑病等实行2~3年轮作,而十字花科根肿病则实行4~5年的轮作制。③种子消毒处理。④深沟高畦,合理密植。⑤科学用水用肥。⑥积极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如地膜覆盖、滴灌、应用遮阳网、防虫网等。

4.2生物防治技术

①利用自然天敌控制病虫害,做到以虫治虫,如在温室大棚内释放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烟青虫;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②利用病原微生物控制病虫害,以菌治菌,如用农抗120防治白粉病、炭疽病、叶霉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等。③运用生物源农药消灭害虫,以菌治虫,如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菜螟、银纹夜蛾等。

4.3物理防治技术

①干热处理或温汤浸种消毒种子,以消灭或减少种子传播病害。②利用太阳能高温闷棚和冬季翻耕,利用高温和低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虫卵。③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④用防虫网防虫。⑤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如银膜避蚜、黄板诱蚜等。⑥人工机械除草;在病害初次侵染阶段除病叶、病株;在蔬菜收获后,把遗留的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清洁田园。

4.4正确使用农药

①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②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③提高农药使用技术,降低农药残留。一是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二是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合理选择施药时间。三是掌握合适的用药剂量与浓度,做到安全用药。四是合理混配药剂,即将几种不同类型的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混配在一起使用。五是选择合理的农药使用次数与间隔期。

5科学施肥

5.1肥料施用原则

①化肥施用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第二,化肥适量施用,每亩标准氮素化肥控制在25千克左右;第三,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定量化肥(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比例为1:2左右);第四,收获前30天内不能追施化肥;第五,化肥不能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

②有机肥施用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粪肥在施用前必须进行高温堆肥,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第二,推广使用生物肥料。

5.2科学施肥方法

科学施肥方法的运用是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增施基肥,少施追肥。肥料作基肥施用比做追肥施用能有效降低作物硝酸盐的含量。在相同的施肥量下,增施基肥、少施追肥能大大减少蔬菜的硝酸盐污染。

②采取化肥深施、早施。铵态氮要施于6厘米以下土层,而尿素施于10厘米以下土层。化肥早施能使氮素在植物体内有充分的时间转化吸收,从而减少作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量。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3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6岁(1987年8月30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3个月]

公 司:XX园林公司

行 业:农/林/牧/渔

职 位:园林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植物保护学

学 校:中国农业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吃苦上进,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曾多次获得国家三好学生奖学金。曾担任过班级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兼职辅导员等职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多年农业方面的工作经验,使我了解了物种种植管理技术与农场管理的模式。对物种的栽培养护颇有心得。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农/林/牧/渔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主管

工作经验

2012/10—2013 /1:XX园林公司 [ 1年3个月]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

园林设计部 园林主管

1、负责景观植物的栽培、养护和管理;

2、协助设计所需建花坛的园林规划,组织、指挥、安排并监督施工;

3、判断识别所发生的病虫害并提出防治的有关建议;

4、指导园林工人栽培技术、养护管理措施;

5、每日观察、及时发现景观植物的病虫害;

6、指导用机械喷药,调配农药,放肥和改良土壤。

2011/9—2012 /9:XX园林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

基地部 副经理

1、出口农产品(甘蓝类、蚕豆、青刀豆、荷兰豆、甘薯、等品种);

2、种植计划制定与实施;

3、出口原料种植基地病虫害防治;

4、出口原料种植基地全程栽培技术服务与管理。

2010/8—2011 /8:XX园林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

植保科 农艺师

1、负责有害生物预警系统,通过田间调查,预测所在区县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信息;

2、负责特种蔬菜,如圣女果、水果黄瓜、紫背天葵、黄秋葵、金丝瓜等几十种作物,的培养和研究;

3、负责栽培新技术开发;

4、负责新农药的测试推广工作。

教育经历

2006 /9--2010 /7 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 本科

证 书

2009/9 园林绿化养护师

2008 /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8 /6 大学英语四级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4篇

1发展历程

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科研机构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即1909年成立的河南省农事实验场,距今已有百年。1929年沿革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当时设有病虫害股;1950年农林试验总场更名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设有植物保护组;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有植物保护系;1959年更名为河南省农科院,1960年植保系与土壤肥料系合并为植保土肥系,编制25人;1962年9月,河南省农科院改名为河南省农科所,植保土肥分列两系,植保系编制18人;1963年2月农科所又改为农科院,植保系随之改为植保所,编制仍18人;1969年11月广大科技人员下放劳动,1970年1月河南省农科院改名为河南省农林技术服务站,植保所改为植保组;1971年农林服务站变更为农科所,植保组改为植保研究室;1972年农科所改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73年恢复植保所,下设病害、虫害2个研究组;1979年植保所下设病害、虫害、生物防治、农药4个研究室;1983年,增设小麦害虫研究室(含地下害虫);1984年实行课题组管理,取消研究室,设有麦病、棉病、葡萄病害、芝麻病害、大豆病害、大豆害虫、蔬菜病虫、中草药病虫害预测、地下害虫、生防、农药应用和农药残留分析等14个课题组,编制70人;1985年1月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89年增设农药试验厂;植保所课题组基本保持在8~12个,人员保持在70~78人;1993年又实行研究室管理,设有小麦病虫害、棉虫、生防、生物技术、芝麻、农药6个研究室;1999年成立种子开发部;2001年成立绿保公司;2007年,机构改革,编制为60人;2009年植保所内设办公室、植物病害室(含小麦病害、棉花病害课题组)、植物害虫室(含小麦虫害、棉花虫害、昆虫天敌课题组)、生防室(含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课题组)、生物技术室(含生物技术课题组)、农药室(含农药残留课题组)、农药厂和绿保公司。

2遵从院训,积极进取,不断推进植保事业发展

植保所始终坚持“团结、创新、求实、奉献”的院训,根据河南省各时期农业结构和发展状况,围绕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甘薯、大豆、芝麻、果树、蔬菜、中草药等主要优势作物的生物灾害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植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1978年以来,全所共完成计划项目500多项,项目总经费6000多万元,获奖成果164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5项,省部级二等及以上成果奖46项(表1),省部级三等奖47奖,其他奖60项。发表专业论文875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362篇,出版专著57部。

2.1传统学科优势明显

在历代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如小麦、棉花、水稻、烟草、果树、蔬菜、中草药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农药应用技术等。

2.1.1小麦病虫害研究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了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七五”以来一直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植保所设立了小麦吸浆虫防控科学家岗位,承担着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麦蚜等多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小麦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摸清了主要小麦病虫害的流行发生规律,筛选出进行化学防治的有效农药,可有效控制河南省各个时期小麦病虫危害,有力地推进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小麦病虫害研究领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省部级三等奖15项。

2.1.2棉花病虫害研究

20世纪60-70年代初,针对河南省当时危害严重的棉红铃虫、棉金刚钻、棉铃虫和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进行了深入研究;70-80年代初对棉蚜进行了系列研究;80年代对棉花红蜘蛛进行了系列研究;特别是90年代对大暴发的棉铃虫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有效地挽回了棉农经济损失,激励了农民种棉积极性。2000年后进行了抗虫棉和棉花盲蝽象的系列研究。在棉花病虫害研究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7项。

2.1.3农药应用技术研究

20世纪60年代在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农药、害虫天敌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地研究,现拥有20%辛高氯乳油杀虫剂、22%吡辛乳油和30%氰津莠悬浮剂13个农药新产品,并在该项领域中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6项、三等奖4项。为河南现代化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植保所是农业部批准的农药大田试验认证单位,承担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大田试验和评价,为我国农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拓宽研究领域,提升新兴学科

随着河南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植保所紧紧围绕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实际和重大需求,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发展新兴学科。

2.2.1植物脱毒及抗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在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1980年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始进行转基因抗病毒烟草纯合系的选育工作,利用基因工程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首次培育成功双价抗病毒转基因烟草,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近年来,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攻关引导项目和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番茄、抗病毒转基因小麦和抗病毒转基因甘薯等研究,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在植物脱毒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甘薯、地黄、山药和草莓等植物的脱毒培养和主要病毒的检测技术,培育成功了系列脱种,并在生产上获得较大面积的应用,脱种的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植保所设立了甘薯病虫害研究室。该研究领域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2.2.2中药材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20世纪末,为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植保所抽调精干力量,加强了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九五”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攻关项目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地黄等3种中草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和省重大攻关项目优质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等10多项,针对河南省主要药材病虫害,开展了病虫害和害虫天敌种类调查,病虫发生规律研究,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化学农药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农药残留动态研究,品种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良种选育,中药材的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主持完成的四大怀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0篇。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技术全面、设施完善的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平台。

2.2.3生物农药研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物农药的研制,此后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农科院科研专项资金和孵化项目支持下,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筛选出生防菌株100多个,从国外引进生防菌株2个,并对其中一些菌株如B-903、96-79、96-80、07-17的抑菌机理、抑菌成分、小试发酵、田间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了96-79微生物农药的小试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96-79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鉴定出9种脂肽类抗生素;开发出96-79水剂和可湿性粉剂,其对苹果褐斑病等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筛选出杀虫效果良好的白僵菌和昆虫病毒。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微生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已申报专利一项。

在植物源农药方面,以棉籽饼为原料,开发出1种植物源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筛选出1种具有较高杀螨活性的植物———地肤。在天敌昆虫方面,开展了小花蝽的规模化饲养、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为天敌昆虫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2.3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开发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始终坚持以自身科技优势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通过实施成果示范推广、科普下乡,开展技术咨询与培训、兴办科技企业等方式,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与农林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创建了鹿邑、温县、新乡、原阳、杞县等5个示范基地,形成了示范作用辐射全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网。选育开发棉花、小麦、甘薯、中药材等植物新品种12个,研发农药新产品20余个。其中,标杂A1、A2累计推广33.33余万hm2,产生自身效益600万元,社会效益10亿元。生产销售农药新品种1万t,产生自身效益5000万元,社会效益30亿元。技术成果转化累计2000万元。

2.4坚持人才兴所,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蔬菜的安全质量是蔬菜总体质量的基础。生产质量安全的蔬菜以及对其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就成为现代蔬菜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首要任务。

1.栽培管理技术对于蔬菜质量的影响

我国的蔬菜种类、品种多,而且蔬菜生产周期短,茬口复杂,为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需要不断的施用肥料和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施用是否科学和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是否安全是影响蔬菜质量的关键因素。

1.1在施肥技术上存在明显误区

大部分农民由于土壤肥料方面的知识贫乏,对土肥新技术的接触机会少,特别是在施肥上,很盲目,很不科学。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菜农不能科学的运用肥料品种,凭习惯施用,重化肥轻有机肥;二是对肥料施用不是适量而常常是过量施肥;三是施用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不合理,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氮磷的流失会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地表水水质变劣;氮肥形成的硝态氮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蔬菜品质下降。由于大量施用肥料,肥料中的有害成分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的污染,受污染的土壤产出物又把有害物质转换到蔬菜中,影响了蔬菜产品质量。

1.2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用药不安全

通过近年来对我国主要蔬菜品种上的常用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在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民滥用农药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菜农缺乏合理用药技术,在农药使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蔬菜质量:一是不良用药习惯,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防治过程中,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使用。第二,用药量概念模糊,有病无病都打“保险药”,用量偏高,造成环境污染;第三,用药时机不准确,存在着盲目用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长期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害虫、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抗药性增强,迫使蔬菜生产者不断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使用农药次数,且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大,同时高残留农药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导致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

1.3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尚未全面推广开

蔬菜的分散种植决定了对蔬菜病虫害防治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生产上难以全面推广。为有效地控制农业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提高蔬菜质量,虽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在推广应用诱虫板、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的生物农药等绿色控害技术,但是,由于受生物农药价格高、见效慢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蔬菜生产中推广不快。

1.4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是影响蔬菜质量的隐形因素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和检测标准,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蔬菜种植中应用植物激素比较普遍。在进行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青椒等果类蔬菜生产中,为了促进坐果,常使用各种保花保果的生长调节剂;为了促进果实成熟和提早上市,经常用激素催熟;有的在蔬菜贮存期间常使用保鲜剂,达到延长保鲜期的目的。滥用激素和保鲜剂,都会使蔬菜产品受到污染,降低其风味和品质。

2.加强我国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明确管理分工,形成管理合力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诸多环节,情况复杂,体系庞大,客观上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注重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实施的全过程管理,都有较为明确的管理主体及其分工,组织机构非常健全,并且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因此,为便于进行安全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我国应在明确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强合作,形成管理合力,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得到落实。

2.2加强安全蔬菜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对已被认证的安全蔬菜产品产地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在一些本底生态环境条件好,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发展安全农产品积极性高的地区,要积极引导开展安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对已经通过取得安全蔬菜产品认证的生产基地,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缓冲带或防护带,严防对产地的污染,确保蔬菜产地的环境质量。同时对适宜开展安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区域,积极创造条件,使其逐步转换成为安全蔬菜生产基地。以从产地环境切断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途径,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

2.3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

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当病虫害发生严重,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不能控制时,化控仍是必要的措施,它具有速度快、效果好、省时省工等优点,尤其是在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使用效果更为明显,深受广大菜农欢迎。因此,在当前或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化学农药防控蔬菜病虫还不可能取消。关键在于根据蔬菜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品种,如何科学选择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在限量使用范围内施用,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产品无公害。农药交替使用。农药交替使用的理论在国外早已提出,并有研究报道。。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不仅能减轻单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避免在蔬菜产品中的残留。在现实生产中,菜农往往在使用某一种效果好的农药后,就不愿使用其它农药,在一年重复多次使用,甚至连续几年使用,这种现象在有机磷杀虫剂使用中更为明显。由于连续使用同一种(类)农药,造成病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无效。因此,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一种农药在一个生产季节只使用1-2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推广高效、低毒的替代农药品种和生物农药。菜农之所以愿意使用高毒农药,主要原因是这些农药相对价格低,对某些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要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就要选用无论在防治效果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完全可以取代禁用的高毒农药品种。农药使用方法包括喷雾法、喷粉法、熏蒸法、灌根法等。一般在大田条件下,喷雾法靶标部位受药均匀且剂量大,防治效果好。但在蔬菜大棚内,一般情况下在秋冬季节,大棚相对密闭的情况下,应采用熏蒸法和喷粉法。在4月份后,随温度的升高,大棚通风量加大,施药应以喷雾法为主。对于防治地下害虫及土壤传播的病害应在蔬菜播种前,提早混使于土壤,或使用种子包衣方法。对于病虫害局部发生时,可用涂茎、灌根等局部用药,尽量减少大面积使用农药。肥料施用要按照蔬菜不同生育期平衡少量多次施肥。

2.4加强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菜农的素质和科技使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如果不尽快提高广大菜农的素质和科学生产的水平,再好的标准、规范和技术都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会落空。鼓励和支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蔬菜生产技术和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在生产环节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3.结语

生产实践表明:蔬菜产品质量是可控的,蔬菜质量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提高蔬菜质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健浩,王富华.我国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7).

[2]刘梅芳.我国蔬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6篇

1 充分认识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广阔前景和有利条件

1.1 独特的气候资源 大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同时受地貌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主要气候因素(雨量、温度)不但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而且垂直差异也较明显,构成各种各样的气候类型,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优越条件。项目区海拔440~650m之间,年平均气温17.1~18.9℃,年降雨量1600mm左右。

1.2 适宜的土地资源 基地建设在大田县的农业重镇桃源镇境内,分布在桃源、兰玉、桃新、前村、前厝、翁厝、西安和县良种场等7村一场,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产地内无化工业等污染源,农田生态条件优良、集中连片。

1.3 便利的交通条件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地理中心、三明市东南部,是福建西北部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省道秀里线、东石线贯穿境内100余km,行车4小时之内可抵达福州、厦门等地;“三泉”高速公路的开通,与沿海连接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从而保证上市蔬菜的鲜嫩质优。

1.4 种植规模大 基地建设规模267hm2,种植面积是400hm2;其中大白菜67hm2,黄瓜133hm2,莴苣200hm2,年产蔬菜15000多t,产值3000多万元。核心示范片100hm2设置在集镇中心所在地,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主要种植品种有:永安飞桥莴苣;京丰、强春、山东大白菜;中农8号、台湾绿剑、绿源1号黄瓜。

2 正确决策,认真制订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配套措施

近年来,大田县围绕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把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列入农业“54321”优势产业群之一,建立适应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了“雪山”萝卜、大田黄姜等区域特色蔬菜品牌,依托大公司、合作社建设规模蔬菜基地。

2.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确保“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项目顺利实施,大田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由农技站、农产品检查中心、县植保站、县种子站、良种场、兰源蔬菜合作社和桃源镇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发挥组织、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职能,对项目建设进行目标化和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小组由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和合作社人员组成,负责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负责项目的实施和销售工作。在发展模式上,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方式,完善上连基地,下连市场营销网络的直接销售系统,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扩大对周边农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2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意识,努力培植高山品牌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农业局技术组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印发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手册,加强对农户新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同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统一样式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在标准园区,由县农技、植保、绿办检测中心和经管的有关专家、高师进行培训授课,开展技术培训,发放相关资料,提高项目区种植户蔬菜栽培技术水平和广大农民素质。对蔬菜生产进行全面管理和跟踪,确保蔬菜品质,创建“兰源”蔬菜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2.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配置农药残留速测仪,加强产地蔬菜品质保证,要求农户按标准做到无公害生产。成立“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做到病虫害防治有序统一,减少病虫害相互传播,杜绝剧毒农药的使用。对蔬菜基地核心示范片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紫外线杀虫灯。对项目区核心示范片实施建设猪—沼—菜沼液输送管道。

2.4 改进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加强农产品的监管 项目区实施耕作制度改革,变一年一熟、二熟为三熟或四熟。项目区原有耕作制度为单季稻或烟——稻,667m2年产值一般在1000~2500元,实施项目后,耕作制度为烟——黄瓜——莴苣、大白菜——稻——莴苣、玉米——黄瓜——莴苣——大白菜等栽培模式,年产值可达4000~60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项目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好评。同时深入开展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地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

2.5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宽购销渠道 一是建立以紧密型购销关系为主、松散型购销关系为辅的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新华建立了长期的购销关系。此外,还鼓励和支持个体户参与蔬菜经营,扩大销售,搞活流通。二是狠抓收购网点建设。除不断充实加强购销队伍外,还由乡镇和管理区在产区设点收购蔬菜产品,方便群众就近交售产品。三是采取灵活的购销形式,确保蔬菜产销平衡,使农民放心种植,保证种好、管好,产品收得起、销得出。四是引进利用外资,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7篇

舒兰市

“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做饭按开关。干干净净卫生好,不得疾病又养颜。又节能又省钱,经济实惠又方便。” 这是舒兰市朝阳镇合兴村村民编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用上沼气做饭的真情实感,也反映了舒兰市农业环保站在改善农村环境、节能减排、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全市目前有沼气池8400多座,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362名,遍布全市48个村,44个服务网点。

朝阳镇合兴村是舒兰市高标准沼气建设示范村,目前已成立全市阳光工程沼气工培训专业基地,是全市沼气池建设的最大服务网点。全村现有60多名农民技术员、瓦工、力工、刷胶工、安装工常年从事沼气池建设工作,该村沼气池建设累计纯收入近600万元,年平均纯收入15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5万元。(省阳光办 供稿)

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农业站2011年培训蔬菜园艺工700人。开班伊始就选聘了我省著名的蔬菜专家刘岩与高级农艺师王永才授课,通过专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场讲解,使广大学员熟练掌握了蔬菜园艺工的基本知识。截至目前,已有500人被公主岭市的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聘为蔬菜园艺工;有100多人自己修建了温室大棚和蔬菜大棚,棚膜面积达到300亩,现在棚内的蔬菜都已开花结果;有80多名学员租赁了蔬菜大棚,现在大棚内的黄瓜已经上市,西红柿即将成熟;有2位学员已经组建了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吸收了100多户农户参加。

2011年,公主岭市农机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农机驾驶与维修专业1300人,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学员农机操作、修理水平普遍提升,故障明显减少。截至目前,已有500名学员充实到了1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从事农机驾驶和农机维修;有500多名学员购置了大型农机具从事大田农机作业——大垄双行免耕播种,为全国重点产粮大县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省阳光办 供稿)

长白县

长白县农科站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气候地理特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开设了“草莓、蓝莓、西甜瓜、人参、北五味子”等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培训班。经培训后的农民掌握了栽培技术,并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特产业的发展。长白县八道沟镇十一道沟村草莓种植现已形成规模,实现了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省阳光办 供稿)

梨树县

梨树县植保植检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11年共培训病虫防治专业学员1450名,现已在专业化统防统治玉米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万发镇的阳光工程培训学员成立了惠民植保合作社病虫害专业防治队,在今年春季防螟白僵菌封垛过程中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小宽镇的部分学员,在二代玉米螟防治过程中亲自操作自走式高杆机喷洒农药,为当地农业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贡献。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民群众科学意识得到了增强,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到田率明显提高,直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梨树县园艺特产站2011年共培训蔬菜园艺工400人, 结合当地地理特点,主要培训甜瓜和菜豆的种植技术。通过培训,使果蔬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普及,生产规模得到了大幅提高。

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县域农民果蔬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白山乡东白山村仅甜瓜一项生产就增加30亩,增收80余万元。据统计,通过培训全县温室大棚增加100余栋,极大地促进了梨树县果蔬产业的开发,丰富了周边地区的菜篮子,增加了当地的农民收入。(省阳光办 供稿)

九台市

九台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2011年的蔬菜园艺工培训时,从省蔬菜研究所聘请蔬菜专家在龙嘉镇各蔬菜大棚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培训蔬菜园艺工800人。龙嘉镇草城子村农民通过学习蔬菜温室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蔬菜的贮藏、加工技术及蔬菜产业的发展等方面知识,提高了种菜水平。草城子村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在共有132户种植蔬菜,占农户总数650户的20.31%;蔬菜种植面积13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527公顷的24.67%;蔬菜总收入2600万元,人均种植蔬菜收入超过万元。

九台市畜牧总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承担着全市畜禽繁殖员和畜禽养殖技术员培训任务。2010年和2011年共培训学员711人,培训基地聘请了李春生等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畜牧兽医专家讲课和现场指导。以养、繁、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理论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定了玉丰泽种公猪供精站等2家实习基地。专家深入各场户进行现场指导,特别是在猪、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上手把手地教学,真正让养殖户学以致用。玉丰泽牧业小区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效益,养殖户平均增收近万元。(省阳光办 供稿)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第8篇

一年来,我院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三下乡办公室的布署安排,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市农科院科技服务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依靠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重点,围绕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做了大量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六类示范基地建设

全院围绕科技服务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棉花示范基地;*、*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等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累计面积1066亩,千亩示范方31个,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36万亩。其中:

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建立三级示范区。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20个,面积16940亩,省外示范基地37个,面积17.4万亩。

本院试验站核心示范区,衡观35面积60亩,衡5229面积20亩,衡136、衡216面积各8亩。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4900亩。其中:衡观35在*榆科镇、乔屯乡示范2100亩;衡5229在*、武邑示范1800亩;衡4399在*护驾迟镇前营村示范1000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在*市建立玉米新品种衡单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其中:衡单311在*市前营示范230亩,平均亩产665公斤,突出表现结实性好,抗病虫;衡单6272在*市榆科示范580亩,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示范区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百亩以上示范田3个,当年共计示范面积740亩。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在*市小寨乡皮村建立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区100亩,在**乡*村、*坊*镇*村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建立棉草连作棉花中心示范区3000亩,向周边辐射推广1万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景县龙华;邢台巨鹿;迁安市杨各*镇罗寨村落实高丹草500亩;饲用黑麦、小黑麦43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6个。其中*3036亩、*1503亩、*486亩、省内其他地区2*6亩,共计示范7121.8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分别在*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

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31个,示范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面积涉及359960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技术培训57场次,发放技术资料94300份,受训群众16120人次。利用各种媒体宣传33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观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专项工作赢得社会赞同

针对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员及时行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从春节期间开始对旱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在2月10日前将各项措施印成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现场指导1500多人次,培训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接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日报等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10多次,同时给*电视台、*科技报、*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输送了抗旱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抗旱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品种示范成效显著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跟踪技术服务、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我们采取的示范与繁种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给示范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900亩示范区,平均亩节水40-50m3,增产60-80kg,增收节支总额超过120万元,共计节水20多万方,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春季特大旱情之下,我院示范的品种均表现突出的抗旱优势,特别是衡观35,一般亩产达530kg以上,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60-100kg。*吴寺村创亩产650kg的高产记录。

(三)生防技术示范助推无公害生产

通过生防技术的实施番茄增产15%左右,茄子增产24.0%,授粉后没有发现奇形果,黄瓜增产3%,大棚蔬菜平均增值1050元/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万元。示范区及示范辐射区使用的化学农药普遍减少1/2左右,剧毒农药全部不再使用,示范区90%以上的蔬菜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安全标准。

(四)科技培训服务提高了农民素质

通过科技培训解决了当地作物生产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实现了增产、节本、降耗,提效。受训农民系统掌握了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确定等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小麦育种、节水技术、生防技术分别组织了全国、全省范围的科技培训。全年组织技术培训57场次,受训11266人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60次,4860人次接受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达9.43万份。

三、科技下乡服务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争取支持

为更好地落实我院科技服务计划,院领导重视,亲自抓。我院与*市政府紧密结合,与*市农业局、畜牧局结合,先后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间作现场观摩会。得到*市、*市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示范区所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同时还得到市财政的经费资助。

春天小麦抗旱工作、9月份局部地区作物发生涝灾,科技人员及时到灾区调研灾情,向*市主管副市长进行了回报,并在*日报发表文章,指导农民科学救灾、减灾,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

通过与政府结合,不仅很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我们自身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服务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20*年我院被授予*市科技下乡先进集体。

(二)树标立牌,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

只有让农民能够直观的看到新成果的特点、优势和增产的潜力,才能让基地真正起到示范、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示范效果才能信服。在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制做13个展示牌,置于基地显著位置,组织临近各村领导和种植大户进行参观,让农民能够最直接的看到新成果的优势。同时省、市、院领导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三)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

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联合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果。核心示范区与一般示范区由本院亲自掌握,9个基地示范面积4980亩。辐射示范区与省内知名种业结合,共建立示范基地49个,面积18.6万亩。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繁种推广优势,实现示范繁种一体化,获得双赢。

(四)科技宣传与科技服务促进了成果转化

针对春季小麦旱情在*电视台农民频道进行了小麦春季抗旱管理技术讲座,在*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举办了题为“今年的小麦怎么管”的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讲座。9月份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了抗旱节水、高产广适衡观35的专题报道;8月10日至9月20日一个月在*经济频道(2套)《天气预报》片头做有声动画广告82次;8月1日至9月30日两个月在*综合频道《*新闻》后做有声动画广告120次;9月份在*都市频道做衡观35短篇专题4次。就大灾之年衡观35的突出表现接受*日报等多家报刊的采访并刊登。使农民对新成果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组织现场观摩,增进领导、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5月份组织了衡观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各级领导200多人参加;同期与*兰德泽农种业联合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大型观摩会”,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等200多人参加。当年还多次组织了蔬菜生防、牧草种植、玉米品种、棉花品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每次都邀请各级媒体记者,给予真实充分的报道,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加速成果转化。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以*市“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榆科镇东杏园、下博村,护驾迟镇前营,乔屯乡林铺村、东大章等6个样板田。

2、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落实冬小麦新品种10000亩,玉米新品种衡单311和衡单6272各1000亩,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1000亩。与玉米节水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相配套的玉米高产样板田2000亩。

落实饲用黑麦、小黑麦示范面积500亩,高丹草示范面积500亩。

新建立以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2个,示范样板500亩。一般示范2000亩。

3、搞好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好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实现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的高产示范田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市、景县、桃城区、*县、安平县的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小麦生产情况冬前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1次、小麦生育期培训1-2次,播前培训1次。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