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心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继续护理学教育;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护理继续教育是护理人才成人教育阶段中的综合体,是实施护理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护理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增强医院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 CNE)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2]。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继续护理学教育以来,主要重视医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的继续教育,强调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而忽视了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内容的必要。

1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1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1 护士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3];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4];国内有研究报道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占12.3%~31.8%,护士不良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5,6];另有调查显示52.1%护士认为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7]。护士面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感、疲惫感,同时由于工作繁重,对家庭、孩子及父母的照顾不周,甚至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另一方面护士自我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健康状况变差,护士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利于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应重视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

1.1.2 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角色冲突;护士工作繁重辛苦,技术性强,责任心重,突发事件多,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的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护士工作应激虽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而且也只是间接因素,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8,9];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的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角色功能的发挥[10]。

1.1.3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内容,可以使护士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到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专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护士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也有一定影响[11]。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护士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利用社会支持,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解压,从而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压力的环境;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能帮助护士掌握沟通技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与人交流,正确处理好护士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使护士掌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方法,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

1.2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护士作为为人们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源,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的满意度、工作绩效、患者的满意度密切相关[10];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预示着患者的满意度[12]。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是提高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创造力的高低还决定于主体的意志、毅力、兴趣、信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13]。在继续护理学教育中,除了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护士身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避免稍遇困难和挫折就心态失衡,增强护士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护士健康乐观的情绪,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护士还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方法,了解不同患者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上帮助、引导,从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更好地胜任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2 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护理部定期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沟通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有意识的培养护士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护士应激能力;成立护士俱乐部,关心护士的生活、分担她们的压力,帮助她们形成快乐工作理念。

最近美国继续教育认证标准又做了修订,指出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心应从过程转向结果, 即从如何搞好继续教育这个过程本身,逐渐转向如何使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效果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人类健康,如何使人们充分感知继续教育的作用。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除了应该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应该加强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终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袁素娴,郑一宁.综合医院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管理.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8-29.

[2]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

[3] 马玉辉,郭源萍,宋慰春,等.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华临床医药护理,2007,5(2):53-55.

[4] 陈亚红,吴庆文.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4,1(12):1099-1100.

[5] 程金莲,李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92.

[6] 蒲莉,马梁红.100例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4):65.

[7] 苏敏宜,张莉,程云.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现代医院,2010,10(4)109-110.

[8] 卢莉,冯涛,薛朝霞.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6.

[9] 徐伊,林健和,李淑仪.护士在应激状态下的应对方式调查.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3,24(6):89-91.

[10] 蔡中艳,王健,徐玉华,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4-356.

[11] 荣志宏.心理干预对护士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0-101.

[12] 尹凤玲,刘连忠,夏芳,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干预的研究.护理研究,2009,23(1),63-64.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07-01

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教师虽学过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但只凭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能影响教师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情感”因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深入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起点,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是爱学生的主要内容。关心学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容许学生有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余地。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都有要成为“好人”的愿望,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是可以教育好的。严格要求学生是爱学生的尺度和表现。教师爱学生主要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眼,爱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要有宽容的心态,特别是对待有过错的学生,要克制自己,稳定情绪,不要说过头话。要了解学生的痛苦、苦闷和孤独,少抱怨、急躁,多宽容、耐心。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去说服他们,用真诚、执著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用呵护、引导、健康、包容的态度来帮助他们,从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整体,让师生都感受到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因此,对教育工作、对学生、对所讲授学科的热爱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正确的审美感,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素质。其中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

二、磨砺意志,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意志”因素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这种意志素质表现在工作上是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工作的伟大意义,坚信自己的工作是光荣而崇高的。要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要有善于支配自我和节制自我的能力,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应学会悦纳学生,悦纳教学工作,抛弃那种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缺点、用有色眼镜观察学生优点的观念,抛弃那种因工作不顺而产生的烦恼和痛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技巧高度的尺度。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细心观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观察”因素

观察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教师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时要做到:一要细致而深入。见微知著,能体察反映学生内心变化的细微表现,并透过这些细微表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向。能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了解学生的自我观念,这是教师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品质。二要迅速而准确。能迅速地进行观察,善于抓住最能表现内心活动的主要表现,又不为假象所迷惑,要善于在瞬间捕捉学生表现和行为的细微变化,迅速掌握学生的特点,真实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处理问题。三要全面而客观。全面观察,从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

四、善于表达,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表达”因素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身心健康 教育与管理 意义和内容

1、大学生开展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1.1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要顺利完成大学教育,并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必备条件。另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也是发掘大学生潜能的前提条件。身心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1.2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身心素质包括个人的身体状态、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要以身心素质为中介,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身心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拥有健康的身体条件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1.3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驱使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身心健康教育程度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大学生以在身心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4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是维护校园安定和谐氛围的需求

通过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利于同学、朋友、室友之间在身心健康方面的互助,既可对已有不健康身心的危害起到干预或减缓作用,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性格特征,这对于安定和谐校园氛围的维护至关重要。

2、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年级和大学生的现行身心健康状态来制定,大体包括以下方面:

2.1 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与管理是开展大学生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学生工作者容易忽视的内容。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自理能力,但他们身处异乡,容易忽视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监视和改善,因此,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学生开展身体健康教育和管理。

2.1.1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进入大学后不少学校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要求不明确、不严格;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失去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形成了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制度约束或班级管理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增强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1.2 认真做好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大学校园办学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再加上有些学校卫生保健措施不健全或不落实,卫生保健教育工作不及时和缺乏针对性,对一些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措施差,学生缺乏卫生保健及防病常识,在校园集体生活中不注意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等,以致使流感、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认真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保证校园和谐稳定,学生正常上课的基础。学生工作者要在平时的健康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对学生饮食卫生教育,营造干净舒适的宿舍环境。当发现学生中有传染病源时,要及时做好应对策略,阻断传染渠道,避免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2.1.3 促进大学生自觉开展体育锻炼

向学生宣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身体锻炼方案,可通过体育教学专题讲座、电视电影、广播等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利用班级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监督,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用余暇时间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文体活动。

2.1.4 帮助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并学会自我保护

要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应对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方法,要通过学校医院和其他渠道对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避免发生不正当,预防爱滋病、性病及意外怀孕对身体的危害。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

2.2.1 对大学新生开展适应能力的心理咨询

大学新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容易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抑郁等交织复杂心境。学生工作者要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的方式对新生进行适应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因此,对新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智力健康、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

一、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方法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体育活动是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点,把旧观念中体育只作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扩展认识到体育对人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并把它作为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特异性,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其克服与消除种种弱点,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向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各科教育活动相结合。高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有一部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各种教学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所以,体育教师要努力地挖掘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力争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国家教委1989年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0.23%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障碍;1997年湖南某大学采用SCL-90量表,对职教学院431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19.2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据《2003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16.5%;南京4所高校1万名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显示11.7%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疾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在各种技术技能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体育教育活动,如组织比赛、社会实践等,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利用班级或团队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教育干预,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减少大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使其认识到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对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才能使其自觉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科学有效的体育健身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其按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和信心

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习成绩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动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无不展现在师生面前,因此,学生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的情感体验,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基于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排除其不良的情绪干扰。当学生某个动作失败时,教师应给以鼓励并正确地分析和耐心地帮助,以增强其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体育比赛有胜利者必然也有失败者,教师要抓住“失败”这一契机,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成功的机会。对那些技术动作复杂、一时难以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师应采取分层次教学和降低练习难度要求等方法,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成功往往是兴趣的催化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才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在促进提高他们运动能力的同时,调节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责任感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职教师 专业素质 身心素质

中职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呢?怎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呢?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1.现阶段中职生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自制力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些学生带着家长和社会的偏见走进校门,心灵受到压抑和扭曲,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他们有的表现神色茫然、思维迟钝,有的表现纪律涣散、自暴自弃。针对中职生现状,在职业素质教育中要穿插人文精神教育,设身处地地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提供充分的师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引导中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去掉不该有的思想负担,从而作出正确评价。

2.中职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2.1专业知识

以所教学科为中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好课,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学习。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知识。国家大力推行中职教育,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都组织教师到各高校进修学习,中职学校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积极进修,扎扎实实学到知识。

2.2专业技能

本专业的各项专业操作技能。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推行的是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法教学,理论和实训教学结合得非常紧密,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中职教师。有的老师说,我只能带理论课,不懂实践,有的老师会操作,但理论功底太薄,这都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更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不能纸上谈兵,各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安排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在专业上有发展有时间钻研。

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不是简单的学生纪律问题,它要求中职老师改变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积极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采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训教学中,课堂组织和管理显得更重要,它涉及一个安全问题,如不加强组织和管理,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就有可能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甚至威胁学生的生命。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能力。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差,说教式、灌输式的讲课只会让学生无兴趣,中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教师应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

3.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竞争机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引入,教师时常处于紧张、焦虑、压抑、疲劳之中,这些严重影响教师的健康。健康是工作的保证,现代教育任务艰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

3.1中职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表现为:具有良好的仪表和风度,精力充沛,能够承担高强度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保重身体,多多锻炼身体。

3.2中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体表现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具有良好的自控力,特别是在面对个别学生的无理顶撞时,要控制情绪,做出正确的处理。能放松心情,及时调整心态。教师在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后,要通过各种放松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放松,尽量使身心保持平衡的状态,具有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4.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新时期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身负的责任,具备高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光辉形象,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平.如何做好一名中职教师[J].经济师,2005(02).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学生;身心素质;生活和行为方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以适应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现代社会,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开展健康教育,会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认识到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赢得竞争。因而,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口素质的竞争。人口素质的内涵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年是未来的希望,维护他们的健康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普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健康是财富,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当前,健康的内涵已经改变,真正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病态,还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及道德健康。健康教育就是研究人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其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并能促进人的健康的一门科学。它能引导和促使人们自觉地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达到个人和社会人群躯体、心理、道德上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最佳健康状态。人民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的必要条件。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从而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和经济上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成熟和独立。这一时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这个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预防各种疾病,确保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证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其相关的卫生知识及保健技能水平,而且还会辐射社会和家庭。所以,这是一项优化人口素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系统工程。为保障我国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1990年国务院颁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且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教学、建筑、学生起居、运动、食堂、保健、健康教育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严格规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校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更加说明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教会人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方法。健康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性的教育。身体健康是一种实力,拥有这种实力的人能够成功地应对现实社会的各种要求;心理健康也是一种潜力,拥有这种潜力的人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做出有价值的创新。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健康意识。

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而心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身体与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无身体的心理,也没有无心理的身体。人们常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同样,健康的身体亦得益于健全的心理。也就是说,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为增强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去提高所有人员的身心素质。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人口素质的竞争,剧烈的经济竞争促使很多国家把提高人口素质、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经济和增强实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竞争,教育竞争的背后是智力竞争,就是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和人们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竞争。必须

让学生懂得只有敢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不单纯是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科学、德育的内容,是营造一种社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以心理素质为中介,以社会文化素质为向导的整体优化教育。在大学阶段,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已有中学德育的基础,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对善与恶、美与丑等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加上青年期固有的心理矛盾,近年来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社会消极面往往会影响他们思想、道德、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原本就很脆弱的心灵在烦恼、懊悔、绝望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出走、轻生、犯罪等后果。因此,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科学的道德理论植根于他们的头脑,并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他们才能真正学会分析社会道德现象的正确方法,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新时代的文明素养,确立对社会、国家的政治责任感、义务感,具备抵制社会消极影响的能力,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开展健康教育,学生终身受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卫生策略。对于国家来说,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国民保健对策。人们都知道防病容易治病难的道理,只要人们具备基本的卫生知识,许多疾病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由单项传播信息向双项传播信息方式转变,形成课堂教学、科普录象、卫生咨询、心理咨询、个别交流、学生反馈信箱、网络新技术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掌握被教育者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卫生保健指导,提高教学效果。青年的健康成长与社会未来息息相关,心理健康与否必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学校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这种心理发展水平所表现出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积极面,二是内心存在显著的矛盾。例如,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的一帆风顺和在文化知识上的优势,常常带有优越感和盲目自信的特点,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消极失望,有可能导致心理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影响健康。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也是当务之急。

据有关统计,世界各国有70%~80%的人死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所引发的疾病。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的宣讲,建立健康意识,杜绝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吸烟是世界上公认的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有约250万人死于由此引发的疾病。另外,调查表明,吸烟的起始年龄越早,其患病的危险性越高。吸烟还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减退,智力活动能力降低,思维能力衰退。某些学校的调查报告显示: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不吸烟的学生。由此可见,吸烟确属公害。因此,不少国家都制定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法规。而酗酒是世界公认的又一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危险因素中居于第二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酗酒而结束生命。众所周知,酒精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过量饮酒可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损害人体神经中枢、心脏、肝脏,还会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疾病。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要减少和消除其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教书育人,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管理者、技术的指导者,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找准学生的精神需求点,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把握好方法和时机,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良才.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

[2]杨普春.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10,(5).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生活方式 中学生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85-01

引言

近年来,相当多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沉溺于游戏之中而不能拥有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导致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偏低,无法克服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可能给家庭、社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麻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我们应当对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予以深入调查。

1. 研究对象

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文将对某一高中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为了确保此次调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要适量增加此次调查的人数,从而获得较为精确的调查结果,进而找到准确的方法来完成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2. 研究方法

2.1通过文献资料法完成研究工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学生生活方式、身心健康的研究较少,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对此,为了顺利完成此次研究工作,可以通过查询国内外较好的文献资料来确定良好的生活方式的特征,并深入了解学生生活方式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便于通过较为准确的信息来确定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方法。

2.2通过问卷调查法完成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来了解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水平,所以这个调查问卷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能被广大学生所理解,从而帮助中学生准确地将自身的情况反映到调查问卷中,帮助调查人员全面了解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水平,并利用国内外科学的方法论解决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偏低的问题。

2.3通过数理统计法完成研究工作

随着人们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许多优质的分析软件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因此,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将上述参与调查的中学生的测试数据输入到专用的分析软件的数据库中,然后获得相应的分析模型,进而全面掌握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3. 学生生活方式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3.1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中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

当中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之后,中学生就能就能实现时间的合理利用,按时完成教师和自己设定下的任务,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能让中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保持愉快的心情,并获得健康的身心。

3.2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中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中学生就能增加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机会,因而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中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朋友就会伸出援助之后,防止中学生出现心态扭曲的现象。

3.3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中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许多人在受到病痛的折磨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扭曲的现象,一旦中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防止病痛的侵袭,因而能够让中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身边的问题。

3.4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中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以睡眠时间为例,如果中学生拥有了充足的睡眠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大脑来听取教师的讲解,并且还能找到解题新思路,获得教师的青睐,因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优异的成绩,防止成绩较差而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

4. 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4.1家长要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走读的中学生而言,其睡眠的时间不会受到学校宿管的限制,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中学生很有可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对此,家长就要帮助中学生来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确保中学生拥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

4.2教师要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近几年来,大多数教师为了让中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中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然而处于高中的中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所有的作业,因而就会牺牲睡眠或锻炼的时间来补作业,一旦无法完成,便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尤为不利的。

4.3提高中学生对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视

家长为了随时与儿女取得密切联系,往往会为他们配置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然而有些学生却无法控制自己把玩手机的时间,盲目利用休息时间来玩游戏、聊天等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作息,因而便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将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正常生活。

4.4学校要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大多数学校为了获得良好的声誉,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中学生的成绩,因而给中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非常少,所以使得中学生的体质偏弱,用一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所以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一旦此种现象过久,中学生的心态就会发生转变,出现厌世的心理状态,所以学校要为中学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5. 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生活方式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身心较为健康的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应携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便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王奕,何茂恒,徐申,王金亮.昆明市城区初中生绿色生活方式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2.3(31):111-112.

健康的身心素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健美操;健康;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87-1

近年来,随着高考压力的增大,高中生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研究健美操与高中生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三维健康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来的,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三维健康观的标准。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江苏省淮海中学09级的200名高中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09级参加健美操选修课的高二年级学生共200人(男:60人;女:140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2)调查访问法

分别与各班学生进行了座谈和课后交流。

(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材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进行分析。

(4)文献资料法

对文献资料进行合理搜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健美操锻炼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

健美操对美感的培养,大体可分为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在调查问卷中选课学生认为健美操对自己美感的培养的结果如表1所示,总满意度为94.5%。

表1 学生认为健美操对自己美感培养的效果

满意度调查人数占被调查人数

满意14974.5%

一般4020%

不满意115.5%

(2)健美操锻炼中对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健美操锻炼对高中生的生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进行健美操锻炼,可以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影响,可以对全身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练习,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骼增粗,增强骨骼抗负荷能力,提高关节与韧带的运动幅度、灵活性和稳定性。

(3)健美操锻炼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指标如下:是否有益于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否可纠正身体姿态,是否可以陶冶美的情操。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发现,68%的学生认为健美操锻炼能显著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心,20%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另有12%的学生认为无影响。健美操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学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使得动作更加优美和协调。在表演的时候,由于是在公共场合,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也有极大的好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适时适当的健美操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员的审美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健美操是现代高中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它的健身价值迎合了三维健康理论,也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实现三维健康指标的有效途径。

2.建议。

目前,参与健美操选修课的高中生人数还比较少,尤其是男生,对健美操的价值认识还没有深入人心。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当加强研究,使得健美操锻炼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另一方面,我们应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喜欢、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任晓冬.健美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valueengineering,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