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经济的作用

旅游经济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旅游业也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旅游业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城镇化发展和旅游业之间到底是怎样的联系,又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文中将做详细的解释。

一、城镇化发展的含义

城镇化其实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它大概说的是:某个地区的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优化。其中城镇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到工业社会的发展形态,然后再进一步的升级到服务型的社会中,最后所形成的模式就是现代城市型社会。城镇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整个社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职业都会跟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城镇化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度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使我国的资本进一步的积累,劳动力水平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旅游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益处,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的行业。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使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在这些行业的消费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也是城镇化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当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会让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从根本上来说,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刺激人们的消费,拉动内需

城镇化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因此他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追求上。因此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会在旅游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其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进而拉动了内需。

(2)推动其他的行业的发展

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的建设基础设施,而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必然会促进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酒店、娱乐消费和餐饮业等都会有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中的闲置资金也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流向旅游业或者是和旅游产业相关的一些行业。一部分的居民会选择投资旅游行业,促进其更好的运转和发展,从而为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对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共同原因

首先,国家政策会对两者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不管是城镇化还是旅游经济,都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国家会颁布一些具体的法律和方针政策来推动旅游业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发展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客源,而旅游业发展可以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两者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其次,良好的区位因素会推动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区位条件。旅游业必须要借助于人文地理或者是自然地理环境,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包含了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人文地理环境中的人文因素,比如敦煌莫高窟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最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和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使得生产要素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流动,各个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而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国度,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条件,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城镇化发展对于旅游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

1.人口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人口是旅游业的客源,所以它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如果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城镇中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人口密度,那么其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关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相关旅游部门曾将做过专门的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增长了10%,即由原先的40%增长到了现在的50%左右。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当地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增长的数额达到了两百亿左右。这些数据都清楚的表现出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城镇人口数量会不但增多,给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进而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社会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也趋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变的更加完善。第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游客的旅游带来便利,不仅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而且也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和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使他们的旅游体验进一步的增强。第二,城镇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游客将从中得到更大的优惠和方便。这样游客在游玩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担心和安全隐患,进而轻松地享受到旅途中的愉快。

3.生态环境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游客不愿意到当地旅游,旅游经济自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的旅游部门对此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期间,我国的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到了40%,同时旅游经济在这五年期间也不断的增加,于上一个五年期间相比增长了12.1%。由此看出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都需要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基础。

四、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总体来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会给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比如:人口的增加可以丰富旅游业的客源;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少伟.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231.

[2]高小茹.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160.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2篇

1.自然资源。内蒙古地区处于我国的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多种多样的森林、奇异的珍禽异兽以及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成为吸引游客参观游玩的重要景点,内蒙古天然资源能够给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景点观赏资源,而且与众不同的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文化等都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收入。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人类早期的生活足迹,鲜卑、突厥、契丹、蒙古族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悠久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份神秘的人文色彩,元朝的建筑以及民族化建筑都给内蒙古旅游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综上所述,内蒙古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有重要的作用,成为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2.区位优势。内蒙古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方,连接蒙古和俄罗斯,是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东部的发达地区和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绵长的铁路线能够连接华北、东北、西北、环渤海等地区,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的建设,内蒙古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在地理位置和区位发展上借助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力发展交通业,包头、呼和浩特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的区位优势能够对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便利的交通能够解决旅游的路线问题,提升旅游的全国影响力,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同时在招商引资和开发资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1.发展特色旅游。发展特色旅游主要是从内蒙古的特色自然出发,通过精彩的宣传和制作,将特色旅游的信息完整的散发出去,吸引游客来游玩观赏。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中有很多的多样性景观,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自然资源,将这些资源实现整合开发,通过民族生活、民族特色、民族传说等方式进行民族文化方面的宣传,利用这些不可替代的神秘自然景观不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资源水平和等级。通过打造民族文化景观和生态旅游景观,开发高水平、高服务的的旅游设备,让内蒙古的特色旅游能够成为精品旅游景区,以与众不同的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内蒙古地区的特色旅游。

2.发展多样化旅游。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造成旅游的长时间淡季,因此发展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能够在时间上保证旅游项目的时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借助于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促进内蒙古旅游的多样性,丰富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比如发展夏季草原、冬季冰雪、常年温泉的旅游度假项目,通过森林、湖泊、湿地、地质奇观等旅游资源进行发展创新,丰富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建设,保证旅游时间的有效连接性,解决淡旺季间隔的问题。多样化的旅游能够有效地利用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壮大局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在不断地开发过程中,给内蒙古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旅游业也随之在快速的发展当中,其对经济的带动性作用较以往也越来越大。这对社会经济建设,推动地区投资、消费等方面的意义尤为重要。从而促使旅游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1、实践考察

旅游在带动经济的增长过程当中,其对住、行、吃、玩等的需求普遍存在着流动性并且不分区域,并且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等行为都有着空间相关性。

2、理论考察

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投入以及劳动等因素的流动,促使其投入产出活动也有着空间相关性。因此,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需要以旅游经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为基石,从而对在区域当中的旅游经济增长中的溢出效应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而且从政策和决策的角度上出发,基础应建立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理论以及模型之上,对其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会得出,对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以及消费者的出行规划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3、问题

首先,对省及与地级的旅游行为有较大的空间相关性,但对旅游行为当中的协同作用没有综合性的思考。其次,在对我国省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思考过程并没有把空间效益这一要素考虑进去,促使结果相差较多。最后,对区域旅游经济中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够充分,从而对模型的准确参数估算不清楚。对其旅游经济空间依懒性的刻画较为困难与科学。

二、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以及分析结果

1、空间相关性的检验

运用阈值距离的空间权值矩对:中国省市的旅游产出的空间自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结果:中国省市之间的旅游经济增长有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除了Morans传统的检测方法外,也可以利用拉格朗日乘子的方法进行检测。

2、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

如下利用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估计,因此,为了有所区分对6采用标准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采取较为普通并且混合的面板数据等多种模型进行估计。方法:6采用混合普通较小二乘估计的方法、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空间面板采用,软件上6采用,所有的借助进行检测估计。从结果可以看出面板模型通过了水平检测标准,这说明对旅游经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增长的模型来说,采取空间面板模型更加有效合理。同时,也更加说明,在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进行分析时,对空间效应的面板数据的模型估计不做考虑的方法是不合格的方法。更加强调了相邻的省份之间的资本投入,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均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三、结论及相关的政策启示

国内旅游发展空间的依赖性尤为明显,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结构差异。因此当地政府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还有待加强(例: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对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区域之间须相互加强合作、相互协调从而一起发展。当然进行战略性联盟的方针,首先须建立与生产要素相关的市场机制,冲开障碍性因素从而合理的配置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地位。其次区域之间加强市场合作,能够有效扩展开旅游产品的生产链。从而实现差异互补化,构建和谐的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因空间距离的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也随之降低,因此需要加强政策的实施,拉近旅游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系。例如:以发达省市带动发展慢城市的合作机制,或者旅游支援的工作机制等。目前为止,人力资本因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所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但因人力比物质资本的回报率更高,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本内的投资,改善其配置,并进行结构优化,从而达到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

四、结语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闲暇时间 假日经济 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的由来

假日经济产生的前提是闲暇时间的存在。闲暇时间是一种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存在,人们产生消费的时间几乎都包括在闲暇时间内,由于消费时间的长短不同,相应地也就有耗时性消费与省时性消费的区分。从时间概念上来说,消费时间的长短也就是省时性消费品与耗时性消费品的“时间价格”。基于这点,闲暇时间就具有了一种货币性质的功能,当消费者只在闲暇时间内进行消费时,其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内去满足自身消费与服务需求的最大化。

为此,可以通过建模,探讨闲暇时间变化对于消费水平与消费人群结构的约束作用,已得出闲暇时间的约束模型就是消费者在闲暇时间段时所能选择的耗时性与省时性商品的不同组合。①同时,按基本数据分析,消费者劳动时间为一天8小时,休息睡眠时间为8小时,那么一天24小时内其闲暇时间就有8小时。

假设有省时性商品,其每消耗一个单位的省时性商品就需要两小时,而消费一个耗时性商品则需要四小时,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约束作用下,闲暇时间用以消费商品的数量会受到时间的影响,闲暇时间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耗时性商品的消费数量,同时还会促进省时性消费的增加。②因此,闲暇时间越多,则商业活动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发生,并且更为活跃。基于此,假日经济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

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

假日经济是一种闲暇时间内发生的经济现象,它作为社会总消费的一部分,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当前,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出集中化和调控不足两大特点。

集中化。目前,假日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缩短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方面,假日经济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目前我国假日经济集中分布于三个黄金周内,甚至国内把假日经济就理解为“黄金周经济”。这也造成大量的企业与公司在黄金周到来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宣传与经营管理,导致“黄金周经济”扎堆的现象,这种过于集中的经营方式的弊病也相当明显,供需不平衡被进一步放大,消费者在黄金周消费存在井喷现象,波动过大的经济消费特点也对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每到长假时间,交通部门的压力就骤然增加,同时各大景区也人满为患。

另外,由于集中性消费的特点,平时能接待2000人的旅游景点,可能在假日要接待5000人,势必会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这种供需的严重不平衡也埋下纠纷与安全隐患。甚至有游客投诉,去了旅游景点,没有看到风景,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同时,大量的旅游人流也造成旅行社之间的盲目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有的打出“低价出游”“零团费”等幌子,却暗中降下接待标准;有的以次充好,强迫购物,过景点而不入。这样的旅游质量自然无法使消费者提及享受与开心。

同时,假日经济的过于集中,也造成了生态的透支。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结果是造成旅游设施的超负荷运转,新闻中对于黄金周环境污染的报导屡见不鲜,不仅大量的垃圾让景点遍地狼藉,而花木的严重破坏也造成景点可观赏度的持续降低;与人流一同到来的还有大量的旅游噪声污染,宾馆餐厅、娱乐场所拥挤不堪,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假日里集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与平时相比大大增多,过多的人流对于景区的管理提出了严峻要求,当设备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查,消防工作疏于防范,交通管制与疏导未达要求等情况存在时,在人流数量的放大效应下,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与发生后果的严重性急剧增加。

调控不足。假日经济关系着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政策交通等各方面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角色,政府不仅要担当起假日经济的指挥棒职责,同时还要细化管理,对公安、通信、旅游、工商、交通等部门进行协调统筹,进而达到满足游客综合的目标。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假日经济由于宏观调控上的不足,存在着较严重的难购票、难订房、安全卫生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

同时,目前我国假日经济还存在着市场供给结构水平低,消费水平低的问题,很多假日经济的经营者把消费理解得相对简单,其经营的重点放在吃喝玩乐四个字上面,而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产生了距离。从最初的走马观花式的图新鲜,到当下注重文化品位与文化熏陶的旅游需求,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质,同时也对旅游服务的提升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我国很多景区不善管理与维护,景点特色几十年如一日,不重视创新与文化深挖,不重视新旅游热点的开发,在全国各地很多“民俗游”、“文化游”的景点,都还停留在建几个仿古建筑,放一些仿古商品的阶段,并且风格特点大同小异、互相模仿,让很多旅游者感觉索然无味,这难免会影响到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经济增长最终是需要靠内需来拉动的,需求越旺盛,则产出与相关产业也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1997年起,我国面临着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国家立足于长远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开启内需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黄金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次调控,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以旅游为龙头的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壮大。这种基于闲暇时间的经济应用模式,有效利用了闲暇时间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了消费力。而支持黄金周经济的基础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社会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其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具有了一定的水平,社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也具备了相应基础,再结合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也就建立起了闲暇时间模式中的货币消费基础,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为假日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时间、公共服务、政策法规等全面的条件,进而把假日消费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而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从过去的求温饱,到现在的求放松,温饱满足后,文化与精神消费自然会成为消费的主要方向,而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也促进了消费行为的达成。总的来说,假日经济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就是一种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后,消费心理与消费能力同时提高的积极成果。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性,自然风光丰富多彩,各地民族风情与文化古迹引人入胜。特别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古都与古文明建筑等旅游资源,具有着先天性旅游优势。而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自然生态与社会传统保存较好,与当地自然风光一起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观光地。

另一方面,我国有许多抗战时期的革命胜地与故居,红色旅游也成为我国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在逐渐加快,在引入国际旅游服务意识与方法后,结合我国独有的旅游优势,为提升我国旅游供给能力注入了强劲的力量。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居民消费模式的更新,消费观念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大幅增加。对于目前我国人民的心态转变而言,很多人已经把消费作为工作挣钱的直接动力,这一深刻变化是保证我国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因,也是保证我国假日经济发展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与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大步推进,现代化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升级,把很多景点从过去的乏人问津变成今天的热门景点,交通工具的变化也大大提升了假日经济中旅客在路上的舒适度,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不断竣工,更多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自驾游、全家游,进一步提升了假日经济的耗时性消费达成率。

而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经济的全面重视,也拉动了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出旅游时宾馆、商业、停车场、旅游景点、公厕、通讯、环境、饭店、医疗等基础设施为旅客的出行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而旅游人群的涌入也进一步提高了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的结果就达成了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与服务质量的主动提升。在中央的号召下,各项政策出台都是为了提高旅游经济成效,以经济来带动当地发展,这也使得假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假日旅游的相关设施与配套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建立闲暇时间约束模式。从目前我国假日经济发展来说,我国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人们收入还未达到全民参与假日经济的地步。从这一点来说,假日经济如果失去了强劲的购买力,那么其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考虑到假日经济对于全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声音表示要通过在我国建立起像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国民休假制来作为“黄金周”的替代。这种思路是基于闲暇时间约束力对于消费的影响,希望通过有效的时间调整让更多的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消费,更多地参与到假日经济中来。但考虑到国民休假制度作为一种带薪休假模式,其建立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足以支撑起全民带薪休假制度,如果冒然用这种方式来代替“黄金周”,其最终效果可能并不乐观。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长假的兴起是对闲暇时间约束模式的新尝试,与“黄金周”相比,小长假对于促进旅游者周边邻近旅游景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自身就具有一定特点的小景点,其分布于城市周边,在距离空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小长假这种闲暇时间约束模式,正适合去这些小而有趣的景点。

从假日经济对于全国经济的促进角度来考虑,“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由于这些景点往往正处于城市辐射区间内,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黄金周”人流车流的压力下,更愿意选择轻松出游,用两三天时间去自己所在城市周边的具有历史风味的小镇,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的小村庄,或者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小景点、农家乐等。而在全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这些小景点的当地居民对于旅游经济的敏感度很高,为了提高自身旅游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他们更善于把握与利用游客闲暇时间的规律,对于提高自身旅游服务质量也有着强烈的动力。

由于景点范围小,前去旅游的人数虽不像大景点那样多,却也已经足够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由于去景点的人数少,每个旅游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也就相对更好,甚至在那些小镇子里,旅游者更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小镇古朴生活,当地卖的工艺品可能比量产的热点景点所售的价格更高,但由于其中所蕴含的手工制作与所代表的一种生活态度,作为一种耗时性消费品,其产生的经济价值更高。在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甚至比热闹的大景点更多。在此情境下,也催生了更多的人利用周末时间来进行放松旅游,而本质上,这些假日旅游都属于闲暇时间约束模式的不同应用。③

树立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我国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经济发展是首要的,只有经济基础牢靠了,才能打下坚实的居民消费支出基础。而在政府调控方面,对于假日经济要从长远计,对于旅游质量要提出量化性指标。从很多的旅游投诉新闻报导中都可以发现,很多地方政府与旅游经营者,由于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所在,当其景点接待量已经达到极限时,还是不作处理,造成整个景区爆满,甚至景区只见人不见景。对于这种思维,当地政府就应当进行正确引导。从安全角度考虑,任何的景点都应有一个人数上限,这不仅是保障旅游者自身的基本权利,让其旅游可以物有所值,同时也是一种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态度,过度透支旅游资源,执着于挣“快钱”,挣“热钱”,只会造成整个景区的破坏与长期发展受损,而整个景区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设立综合管理机构。对于假日经济来说,目前我国尚缺少专业性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应设立一个针对于假日经济的综合管理机构,以研究闲暇时间约束模式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对假日经济过于集中的特点与矛盾,进行重点治理与专项整治。强调当地旅游服务质量,对涉及到旅游相关产业的各个商业机构与商户进行量化管理与指标考核。建立起良性竞争的旅游管理制度,建立起及时反馈、有效处理的游客投诉反映渠道,把保障游客权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另外,注重对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注重多元化管理,引入国际旅游管理思路,对当地的旅游经营人员进行假日经济与旅游服务的专项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对于假日经济而言,闲暇时间的约束作用提示了居民在假日经济消费上的时间规律,而保障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调节假日经济过于集中开始,同时还要立足于假日经济的服务质量,把眼光从短期“量”的目标中放出来,更多地把假日经济服务的“质”提上去,从而保障我国假日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内蒙古商贸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魏翔:“基于闲暇时间—效用函数的居民消费研究—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经济科学》,2006年第4期。

②郭琦蕾:“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5篇

摘要:江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提高。本文从江西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国内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收入的回归分析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旅游业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大,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的结论。

关键词 :旅游业;经济增长;江西省旅游业在我国被视为“朝阳经济”“无烟工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波及广的产业,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2011年3月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更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江西省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近年来随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GDP 增幅。2011 年旅游业实现收入1105.93 亿元,占第三产业GDP的28.2%,占全省GDP的9.45%,江西省旅游局十二五规划更是把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

一、国内外研究情况

Archer和Vaughan等在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旅游的乘数分析方法。Ghali以菲律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积极贡献的结论。1980年之后,对旅游经济及其就业乘数效应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引用了投入产出分析法等经济模型方法。Khan和Lee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增长作用。Huse等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挪威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Tosun以土耳其为例,研究入境旅游的经济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入境旅游对于土耳其的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但影响不够稳定。Balaguer和Dritsakis通过协整及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西班牙和希腊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理论。Eugenio-Martin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拉美国家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旅游业能促进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能促进拉美国家经济均衡发展。Soukiazis 等利用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与葡萄牙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对葡萄牙人均收入增长有积极影响,同时会加速经济收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

国内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近几年定量研究逐渐多起来。李志青引入TSA旅游卫星账户,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对旅游业产出进行了延伸性解释,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不同影响,并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做出实证性分析。柳思维、吴忠才通过构建协整模型,得到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0.21,国际旅游对国内旅游的弹性为1.02,运用Granger 因果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经济增长到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到国内旅游的单项因果关系。还有一些学者运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揭示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性和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对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从早期的定性研究慢慢向定量研究转变,研究方法也更为多样。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往往仅是从单一角度考虑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尚不能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进行恰当的、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江西省为样本,以1999-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从静态和动态、直接和间接全面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江西旅游产业经济贡献实证分析

1.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关系分析

本文提出产业依存度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的总收入与该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国或地区对某一产业的依赖程度,可以用产业依存度来表示。那么旅游业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于旅游产业的依赖程度。

由表1可以看到,近年来,江西省旅游业依存度大于6%,除了2003、2004 年受非典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和2007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江西省旅游业依存度呈不断上升趋势,江西经济的发展受旅游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度分析只是静态地分析了旅游业对江西省GDP增长的作用,但并没有说明旅游业收入的增长对江西省GDP增长的作用有多大,接下来从动态角度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旅游业收入作为GDP 的一部分,对GDP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反映这一作用,我们用区域产业贡献率这个指标来说明。它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中某一产业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由某产业的产值增加量与区域GDP 增量之比得出。某一产业的贡献率一般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Ri=Δxi/Δyi式中:Ri 表示产业i 的贡献率;Δxi 表示产业i的产值增量;Δyi表示江西省GDP的增量。根据表1数据,计算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江西省旅游业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2000—2011年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0.52%。而同期GDP 的增长率平均为12.05%,所以平均来说江西省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拉动GDP 增长了1.27 个百分点。可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巨大,成为江西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某一产业部门的变化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过程。产业波及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民经济体系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后,对某一产业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某一产业发生变化后,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产生的影响。产业波及影响一般用两个指标反映: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产业感应度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变动后使某一产业受到的感应能力。这种感应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感应度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程度,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以下。感应度系数越高,国民经济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大。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该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横行的系数平均值/全部产业横行的逆阵系数平均值的平均,即:

(si为i部门影响力系数,r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对应元素)产业影响力反映了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大小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反之则在平均水平以下。影响力系数越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在列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的平均,即:

(fj 为j 部门影响力系数,rij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对应元素)

表2 为江西省部分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由数据可知,旅游业感应度系数为0.418,即旅游业感应度是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的0.418倍,低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这意味江西省其他产业的增长对旅游业需求的增长的带动不及全省各产业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影响力系数为1.031,即旅游业影响力是全部产业平均水平的1.031倍,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大。影响力系数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即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制约力相对推动力较小。所以,我国旅游业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即通过主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3.国内生产总值与旅游业收入的回归分析

旅游收入通过分配与再分配过程对本地相关经济部门所产生的连锁促进作用与对本地整个社会经济的最终影响,称为旅游收入乘数效应。用来衡量这种连锁促进作用与最终影响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收入乘数。根据乘数理论,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指区域旅游收入的获得,引起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旅游收入乘数K 可表示为:K=GDP/TI,其中分母TI表示区域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分子GDP表示因旅游收入的获得而引起的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为了更好地表示旅游业收入与江西省GDP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做出江西省GDP与旅游收入的散点图,根据表1数据,以旅游业收入为横轴,江西省GDP为纵轴,做出散点图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省GDP与旅游业收入呈线性正相关,表明江西省GDP与旅游收入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计量知识,建立一元回归方程:

Y=a+bX

其中,Y表示江西省每年的GDP,X表示每年的旅游业收入,a、b为参数。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可得:

Y = 761.86 + 10.3X

(6.04)(41.28)

R2=0.9936, F=1704.144, D.W.=1.528

R2=0.9936,说明该直线很好地拟合效果,江西省GDP的增长能够用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来解释。F检验和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的P值都接近于零。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可知,

nR2=5.10,在a=5%下,χ20.05(2)=5.99>nR2,不拒绝同方差的假设,可知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取a=5% 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dL = 1.010,dU=1.340,4—dU=2.660,dU<D.W.< 4—dU 的关系,

所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综上所述,该模型通过以上各种检验,很好地反映了江西省GDP 与旅游收入的关系,其经济上的意义是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江西省GDP平均增加10.3元。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江西省经济的间接影响更为显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江西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依存度高,2000-2011年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0.52%,拉动经济增长1.27 个百分点。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江西省GDP平均增加10.3元。江西省发展旅游业具有优势,江西省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大,旅游业发展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必须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继续积极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应,重视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诱导作用。

江西省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相对来讲还不够大,说明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作用带动还不够强,对旅游产业的挖掘深度还不够。应当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位赶超,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旅游业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受到国民经济发展后的拉动作用。所以,江西省旅游业应该采取主动发展的模式,即通过主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等国民经济发展了再来考虑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6篇

为解决好传统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提出利用建立旅游产业资源集中整合的云平台,通过云协作机制来促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以此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根据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云协作的应用需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初级应用阶段和高级应用阶段。

(一)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模式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最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开放式的云协作机制。在云协作机制中,各种参与实体之间可以顺畅地沟通信息,使用对方可共享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以此达到降低自我经营投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多赢和谐局面,促进整个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最终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可以使得旅游产业中各方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关系巩固化和规范化。其次,引入社会中第N方参与到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中来。第N方可以是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通讯、快递等信息物流机构,可以是除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职能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对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任何实体、任何产业。这样能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一跃成为开放式产业。这种第N方加入越多,整合的社会资源越丰富,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实力也就越强大。因此,开放式对云协作机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二)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高级应用阶段模式在云协作初级应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类似IT行业中云计算的云平台。这一云平台是参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类社会实体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资源整合的中心。所有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都将在这一平台进行处理和交换。以旅游专业学校为例: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设置到云平台;旅行社将切实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要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从业人员将工作中遇到的市场情况和问题设置到云平台;旅游者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设置到云平台;第N方将自身参与旅游产业的目的和存在的各种需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专业学校就可以通过这个云协作平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宏观旅游产业政策、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旅游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新的市场问题和素质要求、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直接要求以及第N方所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依此来进行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适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工作。旅游专业学校则不必扮演这些实体在经济中的角色,不必增加相应的参与成本,就可以得到这些有益的资源,这也是云协作的最大效用。

二、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云协作机制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既不是经济风险,也不是产业市场风险,而是如何建立健全这种云协作机制,并把这个机制落到实处。另外,要调动社会经济中其他对旅游经济发展有益的实体资源,除要有开放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使参与的实体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为了应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基本手段解决:首先,通过行政机制建立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的建立,需要通过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主导才能实现。目前旅游经济产业中的各个参与实体,均第一注重切身利益和直接利益,各方之间的往来关系既不透明也不直接。这就导致各方即便面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更不会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联合产生一个可以相互沟通和利用的平台。而单靠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一方,很难协调各个参与实体以及建立协作机制,更难利用旅游产业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各级相关部门主导,共同促成旅游经济云协作机制的建立。其次,商业化运作云协作平台。在政府主导建立云协作机制平台的基础上,将该协作平台推向市场,商业化运作,使云协作平台本身也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这也是保证云协作机制开放式特点的基础。云协作平台所具有的强大资源集中整合、信息处理功能,本身就蕴含着资源配置、信息经济等实现市场化的基础,因此,该平台的运营管理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最后,调动市场各类实体的积极性,吸引第N方参与支撑云协作平台。在市场经济运营中,各类参与方均把经济效益列为首位,因此经济效益也就是第一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的来源,一是要有健全的参与机制与退出机制,二是要有盈利效益,二者缺一不可。在云协作机制的平台建立初期,政府可以出资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形成云协作机制平台引导基金,有了这个资金保障,各类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的实体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加之参与后会以较小的使用成本获得同质同量的社会资源,会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体企业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云协作机制运作的良性循环。

三、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地理环境;空间特征

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收入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各省着力发展本省的旅游业,提高本省的经济实力及GDP水平。我国现在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工服务设施的不同,各地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必须采取相应手段促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稳步快速提高。

一.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我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及经济发达的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最快,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宁夏等省经济差异更大。目前,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除了四川、广东、的发展比率稳定,广西、北京等地区的经济增幅比例下降外,其它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都有增幅,这就说明,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快速的省区与全国其他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

但我国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还是比较大,以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外汇收入为标准,衡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中,只有个别的几个地区外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的旅游外汇收入,且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汇收入占到全国旅游经济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多,比例低于百分之十的地区也在逐渐减少,可以看出,各省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大力发展放到重要的发展规划中,但是,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旅游经济差异较大。

二.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资源价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价值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其仍是旅游产业建立与旅游经济不断发展且造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的特殊价值包括天然禀赋,人文环境等。我国的地域宽广,目前,我国旅游资源质量的分布情况是,南方优于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越,种类多、丰度高且资源的地域组合好,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区。

(二)区位因素

区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区位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区位决定一个区域对游客的吸引性,优越的区位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让游客有选择此区域的冲动。通过相关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区位优越的地区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位居第二的是天津、北京、河南,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的区位相对与来说比较差,但整体来说还是优于内地省份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区位最差。从分析来看,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的区域发展水平基本与区位发展水平相当,说明区位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相应的基础设施,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都应完备建立,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也是旅游者考虑旅游地的主要因素,所以,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都应配套实施,才能与旅游资源合理的优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交通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交通设施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不利条件,扩大地区旅游业的市场份额,优化客源市场结构。目前,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及京津唐地区线路建设最为优良,而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最为落后,这恰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匹配,说明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交通、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第三产业的支持,只有这些产业相互配合起来,才能带动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产业共同发展。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使东部地区拥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投资,极大的推动了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禀赋,相关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不健全,对旅游地没有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使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滞后。

三.相关策略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针对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地的资源优势地位,政府进行实施相应的调控手段,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引进相关要素加强区域合作,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国家政策及相应的产业引导调配下,使旅游业在区域水平内协调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重点协调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经济差异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长期以往,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平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发掘旅游业的内涵,提高效益,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领先优越地位,引导和带领中西部地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要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中部地区,要挖掘自己的能源优势地位,发掘自身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促进本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西部地区要抓紧现今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树立旅游经济发展意识,挖掘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平衡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旅游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经济的作用范文第8篇

(一)全国文化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里提出了“文化圈”模型,其中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理论,讲述了文化的循环发展五个阶段:创造、生产、传播、展览/接受/传递、消费/参与。在高树生如何认识文化产业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经济分析模型,即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周而复始的延续过程视为文化再生产,其包括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类别。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旅游的经济总量远高于国际旅游,可以看出国内旅游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供给面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现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地区建设—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循环的促进过程。

(三)南锣古巷现状分析

南锣古巷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的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胡同肌理保存的最完整的棋盘式传统居民区。对南锣古巷的SWOT分析,如下:STRENGTHS:历史悠久,地区特色使商业化和古老的北京胡同融合一体;WEAK-NESSES:较高的商业流给附近居民出行造成不便;OPPORTUNITIES:文化商业街定位既很好利用了南锣古巷的历史人文气息,也方便吸引投资激活当地经济;THREATS:商业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过度的开发则导致古城特色不在,开发力度不够便无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研究思路

(一)地区发展路径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锣古巷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文化遗产丰富,利用文化资源我们在城区范围内进行文化再生产,从而达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南锣古巷地区投入产出是一个循环促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促进本地区文化建设中以获得进一步的收益,使得经济发展循环上升到更进一步。

(二)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

通过文化旅游投入产出的流程图,来设定投入产出模型,先忽略它的循环效益,把经济建设的初步成果看做是一个静态的投入产出的过程。由此可知,在地区的范围内,文化产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受益的过程。

(三)地区发展的路径研究

除了主要的投入外,经济效益的获得还来源其他因素,在投入产出中体现为间接消耗。在南锣鼓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去最开始的对其基本设施的建设,中间产品的产出以及投入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步的文化创造对经济、人力、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此类中间产品的发展,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而中间产品的发展和壮大又对文化的建设发挥重大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及建议

(一)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利用文化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文化产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一个产业,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其涉及面广,辐射力度强,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地区的人、财、力充分的利用,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循环发展圈。

(二)利用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地区的繁荣

文化的再生产过程给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思路,部分地区由于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利用其发展经济一方面是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免去再寻其他路径发展所耗成本,因此,地区的发展可以利用文化的再生产过程循序渐进的发展,不断开发并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游客,加深游客对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吸引招商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三)地区的特点决定其发展方向

利用历史文化是南锣鼓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其SWOT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是此地区的重要优势,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一部分。南锣古巷作为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因而地区发展以保护和还原原有面貌为主,以此设计旅游产品,带动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加旅游人流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四)注重商业的开发和古城特色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