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化策划

商业化策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商业化策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1篇

体育商业化中的营销策略,是指围绕体育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对一系列商业化模式的营销活动。其可以有效扩大体育商业化的规模,加快体育商业化进程。1.1体育商业化的趋势发展。传统的体育仅能依靠运动本身来取得收益,但是这并不能满足运动员在报酬、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以及体育本身在设施健身和向高层次发展的需求。体育商业化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足球运动赛事中,球鞋生产商利用赛事的影响,在球场边打出本品牌球鞋的LOGO,借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在这场比赛中,足球运动的商业化就是球鞋生产商需要缴纳一定的广告费用或者赞助费用。球鞋生产商得到的回报同样是经济利益。出于对比赛球队的喜爱,或者对球队中某一位球员的崇拜,甚至是仅仅凭借对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热爱,受到“爱屋及乌”思想的影响,球迷就会更多地关注到本款品牌的球鞋,进而增加购买的意愿和几率。由于能够产生经济、持续性发展等综合效益,体育商业化的发展愈演愈烈。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专业体育运动都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1.2体育商业化的营销策略。体育商业化的营销策略大多都是依靠体育运动或者体育赛事的热度,来开展商业化的活动。游泳运动受到广大游泳爱好者的推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游泳课程,总人口中具备游泳技能的人群越来越庞大。但是具备安全、卫生条件的游泳场馆却有限。在免费的游泳场所无法满足运动群体的前提下,商业化的收费游泳馆建立起来。游泳馆不但具备高标准的游泳设施设备,在卫生条件营造方面,定期对游泳池内的水进行消毒和更换。更为重要的时,为了满足大部分人的游泳需求,其配备了私人教练作为营销策略。对于初级游泳学者具备了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提供完善的设备和多样化的个,成为该游泳馆实现体育商业化发展的成功营销策略。1.3体育商业化的营销创新。体育商业化进程中主要有两个方向,即体育运动向产品商业化发展和体育运动产品向产业商业化发展。其营销策略的创新也主要依托这两个方向来体现。在体育运动产品的商业化发展中,羽毛球专用运动鞋的生产商原先只能依靠实体店销售。为了扩大销售范围,需要不停地在全国范围内布置销售网点。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基础投入较大,而且一旦某一款产品出现滞销,就有积压货物的风险。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该运动鞋将销售的主力从线下的实体店搬到了线上的网上平台。与此对应地,营销策略也进行了更新。每年在“618年中大促”“双十一”“双十二”等节点,就会通过各种优惠措施来带动和增加运动鞋的销量。

2茶文化思维融入体育商业化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体育商业化的营销策略,虽然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换代,形式丰富多样,但是本质上都是抓住了消费者心理的某一个点,从而找到消费者的关注点或者兴趣点,最终促进消费者购买服务或者产品。茶文化思维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思维方式,融入体育商业化的营销策略具备可行性。2.1茶文化思维精髓。茶文化思维的精髓本身就是从饮茶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高度凝练地表达就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思想。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地不断改进。这个过程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对茶叶高品质的追求。从人的感官角度出发,要求茶叶在气味、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符合人们的需求。这样追求体现人的精神意志的培养过程就造就了卓越品质的茶叶。融入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中,代表的就是任何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都应当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来进行营销策略的策划和实施。2.2茶文化思维方式。茶文化思维方式中逻辑思维的痕迹较重。饮茶的行为,往往被认作是平和、柔化以及自然的同义现象。这种划等号的含义来源于人们在饮茶前,对茶叶的制作需要经历漫长的种植、管理、培育和采摘阶段。采摘后还要经历关键的炒制、晾晒、发酵等环节。在饮茶的过程中,需要先经过洗茶的步骤,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然后用适宜温度的开水进行冲泡。在冲泡一定的时间后,等水温冷却,趁热饮用。此时的口感是为最佳。这些漫长的步骤中,任何环节不能够被省略或者打乱,才能取得最终效果。这种茶文化思维的逻辑性体现在体育商业化中,就是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逻辑性分析,然后得出最适宜消费者感受的营销策略。

3茶文化思维在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中的创新

体育商业化过程中的营销策略有两个中心模块。一是营销策略要实施的对象,即对消费者的研究;另一个是营销策略本身的方式和内容。茶文化思维的融入,在这两个方面能够起到创新营销策略的功用。3.1选定营销目标人群。茶文化思维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特点,对茶叶品质作了分类。例如根据南北方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的不同,发展成红茶、绿茶等多个茶叶品种,也造就了当地人独特的饮茶口味。而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还诞生出花茶、速饮茶、凉茶等不同的口味。融入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中,应当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营销策略创新。例如,同样内容的体育商业化宣传广告,对于中老年人就应当突出健身、养老、健康等意义,而对年轻人则应当凸显运动、交友、自由等主题。3.2多元化营销策略方式。茶文化思维以人为本的精髓和逻辑思维方式,在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方式的丰富程度上有新领域的突破。人们在饮茶活动中感悟到的文化体验,都可以归结为茶文化哲学。这些哲学内容诞生于茶文化活动,但却能够抽象地作用于人的其他活动。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在体育赛事中只要与产业化项目占边的地方能够招募赞助商,以提供广告占位的方式来增加经济盈利。

4结论

体育运动本身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着体育向商业化加速发展。其营销策略大多是依靠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迷中的吸引力来博得商业利益。体育商业化的营销策略在“互联网+”等新的形势下,取得了创新的发展机遇。茶文化思维以人为本的精髓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在体育商业化营销策略中具有本质上的趋同,因此融合应用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长川,辛宏.简析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运动,2013(05):136-137.

[2]何青.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行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149-150.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2篇

董荣杰:整个行业的新趋势是,端游已经过气,页游也慢慢步入这种节奏,而手游的规模和用户正在非常快速地提升。例如网易有40多个手游研发团队,其它几大巨头也差不多,估计这批公司的手游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初上市,会对整个市场形成非常大的影响。从美术、技术到策划,手游的门槛被大幅度提升。

YY投资的一个手游公司CEO告诉我,去年他做一款手游的成本大概是300万,今年预估已经提升到500万到600万。这对创业公司打击非常大。对它们来说,最大的危机不是资金和技术储备不够,而是已经没有用户能够让其逐渐成长。以前,一个优秀游戏在成长过程中,背后都有一群特别执着的用户在死撑,不管你的产品有什么问题,都有用户免费在帮你测试,然后慢慢提升体验。现在,随着巨头的加入,游戏的品质大幅度提升,创业公司的一般品质的手游,用户已经不会买账,这样就无法帮助提高能力,因为没有用户在帮你测试。如果手游创业公司今年不能崛起,机会已经不会特别大。我认为手游已经是红海了,手游创业公司是以万为单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当然手游可能还有一些机会,因为我认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手游,绝大多数是PC或者页游的投影,真正意义上的手游还没有大规模地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游,应该有你只能在移动端,而不能在PC上体验到的效果。从商业化角度说,愤怒的小鸟这种,我认为不是商业化的,因为它是一个单款游戏,没有办法持续盈利。真正的商业化是这样的:你找到一种游戏类型,换个皮,换个题材,从2D到3D,从回合到即时,每次变换,又能有一批玩家又能赚钱,这就是一个商业模式。我认为相比页游和端游,一个新的机会在于,手游有二次商业化的能力,就是如果你的手游能够有足够多的进驻,你光靠卖广告,光靠CPS合作,挣的钱已经不低于直接通过手游挣钱。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些专注于做用户量的手机游戏,而不是说只挣钱。这种轻度手游,将是创业的好机会,它可以避开正面战场。

21CBR:在这种情况下,欢聚时代有哪些动作去应对?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3篇

在速度方面,风行视频2.0新版启动速度比之前提升20%,视频缓存时间缩短20%,保证了用户在观看时的流畅体验。据了解,风行视频2.0新版还将采用个性化推荐方式,可让用户在种类丰富的内容中,快速找到想看的内容。

让用户逐渐忘掉屏幕

记者获悉,早在2013年底,风行网就已启动“新一代视频”品牌战略,并了新版的风行网站。此次新版移动端,意味着风行多屏架构已初步构建成型。

据风行网CEO罗江春透露,风行网新一代视频平台将以风行在客户端上的传统优势为起点,在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上将引入全新的界面设计风格,给用户完全耳目一新的用户体验,保持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的风格统一,手机、PAD的窗口界面自动适应,多屏合一。

“用户需要内容和无缝的屏,我们更希望用户逐渐忘掉屏幕。”罗江春表示,2014年风行网四屏战略的主题词就是无边界,这意味着平台之间的边界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彼此无缝衔接的、有统一出口的全平台。

事实上,早在此次改版之前,风行网在移动端已进行了多项重要布局,例如在目前已有的风行电影APP基础上,增加风行影视大全APP,以及涉足手机游戏研发等,风行网的新一代视频是意图构建多屏合一的大屏平台和一站式的服务闭环。为此,风行网已经将传统的边下边看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技术推到所有终端。

罗江春称,伴随多屏布局的初步完结,在内容生产模式上,风行网已经开始从过去的专为互联网生产内容,转向为多屏生产内容,并且大多数内容对用户来说也是定制化的。同时,风行网还会利用精准内容推送、移动端的高清产品、跨屏产品的云储存等创新技术,在不同终端上追求更好的用户观看体验。

移动端商业化才刚刚破冰

随着4G的到来,移动端迈向影像时代已经是可见的事实。在移动端,风行网累计安装量破亿,移动流量增速显著,大有赶超PC客户端流之势。不过在罗江春看来,移动端的商业化眼下才刚刚开始,移动端的流量变现将是个长远过程。

罗江春表示:“互联网眼球总是领先收入的。当眼球产生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投入,当眼球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产生广告效益,所以移动端和PC上一样,也有一个滞后效益。像微信刚刚推出,全民就开始打飞机。其实微信在教育大家怎么用手机玩游戏。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已经意识到移动广告的营销价值,所以风行网在移动商业化方面也做了很多规划。但是,不管我们怎么实施商业化进程,一个前提,就是不要影响用户体验。”

新版风行移动客户端在广告形式上,除了以往的前贴片、暂停广告、启动图、首页焦点图等常规广告形式外,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风行视频2.0新版新增了种子视频、品牌剧场、频道品牌联运等多种软性广告形式。所谓种子视频,即App 内任意视频展示位,可根据广告主需求定制为指定视频。所谓品牌剧场,即电影、电视剧、动漫等频道内的专题栏目可根据广告主需求定制为品牌专题,并可在 App 首页以及频道首页给予相关快捷入口。而频道品牌联运,指的是可与广告主合作简历品牌频道,并落地在 App 频道页,带有完整的频道逻辑,包括频道推荐、检索、专题以及排行榜等内容,展示时,可根据广告主的需求,灵活控制展示位置。同时,与PC端相一致,风行移动客户端的前贴片广告也只有15秒。

此外,在广告技术层面,风行网也已对现有的广告投放系统进行了升级,包括启用了主动的效果测量技术、做开放式平台和跨屏系统等等。广告形式和技术层面的创新之外,风行网还在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营销模式,例如全媒体节目营销。通过对电视台节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和互联网化延展,风行网构建起了一整套全媒体立体式的内容播出形态和广告售卖形态。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编辑;教学模式;商业新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称互联网为“第四媒体”。随之,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3月24日公示了第三批共10个新职业的名单,其中网络编辑员赫然在目,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与此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或课程。

纵观高职院校的网络编辑类课程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以培养网络编辑的实际岗位能力为主线来设置,培养能在各种专业网站以及企业、报社、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网站从事网络编辑和网络传播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网络及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信息采编、处理及整合能力、选题策划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互联网音视频编辑、互联网编辑实务、互联网推广等。

毫无疑问,高职院校开设的网络编辑类课程与所需岗位技能一一对应,具有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这与大多数“网络编辑”招聘信息中岗位描述的匹配度非常高,说明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强调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要求。

二、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网络编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拘泥于传统信息领域,没有体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缺乏对岗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实的情况是,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商业类网站,因为传统媒体网站编辑或大型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肯定对新闻专业要求较高,这些网站基本上只吸收普通高校的新闻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网络编辑类课程就要与时俱进,汲取传统新闻学采编方法与技巧之精华,灵活应用到商业化的内容采编中。

由定义可知,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的内容建设人员”。这里的“相关专业”就是指的具体的行业,确切地说,就是某一商业领域。下面,笔者通过对网络媒体发展史的简要梳理,来认识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自1994年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内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并介入网络。那一阶段,均是传统媒体“霸占”着网络舆论阵地,网站内容基本以对传统媒体已新闻的“二次传播”为主。随着四大门户网站的建立,由于受新闻采编权的限制,网站新闻“转载”风越发盛行,新闻来源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与此同时,一些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自己新闻动态。这部分新闻,也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之一。可以说,网络新闻即时性、地域性、广泛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传播时事社会类新闻外,互联网蕴藏的巨大新闻商机也日益突显并迅速释放,即所谓的商业新闻。笔者认为,商业新闻专门为某一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为该行业的商家服务,比如健康、旅游、家居、房地产、汽车、美容、百货、饮食、游戏、理财等。这一点,从网站的导航设置就可以看出。总之,商业新闻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提供此类商业新闻的主要网络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网站和四大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专业性行业网站,比如搜房网,提供房地产家居行业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搜房网的影响力与广告收入甚至远超过当地的传统媒体。

众所周知,除传统媒体网站有财政支持外,网络媒体要维持生存,大部分靠广告收入。可以说,这些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行业,是永远不会退出市场的,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商品、新行业涌现。所以,要获得广告收入,为消费者、商家、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新闻的存在与传播价值可见一斑。与此同时,除了从事网络媒体的编辑外,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当然也需要网络编辑来进行商业信息的采编、维护与更新。

三、基于商业化内容采编的网络编辑高职教学模式初探

认识到了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将结合自己的高职教学实践经验,以网络商业消息采编为例,运用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网络商业编辑的高职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工作化”

在高职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概念早已提出并被业内广泛应用。以项目导向为指导思想,“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不得不承认,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偏理论性质的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模拟网络编辑采编信息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网络商业消息采编的设计中,可以分块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完成,教学设计为:网络文字编辑概述、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采编方法与技巧、实战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采编、新闻视频制作之录音与音频处理、新闻视频制作之视频合成与后期制作等,根据网络编辑的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同时将采编内容引导到商业领域,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与乏味。

2.教学方法“情景化”

岗位市场需求促使高职院校网络编辑类课程要偏向于商业化内容采编,但这恰恰成为教学难点。学生们一直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少部分人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不了解,甚至连很多品牌名字都没听说过,更不清楚商业活动的类型、流程、特点等,所以让学生进行具体行业商业信息采编的教学活动存在较大的难度。

面对这一情况,在高职教学中,除了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外,情景教学法在商业化内容采编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要求,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网络商业消息采编的实施中,首先明确给学生说明,自己扮演的角色是某网站编辑,将对某客户的商业活动进行动态报道,包括文字和视频内容。然后给学生分发事先搜集的近期真实的商业活动信息材料,让学生对散乱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完成商业动态新闻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站在普通网友的角度,对其新闻稿进行点评并指导完善。接下来,让学生扮演主持人进行播报新闻的视频录制与配音工作。最后,根据各自的商业活动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其他相关资料,完成商业动态新闻视频的制作。这样,让学生完全体验了网络编辑的角色与整个工作内容和流程,让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3.教学内容“商业化”

这一点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根据前文的分析,商业化内容采编应成为高职网络编辑教学的重点内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常见商业活动的类型、流程及对其进行新闻传播的方式等。在进行案例分析和素材选择时,要紧密围绕这些商业活动进行。

目前来讲,主要的商业活动有:新店开业、仪式庆典、新品会、团购促销活动、明星签售、明星代言、年会等。对于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而言,其写作形式非常灵活自由。在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与视频制作时,在传统新闻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强调商业立场,能够有效地传递商业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在标题制作中,要体现商业信息和事件要素,例如“德泰墙纸再显品牌风采 携环保新品亮相墙纸布艺展”标题中,“德泰墙纸”即为商业信息,“墙纸布艺展”即为事件要素;第二,在导语写作中,除了体现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基本事实要素外,还可表现商业活动的亮点、目的和意义等,用以吸引网友或提升活动高度;第三,在主体内容安排上,可采用人物讲话、活动流程及内容、企业简介、背景资料、相关新闻、消费者感受、业内人士评价等内容,在表述上,多使用“某某称、说、表示、指出、强调、认为,在某某看来……”“据了解、据报道、据统计、据悉、XXX是、XXX创立于……”“首先、其次、随后、接着、然后、进一步、最后……”“XXX回顾、最新进展、据最新消息……”等新闻用语。这样,就用从新闻的专业角度有效地传递了商业活动信息;第四,对于网络商业动态新闻而言,对结尾没有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实际操作中,往往可有可无,事件说完就完。

4.教学成果“网络化”

既然在网络编辑的教学中,内容采编偏向于商业化,案例和素材也来自于实际的商业活动,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项目后,可以将这些劳动成果上传到各大网络平台或者给学生建立的班级博客、班级微博、班级社区等。这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在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而不是一次课堂作业,无形中的压力会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这些作品公布到网络平台,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同时,通过获取网友的评论、意见或建议等反馈信息,让学生深刻体会成熟感,并认识自己的成长空间,甚至带来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个一个作品的不断积累,就成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语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大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网络编辑这类实践性很强但又偏理论性质的课程而言,更应认真思考岗位市场需求。本文着眼时代大局,敏锐洞察到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初探基于商业化内容采编的网络编辑高职教学模式,具有时代和教学改革的双重意义。由于笔者经验有限,文中纯属个人观点,望与学者们一起深入探索网络编辑类课程的高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隽等.网络编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8-01.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5篇

微淘是基于淘宝平台成熟的平台规则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等商业基因而出现的。业界认为,微淘对于淘宝来说,其重要程度可能不亚于微信对于腾讯,两者在社交和商业领域的较量,将广泛而持久。微淘因何诞生

导购社交平台产生的一个基础,就是淘宝“店铺商品陈列+搜索”形式不适合“逛”,不能很好地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以及与巨大用户流量和份额相比,淘宝能提供的营销入口过于拥挤。以蘑菇街和美丽说为代表的创业公司抓住了这一商机,重新组织了商品信息,让用户有了逛的兴趣,也承载起营销平台功能,从而变相拓宽了淘宝的入口。

但是,基于美丽说和蘑菇街诚信度不足(不少0评论0成交的商品通过收费)、品类局限(局限于服装类)、没有大商户入驻等等问题,造成用户大量流失,后来者也纷纷止步,百度逛街和人人逛街这两个项目也因此停了。

微淘最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手机端产生大量更适合用户浏览的内容”,也就是让用户有东西可逛。目前内测版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关注。通过微淘开放平台,卖家、达人和媒体意见机构可以自主产生内容,建立自己的官方账号,向关注用户推送内容,在内测期间只有56个认证官号。用户可以像使用微博一样,关注帐号、获取信息更新、评论并分享。

微淘、微信之较量

微信强在SNS、弱在电商属性。而淘宝平台拥有成熟的平台规则、技术服务体系和庞大的用户群,商家都想用最低的营销投入来拉新客、留老客,但它弱在缺乏重量级的SNS产品或实现方式。如果微淘能够成功,将不会只是一款抵御微信的产品,而是在移动电商巩固与引领移动电商趋势的一次机会。

当然,微淘肯定不可能动摇微信在IM通信领域的地位,但它却可在商业化领域和微信展开直接竞争。举个例子,在没有微淘的日子里,卖家都会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包装上,估计接下来卖家还要同时印上微淘二维码了。

相对于微信,微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它本身就是指向商业化的,而微信则必须半遮半掩。微信是一个极度苛求用户体验的产品,它一定会首要保证通信这个基本功能不受干扰,因此它对于公众帐号的限制颇多,以避免过度商业化引发用户反感。而微淘则不同,它要的就是商业化,它可以直接在里面发送宝贝链接,而没有任何问题。

微淘:让卖家主动营销

所以,微淘并不简单要做淘宝的微信或微博,而是基于淘宝交易的商业属性为买卖双方搭建起交流分享的平台,卖家可以更好地进行品牌上的沉淀并生成受买家欢迎的内容。手机用户不同于PC端用户,具体表现在浏览时间上的碎片化、页面阅读速度和质感体验上要求较高,如果在30秒钟内,卖家无法抓住用户的眼球就很可能会失去这个用户。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6篇

一、腾讯帝国也有危机,用户增长趋缓甚至负增长

毫无疑问,在国内,腾讯是名副其实的社交王国。旗下的微信、手机qq和qq空间一道成为国内用户最为活跃的社交应用。特别是微信,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这两个后来上线的功能,将很多人在QQ和微博上的社交习惯都搬到了微信上来。不过,微信的隐忧正在于此,所谓的物极必反,微信的隐忧就在于其用户粘性太大。太高的粘性终究会让人感到是一种负担,而不复之前的轻松的社交氛围。实际上,微信之父张小龙可能已经看到这个隐患,在早些时候的一次演讲中,张小龙就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好的产品不是尽可能黏住用户,而是让用户用完就走。

而手机qq越来越像另一个微信,可能是目前微信最大的威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被压制之后,手机qq意图全面复制微信的功能进行反击。目前看来,微信与手机qq上的功能性差距越来越小,而在用户量方面,手机qq的用户量甚至还占优,但是在用户的粘性方面,显然手机qq不如微信。而在2016年里,手机qq很可能会继续加大反击的脚步。但无论微信和手机qq谁胜谁败,但腾讯永远都是赢家。这种内部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得腾讯不断自己颠覆自己,而确保自己的社交帝国越发稳固。

在2016年里,微信、手机QQ等移动社交软件很可能出现增长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第一,在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之后,微信和手机qq的用户规模已经逼近了天花板。最新的数据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6.5亿,而手机qq的用户更是达到了8.6亿。尽管微信和手机qq在过去一年猛涨,但是随着用户规模逼近总体移动用户数量,已经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特别是手机qq上季度的增幅仅有5%,而在微信达到7亿月活跃用户的高峰时,再往上增长将非常困难。

第二,由于不少个性化的音视频社交的崛起,在抢占微信和手机qq的用户时间,微信还很可能在很多年轻用户群体当中沦为电话通讯录,或者微博一样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尽管微信和手机qq对于人们的移动社交方面是一种必备工具,但并不是必须,而在依赖性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一旦新的社交软件大规模的崛起,就有可能造成用户的大面积流失。

二、陌陌、豆瓣、百度贴吧,商业化是重心

在移动社交用户红利将近的时刻,各大主流的移动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将不再会如同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的前几年凶猛,因此,对于陌陌、豆瓣、百度贴吧来说,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商业化?

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陌陌来说,商业化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因此,2016年,陌陌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有两个。一是如何提升陌陌用户的价值?这主要可能又需要从用户质量和黏性两个方面着手,第二则是加快商业化的速度,作为一个独立上市的移动社交公司,陌陌目前尚未获得规模化的盈利,而这可能动摇华尔街投资的决心,继而影响股价,因此,对于陌陌来说,如何保证在用户不流失甚至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尽快实现盈利将是2016年最大的挑战。

豆瓣转型移动互联网姗姗来迟,对于品牌的大规模推广也迟到了。前几天才刚刚在微信朋友圈上投放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品牌广告,尽管此前豆瓣还在北京地铁投放了品牌广告,但几乎没有引起太多的反响。实际上,豆瓣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问题,而是豆瓣的整个调性太文艺小清新的问题,离文艺越近,离商业也就越远。实际上,就和电影一样,文艺片往往都是叫好不叫座,而一些精心策划的贺岁商业片则赚的盆满钵满。豆瓣的文青特征将其牢牢的圈住了一批年轻的文艺青年,但是却没有办法像圈住更多的具有真正消费能力的中坚人群,此外豆瓣在内容方面也缺乏运营,在这一点甚至比上同样文青聚集的知乎,知乎至少让内容成为了一种社交传播的纽带。

再说下百度贴吧,百度贴吧刚刚遭遇了巨大的公关危机,但这并不妨碍它仍是用户量庞大的一个重要移动社交平台。就用户量来说,百度贴吧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大,但是在商业化方面,百度贴吧目前显然还缺乏更好的方案和手段,在叫停一些贴吧的商业化之后,百度贴吧在2016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仍是如何寻找最为妥当的方法,将庞大的用户流量转换为收入,从而摆脱自己一直以来都需要依靠百度母体进行输血的窘境。

三、00后社交人群将崛起,用户属性大不同

在2015年里的移动社交市场上,微信、手机qq一骑绝尘,陌陌、豆瓣、百度贴吧等涛声依旧,并没有什么黑马,此前东楼在别的文章里也阐述过这个观点。尽管足记和小咖秀等都在短时间内刷屏过朋友圈,但是都没有成为黏性十足的刚性社交软件。特别是足记,在爆红一周增长数百万用户,几近于销声匿迹。而小咖秀由于背靠秒拍和微博,目前依然活跃,但难言大红大紫,依然与前面提到的一些移动社交平台的用户规模、用户粘性等方面相差巨大。

在2015年前,有很多针对90后社交或者95后社交软件出现,而陌陌就一度被认为是90后社交用户为主。实际上进入到2016年,00后出生的最大的年纪也达到了16岁,基本上要升入到高中。而最小的孩子有6岁,基本上具备了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也有了社交的需求。因此,00后等新生代的网络社交用户群体正在崛起。不过,与80、90后不同的是,00后一代的社交用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从小就生活浸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特别是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对于他们来说,使用互联网就如同使用家中的电视、饮水机一样自如,因此,不墨守常规,对于微信、手机QQ、陌陌等社交软件并没有太多的依赖。

第二,他们追求更酷更好玩的社交软件,有更大的意愿去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们很可能会尝试一些小众的甚至国外的社交软件,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与不同。因此,他们很可能更主动的“翻墙”去使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7篇

Question 企业背景美术馆怎么运营?

商业企业的美术机构在上海更容易被接纳。从比较早的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到更有规模已经形成一城两馆模式的民生美术馆,还有完全走地产路线的新兴艺术地产K11,这些被称为民营的美术机构场所,给上海带来各自创新的运营模式和艺术理想。

上海当代艺术馆坐落于人民公园,曾经是人民公园的一个温室,开创初始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龚明光基金会花费2,000万将其改造成美术馆。正式挂牌运营之后,曾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展览。“龚明光基金会”为其输入资金,维持着它的运营。但“龚明光基金会”在香港注册成立,在国内很难获得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优惠。投资毕竟不是无止境的,MOCA运营资金缺口都必须由美术馆自行筹集。在这种要求下,MOCA不能仅仅承担展览、教育的美术馆功能,它必须同运营商业活动,用收入营利投入到美术馆的非营利公益活动中。MOCA为此配备了艺术纪念品商店、咖啡馆,也建立了完善的会员制度,通过发展会员这一渠道为美术馆筹集到一些会费。另外利用展览空挡来做一些企业活动,以此负担美术馆最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这样也就造成上海当代艺术馆不得不经常性租借场地为企业和活动服务,以取得更多资金来维持。

好在地处市中心人民公园的优势,让MOCA可以尽量发挥艺术机构的公共教育能量,把各种教育、讲座、儿童项目作为美术馆主打特色,在上海的民营美术馆中独一无二。多元化灵活的经营方式,让它在上海商业化的大氛围中,走出了符合一方水土的路线。2014年举办的草间弥生大展,就一度出现排队入场参观的盛况,据展后统计30万人入场带来1,500万的门票收入。

民生美术馆一诞生,就有稳定丰厚的资金投入。据早年统计数字,每年民生银行投入在艺术方面的赞助金额不少于2,000万,这让有充足力量吸引到优秀专业的人员,心无旁驾的致力推动当代艺术,举办有质量的展览。资金成就了美术馆在艺术上的雄心,今年京沪两地三个美术馆的建设会全部完成。民生银行社会责任委员会艾民博士说:“三个美术馆的定位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规划好,民生现代美术馆就是在成长中摸索着自己的运营方式,相信更多更丰富的方式,会伴随两个新的民生美术馆成长起来。”

21世纪美术馆的开局就与民生现代美术馆不同,它的第一个展览是国际性、多元化的“多重宇宙”,定于11月底在上海双年展期间开幕。而北京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场的主题定位是“民间的力量”,与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有关,与国家的主流节奏相匹配,更多是关注国家方向、主流的艺术方向。

由于三个美术馆全部由民生银行出资,在运营和管理方式上异曲同工。2015年,几个馆的基建结束,运营投入会相对固定下来。除此之外,民生现代美术馆也有与其他机构合作项目中,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赞助和资源共享。

也许是因为民生银行本身运营过艺术金融产品,也许是因为前负责人何炬星曾涉身“查税门”的风口浪尖,“避嫌”让民生现代美术馆在涉及到馆藏方面的信息一直秘而不宣,开馆几年从未完整地就馆藏进行展览。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文化的大热让金融资本进入艺术,而金融对艺术的运作又将美术馆带入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

Question 商业,能不能艺术?

以地产企业为依托的艺术机构,上海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发展最稳定和持久的。百仕达地产开发的洛克・外滩源外滩美术馆和K11艺术中心,一个是非盈利的艺术学术路线的美术馆,一个则是被艺术全面装修的高端商场,运作和推广方式可谓天差地别,但相同的结果,是即带动地产母体的兴旺,也发展出独特的上海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模式。

2011年,具有学术背景与国际人脉的拉瑞斯・弗洛乔上任之后,外滩美术馆的布局更加清晰:一系列展览倾向于对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培育,以及国外艺术在国内推动。每次展览,美术馆也会力邀艺术家根据场馆特殊性重新创作,最新展览乌戈・罗迪纳则完整展现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展览的样式、作品和策划,向更专业学术的美术馆策划理念深入迈进。

从地产文化名片到真正可持续运营的专业机构,外滩美术馆漂亮地起到“为地产营销增添文化筹码”,依仗了外滩源项目对于美术馆的独立运作的信任与不吝投入。随着洛克外滩源项目二期的建设,11座大厦也在初步完成招商,据悉招商部门将更多吸引具有独一无二设计性与艺术气息的店铺,包括佳士得上海分部,日本珠宝品牌TASAKI等,未来还会有一些画廊和艺术机构进驻,使得整个楼盘与大多数以奢侈品品牌扎堆的购物中心拉开距离。

背靠上海繁华的新天地,K11购物中心标志性金色塔楼赫然在目。艺术、人文让上海K11开业至今,月均100万人次的客流量、每平米16元的日租金让无数业内人士为之惊叹。

2014年6月,由巴黎马蒙丹―莫术馆与K11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克劳德・莫奈的首次中国特展“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以100元门票开幕,这个票价是超过一般美术馆的,不过观众依然排起蜿蜒的买票长队。首日截至晚上8点闭馆,共有3500名观众入场观展。之后每天人满为患,单日最高6000人,展馆周末不得不实行限流。

商业化策划范文第8篇

“珠光宝气,极尽奢华。”一位刚刚参观过展览的观众感叹道。

然而,就在不久前,故宫才刚刚因“盗窃门”卷入舆论漩涡,涉及的被盗展品,亦并非文物,而是出自卡地亚、爱马仕等品牌的奢侈之作。

奢侈品何以登堂入室?国家级博物馆又该如何权衡商业化的边界?

市场化的尴尬起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经营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

第一个被抛出的疑问就是:财政“养”着的博物馆,为何要去跑经营?

一位财政系统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博物馆进行市场化改革早已不是近几年的事情了,而改革的动力则是源于博物馆自身。“由于长期依赖财政拨款,而与其他强势部委相比,财政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向来就处于弱势。全国大多数的博物馆普遍存在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更无力筹办高水准的展览。”该人士称,“尽管财政是出钱‘养’着博物馆,但普遍‘营养不良’。”

以政府投资、博物馆进行藏品保护与展示、相对封闭运作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博物馆经营理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无法和国际上知名的博物馆媲美。本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的良好愿望,博物馆开始全面“转身”,探索一条开放式经营之路。

一些博物馆率先开始引入市场化机制,寻求多元化的经营收入。例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策展,增加门票收入;开发周边产品,进行特许经营;运营餐饮休闲场所、出租场地;转让文物保护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等。

市场导向给许多博物馆带来了活力。经营管理的理念被引入,一些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需求,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商”不起的特展

在众多的商业运作中,最惹人争议的即举办与博物馆传统“身份”不符的奢侈品特展,最近几年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早在2009年,故宫博物院就在其设施最完善的午门展厅举办了“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展品共346件,涉及珠宝、腕表等高档饰品。

两年后,两依藏博物馆的多件分属于卡地亚、爱马仕、蒂凡尼、梵克雅宝等奢侈品牌的现代工艺品又让故宫“开门迎客”。

无独有偶,刚刚修缮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开放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筹展了LV“艺术、时空之旅”,共展出路易威登各类展品近200件,涵盖旅行箱、服饰等。一时舆论哗然。

据该展览策展人介绍,展览展出了路易威登自1854年创建以来,影响旅行历史的代表性原创与体现艺术情感的各种设计,也包含未曾对外展出的文献手稿与名人物件。

据介绍,博物馆对各类展览设定了准入门槛,首先由参展方主动申请举办的展览,另外需要参展方自行支付与展览有关的一切花销。策展人向记者介绍,国博的展览从策划到布展,每一个环节都是上报到文化部的,只有得到文化部批文,海外展品才能入关。

当记者质疑几件现代LV箱包成品时,该策展人略带遗憾地称,“在最初的策划中,所有展品皆是经过时间凝练的古董箱包,但由于部分展品涉及到稀有物种,因此没有得到国土资源部的批文,展品无法通过海关检查,而重新上报国土资源部也为时过晚,所以只得用现代展品作为替代品展览。”

一位故宫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透露,文化部有《故宫博物院陈列展览管理办法》,依照办法“引进展览须与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应以展示古代、近代文物为主”;至于现代艺术品,则必须满足“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条件,才可“适当考虑”。

此前,收藏界对于故宫两依藏展品的艺术价值就颇存异议。在“文物”被盗后,曾有在保险公司负责文物风险精算的人士称,这些展品多数距今不过六七十年,只是一些奢侈品牌的精选品,并非文物,亦谈不上是艺术品,远远无法按文物的标准来衡量其价值。

LV“艺术、时空之旅”策展人向记者讲述道,舆论对这样的展览不理解,认为博物馆是在乱用纳税人的钱,替奢侈品公司办展览,“新闻会当天,第一个记者就质问,‘办这次展览,你们收了多少钱?’。的确,按照规定路易威登公司是承担了全部展览费用,并且向博物馆支付了一笔不小的筹展费。但公众不知道,博物馆如果光靠国家的拨款完全不可能办好,甚至发工资都有困难!”

“这次引进LV展览,使博物馆形象上显得更鲜活、更有时代气息、更有包容性,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在外国博物馆的运营经费来源是多途径的,有国家拨款、基金会资助、企业和个人资助,把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做文物保护。“即便是这样,国外的博物馆一样在筹办此类展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精华展也刚刚进入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至于究竟国家博物馆从此次展览中收取了多少筹展费用,该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而对于该笔资金究竟是否全额纳入博物馆预算之列,由博物馆自行安排使用,还是上缴国库,这些公众不得而知,更不要谈监督了。

经营边界何在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适度的商业运营,本也无可厚非。但“适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在公共文化资产的保护和经营之间、公共性与商业化之间,究竟能否找到一条平衡之道?

在法律上,已经对博物馆等公共设施进行商业运营有着明确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而《博物馆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说明,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博物馆,如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也都有一定的商业经营,且自身经营获得的收益是博物馆运营资金中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正如国家博物馆的策展人所言,亚历山大・麦昆的展览能够顺顺利利进入大都会博物馆,而未遭任何质疑的原因,正是由于在发达国家,博物馆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完善的管理与监管模式;而在中国,公众、媒体的质疑是由于商业运营规则和收益的分配始终处于监管盲点,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博物馆是否会为了追逐利益而冷落了其本应承担的文化职能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