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动机;控制规律;工作原理;方法;步骤

在一些机械加工工厂中,金属切削机床是机械制造业中的主要技术装备,约占全部设备的60%以上,而且种类繁多。因此熟悉各机床电气控制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分析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方法,培养分析与排除电气故障的能力,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所以在《工厂电气控制》这门课程中,大部分内容就是针对常用的机床电气控制进行讨论和分析。其目的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某一具体设备,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分析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方法、培养分析与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总结出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控制规律,从而进一步分析复杂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并举一反三,达到分析与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目的。

1、电动机的基本控制规律

1.1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电动机起动有直接起动、降压起动两种形式;对应的控制电路有定子串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 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 Y- 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电路等

1.2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反接制动和能耗制动用于快速停车,回馈制动用于下放重物。

1.3电动机的运动形式

有点动、单向连续运转和可逆运转,对应的控制电路有自锁控制电路、互锁控制电路、行程控制电路、多地控制电路和顺序控制电路等。

2、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主要内容

2.1主电路分析

2.1.1准备工作

先了解机床基本结构、运动情况、工艺要求和操作方法,以期对机床有个总体认识。进而弄清机床对电力拖动的要求,为阅读电路做准备。

2.1.2阅读主电路,根据主电路的接线形式确定电动机台数及作用,结合加工工艺要求分析电动机的控制内容,包括起动方法,是否正反转、采用何种制动方式等。

2.2控制电路分析

以机床工艺要求为线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分析各台拖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控制线路最基本的方法是“找线圈回路法”。先找出主电路中控制各电动机的接触器,逐一找出控制电路中对应接触器的线圈所在回路,利用前面学过的电动机基本控制规律的知识,按功能不同将控制线路分解为一个个基本控制电路,“化整为零”来分析控制方法和工作程序。但要注意结合机床的机电液配合情况。

2.3辅助电路分析

辅助电路包括主要电源指示、照明和故障报警等部分,它们基本上是由控制电路中的元件来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辅助电路时,还需要对照控制电路进行分析。

2.4联锁及保护环节的分析

机床对于安全性及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还在控制线路中设置了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超行程限位保护环节等保护措施和必要的电气联锁环节。

3、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方法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方法可分为五步:

第一、认识电路图中各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找出对应元件的名称;

第二:熟悉各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触头的原始状态;

第三、分析本电路的控制目的和控制方法;

第四、按操作后的动作流程来分析整个动作过程。比如从合闸到按下起动按钮之后各元件的状态变化到最后电动机起动运行整个动作过程分析;

第五、假设多种故障线路,通过分析各种故障现象来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4、机床电气控制故障分析与检查步骤

4.1了解情况

为准确分析和处理故障,应该先向操作者详细了解故障发生的经过及情况,有哪些故障现象出现。

4.2分析故障现象

从电气控制电路图上,根据故障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故障发生的可能范围。

4.3直观检查

根据分析找出故障的可能范围进行一般性外观检查,看接线端是否松动,线圈是否烧坏,触点有无粘连,电器运动部件是否卡住,熔断器是否熔断等。在外观检查发现不了故障时,则可进一步通电检查。观察各电器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4.4仪表检测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梯智能化;硬件电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8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档住宅与办公楼电梯的智能运行以及安全防范是一项与用户生命与财产安全、电梯设备能否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一项重要课题。电梯运行主要发挥正常的运载功能,同时必须有效控制大楼内各类人员的活动目的,在人员活动基础之上,再加上电梯的智能化控制将是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梯智能控制的硬件架构及原理

1.1电梯智能控制的电路架构

电梯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门禁对讲系统的总线连接至电梯控制器,在刷卡或者用户开门的同时报警输出器输出一组信号的过程。连接到电梯轿厢的按钮要实现电梯智能化控制硬件电路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原理如图一所示,业主门禁感应读头,以及室内可视话机,智能化电梯的门口机以及楼层内电梯等的输出设备,这三个模块通过总线连接成整体。可作为门口机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访客来访时进行使用;业主需要通过可视门口机内的门禁读头刷卡进入电梯内部,独立的门禁对讲感应读头,一般可设于电梯轿厢内部,也可设于电梯轿箱外部,其作用是供操纵电梯时方便使用,实现住户与访客进出控制电梯系统。

图一、智能化电梯控制系统原理图

1.2智能化电梯门禁感应读头

非接触式线圈感应技术是电梯门禁感应读头经常和采取的方式,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刷卡,用户不需要连线,甚至完全可以把卡放在钱包里进行刷卡,当ID卡接近感应线圈的时候,读头系统就会自动识别ID卡内验证码,每张ID卡拥有唯一的验证码。射频电路完成读写设备及卡的通信,能量转换模块主要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同时提供卡片在工作时所需要的电源能量和时钟信号,门禁感应读头的主要原理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门禁感应读头的工作电压一般为DC12V,静态电流约为60mA,输出工作电流最大为245mA,温度为-10~60℃。非接触式ID卡工作频率在1MHz~30MHz的范围,该波段信号的特点是穿透能力强、携带能量高及易识别等。

2、典型的电梯智能化硬件电气控制错误电路

据不完全统计,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95实施之前,陕西省拥有电梯2000余台,其中大概有85%的客梯和86%的货梯制动器电气控制电路不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交流双速电梯,将近100%的根本就不符合基本要求。典型的制动器电气控制错误电路分为两种,主要为上行接触器以及下行接触器,另外还有快车接触器以及慢车接触器,制动器线圈等,但是这些不常见。而常见货梯或者自动扶梯的制动,因为断开控制电路的独立电气装置仅有一个,而不满足控制电路的至少有2个,这一基本要求常见于交流双速客梯或货梯的控制,它完全满足二个独立电气装置控制的需求,但是由于粘连还没有断开时,无论上下运行制动器均可可开闸,发生粘连还没有断开的时候,只要没有改变运行方向,制动器仍然可以开闸。所以,这两种控制电路都不符合规范要求。

由于改造单位对标准以及检验规则的理解有一定的错误,对前面两种典型电路进行改造的时候,有人错误的认为电路符合规范要求,有的认为应该对电路做以下改变:分别叫做抱闸继电器、门锁继电器、安全继电器以及抱闸辅助继电器。智能化电梯改造单位对于所显示制动器电气控制电路加入门锁继电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两个单独电气装置的规范要求,但是当粘连没有断开的时候,电梯运行制动器都可开闸。改造单位直接采取抱闸继电器以及抱闸辅助继电器的两个独立电气装置进行控制,但是当发生粘连没有断开,同时进行吸合,无法断开制动器电流,制动器就不能启动。所以,这两种改造电路也不符合规范要求。

3、几种智能化电梯控制电路的改进措施

对制动器控制电路改造要遵循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切断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的数量和独立性,又要保证其功能满足要求。下面主要说明对电梯智能化控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改进措施。

对典型电路1的改进措施。第一,采用增加一个抱闸继电器及判定电路和执行电路的方法。抱闸继电器可以与运行继电器等并联获取信号。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梯停止的时候,继电器都可以释放出来,可以判断继电器吸合,电梯可以正常进入运行状态;当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粘连没有断开的时候,判定继电器不能吸合,电梯不能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所以,这类电路符合标准规范的基本要求。第二,采用增加两个辅助继电器的方式。这类方式主要是借助天津OTIS电梯公司的改进电路措施。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制动器电气控制电路主要由两套独立的电器安装控制,同时存在电气互锁,当其中某一套发生粘连没有断开的时候,其反方向都无法进行吸合,所以,这类电梯改进就可以防阻止电梯反方向运行。但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加入其中某一套是由唯一继电器单独控制,就不能直接采用这类模式。因为这样的电路根本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扶梯自动人行道也不允许采用这种方式。

对典型电路2的基本改进。采取增加判定电路以及执行电路控制的方法对PLC控制的电路进行简单改进措施。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考虑。硬件的改进主要是指使切断制动器电流的电气装置的数量,其数量必须不少于2个或者以上,同时,所有数量均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的改进是指按照输入信号的模式,编制软件程序,实现判定电路和执行电路的基本功能。硬件的改进电路同继电器控制改进模式基本类似。而软件信号输入主要两种模式:两种信号输入电路的软件程序判断方法是不一样的。其判定原则之一是:假如电梯运行时输入点X10但是没有输入信号,那么执行程序阻止电梯再次运行;判定原则之二是:假如电梯运行时输入点X10的时候有输入信号,那么执行程序促进电梯再运行。

结论

总而言之,是最近几年来值得注意的话题,不容发生任何事故,一旦生事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与此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非常打的负面影响。所以,智能化电梯控制设备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需要从电梯电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以及日常维护管理各个方面要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电路改进措施,避免问题进一步发生,保障电梯安全运行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护。

参考文献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提高 电力拖动 教学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21-4;G4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是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这门课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到电气元器件和设备多,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元器件的结构、作用、电气符号、选用原则以及动作原理、型号和接线方法。

1精心编制教学授课计划

笔者刚开始担任《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教学任务时,是按教材划分的章节来按部就班地进行,即按第一单元常用的低压电器;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第四单元变频调速系统这个顺序逐章逐节介绍,由易到难,先基础后应用,看似合理,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授课计划没有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各章节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明显。后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编排,以第二单元的电动机控制线路为主线,将全书内容分为不同的课题进行授课,完全不按章节次序进行授课。

2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这门课程虽然涉及的知识多,跨越领域大,但自有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内在联系,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读懂线路原理图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获得专业技能的开始。因为图纸是工程技术的语言,所以要求学生首先必须从识图的基本功做起。有些线路图组成复杂,学习难度大,面对这样的控制线路图学生们常常无从下手,应该引导学生,面对线路图,先找按钮,分析按下按钮时,哪些接触器线圈会动作,并且这些接触器线圈对应的触头是断开还是闭合,这个触头所在回路的电动机是怎样运行的就清楚了。对读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要把握诀窍,掌握以下规律:(1)认清电气控制线路中每个电气图符代表哪种电器元件、该元件处于何种状态、有何功能;(2)区别按钮或手动电器的动作顺序、谁先谁后;(3)确定各种继电器如接触器、电压和电流继电器等线圈的得电顺序;(4)明白各继电器触头动作的先后顺序;(5)按钮或继电器,在动作时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复原时常开触头先断开,常闭触头后闭合。

3采用理论与实习穿行的一体化教学

前面讲了,授课计划是按课题安排的,学生在完成每个课题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实习操作训练,抓好基本功技能训练,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按电气接线图进行规范化的接线,从简单的安装接线开始就要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安装接线的基本功。如在安装“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图1)时,教师首先对线路中各电气元件进行解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其内部的结构、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着重分析线路能实现自锁的特点,使学生了解电机“点动”与“自锁”控制线路的区别,掌握电机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为各种控制线路的组合安装打下基础。

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控制线路的三种关系。一是通断关系,一个控制电器通电即吸合,断电即释放,如点动线路;二是先后关系,即动作的先与后,如正反转控制线路;三是条件关系,如互锁、联锁,即按钮互锁和线圈联锁。通过认识三种关系,要真正了解控制线路图中每一个元件的作用以及不同的连接方式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动作过程,从而能从根本上学会每一种控制原理。

在安装“双重联锁控制线路“(图2)的作业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利用两个控制电器的常闭触头分别动作(接触器常闭触头、按钮常闭触头)使正转控制线路工作时,反转控制线路绝对不能工作的相互制约的性能,以及对线路所起的双重联锁的保护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如果线路失去了联锁作用将产生何种故障,使学生在掌握了按图正确安装线路的基础上,逐步对线路故障的产生有直观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处理线路故障打下基础。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与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有着密切的作用。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现状分析

从我国现有的建筑电气施工情况来看,影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环境、设备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电气装置的绝缘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建筑电气施工如期完成时,需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电气施工中会经常出现交叉作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设施,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影响。施工设施质量的好坏会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进一步对电气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关注日趋提高。从我国现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控制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中普遍遇到的技术类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化与复杂化的,常见的原因包括操作手段不合理以及质量环节不够规范化等等。

建筑电气施工应坚持的原则

要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现有的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建筑电气施工方面的质量控制,建筑电气施工本身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且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坚持一定的原则。从上文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现状分析来看,在建筑电气施工应坚持的原则包括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原则;推广和使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实现标准技术的改造的原则;保证建筑电气材料质量,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遵循“规范、巩固、提高、完善”原则以及协调统一规范好工程的条件与规程原则,这些原则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在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熟悉该建筑工程的电气施工图纸,同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一起查对土建施工图和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存在交叉施工,以土建施工进度计划为基础,对相关基础型钢预埋以及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的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避免遗漏与出现错误。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2.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建筑电气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在建筑电气施工当中,强化建筑电气施工的现场管理则直接和建筑电气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此,在建筑电气施工当中,需要强化现场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当中对予以重视的问题通过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设备安装环节质量控制要点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分析工程实际,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为基础加强设备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对配电装置的质量控制为例,对配电装置应从设备进货开始至安装调试的各个环境都应该重点关注,严格以图为基础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坚持规范验收。甲方以及监理方应对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一一进行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存在的偏大或者偏小以及回路数不够等方面的错误。

4.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

在建筑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要点中首先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建筑电气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建立建筑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建筑电气施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5.建筑电气施工后期检验控制要点

后期检验是对上述工作的整体检查。通电灯亮是建筑电气施工后期检验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以对控制对象予以明确;要依照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标准来调试设备,逐项进行性能指标检验,尤其涉及到安全的控制以及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检查和调试,保证其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因此,在多家调试单位进行对设备检验过程中,有必要邀请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与,这样做既可以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内在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又可以通过后期的检验为以后的使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建设

一、《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进程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努力实现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将建筑安装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纳入到课程设计中来,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分析建筑安装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关键能力及具体的工作标准,明确岗位人才的要求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按建筑安装行业工作的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领域,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开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项目驱动法”“任务导入法”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建筑设备主要有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它们的电气控制要求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之上的。因此,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习领域,即学习领域A,建筑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学习领域B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电气控制;学习领域B2;建筑消防系统电气控制;学习领域B3,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电气控制。每个学习领域又包含若干个不同的工作任务。基于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具体内容不同,将4个学习领域分解为13个任务。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着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培养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安装技能。

2.基于系统化原理设计学习阶段

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安装技能并非眼见功夫,学生要从基本电路开始,反复练习,积累经验,才能掌握基本技能。具备基本技能后,各种系统要求不同,其控制原理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训练才能实现电气控制。为此在纵向上按两个阶段组织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综合应用,从而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一个新手成为一名专家。

第一阶段,学习领域A是电气控制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通过5个任务的学习,学生从简单电路到基本电路安装,逐步掌握了各种低压电器的安装要求和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的安装技能,具备了电气安装的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作为综合应用阶段。学习领域B1,学习领域B2,学习领域B3三者学习无先后顺序。B1是基本电路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B2基本电路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B3基本电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学习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和专用电器后,即可分别进行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电气控制训练,从而具备了电气安装的单项能力。完成三个单项能力训练,进一步形成综合能力。

三、《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68学时。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通过对任务种类、完成任务的工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边看、边做、边学,按照完成工作的六个步骤:接受任务分析电路安装准备线路安装检查调试交付使用来完成各个学习任务。下表是学习领域A和学习领域B2的教学内容与安排的建构模式,学习领域B1、B3与学习领域B2在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上类同。

四、《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施成效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企业生产操作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借鉴、自主规划、自主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工作中,对建筑的水泵电气控制、消防电气控制、空调电气控制和楼宇其它机电的电气控制具有较强的看工程图能力和操作能力,排查电路故障能力强,上岗快,应变性好,尤其是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上,还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启家.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2]吴言.从“职业导向”走向“工作世界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拖式混凝土泵;电气故障;故障检测;故障检修

一 拖式混凝土泵电气系统控制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通常按照拖式混凝土泵电气系统控制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继电器控制的系统,典型代表如德国施维英和普茨迈斯特拖式泵;另一种则是带有微处理器的程序控制系统,多是PLC控制系统,这样一类控制系统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三一重工生产的拖式泵,北京福田等厂家生产的拖式混凝土泵同样属于这样一种类型。下文当中结合三个具体的例子,来对拖式混凝土泵电气故障的检修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二 拖式混凝土泵电气故障检修

2.1 大象60泵启动不切换

图一是大象60泵启动电路的控制原理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电路控制的原理比较简单,就是Y-型启动,s5启动按钮按动之后K32吸合,网络接触器K30吸合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时间继电器K34开始延时过程,并在延时过程结束之后将K34延时触点转换到常开点,此时K32释放,而K33型接触器吸合并保持,此时一个完整的转换过程就结束了。

可以看到的是,一台大象60泵的控制电路在Y型状态下进行启动的话通常是可以非常正常的,但是在延时世界结束而转换到状态的时候则会出现空气开关跳闸的状况,现场技术人员认为问题出在时间继电器的损坏上,因此解决方式就是直接用新件更换掉了原有的时间继电器,结果在更换之后发现故障仍然存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过检查和研究发现,在时间继电器延时切换之后,K32释放但是K33并没有吸合,这也就意味着时间继电器K34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的话K32是不会释放的,因此推测问题可能出在K32常闭触点的接触不良上。于是断电后用万用表对42和43之间的线路进行检查,发现之间的K32常闭触点根本不通,然后在再次试车的时候将K32释放并用表笔线短接42和43之间的两点,此时就能够切换到,这也就意味着,问题确实出现在K32接触器上。解决方法就是对原车配备的接触器进行更换,再次启东时试车正常,问题得到解决。

2.2 三一HBT80C-1818D拖式泵不启动

三一HBT80C-1818D拖式泵是柴油机驱动式泵,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图如图二所示,在工作过程当中,电源开关K合上并按下SB2控制电源按钮,KA1继电器就会吸合,同时电源指示灯H1.0就会亮起,但是在再次按下启动按钮SB4的时候,启动马达没有任何反应,启动器DT10也没有吸合,意味着一定程度故障发生。在这样一种故障发生以后,首先考虑这样一种故障发生可能的原因,包括启动马达本身被损坏,启动继电器被损坏,启动器被损坏或者是控制电路本身存在故障等,这样一些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检查过程当中发现,在按下SB4的时候JN线圈86端并没有信号,且KA4并未吸合,其80端存在24V的电压,而其另一端则与硅整流发电机G的D+端连接在一起,但是硅整流发电机G+端的电压只有22V,正是这2V的电位差导致KA4无法吸合。上图当中已经对拖式混凝土泵的基本控制原理进行了展示,可以看到的是,硅整流发电机D+端在没有旋转的时候电压应当是0V的,而在柴油机启动之后D+端输出电压高于20V以后,KA4就掉电导致启动马达完全停止工作。在最初检查的时候认为是硅整流发电机发生了损坏,因此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就将KA4的常开触点84和86两端进行短接,然后启动马达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这实际上就证明整个拖式泵控制系统当中除了发电机以外其他部分都是非常正常的。在对整个硅整流发电机进行拆检之后果然发现硅整流部分的二极管发生短路状况而导致D+端开路,KA4因为没有电流的流过而不能实现吸合,最终导致启动马达无法正常工作,在进行整流发电机启动马达的更换以后就恢复正常工作,问题得到解决。

2.3 三一HBT60C-1816拖式泵不动作故障

三一HBT60C-1816电动机驱动是泵在电动机启动之后,无论采取远控、近控还是正反控的方式都不能使泵发生反应和动作,但是点动有动作,主电机的指示灯却不亮,因此在最初进行处理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主电机的指示灯泡被损害。

三一HBT60C-1816拖式泵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带软启动的PLC控制系统,其原理图如上图三所示,从图中就可以看到,现代拖式泵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较大程度降低系统的故障率,使得系统在运转过程当中更加稳定可靠,减少故障发生率的同时也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设备的维护量,因此在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但是这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建筑行业自身非常客观的一点就是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即便是采用PLC系统也还是难免会因为外部环境愿意而到导致电路故障的发生,因此在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认为可能是主接触器KM2的辅助触点存在问题而使得PLC输入端信号缺失,使得PLC认为不具备进行泵送的逻辑条件。这主要是因为设计者没有将FR跳闸信号引入到A3,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将FR复位即可。

结语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对混凝土拖式泵电气系统故障进行维修和处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非常熟悉,除此之外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掌握一些拖式泵液压系统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解决和处理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如果对于电气系统基本原理或者是混凝土拖式泵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到位而盲目维修的话,非常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隐患和危害。

参考文献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矿用机械 电气控制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28-01

在现代化矿井建设中,凡要求较高的场合,都离不开自动控制。矿用机械的启动、加速、调速、制动和停车都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不同的矿用机械需要不同的自动控制方式,虽然控制方法不同,但都是根据生产机械工作时物理量的变化确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物理量就有不同的控制原则。

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控系统设计涉及到的范围较广,系统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密切相关。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以下几点。

(1)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提出的要求。生产机械的电控装置是为生产机械按预定规律完成一定动作和保证部件协调运转服务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提出的技术要求。

(2)妥善处理机与电的关系,采用机电结合的方法,达到系统的控制要求。现代生产机械的机械运动是机电结合的结果,机与电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只有统筹考虑两者关系才能达到整机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3)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力求简单,避免盲目地追求高性能、高指标。评价生产机械电气设计水平,并不是电气控制的功能越强,技术指标越高就越好,而是以设备的性能价格比和运行可靠性来衡量的。高功能、高指标往往使系统的生产成本和复杂程度剧增,系统越复杂,所用元器件越多,系统的可靠性就越低(不包括冗余设计而增加的元器件)。因此,在满足生产机械提出的技术指标前提下,电气控制设计应力求简单,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提高装置的性能价格比。

(4)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任何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从减少设计风险角度考虑,应尽可能采用成熟的、经过优化和实际运行考验的材料、元器件以及制造技术与工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成功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会使产品在品质、功能、成本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进行必要的试验,才能作出决策。

(5)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尽可能减少元器件的品种和规格,降低生产成本。

(6)操作、维护要方便,外形协调、美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生产机械的控制要求,设计和完成电控装置在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所需的图样和资料。这些工作主要反映在电气原理和工艺设计中。

2 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装置设计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产品设计。

2.1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研究系统和电气控制装置的组成,并寻求最佳控制方案的初步阶段,是技术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可由机械设计人员和电气设计人员共同提出,也可由机械设计人员提出有关机械结构资料和工艺要求,由电气设计人员完成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机械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尽可能收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积极而又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对某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组件等进行必要的原理性试验研究或提出试验研究大纲,提出系统中必须采用的专用元器件的技术要求。初步设计主要是给上级部门或用户的一份总体方案设计报告,这份报告是进行技术设计和产品设计的依据。只有在总体方案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生产设备各项技术指标的实现。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某个细节或环节设计不当,可通过试验和改进来达到设计要求,但总体方案出错,将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初步设计必须认真做好调研,注意借鉴已获成功应用并经过生产考验的类似设备和生产工艺,在几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现有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决策。

2.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上级部门审查批准的或经用户同意的初步设计中提供的内容和方案,最终完成电气控制设计,完成电控设备布置设计。技术设计需完成下述内容:(1)对系统设计中某些环节做必要的试验,写出试验研究报告。(2)绘出电气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3)编写系统参数计算书。(4)选择整个系统的元器件,提出专用元器件的技术指标,编制元器件明细表。(5)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介绍系统原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有关运行维护条件和对施工安装要求。(6)绘制电控装置组合布置图、出线端子图等。

2.3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根据上级审查批准的或经用户同意认可的技术设计,最终完成电控设备产品生产用的工作图样。产品设计需完成下列内容:(1)绘制产品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2)绘制产品接线图或接线表。(3)进行图样的标准化审查和工艺会签。一般来说,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应按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设计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3 电气控制的设计要点

电气控制设计内容很多,这里仅对一些较为重要的设计作进一步探讨。(1)控制系统的选择。控制系统是电控装置的核心,它对整个装置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装置的控制系统选用应根据机械设备对电气控制提出的技术指标,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功能、抗干扰能力、系统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软硬件工作量、执行速度、带载能力等。(2)电气传动调速方式选择。机械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机械运动。一台机械设备必须完成相互协调的若干机械动作,这些动作的协调依靠机械和电气传动系统来实现。合理地选用电气传动调速方式是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条件。选用时应综合考虑传动调速的调速性质、调速范围、平滑性、动态性能、效率、费用等指标。(3)设计中应考虑的环境影响。任何电气控制装置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储存、运输和工作,环境条件必然会对设备工作可靠性、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电控设备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适当调整设计参数,这对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是相当有效的。影响设备工作的环境因素主要指气候、机械振动和电磁场。(4)工艺设计问题。工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在正确的原理设计前提下,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可维修性、结构合理性等都与电气工艺设计密切相关。电气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电气控制设备的总体配置(总装配图)、总接线图(表)、分柜装配设计(元器件布置)、接线图(表)、柜、面板、导线等设计和选用。

参考文献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工技能;电气线路;故障排除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能源的需求在逐步加大,能源成为制约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能就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因此电力事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重中之重,因此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步骤与创新方式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针对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1.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自动化控制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在逐步加大,电气控制是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气控制过程中由于设备的复杂性等原因也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故障问题,要想对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排除,必须对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简单归纳如下:

1.1 电源故障

电源时电气控制线路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电气控制线路楚翔相应的故障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电源故障,这是电气控制电路中最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常见的故障就是缺相,再者就是电压问题,由于输送损耗等问题,造成电源电压经常出现过高或者偏低的情况,电源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

1.2 线路故障

电气控制线路中容易出现故障的另一个方式就是线路本身的连接问题。比如实际电路的接触不良,导线接地、断路、漏电和短路等情况,这都是常见的线路故障。线路故障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接触不良,常见的接触不良主要发生在导线连接处,尤其是两种不同材质的导线连接处,或者其他的点接触点。线路故障在电气控制电路中也是经常发生的。

1.3 元器件故障

电气控制线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线路中的元器件,在实际的线路工作中元器件也会出现一定的故障。常见的元器件故障主要分为两种:其一就是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这种故障是由于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造成的,只要更换质量较好的元器件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就是发现元器件烧毁的情况,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或者局部电压过高的情况,这就不是简单的更换元器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电路故障排除中应该充分的考虑烧毁元件的原因,并进行该故障的排除。

2.电气控制线故障的排除步骤

电气控制线路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与方法对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进行排除。在实际的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工作中不仅仅要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常出现的故障,还应该掌握电气控制线路中故障排除的正确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对电气控制线路故障进行快速的排除。

2.1 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对于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工作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在实际的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中首先要进行的步骤就是进行调查研究,对电气控制线路出现的故障进行研究。一般的方式是通过观察、声音等方式对线路的故障进行大致的判断。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对线路中各个电器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温度、声音、颜色等指标进行大致的判断。

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找到一个可以的故障点,这样才为进一步的故障排除打下坚定的基础,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直接找到相应的故障点的难度较大,几率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通过调查研究锁定几个故障点,然后在进一步的排查。

2.2 故障分析

故障分析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步骤。该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调查研究发现的几个故障点进行逐一非分析与排查,最终确定故障的发生位置并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故障分析应该找到发生故障的具置和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和位置,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为制定故障排除方法打下基础,为这是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中十分重要的步骤。

2.3 故障排除方法的选用

对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的过程中,在找到相应的故障发生点之后需要进行的就是故障的排除,这时往往需要电学仪器仪表进行检测,通过对一些物理量的测定,发现故障的所在位置,找出故障元件或者故障线路。实际的测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目前为止我们在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测量方法有:

(1)万用表法

万用表法的使用就是利用万用表对线路中相关元器件的电阻电压进行测量,并对干路与支路的电流进行测量,以此来寻找线路中的故障。

(2)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中又一重要方法,具体的方式就是锁定某个部件之后,对其进行替代,即换上一个全新的质量有保障的电器元件,然后再通电进行实验,观察电气控制线路是否还存在故障。

(3)直接检查法

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根据平时工作的经验和线路工作的环境所进行的检测方法,由于对线路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用检测根据相关的经验就能知道哪些位置出现了故障,在此基础上对该位置进行直接检测,这种方式就是直接检测法。

(4)逐步排查法

这种方法的使用是在我们应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准确快速的发现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所在的时候使用,就是在线路中的各个位置进行系统的排查与梳理,以此来发现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所在。

(5)调试参数法

有些线路中元器件无损坏,线路接线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调整不合适,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电气工作原理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结语

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维修电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针对维修电工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排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其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其步骤进行了规范,在今后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工作中希望可以从本文的论述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