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病虫害教学;生产实际;改革;探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花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根据高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当前园林生产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方式诸环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结合生产实际,改进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使用的信息材料,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材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能否体现,教学改革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因此,结合当地园林生产实际,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出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是教好这门课的首要一环。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林生产状况,删繁就简,提炼教材。我院选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材系全国统编教材。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园林生产水平各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要求我们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为此,我们删去了教材中与本省无关以及生产上不常见的病虫种类,同时补充近几年我省园林中新出现的一些病虫的特性、为害及防治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了地方性,增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删除了变态的复杂类型、昆虫复杂的分类阶梯等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重组了症状的主要类型这部分内容,把园林植物病害的14种类型按病状和病症类型进行了区分,澄清了模糊概念,更便于学生理解。

联系实际,完善化学防治内容。化学防治在病虫害综合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手段。但从工作实际要求来看,教材中该部分内容严重滞后于生产,广度、深度不够。应将近年来生产上新推出的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菊酯类杀虫剂、灭鼠剂、除草剂及农药使用常识、药械常识等内容补充进来。另外,农药使用、混用等也应加以深化讲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病虫测报科技含量,提高测报准确性。教材中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手段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步伐。目前,运用3S(RS、GPS、GIS)技术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已在生产上开始应用并发挥着巨大作用,这部分内容应及时补充进来,以适应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体现园林植保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病虫的识别与防治是本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准确识别是基础,有效防治是关键。而病虫种类的识别,特别是昆虫的解剖构造、病斑特征等极其抽象、枯燥,易使学生缺乏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准确识别病虫,我们尽量采用挂图、图片、幻灯、标本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努力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被动的“听”与“记”转化为主动的“看”和“想”。如在讲昆虫的身体结构及特征时,我们课前先让学生捉虫子(蝗虫、蟋蟀等),自己先观察,对昆虫先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再在课堂上对照实物边讲解边观察,最后总结出昆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的基本特征。

现场教学,事半功倍在病害、病理知识教学时,因侵染性病原为微生物,非肉眼所能观察到,这时在实验室里现场教学,借助生物显微镜便能看清其“庐山真面目”。在进行病虫害(个论)教学时,尽管用挂图、幻灯讲解,教师费尽口舌,但许多学生对病害特征仍掌握不够、分辨不清。采用现场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讲授“林木腐烂病”特征时,把学生带到树木园,现场教学,通过让学生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综合运用眼、鼻、手、脑等多种感官,从而得出病斑特征:皮层烂、酒糟味、小黑点、冒黄丝。简便易记,过后不忘。

讲练结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学生大量的练习实现的。如农药的使用,安排学生到场地,针对某种病虫害应选择何种农药,使用浓度,稀释方法,安全作业等问题,采用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与学生反复练习有机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3 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及发生趋势,动态把握教学重点

同任何事情一样,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病虫的危害程度及其种群数量常受气候、土壤、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过去危害严重的种类可下降为次要病虫,而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病虫则可上升为重要害虫。这种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必须用变化的眼光重新审视病虫,对其重新定位,从而动态地把握课程重点。在教学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动态地把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4 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实践性强,内容多,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这是教师所必须探索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

举办第二课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兴趣小组”,教师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公园、果园、花卉市场等采集标本,识别特征,介绍习性及有效的防治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更透彻,知识更全面,从而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要使学生熟练地识别和区分种类繁多的病虫害,仅靠次数不多的课堂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改革实验室管理办法,实行全天开放,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性学习。开放的实验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内容,练有场地,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

5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效果。

修改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时间。我们本着“基础理论讲够,实用技术讲透”的原则,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以“必需、够用”为度,大幅度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两者比例达到1:1,从而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结合农时,合理安排教学实习园林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很强,不同季节的病虫种类亦不同。为此,我们把原来集中的教学实习分散开来,化整为零,根据病虫发生的季节,灵活安排,保证学生在园林植物不同的物候期都能进行实习。这样做尽管学科的系统性体现得不够,而且费力辛苦,给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但能较好体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且实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因而深受学生的 欢迎。

亲自动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认识是什么虫、什么病,知道怎样防如何治,更要会实际操作。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斑的刮治,药液的配制,药械器具的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

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不走过场。我们针对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学科特点,以提高操作能力为目标,制定了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提高了实践考核成绩在期末总评中的权重。并实行实践考核一票否决制,规定凡实践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补考重修。

6 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病虫害防治是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结合校园绿化,学以致用校园本身就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我校校园内共有近300多种林木,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校园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开展“科技练兵”。夏季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旺盛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正为我们开展病虫害防治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素材。为此,我们要求学生于每年暑假独立进行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并调查了解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情况。为防止走过场,保证作业质量,在布置这项作业时,我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调查地区、地点、树种、品种、树龄、栽培密度、生长状况、主要病虫种类及其危害状况、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提交昆虫标本。开学后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实验材料,另一方面培养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针对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讲,学生有针对性地听,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默契统一。

让学生参与生产单位病虫防治方案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几年来,我们与十几家园林、花卉生产单位进行了校企合作,为生产单位负责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同时还参与了省农业部门的多项科研项目。利用这些机会带领学生一起到现场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让学生进行病虫防治方案的设计,对学生提交的较好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剖析、讲评,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并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参加防治过程。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少彬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邹丽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常见病虫害 预防为主 农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66-01

一、前言

近年来,通过中国宏观调控对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位于河南东南部的周口市商水县,旱季的农作物大多都为玉米,而作为玉米灾害鼻祖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丰收。商水县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县区,大量的优良农田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推动着商水县农业的高速发展。玉米种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略显劣势,商水县的其它农业结构掩盖了它的存在,使得玉米病虫害不能得到良好的重视和积极的解决。

二、对商水县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病虫害随生长期的防治

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根据玉米的生长期有不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1.1玉米播种至幼苗期

在此时期,玉米主要的威胁来源于地底,地底的众多害虫给玉米的成长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对于此种境况,有几种解决办法。首先,在播种前对空地进行玉米秸秆腐化,降低害虫的成活率。播种时,根据农田土壤的肥力不同,选用适宜的包衣种子,在预防害虫的同时,提高玉米产量。其次,在玉米出苗期进行合理的施肥和除草。在此时刻,玉米周围的害虫将会有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对受虫害较轻的玉米苗,进行喷洒植病灵等抗毒性药剂;对于受虫害非常严重的玉米苗直接拔除;对未出现虫害的玉米苗喷洒呲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预防和控制。

1.2玉米生长至中后期

在此时期,玉米主要的威胁来源于自身。幼苗期的玉米防治主要为虫,而到了此时期,玉米防治的主要侧重点则为病。在此时期,玉米的病害主要以红蜘蛛、玉米螟、玉米粘虫和叶斑病为主。在此阶段要及时清理杂草,灌溉和施肥,以增强玉米的病虫害抵抗力;在玉米的心叶期至接穗期时巡视力度加大,及时摘除病叶、枯叶,拔除遭受严重病害的玉米株,最大限度的保持土壤肥力。

2.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2.1大斑病的综合防治

大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几率出现,根据发病的严重性表现不一,主要从玉米下部开始向上发展,由小的病斑开始向上扩大,堆积以后形成了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斑点,严重时直接导致玉米枯萎。

大斑病的出现和当地的气候以及玉米的受感染程度有很大的关联,空气湿润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根据大斑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主要的防治措施为选取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在玉米收获以后,将土地翻新,有效的遏制大斑病毒的生长,为来年的玉米生长做好铺垫;在玉米得病时及时的进行喷洒药物,抑制病毒的扩散。

2.2小斑病的综合防治

小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抽雄和灌浆阶段,它主要依附在玉米秸秆上,在温度上升以后进入活跃期,对玉米造成危害。

小斑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和大斑病基本一致,生长和传输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不同的是,小斑病需要更高的稳定才能进去活跃期。根据小斑病的发病时间,防治的措施除了与大斑病相同的措施以外还最需要在玉米抽穗期间,对玉米喷洒药物,预防小斑病对玉米籽和玉米穗的毒害。

2.3黑粉病的综合防治

黑粉病又称为黑穗病,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的任意时刻均可能发生,但在玉米抽穗时表现最为明显。黑粉病的生长大小不一,潜藏在玉米的叶片和玉米穗中,外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里面则是黑色的颗粒,等到孢体干裂以后形成黑色的粉状物。

黑粉病多发生在温度较高且田地中比较干燥的时候,但如果田间施肥过多,氮气剩余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刺激黑粉病病原体的生长。且黑粉病的病原体生命力极其顽强,在任何恶劣的条件下都有很大几率存活。由于黑粉病的特殊性,所以有其特殊的防治方法:黑粉病病原体较长的潜伏周期决定了要对受到病原体侵袭的区域加强防治,及时对病原体进行翻耕或者深埋处理;合理施肥,在田间种植其他作物用来吸收氮气;在玉米接穗前期,对玉米喷洒特定的药物,用来除去玉米穗上可能出现的黑粉病病原体等。

3.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总结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根据其种类大体可以分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等,这几种方法都能在上述文段中找到其影子。对于种植农作物的人来说,清楚的知晓玉米病虫害的原因,合理利用每一种方法,才是重中之重。每一种方法都有别的方法不能代替的优势和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种植员能做的和要做的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玉米的病虫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清醒的头脑去判断,没有足够的重视去照看玉米,没有系统的处理方案来就解决玉米的病虫害。

三、结束语

玉米在我国北方是重要的粮食来源,而商水县位于中国的近北方,玉米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商水县的科技发展,务农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而每个种植员所要管理的区域将会更大,这对玉米的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具体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将会不断的变迁,新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科技产物也将会来临。在这个不断变迁的社会里,作为一个种植员,想要很好的防治玉米病虫害,就要合理的利用手中的药物,整理出一个系统的玉米防治方案,才能在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道路上平坦疾驰。

参考文献

[1]许志军 北方玉米病虫防治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的研制 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7月.

[2]范昭能 自贡市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及防治技术规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3月.

[3]张社梅 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与转基因玉米的应用前景 玉米科学-2009年6月第八期.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要点

0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漫长的生长周期内,它会遭到火灾、病虫害、雪压、冻害、干旱、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乱砍滥伐、肆意毁林开荒等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森林资料大幅度消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并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其中,病虫害对林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讨论一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1 导致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1.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80年起至2010年,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42%。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35%,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3 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1.4 不合理使用农药

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2.1 全面提高防治成效

认真总结杨树蛀干害虫、森林鼠害等防治经验,研究制订防治技术方案。组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防治第一线,解决防治难题,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力争每个工程在关键技术上都有新突破,在治理成效上有较大提高。按照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防治投入和责任新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森防行业特点的防治责任新机制。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组织力量开展松材线虫病预防工程及杨树食叶害虫、松蚧虫等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的筹备工作。实现以国家级工程治理项目为龙头,分层次大力推进森林病虫害的工程治理。抓好面上防治工作,防止没有治理工程支撑地区其他病虫害的大发生。要宣传推广工程治理项目的成功经验,指导面上的防治工作。

2.2 建设监测预警体系

加大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执行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适时辖区内的病虫鼠情预报。加强测报数据的质量管理,保证数字的准确性、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对危险性、潜在危险性和外来病虫害的监测,完成制订杨树食叶害虫等主要测报对象的测报点监测办法;组织制定森林病虫害灾害类型、灾害分级标准。

2.3 查找不利因素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害生物疫情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增加了林业病虫害防控的难度,当前,资金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财力投入机制和重大疫情资金储备机制还不够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广大农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虽然前期主管部门已组织过多期培训,但与基层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学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制剂和天敌应用面积虽在逐年提高,但因资金保障不足、生产规模小、成本较高,影响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林间天敌种群没有完全形成,还不能形成自然控制力,特别是在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受到资金不足、市场运行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功能和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预测预警网络有待进一步延伸,远程监控预测手段缺乏,现有装设备的预警、监控能力还仅限于某些重点区域,并且有些设备科技含量低、预测效果差。

2.4 创新防控机制

抓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是保护林业资源、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而且对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部门要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建立和完善防控兼备的体制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从当前主要的防控手段来看,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仍是一项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要进一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在防控第二代、第三代美国白蛾的战役中,形成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防控局面。加强专业培训,不断壮大基层专业骨干队伍。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它们的生物特性和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手段也不一样,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就容易出现病害和虫害不清、杀虫剂和杀菌剂混淆、防治时期不当等问题,甚至会因擅自使用剧毒农药造成树木损伤和环境污染,特别是更会造成大量生物天敌的死亡,严重破坏自然界的生物链,对今后的虫害防治留下隐患。由此可见,加强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要把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作为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落实。坚持科学防治,充分发挥生物天敌繁育基地的科研功能。在诸多虫害防治措施中,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由于具有生态防治特性,已在各地广泛运用,如天敌防治、黑光灯诱杀等,都是利用了害虫的某些生物特性来灭杀害虫,不仅解决了农药喷洒带来的污染问题,而且成本低、用工少、效果好。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大科研和推广力度,并扶持生物天敌繁育基地搞好后续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教学、防治、科研等多项功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要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从调节生态环境入手,将林业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起来,以病虫害监测为基础,有机地协调林业措施、抗病虫品种、检疫、化学防治等各种防治手段,将病虫害的发生长期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达到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4篇

本文主要的论述内容就是讲述了吉林对于林业栽培相关技术的分析及对其病虫害预防与治疗管理相关办法的研究,这方面目前是国内生态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程,因为利用好林业原本本身特有的一种资源优势,能够给当地的环境及经济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这篇文章就是基本介绍了林业相关的栽培技术,讲述了一些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现况,针对性的给出一定建议,最后有所总结。

关键词:

栽培技术;病虫害;吉林

前言

其实加强林业资源的建设是中国国民经济得以健康且可持续性发展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如果最终可能保障林业建设整个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一定要切合实际去进行,根据林木实际的生存状况及各个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林木存活比率,在栽培技术上需要有所改进,有必要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此外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接下来就以吉林地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林业的栽培技术(以杉木为例)

1.1育苗技术分析

种子种植前期的采集及处理。杉木种植时的各个阶段周期都是不同的,花期一般是三月左右,采收期一般是十一月左右,而一至这时,它的果子将呈现一种由青绿色向黄褐色转化的过程。在选择球果时,一定要选择15年至30年间的杉木树为好,必须要主干比较笔直、生长比较健壮、没有病虫伤害为主,将其球果采摘下来之后需要放至阳光下直接暴晒,等到其鳞片打开了,再去翻动这球果,种子就会从球果中慢慢散落出来,这些种子可以用布袋保存好,入在通风地备用。

1.2苗圃地挑选及整理

为了种植出更加优良的杉木,土壤、环境等都是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从目前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坡度较为平缓的半阳坡亦或是平地是比较好的种植场所,此外还要求泥土的质量以疏松为佳,土壤要求湿润、肥沃、透气性佳,排水条件好且水源丰富,但是在沙砾含量上要求越少越好,具备这一系列的土地是绝佳的种植苗圃地。选择好了适合的土地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整理好这一片土地,让其更加适合且帮助树苗成长。定期地挖土、翻土、挑选及去除石块、野草、树根、经过长期日光暴晒及风化,在泥土里加入一定的火烧土,依据不同的地势条件来制造高床,床面的要求一般是1-1.2米,高20公分,长是根据地形来设定的,苗圃周围要开设水渠,用来日常排水。

1.3播种的最佳时期

种子的播种日期一般是定于12月到下年1月上旬左右,这段时间是最佳播种时期。首先播种前需要先把种子放入千分之五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体中浸泡半小时,再把药液去除密封一小时给种子消毒,接着平铺晒干。此外种子处理好了还要对苗床进行处理,在苗床上开辟播种沟,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撒至沟中,然后用黄心土亦或是火烧土盖于种了的表面,一定要看不到种子才行,最后是用稻草、松叶盖上,一定要新鲜的。

1.4种植的最后环节:苗期管理

揭草:一般杉木自播种后至出长出树苗是要30天左右的,这时就需要及时地把盖在上面的草揭除,当做这是分次进行,每次只去除三分之一,十天完成。这里注意低温天气要暂停。浇水除草:需要依据土壤不同的水分要求进行浇水,不可过多,也不可多少。至于除草,则要坚持把握三原则“除早、除小、除了”。追肥:了解树苗的生长情况及其苗龄再适当及时地追肥,肥需要人稀至浓地施,次数还不可以减少。移苗间苗:都是从幼苗开始长出真叶子之后进行。苗木出圃:当其长到30公分高之后,地径有0.5公分了,而且苗木非常健壮,这时就可以出圃了。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分析与解决措施

从近几年吉林林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很多人为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向外引进了不少先进防治技术,并将其用至实际中,这些技术也对林业中发生的病虫害相关问题有一定的控制。即使如此,可治标不治本,其中还是存在过多的问题难以解决,这就致使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难以很好地完成。而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有几个不错的解决措施:

2.1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提起重视

有再好的技术,如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对此类工作没有重视感,一切都只是幻想。因为林业产业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不仅仅与其生态效率有着莫大的关系,还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常发展,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则对提升林业生产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让相关工作者提升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也是目前必须要做的做。

2.2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中的无公害技术

目前来看,在树木成长过程中林业病虫害的威胁是越来越大了,这也直接增加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亏损,致使林业经济损失程度扩大。如此一来,提高防治技术急不可待。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以是减少病虫带来的伤害。

2.3在林业病虫害的相关管理人员上,增加他们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林业病虫害这方面的防治工作者必须要求有非常丰富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才行,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准确辨别各种病中害类别,并且比较及时有效地进行解决措施,减少病虫害伤害。不过在国内这类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短缺的,导致国内病虫害防治工作者的经济都不太足,这非常不利于病虫防治工作的进行。因此需要对这些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芦盟 单位:四平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1]张树材,浅谈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5篇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的功能发挥,通过对部分城市园林的调查显示在园林设计和植物保护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1园林设计模式单一,病虫害频发

在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着模式单一化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园林设计的效果,部分园林设计植被整齐划一,但是植物的种类较少,植物年龄、层次等趋于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造成了地表土壤肥力损失,增大火灾和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在某些园林中种植了大量的冷季型禾本类草坪,从而造成了蝗虫等害虫的频发,而部分地区种植的金丝柳,如果在某一区域种植了大量同类型的植物,植物极易发生腐烂病等,甚至会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1.2盲目引进新物种,造成了树苗的水土不服

近些年来,我国的园林建设加快,部分城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过度的追求标新立异,引进了很多外国的植物物种,虽然在短期时间内,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部分引进的物种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温度和气候,从而造成了新植物的死亡,甚至有些植物会收到严重的病虫害侵扰,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外来物种的引进还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当地动物群落和鸟类群落的正常生存。

1.3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

由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缺乏专业的生物规划,造成了设计方面缺陷,甚至存在了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各种植物之间的相克现象,降低了植被之间的相互保护作用。园林树种配置的不合理,还会造成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且大部分病虫害由于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发生和流行。

2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采取的措施

2.1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就需要进行合理的植物设计,尤其是注重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群落之间的相互保护作用,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在提高植物的多样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各种植物属性的研究,形成一个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要结合不同环境和不同树种之间的生态学特征,选择最佳的物种组合,实现园林植物的多样化。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应当注重植被植物、草木植物、灌木、乔木等的层次分配,保证生态链的完整性,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修复功能,并减少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

2.2植物栽种密度适宜

适宜的植物栽种密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这是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在部分城市园林的设计中,为了追求绿化面积和艺术造型,忽视了植物栽种密度,不仅浪费了树苗资源,也造成了植物群落的生长空间拥挤,出现了争水争肥的现象,甚至造成了植物死亡。因此在植物设计的初期可以进行适当的密植,以保证景观的效果,经过几年的生长期后,要及时的进行空间结构的规划,保持植物合理的生长空间,增强树体抗病虫害的能力。

2.3注重病虫害防治,提高植被的免疫力

园林植物在维持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居住舒适度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植物的保护不力,从而造成了植被病虫害灾害频发,因此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建立病虫害防治部门,根据园林内部植物的生态属性,建立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及时的监控植物变化,确定发病的机理和规律,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

3总结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森林健康;营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类需要健康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需要良性循环,森林更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成长。森林健康问题在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将架起我国林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桥梁,将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粗放型经营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3]。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显。持续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树造林难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现了枯萎死亡现象。由于整体树势减弱,造成各种森林病虫害及次生灾害发生。面临如此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营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4]。

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1.3加强种子繁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事业健康发展,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现,损失严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造林、抚育、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从现在林分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大多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最后达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种不适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对于天然次生林应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尽量保护原生植被。

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实施:第1步带状间伐;第2步带状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以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3参考文献

[1]张慧,杨学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0-43.

[2]杨清培,杨光耀,李鉴平,等.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4):1-4,12.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标本系统;意义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茶产业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特别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茶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2009年,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历史高点。但茶园病虫害对茶产业的影响也在日趋增强,据统计,一般茶树病虫害会导致茶叶减产10%-20%,情况严重时,甚至无茶可采,直接影响茶叶产值,而新虫害的出现更是让茶园主不知所措。另外一部分茶农及茶工厂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栽培环节出现技术上的漏洞,使茶园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因此,茶农也急需技术上和知识上的支持。于是我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制作完成了“茶园病虫害标本信息管理系统”面向更多的人群,为他们提供最新最准确的茶园病虫害、草害等防治信息,并且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平台,能实时为遇到困难的茶农解答疑惑,给广大茶农带来帮助,提高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1 系统开发基础

1.1 ASP技术介绍及具体应用

ASP全称是Active Server Pages,它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可与用户建立交互关系的脚本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下可通过创建服务器端脚本来实现动态交互式web页面和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等功能 。

本系统的网站设计是基于ASP技术实现的,例如对数据库中标本信息的添加和删除可通过下面的ASP语言来实现:

标本添加:

sql="select * frombiaobenList where (IDis null)"

rs.open sql,conn,1,3

rs.addNew

rs("biaobenUrl")=biaobenUrl

rs("biaobenName")=biaobenName

rs("type")=biaobenType

rs.update

rs.close

call Success

Response.End

errMsg=errMsg+" 操作错误!"

call error()

Response.End

标本删除:

dimsql

dimrs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delete frombiaobenList where ID="&request.QueryString("ID")

rs.open sql,conn,1,3

conn.close

set conn=nothing

page=request("page")

response.redirect "biaobenList.asp?page="&page

%>

1.2 photoshop技术介绍及具体应用

Photoshop简称“PS”,是一个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图片编辑工作 。

图一.病虫害生物照

在本系统的首页展示的病虫害生物照(如图一所示)就是Photoshop技术应用的最好体现,通过该软件对所有标本图片进行修正,对其像素、分辨率、色调、饱和度、大小、格式等都进行了统一,即保证图片内容丰富,又得到整齐美观的展示。同时,我们也用该软件对网页中的一些图片素材进行编辑,使网页看起来更加地美观,自然。

1.3 SQL Server 技术介绍以及具体的应用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意思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而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系统即采用和ASP技术结合比较紧密的SQL Server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整个系统的多组数据进行储存,同时SQL Server还提供了较为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本系统主要涉及到了以下三种类型的信息:

(1)用户信息:当用户在前台页面按要求注册成功后,马上就会在数据库中找到与该用户相关的注册信息,而且在用户没有注销账户前,该用户的信息将一直存储在数据库中。

(2)标本信息:该部分为本数据库的核心内容和创新点,目前本系统主要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和静态图片形式将病虫害标本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

(3)实时媒体信息:主要储存与茶园病虫害防治相关的资料及各类新闻信息。

2 系统具体模块介绍

本系统主要运用ASP编程语言、SQL server、Photoshop绘图软件等工具来开发一个基于Web的茶园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工作动态、标本信息管理、网站后台管理、科普知识介绍、问答交流平台以及站内搜索浏览这六个模块,如图二所示。

图二.各模块设计

各模块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2.1 工作动态:这是属于实时媒体信息方面的模块,主要是把全国相关的新闻、中央出台的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各地方具体防治实例及时出来,同时还会选刊部分研究者调查研究的新成果,让用户了解到最新、最全面的消息。

2.2 标本信息管理:本模块是我们设计的重点和创新点。首先本模块对过去几年已有的标本信息进行分析、概括,设计标本信息数据库结构,并开发标本信息录入系统。其次设计和开发标本信息分析处理程序,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2.3 网站后台管理:主要是对网站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保证资料上传准确及时,并对标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等。

2.4 科普知识介绍:主要是描述各种病虫害的特征、喜好、危害以及发生病害的症状,介绍传统的防治技术,补之以相关新型、有效的治理方法。

2.5 问答交流平台:主要是让用户与我们形成互动模式,方便及时解答留言者的疑问,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以及各方面信息的交互。

2.6 站内搜索浏览:主要是让用户通过这个搜索模块,直接在网站上搜索需要的标本信息、媒体信息或者说防治方法,达到了方便省时作用,更加人性化服务于用户。

3 系统设计的创新点

与以往的静态网页相比,本系统克服了静态网页所存在的单调、维护任务大以及缺乏与用户交互的弊端,实现了网站的动态管理。主要表现在自主性高、时效性强、交互方便等特点上。

3.1 自主性:本系统采用ASP技术,用户端只要简单的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就可以极为方便的浏览网页内容,可以让访问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受时间和环境的约束,随时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自主的在访问我们的页面时学到许多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

3.2 时效性:本系统的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快、频率高、涵盖面广,这就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强,为用户及时提供最新消息和科研成果,减少或者避免信息滞后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3.3 交互性:本系统设计有专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我们之间交流的平台,所有注册成功的用户能在任意时刻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用户提供的信息得到共享,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增强了信息的交互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系统除了能帮助茶农用户解决茶园种植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又能使得他们通过本系统的网络平台,学到更多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自主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相关问题,有效地提高茶园的产量。同时,通过浏览该项目网站上的动态信息,方便大家了解关于各地茶园产业的即时情况,有利于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利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4 系统的维护

系统的维护包括日常管理和内容更新。日常管理包括服务器日志管理、服务器性能管理、服务器负载的管理、防火墙管理以及服务器的安全管理等。内容更新需要在内容的收集和新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维护工作主要分为:

4.1 内容的维护:标本信息、媒体信息内容及时更新,并且频率要高,准确度要强。

4.2 信息的维护:用户注册信息经常存档整合,避免信息缺失、乱码等情况出现,以及及时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

4.3 网站的安全维护:主要进行本系统的信息安全维护,数据库安全维护,后台安全维护,服务器安全维护等。例如通过使用ASP 的Request 对SeverVariables属性,来实现对IP 地址的过滤,从而实现对本系统网站网页的安全防范 。

5 结束语

5.1 社会效益

我国的茶园产业在慢慢壮大,并且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以后几年还会愈发明显。但与之相随的茶园病虫害问题亦愈发凸显 ,我们这个系统正是对症下药,国内虽然有部分茶园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网站,但很少涉及到标本管理,我们的项目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的意义显而易见。社会上缺乏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我们就专门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既协助茶农解决茶园种植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又使得他们通过这个系统平台,学到更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浏览该系统网站上的动态信息,方便大家了解各地茶园产业的即时情况,有利于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普及,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利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5.2 经济效益

本系统通过对茶园病虫害知识的普及,防治方法的介绍,成为广大茶农的贴心助手,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农收入,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财富。而且我们所提供的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受时间、地域影响,任何地方、任何地点发生相关病虫害都可以得到整治,是一个能长期发挥效益的系统。同时本系统成功建立后,通过网页的点击率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委会.ASP动态网站开发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张弦弦.ASP网站中SQL注入的防范措施[J].兵工自动化,2009,28(10):72—73.

[3]淤志渊等.动态Web网页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徐罕,吴玉新.ASP后台解决方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林志芳.浅谈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吉林农业2009(8).

[6]photoshop百度百科.http:///view/4071399.htm.

[作者简介]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 病虫害 防治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our country garden forestry development is rapid, in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ing 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ecological.Each big city green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have been issued, but only speak generally about pest control technology.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of garden plants to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Garden plant;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revention and cure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及管理强度的增加,园林植物科学的养护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仍有许多城市在栽种苗木前缺乏严格的病虫害检疫标准,在管理方式上重栽轻管、尤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科学的认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更是缺乏绿色环保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植保专业队伍

成立植保办公室,有3-5人组成。业务范围:负责植物养护工作;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园林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扩展新的防治方案;加强科研,搞好病虫种类普查,研究成灾种类的发生规律,防治做到策略合理,措施得力;并做好抗病虫育种工作,培育优良苗木。提高园林植保技术装备能力,如配置计算机、录像制作设备,建立必要的实验室、标本室等。

二、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为规范测报技术,提高测报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基层各养护单位设立专门的园林病虫害测报站,选派1名懂业务的联络员,查清病虫害在当地的生活规律,并要坚持做好日记录,月总结,每日及时上报植保办公室,使病虫防治做到有的放矢。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料管理,使病虫治理工作朝着定量化、模型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预测预报智能化。

三、做好园林植保科普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媒体,面向社会,加强对园林植物保护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以生态调控为中心,结合对园林绿化树、花、草的管理和维护,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富集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植物的抗虫和耐虫性。发展无公害防治,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天敌,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平衡性,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

四、病虫害的检查和识别方法

1.病害的检查方法:

(1)叶片上出现斑点,有可能是叶斑病类。

(2)叶片正面有片状或颗粒状白色粉状物,多为白粉病或霜霉病。

(3)叶背面(或正面)有黄色粉状物,多为锈病。

(4)叶片黄绿相间或皱缩变小、节间变短、植株矮小,多为病毒引起的花叶病。

(5)松树的针叶枯黄,如果先由各处少量叶子开始,夏季逐渐传染扩大,到秋季又在病叶上生出隔段,上生黑点的则多为针枯病。

(6)阔叶树的枝叶枯黄或萎蔫,检查枝条维管束是否病变,观察叶尖或叶缘是否生有黑点, 诊断多为导管病害和真菌病害。

(7)树木、花卉的干茎皮层起泡、流水、腐烂多为腐烂病。

(8)树木根部皮层腐烂易剥落,多为紫纹羽病或白纹羽病。

(9)根部长瘤子、表层粗糙,多为根癌肿病。

(10)幼苗根际处变色下陷造成死亡的,多为幼苗立枯病。

2.虫害的检查方法:

(1)检查虫粪:用肉眼观察树下地面上和树枝树干上有无虫粪。

①有几道纵沟的圆柱形虫粪,在树冠下成片分布的属天蛾类害虫;

②虫粪和木屑为丝状的,属天牛类害虫;

③虫粪和木屑为粒状的属木蠹蛾类害虫。

(2)检查排泄物

在树叶、树枝或树下地面上以及树下的各种物体上,检查有无油质状污点,这些“虫尿”是有蚜虫类、介壳虫类、木虱类害虫排出的排泄物。

(3)拍枝检查:对于肉眼看不见的红蜘蛛等害虫,可将小树枝往白纸上拍打检查有无小虫。

(4)检查虫卵:用放大镜在樱花、碧桃、海棠等树的枝条基部检查红蜘蛛卵;在松针、柏叶上检查松柏蚜虫卵;在杨树、果树的枝上检查天幕毛虫 “顶针状” 的卵环;在椿树枝干上 检查象黄土泥块一样的斑衣蜡蝉卵等等。

(5)检查被害状:观察树枝叶上有无被虫咬食或卷缩的树叶,有无枯尖死杈,树干上有无虫卵、虫苞和蛀食的洞眼、坑道等,根部有无咬伤等等。

(6)检查地下害虫:草坪或地被植物出现斑枯时,检查根部是否有地下害虫

五、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各种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的目的。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发挥各养护单位植保联络员的工作职能,坚守实地调查,掌握本管区病情和虫情的基本发生规律,提前预防,一旦发现病虫情,立即消灭,防止蔓延。

2.严格把关检疫程序:对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必须先经过检疫,对携带属本土病虫检疫对象的苗木,坚决拒收。对接收苗木根部用药物消毒后再栽。

3.加强园林技术措施:

(1)选育抗病虫品种,进行无病虫圃地栽培。

(2)适地种植,合理搭配,避免将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花草搭配在一起。圃地要实行轮作,减轻病害。

(3)注意卫生管理:各公园、游园、圃地要加强园容卫生,及时清除病虫、枯枝残体,人工摘除护囊、虫卵等。

(4)加强肥水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合理的肥水管理不仅能使植物健壮地生长,而且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可以通过对树木、绿篱整形修剪来改善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温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对草坪修剪高度、次数、时间也要合理,否则,会加剧病害发生。

(5)圃地要坚持中耕除草以减轻病虫害,利用冬季深翻土杀灭越冬病菌、害虫。

4.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可以采取捕杀法、阻隔法、诱杀法、高温处理法来消灭病菌、害虫。

5.大力发展生物防治,保护天敌,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

6.化学防治:

(1)在病害发生前喷施杀菌剂预防。

(2)病虫害发生后,选择杀菌剂、杀虫剂,按照规定剂量消灭病虫害。

六、药剂使用的安全操作规定

(一)药剂使用保管的规定

(1)正确选用药剂:正确选用药剂品种、浓度、用量,避免盲目乱用,禁止使用过期药剂。

(2)适时用药:选择最有利的防治时机,防小、防早。夏季避免中午前后气温高时施药,防止产生药害。

(3)交替使用:由于长期使用一种药剂防治某一种病虫, 此种病虫可能产生抗药性,因此要交替使用,提高杀灭效果。

(4)喷药要均匀喷布,不漏喷,特别注意叶背的喷布。

(5)公用绿地喷药时,要设立警示牌,禁止游人接近,或选择夜晚行人少时喷洒。

(6)药剂使用完后的空瓶、空袋要妥善处理,不要污染水源。

(7)药剂应指定专人保管,在阴凉、干燥、通风的房间存放。

(二)安全操作规定

(1)喷药人员作业时要带口罩、眼镜、胶手套,穿长袖长衫,防止自身中毒。

(2)配兑药物时要小心操作,防止药液溅洒。

(3)有微风天气喷施农药时,人应站在上风方向作业。

(4)喷药容器密封不严,外溢药物时,要停止使用,修理好后,再使用。

(5)喷药期间,不得抽烟,吃东西。

(6)喷药后要及时清洗容器、衣物,洗手洗脸。

七、防治质量标准

1.喷雾时,必须尽量成雾状,叶面附药均匀,喷雾范围应互相衔接,不得出现空白喷不到地方,必要时要下车打药。

2.使用高射程喷头喷药时,应随时摆动喷枪,尽一切可能击散水柱,使它成雾状。

3.喷药前必须做好虫情调查,喷药后要做好防效检查,并有记录。

4.药剂注射质量标准

(1)注射部位,须在蛀食排粪的孔口。

(2)注射时,虫孔、排粪孔内要注满药液,不要遗漏,注射后用泥封口。

(3)遇一虫多孔情况时,应先堵注射孔以下虫孔,然后注射。

5.人工挖除病虫害质量标准

(1)挖除地下虫蛹时,深度应在5-20公分内,不要伤及树根。

(2)挖除树干内病虫,务必干净利落。

(3)伤口处涂抹防腐药剂

(4)挖下病、虫体,要及时处理

6.人工刮除病虫质量标准:刮除时不要伤及树干内皮,要刮除干净,将虫体、病斑及时烧毁,病斑伤口涂抹保护剂。

7.人工捉虫质量标准:摘除病斑、虫体,要及时处理。

8.土壤药剂处理质量标准:严格掌握单位面积内用药量,均匀喷撒在单位面积内。

八、药剂的调剂与使用

1.操作人员必须懂得药剂性能、作用及掌握调剂、使用的方法。

2.配制药剂时,稀释用水量必须准确、水要干净

3.稀释可湿性粉剂时,要先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加足所配水量,并不断搅拌,防止沉淀。

4.乳剂、乳油类可采用二次稀释法或先加药后加水冲散的一次法,稀释时,要充分搅拌均匀,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