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互助保障制度始于建国初期,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现已从初期单一企业的互助互济活动发展到涵括医疗、意外等方面的各种互助保障计划,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开展的最为普通和广泛。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是由社会团体倡导组织,广大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操作成本低廉、形式灵活多样,以互助互济分散风险为目的的合作制保障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3万个已建工会的基层单位开办了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仅省级机构就有876.8万职工参加保险。其中,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480.8万人,参加养老互助保障计划的近169.8万人,参加工伤互助保障计划的227.6万人,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累计赔付6.9万人次,支付赔付金6235万元。工会组织互助保障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险、灾害有赔偿、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有支援,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效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具有重大作用,它起到了“安全网”、“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不断进步,原来制定的互助保障相关管理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互助保障的资金管理表现得最为突出。

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互助保障资金是指由职工会员交纳的会费、保障计划金(保险费)、管理费用、补偿金(理赔金)以及资金的保值增值等有关资金。目前上述资金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监管缺位。当前我国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监管,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管理者与监督者两者合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运作部门既当“运动员”即资金营运主体,又当“裁判员”即负责资金运营的行政监督。而职工互助保障的组织者——各级工会,对互助保障资金运营的监管仅限于人事管理和组织监督,缺乏风险监管手段和方式。与此同时,职工互助保障会又是工会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外行使管理职能,致使工会组织在互助保障资金的管理上既当监管者,同时又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养老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与目前我国社保资金的做法相比,互助保障机构的权力太杂,主办者的监督角色很不突出,对资金的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2.多头开户管理。由于不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险种)的开发与推广时间不同,互助保障组织按照分户管理,分险种核算的原则与要求需要建立专户、专账。但目前有的地方甚至由经办机构专门为企业互助保障经办人用个人名义开设银行卡(或存折),以便节省资金在途时间和防患在途风险。此外,随着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业务的增多,互助保障组织在银行开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少则十几个,个别地方甚至有几十个,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资金表面上存在于相关款户,但实际上却又相互混淆,这就难以反映资金的真实面目,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混乱,给资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一定困难。

3.核算方法陈旧。现行的《职工互助保障会计制度》、《职工互助保障财务制度》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97年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设定的制度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比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整个互助保障事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滞后,进而出现互助保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会计主体不明确,会计核算体系陈旧等弊端。如对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粗线条,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无详细又便于操作的规定,保障补偿金的计算发放无定量标准,全国的互助保障组织甚至出现因为各地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不统一,财务处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资金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来源“数出多门”的困境等等。因此,急需对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另外,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会计核算手段也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手工记账的方法,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互助保障资金会计使用管理软件。 4.资金发放个人化。受人员、费用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发放均按工会层级关系由基层企业经办人直接发放。即由上一级互助保障机构根据下级机构各类保障活动的资金上缴数据,按约定的比例计算管理费、补偿金,并逐级下拨,最后由基层工会通过经办人直接给付受益人。这种分级拨付的支出方式造成拨款环节增多,延长了互助保障资金的周转时间。一方面,某一环节稍有疏漏或发生时间延误,就会影响受益人及时足额的领到补偿金,另一方面,互助保障的资金从一个银行账户流转到另一个银行账户,造成资金滞留在银行结算环节的时间过长,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5.专业投资不足。我国互助保障活动还未形成全国统一法人的组织形式,各地开展的职工互助活动基本上是由当地工会组织负责管理的,其核心工作即资金的保值增值还没有引入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由于工会组织是一个群众团体,自身并无丰富的资金管理人才和手段,因而在互助保障整个组织体系中缺乏现代金融产品投资理念、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受风险管理及各种行政管制的影响,互助保障资金缺乏足够的增值渠道,致使资金回报率偏低,投资渠道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二、加强互助保障资金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2篇

目前,有些委属高校在公费医疗的管理中,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节约医疗费支出的路子。有的学校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请专家来校会诊会医,增强校内留治能力,减少校外就医,节省医疗费开支;有的学校注重完善医疗管理制度,严格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堵塞药费报销工作中的漏洞,防止浪费;有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条件,对外进行医疗服务,接治校外病人,合理取得收入,弥补医疗费支出;有的学校结合校情,建立平安互助基金等形式,树立新的保障意识。因此,在这些高校医疗费超支就相对减少,教职工的基本医疗待遇也能得到保证。这表明,管与不管,改与不改,效果完全不一样。公费医疗工作中有很大潜力可挖。

为了加强委属高校公费医疗管理,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减少医疗费超支,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应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和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精神,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二、高度重视公费医疗超支问题,努力结合校情,想方设法减轻“包袱”;要学习有关高校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疗费的超支问题;要从长远出发,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早改、早想办法,以利于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应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一方面利用校医院的现有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校医院的留治能力,减少转诊、转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促使校医院对外实施医疗服务,增加收入,补偿公疗费开支。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3篇

摘要:违规滥用医保卡的现象在全国已不是个别现象了。医保卡问题的出现,其实反映的是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对个人账户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医保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结合滥用医保卡的现象谈论个人账户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论述个人账户的出路。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1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即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是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2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而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就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2.4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没有实现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个人账户控制医疗消费,但运行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认识有误区,认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归自己所有,是自己的钱,可以随便花,加之个人账户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单位缴费,人们对账户资金的珍惜程度便远远不如对个人手中的现金的珍惜程度了。

2.5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在积累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松弛也使积累功能得不到体现。由于个人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大,参保人又希望使用个人账户更方便,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十分宽松,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加之部分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卡的作用认识有误,认为卡不是钱,随意借用给他人刷卡购药,或者一人参保全家持卡购药这便加快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失。使得个人账户积累的功能受到限制。

3个人账户的出路

个人账户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从其设计到其运行操作,都显得象个烂柿子,所以有专家提出要废除个人账户,如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所社保专家郑秉文所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有报道还透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个人账户的存废”问题。

那么个人账户应不应该取消呢?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国老百姓已把个人账户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消个人账户,容易引起强烈反应。所以对于个人账户应当采取改进的态度,逐渐淡化其功能和作用。

最先在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账户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和家庭(配偶、子女、父母)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一些昂贵的门诊费用。它强调家庭的责任,不注重社会共济。根据对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的了解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引入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设计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这也是它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设计之初就是归定由个人支配的,所以既便在最早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加坡,互济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定的措施——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允许个人自愿从账户中拿出一定额度参加大病统筹或互助医疗保险;同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规定了最高限度。

根据我国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调整个人账户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定位个人账户功能,调整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在个人账户上,政府应控制其规模,适当放松对个人账户管制,允许并鼓励参保单位将个人账户定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将互济引入个人账户使用。

3.2推广健康保险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个人账户变“购物卡”的现象主要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问题,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推广健康保险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参保人员中患有疾病的人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事后经济补偿,是疾病保险,不是兼有预防保健功能的健康保险。而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已经从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方式,因为只有预防抓得好,患病的人才少。如果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能够结合起来,使得那些还没有得病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能够用自己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上,既有利于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实现健康的最终目标。而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结合的途径,也使得个人账户找到了发展出路。

3.3建立激励型个人账户

我国,既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也没有考虑对患者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额度做出限定。因此,账户持有人存在着提前支取和使用不断贬值的个人积累的强烈动力和充分自由。

所以,要实现个人账户的积累目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更重要的是引导。政府在监督其专款专用的同时,要限制提前过度消费和鼓励储蓄动机。

这就要求建立激励型账户。现在有很多职工虽然参保了,但仍对有病时多不愿支付现金,如有可观的个人账户来支付,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所以应当提高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地积累个人账户里的基金。如此反复则使个人账户的基金越积越多,产生“滚雪球”效应。职工的富足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建立。为鼓励积累,在计息方面,应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

如果能对激励型账户合理的操作,那么便能增强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的意识,使医疗保险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4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宣传个人账户的用途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被规定的过死,应当有管理地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个人支配,定向用于与医疗相关的用途。也就是说允许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或其他医疗费用外,也可以为自己购买保险,用于预防、体检等。另外,许多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是对个人账户的了解还很不足,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宣传个人账户对参保人的益处。使其主动参加,积极有效的使用个人账户,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3.5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改进管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店出现的违规现象,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镇江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性很强。具体做法是:

①加强医保行为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监督机制成立医保行为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医保行为的督查工作。让社会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的监督,使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②不断完善结算办法,加大人头人次比指标的考核力度。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激励型账户

1个人账户的基本知识

(1)个人账户设计的初衷。我国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通过对劳动者在职期间的强制性储蓄达到部分医疗自我保障,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来讲,建立个人账户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明确个人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即个人要为自己的账户缴一部分费用,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用完账户里的钱后由个人自付;二是通过明确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促使个人主动约束不合理的医疗消费。从功能上讲,支付现时医疗费用是个人账户的直接功能,约束医疗行为和积累医疗基金是间接功能。

(2)个人账户的优点。第一,个人账户的选择和建立对平稳地解决公费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给职工带来的震动。第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弥补了共济型医疗保险的缺陷,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更有可持续性。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二是用人单位檄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30%左右划人个人账户,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继承。

2个人账户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违背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个人账户的设立降低了医疗保险的互济功能。个人账户属于个人所有,没有互助互济,不能在群体之间分散医疗风险。现行个人账户制度规定的支付范围很不合理,这不仅会导致当期基金供给减少,统筹压力加大,也不能让个人账户在参保人医疗风险出现时发挥更有效作用。

另外,个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随机性的,不可能先积累后消费;引人积累制并不符合医疗需求规律。“大病统筹,小病自费”的制度设计,违背了“预防为主”的医学规律。另外个人账户支付的只是门诊费用,是小额的医疗费用,这都不是个人医疗费用风险所在。而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是用来防御疾病风险,所以作为基金之一的个人账户是不符合保险原理的。

2.2主管部门监督不力

(1)监督人员不足,手段困难。医保部门的编制,多是在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确定的,随着参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医保部门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而人员却没有增加,因此人手不足是医保部门面对的普遍难

(2)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目前,除了作为主管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没有一个机构和部门对医保中心的业务进行直接监督。就医保中心而言,医保定点机构的选择、日常考核与监管,还有医保定点机构的报销,都是医保中心说了算。这种“自我监督”的运作模式,也使得监督相对缺乏。

2.3个人账户管理成本高,收益小

个人账户的建立需支付很大的管理成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参保人发放个人账户卡。参保人持卡就医、购药后,医保经办机构还要通过网络系统向医疗机构结算费用,并在结算过程中对是否合理诊治和用药进行监督和审核。加之小额医疗费用面广量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个人账户的管理成本大,收效小也就成了必然。

2.4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没有实现

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个人账户控制医疗消费,但运行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起到了反向刺激作用。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认识有误区,认为个人账户的基金归自己所有,是自己的钱,可以随便花,加之个人账户资金中有一部分来自单位缴费,人们对账户资金的珍惜程度便远远不如对个人手中的现金的珍惜程度了。

2.5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在积累方面,一些地方的管理松弛也使积累功能得不到体现。由于个人账户管理的工作量大,参保人又希望使用个人账户更方便,相当一部分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十分宽松,不仅没有相应的监督、审核,有的甚至完全放开不管,“只管建账、不问去向”。加之部分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卡的作用认识有误,认为卡不是钱,随意借用给他人刷卡购药,或者一人参保全家持卡购药这便加快了个人账户基金的流失。使得个人账户积累的功能受到限制。

3个人账户的出路

个人账户出现了太多的问题,从其设计到其运行操作,都显得象个烂柿子,所以有专家提出要废除个人账户,如中国社科院社会所研究所社保专家郑秉文所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有报道还透露,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个人账户的存废”问题。

那么个人账户应不应该取消呢?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国老百姓已把个人账户视为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取消个人账户,容易引起强烈反应。所以对于个人账户应当采取改进的态度,逐渐淡化其功能和作用。

最先在疗保险制度中引入个人账户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职工本人和家庭(配偶、子女、父母)的住院医疗费用和一些昂贵的门诊费用。它强调家庭的责任,不注重社会共济。根据对新加坡的个人账户的了解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笔者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引入互济功能

个人账户的设计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这也是它不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个人账户设计之初就是归定由个人支配的,所以既便在最早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加坡,互济的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新加坡政府作出了一定的措施——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功能,允许个人自愿从账户中拿出一定额度参加大病统筹或互助医疗保险;同时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规定了最高限度。

根据我国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调整个人账户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定位个人账户功能,调整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在个人账户上,政府应控制其规模,适当放松对个人账户管制,允许并鼓励参保单位将个人账户定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将互济引入个人账户使用。

3.2推广健康保险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个人账户变“购物卡”的现象主要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问题,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有专家提出,可以在健康人群中通过推广健康保险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针对参保人员中患有疾病的人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事后经济补偿,是疾病保险,不是兼有预防保健功能的健康保险。而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险已经从疾

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相比之下。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保障方式,因为只有预防抓得好,患病的人才少。如果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能够结合起来,使得那些还没有得病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能够用自己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上,既有利于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也有利于实现健康的最终目标。而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结合的途径,也使得个人账户找到了发展出路。

3.3建立激励型个人账户

我国,既没有政府保证的基本利率,也没有考虑对患者使用个人账户资金的额度做出限定。因此,账户持有人存在着提前支取和使用不断贬值的个人积累的强烈动力和充分自由。

所以,要实现个人账户的积累目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更重要的是引导。政府在监督其专款专用的同时,要限制提前过度消费和鼓励储蓄动机。

这就要求建立激励型账户。现在有很多职工虽然参保了,但仍对有病时多不愿支付现金,如有可观的个人账户来支付,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所以应当提高个人账户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职工自觉地积累个人账户里的基金。如此反复则使个人账户的基金越积越多,产生“滚雪球”效应。职工的富足感和安全感也随之建立。为鼓励积累,在计息方面,应高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利率。

如果能对激励型账户合理的操作,那么便能增强参保职工对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的意识,使医疗保险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4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宣传个人账户的用途

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被规定的过死,应当有管理地放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由个人支配,定向用于与医疗相关的用途。也就是说允许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或其他医疗费用外,也可以为自己购买保险,用于预防、体检等。另外,许多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是对个人账户的了解还很不足,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宣传个人账户对参保人的益处。使其主动参加,积极有效的使用个人账户,使其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

3.5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药店的管理。改进管理措施

针对医院药店出现的违规现象,许多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镇江的一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可借鉴性很强。具体做法是:

①加强医保行为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监督机制成立医保行为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医保行为的督查工作。让社会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行为的监督,使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医保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②不断完善结算办法,加大人头人次比指标的考核力度。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5篇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补差标准。年,当尚未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乡镇,完成由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转型,在全市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市辖区按户年人均1320元、当按户年人均1020元农村低保标准执行,实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全市纳入农村低保按年人均补差不低于450元水平,实行社会化发放。建立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负担。

二、提高农村“五保户”的生活水平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年,全市农村五保的集中供养率达到30%,到“”末集中供养率达到50%。年市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500元,当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100元,并随着本地农村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适时调整。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贴外,市财政按3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县区政府负担。

三、加快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城镇养老体系。

四、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凡符合条件的新增被征地农民,做到“即征即保”。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规范基金支付行为。确保被征地农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五、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政〔〕59号)精神,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聘用的专职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按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给予补贴。对当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个人基本生活费,所需资金由省与县财政按1:1比例负担。

六、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资金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的原则筹集。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年上半年,制定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年下半年组织实施,市区全面推开,当可选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试点,逐步推开。

七、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

整合城乡就业服务资源,构筑延伸至基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年,在全市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发展壮大街道劳务公司、村级劳务公司和境外劳务公司。年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六大体系,即: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劳动者维权体系和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八、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支持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多方筹资机制,健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筹资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和各级政府补助标准,以稳步扩大参保农民的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九、加快完善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年,当要建成本区域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吸纳市区未参保非职工居民参保,到年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参保居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缴费,省财政按每人每年30元、市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区财政不低于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十、建立健全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基础上,将低保边缘群体、城乡家庭因病致贫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建立医疗救助管理运行新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助外,市、县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十一、逐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

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四个一、三条线”工程,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力度。对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病人,按规定提供医疗救治费用。

十二、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按急救站、急诊科建设基本标准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县城区急救分站的建设,并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若干个农村急救分站,构建日常急救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网络和保障支持网络构成的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急救队伍建设,逐步建成适应我市实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急救水平。

十三、加强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从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市中心卫生院、承担防保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农村卫生所需资金除争取中央、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承担,市财政对确有困难的区给予适当补助。社区卫生所需资金除中央、省补助外,市与区财政按比例配套负担。

十四、大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建立健全食品监测网络。及时、定期食品安全和市场信息,预防、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食品的专项整治。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和菜牛定点屠宰。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农村药品供应、监督网络的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危害事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度。

十五、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年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城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城乡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的资金和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的资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市、县区财政负担。当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中央承担60%,省承担40%;市辖区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政府各自解决。

十六、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

到年底,全面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18255平方米的D级危房和新增动态危房改造任务,同时认真研究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新机制,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

十七、建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立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实行学费减免。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职业教育补助券制度。

十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建设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宣传、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工程”。创作反映本市文化特征的文化精品。定期送文化下基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人才。从年起,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用4年时间对全市部分社区和所有行政村进行基本体育设施配备,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乡镇、村文体站站长的业务培训。

十九、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

建立完善基层科技活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拓展科技知识普及渠道,丰富科技活动内容,增强全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为我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年启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建设,年实现城乡每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村)都建有科技活动中心或科技活动室。

二十、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以后给予奖励扶助。奖励扶助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另增发120元。年,对子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奖励扶助对象,其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其中只生育过一个独生女且死亡现无子女的,从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320元。

二十一、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

从年起,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市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换,建成一个开放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使遍及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真正成为集公共传播、阳光政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年完成数字电视平移方案,开展有线电视旧网改造,力争启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二十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

按照“经营主体公司化,运营模式公交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原则,积极开通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的循环班车,构建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农村经济。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90%以上。在当护河镇和石桥镇各新建一个四级客运站,建成8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

二十三、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

年起,按照“县(区)规划、乡(镇)实施、村级承办、农民参与”的原则,重点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县城周边地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年起逐步向远郊延伸,力争用3-5年时间,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十四、支持贫困村建立资金互助组织

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愿,坚持政府与农民互动,建立“互助资金”,按照资金“归全体村民所有,民主管理、自主决策、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原则,建立民主化管理机制。实行“无偿投入、村民共有、村内互助、周转使用、有借有还、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资金积累增长机制,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改善危旧房区域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老旧和松散型小区亮化及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施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资金通过有偿出售自求平衡。将住房补贴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对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且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城镇居民家庭,按所差面积每平方米每月补助5元,所需资金由住房公积金增值及财政预算解决。

二十六、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解决全市农村36.5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和改造25.1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隐患。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外,主要采取吸引企业或个人投资,以及市、县区政府补助的办法解决。

二十七、实施城乡电话“户户通”工程

从年起,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城乡低收入家庭实施电话“户户通”工程,满足城乡居民的通信需求。市民政部门和县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尽快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摸底调查,及早安排工程施工。对电话初装户减免一次性费用,对长期通信使用费实施套餐优惠,使城乡低收入家庭真正能够用上用得起电话。

二十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建立健全推进“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年,市郊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当20户以上自然村通播率达到65%。到年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二十九、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和参加社会保险办法

全面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政〔〕70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在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农民工管理“五个一”工程,即:一份合同、一个工资卡、一个工资专户、一个工资台账、一个公示栏,规范使用农民工,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司法行政部门为追讨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民工免缴诉讼费。加快落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年内制定出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分类解决好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

三十、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基本权利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6篇

一、积极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工会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努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1、进行先进生产工作者(本单位及建设公司)选举工作。年初,按照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评选要求,注重个人实绩,坚持统一标准,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机关各部门、项目部、分子公司层层推选,审核小组统一审核,保证了评选人员的代表性。同时还将历年来评选出的人员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先进生产工作者档案,同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宣传,发挥先进的表率作用。

2、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7月份以来,工会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在开展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系列活动,百余名职工投入到活动中,整个事业部营造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并在8月份对“读书月”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了大家读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紧张的工作、生活注入了了清新的空气,让大家养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习惯,激发了职工的读书兴趣,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

3、认真学习贯彻公司下半年党政工作会议精神,提升职工整体素质。根据公司下半年党政工作会议部署,组织机关部门、项目部为单位,分别开展了学习公司2010年下半年党政工作会议精神活动。其中分公司组织座谈会、集中学习6次;机关组织学习研讨2次,项目部、项目部各组织集中学习3次。大家重点学习了公司2010年下半年党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海外事业部2010年下半年工作部署。通过集中学习,使广大职工进一步了解公司201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认清了公司内外总体形势,进一步了解了公司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满了信心。

4、进行新企业理念宣传贯彻工作。根据公司工会部署,工会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公司新企业理念的内容和诠释,让每位职工熟知新理念,并把具体内容与工作联系起来,在巩固原有成果基础上拓宽业务范围。为切实做好企业理念的宣传贯彻制作了企业理念宣传彩页,利用内网平台发送到境外分(子)公司、项目部,形象生动地宣传企业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使企业理念得到广大职工的认知和认同,并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同时工会为提高职工参与活动积极性,对参加此次理念征集活动的45名职工进行了奖励。在迎双节文体活动中,设置了企业理念答题项目,把企业理念的宣传贯彻融入到活动中,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取得了独特的效果。

二、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1、年独生子女及计划生育台帐填报。按照公司工会要求,一月份,工会开始联系境外各项目及分子公司,认真统计并填报09年独生子女及计划生育台帐,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

2、填写职工收入调查表活动。应公司工会要求,工会开展了职工收入调查活动,此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围绕贴近中心、贴近领导、贴近实际的思路,组织各部门相应人员,围绕生产实际,进行调查,及时将活动汇总并上报,为公司工会更好开展工作调研,较好地发挥了参考作用。

3、关于员工违纪处罚办法进行讨论。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管理行为,明确职工的劳动义务,维护公司的正常管理次序,公司出台了《员工违纪行为处罚办法》,前后分别组织召开2次座谈研讨会,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此规定中存在的纰漏,向广大职工广泛征求意见,要求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并将讨论结果进行了上报。

4、认真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按照工会章程和事业部有关规定,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认真做好2010年度全年会费的收缴工作。根据工资报表,对每一名会员应交会费额进行准确计算,确保标准统一、数据准确无误。

5、健全工会组织,按照党政工同步原则,调整了工会部门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6、认真贯彻落实编制工会“三五”规划任务,用较短时间完成了工会资料编制工作,特别是关于具体问题和相关规章制度方面进行了细化、量化。

7、清退职工济难救助金。按公司工会要求,对以前缴纳职工济难救助金的名职工全部返还完毕。

8、完成工会会员信息录入工作。为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工会会员信息,及时更新原有数据,方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工会收集整理员工信息,及时准确地建立完善事业部工会会员信息库,先后共录入名工会会员信息,截至到七月底,完整、准确的工会会员信息库建立完成。

9、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针对集团信息化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工会及时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工会具体工作内容,初步建立工会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化网络办公。

三、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

1、第一次职工大会的筹备及召开。积极筹备第一次职工大会,成立筹备委员会,认真做好报告起草、提案征集、人员统计等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认真准备,召开了第一次职工大会,共多人参加了大会,取得实效。

2、企业年金办法讨论。在第一时间内组织领导干部召开会议,讨论集团公司关于企业年金讨论办法草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积极献言献策,并在短时间内将讨论结果上报工会。

四、职工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1、响应公司工会号召,积极组织职工义务献血,落实职工体检工作职工在工会委员的陪同下踊跃到医院献血,充分做到献血自愿、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同时安排好献血后职工的休假、补助、献血证发放等后续工作。此次献血充分展现了职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一名职工一次性献血400CC)按照公司安排,组织职工参加体检工作。

2、全面开展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五月初,根据市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互助活动工作手册》的要求,公司工会向工会发放相关文件,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将医疗互助档案建立并将在册职工互助金额收齐后上交。在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后,工会立即展开行动,为保证总人数全额收取,工会积极调动每位职工,分别利用传单以及网络宣传的方式,将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传达给每位职工,针对项目人员在国外不能按时交纳等情况,工会充分利用家属联络站,通知其家属上交。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职工85%以上缴纳医疗互助金,为这次医疗互助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3、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了让职工度过一个温暖、祥和、欢乐的春节,工会积极筹措资金,看望慰问生病职工及部分海外工作员工家属,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受到大家的好评,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4、建立境外职工家属联络站。针对大部分工作人员长期在国外工作,有些项目由于当地通讯及网络条件所限,工作人员和国内的亲属很难及时取得联系。为了能让项目上的工作人员在辛苦工作之余能经常了解国内家属情况,同时在家属有困难或是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关心,党委提议,由工会牵头成立“职工家属联络站”,统一制定联系卡,发放职工及家属,加强了境外员工与国内员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为项目工作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5、组织“三八”妇女节女职工活动。关心关爱女职工,在妇女节向境外工作及国内女员工发出慰问信,监督放假执行情况,并举办相关活动。

6、对境外项目进行慰问,保证节日安全稳定。为保证节日期间安全稳定,工会与党政一同商议安全稳定工作,积极提出建议,合理安排资金,切实保障职工及协力队伍工资和海外津贴发放,维护了节日稳定。同时,对境外项目职工发出慰问信,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境外项目部和分公司要安排好节日期间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职工节日生活,稳定职工情绪。特别指出要切实抓好境外施工项目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节后反馈信息看,项目部和分公司都按要求举行了各类庆祝活动,并采取积极措施,保证了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

7、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要点宣传。在内网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并配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家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的了解更加全面。

8、关心职工健康,做好生活保障工作。根据公司工会的部署,7月份组织名在唐女职工进行体检,并根据每人体检结果,建立了《职工健康电子档案》,把每一名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登记备案,维护了职工的健康权,受到员工普遍欢迎。

9、积极开展节日慰问活动。中秋、十一期间,工会协同党、政、团委,将节日慰问信,通过职工家属联络站以及网络平台传达至境外各分(子)公司、项目部,领导将中秋月饼带至境外项目,并献上事业部每位职工的美好祝愿,让一线职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五、生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

1、开展劳动监督检查活动为了促进规范用工,预防和减少侵害职工利益行为的发生,按照公司工会的工作安排,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利用4月份25日—5月25日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是劳动合同签定、履行、工作时间、工资、劳动保护以及各项保险的落实情况。针对监督检查出的问题,已制定整改措施,积极督促行政进行整改。积极准备迎接10月份市总工会与市劳动监察联合开展的执法检查,6月底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公司工会综合科。

2、开展安康杯活动竞赛。为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做好员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工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根据市、建设公司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2010年3月——11月期间,工会协同安全部、办公室联合组织,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工会加大力度对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了以安全、健康(卫生)、消防知识为主题的培训和普及教育活动,举办了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比赛。开展了“安康杯”竞赛信息员交流活动,加强“安康杯”竞赛活动信息化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努力做到了职工广泛参加与提高安全健康知识水平相结合,掌握安全健康知识与生产实际运用相结合。

3、督促境外分(子)公司、项目部做好暑期劳动保护工作。8、9月份正值天气高温炎热的酷暑时节,室外作业人员容易发生中暑和各类安全事故,针对这种现状,工会先后两次以网络形式向分公司、项目部、项目部和伊朗项目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他们加强暑期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及时提出防中暑、防雷、防洪、防触电、防坍塌必要措施,对食堂卫生、宿舍卫生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防止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防止发生传染病。每月要及时向事业部工会反馈检查结果,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的暑期安全。

4、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四季度,工会围绕生产经营,深入开展了“安康杯”、“三保一比”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重点加强对分公司“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检查、督导工作,积极做好项目部竞赛活动的准备工作。

5、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督作用。工会积极参加工程项目部管理检查考核,对施工一线职工劳动保护、现场工作、生活环境进行考核监督,保证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六、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1、2010迎新年联欢会的筹备及召开。为活跃职工生活,营造良好节日氛围,积极筹备召开了迎新年联欢会。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联欢会气氛热烈,内容丰富,团结和谐气氛浓厚,反响良好。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以“深入落实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主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进行义务劳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开展迎双节文化娱乐活动。为迎接中秋、十一两大节日,工会认真组织筹划,准备了一台风格别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棋艺、跳绳、猜谜、纸牌等多种形式的游戏,让职工在忙碌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调整心态,建立团队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4、积极筹备公司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为迎接第届杯乒乓球比赛,接到通知后立即号召广大职工积极报名,并组织训练,工会还专门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准备必用药品,确保提升比赛整体水平。

5、积极筹备组织广大职工2011年元旦长跑工作。在接到通知后,积极号召职工参加,并顺利及时的完成了参赛报名工作。

6、加强宣传工作。一是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宣传反响良好。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以“深入落实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主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进行义务劳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开展迎双节文化娱乐活动。为迎接中秋、十一两大节日,工会认真组织筹划,准备了一台风格别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棋艺、跳绳、猜谜、纸牌等多种形式的游戏,让职工在忙碌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调整心态,建立团队意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4、积极筹备公司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为迎接第届杯乒乓球比赛,接到通知后立即号召广大职工积极报名,并组织训练,工会还专门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准备必用药品,确保提升比赛整体水平。

5、积极筹备组织广大职工2011年元旦长跑工作。在接到通知后,积极号召职工参加,并顺利及时的完成了参赛报名工作。

6、加强宣传工作。一是利用报纸、内部网络媒体,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二是注重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工会工作中,不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以推进工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7篇

——深入开展“一工程一活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努力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和“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岗”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以“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制定了《西双版纳州总工会关于开展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的意见》、《西双版纳州总工会开展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考核办法》,确定了总体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全面实行量化考核。

——发挥工会“大学校”教育引导作用,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岗位”、“文明职工”等创建工作。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组织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卫生系统护理、宾馆服务、导游服务、餐饮、茶艺、割胶、教育系统、汽车修理、民族服装等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力度,落实好国家级和省级“职工书屋”创建工作目标,目前已建立国家级“职工书屋”5个、省级9个。2013年,选树了“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云南省工人先锋号”5个,1个单位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2人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人被评为第四届云南省道德模范。

——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意见》精神,继续抓好《西双版纳州工会2011—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的落实,通过乡镇(街道)、社区工会联合会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目前,全州有基层工会组织994个,会员127747名,入会率95.18%。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实现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州建立职代会(职工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有454个,涵盖单位688个,涵盖职工76004人;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单位289个,涵盖单位449个,涵盖职工82375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基层工会439家、涵盖单位695家,参与签订的职工44684人、农民工4581人;全州3257家已建工会企业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有3238家,签订率为99.42%,覆盖职工41915名。

——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保障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丰富送温暖工程的内涵,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金秋助学”等送温暖活动已形成制度化,组织全州各级工会共筹措资金523.16万元,慰问、资助困难职工9302人次。截止2013年底,第九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共补助4653人(次)、发放补助金276.16万元,同时完成了第十期互助活动的宣传、发动、建档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企业、困难职工活动,联系困难企业30个、结对帮扶困难职工1921户。广泛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妇联等部门共同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知识范文第8篇

一、大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一)覆盖范围不均衡。“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连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一直秉承此原则,不过在覆盖面逐步扩大的同时,出现了覆盖范围不均衡的状况。首先,从地域上看,市内覆盖率较高,而庄河、瓦房店、普兰店、长海县等外县市区覆盖率很低,还不足50%。主要原因在于外县市区企业经营困难,面临改组改制的工作繁重,职工归宿没有着落,社会保障工作暂时搁置或进展缓慢。从单位性质上看,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三资企业参保率较高,基本能达到100%,但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较低,参保率仅为60%~70%。主要原因在于个体私营业主为节省成本不愿为员工参保,而员工为保住饭碗不敢有参保的要求,再加上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动频繁,统计上又不能灵活跟进,进而出现社保的空白地带。社会保障覆盖不均,一方面不能满足社会保障制度“广覆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劳动力的合理、正常流动,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基金支付压力较大。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大连养老保险资金收支逆差矛盾日益突出。该资金缺口约为6.6亿元,其中的3/8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但余下的5/8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缺口”,进而使养老金的支付面临巨大压力。而且,从未来发展看,大连养老保险基金也将面临支付压力。有关研究预测表明,至2028年大连累计赤字大约在215亿元左右,而且是较为乐观的估计。此外,虽然大连目前失业保险资金年收缴额为3亿元,基本上能够满足当期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但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高峰期的到来,失业人员会急剧增加,失业保险资金也必将出现一定的缺口。

(三)管理效率较为低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连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改革仍处于改革摸索时期。在管理主体上,仍然存在着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在管理内容上,现行社会保险统筹把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保险金分开管理,纵横划分为小块,无法利用保险的大数法则,难以发挥保险基金的调节作用;在基金监管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瞒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骗取或违规支付社会保险金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同时,具体的实施办法尚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如何解决实施个人账户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存在“空账”和已经按规定缴费的个人账户因资金被挪用而无法积累的问题;如何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中的“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约束医疗保险费用使用主体(医院)的行为,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上涨等。

(四)人口变动对社会保障提出严峻挑战。目前,大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65%,按照国际上有关人口老龄化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则该国或地区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将使家庭和社会用于养老的资源和费用大大增加,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加重,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今后愈加突出。同时,有关测算结果显示,大连15~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保持在400万人以上,其中25~60岁劳动年龄人口340~380万人,2015年将达到就业高峰,就业压力巨大,劳动力供给过剩和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导致城镇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劳动就业问题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困扰大连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突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之一。

二、完善大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策建议

在今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大连应以辽宁省的社保改革目标为主要导向,综合分析市情和改革大趋势,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市情,适应大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范围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以做实个人账户为重点,构筑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能否妥善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大连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就是尽快做实个人账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账结合”。一是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历史欠账。采取以财政补贴和变现国有资产方式直接注入资金,同时适当采取发行福利彩票、实现养老基金增值等方式逐步填补“空账”;二是加强对个人账户的管理,防止账户资金外流。在账户核算上,要按会计核算形式管理,做好“实账”运转的基础性工作;在基金管理上,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严格分开,严格控制个人账户基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此外,应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发挥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二)深化医、药、卫体制改革,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在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上,目前我国规定社会统筹部分为缴费基数的4.2%,个人账户部分为缴费基数的3.8%,社会统筹部分略高于个人账户。从基金支付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统筹的未来支付压力较大,将难以充分发挥统筹账户互助共济的作用。大连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可以考虑尝试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当加大社会统筹的比例,进而增强其“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能力。在基金管理上,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加强对基金筹集、管理及支付环节内部审计的同时,还应建立外部监督检查制度。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支付三方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此外,还应下大力气解决医药生产与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种类的审批,把发展重点放到基本医疗保险能够负担的基本药品的生产和使用上来;通过价格机制和基本药品目录、诊疗标准的实施,控制高费用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高档进口药品、进口医疗器械的重复引进;严厉整顿医药、医疗市场环节的非法行为,以法治药、以法治医,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加快失业保险体系建设。应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足额收缴、发放,实现失业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一是加强失业保险政策的宣传,提高企业和职工缴费的自觉性;二是明确征缴指标,分解落实到人;三是加大制约稽查力度,促进收缴,坚持“滞纳金”制度;四是发挥“四级网络”作用,逐步实现对失业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在再就业工作中,突出“一个前提,一个重点”,即以转变择业观念为前提,以做好再就业培训为重点。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媒介,使人们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根据自身的技能条件和市场需要,抓住一切就业机会,尽快实现再就业。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三多”的特征,即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素质较低。对于下岗失业者来说,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上、技能上的帮助。为此,应逐渐加大再就业培训、技术指导方面的投入,如由失业保险基金出资建立一大批职业介绍机构,对失业者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供养一大批职业指导员开展对失业者的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考虑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投资者开办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他们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员时,给予贷款、担保、资助等方面的帮助,以平抑失业率的上升。

(四)扶助弱势群体,打造新型城市社区。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线,在进一步完善大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兜好”社会保障的底,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各种问题。首先,应做好享受低保待遇者的资格审查,保证最低生活保障金真正用于生活有困难的家庭和居民,防止“骗保”行为的发生,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其次,在资金筹集上可尝试采取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形式,如发行福利彩票、组织低保户进行低成本的生产经营,以扩充保障资金来源,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在保障方式上,应不断创新救助形式和救助内容,实行医疗费、供热费、住房费、水电费、子女学杂费等专项救助,以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