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文化的发展

商业文化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1篇

需要说明的是,中外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存在差异。在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档案(archives)一般是指在公共档案馆永久保存的原始记录,进馆之前或不进馆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记录称为“文件(records)”。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主要是针对文件及信息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不涉及馆藏档案。因此,本文论及的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范围包括文件和信息领域。

一、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源头可追溯至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的形成。商业性文件中心形成行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商业性文件中心开始组建联盟。1980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The Association0f Commercial Records Centers)成立。第一批会员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居多。如有明利阿波利斯市Mohawk商业性文件中心(Mohawk BusinessRecords of Minneapolis);芝加哥文件管理公司(Records ManagementServices Inc 0f Chicago);底特律Leonard兄弟文件服务中心(LeonardBrothers Records Service Centerof Detroit);芝加哥文件公司(FileRoom of Chicago);波士顿IronMountain集团(Iron MountainGroup of Boston);加拿大STACS文件管理公司(STACS RecordsManagement of Canada),等等。80年代起美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建有一个或多个商业性文件中心,并带动了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导致中心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

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真正形成始于1996年。是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1980年成立)与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0f Secured DataVaults,1981年成立)合并组成国际文件信息服务行业协会(ProfessionalRecord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anagement,简称PRISM),被定性为“商业性信息管理行业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the not-for-profit tradeassociation for the commercialinformatiOn manag ementindustry)”。PRISM之所以由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和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合并组建,不仅是因为后两者拥有许多共同会员提供了合并基础;而且因为新机构可将后两者的服务范围进行结合,使行业扩展到文件信息服务领域。合并之前,商业性文件中心以提供文件实体服务为主,数据安全保险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居多。合并之后,PRISM的会员可为客户提供文件实体和数字信息的保存、保护、维护、利用和处置等一系列服务。可以说,PRISM的建立揭开了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成熟的序幕。

二、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行业协会――PRISM

行业协会是行业的领导中心,其含义有多种表述。如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一般而言,行业协会是由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加入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建立目的主要是协调行业成员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行业领导、保障与监管机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

PRISM作为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领导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结构。PRISM的组织结构体系由理事会、专员和任务小组三种机构组成。理事会(Board0f Directors)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协会的使命、愿景、战略规划和政策,设定协会的职位,并决定协会的计划和活动。专员(staff)是协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包括执行主任、活动和客户关系专员、财政专员、营销专员、会员发展专员。任务小组(Task Groups)是协会下设的―系列委员会,职能是开展研究和其他工作来帮助协会实现其战略目标。它们包括年小组、提名小组、会员小组、研发小组、出版小组、资格和标准小组、道德准则小组、战略规划小组、数据保护小组、影像小组、灾难恢复小组、网络营销小组、亚太地区小组、美国小组和欧洲小组。这三类机构的精心设置帮助PRISM兼具宏观决策、日常业务到专项研究的多种职能,使之成为职能完备的行业领导中心。

同时,PRISM具备一定的会员规模,为其行业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大幅增长。ACRC曾统计90年代会员数量的增长情况――1991年,会员数量为380个;到90年代末,会员数量增加到500个。PRISM成立后,会员规模不断扩大。PRISM最新的“资源指南”(201O-2011)统计,会员数量已达633个,遍及55个国家。从地域上看,会员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表1显示了PRISM的会员分布。来提供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安全是要求整个行业了解危及文件信息的各种灾害,谨记维护人员、设施和程序安全的职责,为客户及其信息资产营造安全的工作和保管环境。集成是要求整个行业立足道德准则,集成业务决策、公司政策、沟通实践和人员行为,信守公平交易、诚实经营和坦诚沟通,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是要求整个行业建立团队精神,与客户及竞争对手互相学习,不断提升。

归结起来,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客户为本”。信任是争得客户的信任,价值是与客户分享共同的价值理念,安全是保障客户文件信息资产的安全,集成是一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式,合作是与客户互相学习保持合作。可见,PRISM倡导的行业价值观时时、处处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在赢得客户满意的基础上实现行业长久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说,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五个要素――信任、价值、安全、集成和合作是密切关联,相辅

相成的。信任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只有赢得客户的信任,行业才可能形成和发展。价值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与客户的连接点,只有与客户形成价值共识,才能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来体现行业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安全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生命线,只有帮助客户预防和消除对其信息资产的各种危险,才能体现行业的安全优势。集成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运行方式,行业的政策、决策到程序、行为都受到行业准则的约束,不能任意为之。合作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指引,无论是对外部的客户,还是内部的同行,行业都要秉持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缺少任一要素,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价值观就不够完整。

3、行业道德准则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也形成了明确的行业道德准则,PRISM要求行业成员共同遵守。这种准则实际上是一种针对不同对象――客户、行业成员及社会公众做出的承诺。笔者用表2说明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业文化 现代特征 创新模式

一、商业文化的现代特征

商业企业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商业进行的一种深层发掘,体现了商业活动中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生活情趣、行为习惯、伦理道德等,可以说是人类从事商业活动所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因为商业行为是受到商业文化支配的,商业文化的这种巨大的作用决定了商业文化的巨大价值。只有从商业文化的角度出发,才会深刻理解商业举措发生和发展的缘由和结果。事实上,商业目标的确立,生产、消费心理的形成等也都可以从商业文化得到解释。先生将商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德、智、美、情四个字。德,即商业道德,就是要树立商德。智,是要发挥智力,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美,即完美,从商品的设计到商品的包装、广告都要让消费者有美的感觉。情,就是情谊,商家与顾客要有情感的交流。这种界定得到业内和学界的普遍认可。

现代商业企业文化,是在实施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建立的,并形成由商业企业认同和遵守的道德标准、管理方式与规章制度。其核心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最终目标是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造就优秀的商业人才。在构建现代商业企业文化体系中,要以商品文化为基础,以商品营销文化为手段,以商业环境文化为条件,以商业伦理文化为自律,以新商人文化为主体,以商业精神为核心,并在其相互的统一作用下,共同对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商品文化是构建商业文化的基础,缺乏良好的商品文化基础作为保障,就断然不会有商业文化和商业经济的长期发展与持续繁荣。只有文化商品通过长久保持自己先进的专有技术、独特的工艺创新和超出普通商品质量标准等行业优势,有效地满足商品特定的社会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方能超越商品本身而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其次,商人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任何商业文化都必须由人来表现,人是创造一切商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依靠优秀文化的力量来引导,培养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一代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新一代商人,成为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经济能人”和“道德贤人”,这是关系到商业文化建设兴衰和成败的关键。第三,营销文化贯穿于商品流通、市场运行的全过程,并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品格,促进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获得域外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同,才能不断为商品流通产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动力。还有,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伦理文化,即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蕴、寻找支点,突破传统伦理维系封建秩序的历史局限性,提倡弘扬品德修养、强调群体关系的商业意识、突出社会道义责任的精神内核。

应该看到,现代商业文化早已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由于商品经济本质所体现的金钱至上、人性自由和个性张扬等特点,在此环境下形成的商业文化除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成分外,同样存在着一些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成分。这也是现代商业文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特征之一。

二、商业文化的自身构建

商业文化建设从文化的角度对商业进行宏观把握,它链接的不仅是商品的供需,还交流着商品之外的大量文化、精神信息,对商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商业文化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构建商业精神文化。商业精神文化的巨大意义在于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强化竞争能力,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创造智慧;构建品牌、商号、商标文化。品牌的确定、商号的命名、商标的设计均体现了商业企业独特的文化内涵;构建营销文化。营销是联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包括橱窗艺术、柜台艺术、广告艺术、展销艺术等;构建商业伦理文化,也叫公关文化。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商业,都必须珍视对人的真诚、关心和尊重;构建商业环境文化。包括城市的商业建筑、商业设施,以及影响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店堂设计、配套服务达到的水平等。商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服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社会以及市场环境的发展,做出与企业相适应的文化决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特色,营造服务文化氛围,这是企业发展最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即便拥有再先进的技术、设备,或是再雄厚的资金实力等外在条件,企业的发展也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企业的竞争,最终也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另一层重要含义是尊重顾客,坚持顾客利益至上的经营原则。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归结为对顾客资源的争夺,谁拥有了顾客谁便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二是塑造优秀的现代商业精神。商业企业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员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伟大的整体力量,当他们把个人溶于企业之中的时候,就能形成统一协调、励精图治的自觉行为,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树立起以文化制胜为特征的精神风貌。三是建构完善的现代商业制度。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商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能不呼吁全社会共同建构起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环境。这一机制与环境的建构除了有赖于政府法律、法规外,另一个更具实践意义的就是商业企业“自我制约”的制度建设。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弘扬高尚的商业道德,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不可否认,商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乃至“利令智昏”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中,毫无疑义地必须坚决消除唯利是图的腐朽的商业道德观的恶劣影响。同时坚持“义利一致”的原则,充分肯定经商获利,发财致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理性的引导和必要的规制,批判和革除传统商业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保留那些以义取利、刻苦创业、节俭守业、富贵立德等优秀商业文化因素。

三、商业文化的创新模式

商业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是企业家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上的学习创新,不断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符合企业和员工个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确保企业文化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使企业的发展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

商业文化反映出人类对商业活动的高品位精神追求,是先进的商业理念在商业领域的深层体现。从管理的角度看,商业文化带来的是文化管理。对商业企业内部来说,它将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对企业外部而言,商业文化将为外部提供更多可依赖的商务路径,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商业要发展,必然走文化创新之路,商业本身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大众消费文化档次的不断、全面的提升也必然带来对商业文化的进一步需求,这种需求正由潜在变为现实、普遍的行动模式。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方案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的领导机制和实施机构;编写企业文化手册,依次对各层次员工进行培训;建立企业文化责任制度,责成各级管理层切实负责,实施严格考核,搞好企业文化的传播;建立企业文化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制定完整的企业文化计划和预算,并付诸实施的配套措施。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世界瞬息万变,企业的环境、顾客的要求、竞争的对手、科技的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都要求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运作。优秀的企业会把创新模式引入到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以应付各种不断出现的市场变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与经商理念的新变化也要求商业竞争方式作出新选择,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商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新的商业经营理念促使商业经营者改变商业运行的传统,选择“以文促商、以文兴商”的新模式,打造与时展同步的商业企业文化。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更在客观上要求企业提升商业文化品位,消费方式已逐渐从实用功能型转变为文化审美型,体现出消费的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和世界化倾向。对此,商业主体必须考察消费者深层文化心理和审美欲求,运用具有文化品格的营销观念和手段,才能打造商机,赢得消费者。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经济的新世纪,体现文化融合的大趋势。发展商业文化品牌,强化商业文化经营,就是充分发挥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铸造独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名牌文化产品,并全力将其普及全国、推向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贸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更好地发展商业经济,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现代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不仅成为当今商业文化创造的新模式,而且成为当今世界文化追求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贺名仑等主编:商业文化学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

[2]刘建湖:再论商业文化内涵,商业文化,2006年,第10期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3篇

1.文化地产的涵义

在文化地产的开发模式中,处处体现以文化、理念为设计核心,提倡实现业主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理想,用文化包装提升建筑价值。文化地产已经发展成为地产业内多领域应用的开发模式,文化主题街区、文化产业园、文化办公写字楼等都是文化地产丰富的组成部分。文化地产是将地产、产业、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2.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

主要的文化地产商业模式:(1)将企业作为文化主题标志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方式是将企业作为发展的文化标志,企业的商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优秀品质、优质服务等一系列受到消费者认可的潜在价值。(2)产业链式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展现出丰富的经营领域,表现为一个企业同时经营多领域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实现一环带动一环的局面,从而实现多点收益的模式。(3)多种行业“混搭”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文化产业和其它相近的产业融合,共同注入文化地产中的发展模式。(4)高度专业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以专取胜”的模式。通常表现为,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并将这一成果注入文化地产中,从而实现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卖点的一种模式。(5)对地产原有的属性进行重新定位、文化改造、文化升级的商业模式。例如北京的798文化创意街区。总而言之,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开发,但必须符合国情,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属性,这就要求开发者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同时对可行性要有严格、全面的考虑。

二、文化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关系

旅游地产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产业对旅游地产开发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目前旅游地产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旅游文化元素的融入。开发商注重打造旅游地产的地区文化氛围,在旅游地产的开发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与旅游地产的良性互动作用。

1.文化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共生共荣关系。随着旅游业从单一的景点观光发展成为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地产中的文化诉求日益加深。旅游地产的开发中,文化元素已经成为新的开发引擎,成为旅游地产吸引消费者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于文化地产来说,当地的旅游文化可以作为很好的开发思路应用在文化地产开放中。

2.文化、旅游地产的相互促进作用。地产品牌的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的工作,运用独特的文化元素与旅游业巧妙的结合,对旅游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做既能增加旅游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也能更好的为客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感。文化地产更多的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韵味,旅游产业为文化地产带来了更加深厚的底蕴,使得文化地产获得了更多的正相关效应。

三、城市文化旅游中心区实践——UCTC商业模型

1.XA市商业地产发展情况

XA市目前处于综合性商业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呈现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主要倾向于休闲娱乐,商业业态和居民消费意识逐步提升,传统的商业形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开发商正努力进行将都市MALL向更高级形式升级的探索,开发更人性化的商业体验。综合体项目逐步入市并得到市场认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模式逐步成为主流。。

2.UCTC商业模型的定位

(1)区域文化主题鲜明,与其他综合体形成差异化发展。(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将项目打造为城市旅游景点。(3)利用国际最新商业地产模型,构造全新商业体验。(4)合理分配产品业态,适度加大餐饮、娱乐比例,摆脱单纯购物的桎梏。(5)订单式开发模式,确定主力店、次主力店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将商业与建筑融合。

3.UCTC模型解析。UCTC(UrbanCultureTourismCommercial):特有的城市、文化、旅游、商业四大要素组成的新型综合体模型。它倡导以文化为项目灵魂,以城市旅游景点为项目地标,以体验为商业主功能。通过摆脱传统商业的桎梏,体现商业、生活与时俱进的完美融合。UCTC模式用文化作为项目特质,以实现与众多商业项目的差异化,旅游是项目的直接目标,也是运营成功的保障、资源优势的体现,商业核心为HOPSCA,城市新型群落的商业价值是终极目标,继承HOSPCA的六大构成内容和不夜特质,并加重突出文化、旅游特性。UCTC由四大要素构成:

3.1地域特质文化主题。UCTC模型将文化放在首位,深入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形成各具风格的城市文化主题。UCTC系列项目,不仅仅将文化铭刻于建筑之上,更加注重项目整体的文化渗透,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别于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地产项目。

3.2城市旅游目的地。UCTC项目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条优势及旅游资源整合能力。积极调动各类资源,不仅提供城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等相应信息及服务,同时以该城市文化为核心打造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文化 回民街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09-02

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一些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色文化主题商业街区,这些历史形成的极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商业街区蕴含着其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精神,在历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逐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理念。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主题商业街区可以看作是商业文化遗产,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遗产旅游的吸引物来进行科学的利用和开发。从而更加有效地使我国的传统商业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西安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西安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引言

商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商业发展历史中形成遗留下来的对现代商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商业经营实践经验和思想,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在文化遗产中表现出来或还未被发掘出来的,属于商业经济范畴。商业文化遗产还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商业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经营思想的文化思想、商业经营实践经验等。

笔者利用“遗产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检索到的科研论文进行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八个方面的专题,它们分别是:对不同类型遗产价值和保护的专题研究、关于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对遗产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对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的研究、针对遗产旅游者的研究、关于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及遗产旅游技术、遗产旅游教育等的研究。

商业文化遗产属于遗产旅游研究的范畴,从商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来看,至2014年12月,同样通过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国内目前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题录进行统计和研究分析,国内科研期刊直接以“商业文化遗产”为题名的学术论文总共有46篇,概括起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商业文化,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保护,另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传承。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商业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从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文化遗产目前仍然处于学术上的盲区。

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文化保护的研究成果中,张建昌在《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一文中提出,中国商用数码是明清时期商业上使用的记载账务和表示价码的数字符号,是一种有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珍贵商业文化遗产;并通过“百忍堂”及沈家材料中各种账务和文书中商用数码应用的实证研究提出对现实应用构想。夏绘秦、宋银萍在《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一文中着重对中国从明清到民国初期,商界使用“中国商用数码”进行记账和表示物价价码的书写规则,结合汉字排序方法和记时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传承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开发其在旅游、饭店、餐饮及相关服务业的利用价值,有力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刘志雄(2007)在《浅谈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商业文化遗产的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历史变迁的反映,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都有明确的商业街区而与居住区相对隔离,而到处开门脸的“全民皆商”现象对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高度文明的城市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描述了中国各种商业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商业建筑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再生性,应坚持保护文物本体的原则,重视与珍惜、脚踏实地地予以抢救、保护。谷秋琳(2010)在《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一文中,以西安地区传统“老字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老字号及其商业区历史发展演变的调研和其衰落现状的分析,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西安城老字号保护与延续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包括结合“老字号”本身特定的建筑和空间环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注重对其商业文化的保护。回民街作为西安商业文化街区,对其的研究更具代表性。

二、回民街的概况、现状

1.回民街历史背景概况。在唐代时期,聚集在西安市的波斯、大食商人在当地修建清真寺,并长期居住于此,初步形成了回民区的规模。因为回民有经商的传统,因此其居住的地区也沿街形成各种商业店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回民街。在回民街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民居、生活形态以及商业活动,如回民小吃、民族特色的餐饮服务、传统手工艺产品、古玩字画等也层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商业文化在我国现代旅游业的生命力。

2.回民街的现状。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鼓楼北侧,狭义上指鼓楼到北院门的一条南北大街,广义上把与其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一起算上。回民街街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约150余家店铺,这些店铺非常古老,店面也较小,以出售回民特色食品为主,未形成较大的规模。

三、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

1.这种商业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发展模式。

(1)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早在唐代时期,大量穆斯林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商业文化,而当地特色商业文化会随着人口的迁移逐渐融入地方特色。如西安回民街商业文化中的饮食方面,最具明显特色的就是清真。这也是回民街的商业文化能够长期发展并保持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物产丰富,清真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受西安地区原材料及饮食文化的影响逐渐发生了改变,并将其作为特色饮食进一步发扬光大。

(2)民族小吃与民族工艺品等较集聚,没有明显分界。回民街街道旁生意繁荣,有众多店铺,这些店铺中有的以出售工艺品为主,有的以清真特色饮食为主。这些不同类型店铺聚集在一起,并没有明显分界,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氛围。

2.回民街街区空间发展模式。

(1)空间尺度。建筑布局、尺度特征直接作用于人对空间的认知,空间的品质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影响。良好的空间感取决于街道空间的形状、尺度和组合等因素以及围合空间的实体和场景的丰富性。回民街的街道宽度大约6~8米,建筑约1~3层,这符合我国传统商业街道围合感的要求,人在这样比例的街区内部感觉较舒适。

(2)景观设施。回民街建筑风格独特,以民族风格为主,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回民街街道景观设计较为简单,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材质上只用匀质的石板铺,总体上缺乏设计,色彩也偏灰暗,对比不明显,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回民街街道卫生环境较差,也缺乏旅游休息设施等。

(3)交通状况。回民街在整体上是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它主要依托南面的鼓楼生长而成,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人流较密集。回民街在最初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以家庭作坊为主,因此聚集成的商业街区以线型发展,即以一条主干道为轴线,沿街是各种商业店铺而形成水平生长。回民街由于街道较窄,内部主要以人行为主,没有集中的停车场地,对于私家车和旅游团队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主街道口的车行和人行道交界处被三轮车量占据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回民街长期以来形成的线性空间方向较单一,高峰期人流拥挤状况比较严重。

四、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1.回民街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西安市有三个5A级景区,分别是大唐芙蓉园、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景区。西安市区还有很多景区,但这些景区开发的共同点主要围绕着唐代都市的打造。回民街是回民聚集的商业文化区,它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

2.回民街的开发与西安政府资金投向相悖。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可以概括为“打造盛世唐都”,因此在西安市旅游业的开发中,政府主要针对西大街仿唐建筑一条街、大明宫城市中央公园等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然而政府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回民街旅游开发模式不符合西安整体旅游规划的定位,因此这一区域的开发严重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3.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虽然回民街的旅游商业文化氛围较好,但这主要体现在回民街主要街道的两侧,其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大部分游客都认为回民街道路过窄、人群拥挤、下雨天道路泥泞,其卫生、交通、环境问题更是严重。因此开发回民街旅游市场,必须针对其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但是,扩宽街道可能会破坏整个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到回民街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回民街旅游业开发模式的一个困境。

4.散客市场和西安整体旅游并不能很好地衔接。由于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而且大量散客使得整个市场难于管理,卫生、交通、停车问题严重,加之小三轮车的存在,旅游团车很难进入,所以一直以来回民街的游客大部分是散客,团队游客很少。这样,与近旁的钟鼓楼等市内景点就不能很好地联接。

五、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西安市政府在注重打造西安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同时,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旅游若不能多元化发展,势必影响西安市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成功。比如西大街改造后的街道虽然更加宽敞干净,但是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人气,这还不如回民街的旅游氛围好。这也反映了一个城市单一化发展的旅游模式是不成功的。

2.汇集多方力量来发展回民街旅游业。就政府而言,要重视回民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民街特色资源进行普查并考察其渊源。就餐饮企业而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服务素质,也可扩大餐馆的社会影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就旅行社而言,可以设计以商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并在旅游日程安排中尽可能地留出时间让游客品尝美味、购买工艺品,扩大回民街特色商业文化的知名度。

3.改善回民街街道环境。首先,针对回民街的交通拥堵和街道较窄的状况,可以在街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旅游交通标识,从而方便游客出游。其次,在街道内设置旅游休息室等,提供有关回民街饮食文化的杂志等服务。在缓解道路拥挤现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回民街内垃圾污水的处理,增加垃圾箱数量、改造卫生间等。最后,在街道的附近建公共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方便旅游团进入回民街,从而带动回民街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4.提升商业街的复合化空间特征,使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融合。西安回民街是西安市城市民族社区的中心,作为一个城市旧城中心的社区,在西安市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整地保留住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回民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西安市政府虽然没有过多地通过旅游去发展回民街商业文化旅游,但是回民街自发的旅游经济带动了整个街区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保护,从而使旅游促进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

[本文为: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及模式研究――清末长安“百忍堂”沈家商号经营资料的发掘及探索》(12JK0044);2.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4T06)]

参考文献:

[1] 夏绘秦,宋银萍.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8(12):194-195

[2] 张建昌.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J],商业研究,2007(4):211-213

[3] 刘越.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3):92-94

[4] 赵衡宇,陈琦.历史商业街区开发模式与民间商业文化的契合与发展[J],经济论坛,2010(7):137-138

[5] 谷秋琳.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8):155-159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字号;文商旅;发展

老字号是人们对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商号的俗称。早在北宋时期,字号就被用来称呼商号。有人认为老字号就是老商铺、老商店,其实老字号不仅仅是指经营时间长,而是商家在长期的经营历史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可的优秀品牌,老字号是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保定市商业老字号的发展现状

商业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它不仅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注脚,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老字号没有继续辉煌发展,目前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保定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二万八千年前的“涞水智人”文化、五千多年前的釜山合符文化以及唐尧文化、燕都文化、中山文化、三国忠义文化等为代表的远古始祖文化,使保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奠基地之一。保定有独特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的畿辅直隶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书院教育文化。在清末民初作为直隶和河北省的省会,曾经商贾云集,同时也出现了远近驰名的数百家老字号。对商业老字号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挖掘和开发,对于推动保定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商业老字号的意义

老字号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企业,是因为它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格调。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2006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保定的“槐茂”和“刘伶醉”就榜上有名,“马家老鸡铺”、“白运章”、“稻香村”等品牌也远负盛名,但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改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商业老字号的经营受到了国内新品牌和不断涌入国内的洋品牌的强烈冲击,再加上其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和时代气息,许多商业老字号品牌已经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不少老字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华老字号产品的文化再包装与价值挖掘,以文化资源为附加元素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实现经济价值的开发,既赋予了中华老字号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大的感召力,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既拓展了中华老字号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渠道,又是对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保护方式的创新与对中华老字号文化资源最好的继承。

三、发展商业老字号的对策与建议

1、依托政府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商业老字号发展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屡呼吁加强对老字号问题的研究和对商业老字号企业的扶持,这些都将使商业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挖掘文化历史资源,加快“文化兴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该看到,时展的日新月异,在全球“文化制胜”的大趋势下,现代城市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发展、挑战国际国内竞争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市,尤其应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的老字号文化研究,加大挖掘、研究、保护、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2、提高商业老字号自身竞争力

商业老字号应不断更新企业自身观念,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经验。转变经营方式,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引进现代企业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及管理人才,加强商业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产品的国内外注册工作,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与时俱进,保证产品质量,注重创新与研发新产品,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采用先进的营销模式与现代管理方式,整合各种营销资源,充分利用传统广告媒体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同时也使商业老字号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机会增多,通过加盟知名的、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来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推动商业老字号的发展。

3、深挖老字号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商业旅游协同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和城市魅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一种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像世界文化名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曾经产生过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一大批世界名人,它是一个完全靠历史文化资源而名扬世界的城市。一个城市,要提高影响力,凝聚人气,打响几个文化品牌是突破口,有了知名文化品牌,这个城市的文明品味一下就提升了。当前,保定要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最重要是深入、充分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底蕴。老字号是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体现保定市商业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充分挖掘这些能够体现保定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现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发城市老字号旅游可以唤起全社会对老字号品牌的关注,向公众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可以提升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盘活老字号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的经济属性产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也应加强创新,着力开发具备市场竞争力,兼具纪念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旅游商品,以特色商业街为载体实现老字号旅游的集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保尔.城市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J].旅游科学,2007(4).

[2]傅功振,李之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孟铁鑫.城市老字号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1).

[4]姚伟钧,李明晨.发掘、整理、利用、传承老字号文化遗产[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4).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6篇

一、商业地产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力支撑

(一)发展商业地产是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取向。应对金融危机,必须使经济增长步入以消费内需为主要推动力的轨道。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内需,并以此推动经济转型,是中心城区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商业地产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提高商业地产比例,推动商业地产调整升级,是提升服务业,推动中心城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商业地产是增强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发展总体方向看,发展商业地产,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中心城区产业升级的关键;从地方政府政策利益取向看,发展商业地产,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保持中心城区地方财政持续增收的关键。只有不断引导和培养,不断调整结构,才能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商业地产是可持续、具备长期收益的产业,与住宅地产相比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且,据业界测算,商业地产占房地产相对合理的比例为35%左右,而以青羊区为例,商业地产仅占房地产总量的20%左右,商业地产发展潜力较大。因此,从住宅开发向商业地产转型成为未来市场开发的趋势,商业地产开发市场将上升到一个崭新平台。

(三)商业地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和民生。对于不宜发展传统工业的中心城区而言,商业地产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和载体,又将进一步推动城乡商业化,并以商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发展商业地产是解决居民就业、满足消费需求、提供生活服务的重要途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也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地产。

二、因地制宜探索青羊区特色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

“天府之国”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科学发展、全面现代化的路径。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和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的情况下,成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青羊区是成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是成都市打造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在成都市规划的服务业“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的发展布局中,青羊区处于核心地位,是重点中的重点:“一核”的三大集聚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在青羊区,文化集聚区90%的区域在青羊区;“四城”中的西部健康休闲城大部分区域在青羊新区内;一批优质商业地产项目正在陆续推出。

经过长期发展,青羊区商业地产发展已经呈现由单一商业形态向综合商业体发展、由单一商业向商旅文相结合发展、商业地产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企业总部非中心化发展、商业地产生态休闲化发展的趋势。为此,我们顺应发展趋势,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布局商业商务项目,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形成了五种具有青羊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顺应商业地产由单一商业形态向综合商业体发展的趋势,在城市中心区域,构建“高端写字楼+综合商业体”发展模式。紧邻天府广场的“城市之心”二期不再是单一的甲级写字楼项目,而是写字楼和星级酒店相结合;爱美高华置广场项目是高端写字楼、高端酒店、高档商场、高级住宅的综合体;富力熊猫城更是囊括了甲级写字楼、高档商业、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豪华公寓等多种商业业态。

(二)顺应商业地产由单一商业向商旅文相结合的趋势,在文化旅游景点周边区域和传统商业街,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发展模式。商业地产的新增需求量,休闲消费类需求不断增加。承载古蜀文化的金沙遗址,承载汉唐文化的琴台路、老成都原真建筑风格的宽窄巷子、代表成都民俗文化的文殊坊,既是商业街区,又是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太升南路是西部最大的通讯终端产品集散地,承载了成都时尚消费文化,也是来蓉游客必游之地。全区初步形成16个特色商业街区,上述5个特色商业街区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被誉为“都市五朵金花”。

(三)顺应商业地产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在三环路两侧,面向中小企业发展商务地产和综合商业地产,构建“微型CBD+综合商业体”的模式。金沙片区的万瑞金沙项目就是典型的微型CBD,周边分布了以金沙国际商城为代表的住宅、文化、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形成分工细致、结合紧密的产业链。商业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商业中心――青羊新区商业中心项目即将实施。由于微型CBD环境更加优美、配套更加完善,且租售价格远低于二环以内的甲级写字楼,深受企业欢迎。

(四)顺应企业总部非中心化发展的趋势,在中心城区延伸带,发展低建筑密度、高投资强度的总部基地,构建总部基地模式。三环路外的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已建成低密度的独栋总部楼宇总面积25.7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4.8万平方米。目前已入住企业总部109家,投资强度达到480万元/亩•年,税收贡献达到100万元/亩•年。

(五)顺应商业地产生态休闲化发展的趋势,在城市绿地,建设生态、休闲和商业办公相结合的生态性商业群落,构建“生态绿地+商业地产”的模式。改变传统的政府投资建绿地的模式,在青羊辖区15300亩绿地内,通过拆院并院,规划了占地12000余亩绿地公园、近900亩总部基地和542亩新型社区,创造性地将绿地建设与文化旅游、高端社区、商业办公、运动休闲相结合,开发大型复合型商业地产。目前,税源总部基地已建成楼宇10余万平方米。

目前,五种发展模式已经打造了新的增长极。2008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全年新增商业商务面积63万平方米。今年,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商业商务项目30个,总投资达3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亿元,建成后新增商业商务面积116万平方米。

三、立足三大片区打造中国西部中心城区商务高地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三大重点区域,积极完善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政策扶持和运营服务,进一步加快商业地产发展,倾力打造中国西部中心城区商务高地。

(一)打造成都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立足天府广场、骡马市和太升路片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把成都CBD青羊核心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金融集聚区、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和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区;随着明年地铁的运营,把传统的骡马商圈改造升级为以高端商务商业为主的品牌商圈,在太升路片区建成配套更加完善的综合商业体。

(二)打造城西商务走廊。立足清江路―成温路、青华路―光华大道沿线,以金沙•光华片区和青羊新区为核心,打造以商务办公、创意设计、大型购物、特色餐饮、运动休闲等为重点的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

(三)打造历史文化商务区。立足金沙遗址、宽窄巷子、琴台路、文殊坊、太升路等特色商业街区,充分挖掘街区的建筑、文化、产业、旅游资源,通过开展风貌改造、统筹宣传营销、发展特色经济、健全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商业、旅游、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凝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把以“都市五朵金花”为代表的16个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成为文化特色明显、品牌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与时尚消费集聚区。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7篇

 

摘要:鉴于滨河市内开放性商业经营的空间设计模式,各种商业化文化元素在城市内景观设计的项目当中,具有高频率的融入体现。本文将武汉花山河项目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简单介绍商业文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结合武汉花山河项目的设计施工近况,对滨水商业文化内容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滨水商业文化;市内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前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滨河商业化发展的水准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断提升。社会成员在自身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认知高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城市各种景观设计项目实践性设计流程之内,工作人员普遍选用将商业文化的精髓内容结合融入到设计方案之内,在赢得群众关注力度的同时,更好的体现了滨水的城市特色。

一、商业文化的相关概念介绍

    商业文化是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性概念内容[1]。所谓商业文化,其实际上是对商品流通的经济领域之中,各种形式文化现象的高度总结。市场经济、广告设计、心理认知以及金融走向等等,都能够被视作是商业文化基本概念之中较为主要和关键性的涵盖内容。现代景观设计研究领域的专业工作人员,将商业文化现象的存在,认定为是社会文化认知意识的形态化存在形式。通过观察滨水商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够从另一个研究视角更好的掌握滨水管辖区域内人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民俗行为的多元化发展特性。立足于商业文化发展特征基础之上完成的城市景观设计成品,具有不同程度商业特殊性的发展特征。

二、武汉花山和项目的施工近况

滨水管辖区域之中武汉花山河项目的提出与实施,开始于二十一世纪的初期发展阶段。整个项目施工以及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都市加田园的设计作为基本定位标准。河上美术馆建筑项目的推行、公园化商业经济圈的构建、高层建筑项目之上设定的私家花园,以及都市农场种植项目和都市单车项目的设计预想等,都是武汉华山和项目施工设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内容。整个景观设计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提升城市空间当中建筑物设定的密集化,以及建筑物构建模式的多样化水准,实现商业文化与城市生活氛围相互融合的高效融合。设计人充分利用滨河管辖区域内,河道水资源储备量丰富多样化的背景优势。在结合河道空间包容度的基础之上,体现出商业文化模式下城市风景形态的软化构造。通过商业文化的高效融合,滨河城市景观设计的优化发展得到了坚实有力的前提保障。

在此基础之上,城市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将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利用、居住与旅游娱乐一体化的构建目标,以及商业文化背景下城市风情的充分展示等等,作为武汉花山和项目施工设计的整体定位方向。立足整体宏观调控的发展视角,将田园城市、人流地景,以及各种商业化新潮元素的编制融入,作为整个宏观调控发展的认知视角。最终形成了以彩虹环作为主要编织对象、以都市织锦作为商业文化与滨水文化互动的连接枢纽,以生态田园网络的构建,策划和归纳做为从水岸到溪谷的沟通桥梁[2]。

相比其他城市景观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案,滨水武汉花山河项目施工与设计内容的推出,具有几项较为显著的优势特征。首先是开放社区的构架,成功吸引了众多设计人员的注意力。花园慢街、邻里院落以及社会艺术公园的设计,成功在商业文化的圈落发展氛围下,构建了田园舒适的城市景观设计特色。各种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设想,力求能够帮助广大社会成员在紧张的城市生活空间中,获得能够有效放松紧张情绪的机会。各种固有优势的存在,直接提升了武汉花山和项目设计运行的实际优势。为项目设计成品社会经济价值以及欣赏价值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助力量。

三、滨水商业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一)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设计工作人员如果想要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成品中,更好的展示和融入滨水商业文化的精髓内容,首先就要在整个设计理念的选取方面,更好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基本认知思想。在城市景观设计商业文化融入的过程之中,人类是最终文化文明的创造者。与此同时,当城市景观设计成品完成竣工时,人类也是相应景观设计项目唯一的欣赏人。以武汉花山河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各种商业文化的融入以及设计预案的内容选取,均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成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当中提出的实际需求。在当今社会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水准不断提升的前提背景下,通过实现各种科技手段应用效率的飞速提升,使得景观设计成品的存在形态,能够更好的满足所在区域内大众成员的生理以及心理诉求。在设计理念营造的工作环节内,地域特色以及时代文化等都是需要设计人员在着重关注的设计关键。

(二)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基本发展理念

    在实践性设计方案设定的过程之中,坚持遵循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也是能够提升现代景观设计最为主要的应用途径之一。商业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向前推进,不断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转变。例如,在武汉花山河项目景观设计工作开展的实践性工作环节之中,工作人员应当时刻观测武汉人文经济的发展走向。在注重商业文化发展理念结合融入的同时,更好的统筹考量城市经济发展前景,与城市文化资源储备数量方面的内在联系。相应道路交通网络的规划,以及商业化施工项目建筑地点的选取,不能与城市之中历史遗留的文化古迹发生冲撞。只有城市景观设计方案能够立足保护城市遗迹文化的设计视角,商业文化在景观设计成品中融入的延续性,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不断强化的优化成效。

(三)展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文美和时代性

    作为城市文化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项目中的结合应用,是城市文化发展水平能够获得飞速提升的重要保障。为此,设计人员在成品方案设计中,应当将城市商业文化的人文氛围更好的融入到设计实践的工作流程之中。将武汉城市之中的人文色彩,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设计成品之内。通过商业文化有关人文景观思想在城市景观设计之中的结合融入,不仅武汉社会的人文思想能够更好的传递给广大社会成员。相应城市文化精神的存在形态,以及其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能够直接体现在景观设计的项目成品之上,更好的为广大社会欣赏者,传递城市景观设计之中蕴藏的文化精神。只有人文性以及时代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城市景观设计开发项目的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我国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地域文化差异大、人口基数众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性受到限制的影响作用,商业文化在景观设计环节内结合融入的体现形式,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只有设计人员深刻体会到商业文化结合融入的重要性,才能为其景观设计成品的建设施工赢得更多的群众基础[3]。

结论:总而言之,在目前滨水市景观设计工作开展的实践性工作流程之内,各种商业文化内容的结合融入,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景观设计成品欣赏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工作人员应当深刻了解商业文化基本概念的界定方式,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进展状况,设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只有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商业文化的完美契合,才能更好的提升项目设计成品的视觉欣赏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辉周. 现代城市景观视觉设计中的文字设计研究——以合肥市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为例[J]. 包装世界,2014,(06):74-75+79.

[2]王露洋,陈永生.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以合肥翰林百草园景观设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7237-7239.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化大众文化 全球化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在文化传播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阶段商业利益驱动下,以娱乐为主要形式的商业化大众文化正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信息技术对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出发,对其推动作用进行浅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趋同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理性建构了现代文化的本质,即从效率、可测量性,及以计算、度量、规范、驯服自然为目标的技术理性角度出发对前现代传统社会进行重新规范。由技术、工具和产品构成的现代工业社会中,现实本真的一切变成了“人造自然”。以手段的最优化作为理性最高要求的技术,对先进工艺的运用、可计算手段的改进、科学方案的严格选择,可以随意对事物进行预定、限制和强求,其结果是必然带来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这一结果也逐渐消去人类所固有的文化记忆,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开来,把其普遍的理性主义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全球化景观。因此,商业化大众文化也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张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逻辑向文化领域推进的集中表现形式中,大众文化是理性主导下的科技对主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进行规划的必然产物。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凭借大众传媒无浓度、模式化、易复制的传播方式,遵循着市场规律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文化产品现象得以展现。

当今信息全球化与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高度编排程序的现代社会中,主体、材料、市场,为了生产和分配商品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市场经济中,知识变成了以公式、广告标语和二进位数码编制出来的信息代码。技术为沟通的保证促使了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频繁,即时通讯工具为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沟通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这其实也为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像目前传播比较广泛的开心网等网站都是以交友沟通的网络社区,他们的出现为商业利益所驱动,但实质上仍然发挥了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这种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是信息全球化的一个写照,另一方面也确实促进了整个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纯粹数量的东西-大量的人-可以被转换成一种量的决定因素;它也就变成为一种共同的社会特质,即彼此没有差别的人,却又在他自己身上重复出现的种属类型。”以及“大众的一般形式意味着,在那些个体中构成大众的欲望、思想和生活方式方面是别无二致的。”在商业化大众文化兴起的过程中,人的主动和互动是促使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不是像文化产品的那种“单向传播”。因此,这种文化交流中则会更多地体现“文化的相互融合”而非“尖锐的文化冲突”。

信息技术对商业化大众文化全球化的作用形式

大众文化的商品化。按市场经济逻辑进行运作,市场占有率、投入与产出、赚钱与赔钱以及利润最大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其商品的生产及消费都已被价值规律所统摄。寄生于大众传播技术和闲暇时间的大众文化,把艺术追求自由的自律性与商业追求利润的排他性完全溶合起来,构成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的完美融合。大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化及艺术产品的商品化,“在垄断下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高密度集中化为文化及艺术的各个主要部分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文化商品化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