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 发展现状 关系 培养方法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呼唤创新性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

小学和中学强调死记硬背,无情地压制创造性的独立思维,一次糟糕的考试成绩就可能会过早地断送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尤其在一般人都有“升学第一与唯一”的观念,致使学生一直在从事呆板而乏味的考试准备,而教师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下,也不得不以填鸭方式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为考试而背诵记忆,最终导致教成一群只会听人吩咐,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的学生。

二、创新思维能力与初中数学学习的关系

教学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载体,而思维能力又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分散思维、逆向思维等途径,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会对解答数学问题更加敏感,会更加有兴趣投入到解题中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学生越是喜欢解答数学题目,那么就能更加锻炼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得到越多的锻炼,能力就会越高,能力越高,学生解决问题时就会更快。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较,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规律的产生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创新思维根植于数学学习当中。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开放的时空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 ,“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学生这些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由于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积极活跃,这为引入圆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探究的开始是创新被唤起之时,创新思维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2.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的想象是建立在已知的事实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对不知道的事物作出的一种判断,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所以我们要在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的过程中去大胆地想象、合理地想象,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

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基础知识在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之中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应该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方法。我们要打好基础,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使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其次,我们要让学生不断的想象不同的情景,根据教材的潜在因素,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3.在课堂中强化创新练习

练习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很重要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习题,教师如何选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1)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教师布置习题要以保质保量为基础。

(2)把握好数量与难度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上的习题大多较容易,对学生思维上的训练不多,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并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使习题的功能得以发挥。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选择习题要新旧结合,避免学生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

4.完警教学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进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更加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一些差错给予适当的宽容和谅解。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太棒了”、“不错”、“很好”、“有进步”等一些词语进行表扬和鼓励,保证学生可以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到胜利的喜悦,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另外,对于一些好问、好奇、“插嘴”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评价,进行恰当的鼓励,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初中学生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兰.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3)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主要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引言

什么叫创新?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什么又叫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安徽省也从2007年9月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我们也踏上了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探索之旅。

二、目的与意义

新课标对中学数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对创新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都对创新充满了渴望,而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块重要阵地。

三、主要结论与体会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创新思维形成提供契机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数学课程内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理念挑战了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被动学习方式。端坐静听、模仿记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新课标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创新思维创造动机

很多教育家和现行的中学教材都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传播和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不够用,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它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原因。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所讲和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标志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这样才能为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可能。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辩证地对待,取其精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合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 创新思维 能力

以培养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那么,何为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的独创的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即使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

(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题材进行复述。

(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

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课堂中设疑布阵,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培养多种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化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many times but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Telling

C.Having been told D.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等等。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作为英语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学生

一、前言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位于始端,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传统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第一要义,以考试为生命力,对素质教育理解较少,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本身不具有创新思维,加之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简单和粗暴地进行否定。

2.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于父母、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受制于见识与知识面的狭小,学生的想象力也相对有限。

3.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平台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平台,不少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手工制作课,小学生更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农村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课堂的作用,使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场所、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场所。老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知识,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把问题弄清楚。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

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第一阵地作用外,学校及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同时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更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再好的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创新想法的检验。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家,都是小时候酷爱动手制作的,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手工制作课,鼓励小学生更多地参与手工制作,更多的参与团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激励同学们有计划地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科技竞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应积极鼓励指导小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断繁荣科学内涵与培养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应发挥学校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与途径。比如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可有效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农村的小学生同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性,鼓励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实践,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把创新转化为创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学生们心中的那朵创新种子,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珍.简述小学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和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2]洪美慧.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才智,2012(12).

[3]耿占林.浅谈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4(10).

[4]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10).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社会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力,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

师生平等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创新,促进教学关系和谐化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全面化基础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容纳学生的缺点,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规则有什么用”一课,要上课了,我刚进教室,有几个学生在教室里追逐嬉戏,此时,班干部在维持秩序,玩的学生就认为“真烦人,玩也要管”。有的学生就会说:“上课请安静,请遵守上课规则。”我借机引出课题:规则有什么用?学生联系学校的方方面面去联想。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学校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安全、愉快地学习。规则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采用“探究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福建省南靖县推出的“学导为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为目标,以“自学―导疑―探究―实践”为基本教W结构,紧紧围绕“一中心,二改革,三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心,深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两项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思善讲、认真钻研”的习惯为核心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论是在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要激发问题意识

著名教育家希尔伯特说:“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和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其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才有的放矢,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善教者,必善问”的创新精神被片面理解,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吗?因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由以教师“善问”转为以善于引导学生发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会问?主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①要营造“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②积极评价,让“能问”的信心不断强化;③转换角色,让“善问”的逐步体现。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并提高问题的质量。

4.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但是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定势特性,开阔不了思路,也就跳不出思维的“框框”。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6篇

一、探究课程板块改革,激发学生创新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因。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中学生的“好奇心”极有可能成为今后创造力的诱发剂,物理学是一门容易诱发学生创新动机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1.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邀请专家学者作物理发展史和物理应用方面的报告,组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到一定阶段进行科技小论文评奖,积极开展学生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以激活学生思维和构思。

2.开设选修课。可以在单学科的基础上联系学科知识,或选择该学科中某些次级领域(如物理学史、物理与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物理学史》选修课,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物理的昨天,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等,这样有助于破除学生对创造发明“高不可攀”的感觉。介绍物理的今天的新发现、新发明、新产品等,树立学生的创新信心,增强学生对物理未来发展的憧憬,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积极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创新教学活动,诱发学生创新欲望。探究性课程是一种完全开放性的课程,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包含提出问题或猜想,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的记录,分析归纳,小结等等,该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参与创新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的环境,也是给学生一种创新的实践机会。

二、加强实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创新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绝大多数物理研究成果都无不依赖于实验,它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是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适当适时地在“验证性”实验中穿插“探究性”内容。中学物理实验除了部分是基本操作训练外,比较多的是“验证性”实验。那么,可否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或者“验证性’,实验的部分变为带有“探究性’,实验,变“实验一观察一结论”为“实验一探究一结论”。如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先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探究a与F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F二ma。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一次成功,会出现多种可能,需要反复修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实验成功的喜悦,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重视实验操作设计。实验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高层次,它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如: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学生都知道,但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事物设计实验加以论证。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索、尝试失败,在学生“走投无路”时加以点拨。这样不仅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调动了学生创新动机,促进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品质、学习太度等),是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创新学习取得成果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创新意志,它是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没有创新意志作保证,再美妙的创意都可能半途而弃,因此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训练创新素质极为重要,应争取以多种方式、方法加以培养。

1.课堂教学讲究严谨、科学、规范,如书写物理用语、物理实验基本操作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自觉、勤奋的学习品质,都十分有利的积极因素。

2.鼓励学生大胆而仔细地进行物理实验,不怕失败,不怕危险,勇于挑战,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素质。

3.向学生介绍整个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发明的史,就是一部物理学家们的“奉献史”。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由无数次的失败堆积而成的,能在失败情况下持之以恒是尤为宝贵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上万次的试验,才发现了切实可用的灯丝。富兰克林曾经冒着雷电的危险,将“天电”引到了“莱顿瓶”中等。通过这些讲解,引导资料的收集与查找,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工作者崇高科学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素质,敢于冒险追求科学真理的顽强毅力,勇于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发散性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的综合提高,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创新思维培养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而训练场所中最主要的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1.改革课堂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基地。旧的课堂教学经常是通过大量知识的传授,老师总结解题方法,使学生形成低效的能力和素质。现在教师应该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时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新的课堂教学目标突出了能力目标(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解题技巧能力等)的培养,最终达到素质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或猜想,如何加工处理信息,如何推理、验证,促进知识迁移和创新。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7篇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医出身,曾从事生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偶然进入教育技术领域,立志成为一名“思者”。近年来创立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向学生们讲授创新思维,近日到珠海上课的内容也正好是“创新思维训练”,因为我认为创新思维在今天这个时代格外重要。在我的新建构主义理论中,我提出网络时代应该“为创新而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实现对学习的创新”。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创新而教”。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应该不断创新。

什么是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我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记得有一次我讲完创新思维课后,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您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创新思维的东西,您能不能为我们总结归纳一下,到底如何才能创新?”

于是,我写了一首《创新思维歌》作为我对创新思维的概括与总结。

创新思维歌

人人都说创新好,人人都道创新难;说好说难都有理,方法对头也容易。第一要有创新意,时时鞭策不泄气。第二要能成习惯,一日三餐求新异。第三要有自信心,扬长避短我定行。第四营造创新境,置身其中有奇迹。第五要懂创新理,打破定势是真谛。第六运用创新法,左脑右脑齐努力。正面不行走侧面,前进不能倒着行;硬的不行来软的,逻辑不胜想象赢;直觉顿悟加联想,移植连接巧借力;打破规则求突破,简化思维找捷径;头脑风暴为发散,六顶帽子全收起;灵活多变如激流,思维最忌一根筋。第七不要怕失败,勇于探索最要紧。第八不能太急切,游戏心态有助益。第九力求出成果,多为社会造福利。第十享受创新美,高峰体验乐无尽。人人齐唱创新歌,人人都做创造人;日新日新日日新,创造宇宙新天地。

这首诗一共40句,每句7个字,共280字。第1-4句好理解,不必解释。从第5句开始,一直到第36句,都是直接讲创新思维的,分为十个方面。最后4句也好理解。重点解释中间的32句就可以了。第5、6句讲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思维的起点;第7、8句讲创新习惯;第9、10句讲建立自信需要扬长避短,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才能有自信;第11、12句讲创新情境,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情境,并让自己经常处在其中才能有创意;第13、14句讲创新思维的原理,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从第15句开始到第28句,都是讲创新思维方法的。包括开发右脑思维、转变思考方向、运用软性思考、二元联想、简化思维、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方法,反对一根筋式的思维。第29、30句讲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冒险;第31、32句讲创新者应该具有游戏心态,不能急功近利;第33、34句讲创新的目的;第35、36句讲创新的美妙。

应该说这首诗全面概括了我自己对创新思维的理解,也是我多年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学大纲”,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方法范文第8篇

摘要:论述了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以及研究生阶段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认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就是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思维;研究生阶段

1.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的定义是什么?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所谓“创新”就是对现存事实的异议和从另类角度上的探究,从基本出发点上超越原有议题的思想和实践。创新的本质是对既有思想理论与思想方法的一种反叛。创新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在于试图创新的人头脑中所固有的思维习惯和陈旧的知识及经验对其思维的限制。真正达到完全自由创新境界的人是非常少见的。然而,即使抛弃了偏见和经验的影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也并非易事。我们旧有的教育体制已经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培养成了习惯于惯性思维的人。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习惯了顺从,习惯了秩序,习惯了习惯,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缺乏应有的反叛精神,我们不敢甚至也不愿意对旧有的思想理论体系问个“为什么?”现在在学的研究生队伍中,有很多的年轻的研究生所经历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过程,他们虽然较少受到社会上的闲杂思想的干扰,但他们在过去的学习阶段里也较少接受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致于少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漠,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完全是“复制式”的。而创新的对立面是“复制”和“模仿”。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教师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所起的作用

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创造力的培养开始,创造力的培养则要从想象力和“非常规思维”的培养开始。我们所讲的实行“启发式教学”就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萌芽思想。课堂讲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时候,教师以非常规思维方式对课文的解析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想象的天堂。如果思维没有突破,创新从何谈起我们需要强化创新意识。在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上,不仅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而且研究生的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完全创新的思想来教育和指导研究生。我们不仅要通过平时的课程讲授引导研究生逐渐摆脱习惯思维方式,启发并引导学生的思路进入想象的天地;而且也要在考试命题时充分考虑如何激发研究生的想象力,试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水平而不是单纯测试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在试验设计,课题实施,乃至工作总结时都要考虑到给研究生留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因此,指导教师有责任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研究生指导教师自己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除了业务上的精湛,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以及知识的广博等“作为研究生导师应具备的素质”外,更为重要的是指导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与之相随的使命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普通研究生在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其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样,我们也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研究生在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做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发现。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生如何才能按时毕业,如何才能通过论文答辩等事项,也不仅是研究生在读阶段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他更应该关注的是,研究生的思维方式是否过于常规老套,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否习惯于习惯思维。我们鼓励研究生对其指导教师的主张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要这种意见不是来自研究生对所阅读文献的抱残守缺的理解,不是来自他个人的经验和偏见。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应该得到鼓励呢?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既有理论的思维方式应该受到鼓励。只有这样,研究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可能是有成效的。

2.2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际培养

我们不太可能期望一夜之间所有在学研究生都具备了极强的创新能力。让研究生在阅读了有关创新的文章和聆听了几场所谓创新报告之后就具有相当强的创新意识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强创新能力的具备必须以高度智慧的创新思维为前提,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育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这里就涉及到 “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后天培养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训练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性情保持温和,急于求成的思想是培养创造力的大敌。要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过去没有碰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对待新兴事物的态度是判断一个研究生是否真正具有想象与创造潜力的试金石。具有高度智慧创新思维的研究生有能力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不会轻易地否定或肯定一个貌似“不是” 或“ 是”的现象。他们明白,我们所能想到的远不及大自然已经存在的百万分之一。有一句话我们要永远记住,一切“不可能”都是相对的,任何事情都是“可能”。因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因为要摆脱传统思维习惯的干扰形成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科学的天空中持久发光的恒星不多,所以,那种期望将研究生都培养成科学巨匠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然而,切实地提高研究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水平,引导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却始终是我们对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曾经在很多研究生身上闪现,暗示着巨大的思维潜力,这就为我们的未来展现出了美好的前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持续的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技能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