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创的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方法 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实验组而言,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5例,总的有效率高达85.3%;对于对照组而言,显效患者6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10例,总的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
关键词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7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的改变,伴随而来的在大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也随着提升,由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也越发的引起了广大医疗人员及普通人的关注[1],由于高血压只能通过药物及其他方法进行人工控制,对高血压进行控制的效果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及日常生活习惯,这样就容易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不是特别理想,容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且在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引起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病患当中,男性占的比例大一些,比较容易发生在50~70岁的年龄段,从季节角度看,冬春季比较容易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2],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能使患者满意,为此本文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对于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共68例患者,患者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在31~68岁不等,但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均同意在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比实验。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其他各方面做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做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即对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服用药物降血压,吸氧及补液支持对症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血肿部位以及血肿深度,根据这些情况确定穿刺针长度和穿刺地点,在进行一些列常规手术的准备后,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按照步骤进行手术。之后将塑料针芯插入,当塑料针芯进到血肿中心后可以与引流管相连接,用注射器将血肿部分抽取进行抽取,抽取过程保证缓慢匀速[3]。然后将针形血肿粉碎器植入,将血肿腔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拔除穿刺针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血肿清除的状况决定。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对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无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无变化甚至恶化;好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减少l9%~46%;显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减少47%~91%。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期结束后,将实验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应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对两组各3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具体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和花费比较
将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在成年人中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也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威胁非常大[4],严重的患者可能在疾病发生的几分钟内死亡。由于其发生的人数这几年成增长的趋势,针对脑出血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相应的取得了一些进步。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一般有两种,从内科角度的治疗方法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脑中出现水肿的情况以及防治治疗后的再出血;从外科的治疗方法以开颅治疗为主。传统的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5]。保守治疗虽然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比较小,但效果不明显,患者很容易在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开颅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脑出血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其手术要求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比较大,医护人员在选择治疗时也会综合考虑,这两种治疗方法是以往采用最广泛的,但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的发病年龄阶段偏高,从而导致大规模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上年龄的患者可能伴随有其他并发症而不允许进行长时间的手术治疗[6]。针对这种情况,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的优势就比较突出,由于微创手术对患者身体损伤小,伤口比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要求也不会太高,这也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这几年在临床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院对68例脑出血病患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明显的优势。
从微创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实验组的康复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结果也符合我们上面对微创手术的优势的分析。同时住院时间与花费的对比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费。针对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更小,效果更好等的优势,将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进行推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微创手术对医疗人员的要求更高,要求在小伤口内完成手术,所以在推广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时对医疗人员的手术进行严格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而言,其自身对血压及身体的其他情况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术治疗后,对血压的控制也对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包括患者的饮食规律,对男性患者,长期饮酒也是造成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7]。所以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而言,为防止病情反复发作,自己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一定要求,这主要包括对控制血压药物的进食的合理安排;对日常三餐的合理安排;养成适量的进行户外有氧运动的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时吃降压药物,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测量,以及去医院进行身体其他方面的检查;食物的安排应以粗粮为主,多吃一些蔬菜和粗粮,少吃油腻的食物。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来说,运动方式可以以散步为主,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还能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但不要剧烈的运动,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对情绪的控制主要以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为主,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优势明显,值得做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14-2216.
[2] 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8-107.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10:686-689.
[4] HaraT,NagataK,KawamotoS,et a1.Functional outcme of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comservative treatment or stereotaxic sur—gert[J].No Shinkei Geka,2013,29(9):823-829.
[5] 贾保祥.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培训教材[J].2011.
[6] Lee J1,Namdo H,KimJS,et a1.Stereotactic aspiration if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ignificance of surgical tim ing and haematomavolume reduction[J].Jclin neurosci,2013,10(4):439-443.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三种微创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90例患者中有39例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进行治疗,结石最大径平均为(12.9±1.3)mm,改用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或者改行开放手术者有6例,占15.4%,一次治疗的成功率为48.7%(19/39),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个月后结石的清除率为66.7%(22/33)。逆行输尿管镜碎石者28例,结石的最大径平均为(13.0±1.8)mm,改行开放手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辅助治疗者7例,占25.0%,一次治疗的成功率为71.4%(15/21),单纯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1个月后结石的清除率占90.5%(19/21)。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者23例,结石的最大径平均为(13.9±2.4)mm,中转开放手术治疗者3例,占13.0%,一次成功率为90.0%(18/20),单纯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者1个月结石的清除率为100%(18/18)。
结论: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的方案。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创治疗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46-01
泌尿系统的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中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也高于下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革新性的意义,后腹腔镜以及其各种内镜为上尿路结石尤其是输尿管结石带来了技术性的飞跃 [1]。现阶段绝大多数的输尿管结石可以通过微创来进行治疗,相比开放手术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 [2]。但是如何选择微创治疗方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研究外冲击波碎石、逆行输尿管镜碎石以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KUB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复杂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男性78例,女性12例,年龄介于26-70岁,平均年龄为(49.2±1.7)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3种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者应用海滨HB-VG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在X线的定位下应用电压7.0-7.5KV进行治疗,冲击次数为2000-2800次。逆行输尿管镜碎石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德国的WOLF硬性的输尿管镜,连接科医人钬激光机进行碎石或者气压弹道进行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者给予气管全麻,用三点置套管针法置入曲卡,然后经曲卡插入腹腔镜、超声刀和分离钳,分离出结石段的输尿管,应用冷切刀纵行切口输尿管然后取出结石,留置双J管,切口进行间断缝合,后腹膜腔留置引流管。
2 结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治疗的成功率为48.7%(19/39),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个月后结石的清除率为66.7%(22/33)。逆行输尿管镜碎石一次治疗的成功率为71.4%(15/21),单纯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1个月后结石的清除率占90.5%(19/21)。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一次成功率为90.0%(18/20),单纯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者1个月结石的清除率为100%(18/18)。见表2。
表2 三种微创治疗方法的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体外冲击波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输尿管结石治疗应用开放手术者大大减少,但是对于输尿管的上段结石特别是复杂性的结石患者,由于其空间位置结构的独特性,在微创治疗的方法选择上存在着很多争议 [3,4]。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侵袭小,治疗过程中无需麻醉,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的优点,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首选。但是本文研究发现其治疗结石的清除率90.5%显著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和上述两种方法比较是一种手术取石最完整干净的,极少需要联合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本文研究发现,在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等方面三者各有其优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好治疗适应症状是治疗的关键。
综上所述,复杂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逆行输尿管镜碎石以及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三种微创治疗各有优势,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寿春,左立,周忠兴,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三种微创方法治疗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8(23):3792-3793
[2] 王友清.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02):120-122+125
【关键词】胫骨骨折;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疗效
胫骨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也要比人体全身骨折的发生率要高很多,因此,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治疗技术更是越来越成熟,而在众多的胫骨骨折治疗方法中,属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共接收了60例胫骨骨折的患者,我们将这60例胫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的患者中有2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在20周岁--55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73周岁,其中稳定型胫骨骨折患者有18例,占总例数的60%,不稳定型胫骨骨折患者有12例,占总例数的40%。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有2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在19周岁--56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13.44周岁,其中稳定型胫骨骨折患者有17例,占总例数的57%,不稳定型胫骨骨折患者有13例,占总例数的43%。两组胫骨骨折患者不论是在年龄,还是性别、分型等基本情况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30例胫骨骨折患者用传统的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于骨折整复台上,护士进行清洁伤口部位,然后将髓内钉插入到患者的髓腔里面。而观察组的30例胫骨骨折患者则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将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并清洁患者的伤口部位,采用影像技术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复位,然后将钢板置入到正确位置后再采用锁定加压板的方法进行固定[1]。
两组胫骨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进行药物辅助的后期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胫骨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则应立即处理。最后再将两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总有效率进行详细的统计和比较。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X线检查骨折线消失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复原程度,X线检查胫骨骨折线消失,并且患者的所有症状都消失,行动自如,则是代表痊愈了;如果患者经X线检查胫骨骨折线有部分已经消失,并且患者的所有症状都消失,行动慢慢的恢复自如,则代表治疗有效果;如果患者经X线检查胫骨骨折线和手术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并且患者的所有症状都没有消失,行动仍然没有改善的话,则代表治疗没有效果[2]。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二次手术率、患者缩短长度、总有效率的比较
经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很多,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也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而且观察组患者缩短长度也要比对照组患者的高2cm,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显示:
两组胫骨骨折患者的二次手术率、患者缩短长度、总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疗效果 二次手术率 患者缩短长度
痊愈 有效 无效 〈2cm 〉2cm
对照组 30 21(70) 5(17) 4(13) 5(17) 26(87) 4(13)
观察组 30 29(96.7) 1(3.3) 0(0) 0(0) 30(100) 0(0)
2.2 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以及手下床时间都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显示:
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时间 下床时间
感染 骨不连 关键僵硬
对照组 30 4(13) 3(10) 2(6.7) 208.0±12.8 9.3±1.1
观察组 30 1(3.3) 0(0) 1(3.3) 154.2±11.3 4.9±0.9
3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两组患者不同对比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很多,而且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以及手下床时间都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也就是说,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方法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静脉曲张;手术方法;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6%~16.4%[1],手术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疗效最为肯定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疗效虽好,但手术创伤大。2000年3月至2008年7月,我们先后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治疗了108例下肢静脉曲张。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方法的适应证与疗效,为不同病例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36~78岁,平均43.5岁;病程3~40年,平均18.2年。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浅静脉迂回扩张表现,有患肢酸胀沉重感,其中皮肤粗糙与色素沉着40例,下肢水肿80例,下肢疼痛跛行75例,慢性溃疡10例。全部病例术前彩超显示深静脉通畅。
1.2 方法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法75 例(对照组),早期病例、病情较重伴慢性溃疡者主要用此法。(2)静脉腔内激光闭合(EVLT)33例(治疗组),用于静脉曲张较轻,无明显慢性溃疡者。
1.3 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 EVLT治疗是针对大隐静脉的主干反流,是运用激光产生热能使管腔收缩迅速机化并形成纤维条索,最终导致静脉闭合以达到消除反流的目的。选择术前造影曲张静脉直径
2 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术后患肢酸胀坠痛感消失,疼痛及跛行消失,色素沉着、皮肤粗糙均明显改善。10例肢体慢性溃疡在术后4~7周均愈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对于病情较重、病程时间长、局部溃疡严重的患者,疗效尚无明确对照。出院后10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患者疗效满意,治疗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21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见表1。
3 讨论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选择最佳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关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一直以来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手段,有学者认为具有根治效果,并推荐为首选术式[3]。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切口较大,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易损伤周围组织,造成淋巴漏、深静脉损伤、隐神经损伤等;大隐静脉剥脱后皮下隧道内血肿、切
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等情况时有发生[4]。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较传统手术具有伤口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创手术的理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和追求,这使得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治疗方法的选择还是要根据具体病情,不能一味地追求微创效果而导致患者短期内就复发,使患者再次遭受手术的痛苦。施术者的操作技术也与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相关。表1 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比较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蒋米尔,戴乐天,等.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普外临床,1993,3(8):162.
2 马庆久.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5,26(1):4-6.
【关键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79-02
【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to explore the us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For the first half of 2010 to the first half of 2011 in our hospital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ing of head CT images,select YL-1 disposable puncture intracranial hematoma surgery,the patient''s hematoma aspiration,liquefaction,washing,and drainage.Results:To all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ematoma generally disappear in 3-6 day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50 cases: 15 cases were cured,20 cases of illnes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10 cases of the disease have been alleviated,five cases of ineffective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0%.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operation is a relatively simple operation to patients with less damage to technolog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is more significant,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linical analysis of1.绪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神经内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其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发病急促、进展较快、病情严重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受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利用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以及保守的治疗方法,均未能取得良好疗效。现对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1行回顾性的分析,采用YL-1型的一次性穿刺颅内血肿手术治疗,其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1],具体情况如下报道。2.资料与方法
【关键词】 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7.036
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1], 全世界范围内尿路结石的发病率高达5%~15%, 输尿管结石所占比例高达33%~54%。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药物保守治疗及外科开放取石术, 目前还可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硬镜碎石术、逆行输尿管镜手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方法, 它们各有优势及局限性[2]。因此, 在具体临床操作中需结合患者输尿管结石的不同部位、不同数量及不同直径大小等情况, 以无创或微创、有效、经济及安全等为治疗原则, 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上对上述几种手术方法的比较较少有报道。因此, 本文对比了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差异, 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泌尿系统B超、
CT、卧位腹部平片(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VP)确诊, 且结石均位于L4腰椎以上。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为20~70岁, 平均年龄为(41.4±9.6)岁;结石直径平均(1.88±0.63)cm;并发症:5例高血压, 3例肾功能不全, 2例糖尿病。将其随机分为MPCNL组和F-URL组, 每组30例。将并发同侧肾结石及远端输尿管梗阻患者排除。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MPCNL组患者手术方法:行全身麻醉, 取截石位, 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取俯卧位, 并在B超的直视下穿刺中或中上组肾盏, 将斑马导丝留置在内, 并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慢慢将F16输尿管扩张器插入, 同时将外鞘置入, 通过外鞘将F9.8输尿管镜留置, 在F9.8输尿管镜的直视下寻找结石, 并使用频率为1.0~2.0/10~15 Hz的钬激光以行碎石, 最后留置肾造瘘管及F6双J管。F-URL组治疗方法:行全身麻醉, 取截石位, 将输尿管硬镜经尿道插至膀胱, 将斑马导丝留置在内, 并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置入输尿管镜于输尿管内, 直至Y石处, 此时再将斑马导丝插至结石处, 将斑马导丝留置并将输尿管硬镜拨出, 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慢慢将F14输尿管扩张器(带导管)插入, 将斑马导丝及输尿管F14扩张器都拔除, 留置导管, 顺着导管置入输尿管软镜直至结石处, 使用频率为0.8~1.2/8~10 Hz的钬激光以行碎石, 使用取石篮取石, 将输尿管软镜拨出, 留置双J管和导尿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一次性清石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F-URL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MPCNL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4、3.539、6.633, P
2. 2 两组患者一次性清石率的比较 MPCNL组一次性清石率为97.1%(33/34), F-URL组一次性清石率为82.4%(28/34), MPCNL组一次性清石率显著高于F-UR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 P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8/34), F-UR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 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F-UR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 P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非常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易引起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及梗阻而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3]。若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直径大小较小、输尿管远端无梗阻及在输尿管的停留时间短, 则体外冲击震波碎石术(ESWL)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4]。若结石患者保守药物治疗、体外冲击震波碎石术治疗失败, 或结石直径>1.5 cm, 则通常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硬镜碎石术、逆行输尿管镜手术、输尿管软镜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方法。因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解剖位置特殊及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一, 上述几种治疗方法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因其使用的输尿管硬镜, 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使用的是软镜, 软镜与硬镜相比, 其直径更细且可弯曲性更好可主动或被动弯曲, 且软镜可调整角度来寻找上移至肾盏的结石并将其击碎, 因此对输尿管的损害与硬镜相比较少[5]。此外, 软镜是经人体的自然通道(尿道)来寻找结石, 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需穿刺肾脏来人为地打通通道。因此, 本研究中F-URL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MPCNL组(t=4.344、3.539、6.633, χ2=4.221, P
综上所述, 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一次性清石率高, 对于结石直径大、肾积水严重采用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对于病情及肾积水较轻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参考文献
[1] Flores-Mireles AL, Walker JN, Caparon M, 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of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ption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15, 13(5): 269-284.
[2] 毛峥, 董自强, 张路生, 等. 输尿管上段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8): 922-924.
[3] Basri Cak?roglu, Sinanoglu O, Mahmure Uraz. The effect of tamsulosin on pain and clearance according to ureteral stone location after shock wave lithotripsy. 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2013(74):33-35.
[4] 甘ナ.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输尿管结石 826 例效果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2) : 180-181.
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可达2%~3%,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高于下尿路。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新技术的进展,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已由开放手术取石转向微创治疗为主[1]。目前,上尿路结石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y lithotripsy, 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CN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mini-PCNL)以及腹腔镜取石术等[2]。现就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2. 体外冲击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
1982年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问世,1985年得到美国FDA批准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设备迅速在全世界应用。ESW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患者,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9.9%、64.1%和53.7%。1 cm的结石排净率为76%。ESWL因其高效性、非侵入性、不需麻醉、可门诊进行的优点,是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及较小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3]。国外学者建议将ESWL作为表面积
3. 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y lithotripsy, URL)
1980年Perez―Castro成功制造了第一条直径为F11的输尿管硬镜,并用此镜进行了输尿管检查和取石。这一技术很快在欧美应用,并受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广泛认可,输尿管镜技术大大地改变了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局面,并确立了其在腔内泌尿外科的地位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医学工程、电子、材料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输尿管镜得到不断的完善。无论是硬镜还是软镜,纤维导光束的引入大大缩小了输尿管镜的口径。越来越精巧的操作器械同样减少了工作通道的管径。同时,输尿管镜下直视碎石工具也越来越精良,从超声波、液电碎石器到气压弹道碎石器、激光碎石器,其中超声和气压弹道联合碎石设备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可用于较大的结石,文献报道首次治疗排净率为80.0%~89.7%。把输尿管镜进入到易扭曲的管腔,其中许多技巧借鉴了血管介入技术。上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大大促进了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为下降 [7]。
4. 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CNL)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mini-PCNL)
80年代,超声碎石术和液电碎石术在PCNL中成功运用,由于其微创本质的特点,逐渐受到全球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有学者比较了PCNL和ESWL治疗下盏结石的总排净率,PCNL为95%,ESWL为37%。国内报道经皮肾镜碎石,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最短时间20 min,最长l10 min。这主要是利用超声定位方法选择肾实质穿刺点及经皮肾通道的制作所需时间较长所致,真正吸净结石只需5~2O分钟。PCNL治疗>1 cm的下盏结石效果优于ESWL,但并发症更高,并存在需承受X线辐射、需麻醉、费用较高的缺点[8]。
1997年Jackman等介绍了mini-PCNL技术在儿童的应用。最初治疗
5. 腹腔镜取石术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问世以后,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得到快速发展。各种原因无法行ESWL及URL或治疗失败的肾外型肾盂结石,较大、较硬或嵌顿时间长、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的输尿管结石是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指征。对于复杂结石,腹腔镜不能替代其他微创治疗,而可作为其补充[10-11]。
Gaur等报道了10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的病例,认为这项技术是安全的[12]。Bazán等报道了经后腹膜腔腹腔镜碎石治疗28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认为其损伤明显小于开放手术[13]。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可获得类似开放手术的疗效,而且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又一可供选择的方法,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代表微创泌尿外科发展的方向 [14]。
6. 复杂结石的综合治疗
对复杂结石的治疗,要达到完全排净结石需要不止一种治疗方法。ESWL失败后应用输尿管镜或PCNL,PCNL合并输尿管镜治疗,PCNL+ESWL+PCNL(“三明治”疗法)等,可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点,尽量避免缺陷,达到最佳费效比、最小痛苦及最短治疗时间 [15]。
7. 展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数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可在微创情况下进行。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结石特点、患者自身条件、医院条件等,并充分尊重患者意愿,才能做出最合理最恰当的选择。ESWL仍是大多数上尿路结石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案。输尿管结石根据结石的性质、位置、大小、数目,尿路梗阻程度,肾功能以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可分别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ESW或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镜下碎石以激光碎石效果更佳。微创PCN采用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或联合超声和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案。而对于各种原因无法行ESWL及输尿管镜取石或治疗失败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取代大部分开放手术,代表微创泌尿外科发展的方向。但有些学者认为其在尿路结石的治疗方面意义不大。开放手术在腔内泌尿外科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对术后复发结石较难处理等缺点,已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仅有少数完全性鹿角形结石等仍需开放手术处理。
参考文献
[1] Gayer G, Hertz M, Stav K,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management of urolithiasis. Semin Ultrasound CT MR,2006,27(2):139-151.
[2] Hanson K. Minimally invasiv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urinary stones. Urol Nurs,2005,25(6):458-65.
[3] Tayib AM, Mosli HA, Farsi HM, et 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Saudi Med J,2008,29(8):1180-1183.
[4] Obek C, Onal B, Kantay K, et al. The 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isolated lower pole calculi compared with isolated middle and upper caliceal calculi. J Urol,2001,166(6):2081-2084; discussion 2085.
[5] Doran O, Foley B. Acut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for renal and ureteric calculi. Emerg Med Australas,2008,20(2):105-111.
[6] Iglesias Prieto JI, Mancebo Gómez JM, et al. Technics of ureteral endoscopic access. Arch Esp Urol,1995,48(8):813-821.
[7] Aso Y, Takayasu H, Ohta N, et al. Flexible ureterorenoscopy. Urol Clin North Am,1988 ,15(3):329-338.
[8] Puppo P.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Curr Opin Urol, 1999,9(4):325-328.
[9] Knoll T, Trojan L, Haecker A, et al. Minimally-invasive therapy of urinary stones. Aktuelle Urol,2003,34(5):313-318.
[10] Longhini A, Pellegrino R, Kazemian AR, et al. Combined end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and bile duct stones. Diagn Ther Endosc,1999,5(4):223-9.
[11] Hruza M, Türk C, Frede T, et al. Importance of open and laparoscopic stone surgery. Urologe A. 2008,47(5):578-86.
[12] Gaur DD, Trivedi S, Prabhudesai MR, et 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and long-term follow-up. BJU Int, 2002,89(4):339-43.
[13] Bazán AA, Utrilla MP, Martín M, et al.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surgery. Experience at the Hospital Universitario LaPaz. Arch Esp Urol. 2008 Jul-Aug;61(6):717-22.
通讯作者:邢建荣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微创颅内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价微创颅内清除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用微创颅内清除术和82例用内科保守治疗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微创颅内清除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对后期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非优势半球脑出血; 保守治疗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的重要部分,其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性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重大影响,也是基层医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基底节区。目前对其预见性治疗手段较少,大部分通过控制血压来进行,发病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等。笔者所在科室于2005年开始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YL-I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共治疗150余例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非优势半球区基底节区脑出血69例,与82例内科保守患者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均选取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其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治疗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57岁;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41~82岁,平均53岁。治疗组意识障碍16例,意识清楚5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41分。对照组意识障碍21例,意识清楚6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41分。所有病例入院前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组中有12例破入脑室,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其中20~30 ml 15例,31~50 ml 47例,51~60 ml 7例;对照组中有13例破入脑室,其中20~30 ml 26例,31~50 ml 47例,51~60 ml 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脱水、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控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选用北京万特福公司YL-I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前CT定位,穿刺时间在16~48 h内,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头颅CT,在术后2~4 d内拔除穿刺针。所有病例无再出血,无继发颅内感染、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等。两组生存患者均随访1个月。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CSS评分[1],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1个月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P
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n)
2.2 两组最终生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第3天、第14天、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生存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急性期血肿和继发脑水肿导致的占位效应,致使其在急性期有很高的病死率,而恢复期由于血肿的压迫和血肿周围释放出大量的多种血管活性有害因子[2,3]对周围脑神经的损伤,致使其遗留有较高的致残率。
根据本研究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的。原因在于微创清除手术能很快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水肿,从而降低脑疝发生率。
本研究选择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出血,剔除了优势半球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首先是减少了因优势半球语言障碍对评分的影响。其次,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基底节区出血是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主要部位,也更能体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高。出现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1)手术可能参与了脑出血本身的应激反应,加重了原有的脑出血导致的神经休克,延长神经休克期。(2)虽然穿刺对神经的损伤较小,但仍有可能导致穿刺部位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存在。(3)医师虽在术后给患者家属充分解释术后护理问题,但家属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可能会减少或减轻对患者的实施的护理措施。(4)侵袭性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但最终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治疗组患者在发病后14 d评分虽仍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发病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发病后16~48 h内实施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对生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许多学者建议的超早期手术,因再出血率较高,风险较大,故未进行相关研究。临床上大多数进行超早期手术的患者往往为出血量大,需尽快解除血肿压迫的患者。笔者认为,对于较大量脑出血患者(基底节区出血量>50 ml),微创术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除颅内高压,应该求助于神经外科尽快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以抢救生命。虽有文献[4]报道,传统外科手术病死率为40%~60%,术后生存也多为重残或植物状态。但传统的去骨瓣减压术目前仍是治疗大量脑出血,抢救生命的主要手段,除非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该手术方式。而对于出血量在30~50 ml的中等量出血,可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既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又可避免行去骨瓣减压术带来的风险。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现阶段仍需依靠后续的康复治疗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吴文斌.脑出血病理生理和机能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7(6):151.
[3] 杨晔,杨玉仓,吴仲民. 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888-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