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 学校管理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6-02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增加以及语文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管理顺应中学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要点内容入手,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

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重要的构件。我们只有将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部分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出好处,才能真正实现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 统一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

中学教学管理中最忌讳没有统一思想、一致口径的多头领导管理方式,而且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要求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能上下一心。因此,确定统一的中学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革新中学教学管理理念,并且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中常规与改革创新的统一。

二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

第一,严抓课堂纪律管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是以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从规范学生上课时的坐姿、说话和行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随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处理。坐姿标准,认真听讲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而对上课“开小差”、说话和四处活动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处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又能规范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基础。

第二,注意课堂教学管理中习惯的培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习惯配合管理,不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等诸多问题。要想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就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个性问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上课习惯,以正面教育抑制不良习气。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读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良好习惯。

2.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高效化

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是指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更重视课堂教学效益,重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管理。管理办法包括:

第一,通过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身学习潜能,比如:磨炼意志,克服懒惰思想和不思进取的思想的影响;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情绪的影响;开发合适的学习方法,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第二,改善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信息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手段,如辩论会、答辩会、课堂表扬等。

第三,引入科学教学理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计划,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根据学生有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科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将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多样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管理可从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活动、多变化”的教学思路,制定的教学方案新奇、有趣,能深入浅出的诠释语文教学内容,又能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 重视中学德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德育工作是新课改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学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对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中学语文教学管理者,首先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德育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安排到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其次,还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交叉融合,在完成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中学德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 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指导,中学教学管理也需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入手,而被管理者实现自我管理则是中学教学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1.从中学语文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入手,积极开展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工作

比如,定期开展针对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学习,让教学管理者继承“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真诚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能力,确保管理者有办法解决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能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等。这些教学管理能力包括: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等。

2.教育和引导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学校依靠强制的规范性管理和引导性的示好方式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中被管理者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使被管理者从思想到行为上都与教学管理者保持高度一致性,并让被管理者与教学管理者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培养其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五 结束语

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是现代中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管理水平与现代中学的整体管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文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研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展开,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展是当前教学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黄达进.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J].学园(教育科研),2012(16)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范生 生成性课堂 管理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32-03

一、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师范生教育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而忽视课堂管理能力训练的问题和缺陷,这对师范生任职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可知,师范生在课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表述不明确,易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不能恰当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语音语调感染力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过于热衷,但调控不到位;面对意外情境缺乏应对的经验,等等。目前,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

(一)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师范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与其焦虑水平有关。过高或过低的焦虑对于发挥师范生的能力是不利的,只有维持在中等焦虑水平,才有利于师范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过低,对教学、学生就容易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师生之间很难引起情感共鸣,容易形成消极的课堂气氛。而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过高,在课堂上总是忧心忡忡,唯恐失控,害怕自己教学失败,那么,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就可能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作出不适当的反应,使课堂气氛紧张。过低或过高的焦虑水平背后是师范生内在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师范生个人的成长经历、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等。

(二)学生管理能力缺乏

师范生学生管理能力缺乏与其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关。师范生对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教师效能取向的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认知,他们会排斥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选择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追求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事实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活动场景、不同的教学内容,各种课堂管理模式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要根据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来决定取舍。否则,先进的课堂管理理念不一定能够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管理能力薄弱

师范生教学内容管理能力与其良好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大多数因为对师范生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而引发。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是其确立在课堂管理中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基础。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师范生权威的确立,也对师范生的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强

师范生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与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技术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效能期望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多次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师范生对自己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否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效能期望低,又没有成功的课堂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时间的管理上,前紧后松,或者后松前紧,顾此失彼,教学时间管理能力不强。

(五)课堂环境管理能力欠缺

师范生课堂环境管理能力欠缺与师范生的情商和言语交际能力有关。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在课堂环境中,对物质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利用,对精神环境的知觉和调控是课堂管理能力的基础,而师范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面对需要一定的情商和言语交际能力才能调控的课堂环境就会惊慌失措,或者放任自流。

二、与生成性课堂教学相匹配的课堂管理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生成性课堂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知识联动、问题驱动,以及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实质是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而预设性教学则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组织形式等,追求教学活动的效率。生成性课堂教学和预设性课堂教学要求师范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只有充分认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特点,才能确认师范生课堂管理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策略。

(一)参与性调控能力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建构,指向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定,这时师范生就不仅仅要培养教学设计的能力,更要培养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能够领导学生把教学设计变成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课堂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师范生还应考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采用怎样的参与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什么时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什么时候小组活动、全班活动,需根据课堂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非线性把握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过程错综复杂、灵活多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条划定的跑道,体现出了明显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在非线性的复杂课堂教学环境中,要培养师范生的情商,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要协调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善于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以应对复杂的关系带来的无序和混乱。其次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把次要矛盾放到课外或者是其他场合去解决。再次要学会分配任务,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形成师生、生生共同体。在这个合作的共同体中,师范生尽量与学生形成价值共同体,,取长补短,在相互谅解、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应对复杂性可能造成的低效或者是无效。

(三)创造性管理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是由师生通过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探究等共同完成的,是现编、现导、现演的,具有较强的“非预计性”,这种不可预计性正意味着教学创造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还是需要创造性管理能力来统领,因此,在追求创造性的师生活动中,要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师范生体验创造性带来的精神愉悦。具有自我效能感的师范生才有可能在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根据自己对创造性的理解和体验演绎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开放性引导能力

生成性教学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才能创造“生成”,开放才能接纳“生成”。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是生成性教学的前提,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开放的方法和过程是生成性教学的保证。对这样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需要培养师范生宏观管理能力,具有全局的眼光,同时又要培养师范生微观管理能力,关注每一个细节,让生成性教学落到实处。开放性不意味着粗放式的管理,那样会使开放性变成放羊式,缺乏方向性的引导和精神上的引领,那么开放的价值和意义就不可能得到保证。为此,师范生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者的艺术中吸收营养,提高宏观管理的能力和微观管理的水平。

三、培养师范生生成性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要求师范生在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生成性课堂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构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与教育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的比例,开设一些课堂管理类的交叉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才解科学和社会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重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课程,适当安排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践活动,加强学以致用,增强师范生对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或单独开设课堂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课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课堂管理能力作为师范生必备的能力;增加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内容,并能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使师范生学到的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普通知识、教育知识和课堂管理知识等完整的知识和实际技能。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到包括课堂管理在内的师范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为他们比较快地适应生成性教学打下比较好的认知基础。

(二)教育类、心理学类课程的教学突出生成性的特点

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与学科专业类课程不同,其基本原理直接来自教育实践,并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因此,教育学类、心理学课程应该强调其实践性的特点,加强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联系,直接面对目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作出理论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此类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宜采用学科专业类课程的讲授、分析法,也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和课堂,而应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接面对基础教育的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建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生成性的特点。在课程评价上,也应该侧重在学生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上,即使是检测学生对教育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单纯采用记忆的方法,而要强调在教育情境中的运用,强调个性化的理解和体会。此类课程的学习不应该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而应该突出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这个基础打好了,更深一层的理论建构才有可能。

(三)学科教学论课程渗透课堂管理知识和技术

一般来说,学科教学论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尤其是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学技能。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只管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技能的习得和训练,而不同时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学科教学技能是不完备的,到教学实践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中,要全程渗透课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运用课堂管理技能,增强课堂管理的理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在训练学生的学科教学技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技能本身,要同时强调技能背后的非智力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管理需要师范生投入更多的情感,需要更高的情商,具备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与学生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形成价值共同体,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并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范生的焦虑水平、自我效能感、情商都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有关,要使师范生维持中等焦虑水平,有比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有适合于教育教学情境需要的高情商,必须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及时给予针对性强的指导,师范生的课堂管理能力才有稳步提高的可能。怎样在不增加师范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从而达到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并能加强针对性的指导的目的,那么可以借鉴“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是“全程性”的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在不间断地进行教学的过程。师生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其运行程序是:第一步,新生入校后即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小学教材,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第二步,开设一门“小学教学模拟和实践课”。该课程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以教学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教学系教学实践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进行,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各个学期和假期的特点,在专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课所规定的一系列教学技能训练内容。第三步,利用寒暑假农村小学放假时间短、高校放假时间长的时间差,在寒暑假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的优点是突破了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活动范围不广、指导不到位、训练空间狭小的局限,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

(五)观摩学习生成性教学的课堂管理

观摩学习就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观察学习。这种学习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有权力、更成功等。二是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才模仿它们。要想在榜样不再示范时能够重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将榜样的行为记住。因此需要将榜样的行为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三是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了行为。要准确地模仿榜样的行为,还需要必要的动作技能,有些复杂的行为,个体如不具备必要的技能是难以模仿的。四是强化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和表现是不同的。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预期结果好,他就会愿意表现出来;如果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因此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对缺乏生成性课堂管理经验的师范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训练方式,应该得到强化。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3篇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心理学家认为,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师生平等、和睦相处,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不是万能者,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在课堂上发表。如在讲“从众心理”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就问:“老师,你变白了的头发常染成黑色,是不是也有从众心理啊?”对学生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总会乐意回答,并且引导、启发他们得出问题的结论。总之,师生间平等了,和谐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1.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一个有趣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因此,要合理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例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教学时,我选用着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着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3.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在教学中,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1.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再充分,环节设计的再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完后却发现根本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没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出现教学失控。所以,“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快乐”才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4篇

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各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得不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改革和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进行才可有效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多数高等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均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与目前时展不相符合。目前,多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家长制”的观念中。长式教育管理严重制约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素质较低。目前,多数高等的教育管理人员均不是教育专业毕业,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因此,其管理能力及业素养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均是借鉴或直接照搬其他学校原有的体制,教学管理体制缺乏针对性和独特性,无法有效促进本校教学管理地有效进行,进而影响到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培养。人格指的是人的尊严、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现。其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情感、气质、意志、信念、性格方面上。人格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及整体素质的体现。在高等院校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对校外社会及世界的认知正处于一个朦胧的状态。在这样阶段和状态下,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均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学校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场所,因此在学校接受教学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然界,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各种客观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充分认知客观世界,并掌握跟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具有相符性的客观世界的相关规律和现象。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培养,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使他们逐步认识需要从哪反面进行努力,才可有效地促进自身能力及素质得到良好的进步。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出高能量和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教师教授,学生停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使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性格特点等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教育,并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相互结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度重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进行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对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平台。理论与实践教学均需要课堂这个平台来进行知识地讲授与学习。因此,在课堂中应用何种方法及模式进行教学是影响教学效果及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就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及模式的设置。目前,工学结合、“2+l”、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在部分高等院校中得到应用,且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应用讨论法、分组合作法、探究法、案例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需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改变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评价标准为考试分数,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评价严重制约学生知识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的提高。而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再只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而是更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身进行的评价等密切结合起来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地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自身特点进行有效学习,同时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5篇

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期间对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将面对更大的困难。比如,学生个人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团队协作能力等,甚至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将成为问题。小学教育必须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一)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管理

理念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工作的指南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许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经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没有与先进理念的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无法从传统的思想中跳跃出来。先进的理念认识不足,从而增加了管理改革的难点。

(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在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的重点,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专业性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而现实是,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教学能力,专业的素质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小学教育实际需要和现状,实际中存在了懒惰、懈怠等不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导致效率低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三)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尽管我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育有明显的改善,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对我国教育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流程中比较多的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应试教育,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方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及道德水平,合理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出个人的观点。学校应该为教师的建设提供机会,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二)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对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同时要求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完善,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之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案,对其实现有效管理。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不能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加以重视。同时,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汇总找出自身学习的缺陷,采用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师生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基础。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师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聘请一些的与专家进校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对于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有助于解答师生之间经常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合理使用学校的资源,利用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向师生宣传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提升师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教育人才为目的,将教学管理和德育进行结合,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完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系统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促进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必须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果。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课程”的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制定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更与“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除了完善的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这方面的“执行”制度,除了增加激励措施,最重要的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管理、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并能在教学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管理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

(五)课堂要多元互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老师一味的进行讲课,学生听讲,老师在教室里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导致师生互动缺乏双向交流,不利于构建和谐课堂,甚至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浪费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小学教育背景下的?n堂教学应该提倡学生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的引导,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实施现状,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做良师益友,必须是好朋友,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是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把教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管理;策略;创新

高中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和高等教学的重要沟通桥梁,其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而高中课堂教学无疑是高中教学管理的最主要平台。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承认当下高中课堂教学管理取得进步的同时,正视我国高中课堂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其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及相关部门、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当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为新课改的整体目标服务,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更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型实用人才。

一、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在我国各个高中的课堂教学管理中,仍存在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对课堂教学管理理念认识较为落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具体责任和要求能力的认识。首先,高中教职员工仍缺乏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意识,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或者教龄较短的辅导教学人员。他们大多认可传统理念下的教学重点所在,即作为任课教师应主要关注课本教学内容特别是考试重点的传授。并且,由于班主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大多认为高中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只应由班主任负责,并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应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等共同的任务。其次,当下教职员工也缺乏对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复杂性的认识。很多任课教师把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与自身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混为一谈,却没有意识到教学任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认为自己具备教学经验和较强专业能力就可以做好高中课堂管理,却忽视了当下作为“90后”、“00后”的高中生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相比的不同之处。这种情况在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多用传统观念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认为认真授课就能满足学生需求,对学生课堂纪律、秩序过于活跃等现象置之不理或者严加管教,也使得师生间存在一定代沟,进而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课堂教学管理授课方式有待更新

当前高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立足任课教师角度,授课方式有待更新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授课方式上,受传统影响,任课教师多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保持安静、仔细聆听教师指挥、按照要求记笔记、做作业就是最佳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互动型和学生内在需求的挖掘,也没有对教育过程中如何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技能方法、价值观传授给予一定的交流沟通平台,进而阻碍了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高中语文课为例,在应试背景下,教师多单纯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要求学生在考点上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缺乏课上多方面交流互动,与语文课本知识相关的实践课、讨论课等众多开放性授课形式也没有完全普及。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掌握语文教材上固定知识,忽视了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很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挖掘课本精华,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价值观。

3.课堂教学管理考评体系略为单一

课堂教学管理考评体系略为单一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课堂评价是对教职员工授课管理的具体考核过程,关乎到如何修正教师授课及教学人员责任认知,也关系到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学生的全面进步。其中,当前课堂管理考评体系单一主要体现在评价手段单一和评价标准单一。从评价手段、功能来看,当前各个学校主要是教务处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及授课效果进行考核打分,缺乏学生家长、其他工作同事、学生本身等多方面的考核评估,并且教学是涉及身心的综合活动,单纯通过量化分数有时很难考查到授课对学生知识理解方面的长期效果;在评价标准上,当前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估主要着眼点为学生学业成绩和良好课堂秩序,以其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关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却没有被广大学校重视。

二、创新高中课堂教学管理具体策略研究

针对高中课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创新当下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具体解决策略,进而为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服务,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强化教职员工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加强综合管理

高中教学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和授课教师的责任,更是涉及学生管理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学校应为教师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改良教学环境,为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具体可通过组织培训、举办讲学、建立档案等形式帮助教师内化新课改理念,助推教师持续发展。作为教职员工,无论是刚刚加入工作还是具备丰富授课经验,都应意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当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具体特点,努力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提升自我管理责任意识和教学监控能力、课堂沟通能力以及课堂教学随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强对学生日常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的综合管理,尤其要注重单亲、贫困等特殊学生的日常管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于日常课堂教学管理,应做好学生监管和自我监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管理素质,不断丰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授课者也应密切关注当下教学前沿动态,转变管理观念,结合授课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特点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课堂管理意识,因材施教,允公允能,逐渐改变传统控制下的权威型课堂教学管理理念。

2.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方式,重视学生需求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改强调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应积极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需求。从具体措施落实上,可以从实施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和转变教师授课面貌等方面出发。首先,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培养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通过主题参与式教学,教师可主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及个人价值取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领悟,探求新知识,将学习主动权转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从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主体,进行师生互助合作。从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改变课程结构等方式来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安排、结果评价等环节,强化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这一认知,让一切教学活动紧扣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其次,为促进教学管理方式创新,教师更应积极推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课堂知识,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与动手动脑能力多重提升。并且,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管理方式,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练就热情饱满、生动活泼的教学状态,增强自身影响力,调动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

3.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估

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直接涉及到课堂实施效果和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十分必要。为更好地在新课改背景下推行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必须加快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估。从评价主体上,学校应改变过去一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积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系,构建360度绩效考评,以更好地对教师教学活动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可在教师课堂评估表格上划分多个维度,最后进行打分加权汇总,以更好地考评教师课堂授课效果,协调推进高中课堂教学管理进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上,评价内容评价体系完善需要对授课效果划分多重标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课堂教学秩序为单一评价现状,丰富评价内容,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心理健康发展等多方面,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全面评估,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在评价目标方面,也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评价,更好运作目标管理,实现课堂评价客观化、公正化、全面化。从具体策略上,应针对不同学生运用引导性、鼓励性评价语言,将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基于多种评价目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新课改目标的达成。此外,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也应在促进理念、方式更新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教学视野,抓住学习机会与新课改发展浪潮,适时关注多学科教学内容,拥有跨学科的教学意识。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讲解内容适时融入到学生整体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与学生自我领悟知识相融合,对学生全面进步和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导作用。这也需要教师能在开学初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知识体系、知识经验、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等,以制定更加详细、准确的课堂计划,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促进教学目标完成。综合而言,学校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创新,通过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向前。

参考文献:

[1]王冬凌.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1(5):107-120.

[2]冯凯.提升教学理念追求高效课堂[J].人民教育,2013(6):63-64.

[3]闵维方.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3-26.

[4]文学荣.“学做导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50-51.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教学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初中学校里,对于初中的教学管理工作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较为单一,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比较陈旧。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所以初中教学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优化和改革。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需要学校从全方面放心地进行探寻,依据教学任务和大纲的要求进行完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进行管理,真正地完善课堂的教学环节,从整个学校的教学方式进行探寻,为培养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初中人才而努力,构建全面高效的初中教学管理体系。

一、坚持教育公平原则,革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教育要坚持教育公平理念,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合理进行教育资源配置,办好每一座学校,保证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享受教育资源、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其次,各级初中要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构建互动、开放的课堂,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教师是教学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和参与者,教师教学理念革新是初中教学管理创新的关键.因此,学校还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为基点,开展教师教学理论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以构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秩序。在此基础上,初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摈弃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以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绪,以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教学管理也如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完善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丰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视域下的教学管理丰富的内容和要求。采用分层推进、分类成功的教学管理体制,即形成教务处―――学校课程委员会―――年级组―――任课教师四个层次,不同的学科群对教学进行管理,狠抓教学质量,提倡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实现“低负高质”的目标。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一是学科群、教研活动,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法。开展“四课”活动(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努力做到“三定四统一”(定内容、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和统一进度、统一重点、统一检测、统一规范要求),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二是抓好每位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复习、检测”的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每个环节的质量,促进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导学,精讲,练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落实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调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配合,处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更主要的是要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分层推进、分类成功的教学管理体制,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等级式、扁平式教学管理结构,是长期以来初中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学生处于教学管理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兴趣和要求常常不受重视。教学的高级管理者与基础管理者、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相对僵硬的状态。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也习惯了各自为政、不过多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教育界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思维完善,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鉴于此,初中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尊重学生情感和心里需求,尊重学生人格,不以权压人、以威欺人,允许学生犯错,不歧视每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具体到教学管理中,教师不但要能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其帮助还要有度,如学生能自己完成的任务或学生通过努力去完成且对学生有所帮助的任务,教师就不要插手;学生力所不及或根本就没有想到、无从下手的地方,教师要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提高自我认知和监控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学校方面应该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摒除单纯依靠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定的传统评价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既考拉量化数据又重视学生评价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让公平公正真正体现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校坚持两个基本教学评价原则:第一,把教学评价渗透、分散在日常教学中, 坚持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教学评价原则,促使教师在公正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力求达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管理目标。第二,多元性评价原则。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坚持采用问卷调查法、谈话法以及观察法开展教学评价。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我校及时调整了理念,优化了管理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教学管理的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初中教学管理真正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范文第8篇

一、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 幼儿教师缺乏主动管理意识

课堂作为幼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需要具备主动管理意识,但有些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书”,习惯于单向的灌输知识,认为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过多的课堂管理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责任心,所以缺乏相应的主动管理意识。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准确地认识、识别和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缺乏管理技巧,从而影响了课堂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缺乏足够的课堂管理能力

有的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忽略了个人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面对幼儿在课堂上的各种失常行为时,没有采取正确的管理办法,或者管理方法运用不当,导致幼儿课堂的秩序比较混乱,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此外,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没有充分顾及到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或者过分看重个人在课堂上的权威,没有充分尊重到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幼儿个人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没能保证幼儿在课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没有留给幼儿合理的自主管理空间,加上缺乏科学的引导策略,让幼儿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幼儿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语言管理艺术

幼儿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所以语言管理艺术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课堂管理技能。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语言艺术,可以有效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启迪幼儿的智力发育,加快幼儿对知识的吸收。首先,幼儿教师要尽量保证自身语言的诙谐幽默,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出幼儿的求知欲,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幼儿课堂的管理效率。其次,幼儿教师在管理活动中要注重语气上的变化,使教学管理语言有“乐调”,如教师批评幼儿时,语调、 语速和节奏上的变化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再次,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究欲进行充分的激发,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幼儿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在课堂上各种行为的对与错。

(二)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有效的课堂管理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充分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式的管理。对此,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分别制定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中付出更多的个人精力和情感,认真了解课堂上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偏好,在课外多加强同幼儿及其家长之间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

(三)提高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管理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只有幼儿教师喜欢幼儿、热爱幼教工作,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课堂管理活动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水平。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自身情绪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掌握一些合理宣泄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减少对幼儿的负而影响,同时要对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和失误多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方能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建立科学的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个人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上的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幼儿园要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评价机制,帮助幼儿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课堂管理的目标,认清可以采用和不能采取的课堂管理行为,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课堂管理理念,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评价幼儿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时,可以从教师个体的行为倾向、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出发,实现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统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