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新员工介绍我司所处之数据库营销行业的发展及现状;我司目前的市场地位及发展历程;我司的企业文化及组织结构;我司主营业务介绍;我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展望。
2、我司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方法培训
我司销售团队目前的结构、人数、各职位的职能与职责;公司其他相关部门简介;业务流程培训;日常工作内容介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训;工作方法培训。
3、经验传授与案例分析
资深销售传授各方面工作技巧及心态把控;方案制作技巧培训;我司经典案例解析;电话邀约话术演练;面谈演练。
4、实际操作培训
由资深销售(帮带老师)带新员工进行电话邀约、客户面谈、方案制作、合同撰写等实际操作练习,由资深销售记录过程及进行评估,反馈给公司管理层并留档。
5、帮带制度
每位新员工必须被制定一位资深销售作为其帮带老师,帮带老师负责监督和管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情况,定期生成报告,反馈给公司管理层并留档。帮带老师的绩效将与新员工的培训评估结果挂钩。
6、新员工绩效考核
记者:贾老,去年以来您一直关注兖矿的责任文化建设,并在去年11月19日召开的兖矿责任文化论证会上寄予兖矿成为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的经典范例。那么,兖矿集团天地人和的“责任文化”创建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贾春峰:要说感受最深的,我觉得应该是兖矿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集团领导高度的文化自觉,这是一种远见卓识。现在看来,有和没有这个文化自觉是大不一样的。集团领导一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多方面加强和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发展,我认为这是很有远见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与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公司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也印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发展的实践已经反复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是基业长青、企业长寿之道。企业文化力是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记者:您对兖矿的责任文化给予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高度评价。那么,您认为兖矿责任文化具体有哪些特点?
贾春峰:我之所以这样评价兖矿责任文化,认为至少有以下六点深刻印象:
一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体现了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形象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发展新理念;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也可以说是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诚信理念的现代鲁商精神。
二是有一个准确鲜明的企业文化定位和经典名片。这就是从兖矿发展实际出发、具有统领意义、富有时代精神和深厚内涵的天地人和的“责任文化”,也可称之为兖矿企业文化的冠名。
三是坚持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紧密融合的“四位一体”的操作方略。
四是从总体来看,兖矿集团企业文化的提升与整合做到了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效管用。这些都是构成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的标志。
五是特别要提到,在《兖矿责任文化手册》中突出了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结合,也称之为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这两块内容缺一不可。没有精神理念,不成其为文化;但也不能把企业文化变成若干精神理念口号的简单罗列。没有行为文化,理念就难以“落地”就不能转化为员工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也不能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兖矿责任文化手册》在内容中体现了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而且注意了这两块内容的内在逻辑一致和浑然一体。这是值得称道的。
六是文化体系和《手册》做到了“四好”,即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四好”要求不玄虚,不繁琐,不搞雷同化,不搞书斋化,不能空洞化、空泛化,做到鲜明清晰,入耳入脑入心,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兖矿集团的企业化建设方案注重了做到“四好”,注重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注重了知行统一和行之有效。这是值得肯定的建设方略。
记者:感谢您对兖矿责任文化的评价和剖析,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责任文化、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今天的启动新闻会为标志,兖矿责任文化已正式启动,您对兖矿责任文化建设还有哪些建议和期望?
贾春峰:兖矿集团责任文化的启动,是企业文化整合与提升的结晶,标志着企业文化的精炼化、系统化和进一步行动化。这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今天的会,应当说这是兖矿发展史和兖矿企业文化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应当载入企业发展的史册。
论文摘要: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 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未来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应进一步识别、提炼中国企业文化的构成维度,并仔细识别其不同的组合形式。企业文化包含多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归纳、总结了一些中国企业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但是相对于理解中国企业文化这一复杂现象而言,仍显不足。今后在此领域还需要深入研究,以识别、总结更多的文化构成维度。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文化构成维度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而且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企业员工,基于对企业员工的深入调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效果。
老师在讲此课程的时候,我从前到后都在场试听,关于<新员工岗前培训>我个人总结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岗前培训的理由
不管是刚从学习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即将转入新行的社会人事,在接受一份新工作之前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开发与引导。而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企业的文化、观念,形成较普遍的价值认同。作为企业如果有比较好的培育平台,有机会给他们提供正规化的岗前培训,这会为后期的学习立下一个好的开始。
二、岗前培训的重点
1、岗前培训的实质不仅仅是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教会他们一天怎么上班下班,如何把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快速的走进公司的企业文化,能自学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从一个社会人事转入职场人事的思想转变和行为转变,
2、明白企业内部的核心内容,清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和优势,应该怎么去占领市场。作为新员工应该怎么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3、基本的沟通技巧和礼仪。跨进一扇新的大门之前,我们应该如何与上级,同事,和朋友进行有礼貌的沟通,在细节上应该注意哪些礼节规范,(老师列举一些下属与领导之间出现沟通障碍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
4、团队建设:向新员工灌输一种团队融入观念,有助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互利合作,投入激情。不搞群体孤立,遇到问题后知道如何分析与解决,早一点接触到公司高层们的决心与战略规划能够很大程度上地坚定他们的信念,
5、职业心态的素养。新员入职之初可能考虑较多的就是试用期心得感受与薪资待遇,很多人刚刚接受一份新工作,往往还不能马上适应,徘徊在我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另选其它职业的十字路口....等.作为公司应该尽可能的做到,无论员工遇到多少困难都要让他们感受到:只要能在这里坚持到底的做下去,就一定会有可喜的成果,工作起来即便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心情却很快乐(源自一种非金钱上的激励)。再者公司对试用期员工有明确的薪资规定,不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来做大的调整,所以对他们的使用还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职业心态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岗前培训的后续追踪
责怪大忽悠太多,或者悲叹人心不古、利欲熏心者太多,是简单直观的解释。但营销病症的根源,真的如此简单吗?
不乏从人文、战略、社会价值等角度开出的“校正营销”的药方,这些药方却是听起来有理、做起来不知如何入手:比如说人文价值是营销的核心要素,却无法实证是否没有人文价值,营销就一定会失败;也无法实证,有了人文价值,营销就一定有效。这样的营销最多算是一种营销追求或情怀,并不能成为营销的新趋势,或新方法论。
出现混乱的地方,最后的根源都是认知的混乱,或者更精准地说,是判断标准的混乱:如果赚到钱(有效果)是唯一标准,那么骗子都会被当做成功榜样。
这种标准的单一化,不是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是价值标准的错乱,是对“成功”这个商业现象的认知及其判断标准的错乱。
中国营销的真正病症,是对营销的狭隘认知造成:就是说,对于什么是好营销、什么是坏营销,缺乏经得起推敲的、完整的标准。
营销好坏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总结本土营销成败的现象与规律,我们或许可以对营销应该是什么、区别好营销与坏营销的评估与判断标准,给出一个“中国解答”:好营销的九条金线标准。
标准1:有效(effect)
营销首先、最终都必须接受有效性的检验,但有效并不是营销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高标准,有效并不拥有对其他标准的一票否决特权。
营销的有效标准,必须具备真实、持久的客户价值,这是真有效;等而下之者,则是蒙骗渠道商、欺诈消费者,或利用人性弱点的巧取豪夺,如无限承诺、有限兑现的服务,这是伪有效。
有效性必定有正邪之分,否则人类社会就退化回了动物世界。那些高喊有效是硬道理的,不需要与这种伪命题进行论辩,只要检视这些企业的行为的有效是否经得起其他标准的考核即可。
那种只管把货塞给渠道商,却不管如何营销的一脚踢式招商,是一种以邻为壑的邪恶的有效。连锁加盟里的骗局、招商里的厚黑,这样的营销效果,会得到认可吗?再光鲜的广告,与这种邪恶的目的相关联,还能持久吗?
营销追求的有效,是第一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标准2:有料(mingingful)
广东话里的有料,指靓汤的味道来源(原料)真实、正宗,无料则是指用味精调出的汤。营销的有料,不单指有客户价值,而且是指满足的是客户正向、有意义的需求与欲望。
有料并不取决于企业自己所宣称有什么,而是产品、品牌、营销行为本身所蕴含的。一部《寿司之神》,让全世界知道了这家几十年如一日做最好吃寿司的日本小店,世界知名、宾客如云也不会改变这家寿司店的经营状态。
格力电器一向以品质优越为追求,一句“掌握核心科技”广告语,告诉消费者使用效果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有料。
标准3:尊敬(respect)
尊敬来自何处?用专业的语言表述,就是企业收入来源不能建立在购买者利益受损或不满意的基础上。
百度的搜索竞价模式,是一种不被尊敬的商业模式。以出价高低确定搜索排序的做法,损害了用户的搜索权益。百度搜索,已经是垃圾搜索的代名词。
搜索引擎可以商业化,前提是必须确保用户搜索需求的满足,而不是倒果为因地不顾用户的基本需求,将企业自身的盈利放在首位,将用户不需要的结果放在最前面。这种营销模式如不依赖垄断,迟早会被用户抛弃。
不少博眼球、想奇招制胜的新奇创意,如果违反了这一条标准,无论大小,都未必会有好效果,如京东的以男女关系为画面的物流系列广告,以及小三致原配一封信的某化妆品广告。
这种触碰社会价值底线的玩火创意,轻则损伤品牌,重则让企业一命呜呼。不用过多举例,企业必须明白,用户的尊敬,是品牌的核心战略优势,岂能轻易丢弃?
标准4:喜欢(love)
有人病诟迷恋品牌是一种拜物教,这种偏激观点忽视的是一个基本事实:企业有了品牌意识,才会珍惜市场声誉与消费者的态度。品牌所赋予产品的,不仅仅是一个注册商标、包装,而是企业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与追求。企业正是希望消费者看到品牌及LOGO后,就产生信任感、乐意快速购买、甚至引以为豪、与朋友分享,才会花费资源在品牌的经营上。
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衣服,而是会在香奈儿或ZARA等品牌之间,做出选择。决定这种选择的,不仅有购买力,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喜欢哪个品牌。这个“喜欢”里体现消费者的价值观、审美偏好与情感形式。
在喜欢这种驱动力面前,有用、更好、更先进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iphone从硬件性能上,已经不再代表最先进的配置,即使iOS系统,也有了安卓的替代,但是iphone4到5,依然引发换机狂潮。尤其是iphone5的土豪金,竟然打破手机拼大屏、拼厚度、拼几核处理器的硬件逻辑,让全世界都感受一次喜欢的威力。
标准5:风格(Style)
商品的任何呈现形式,都是一种风格。但是,有风格的产品与产品的风格是两回事。
产品的风格意味着产品表现形式的“确定”――这种确定的市场含义就是,消费者已经不需要产品、品牌名称或者LOGO,仅凭借产品的其他元素,就能将产品归入正确的品牌。这就是风格的力量。
每一个品牌,最后都一定会形成若干代表品牌的风格元素,如形状、线条、颜色、构图、样式等。乔布斯在世的时候,苹果推出过黑色的笔记本,现在已经看不见,白色是被消费者认可的代表苹果的颜色。索尼也在尝试各种颜色的笔记本电脑,最后还是发现在黑色里,才能找到索尼的品牌“元气”。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可以肯定地预言,土豪金必定是一个时潮产品,绝不会成为苹果的品牌灵魂。如果出现土豪金气势超过苹果白的现象,那或许是苹果衰败的征兆。
风格是帮助品牌抗击时间与遗忘的杠杆。风格的核心作用,是抵抗岁月这把杀猪刀的侵蚀。
风格不定或多变,往往是衰败的开始。最新的案例,就是凡客诚品,凡客忘记了它的前辈无印良品为什么可以持续成功:从早年人民时尚的草根气息,到随意怒放的萎缩文青,市场的下滑与风格的紊乱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形成稳定的风格是品牌成熟的标志。它意味着企业不是偶然,而是有意识地在经营自己的风格,并且,具备了拒绝与自己风格不相容的诱惑的辨别能力――风格因自律而存在,以紊乱而消亡。
标准6:德性(Responsibility)
德性是营销的保健元素:有德性不是营销成功的驱动力,但是没有德性一定是营销失败的重要根源。
营销的德性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比如,是否尊重顾客?是否善待供应商?是否让员工满意?是否对品质有严格的自律?是否敬畏法律?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
在法律(底线)与道德(高线)这两条线之间,有一部分的商业成功,是不违法但不符合主流道德观。中国有一种老板论调,就是认为现有的社会道德或规则本身是不合理的,企业可以通过破坏规则去创立新规则。
这种情形当然是存在的,尤其转型期的社会。但是,真实的状况是:企业在小的时候,低于道德高线的行为,社会的容忍度会大些;企业大了,具备较大社会影响力,如果其行为还是低于道德高线,甚至还以此自辩,恐怕社会容忍度会很低。
王石的捐款言论风波、马化腾强制终止360的艰难决定、马云的支付宝及合伙人风波,都反映德性对于大企业的重要性。李嘉诚、余彭年等长期对教育、医疗等进行慈善捐赠,这是超出企业份内责任的德性作为,自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陈光标开始把高调慈善与推销好人凉茶等产品挂钩的时候,他的慈善,已经开始变味。
营销的德性,不是指营销打着什么慈善机构的旗号,诸如卖一瓶水捐一分钱之类,这不是真正的德性,最多可以算是一次带有善意的促销折扣。
营销的德性,是指超过道德高线的“份外作为”,企业并不从这种行为里获取直接的商业回报,名声除外。因为名声,是所有德性都应该得到的天然回报。
标准7:创意(Creative)
之所以将创意放在靠后的优先级里,是因为大部分企业不需要创意,也能获得成功。甚至可以这么说,真正通过创意获得成功的企业,是凤毛麟角的个案,也是小概率现象。
这样说会让营销人不服气。但事实是中国过去30多年里的绝大部分的传播创意,都是抄来抄去,无非是把美国的、欧洲的很多成功案例,转化成中国的表现形式。消费者自然不需要辨别创意是山寨还是原创,媒介制造出的冲击感受,就已经可以产生效果。
真正的大创意,必须具备原创性。这样的创意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一旦出现,就威力无穷。如耐克的Justdoit,这句广告语,与苹果的ThinkDifferent一样威力巨大。
中国品牌还缺少这样洞穿人性、四海一家的大创意。
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呼声,最远也走到了西亚北非,也就到此为止;世界级的华为,却也没有世界级的观念。反观GE、IBM、BP等跨国巨头,在世界级观念的创意与营销上,都值得中国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认真思考。
事实是,你尊重创意、追求创意,愿意为创意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创意。否则,不要责怪创意没有来找你。
标准8:传承(Education)
营销的传承,与人类一切事物的传承规则是一样的,即取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性,而不仅仅是诞生时的效果,如书法、绘画、文章、器物、建筑等。
营销可以有教化价值、能够被传承的,不是一个产品、设计、广告创意、传播、活动等赚了多少钱,而是那些营销带给后来人多少启发,尤其是总结为理论或方法论的营销案例及思想。
比如,以生活形态与价值观(LSAV)的消费者分析模式、定位论方法、蓝海价值曲线与四步框架、奥美360度品牌传播管理、里夫斯的USP、DDB(恒美)的ROI工具等,这些理论与工具,让营销成为一个严谨的专业,可以持续创造营销亮点,而不是随兴所至。
一个工具被反复应用都能屡试不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工具才会由方法而成为方法论,才具备传承的潜力。
中国营销界的出书热,大多数提供的不是方法,而是神话:惊天创意如何让企业从多少变成了多少。
若干年后,后代人对于一个品牌花了多少钱、请了什么巨星、当时如何铺天盖地这类效果,可能毫无兴趣。曾经的辉煌并不是传承的入场券,如TCL的宝石手机。
营销的传承价值意味着,不仅让人欣赏你的成功,而且可以帮助别人复制你的成功。
标准9:经典(Classic)
经典比传承容易。因为经典是最多被关注、被不断提及的案例,经典的营销案例,是营销成为专业的最佳证据。同时,经典本身未必一定会传承,经典可以仅仅释放短暂的光芒。万宝路的品牌创造过程,是营销史的经典,却很难传承(越来越严格的禁烟限制)。
小糊涂仙酒、来福灵杀虫药、铁达时手表、柯达一刻,都是营销史上的经典,这些品牌即使风光不再,也依然闪烁光芒。它们的创意都符合李奥贝纳总结的规律:好广告要以信心与希望穿透人心。
小糊涂仙将历史文化的幽默智慧与产品进行的巧妙嫁接,树上生花,借力发力,体现了营销的最精髓价值:以小撬大、兵不血刃地占领市场,是营销的经典。
正在发生的营销新经典是小米手机,代表着从传统营销路径进入社交化电商时代。
小米3的首发记录:86秒=10万部,算上部分购买配件的,手机部分现金回款超过2亿元。与土豪金相比,小米的一年,仅等于苹果的一周(1000万部手机)。与天猫相比,小米还是轻量级。但是,86秒=2亿元(小米3),与24小时=191亿元(2012年淘宝天猫光棍节),哪个显示出革命性特质?
小米3的回款速度是233万元/秒,天猫的回款速度是22万/秒,小米是天猫的10倍。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电商订单与银行系统的效率,已经可以支撑“天量级零售”。
这是小米营销必会进入经典行列的意义所在:小米的营销模式,是一个正在到来的新世界的代表。
【关键词】儿童摄影;形象宣传册;设计编排
企业形象宣传册的编排设计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常用的手段之一,是平面设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不同行业,大到企业、小到家庭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宣传册设计在风格上简单明了、条理清晰、艺术与童趣相结合、以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独特的产品特征,整体的融合性,它的目标是通过宣传册能提高自身企业形象。宣传册设计一般以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为传播内容,是企业对外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册设计的好能更加吸引顾客,是公司宣传必备之一。
1 儿童摄影的特点
我们都说儿童是带给每一个家庭中的一位快乐天使,而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实际上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需要,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人们会流连忘返;置身于美妙的旋律中,人们会如痴如醉。美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人们通过爱美来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连不懂事的小孩都知道爱漂亮。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对人所作的界说别提到了人的这种精神享受活动,他说:人靠着分工合作和预先准备所获得的闲暇和机会,享受着色、形声等所造成的美感。儿童摄影便是人们通过摄影这种手法将儿童可爱活泼的一面记录下来,引起人们感官愉悦的审美。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划分了人需要的层次。他指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时代。而人们不断创造记录下美的时刻,摄影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而儿童时期作为一个人成长中最初的阶段,美好而短暂,也是人们一种回忆。专业儿童摄影产生经历了三个时段,最终从其他人像摄影中分离出来,并且发展壮大。
2 宣传册编排设计基本要素
宣传册编排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有:色彩、图形、图像、文字和编排。
2.1 色彩搭配
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东西,它可以加强版面的冲击力,直接诱导人们的感观力,也深入的体现出风格的类型与特点,强化辨别度,让人留下深刻的形象,是整个画面的重要部分之一。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宣传册的色彩搭配以贴合宣传内容为前提,决定着宣传册的整体性,如形象宣传册(大气、典雅的色彩),促销宣传册(活泼、亮丽的色彩),展示宣传册(舒适、不跳跃的色彩)每一种的色彩都有不一样的体现,运用物品的象征及色彩的联想,传递物品的效果更好。
在运用色彩的同时既要有共同性的体现,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如果色彩流于雷同,就完全失去视觉效果,这就是在打破常规时,又要有勇于创新的格局。这样才能加强吸引力,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2 图形设计
图形是一种抛砖引玉传播信息、它能直观的进入人们的思想,能引导顾客的眼睛,使顾客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它所传达的信息,而文字的搭配更能突出主题。摄影手法可产生面貌、而宣传册编排设计运用,拓展不同的表现力。
有时图形比文字的表达来的更有注目力,新颖的图形更能放大顾客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意义,能让顾客看懂这就是接受作品的第一步。图形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个性绘画、摄影手法、风格迥异的几何图,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利用电脑的辅助给图形带来非常大的空间,视觉传达出更好意境,给顾客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因为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图形在宣传册的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
2.3 文案设计
宣传册中的文案一般包括领导寄语、机构介绍(简介、组织机构、分支机构等)、机构荣誉、机构业务(核心业务、经典业务等)、机构文化(核心价值观、机构理念、机构文化等)、机构的发展历程、机构的优势、机构的资质、机构的经典案例、合作伙伴、机构展望、联系方式等信息,文案设计要符合机构的特点。
宣传册中文字的编排设计首先要有可读性,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字数多少,适当的间距编排风格造出新颖的版面效果,给顾客带来不同角度视觉效果。另外不同的字体变化和大小及面积的变化,又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画龙点晴的作用,是版面个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设计过程中标题字体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如改变字体形状、结构、特技效果或直接选用书法字体、手写体等;内文字体选择要便于识别,简单明了,在整本宣传册中,字体的变化不宜过多,一般标题可提示性的文字可适当地进行处理,内文字体最好风格统一,还要注意字间距小于行间距,行间距小于段间距,段间距小于周边距的基本原理。
2.4 摄影作品
宣传册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加入摄影作品,尤其是在摄影机构的形象宣传册,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的加入,对提升企业形象、体现企业摄影水平、宣传企业业务都有很大的帮助。
2.5 总体编排
首先,确定创作思路,根据整册的规范版式的比例来结合调整。编排可以多变化的形式来表达设计的风格,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版面较少的宣传册,可以设计版面标题可以醒目,色彩明确突出;版面多内容也会增加,风格的变化关系要相呼应,色彩要统一。
3 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设计
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3.1 整体规划
下面以某个儿童摄影宣传册编排为例,描述宣传册编排的过程。首先要确定宣传册的大小规格,其次要定主体色调,第三是封面封底的设计,最后是内页的设计。
3.2 封面封底设计
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的封面是吸引顾客选择这家摄影机构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封面的主体为公司LOGO、儿童照片、宣传语或标语等。儿童照片要求体现孩子天真无邪的可爱模样,让人看到后有享受视觉与艺术美的画面。封底与封面主题相呼应,主体可以为儿童照片描边样式,公司简介、公司名称、地址及联
3.3 内页设计
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的内页设计主要包括机构简介、机构文化、机构荣誉、机构业务、机构发展历程、机构优势、机构资质、机构经典案例、合作伙伴、机构展望等信息,以晒本摄影机构的经典案例为主,可以分欧美古典篇,自然篇,活泼篇,天真篇,唯美篇,剧情篇等不同的主题进行内页的设计。
4 总结
目前,市面上的宣传册设计有很多,但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却不多见,它们的宣传一般都是小模特的样品相册和客户的样品相册,这只有客户到了门店和机构在搞活动时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却能是吸引顾客走进本机构,使宣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儿童摄影机构形象宣传册不仅推广摄影机构的文化,而且可以由摄影机构根据自身选择传播内容,它的编排设计要做到图、色彩和文字的统一和谐,更多的要体现童趣,把儿童摄影机构的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形象宣传册除了具备良好的说明功能之外,更应该具备设计美感,让其具有收藏价值,这样更能提高消费能(下转第274页)(上接第195页)力并增加了潜在的消费群体。
【参考文献】
[1]刘涛,许乃学.李正军.新概念美术设计:宣传册设计[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2,3.
[2]王炎华.产品宣传册设计浅探[J].科技信息,2012(11):270-271.
[关键词] 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学习项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项目信息]本文为山东省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1ZCJG044)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真正的“融合”应做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渗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自然地、自觉不自觉地、时时处处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应当深层次、多渠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企业文化向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这是从源头上保证企业文化进入课堂的先决渠道。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对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的意义
(一)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进入物业管理专业学习课堂
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文件的内容中涵盖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意味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渗透进了企业文化,创设了渗透企业文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通过教学直接进入课堂。
(二)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之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领域,在培养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习实训等方面予以体现,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直接的指挥和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
教师要使用渗透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教学文件开展教学,其自身必须对本专业行业、企业文化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激励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熟悉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及职业生涯,经常下企业进行业务学习及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2],熟知本专业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才观念。还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或开发教材,使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更加符合实际,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任务/情境)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文化。如此可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业文化素养,大大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直接受益。
(四)有利于凸显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意味着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打上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文化的烙印,使得物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的渠道
(一)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文件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
1.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方面:一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内容中涵盖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二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中涵盖工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要求。
2.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标准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提炼出物业管理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后,进一步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时,除了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到支撑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开设的学习领域课程上,表现为设定课程目标时,在其素质培养目标中体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具体到各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中要确定完成某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学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素质要求,从而将职业素质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在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并可将知名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在适宜采用案例教学的项目中,多采用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的案例,让学生从经典案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可将知名物业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教师可选取其中典型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或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一线的工作文化、员工生活、精神面貌等,缓解学生对以后工作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二)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中渗透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为实现各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素质培养目标,须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在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具体学习组织形式中,注意创设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让学生模拟员工的工作状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工作标准评价学习过程及成果。学习评价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考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给予综合评价,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保证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中注意企业文化渲染
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完成,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职业氛围[3]。将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统一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包,凭胸卡或报到卡进入企业或实训场所上岗实训,让学生在企业(或接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训,实训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在实训指导过程中。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按照企业标准或模式建立,例如客户接待实训室的建设,桌椅的布置、办公用品的摆设、家具的风格和色调、工作流程图等的张贴等要参照企业客服部的室内布置进行,力求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和精神引领。
三、结语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进入物业管理专业学习课堂,对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凸显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其渗透形式表现在:向专业教学文件的渗透,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渗透,向实践教学环境中的渗透等。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必须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企业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以及各类专业活动中,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8(3):1-5
[2]沈会超.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85-87
[3]杨晔雄.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39-40
依托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一是主题月活动。每年依次设计“奉献春天”、“青春足迹”、“对话青春”、“冲刺明天”、“挥汗乡村”、“起航”、“歌唱祖国”、“感恩的心”等十个活动主题。二是学生社团活动。建设“四个一”活动机制,即每一个社团配一名指导教师,每一个社团在一个学期中举办一次大型社团活动,每一个学期开展一次星级社团评选,每一学年举办一次社团文化节。三是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组建院系两级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社区等场所开展社会实践。
依托传统文化与道德讲堂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传统文化学院,建立“明伦堂、齐鲁轩、书画斋”三个工作室,研究国学经典和区域特色文化,开展传统书画的鉴赏和创作。学校还开设了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等丰富的人文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将选修课程纳入学分制管理,覆盖全校学生。
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和企业文化渗透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学校搭建“科技普及、技能竞赛、项目研究”3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生科技创新队伍、指导教师队伍、组织管理队伍”3支队伍,采取“设置第二课堂学分及科技创新奖学金、建设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多元评级机制”3项措施,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成果展等为载体,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引入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规范和标准管理,并渗透到专业教学和实训课程中,同时在班级考核中建立企业竞争机制,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实施企业员工考核制,并以“7S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