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园艺生物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实验内容开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本着丰富实验教学内容、革新实验教学方式的核心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基本的目标,提出以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实验过度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传统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80%以上,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压缩到20%以内,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2.实验场地开放实验场地是制约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的主要原因。以国家级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采用开放式实验室运行机制,结合学科点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验室配2~3名研究生协助管理,仪器设备采用预约登记制度,使用前须经专人培训合格后才能使用。实验耗材按实验计划,由实验室统一提供。
3.实验时间开放以3~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一次可以同时安排6个小组开展实验。实验时间由以前固定时间,改为课程理论授课3周开始至学期末前1周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合理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时间采用预约制,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安排。上班时间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节假日和晚上由研究生协助管理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开放实验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
1.实验教学方式开放,激发学生兴趣在大多数同学印象中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以实验方法、手段、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过于抽象,通过授课形式讲授或单独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理解效果很差,很难达到掌握实验内容的目的。任何研究都是从好奇和怀疑开始的,通过典型的生物技术实例,如柑橘细胞融合获得原生质体杂种、植物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人类基因组测序及园艺植物基因组测序的不断完成,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的功能分析等,这些实例在网络上的介绍与视频非常多,通过网站浏览和视频观看,让同学们真正了解生物技术的神秘与贴近生活的两个方面,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行动。
2.实验时间及空间开放,提高动手能力实验室的开放,即仪器设备和时间概念上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实验人数多、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例如,生物分子实验室的定量PCR仪、PCR仪、离心机、核酸仪、电泳仪、紫外投射仪等,实验时间一旦开放,学生可以用充裕的时间来把实验独立完成,不会被课程所限制。通过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次进入实验室。同时,研究生可以一对一或一对三的带领本科生进行实验,开展相关的扩展实验内容,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
3.实验内容开放,自主设计试验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有的实验课程结构体系,优化实验内容组合与创新,注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及生物公司的广告资源,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条件,突出实用性,根据学校实验条件提出以下实验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通过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学生打破传统的拟定学时的验证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大量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自选实验内容,自定实验步骤,自选仪器设备,自己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觉接受现代教育技术新的成果,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在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操作,独立分析结果,发现问题。
4.实验结果灵活,革新考核与评价体系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将与老师的课堂交流转变为通过面对面、QQ、微信等其他平台,对实验进展随时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并且学生通过查阅相应的资料,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开放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也避免了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模仿。因此,既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除在以上方面进行开放外,同时也革新了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与以往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课堂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之外,在实验教学方面补充了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工作、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考核内容,形成了实验方案撰写(20%)+实验前的准备(20%)+实验过程(30%)+实验结果分析(30%)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分为优、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五种不同的方式。
英文名称:Northern Horticulture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园艺学会;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009
国内刊号:23-1247/S
邮发代号:14-150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为交流国内外蔬菜嫁接研究的前沿进展,展示蔬菜嫁接相关的新技术,此次研讨会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企业和政府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征集研究论文,欢迎各位踊跃提交。热忱欢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将特邀与蔬菜嫁接相关的国际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欢迎与蔬菜砧木育种和嫁接苗生产相关的企业在会议期间展示新成果。
一、论文主题
本次大会围绕通过嫁接实现蔬菜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的主题,将在嫁接种苗生产、砧木育种及生物技术、嫁接和生物胁迫、嫁接和非生物胁迫、砧穗和土壤/生物互作关系、砧木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二、论文要求
1. 未曾公开发表;
2. 用MS Word 97及以上的版本输入;
3. 用英文撰写,摘要200~300单词左右;
4. 标明您的摘要属于哪一个专题(S1-S6)。
请登录会议网站下载摘要格式http:///message.aspx?parentid=0&typeid=295&act=all
三、论文评审过程及结果
将由研讨会科学委员会评审决定入选的口头报告和墙报,相关论文经审稿遴选后在Acta Horticulaturae上发表(ISTP收录)。
四、重要时间节点
2013年09月30日—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10月30日—论文摘要接受通知
2014年03月17日—论文全文提交
五、论文提交
1. 请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摘要,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第一届国际园艺学会蔬菜嫁接研讨会投稿”字样。
2. 请在邮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电话、Email、通信地址及邮编)。
3. 论文摘要请发至大会邮箱:
4. 联系人:黄远博士 汪清飘
5. 咨询电话:027-87280068
更多会议详情请登录会议网址http://.
关键词:生物技术;蔬菜育种;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改造蔬菜作物遗传特性,为蔬菜育种开辟了一条品种改良新途径[1]。生物技术应用于蔬菜育种,对育种研究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是生物技术与蔬菜育种的有机结合,具有变异多、目的性强、时间短、后代选择稳定快等优点,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绿色蔬菜提供新手段。对蔬菜育种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中应用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对蔬菜遗传特性进行适当改良,获得某些适用于人们特殊需要的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手段。生物技术育种主要包括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育种等。
1.1 细胞工程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人工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志发生改变 ,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动物和植物个体的繁殖,或获得某些有用品种的过程。在蔬菜育种中应用最早的生物技术就是细胞工程育种。目前,细胞工程育种主要包括植物离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人工种子、筛选突变体等几个方面。
1.1.1 植物离体培养
采用植物离体培养获得植株是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植物离体培养包括胚胎、器官、组织的培养等。组织培养是目前植物细胞组织培养中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快速生产脱毒种苗的手段。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植物离体培养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有40种以上植物的花粉或花药发育成单倍体植株[2]。利用离体培养快速培育纯系在作物育种中不仅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而且可以降低误选。在大白菜育种工作中,我国科学家采用常规育种与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在授粉后的适宜时期将幼胚取下,进行组培,促使提早萌发,尽早成苗,从而为一年繁殖多代提供了可能。1998年有学者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3]。
1.1.2 原生质体培养
细胞工程的核心是原生质体培养。1960年,英国人Cooking在从番茄茎尖细胞分离得到例原生质体。后来,美国Malchers用马铃薯与无叶绿素的番茄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体细胞杂种―薯番茄;法国shepard等用马铃薯与番茄进行原生质融合,得到了能结出果实的番茄马铃薯。我国科学家在蔬菜原生质体培养领域也取得很大的进展,连勇、侯喜林、司家刚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得到了不同植物的杂交品种。
1.1.3 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生物学家Murashige 1978年提出的。它是指利用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征,将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或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包埋在具有充足养分并具有保护功能的胶囊中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直接在田间播种的颗粒体。人工种子的生产受外界影响不大、节约资源和育种时间。因此,人工种子技术在蔬菜育种种植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人工种子研究的重视,并将人工种子技术纳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在一些蔬菜的开发应用上取得了进步。
1.1.4 突变体诱导
物理诱导和化学诱导是突变体诱导的主要手段。紫外线、低能离子、 射线、激光以及空间条件诱导等都属于物理诱导。化学诱变主要采用烷化剂类、嵌合剂、碱基类似物以及抗生素类等诱变剂进行诱导。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使我国诱变育种试验研究和植物的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入列入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许多通过航天搭载诱导突变培育的蔬菜品种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分子育种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分子育种的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基因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
1.2.1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以植物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导入目的基因,改良作物性状的一种育种方法。该技术使育种目标更明确、操作更直接、程序更精简。目前,目前基因工程手段主要用于提高蔬菜作物抗病能力、改良蔬菜品质、提高蔬菜作物的抗逆性、培育抗除草剂蔬菜。
1.2.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目前,分子育种最重要内容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一般分为同工酶与DNA两种标记方法。早在,同工酶标记已经出现,DNA标记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分子标记主要应用于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作物种类和纯度鉴定、核心种质的构建与鉴定、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杂种优势的预测以及辅助选择育种。
在国家支持下,我国一些科研院所和大学也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蔬菜育种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比如,我国对白菜、甘蓝以及油菜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蔬菜作物测序工作的大规模展开有利地推进了蔬菜生物技术育种工作的进行。对蔬菜作物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优良亲本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趋势
2.1 蔬菜细胞工程育种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化
细胞工程体系日渐成熟,细胞工程育种在新的领域中不断发现与创新,工程技术的质量不断提高。细胞工程育种在大力推广常规脱毒和快繁技术的同时,加快发展植物快繁生物反应器和光自养繁殖技术。将为种苗业带来新的变革。生产微型营养器官的人工种子可能成为最先规模化应用的人工种子技术。但是,以体细胞胚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尽管目前仅在少数植物上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但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完善,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2.2 蔬菜育种在分子育种方面将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由于新基因的不断发现和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增多,因此新基因的挖掘和产权保护将会被加快,蔬菜育种的进步,仅仅依消耗资源为代价来培育新品种是不现实的。只有将传统的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育种工作中取得新的进步。因此,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关系将会有更加紧密的趋势。随着蔬菜栽育种的进步,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增加可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蔬菜品种改良进入分子设计时代。
3 结论与建议
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的进步。然而,我们还需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
2)加强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3)加强花药、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4)深化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并解决好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的关系,建立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并对产品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控,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宣传力度,使转基因蔬菜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方智远.国内外蔬菜育种及良种产业化发展动态[J].种子世界,2000(6):2―4.
关键词:园林园艺;良种选育;存在的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T2012-10(03)9863
我国加入WTO后,在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虽然处于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但是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致使我国大部分农副产品难以与进口产品相媲美,更谈不上打入国际市场。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改进栽培方式,提高栽培技术,降低农药残留外,还应在良种选育方面下功夫,生产出质优价廉、绿色环保的产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园艺产品质量较差的局面,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畅通出口渠道。
1园艺植物良种选育工作中的问题
1.1良种数量少,不能满足我国生态建设和园艺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多种气候类型,立地类型复杂多样,要真正做到“适地适种,适地适良种”,就目前已通过国家和省级植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植物良种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良种种苗单一,结构不合理
良种的培育和生产仅局限于少数树种上,造成我国种苗生产中良种不足,普通种苗大量积压,呈现出结构性矛盾,出现了“种苗壮而不优”的怪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园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抵御生态灾害的能力,也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1.3良种遗传基础较窄
目前我国的植物良种选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良种与良种的杂交来进行的,这固然是一条选育良种的途径,但也必然导致新一代良种的遗传基础变窄。由于亲缘相近,大面积推广新一代良种及其亲本良种,就潜伏着近似于单一品种的危险,生态缓冲能力弱,一旦爆发大规模病虫害,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4良种选育经费不足
一个良种的选育,从常规来讲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因此必须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一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用于育种的经费大部分投向了科技含量更高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应该看到,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是以后园艺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也应当看到,现代育种工作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转化为生产力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因此当前还应主要靠常规育种方式,资金投入应该加大。
2要培育出更多的良种,应保持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
2.1要加强良种的宣传工作
要加强对广大群众良种专业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盲目相信一些并不是良种的品种或甚至是一些老的品种在商业炒作下的突出效果,结果购买使用后大呼上当,造成圃地生产力低下的严重后果。
2.2要在圃地中加大良种的使用比例
由于一些地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优良种苗成本高,而用普通品种省钱省事,因此这些地方良种使用不高,苗圃地效益也很差。
2.3激励选育良种的单位和个人
良种选育周期长,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应当鼓励各农林高校、科研院所、各级农业机构和个人积极开展育种工作,《种子法》明确规定对育种选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2.4要积极开展园林种植资源的普查,收集和保存工作
植物种子资源是开展园艺植物良种选育的遗传基础,如果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且资源不清,就无从谈及更多良种的遗传基因,因此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全面清查工作迫在眉睫。
2.5加大资金投入,选育更多的良种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9000多种木本植物,3000多种树种,占全球林木树种数的45%,许多有开发潜力的树种如楠木、黄菠萝、樟木等。加大对常规育种的经费投入,设立更多的科学育种项目,对全面提高我国植物资源的质量,提高苗圃地生产力将有重大作用。
2.6专家将植物良种选育出来以后,需要进行推广种植,此时农民在良种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片面追求新品种。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民认为只要是新品种就比老品种好,只要是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就比当地的品种好。一些种子经销商迎合农民“趋新”心理,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对某些品种不经国家或省有关机构审定,就跨区域引进经营;有时还对某些旧品种冠以新名称,高价销售。一些农民对良种的识别能力较差,只要有卖的,就敢买,就敢种,结果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2)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良种。当前,种植良种种类呈多元化,有的农民看见别人种什么,他就跟着种什么;有的听说或看见别人上一年甲品种好,他就购买甲品种,并不是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选购良种。还有一些农民在种子门市部选购种子时举棋不定,而轻信经销商的夸大其辞的宣传,选购了不切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良种。
很多人在写论文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参考文献,认为论文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对参考文献也不是特别重视,参考文献的写作对论文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可以通过它来看出论文的学术研究价值。下面是千里马小编收集的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贺明艳.基因工程疫苗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222,175.
[2]王玉堂.疫苗在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二)[J].中国水产,2016(5):65-68.
[3]邹伟斌,陈丹,谢少霞,等.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6,41(4):1-5,8.
[4]田尊明,李祯祺,于建荣.疫苗相关专利的全球研发态势分析[J].生物产业技术,2014(3):66-72.
[5]徐云.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5(2):11-14.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孙文松.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49-15.
[2]朱旭芬,赵小立,丁鸣,金文涛.“基因工程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4-55.
[3]任如意,魏继承.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12-114.
[4]阮小蕾,李华平.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62-63.
[5]姜大刚,李静,姚涓.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生物学杂志,2011.28(2):103-104.
[6]马婧,眭顺照,李名扬.园艺专业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6):152-155.
基因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陈观水.农业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40.
[2]马静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121-122.
[3]苏泽红,练高建,何淑雅,等.生物科学专业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3,40(18):157.
[4]刘晓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02):236.
[5]李晓薇.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创新教育,2016:120.
[6]肖国学.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反思性教学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35-136.
[7]李晓薇,董园园,李海燕.《植物基因工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高教学刊,2016(03):116,119.
[8]李相前.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基因工程教学思考与实践[J].广州化工,2008,36(04):64-65.
[9]安新民,李云.网络资源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02):60-62.
[10]王敏,黄璐琦,李萌萌.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365-1370.
[11]董妍玲,潘学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06):175-176.
[12]裔传灯,周勇,张昌泉,等.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03):103-104.
[13]赵春梅,薛仁镐,郭宝太.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进与问题剖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56-257.
英文名称: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3924
国内刊号:31-1405/S
邮发代号:4-52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度经费年度经费
199621.135200145.04193
199715.3857200249.51840
199816.6880200355.26226
200029.793132004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著、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著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印
“农委会”九十年度委外办理之科技计划研究重点、汇整单位及汇整人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