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途径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和保持生态平衡等的功能。但是,由于快速度和大面积病虫害的影响,以森林为中心的整个相关生态系统都将受到威胁,救险抢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也都将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减少病虫害对我国森林的危害,我们就要探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

1 森林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砍伐森林所处的罚款不足以制约人们的乱砍滥伐,加之以木材为生活来源的林区人民的砍伐和单一人工林的种植,导致我国林区种类减少、林区质量下降和林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就造成相克植物和天敌动物物种的减少甚至消亡,进而造成森林病虫害泛滥成灾的窘状。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大面积性,加之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前期防治工作力度不足,这就导致森林病虫害爆发后只能采取大量的人工和飞机来喷洒农药控制并减少灾情。但是,短时间内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聚集难度很大,这就显现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不足的窘状。

1.3 病虫害治理中过分依赖化学手段

我国在对森林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化学手段,以达到快速灭虫的目的。但是,化学农药的喷洒会造成土壤板结、森林植被破坏和其它物种灭绝的弊端,加之森林病虫抗药性的增长,利用化学手段灭虫只可取得一时效果,治标不治本。此外,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常常由一些新型虫害造成,由于应急方案的缺乏,造成虫害治理效率低下、化学手段负影响大的窘状。

1.4 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严重

生物入侵也是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一大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植物入侵和动物入侵都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松材线虫和松针褐斑病等动植物的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虫害泛滥成灾。同时,由于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防治条例还仅限于人类的健康和病虫害的检疫方面,缺乏明确严谨的法律条文规定,加剧了国际贸易往来中生物入侵的状况。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我国林地多样性减少、林地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森林病虫害的窘状。为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就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政府要加大乱砍滥伐的惩治力度,规范人们的砍伐行为。其次,政府要贯彻“谁开发、谁管理”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策略,防治森林病虫害。

2.2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

为提高森林病虫害治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就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的建立。首先,我们要培养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检测人员;其次,我们要确立合理的检测范围甚至是精确的监测点;再次,我们要及时记录检测到的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以快速找出预防措施;最后,我们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中心的建设,提高森林病虫害的应对速度,找到罕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3 致力于森林生态平衡,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

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化学手段治标不治本且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保障我国森林生态的平衡,我们就要加大生物防治的力度。首先,我们要引进一些有益生物,用这些有益的生物来克制有害生物;其次,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对病虫害有抵抗力的植物类型。利用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致力森林生态平衡,达到治标又治本的良效。

2.4 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做好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所谓的生物入侵一般是由私人带入不明情况的动植物引起的,一旦发生病虫害,由于新种类和新特点其防止难度将会非常大,例如美国白娥。为防止这一现象,我们首先就要加强海关和临检部门的监测工作,其次就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引发森林病虫害原因的分析,探究森林病虫害相应的防治策略,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的有效探讨,以促进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霞.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2)

2 程淑惠.试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与有效途径[J].科技创新与应用,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对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十分重视,而且也具备很多的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方法是防治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防治措施。本文简要的对大豆生长不同阶段的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 大豆主要病虫害

1.1 大豆主要病害

我国的大豆种植区域十分广泛,在不同的种植地区,大豆受到的病害的种类不尽相同。在东北地区所种植的大豆病害中,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根腐病通常会使大豆植株变得矮小,抵抗力差,发病时表现为大豆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不断的扩大,在病重时病斑的色泽会变得越来越深,皮层出现腐烂状。而大豆的灰斑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成株期,表现为幼苗叶片出现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而在西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大豆病害为大豆霜霉病、细菌斑点病,受这种病的影响,大豆病株表现为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等症状,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1.2 大豆主要虫害

大豆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虫害种类有很多,这些虫害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对我国的达到种植产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大豆所受到的虫种类主要有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大豆食心虫等。这些虫害的出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到大豆所种植地区的土壤环境的影响外,还与种植当地的种植季节、种植环境和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大豆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相对于病害来讲更为严重,因此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加强对大豆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2 综合防治策略思想与配套技术体系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思想是通过对大豆生长期间的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针对这些病虫害最初系统的防治措施,从生态的角度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其基本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时,应当首先对大豆种植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大豆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消长、危害规律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在基本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通过实施大豆病虫害方式措施,以保证大豆再生长过程中少受到甚至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解决病虫害问题的目的。

3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大豆种植区实施轮作换茬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对土壤的影响,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出现。目前正在推广的大豆轮作换茬一般为三年轮作,轮作方式有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等轮作体系,这种轮作方式能够大大的减轻土壤的负担,从而减少大豆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对于较易出现存活能力强的病虫体如大豆孢囊线虫的地区,在实施轮作换茬措施时,应当至少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在轮作期间可做禾本科作物。

3.2 清除病株残体

清除病虫残体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体通过病株进行传播。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大豆收割之后,及时的清除田间的大豆病株残体,并进行翻地处理,将病株深埋地下,已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而对于能够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可以在进行耕种前翻地,将病虫翻到地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以及耕种时的机械损伤等将病虫的病原体杀死,达到减少土壤中病虫的效果。通过对病株进行清除以及对土壤中的越冬病虫进行清除,能够大大的减少大豆种植时受病虫害感染的几率。

3.3 严格选择种植品种

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同样需要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在不同的大豆种植区域,应当根据本区域土壤的实际状况、所受病虫害种类以及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大豆种子的种类进行选择,选择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在从外地调种时,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对所调种子进行所在区域的易发病检验,严禁含有病体的种子进入种植区域,从根本上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在进行外调种子时应当尽量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以防止孢囊线虫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影响当地大豆种植安全。

3.4 加强栽培管理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时,应当注意从大豆的种植、施肥、发育等生长过程中对大豆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进行大豆播种时,应当考虑播种地区根腐病发生率从而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同时还要对播种时土壤的湿度进行分析,选择是适合大豆播种的时期进行播种。进行大豆的播种工作之后,要对施肥的种类进行选择,应当更多的选择有机肥料,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大豆健壮生长的目的。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期间,应当适当的采取辅助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4 结语

目前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大大增加了我国大豆的总产量,不仅对大豆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同样对与大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进行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文献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3篇

黄晓莉,四川富顺县板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43217

潘莉,富顺县农牧业局

钟孝云,通信作者,富顺县长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电话:13508178541,

E-mail:

收稿日期:2013-11-05

川南黄瓜以露地栽培为主,以早春、夏秋茬栽培居多,由于川南空气湿度大,连茬栽培突出,黄瓜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病虫害的经常性防治与黄瓜的连续采收时间常发生冲突,如何在栽培过程中减少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及少用药、降低农药残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黄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田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孳生的环境条件。

只有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抗病虫品种进行栽培,在整个生育期综合应用土壤调理技术、植物营养和修复技术,强化农业措施进行“健身栽培”,才能够有效提高黄瓜抗病虫能力,减轻黄瓜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防治药物的使用,确保无公害产品质量。现将笔者近年来在富顺县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内实践总结出的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

1 育苗到定植期病虫害

黄瓜苗期到定植期病虫害以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为主。

1.1 主要农业措施

①制备育苗营养土,加强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 选前茬没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新朝阳有机植保免深耕型有机肥料,按7∶3的比例配制,然后将50%多菌灵粉剂按80~100 g/m3混入拌匀,堆制后整理苗床或装营养钵。

②种子处理 用适乐时(咯菌腈)悬浮剂10 mL加高巧(吡虫啉)悬浮剂10 mL拌待播种子100 g,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同时可大大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③加强苗床温湿度控制 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控制在80%以内,移栽前3~5天炼苗,培育株高10~12 cm、茎粗0.5~0.6 cm、4叶1心、子叶平展、叶色深绿、无病虫害、苗龄约20天的壮苗。

1.2 化学措施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移栽前2~3天,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混合液喷施,可预防移栽后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蚜虫等。

2 定植到成株期病虫害防治

定植到成株期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2.1 主要农业措施

①采用以巩固和增强植株长势为主的“健身栽培”农业措施,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有效改良土壤,合理灌溉调节干湿度,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确保黄瓜健壮生长。

定植前深耕晒垡,捣碎田垡,整地前用新朝阳有机植保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能有效疏松土壤,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保水蓄肥能力,提高移栽成活率,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促根壮苗,使植株快速进入开花结果期。667 m2用免耕颗粒剂1 100 g混拌腐熟农家肥1 000~2 000 kg或45%新朝阳免耕复合肥40~50 kg(N∶P∶K=19∶5∶21)作基肥施入。按照常规方法开沟起垄、覆膜、定植和浇水。

②合理控制田间湿度,注意田间排水。

③及时摘除田间病叶并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病原菌的二次侵染。

2.2 物理措施

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每667 m2 悬挂黄色粘虫板50张左右,高度与瓜蔓相当,控制好蚜虫、粉虱能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率。

2.3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选用安全高效药剂交替防治病虫害,一定要选择针对性、治疗性较强的药物,以达到快速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疫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成株期主要常发性病害,多数时候混合发生,在我地使用20%碧生(噻唑锌)悬浮剂500倍+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混合液喷施,防治效果非常明显,也可在安克、普力克、甲霜・锰锌、霜脲・锰锌、氟吗啉・锰锌和阿米西达(嘧菌酯)等中加入杀细菌剂如农用链霉素、多生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效果也很好。

3 开花结瓜期病虫害防治

黄瓜开花结瓜期主要病虫害有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3.1 主要农业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667 m2结果前期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8∶6∶6)、开花结果后追施新朝阳水溶性冲施滴灌肥(N∶P∶K=14∶6∶10)各7.5 kg,同时改良土壤,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适时采用根外追肥,快速补充多种养分,避免因缺素引发生理性病害,培育健壮植株,减少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发生率。根外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使用硕丰481(天然芸薹素内酯)调控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免疫力,避免藤蔓和叶片旺长而降低抗病力,从而引发病害,同时避免后期早衰,减少畸形瓜和化瓜现象出现。

注意通风排湿,合理控温控湿,及时摘除病叶、病瓜。

3.2 化学措施

发病初期交替使用安全高效生物药剂,结瓜期除成株期常发病害外,灰霉病、白粉病、粉虱、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发生较为突出,此时正值采摘期,病虫害防治用药与产品农残成为突出矛盾,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要保证采摘的产品农残不超标,因此结瓜期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建设;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引言]:近年恚我国林业建设规模虽然正在逐渐扩大,对林业建设管理水平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覆盖面积到树木种类也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病虫害的不断发生,这使森林资源的生长质量与数量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反而还加大了林业建设成本的投入与经济损失程度,对于林业建设来说,它是一项周期长、管理繁琐,并且还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工程,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就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找出真正的原因,做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1、引发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1.1人工造林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林业建设过程中,人工造林不仅方法简单、树木成活率也相对较高,已经成为林业建设中主要采用的造林措施,因此,人工造林的面积正在逐渐扩大,而此时也给病虫害带来了更多的发生机会,在人工造林中,为了造林方便,能够一次性实施大面积造林,所以对树木的品种过于单一,再加上人工造林中种植结构也不具备科学计划,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病虫害传播率就会加大。

1.2过于依赖化学农药

眼下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以化学农药为主,而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也过于简单,农药调配、喷洒量等方面都不具备科学性,而在长期依赖于化学农药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多,首先,化学农药虽然可以有效杀灭虫害,同时对植物的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很多有益生物因此受到损毁;其次,虫害对农药的长期施工会逐渐产生抗体,导致农药效果越来越越差,虫害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还有就是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农药渗入土层,随着水分的流动,会大面积影响土质,导致土壤中的影响成分越来越低,不利于树木茁壮成长,进而树木的抗病能力也会相对较差,接受传染的风险也就会明显增高。

1.3防治技术落后

病虫害防治技术是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的关键,而我国针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以至于防治技术水平与成效很大程度上要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落后,很难适应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多地区对林业建设完成后的树木成长情况比较过于注重自然成长,其管理、防治措施也会相对较少,更不会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在防治措施研究方面,因此,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仍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简单处理,导致病虫害不能根除,复发率高,病发周期长,最后导致树木质量差,坏死林较多,经济受到损害。

2、制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过低

很多人都认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简单,只是对树木生长虫子的位置进行农药喷洒就可以,所以对专业知识、技术操控、工作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欠缺思考,进而大多数病虫害控制管理人员为普通的护林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知识学习活动,对病虫害防止经验也相对较少,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病原因、有效处理方面不够了解,进而盲目的实施农药处理,治标不治本的工作长期开展,最终导致农药的作用也无效,进而任病虫害肆意发展。

2.2林业相关部门之间缺少相互沟通与研究

在林业管理中,各部门过于专注自己分内职责,在工作岗位中只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其他林业管理、保护等从不参与、协商,造林、育苗、整地、栽培等各个环节都比较独立,衔接不够合理,工作交接也不够完善,对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处理也缺少关心与重视,认为防治工作是林业建设后专门管理部门的职责,因此,很难实现林业病虫害整体统筹防治工作,并且工作状态常处于被动式,相关的防治机制也不够完善,甚至即便是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防治制度,但是缺少实践与落实意义,成为虚设。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3.1重视病虫害研究工作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对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非常重要,任何有效的措施都是从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分析、不断的总结中得出来,病虫害防治措施也不例外。经过对当前病虫害种类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除了我国原有的一些病虫害种类外,还增添了不少国外引进的种类,如:松材线虫、白蛾、松针褐斑病等等,这些病虫害的存在加大了对树木的破坏程度,不仅传播率高,复发性也非常强,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并加强提高检疫水平的研究,要求对无论是国外引进的树种,还是其他各地购进的树种都要进行认真检疫,并对其做好检疫记录,减少病虫害的初期混入。

3.2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

病虫害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未发生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定时检查与观察,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对已发生的病虫害树木进行病虫害发展状态的检测与观察,对防治情况以及程度进行分析,对无效的措施应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保证防治措施能够充分发挥防治作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较快对监测技术的研究,促进检测技术水平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对已有的防治技术加以操控,并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对各类病虫害发生的预兆、危害、处理方法等全面掌握,进而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有效。

3.3搞好林区生态建设,不断提高林区的生态功能

因地制宜地搞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减少人、畜活动对林区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天然林的砍伐,通过研究天然林的树龄结构、树种组成、分布密度等,以天然林稳定的系统结构来指导现有林的建设和改造。在林区建设中选育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适当的混交,营造混交林,实施天然林经营模式,适地适树,实现林果、经济树木、灌木和草本的立体发展。努力丰富林区生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增加天敌数量,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病虫害的抵抗性。完善防治机制,并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1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发生所具备的条件

新时期,随着温室蔬菜种植的推广力度逐渐加大,其蔬菜中的病虫害也开始呈现出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性强以及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遭遇了较大的病虫害威胁。近几年来,温室蔬菜种植的相关技术人员逐步推动了对于病虫害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以及其防治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具体而言,病虫害在温室蔬菜种植中的产生大致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温室蔬菜的种植为病虫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条件。以虫害的发生来讲,温室具备较高的温度条件,这为白粉虱等怕冷的害虫提供了在寒冷地区过冬的机会,而且这种高温条件还为害虫的繁殖速度以及繁殖频率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蔬菜的种植遭受到逐渐加重的虫害。以病害的发生来讲,温室种植具备密闭的环境能够在寒冷季节及夜晚时分依旧保存适当的温度,从而使得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形成过多露水,而导致温室的高湿度状况,为病原真菌、细菌等提供滋生及繁殖的环境,导致蔬菜植株抗病能力的降低,从而形成了病害,比如黄瓜的霜霉病。

其次,温室蔬菜的种植具备病虫害生长的土壤条件。温室中的土壤所接受的光照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温度及湿度,从而为某些真菌、细菌以及蝼蛄、韭蛆等的生长提供了寄生场所。而且,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较难以治理,未治理状态下的轮番种植会不断地为病虫害生长提供繁衍条件,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加重,使得蔬菜的病虫害破坏程度逐步加大。而且,温室种植中对于蔬菜种类的盲目移植和接种,不仅会通过移植植株的土壤为温室带来不曾有过的其他病虫害,还会由于盲目的接种导致原有支柱抗病虫害能力的降低。

2 温室蔬菜种植中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本文下面从生态防治、栽培种植和物理防治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措施:

2.1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生态措施

生态的病虫害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流处理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了病菌和蔬菜二者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原理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通过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而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不利的生长条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或降低病虫害的威胁。比如,种植人员在光照条件好的上午将温室上面覆盖的草苫揭掉,使温室通过光照和适当通风将温度调整到28°以下,并将湿度调整到80%以下,为喜温蔬菜的生长创造条件,而为适宜32°以上生存的霜霉病及白粉病等制造不良的条件。

2.2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栽培措施

种植人员采用栽培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主要利用了换茬轮作、改善通风及透光的条件、增施有机肥以及实施膜下灌溉等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换茬轮作来讲,种植人员通过进行定期的换茬种植以及清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条件或者是清除带有病虫害的植株等,来使整个温室种植获得干净的种植环境的条件。其次,以改善温室的通风以及透光条件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对蔬菜种植的植株间距以及田垄的高度及宽度等,降低病虫还发生的温度、湿度条件。再者,以增施有机肥和进行膜下灌溉的措施来讲,工作人员为植株施加配方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对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适当需要,从而使植株增强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而膜下灌溉则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使温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调整到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及繁殖的状态。

2.3 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物理措施

温室蔬菜种植人员当前主要采用了对种子进行日晒、温浴及药浸处理、土壤及扣膜消毒、高温堆肥闷棚等措施来进行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从对种子的处理来讲,通过晒掉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以及使种子获得某种药性、通过温浴及杀灭病虫害等,来预防蔬菜苗期的病虫害。从土壤和扣膜的消毒来讲,通过在种植之前使用消毒剂将土壤中的虫卵或是病菌等杀灭,以及通过使用敌敌畏等来喷扣膜以驱走白粉虱等害虫,来达到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从高温堆肥和闷棚的措施来讲,种植者可以通过充分地腐熟肥料以消灭肥料中的病虫害,以及在白天闷棚以使用高温杀灭病虫等,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 结语

病虫害的发生使得温室蔬菜的种植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种植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防治,才能够切实地推动温室蔬菜种植的增产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晓莲,刘改顺,高女1英.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8)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蔬菜生产 施药方式 防治指标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82-01

在防治蔬菜病虫害的过程中,农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农药的使用使得蔬菜的病虫害得到很好的控制,使蔬菜产量大幅增加,挽回了农户们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也常常因为农药使用不科学,使得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增加,导致了许多像“毒韭菜”、“毒豇豆”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恶性事件的出现,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如何更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现介绍几种减少蔬菜上农药使用量的方法,供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1 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的合理使用,首先是要做到对症用药,不同的病或虫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则不仅不能控制住危害,还会导致用药量的增加,污染蔬菜和环境。其次是要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在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后要尽早用药。再次,就是要严格控制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无论哪一种农药,施用量都要适当。用药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药害。施药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间的长短及上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来确定,不能任意增加施药次数。

2 确定科学的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

在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一直有一个防治指标,即病虫害发生到什么程度需要用药,用药次数应根据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来定。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存在着“见病虫就打,打到完全没虫为止”的错误观念,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往往导致用药量的大幅增加,甚至导致药害的出现。所以,植保部门应该加大对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标的研究,并逐渐向农户介绍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使农户用药更科学合理。

3 采用先进的施药方式

采取先进的施药方式,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现在比较常用的是超低溶量喷雾和控制释放施药技术。超低溶量喷雾是利用特殊设备,使药剂的雾点达到80至120微米或者更小,由于雾滴直径极小,喷药时用水量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可比常规喷雾减少有效药量20%左右。控制释放施药技术,就是控制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农药量,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仅仅释放出防治所必需的量,并在它发挥药效的同时,避免产生种种药害。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在作物上的残留量,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并延长药效。

4 实行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蔬菜作为高产值作物,其管理不能像大田作物那样粗放,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更容易在蔬菜上应用,要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生产的安全。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很多,主要有:生物防治措施,包括生物农药和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农药有:武夷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等。害虫的天敌现使用较多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物理防治措施有: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黄板诱杀技术、种子高温消毒处理等。这些措施的使用,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经济又环保。

5 采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水平

目前,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还是以各家各户自己打药为主,这种施药方式造成了农药的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农药的浪费,也容易导致一些药害事故的发生。现在正大力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的统防统治,对于蔬菜这种高收益作物,最适合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防治病虫害,现在辽宁省盘锦、辽阳等地的蔬菜专业防治队已经成立了很多,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专业防治队施药设备先进,人员业务能力强,能做到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这就达到了节药的目的,也使蔬菜质量安全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1]白莉东,李淑岩, 马春红等.无公害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合理使用[J].农业与技术,2014(2):22-23

[2]董俊娟, 朴秀吉, 张文山.如何在蔬菜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J].吉林农业,2014(11):85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7篇

火灾是森林最大的敌人。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破坏的多种因素中,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因素,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得大量的森林被烧毁,对林业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各项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1.1提升认识、落实责任

森林火灾严重的威胁着生态安全,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大、难以控制等一些特点,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作为林业部门应该对森林火灾保持高度的警惕,严密关注林火状态和山西省的气象变化,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另外要严格的落实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对于森林防火麻痹大意、导致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保障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和宣传的落实,在全社会树立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

1.2依法办事,依法治火

在开展各项林业防火工作的时候,各个部门都应该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对于不利于开展森林防火的工作和人要进行坚决的制止和撤销,对于不负责任,渎职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工作人员,要从严从快处理。作为林业工作者也应该自觉的树立森林防火意识,爱护林业资源,保护山西的现有林业资源,为建设大美山西、和谐山西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2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从种子到成林都有可能发生病虫害,严重时害虫会将树木的枝干蛀空,将叶子吃完,最终导致树木枯死,给林业资源造成损失。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林业资源,必须要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体系,掌握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加强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止,以便能够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2.1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植物的检疫是有效避免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对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种子等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存在病虫害还的种子和幼苗坚决不能进行种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销毁,确保为山西营造健康的森林,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另外还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实时监控病虫害的发生,研究山西省内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对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森林,要尽快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控制。

2.2开展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不仅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于林业资源的破坏,更为重要的是林业工作者可以在山林地区进行各品种树木的选中和培训,选择那些抗病能力比较好的林木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进而提升整个山西省林业资源的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封山育林同时也有利于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有利于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3保护各种害虫的天地

在森林中生存着大量的以害虫为食的益鸟、捕食性昆虫,他们日常以害虫和其他生物为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大量繁殖,保护了林业资源不受害虫的大量破坏。在林业工作中,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害虫的天敌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营造混交林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防治 问题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4-01

前言: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种植比较容易。因此,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大豆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大豆的产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大豆经济产量,必须对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农民的防治意识浅薄

由于农民的综合素养比较低,知识量不足学习能力比较低,导致农民在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上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浅层方面对此有较少的认识。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对于怎样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在思想上又不是很重视,进而导致病虫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大豆无法正常地生长。除此之外,农民疏于对大豆病虫害加以防治,即使采取了防治措施,也会由于防治措施不科学导致防治没有起到很大效果。因此,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农民有了更多的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更容易自己研发出新的方法和措施对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解决。

1.2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防治的时间把握不当,用药用量都不够准确,这些都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出合适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农民们很少会对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通常总是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为了防止损失的再次发生,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大豆病虫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合适的预防。但仅是预防还是不够的,它只是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还要进行治疗。为了使得大豆病虫害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农民需要对药品进行明确的辨识,并且拥有鉴别真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豆进行喷药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杀害掉最大比例的大豆虫害。

2.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

如果从大豆种植初期就开始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大豆农作物的种子的选择上入手,农民可以选择有抵抗性的大豆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大豆的具体种植中,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质量做好检测工作,对营养不良的土地进行改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轮作方式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在换种期间对土地进行翻整。同时,注意对土地进行适量的施肥,保障土壤非有机物含量。而肥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文章,农民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肥料,使得肥料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大豆生长得到更多的营养。当然,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地灌溉,满足大豆对水量的需求。

2.2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出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经验和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据可依,而不再凭靠经验碰运气,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上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防治,更多的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应用除草剂来抑制大豆田间的杂草生长,或是研发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农药,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用药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生物防治通过基因更改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通过声音气味颜色等引诱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我国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上一般采用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进行防治,这样对环境污染最小。

2.3 针对不同病虫害选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比较常见的大豆病虫害问题是根腐病,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大豆根腐病,要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整,要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通过不同植物间的互补作用,减少田间虫子蚕蛹的存活率,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危害。对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具有内吸作用的种衣剂拌种,也可用吡虫啉、氧化乐果、来福灵、艾美乐、多面手、啶虫咪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要在大豆选种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大豆品种,能提升大豆产量。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可杀得2000 选择晴天进行喷雾防治。大豆花叶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农药对该病害有彻底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危害性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没有病毒的大豆进行种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

3.结语

我国在大豆种植的历史中一直稳步向前,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经济的益处,但是我国在大豆病虫害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豆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病虫害问题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伤害,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