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从财务结构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反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为降低通胀的压力, 防止经济恶化,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利率, 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 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决定融资决策时“ 顺势而为”,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避开利率风险,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 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 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是否提高,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 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2006(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短期融资债券 企业 作用 融资策略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使得短暂退出金融舞台的短期融资债券重现融资市场。截止2006年底,仅仅出台不到两年时间的短期融资债券累积发行296只,金额达到4093.1亿元。企业在银行间融资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不仅为自身吸引了大量资金,也拓展了我国企业的融资途径,极大丰富以发展了我国融资债券市场。时至今日,短期融资债券仍然以其强大的优越性得到大、中、小型企业热捧,在其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 短期融资债券概述

1.1定义

金融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资金融资机构或部门需要直接到市场上融资,借贷双方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比如股票融资,本文中所探讨的短期融资债券也是直接融资债券中的一种;在间接融资中,借贷活动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先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方给需要资金的机构或部门。

短期融资债券(Super CommercialPaper,简称SCP),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市场参与程度高、受认可程度高的非经融企业,依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一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1.2特征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对象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的机构投资人;发行价格应以市场为基础,并采用簿记建档集中配售的方式确定;滚动发行,实行余额管理,确保待偿还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40%;发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65天。

1.3优势

短期融资债券具有以下几种优势:发行规模不受限制。发行机构或部门可是在央行标准的发行限额下,根据自身资金需要自行灵活地确定发行规模;筹资成本以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相对较低;虽然发行期限较短,但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吸引资金的能力较强,筹资数额比较大;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发行期间和期后,可以提升发行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2 短期融资债券在我国发行现状

短期融资债券自2005年发行,当年年底就有61家企业累积发行了共有1400多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在往后几年间,短期融资债券呈现逐渐上涨态势,到了2011年年初,短期融资债券一年发行量已经基本达到了300只,金额达到上千万亿元。反观企业债券中的其他融资方式(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则远远赶不上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

从发行主体角度来看,发行机构或部门的行业背景趋于多元化,既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所有制可谓十分多样化;从发行管理角度来看,短期融资债券实行滚动发行、余额管理,发行日期、发行价格和发行规模的选择相对较为灵活;从短期融资债券中介服务方角度来看,其建立了竞争和淘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中介服务机构;从承销商角度来看,除了国有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外,一些证券公司也具有承销资格;从风险角度来看,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建立了发行信息披露、后续信息披露等一些列信息披露系统,使投资者能够快速、准确获得发行机构或部门的相关信息,金额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判断和正确识别。

3 短期融资债券在高新企业过程中的作用

高新企业主要从事一些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医药技术等经营活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大力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保证日常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除了国家给予高新大力支持外,企业本身也会通过有效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选择股票融资也可以选择债务融资,且在债务融资中比较偏好短期融资债券。究其原因,在于短期融资债,券在融资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

3.1拓宽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

短期融资债券发行以来就以其强大的优势在短期流动资金筹集方面得到企业的青睐,原因在于其创制了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对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的依赖度,大大拓展了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融资渠道,也成为了企业短期融资的主要途径。尤其,允许民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使得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市场开放程度也有巨大的提高效果。

3.2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资金,被称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因而,应有低成本资金,企业也就成功了一半。由于间接融资方式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融资几乎都是采取银行借贷这种保险的间接融资方式,使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市场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债券、股票等形式的直接融资在融资市场所占比例甚小,完全不利于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发展。因而,当短期融资债券这种融资成本低的直接融资债券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广大企业的青睐,徐徐拉开了企业通过债券形式进行融资的大门,利于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比例失衡的现象。

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中介机构费用;发行登记费用;发行兑换费用;支付给投资者的费用等。2011年,某高新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利率为4.55%,而同年银行贷款利都在5.5%以上。由此可见,短期融资债券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在融资过程中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政策性融资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inancing problem facing the majority of SMEs in General. Capital is a key strategy for suppor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are critical to the busines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ore new ways of financing ongoing,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aced with numerous forms of financing, should contact their own size characteristic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financ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practice after the financing decision.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Es, improving the financing capacities of SM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Keywords :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method Internal financing Direct financing Indirect financing Financing policy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有企业内源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四种。

内源融资一般来自三方面:一是企业和企业主自身的积累;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费及非付现费用、保留盈余等;三是企业内部集资。

间接融资是由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与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资金提供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企业融资。该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银行抵押贷款,直接贷给企业;对个人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贷给企业股东个人;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还包括在金融危机之前十分流行的投资银行融资。此外,融资租赁、票据、典当等也都属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基金融资。

政策性融资主要来自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及贷款担保基金。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

内源融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管理不成熟,负债能力低,并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很难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企业。因此,中小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形成的利润累积以及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利润增加,是中小企业在不改变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前提下实现稳定发展的首要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内源融资的特点是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缺点是风险大。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主的积累和对其朋友亲戚的借贷、内部集资等,除了资金有限,不能发挥债务杠杆作用之外,企业往往承载着企营之外的较多压力,一旦投资出现问题,难以以此方式继续融资,信用丧失、债务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比较严重。

间接融资 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相对其他外源性融资手段,银行贷款速度比较快,利率偏低,但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几率小得多。而银行一般不会承担较大风险,只愿意向规模大、收益或现金流相对稳定的企业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款跟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缺点在于:第一,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比例小。我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比较短。中小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大多发放短期贷款。第二,银行收取的费用名目多,数额大。诸如“财务顾问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费用名目繁多,收取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融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已经建立,但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仍是少数。股权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显然,这种筹资方式只有极少数符合严格条件的公司制中小企业才能使用。股票的流动性比出资证明书的流动性大。股份公司的股票经过批准后可以上市流通,流动性大,使得股票成为一种融资工具,发行股票可以筹集不用承担偿还风险的融资方式。而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通过股权转让或增加新股东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其转让只能协议转让,发行也只能协议发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资本市场,因而只能有少数符合条件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才能通过中小企业板进行直接融资。目前科技型企业日益兴起,这些有前景的企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股票上市也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上市的条件严格,门槛较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满足上市条件;第二是上市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无法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三是信息公开成本较高,加上信息公开的面临商业秘密的泄漏等等。所以,企业上市成本是比较高的。

政府基金。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许多基金,但其比重很小。我国政府设立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这些基金的特点是利息低,偿还的期限长。但是要获得这些基金必须符合一定的政策条件。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如典当融资和存货融资。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典当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鼻祖,在国外一直被称为国民的"第二银行"。典当行融资与银行信贷相比,有着优越性:第一,手续简便,能快速地获得资金;第二,当品的种类多样化,灵活性强。我国典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需要相关制度、法规的管理。保证典当融资的合法性,同时要公开办理程序,收费规定。使典当融资透明化,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性和维护自身利益。存货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将其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作为担保物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但是,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通过存货担保来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不过这可以用来缓解短期的资金缺乏。

参考文献:

[1] 贾婷.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对策选择[J].内蒙古统计,2008(1).

[2] 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肖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价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08(20).

[5] 井华.关注4000万企业的命运[J].国际融资,2008(12).

[6] 陈亚楠.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喜与忧[J].中国金融,2009(1).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就融资本身来说,它只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但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企业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一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1.企业资本由供给制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

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国家计划下进行,企业是否需要资本,需要多少,长期资本或是短期资本,均由国家通过财政或银行予以供应。这种体制下,企业不需要研究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更不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自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建立以后,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代替了原来的供给制。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和前景,进行投资计划,并努力为实现投资计划融资。这一变化表明,融资活动由宏观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微观性融资。

2.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

供给制条件下,企业资本均由国家限额、限用途供应,资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融资活动日益增加,存量流动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

3.融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计划分配资本体制下,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财政分配形式或银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业信用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积累机制的形成,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形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本融资与债务融资等多种形式(见表1)。

上述变化,最本质的在于融资体制正在实现计划分配向市场引导融资的转变。过去,财政、银行作为国家总资金分配的两个手段,不断进行着总资金量的分割。尽管后来银行分割总资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绝对比例,但与现在资本市场融资相比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各种融资工具职能回归并日益得以体现。对财政投资与银行贷款的认识,也不只限于有偿和无偿的划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虽然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企业融资机制并未形成。

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

存量调整是基础,它是针对过去融资行为及其形成结果进行的处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资活动在增量方面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则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关键。存量调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1994年为79%。如此巨大变化,不是非体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从1998年开始银行统管流动资金。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国家试图通过银企债务关系来硬化对企业的约束。但实践结果事与愿违,由于银行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借贷双方因产权不清而形成信贷软约束。尽管199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约束规则,延缓了国有企业“完全债务化”的速度,但负债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资本增长速度。

企业与银行关系不顺、不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债务关系,而且存在着在这种关系表面掩盖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而且,银行还承担有政府的职能,企业依附于银行,银行贷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有时不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业严重亏损或停产、半停产而不能破产情况下,银行仍不得不发放违背市场规则的贷款。因此,当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时,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已经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支出负担。为了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业减负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企业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贷款数额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况下的高负债形成,是典型的计划分配结果。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时,仍辅以贷款规模限制,抑制贷款需求。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贷款是计划分配结果,而非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因此,贷款数量并非企业所能左右。由于贷款数额过多造成高负债率,从而加重企业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权融资(或自有资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资形成效益以后,而债务融资在投资活动开始就支付利息,在国有企业投资缺乏资本金的基本上,贷款包揽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谓“税前还贷”,使得贷款关系更加复杂化。在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将“拨改贷”投资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意味着企业贷款面临两次分配,一是支付贷款利息回报债权人,二是支付股利回报所有者。

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

上述讨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用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超过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时,企业负债经营所体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正效应,否则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企业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是可以良好运转的。从这一角度分析,负债率高低只是说明了企业融资结构,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负担高低的标准。我国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过高的负债率造成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近几年致力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必然应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高负债率治理过程,不只是企业负债多少的量的治理过程,而是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选择和形成的过程,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决。例如1998年开始推行的“债转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债权转成股权,降低负债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这一改革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体制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改变,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还会再提高,债权和股权的性质仍会被扭曲。因此,债转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债权转股权,形成企业新的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所有者通过改造企业制度,实现融资结构最优。我国第一家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以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达到70%以上,从而为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转制、改造提供了可能。

计划分配资本的体制引致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改革正是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家计划分配资本从而决定企业融资结构的做法,形成企业在市场条件作用下自主决定融资结构的体制。

三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通过决策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从国外资料分析,在发达市场国家中,企业内源融资占有相当高的比重。

内源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1)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2)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在美国,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实证,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主要是通过(1)发行企业债券,(2)发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述分析说明,试图确定一个所谓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似乎没有必要。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构成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成本和效率的变化,由企业自身决定。我国长时期形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附关系。90年代也曾实行了主银行制度,但这一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日本等国家都有重要差异。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将是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但如何决策股票融资或是债券融资,现代公司融资理论已有明确的结论:融资成本决定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成本。现实却与经典理论相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外源融资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低;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企业还来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资的特点,就不遗余力地积极争取股票融资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而通过重组、改制,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可以剥离,可以取得优惠融资权,紧缺的壳资源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1)理论上说,股权融资成本最高,这是以企业正常的运营,即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企业仍可以发行股票的话,那么这种股票的融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虚位,对投资分红的要求呈软性,而中小股东要么无权或难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关注利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较少发放现金股利,权益融资能避免债务融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

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债转股也有这种嫌疑),以至于一些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票融资。一旦融资成功,似乎万事大吉,许多公司通过股票募集资金后无法落实投资项目,不得不存放银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偿还债务,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比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增长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下降了5.26%,说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另外,一些经营效率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却较低。据对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调查分析,在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4.1%,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开宣称“不缺钱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银行借款,通过负债实行财务杠杆的效应没有得以充分利用。

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票融资,增资减债,存在数量上的矫枉过正,本质上的问题依然是体制原因造成企业尚未能就融资方式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决策。

四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结论性意见是: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地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鸿儒,李志玲:《中国融资体制的变革及股票市场的地位》,《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谢德仁:《国有企业负债率悖论:提出与解读》,《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

3.陈晓,单鑫:《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4.袁国良:《规范配股理性融资》,《金融时报》1999年4月14日。

5.杨咸月,何光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运作效率》,《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6篇

摘要:在新形势的发展环境下,融资已经成为各类企业运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财务融资本就存在风险,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应重视的课题。只有有效规避企业的融资财务风险,才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作经营,进而确保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财务融资;风险规避

一、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内部与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就是企业运用自有的资金进行融资,也就意味着企业经营的留存、收益、折旧等都不是依靠外来资金。在我国来说,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是使用这种发展方式。外部融资就是企业利用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外部融资也逐渐成为了各个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二)直接与间接融资

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就是是否要借助金融中介。直接融资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借助任何媒介直接进行合资、借贷、有价证券等;间接融资就是企业要借助金融中介进行项目融资贷款、委托贷款、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对企业而言,选择直接融资或是间接融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很多时候都是两者相互弥补和共同促进。

(三)债务与股权融资

企业的债务融资跟股权融资都属于直接融资,之所以会划分为债务跟股权融资主要是依据投资者跟企业之间的实际产权关系而定的。债务融资就是企业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获得资金,具体方式有发行债券、信用担保、银行贷款、金融租赁、民间借贷等。股权融资就是企业通过增加所有者权益的方式获取资金,具体方式有增资扩股、发行股票等。

二、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企业资产流动性

企业要正常、稳定经营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基础,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是企业将资产转变为现金的实际购买能力,这与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和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紧密相连。如果企业持有资产的流动性不好,就很可能导致财务融资风险。企业持有资产的质量跟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是成正比的,如果企业的产品出现较为严重的积压,遇到市场萎缩等情况,就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也就意味着企业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就会变差。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来说,现金跟应收账款的管理都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就很可能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进而引发企业内部产生财务融资风险。

(二)融资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融资决策包括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的决策、融资结构的决策等。企业在做融资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实际的资金情况,企业资本规模大相应的融资规模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与之配套的融资方式,就会减少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从外部获取资金,如果思虑不谨慎、不全面,借款比例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

三、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客观、科学的企业融资理念

树立客观、科学的企业融资理念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基础,企业经营应该始终坚持“现金为王”的财务融资风险管理理念,创建完善、全面的财务融资风险预警制度。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范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企业要用科学的方式,综合考虑自身情况、资金需要情况等,最后确定融资规模;企业要做融资决策应该确保融资行为给企业创收的总收益要高出企业进行融资的总成本;企业应全面考虑融资成本、融资机遇、融资时间等因素,以此实现企业融资最好的资本结构;企业应该创建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需要结合自身的负债能力、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指标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能够有效降低贷款的风险。

(二)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避免资金分散,然后从多方面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控制,用科学的理念和方式管理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死角、盲点以及漏洞,坚决不允许财务人员出现职责权限不明确、工作互相推脱的情况,对信息的反馈要尤为重视,做好资金的事后控制工作。用科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资金的投向,避免资金浪费。企业要始终坚持以“自身价值最大化”为最基本的杠杆,通过权衡、综合、客观、科学的分析最终确定企业资金的最佳投向。企业要强化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对存量资金、停滞资金、应收账款等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资产的流动性,进而有效减少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提升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三)科学、谨慎选择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就是融资途径,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跟权益性融资。科学、谨慎选择融资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制度,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融资风险的最小化。在新形势的发展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朝着多元化发展,较为常见的融资有债券融资、融资租赁、股票融资、银行贷款、财政性融资等,融资方式的不同,其潜在的风险以及创收的效益也是不同的。这也就需要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分析和统计工作,综合考虑资金的回报率、流转次数、信用风险等,然后再考虑企业资产的实际持有量以及负债情况,将两者结合做出最科学、最合理、最客观的评估,最后再选择跟企业实际情况最吻合的融资方式,提升企业资金的回收率,降低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

(四)创建科学的财务融资风险控制结构

财务融资风险的控制结构要包含的内容有:企业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目标的确定、活动的控制、风险评估、信息交流、监控。企业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是财务融资风险控制结构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控制的时候不单单要改进和完善管理理念和方式、挖掘企业的价值观念等,还应该综合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的分配,层层剖析,纠察出企业内部分配管理还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可能导致财务融资风险的各种因素,分清这些因素的主次地位,做好分类排列,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复性和持续性的管理活动。

总之,财务融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实际存在的,鉴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点,企业必须要重视风险的评估,做好财务融资风险的防范准备,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有效规避企业的财务融资风险,稳定企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褚军阳.浅析企业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J].才智,2009(18):3-4.

[2]张慧林.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04):49-5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7篇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financing of China's current non-mainstream status, the problems of financing difficul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are presented, and then main types of non-mainstream financial straits problems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are stated. When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financing problems, financial straits risks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are highlighted.

关键词: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类型;风险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non-mainstream financing;type;risk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04-02

我国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具有初级阶段的特点。对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而言,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上海、深圳为主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两个融资渠道对于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是相对封闭的,中小企业融资所关注的是两渠道之外的非主流融资。当前我国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金融机构,对非主流融资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均是不足的。

1我国当前非主流融资的现状

非主流融资是相对于在资本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间接融资和股市直接融资而言的,其特点是:(1)融资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居于非主流地位;(2)单一融资规模较小;(3)融资成本相对较高;(4)融资渠道多元而且构成复杂。

1.1 间接融资量极其有限

据统计,我国300万户中小型私营企业获得主流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仅占10%,90%的企业均无法从银行取得必要的信贷支持。

1.2 直接融资渠道窄

我国没有形成“二板市场”,沪深两市中的中小企业板块也是刚刚试行,千军万马挤上一条独木桥;我国没有形成规范的VC市场,难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公司发行债券又受到《公司法》高门槛的严格限制。这种制约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极低,仅占1.4%,发行债券的间接融资由于公司法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

1.3 自有资金匮乏

我国现存的中小企业多为非公企业,其设立与发展均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只能靠企业的赢利积累点点滚动发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发展速度。据国际金融机构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业主直接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别占资金来源的30%和26%,其他主要商业信用融资,外部债券和股票型融资不足1%。

通过对当前调研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非主流融资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非主流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我国非主流融资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管理和引导机制还不健全。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如人为地控制利率或汇率等。由于发展中国家本身资金就不充裕,而政府又往往规定了存贷款利率的上限,较低的贷款利率又刺激了贷款人的强烈的借款需求,导致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政府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事实上,可贷资金常常被分配给银行所熟悉的、政府所偏好的大型企业,而那些新创办的、风险较高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金融抑制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2.2 信息不对称

根据企业融资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2.3 交易成本

企业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资金的所有者(或提供者)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资金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拥有充分的信息,不存在成本和监督成本。外部融资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高昂的交易成本主要在外部融资时发生。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的贷款,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为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产生的交易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活动透明度差、抵押条件差且信息不具有公开性,使得银行在决定贷款之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调查企业的财务和资信状况;在发放贷款后,同样需要加强监督力度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提供者与资金的使用者直接交易,这就使得资金的提供者必须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而这一过程的成本高昂,作为个人的资金提供者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必然要求存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公证机制来进行信息的披露及监督。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高昂的成本。

3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的主要类型

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典型特点是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各种渠道和方式所占的比重均比较低。从融资的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其他融资,这三种类型又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细分。

3.1 权益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是投资主体通过投资活动,拥有一定比例或数量的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或企业原来的所有者通过出让部分企业的所有权而获得外部投资的一种投融资方式。权益性融资的典型特征是企业的权属结构发生了变化,外部资本进入企业。权益性融资的主要形式又分为以下几种:

(1)私募

私募是相对于公募(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其主要募集对象仅限于一定资格和一定数量的投资者。私募融资方式筹资成本低,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周期短,资金到位快,是中小型企业设立时广泛采用的筹资手段。

(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化、模式化的投融资模式,它是由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来实现的,其运作方式为:风险投资公司寻找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并拥有其股份,在企业发展后,选择时机退出套现。风险投资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求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只重视企业的成长性。

(3)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本金的融资方式,作为非主流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只有在创业板或主板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块来实现上市融资,其操作方式与一般性的上市融资没有太大的区别。

3.2 债务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是融资主体通过借贷的方式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和运营的资金需求,其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没有发生根本转移,对获得的资金必须还本付息。相对于权益性融资而言,融资企业风险较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信用借款

即融资主体以自身的信用向债权人举债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保证。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职工集资、供应商货款、民间借款都属于信用借款。信用借款主要是企业法人作为主体进行借贷,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主要是以经营者的人格为保障的,其特点是融资方便快捷,不足之处是额度有限。

(2)保证借款

保证借款是借贷人向债权人提供相当数量的物的保证(或互保)之后,债权人才能支付贷款的投融资活动。其主要方式有担保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和典当借款等。保证借款广泛运用于各种企业之中,其中抵押和典当为主要的非主流融资的表现形式。

(3)经营租赁

从狭义上讲,经营租赁不是一种融资方式,它只是承租人有偿使用出租人资产的一种资产使用权转移方式,只能是广义的非主流融资方式。由于中小型企业资本规模较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稳定性不足,因而经营租赁被广泛采用。

(4)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是指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用自筹或借入资金,购入或租入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借给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使用,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租赁费,期满后设备产权转让给承租人的一种融资活动,主要有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和综合租赁等多种形式。

3.3 其他融资方式

其他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资助、财政贴息、商业信用等。其中政府资助是对政府引导的企业或项目由政府提供无偿的资金支持或提供低息(贴息)贷款等,主要是针对环保、高新技术等企业或鼓励就业等项目或企业。

4中小企业运用非主流融资可能存在的风险

4.1 资本性融资渠道不畅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非主流融资的主体――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过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注册资本不到位现象。中小企业在设立时法律程序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完成,而中介机构绝大部分存在着为客户垫资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在中小企业为数不过的资本金中,仍存在较大的水分。

4.2 负债结构不合理,运营稳定性差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银行提供的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而很少有长期信用借款,从而给扩张运营中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逐步上收,企业取得贷款的程序繁杂,周期被大大拉长,失去了债务性融资固有的周期短、效率高的优势。

4.3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非主流融资主体对债权的保障程度低,债权人风险相对较大,在浮动利率体制下,其从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利率往往是利率上限,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达12%-15%。这对于尚处于市场拓展期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4.4 各种渠道运作不规范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GDP;SAS;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

融资方式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融资方式基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供给者直接将资金融通给资金需求者,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众所周知的是证券市场。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保险和信托等中介机构进行资金的融通。在一般发达国家中,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比例比较持平。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各种机制以及监管等方面不是很成熟,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上是一种失衡的状态。

在我国现有的状况下,为了对融资方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有一定了解,将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影响国家经济的因素,同时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来衡量国家的经济情况指标。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使用SAS工具论证分析了GDP与直接融资(DIRECT)、间接融资(INDIRECT)和价格指数(PRICE)的关系,试图了解这几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呈现何种方向的影响。在建立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尽量定量来分析因变量(GDP)是如何受直接融资(DIRECT)和间接融资(INDIRECT)这两个指标的影响的。

二、数据来源和经济变量

1.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包括GDP、INDIRET、DIRECT、PRICE连续31年的数据(1983年-2013年),并然后利用SAS统计软件将收集的几个变量的数据整理成一个数据集便于分析。

(2)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原始数据不是很均匀,为了消除异方差及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偏差,所以本文将原始数据取了对数,以便减小数据带来的偏误,使后面的回归分析更加贴近真实值。

2.经济变量说明

(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是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在一段时期内(一年或者一个季度中),一国或者一个地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通常被看做是表明一国经济状况的不错的指标。

(2)PRICE:价格指数是衡量不同时期物价水平的变化方向,一般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数值进行比较。

(3)RGDP(real gdp):描述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的影响同时用固定价格来表示的GDP。公式为RGDP=GDP/PRICE。

(4)DIRCET:间接融资,是资金供给者通过存款或者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资金提供个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以贴现或者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证券等方式将资金提供给需求方。

(5)INDIRECT: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方直接将最近提供给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方,一般会通过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证券等方式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三、相关分析

1.绘制散点图,考察RGDP,INDIRECT和RIRECT之间的关系

图2描述的是INRIRECT和RGDP之间的关系系,明显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总的来说这些观测点随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增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计算相关系数

上述的散点图能够大致反映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正向关系,为了更加量化前两者分别与后者的关系,可在SAS软件中生成相关系数矩阵表如表1。可以看出变量RGDP和INDIRECT的相关系数R=0.8814,RGDP和DERECT的相关系数R=0.9001,INDIRECT和DIRECT的相关系数R=0.7984.均为正值说明变量之间呈现正向的关系。另外由于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与1接近,说明两组变量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其中RGDP和DERECT的相关度更高。

该输出结果表明序列X的自相关函数是缓慢衰减的,这暗示该序列可能不平稳,序列不平稳的另外两个特征是滞后一期逆函数的绝对值与0.5非常接近,其他的接近0;而滞后一期的偏自关函数非常接近于1,其他接近0(偏自关图示未在此处显示),序列X的逆自相关和偏自相关与判断非平稳的这些特征非常吻合,这暗示序列X可能非平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差分。自变量INDIRECT和DIRECT的自相关函数与之类似。下面还是关于因变量RGDP的一阶差分后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如表3输出结果,显示该函数此时是迅速收尾的,且除了一阶自相关系数显著不为0外,其他的系数都在两倍标准差之内,说明这些系数同0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差分后序列自相关函数是具有一步截尾的性质。至于差分后序列的偏自相关函数(此处未给出图示),发现该函数具有拖尾性质。因此差分后序列是平稳序列。

4.回归分析

(1)回归模型

通过上述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RGDP与INDIRECT,DIRECT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比较紧密,为了更加具化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其多元回归模型为:

Log(RGDP)=β0+β1+Log(NDIRECT)+β2Log(DIRECT)+ε

其中,RGDP是y变量(自变量),INDIRECT和DIRECT是x变量(因变量)。运用SAS可生成具有拟合忧度的线性回归,结果如下:

则线性回归方程为:

RGDP=-1.3606+0.1699INDIRECT+0.4196DIRECT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直接投资变量因素保持不变时,当间接投资变动1个百分点时,国内生产总值会变动约17个百分点,;当间接资本固定,直接资本变动1%时,国内生产总值变动0.42%。上述回归的F统计量的P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

(2)显著性检验

①拟合优度检验

从上述表4的拟合直线回归可知统计量决定系数(R-square)是0.8102,这表明RGDP变量的变异中的81.02%能够用INDIRECT和DIRECT两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由于R2接近于1,这也说明其拟合优度比较高。

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从下表5的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数值为105.92,与之对应的的P值小于0.0001,这说明原假成立的的概率只有0.0001

(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依上述1的步骤系统将自动生成参数估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3个参数β0、β1、、β2的T统计量分别为3.5212,4.1847,5.0554。与T统计量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15,0.0003和小于0.0001,表明原假设(参数为零)成立的概率均小于0.05=a,应该拒绝原假设,及参数非零,直接投资(DIRECT)和间接投资(INDIRECT)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DGP)的影响是显著的。

回归诊断:

①是否符合模型的基本假设

在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中,假定随机误差项具有相同的方差,而在经济问题分析中有能违反这种假设。SAS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依上述1的步骤)会自动生成残差-预测值的散点图(如图3)。从图中可看出残差有大体相同的散布,它表明等方差的假设没有问题。

图 3

②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由于经济变量往往随时间存在共同的变化趋势,就使得它们之间容易出现共线性,即自变量之间有着严重的线性关系。具体可计算DIRECT和INDIRECT之间的可决系数R2以及方差膨胀因子(var inflation)来判定。进入SAS/INSIGHT环境下,打开该数据集,选择菜单analyzefit(x,y)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变量INDIRECT作为y变量,选择DIRECT作为x变量。可生成表6,从中可以得到R2=0.8833,接近于1;在表2中可以得到方差膨胀因子为2.7586,说明两者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严重。

三、评价及经济解释

从SAS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都会存在较大的影响。间接融资的增长会带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大的提高;而直接融资在不考虑间接融资的因素时,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正相关的,但如果同时考虑间接融资的影响,从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系数来看却成负相关。从经济理论来解释,可能是由于我国市场体制相对落后,资市场很容易出现过度投机行为,导致大量资金游离于实物经济之外,对实物经济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统计方法来看,主要原因是:(1)采集的样本数太少(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无法采集更多的样本);(2)选择的变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问题;(3)未考虑其它的相关因素。由于上述统计方法过程和客观条件存在的缺陷,拟合的多元回归方程虽然在统计上能通过检验,但可能并不能用来正确解释客观的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吉利,张尧庭.SAS软件与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张文彤.SAS.12教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胡良平.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