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骨科疾病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病、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等等。而对这些病的护理,有一般意义上的措施,如复位、固定,康复治疗,还有进行牵引,石膏绷带固定等基本措施,而中药护理如中药的熏蒸和塌渍、中药的涂擦、水疗、超短波、中频治疗仪、艾灸、拔火罐等,这些古老而又不失疗效的方法,虽然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学模式,变为了生物和心理和社会模式,这种人文关怀和伦理道德逐渐渗透到骨科的疾病中,将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发挥中华医术的博大精深。如何弘扬发展中国古典关于骨科疾病的相关治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2中医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人对中医治疗骨科疾病缺乏清醒的认识

骨科疾病属于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它的疾患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大多数人一提起骨科疾病总是谈虎色变,对于一些西医的疗法知之甚少,而对于传统的中医疗法,很多人多的观念还停留子在幼稚时期,甚至怀着一种排斥、抵制的情绪,不信任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更不支持配合各项工作,对中医治疗方法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阻遏,不利于相关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因此,从根本上来改变国民的理念和意识,是进行中医骨科治疗的根本。

2.2国家对中医治疗骨科缺乏相应政策上的扶持

对于中医这一传统的骨科治疗,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金钱至上、物质至上越来越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物质支持和政策扶持,一些中医技术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脱离我们的生活,而对西医治疗的引进和宣传却进一步使中医的治疗淡出我们的观念,使之若有若无,渐行渐远,这不能不说是孤傲家政策上的失误。

2.3医院不重视中医治疗护理,没有对设施、人力、资金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充实

医院在利益的驱使下,引进越来越多的外国先进设备,高昂的医疗费用让骨科患者不战而栗,甚至使普通的家庭一贫如洗,雪上加霜。而传统的中医治疗具有价格低、易推广、易实施的优点,如果大医院能够大量聘用传统的中医奇人,发扬光大中医的诊疗技术,投资大量的资金,久而久之,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滚滚而来,不仅能给医院带来可观的收入,更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医院的知名度,也为广大人民的自身利益谋取更多的福祉。所以医院在对中医的扶持上缺乏力度。

2.4学校更偏重于西医课程的传授

当前学校对西医课程的大量讲解使学生们接受了更多的临床知识,领略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晓了人体的起源奥妙,改变了过去愚昧落后的医疗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过度学习西方的技术就会物极必反,事情都有两方面,超过了一个限度就会相反的方向发展,对于医疗技术也是一样,过分地学习西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丢弃了我们的老本行。周而复始,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进而对中医的相关技术越来越冷淡,以致麻木,置若罔闻,这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大败笔。

3中医骨科护理对策分析

3.1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对传统中医治疗的认识

针对目前国民对中医治疗护理的认识缺乏,应采取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资源的突进越来越多,很多知识一点击破,但是如果国民没有这种意识去吸收学习必要的知识,更多的信息也是徒劳的。而网络这个庞大虚拟的空间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文化,使人们在不经意间了解更多的外来文化,慢慢地对中国的精髓文化抛之脑后。

3.2国家加大对传统医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万事开头难,开头都只是举步维艰,单靠个体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强大的国家资金、人力物力支持,一切都是徒劳的。那些失传已久的江湖秘方只是被少数人所熟悉,而没有巨大的社会机制作为保障,这些备受冷落的技术和知识也会慢慢失传,因为社会的大背景的利益驱使下,人们会学习更加被社会所认知和接纳的技能,越来越熟悉这些更加实用的先进技术,而不是渐渐退却的文化。3.3医院应该大量引进中医护理方面的人才医院设有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病理科、急救科、放射科、血液科等,但对中医治疗骨科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科室设置,缺乏相应的与会交流和进修学习,大量的西医科室门庭若市,而中医诊疗室却是门可罗雀,在科室奖金、评先评优和巨大利益的刺激下,医院越热衷于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和设备,并不是那种漫长的循序渐进的保守治疗。所以相比科室来说中医治疗护理是不太受到相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医院在巨大压力的迫使下,更加地偏向于现代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案,传统的方法也只能淡出人们的视线。

3.4学校开设更多的人文课程和中医学科

当前学校开设过多的临床课程,包括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学、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这些课程帮助我们学习到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进一步清楚人体各个系统的运作机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但这些都只能局限于医学知识的层次,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获取知识,作为医者,无疑地要把精力集中在专业方面,但应之一积累知识时,不能过于狭窄,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的视野要开阔一些,兴趣应该更广泛一些,就比如金字塔一样,在最底层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其次是一般自然科学知识,接着是生物医学基础知识,二级学科知识,三级学科知识,最后才是医学的专业知识。而对中医课程的设置是少之又少,老师不熟悉相关的知识技能,学生更是不感兴趣,,更多的精力都在专业课上,忙于应付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因此学校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开设更多的人文乃至中医的学科,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下接受知识,承担起一个护理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我国自1995年起实行护士执业许可证制度,规定了只有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护士执业注册后,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护士。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进行,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促进我国护理与国际接轨,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护士执业考试还可对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反馈[2],护理教育者可从中寻找教学重点,启发教学及命题思路。2011年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较大的变革,极大地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改革后考试形式出现了立体整合,考试科目分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约135题,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等科目,以常见疾病为背景、运用所学护理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是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的一个方向。该研究对改革后的2011―2013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卷外科护理学试题题量比、外科护理学各章试题在各年度分布比重、试题题型分布、试题认知层次比例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外科护理学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及教学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现行护理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是否适应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认知层次分量是否合理。

1 外科护理学试题题量比分析

改革后年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紧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考试涉及的各类常见疾病按照系统包含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疾病,通过对2011―2013年改革后的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卷进行分析,外科护理学相关疾病占每年考题总数平均值约为29.2%(见表1)。

2 外科护理学各系统相关试题在各年度分布比重分析

与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相对应,各个系统中外科护理学试题较多的系统有肿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损伤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出题较少或无题的系统有循环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血液及免疫系统、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系统等相关疾病(见表2)。上述各系统所涉及考题与现行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相对应,采用蒋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护理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材为蓝本分析得出:出题较多的章节有神经外科疾病(包括颅内压增高及颅脑损伤)、腹部疾病(包括腹部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及胰腺疾病等)、胸部疾病(包括乳腺癌及胸部损伤、肺癌等)、骨科骨与关节疾病(包括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等)、泌尿系统疾病(包括泌尿系统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泌尿系统肿瘤等)、外科感染及损伤(包括破伤风及烧伤等),每年分别占外科护理学总题量的比重大;出题较少或无题的章节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外科休克、麻醉、手术前后及手术室工作、营养支持、颈部疾病、肾上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骨科患者一般护理及疼痛护理等相关章节。

3 外科护理学相关试题题型分布情况分析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进行: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每个单元题量约为135题,全部为选择题,题型有A1(单项选择题),A2(病历摘要题),A3(病例组型题),A4(病例串型题)型题。A1型为记忆层次,A2型部分试题为理解层次,A2型部分试题、A3、A4型题为综合应用层次。考试覆盖面广,评分客观准确,各认知领域的知识点均能得到有效的考核。从表3、表4可得出外科护理学认知层次比例分布平均为:记忆性试题6.8%,理解性及综合应用性试题93.2%,综合应用性试题题量所占比重大并逐年增加,而记忆性试题则逐年减少。

4 讨论

1)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最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为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用人单位招聘考核通过率。根据我校现行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计划,外科护理学授课学时数约占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数的22.5%,而执业护士考试试卷中涉及外科护理学知识的考题数平均值约达29.2%,这既体现了外科护理学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又体现出现行护理高职高专教学计划外科护理学课时数偏少。

2)执业护士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及考生应考复习的总纲,考试大纲应与教学大纲相符。自2000年以后,中国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护理高职高专类教育因其贴近市场需求越发普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是否与现行高职高专护理教学大纲相符值得探讨。通过对改革后的连续3年执业护士考试中与外科护理学有关试题内容分析,表明现行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基本相符,前者根据教育目标规定教学任务、课程目的和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授课,后者则根据临床需要检验考生知识、技能和能力,判断是否达到中国注册护士的水平,用于指导命题和考生复习备考,两者互相关联、相辅相成。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类;学生;护士;形体课;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同行及专业人士的认可,还要拥有一个完美的外在形象,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争取一定的竞争优势。为此,相关专业院校需要适应就业趋势而开设形体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外在形象。护士为是一种与服务对象接触甚密的职业,良好的形象不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利于服务水平,为患者留下“白衣天使”的形象。

一、研究对象

某职业院校护理专业50位女生。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50位发放问卷,收回问卷50份。同时,借助文献参考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以辅助研究,以支持研究结论。

三、结果分析

1、学生对开设形体课的认识和自我体态的评价

问卷调查显示,28位女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形体课,占总人数56%;有12位女生认为“有点必要”开设形体课,占总人数24%;有8位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形体课,占总人数16%;有2位女生认为上形体课“浪费时间”,占总人数4%。尽管部分女生认为没有必要上形体课,可是认为有必要上形体课的学生仍然占有总人数一般以上。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对形体课的益处有了新认识,对形体课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2、形体课的开设不仅利于改善学生形体,还利于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是青少年,处于一个心理、生理趋于成熟发展的阶段。皮下脂肪增多,女性特征越发突出等青春期特征让她们的性情有些变化,加上缺少体育锻炼,身体发福、发胖现象比较严重。经过问卷调查,50位学生中只有17人对自己的形体较为满意,占总人数34%的比例,其余的人都对自身的形体不甚满意,从中不难看出女生对自己的形体有着较高要求。女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她们不喜爱参加体育活动,只是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项――“想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与训练,促进体态协调发展”,共有89%学生选择了“想”、“特别想”两个选项,说明这个时期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只是想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和训练来促进自身体态的协调发展。

形体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经过系统的身体形态训练可以纠正学生以往生活中不正确的体态,使他们得到正确的形体训练方式,如通过抬头低头、头侧屈、转头等练习可以伸长和加强颈肌;加强凸侧肌肉和身体垂直练习可以伸长脊柱来纠正“C”型脊柱弯曲的缺陷,以长成端正的体型;经过基本站立、基础步伐与舞步、靠墙站立等练习方法可以纠正学生的扣肩、驼背等不良体形;等等。条件允许的话,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形体练习,训练效果更佳。不仅可以达到纠正体态的目的,还可以培养优雅气质,促进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

3、形体训练可陶冶学生情操、调节心理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形体上的不足,正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心理不免升起一股自卑感。经过形体课上系统化、规范化的形体训练,逐步改善形体上的不足,帮助自信心的提高,已达有效调节心态的目的。繁重的课业学习,加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节奏,学生心理不免有抑郁、紧张的感受,经常上形体课正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善体态,陶冶情操,调节心理。在优美明快的音乐节奏下,配上协调有力的形体训练,加上各种有效锻炼身体肌肉的方法,形体、气质、情操、心理等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满足感,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信心十足的投入学习生活。

4、形体训练可提高身体机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形体训练与其他活动一样,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反过来,形体训练也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技能水平,增强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进而全面提高身体机能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5、形体训练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形体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训练强度大,如果学生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吃苦耐劳,将难以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痛楚。为此,形体训练的过程利于锻炼学生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

6、形体课程的开设利于激发学习的动力

开设形体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外在形象,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以提高就业成功率。从某种层面山来讲,形体课的开设源于社会的需求,关系着学生的就业情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加上用人单位的“挑剔”眼光,应聘中的优胜劣汰更为严重,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患者希望每天见到的医务人员行为端庄、有气质、精神饱满,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和形态。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让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加强形体训练,不仅能塑造身形,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还能健全身体机能,在竞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

四、结论

1、形体训练中有许多不对称的动作和较为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经常参加形体训练,可以纠正身形上的不足,改善形体,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机体协调性,塑造完美身形的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

2、形体训练是一项讲就艺术性的运动活动,训练中因配有音乐,使得形体训练有着较强的韵律性和节奏感,长期的训练亦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韵律性和节奏感,让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甚至具有创造美的能力,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得到了全面升华。

3、长期的形体训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性情和心理得到有效调节,排除抑郁与紧张,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4、形体训练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在学生集体参与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锻炼了交际能力,利于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5、经过一系列的探讨,足见医药类院校开设形体课对于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为职业竞聘成功增加一定保障。因此,该类院校有开设形体课的必要,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岗位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小兵,李秋平.形体训练对护理学生自信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学教育探索,2009(06).

[2] 苏晓云,贺继平,孙建萍,张涌静.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07).

[3] 叶碧容.护理形体与礼仪教学对策探讨[J].成功(教育),2010(04).

[4] 何玉凤,王祥荣,王珍珍.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的做法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09).

[5] 林丽香.中专护生形体训练教学引入护理礼仪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十三五”期间我院在县委政府及上级卫健健康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政策,医院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医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及医疗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护理及康复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成效。医院的科学建设增强,医院整体形象得到稳步提升。

一、医疗服务改善相关情况

(一)巩固切实有效举措,形成医院工作制度

1、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2、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培训等服务。

3、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我院现有临床路径病种74个,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并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

4、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5、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1、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脑卒中等,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我院将麻醉,医学检脸、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2、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各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我院正在建设医联体内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

4、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我院计划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等相关工作。

5、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我院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6、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7、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8、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

9、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

10、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 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

二、医疗技术临床管理

(一)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医院制定了《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批制度》、《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管理制度》《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重大(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等医疗技术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医疗技术的相关管理规定,我院2019年12月修订了《仪陇县中医医院关于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分级管理制度》(仪中医发[2019]50号),成立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组长由彭建院长担任,办公室在医教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对医疗技术进行了分级,同时针对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了准入管理。

(三)建立了我院临床科室手术科室分级目录,对开展手术、麻醉科室的人员进行资质、资格审核、授权,再授权。

(四)落实新技术、新项目管理。每年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伦理管理委员会对我院新开展或准备开展的新技术/项目进行审查、授权。

三、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方面

(一)护士队伍建设

注重护理队伍建设:2016-2020年我院共招考聘用了护理人员54人(包括在编65人和临聘119人),同时配合医院人事安排对新进护理人员,落实了岗前培训,同时相应科室亦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了科内岗前培训及必要的专科培训。

(二)护理人员培训

1、于2017年9月根据护理人员岗位分级管理要求,落实了护理人员的分层评定与考核,护理部每年一次考核和再评定。

2、“十三五”期间共组织院内学习培训496.5学时,其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340.5学时,培训人次达4932人次,培训内容包括新进护士岗前培训、各类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中医知识与技能以及护理知识新进展等,2020年主要针对N0-N3级护士行中医基础知识的反复培训及我院重要西医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重点放在急诊急救方面)。

(三)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1、我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至2017年3月,我院全面铺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达100%,并在门诊、手术室等非病房科室积极推行相关优质服务内容。

2、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继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培训,特别是新建科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认真落实为患者全方位的、全程的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中医特色及人文关怀。各科的陪检陪送、基础护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基本能配合到位,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3、根据医院相关激励措施文件,每季度评选5名优质护理服务明星,上报院部进行表彰。

4、开展难点:我院地处基层,患者不饱和,季节性明显,春冬季患者较多,明显集中在春节前后,且我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患者较多时,不能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相关要求。

(四)护理质量管理

1、各科继续按照随查周评月考核总结的护理质控流程进行科内护理质量环节把控,护理部随时巡视督查各科落实情况。每周二、周四参加医院组织的上下院区行政查房,及时发现并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加强与临床科室的管理交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护理部每周一至二次夜查房及各科护士长每天轮流夜查房,巡查夜间护理工作运行情况,排查安全隐患,协助解决护理疑难问题,以达到质量安全的最大化,有效地保障了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良好运行。

2、优化整理出了我院“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评价标准”、“2016版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制定了全年考核计划进行实施考核,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护理质控小组对各专项护理质量及月重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院部,与科室绩效挂钩。

3、完成了我院《护理管理手册》的第5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与岗位职责,实施了护理岗位分级管理,优化了相关护理核心制度与工作制度及护理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等,同时编制了我院《护士手册》。进一步优化了2017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对《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进行了第4次修订,每月认真落实重点考核,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院部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及时将考核的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要求科室有针对性的做出整改,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五)护理岗位管理

2017年9月完成各层级护士的评定与公示,并修订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下发各科室,要求科室组织学习。医院推行岗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有效的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护理部对护士长、护理员,科护士长对护士、护理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与职效挂钩。

(六)区域帮扶指导

对辖区内(大寅、岳来中心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主要帮扶措施有:人员派驻,院内护理技术指导,院内理论知识培训,院内一般技术操作与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于2020年我院承担了9个乡镇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七)中医/老年/妇儿等特色专科护理

2016-2020年6月我院共开展26项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较好的科室有针康科、内科系统、五官科和普外科。医院护理志愿者队伍多次院外义诊为市民行耳穴贴压、腕踝针、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较好的发挥了祖国医学传统技术。培养专科护士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八)延续护理

我院下属金城社区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人员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定期组织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对辖区内的慢性病人进行疾病回访,对辖区内的新生儿,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各临床科室落实病员随访制度,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

(九)存在困难及问题

1、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仍未完全得到改变,因待遇提升不大,所以虽然有各项激励机制,但个别职责落实仍有不主动现象。

2、由于护理人员待遇不高,离职人员仍保持较前增长态势,使护理队伍的持续稳定得不到保障。

3、因低年资护士多,护理人员职称配比也不合理,影响科室护理人员职称架构,实施层级管理有难度,整体专业服务技术水平欠缺,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4、床护比未达标,护士常有超时拖班现象,尤其是在内分泌科、普外科和妇产科。

5、由于医保控费等原因医用耗材使用品质就低不就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及许多一次性卫生耗材和治疗项目不能收费致使今年各科费用较往年明显降低。

6、外出参观学习机会仍不够,知识技术水平提升欠缺。

7、中医护理技术受医保制度影响,不能更全面地实施治疗方案,项目数量和治疗频次的限制在疗效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康复管理方面

(一)加大科室管理力度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反复学习《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要、收受红包、回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各种核心制度等文件及反面材料。今年科室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作为工作的“重头戏”之一。为此,一方面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付费,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平均住院日仅为 天,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

(二)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我科今年共招聘了针灸推拿专业医师5名,康复治疗专业 11名。外派进修 5 名。同时,我科人员利用带教青年医生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科内学习及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日交班,布置工作;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两彻底:(1)彻底整改。(2)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1)入院时:全面查体,详细病史,严格用药;(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注意事项,复查标准,热情相送。

4.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加强全面质量控制。科室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我们抓好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常规学习,要求重点抓专病知识学习,提高诊断符合率,提高治疗效果,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能,重视患者的诊断治疗,以高度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高超的医护水平提高了治愈率,保证了患者就诊和治疗效果。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医院的要求,专科的ICD-10诊断正确率达99.6%;专科重视中医药疗法,注重理法方药准确性,建设期间疗效水平有显著提高,中药治疗率达99.6%;专科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变性疾病、中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肩周炎疗效水平有显著提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执行,提高患者满意度,缩减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制定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病、面瘫病、肩周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并突出中医特色治疗。

(三)加强学科建设,促业务快速发展

继续沿着“突出中医重点专科特色,发挥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思路。(1)继续加快重点专科建设步伐。对有发展前景、有专科特色与优势人才出去进修学习。(2)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辅助科室的齐心协力,为专科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四)存在问题

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精心服务、爱心关怀”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员工都认同的价值观,需进一步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外派进修;科内康复设备配置欠合理,而且没有充分运用起来,制约科室进一步发展;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专科影响力也有待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形象虽然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还有很大空间提升。

以上为我院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医疗、护理、康复相关管理工作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以高标准要求各方面齐发展,为健康仪陇事业舔砖加瓦。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早期检查 先天性畸形 彩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5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43-01

优生优育必须从孕前开始,具体到饮食、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中医上有“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的说法。为了保证新生儿拥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孕妇在怀孕期间必须配合医生,定期做各项检测,了解胎儿的身体状态和发育状况,减少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为胎儿出生后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介绍了彩超在胎儿先天畸形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1 彩超在胎儿先天畸形检查中的重要性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对胎儿畸形的彩超检查越来越引起孕产妇的重视。早期的彩超检测可以对胚胎和胎儿的大致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对以后的准确检测打下基础。随着胎儿周龄的增加,通过彩超检测,我们可以了解到胎儿主要脏器的发育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问题。进一步的彩超检测,我们可以知道胎儿的心脏、大脑、胸、腹部等发育状态,如果发现胎儿存在先天性畸形,应该建议孕妇及时终止妊娠,减少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降低严重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促进经济建设的步伐。

现代医学中规定,孕妇应该在怀孕6周以前进行彩超检测,此时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腹部、胸部、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开始发育,提高早期彩超检测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这些器官和系统是否发育正常,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的问题。

2 彩超在胎儿先天畸形检查中的应用

65例胎儿畸形均经彩超检查,彩超提示胎儿畸形61例,准确率93.85%。在65例胎儿畸形中,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占首位,17例,即脊柱裂4例,无脑儿3例,露脑畸形3例,重度脑积水1例,脑膜脑膨出2例,全前脑畸形2例;其次为泌尿系统畸形6例,即多囊肾及多囊性发育不良肾5例,肾积水3例;唇腭裂7例;消化系统畸形6例,即十二指肠闭锁3例,肠系膜囊肿1例,闭锁1例,肝肿物1例;其他为: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5例,心脏畸形4例,脐膨出4例,腹裂畸形3例,胎儿胸水并腹水2例,胎儿腹水2例,双胎畸形2例,联体双胎畸形1例,胎儿水肿2例,成骨发育不全2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2例;孕14~20周21例,20~28周28例,28~40周14例,40周以上2例;羊水过少12例,羊水正常范围36例,羊水过多18例。当彩超发现胎儿轻度异常表现时,应定期追踪观察。例如对胎儿腹水诊断,即在胎儿腹壁与内脏之间有不等程度液性暗区,我们观察了5例羊水量正常,产妇无其它系统疾病合并症,于孕中期行彩超检查发现胎儿少量腹水,做追踪检查,结果均于晚孕时消失,随访至产后1个月无异常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胎儿至分娩皆无异常,但少数胎儿畸形尚不容忽视,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彩超及时发现,为临床处置提供信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彩超是临床中检测胎儿的先天性畸形的重要手段。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是胎儿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类型,此畸形主要包括脊柱、脑膜、全前脑等部位的缺陷。泌尿系统畸形在胎儿的先天性畸形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此畸形主要影响胎儿的排泄功能,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此外,消化系统的畸形也比较常见,使胎儿不能进行对营养物质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影响胎儿其他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彩超检查可以对胎儿的每一个系统进行去全面地检查,准确了解胎儿在每个时期的发育状况,确保胎儿的健康出生。

3 彩超检测的技术优势

目前,新生儿的出生缺陷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医护人员试图找到一种可以全面检测到胎儿先天性畸形的技术手段,确保新生儿的出生健康水平。对孕产妇进行早期彩超检查是排除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的有效手段,正在被众多医院广泛使用。胎儿的彩超检查可以实时观察到胎儿各个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发育状况,可以了解到胎儿的性别、染色体是否正常,以及胎儿是否存在基因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这对于预防新生儿出现染色体和基因缺陷的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彩超检查方便快捷,在检查的当日就可以找到检查结果,节省时间。无痛彩超检测由于具有减轻孕产妇的疼痛压力,受到孕产妇的欢迎,这种技术收到可以使孕产妇在检测的时候心情非常放松,以轻松的心情观察到胎儿的发育情况,对于胎儿的发育发挥着明显的优势。胎儿的彩超检测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检测知识,定期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使胎儿的彩超检测更加准确,更加具有说服力。医护人员除了要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外,在工作当中必须注意和孕产妇的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必须加以重视。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亲切,面带微笑,注意观察孕产妇的情绪变化,让孕产妇对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4 结语

新生儿的健康出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彩超检测对于预防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医疗界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虽然在城市中的彩超检测技术比较普及,但是在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彩超检测还未得到普及,在这些地区的新生儿先天性缺陷比较常见。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孕妇早期彩超检测的普及力度,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达到优生优育的标准,为社会和家庭带到幸福的保障,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15~1235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6篇

一、音乐艺术之于医学教育的意义

(一)音乐艺术之于医学,其本质是音乐之于人的意义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如果说音乐让身体健康的人为之感动的话,那么对与情绪不稳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病人,更会有深刻的影响。

在古代,音乐一直被应用于治疗疾病。我国是最早的音乐治疗发源地之一,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祭神灵、省风、宜气。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关于音乐能治疗疾病的论述及临床实例。如东汉哲学家王充提出“乐能乱阴阳,则亦能调阴阳”等,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见,可以意识”,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关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乐记》、《太平经》、《养生论》等文献中也提出了丰富的音乐治疗疾病的思想。

古希腊人很早就将健康与音乐联系在一起,他们将情绪的净化看做是精神治疗的重要过程,而完成这一净化过程是通过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来完成的。古希腊哲学家、医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人们听到那种使灵魂激动的音调,在神圣的乐调影响下,恢复正常状态,仿佛受到一种医疗。”\[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爱好音乐的医生,把音乐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认为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18到19世纪,出现了大量关于音乐心理效应的研究材料,并有许多医生用音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进入近代以来,很多著名的医学家、美学家不断用音乐艺术的美来武装医学,使医疗实践对美的要求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同时又是对医学美的有力推进。

(二)音乐艺术之于医学教育,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在于使医学蕴含审美意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霖: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浅论:意义、困境与行动医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本身就是科学对真理和完美的追求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学科的自然美和服务社会过程中体现的社会美,艺术为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需要新知识的充实和更新,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人们早就发现艺术美与医学有密切联系,它不仅成为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素养。如,“黄金分割率”这个在艺术史上最常用的规律,在建筑、音乐、绘画、美术上已经普遍使用。

在医学美容整形中,如何让脸型与五官的比例搭配协调,需要运用审美的规律对其进行分析,甚至包括整形手术完毕之后,也同样是用美学的审美原则去分析是不是让患者的形象得到了美的改变,以此来判断该项整形手术是否成功。美容整形是“活的雕塑”,它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整形美容外科讲求的永远是感觉,是一种来自整体视觉上的和谐与愉悦,而不是执着于鼻子或眼睛等某一个器官细节。这种感觉不是单靠医学技术来完成的,更多考察的是医生的艺术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务工作者就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美的活动、美的形象的追求者。

(三)音乐艺术不仅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表达形式,而且作为医学的有益补充,使医学活动充满情感与爱的元素

利用音乐艺术作为提高医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从中提炼出音乐艺术的医学意义,才能使音乐艺术真正融入医学教育中去,从而使医科大学生在医学语境下更好地融合人文与科技,这样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更好地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并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3\] 。

要实现医学语境下人文与科技的顺利结合,最重要的是找到着眼于音乐艺术与医学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并设置形式恰当的课程门类,开拓多元文化资源,并突出该课程在医学院校的特色, 不仅能使音乐艺术真正成为医科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也能有效拓展大学生关于医学文化的人文视野\[4\]。

二、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现实困境

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医学生应该兼具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但音乐艺术在医学教育中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一)缺乏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观念

当前,医学科学主义与医学技术主义思潮不断彰显, 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特别是医学人文价值遭到遮蔽, 被显在或潜在地视为无用, 表现在:教育过程呈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轻人格培养和人文素质提高;道德教育与人文教育更多地当作一种装饰与点缀。同时,高等医学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普遍以实用眼光来看待教育、从事教育, 将接受医学教育过程纯粹视为就业的准备过程、获得一技之长的手段和谋生的工具\[5\]。音乐艺术作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融合点,其显在的更多倾向于人文价值,却由于人文素养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割裂状态而直接被医学科学主义、医学技术主义及医学功利主义所遮蔽,其潜在的医学教育价值则被掩盖,无法形成音乐艺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共通的基本观念。

(二)缺乏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课程

就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来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 , 其中大多课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用\[5\]。而由于医学课程繁重、音乐老师人才的缺乏,许多高等医药院校的音乐课程和教育基本上是空白,仅靠一些学生活动活跃一下校园的气氛,没有构建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片面追求显性课程,忽视了隐性课程。由于认识取向的误区,人文素质的培养倚仗显性课程即理论授课,认为对医科大学生进行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艺术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就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全部\[3\]。这种生搬硬套式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会将人文教育变成附着在医学教育上的点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将其刻板定义为娱乐、消遣型课程,积极性不高,最终只能取得扩充大学生知识面的简单效果,难以嫁接起与医学人文素养相关相切的精神桥梁。

(三)缺乏音乐艺术素养与医学素养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人文教育的教师一般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从事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师,自身缺少对医学的实际体验和研究。第二梯队是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身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受限,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相联系,势必导致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的脱节,达不到预期的人文素质培养效果\[3\]。而在具体的音乐课程中,大部分由缺乏医学实际体验和研究的教师任教,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音乐艺术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音乐艺术层面,难以挖掘出音乐艺术对于医学的深刻内涵。

(四)缺乏音乐艺术与医学的教学环境

没有基本的观念,没有系统的课程,没有专业的教师,自然难以形成相应的环境。我们曾经对某医药学院的学生进行过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70%的学生不懂得简谱,80%的学生不懂得五线谱。学生最喜爱的歌曲中90%是通俗歌曲和流行音乐。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只停留在感官欣赏的阶段,满足于一般的悦耳动听。即便涉及内容也只处于浅显、直接的低层次(轻音乐,通俗歌曲的广泛流行就与此相关),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型交响曲、经典音乐无从感知,更谈不上赏析,而延伸至医学教育的层面,更是无从谈起。当前的医学教育环境下,音乐艺术教育不仅作为人文艺术被工具性切割而排挤在医学教育体制之外,其源远流长的医学价值更是鲜有触及。

三、音乐艺术融于医学教育的行动

音乐艺术不仅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种媒介,更是医学教育达到仁心仁术境界的一种必要途径。音乐艺术必须要融入医学教育,不仅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手段,更作为医学教育新领域的拓展方向。

(一)树立音乐艺术与医学的联接观念

艺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活动,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使其长盛不衰,并逐步形成艺术与医学的联接观念。对于高雅艺术而言,对其的理解和欣赏,应经过一定的环境和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尤其是经典艺术作品。要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精髓,一方面必须积累相当程度的高雅艺术知识,另一方面也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6\]。应该意识到,在高等医学院校推广高雅艺术的活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医学院校应重视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定期引进高水平艺术团体演出,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提高医学生艺术素质。

(二)构建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特色课程

在开展高雅音乐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现高雅音乐艺术进校园形式的多元化和本土化,使代表地方艺术特色、具有浓郁地域文化如“武当文化”、“道教音乐”、“吕家河民歌”等地方艺术在高校中传播推广,让本土文化艺术进课堂、进校园,大力开展特色突出、形式多样、教育明显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广泛传播中外优秀高雅文化,还可以传承保护地方特色文化。武当文化是湖北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我们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地域特色文化,如邀请湖北省歌舞剧院、武汉音乐学院,来湖北医药学院演出湖北的经典剧目,让学生欣赏具有本土气息的艺术,激发对家乡故土的热爱,让大学生成为湖北特色文化的时代传承者。

将当地和高校文化特色融入音乐艺术中,一方面拓展了音乐艺术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产生共鸣。2012年10月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六医院脊柱外科做实习护士的我校大四学生周丽,乘坐公交车时,突遇公交车与一骑车老伯相撞,老伯当即不省人事。周丽迅速下车对受伤老伯进行打开气道、止血、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正是这“黄金五分钟”救援,为后来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老人得救了。周丽的故事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播放,被网友称为“最美姑娘”。在当年的毕业晚会上,大学生将这一事件编排成话剧搬上舞台,极大地震撼了大学生的心灵。高雅音乐艺术进校园的实质是让学生了解艺术,提升艺术修养。

(三)打造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双师型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医学即为人学, 医学专业的每门课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看教师是否会去挖掘。所以,教师的选择非常关键,无论是人文课程教师,还是医学专业教师,那种通常从学生处或社科部找几名业余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7\]。音乐艺术作为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融合点,可以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在医学专业教师的角色上找寻突破口,将音乐艺术补充进医学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并试图在医学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自然释放其人文价值,使人文教育不再成为医学教育的点缀,成为医学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要打造既懂音乐艺术,又精通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在新引进师资队伍时设定新的考核标准,调整教师引进的专业要求,避免教师的片面人文化,或者过度的医学专业化;二是在医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注重引导新的价值导向,改变教师现有的医学教育观念。通过学历教育、课程培训等方式,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医学人文教学与科研水平\[5\]。医学课程繁重,教师直接成为医学生接触最多的引导者,其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医学实践,教师如能利用好音乐艺术开展融合大学生专业实际的人文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又能联系医学实际,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人文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创造音乐艺术融入医学教育的多元共享环境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能只使用开设大量课程进行修补的方式来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在思想上引导、匡正学生\[3\]。而思想上引导、匡正学生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多元、共享的文化环境。课外多举办与医学主题相关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活动背景,提升观看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校师生充分了解、广泛参与,采用多种推广手段,极大提升覆盖面。同时,在医学专业课中融入人文教育内涵,不仅能够使枯燥的医学知识鲜活起来, 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与接受, 也能够促进学生专业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5\] 。

在具体操作层面,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新媒体和电子商务,将音乐艺术的运作与之相结合,不仅构建更加多元化的运行机制,而且可以营造大学校园里的音乐艺术文化。首先,可以搭建相关的信息平台,通过微博、网站与论坛的建设,以及校园电台、报纸等多种媒体,音乐艺术活动信息,为学生及时了解高雅艺术演出信息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充分进行资源共享,在网站上设定相关模块,支持学生下载演出票和预约观看,并支持学生观看不同院校的演出。在网络推广中,充分吸收学生观众在微博和论坛上的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感受,改进演出质量。还可以做好活动的营销推广,通过校内BBS、人人网、校园微博等信息渠道向学生介绍相关艺术种类、艺术大师的背景知识,邀请专家开展艺术讲座,举行有奖知识竞猜活动等。

总之,音乐艺术具有健全美好人生、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对医科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提高分辨美与丑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正确地运用美的原理指导今后的医疗实践。使他们成为知识结构完善,既有精湛的医学科学技术,又有高尚的思想情操的新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利斯特.疾病的文化史\[M\]. 秦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 王荣新.艺术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4).

\[3\] 张立,王敬春,陈冬梅.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点误区\[J\].学园,2013,(17).

\[4\] 王思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1).

\[5\] 张宗明.高等中医教育应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7篇

作者单位:510655广州市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

李群:女,本科,主管护师

细节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我院实行细节管理,细节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人员细节管理、机器设备的细节管理、急救办法的细节管理,比较2012年度与2013年度我院出诊准备时间、救治成功率、投诉率情况观察细节管理效果。结果:2012年度与2013年度我院出车次数分别为1643,1525次,2013年出车准备时间明显低于2012年度,2013年出诊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2012年度,2013年的投诉率明显低于2012年。结论:院前急救的细节管理可有效缩短出车准备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减少投诉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细节管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83

院前急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传统的院前急救方法局限于狭隘的等候患者局面,一定程度地延误了患者治疗的时机[1],无法让患者得到最正确的院前急救方法及入院后快速的救治活动,无法满足当今急救的需求[2]。自2003年1月我院院前急救实施细节管理,救护车内配备了较高性能的救护设施及其它先进设备,并加强了急救交通指导、急救指导及医院与院前急救的联系,即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提出的“大急救”,“无缝链接”观点[3-4],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院前急救共配备工作人员24名,其中男18名,女6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1.9±6.8)岁。其中医师8名,护士12名,司机4名。工作人员学历情况: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4名。工作年限2~16年。院前急救工作时间2~12年。通讯系统平台为GPS车载导航系统,采用专用急救电话,急诊110电话进行同步电脑记录,进行24 h不间断监控。院前急救物品配备齐全,如急救仪器、设备、药品、转运担架、护具、纱布等。

1.2方法2012年度我院院前急救部门进行常规管理,2013年度采用细节管理方法进行院前急救的日常管理。细节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人员细节管理

1.2.1.1司机的管理实行司机组长制度化管理,司机组长主要对其下辖救护车进行有效的维修保养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救护车高效调配,下辖的每位司机各分管一辆救护车,对救护车施行有效的检查与保养工作,充分保证车况性能良好、车内外干净整洁、车的日常消毒工作,同时完成出诊记录以及车辆性能登记表工作。另外对司机进行职业道德、交通状况及急救知识培训。

1.2.1.2医护人员管理培训管理:对急救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现场模拟性训规的急救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如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吸痰、心电监护、简易呼吸机使用、除颤术、气管插管术、止血包扎技术、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技术,对每位出诊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并建立考核档案,实施奖励与惩罚机制,加强急救技能。沟通训练:急救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当出现人员伤亡时,患者及家属都有一定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急救现场医务人员首先应当保持足够的镇定,使用安定、缓和的语言配合自我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解答、安抚,同时重视在急救过程中的沟通及履行告知义务等[5]。

1.2.1.3信息化管理我院救护车均配备车载导航系统,于急救车上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移动终端(GPS),网络接入地方市政信息专用网络平台及CDMA网络连接,有效地实现与120中心联网。但由于护士流动频繁,未固定人员维护,经常出现故障。2012年开始,我科加强了GPS使用管理和维护。GPS软件的应用管理方法:(1)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对我院护理人员软件使用进行专业化培训,设立完整考核指标,考核合格后准许上岗;加强我院护理人员对呼救信息的录入及处理、地理信息的调用、文字图像的传输进行精准、快捷的操作。(2)请交通管理局技术人员对我市的繁华地带交通及相关规则进行培训指导,切实保障司机及120急救指挥中心人员道路状况熟悉程度。

1.2.2机器设备的细节管理

1.2.2.1救护车的管理救护车应停靠于离急诊医务人员尽可能近的场所,以备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更快的完成出车的准备性工作,提升出车效率,缩短出车时间。

1.2.2.2急救设备的管理,具体管理细节为急救护士每班对所有设备进行交接检查,确定设备正常后完成交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日常检查所发现的问题仪器、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处理或者更换。

1.2.2.3加强信息化设备管理安排专门人员每日保持GPS硬件的清洁,安排技术人员每周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整体检查,充分保证GPS系统的高效、无误良好的运行,同时完善GPS信息化人员值班制度,要求做到GPS信息系统出现问题10 min内进行有效处理,计算机终端24 h不间断运行。另外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以确保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做到正确的应对。

1.2.2.4急救药品的管理成立以院前急救护士长为组长、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强、责任心强的护士为组员的院前急救药品管理小组,组织院前急救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使急救药品做到位置正确、药品种类完善、数量足够以及标识清楚,备用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每天每班进行检查并要求有详细的检查记录。

1.2.3急救办法细节管理

1.2.3.1出诊时间管理在接到120求助电话后,护士立即通知医师及司机出诊,出诊时间要求为白天3 min内,晚上4 min内,在出诊中途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与报警电话进行联系,以确定详细的报警地点,并与报警人确定患者目前的伤病情况,通过电话的方式对其进行一定的简易紧急自救处理指导,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现场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1.2.3.2现场急救细节管理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少伤残,救护人员应当做到时间、团队、纪律、技术相互协调一致。护士应密切的配合好医师的急救工作,在迅速判断伤病员病情后,应快速评估周围环境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针对现场复杂多变的急救环境,采用初级或者高级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急救的原则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救命后救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复苏后固定、先救治后转运。急救现场首先做好伤病员的生命体征评估,认真对患者的意识、气道、呼吸机循环体征、伤口进行检查,进而判断伤病员病情的轻重。护士在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时由于急救现场环境嘈杂、混乱,加之可能存在一定的急切情绪,在执行前复述两遍,在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急救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抚工作,尽快的取得患者信任、支持与配合。对于“三无”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大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涉及伤员,一边进行救治,同时积极的向科室、医院主管部门及110进行报告,现场拒绝治疗的伤病员可采取确认签字、录音笔进行录音的方式对证据进行有效的保留。

1.2.3.3中途转运管理现场急救条件十分有限,在接受伤病员后应当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及时的救治,在转运中途医务人员对伤病员的病情进行密切细致的观察,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做到有效的监控,中途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完成记录。转运中途,对进行输液、吸氧及放置引流管的伤病员应做好预防管道扭曲、堵塞及滑脱,对骨折患者进行包扎固定后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末梢的血运情况,颅脑外伤、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应密院前急救医师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及瞳孔变化情况[6],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报告与处理。

1.2.3.4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在完成急救任务后做好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严谨的规范化书写院前急救病例,为伤病员的抢救保留足够、有效的数据。急救过程的文书书写应当从接听电话、出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急救地点、简要伤病情况、出诊医护人员及司机、患者去向及特殊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记录。

1.2.3.5交接管理将我院科室电话号码记录于出诊表首页,院前急救遇到伤病人员,病情、伤情严重的患者,要求护士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如中途遇到伤病人员病情十分严重时,通过出诊电话通知专科人员,做好有效地应急抢救性准备工作,以尽可能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以达到减轻伤病人员经济负担的目的。

1.3观察指标(1)观察2012年度及2013年度的出诊情况。(2)比较2012年度实施细节管理与2013年度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出诊准备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投诉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出诊情况比较2012年共出诊1643次,空诊164次,2013年共出诊1525次,空诊170次。

2.2细节管理前后2个年度出诊准备时间(表1)

3讨论

院前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在当今市场化的医疗服务条件下,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院前急救的核心竞争力是更短的到达时间、更优质的急救服务[7]。更短的到达时间有赖于日常的细节管理,细节管理是通过将可能延误出车、影响急救的任何因素进行提前考虑,做好预防,从而尽可能缩短由于机器、设备故障,急救物品不足及人员因素所造成的出车延误或院前急救效果不理想的局面;通过接入电话、GPS定位、了解情况、安排出车、远程指挥、入院治疗的过程,将其中的每个环节牢牢把控,一方面提升出车、抵达、救治、转运的效率,另外还可提升救治的成功率,并降低急救的风险。通过细节管理将可能影响急救的风险因素进行提前防范,并采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对急救全过程监控及指导的目的,对于提升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及降低出车准备时间有重要意义。

结果显示,采用院前急救的细节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出诊准备时间、降低了投诉率及增加了救治的成功率,这与院前急救的细节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影响救治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出诊准备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急救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整体协调能力,而出诊准备时间的长短与出诊前相关急救用品准备是否完善,出诊安排是否合理、人员管理是否完善有关,通过细节管理对出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用良好的细节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约束,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诊的准备时间。而更少的出诊时间无疑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救治的成功率;细节管理十分强调整体协调能力,在急救现场,通过良好的团体配合,中途转运管理亦可一定程度的增加救治成功率;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投诉率是衡量医院院前急救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最少的出诊准备时间和良好的院前急救服务以及优质的整体的管理,均可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投诉率,改善医患和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爱华,陶红,桂莉.国内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23-25.

[2]赵永春,金雅丽,张雷,等.数字化院前急救医学系统的组成与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09-1311.

[3]Dhruva VN,Abdelhadi SI,Anis A,et al.ST-Segment Analysis Using Wireless Technolog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ATMI) trial[J].J Am Coll Cardiol,2007,50(6):509-513.

[4]Davis DP,Graydon C,Stein R,et al.The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paramedic versus e-mergency physic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hospital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J].Prehosp Emerg Care,2007,11(4):399-402.

[5]张爱珍.120电话指导及告知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105-4106.

[6]向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J].重庆医学,2011,40(16):1660-1661.

[7]柳惠玲.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做好院前急救工作[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63-64.

中医脊柱的专业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脊髓损伤;脊髓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51.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7-132-02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Spinal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HEN Tulan

The Fifteenth Wards of Orthopedics Department,Zhejiang Hospital,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spinal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All 36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only accepted drug and gener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ystems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besides drugs and general care. The functio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3 month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ercise,feel,touch,FIM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and observer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health education,tru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tients,families and society. Therefore,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脊髓损害引起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此病较常见,属骨科危重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差、致残率高[1]。因此,患者的心理压力巨大,如不及时疏导,很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沉重的负担。近年来,我院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尝试用健康教育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2~63岁,平均(33.2±3.8)岁,病程1个月~2年。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6例。导致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为车祸和高空坠落。选择患者时排除曾患精神疾病、慢性全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病理原因导致的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

观察组患者除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和一般护理外还同时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入院介绍:形成一对一责任护士制度,由责任护士先对患者的受伤情况、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解并记录在案。责任护士将医院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探视情况等提前告知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疑问,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到重点突出。②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试:对于患者来说,突然丧失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巨大影响。此时对患者的关爱十分重要,责任护士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爱心,先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再使其逐步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③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和康复的锻炼方法。从进食、更衣、日常清洁到休息时的摆放,从预防压疮、上下轮椅的方法到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都应面面俱到。同时要积极帮助患者防治肺部感染、尿潴留、便秘、褥疮等近期并发症,并对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④出院教育:患者出院前要对其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除教会患者自我导尿及如何处理意外紧急事件外,还要叮嘱家属继续配合患者的康复训练,必须做到定时、定量。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交流,因为脊髓损伤可能会造成患者终身残疾,因此家人的态度和关爱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应告知家属使患者尽快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这样能增加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归属感。每个月至少与患者电话沟通两次,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出现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价采用Lovett肌力标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即评价十块肌肉的运动功能,共分0~5级6个级别,总分为100分;感觉评价主要为皮节的痛觉和触觉评分,共分为0、1、2共3个级别,痛觉与触觉满分均为112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功能独立性评价采用FIM指数评定。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运动、感觉、触觉评分比较

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运动、感觉、触觉评分比较(χ±s,分)

组别 n 运动评分感觉评分 触觉评分

对照组 18 46.47±4.45 45.69±4.68 48.55±4.77

观察组 18 66.32±5.43 68.54±5.39 71.37±5.71

t 11.76 7.53 13.23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独立性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独立性比较(χ±s,分)

组别 n Barthel指数 FIM评分

对照组 18 45.77±4.69 55.11±4.38

观察组 18 58.15±5.81 78.34±5.41

t 7.29 13.53

P <0.05 <0.05

3讨论

脊髓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是周围神经系统与脑互相传递信息的通路[2]。脊髓受外力作用后常引起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性血肿、压缩性骨折等脊髓压迫症状。脊髓损伤患者会在脊髓被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出现病理反射等[3]。

脊髓损伤后造成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脊髓功能恢复时间长、大部分患者会终身致残。这些均给患者自身、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患者到医院除接受必要的基础治疗外,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采取了健康教育的方式,希望从患者的主观因素出发,让患者摆脱恐惧心理,拥有良好的心态迎接生活,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4,5]。我们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是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活动。从入院时即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疾病介绍、康复指导等,并对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疾病并发症等。其目的是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6-8]。

本文的结果显示,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摒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观察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是脊髓损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患者自我护理与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若连,吴旭友.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6,4(8):62-63.

[2] 王晓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63-164.

[3] 杨秋苑,何小英,赖莹莹,等.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广东医学,2004,25(3):316-317.

[4] 杨俊,张爱莲. 健康教育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4,81(4):89-90.

[5] 邹佛莲,李碧桃,马泽萍,等. 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08,8(4):53-54.

[6] 朴彩莲,金明玉. 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22-123.

[7] 刘继洪,张小娟,余海波,等. 创建有特色的三级医院健康教育体系[J]. 现代医院,2006,6(1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