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36-01

《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教学目标明确阐释:“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阐述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解放,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填鸭式”状态的打破,是对小学数学教师履职尽责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的根本主旨,对于小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积淀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很重要。

一、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阐述告诉我们,人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提出一个问题开始,而能够提出新问题是源于思考问题的结果,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所思,才会有所疑,有所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小学生天生好学多问,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同样会有许多想提问的问题,他们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恰恰是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提出数学问题的做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就是培养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求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不同于老师的对于问题的求解方式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获得“异曲同工”的收获。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是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必然要求,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则适应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突破习惯思路,能够从相反的思路或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显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一是要启发和锻炼。例如: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某小学387名学生集体出行。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9=43(人)43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二是要发现和保护。学生的逆向思维时常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出现,教师千万不要限制和规制学生的逆向思维,即便是这种思维的萌芽,即便是这种思维很可笑不成熟。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都十分敏感,教师不经意的言语和举动,学生都会很上心。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思维火花的出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赏识和鼓励。

三、引导和锻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培养其认识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来增强形象具体的认知,把数学知识灵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和锻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依靠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材的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应该是灵活的。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改变“照本宣科”的教法,变之以加工处理,给学生创设有益于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学生所能具备的观察能力,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提炼教材和组织备课内容;其次是根据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来设计观察物体、观察方法,提出观察要求;处理教材;再次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思维空间调整教材。如讲授“观察物体”这一课,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主题图教学作以灵活设计,将实物观察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对同一物体做不同角度观察的体会。这样的引导方法无疑启发了学生对观察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角度不同作法去观察,进而获得不同的观察印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换角度思维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霍廷荣,李艳林.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05).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2篇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思维能力;探索;创新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当然更有它科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学习是充满艺术性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过程,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其应变能力,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一、多方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与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也不能忽视基础性数学知识的传授。

1.传授正确的学生方法

我们常说“教学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要教方法,教能力,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在教方法,教能力之中,就包含着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如果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具有若干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一致在解题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

2.活学,活用,转化思维

在我们的教学中,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有组成部分。在教材安排中往往安排一些习题是直接用概念或经过变化后运用概念解答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来解答,让学生发现概念比用公式、性质解答更加简便,尤其对一些不能直接用概念解答的,这也就让学生转化思维,活用概念。

二、注重实践,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长期用数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并用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数学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鼓励大胆探索,养成善于应变的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些习题大胆猜测,善于应变,能使学生全面认识这类问题的特殊性与一般性,进而使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这类问题的本质。因此,数学教师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二是善于随机应变,数学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的科目,教学中学生随时有可能提出教师想象不到的新疑问,于是就要求教师能在纷繁复杂、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境中迅速判明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解决矛盾,有效的影响学生。三是善于掌握教育分寸,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数学问题时,做到分析中肯,判断恰当,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2.掌握基础,巧妙转化,拓展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深在概念抽象、公式多、题型广、解法活等。巧妙转化正是数学的奥妙所在,衡量学生数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看该生的转化能力如何,我们在数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巧妙化能力。有许多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分析和思考,有多种解题途径。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能用多种思路解题,以便做到既能灵活地动用知识和思路,又能通过比较选出最简捷的思路,经常性的训练,势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广阔。

三、转变角度,培养逆向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其中逆向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习惯于顺向学习公式、定理等并加以死板套用,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学生思维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数学命题教学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数学命题是数学知识的主体,数学命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命题包括定义、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数学命题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认清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如果把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交换,那么所得到的命题就是它的逆命题,但一个正确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正逆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命题来解决问题。

(2)如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认识实际,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逐步地让他们接受逆向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理解问题实际出发,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精力放在优选习题上,充分挖掘例习题的训练思维的内在潜力上。

(3)逆向思维的培养要从学生的能力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化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结合问题特点有计划的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执果索因”的逆推法的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适时采用分析综合法,是培养学生养成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吴祖凯.顺着学生思维走,尴尬一次也无妨[J]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4篇

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

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由结果分析原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探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

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

通过探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

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

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辨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例如,当讲解“地球的公转”时,我在讲解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

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力探究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多阻碍,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在当下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社会里,创新知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若要在这个社会中很好的生活,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理念里,教师过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丝毫不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就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实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积极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教师要要求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积极探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在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在自己教学的学科上花心思,不再去关注其他学科方面的信息,逐渐将自己的知识局限起来,这就导致教师的综合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将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许多课程都是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的,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只有逐渐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新课程要求下逐渐发挥自如,才能逐渐摆脱对课程的依赖。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新思维的锻炼

在新课程标准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从好多方面入手。

1.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注重锻炼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就物理学习而言,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若想做到深刻理解,就要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只有通过自己认真的观察,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开始。例如,物体的坠落、液体的流动、物体的导电,等等。通过对学习和生活细节的长期留心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2.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实验课的比重非常发,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自己做,而不是老师做学生看,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是需要实验学习的课程,教师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记忆力的好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对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同样关系巨大。良好的记忆力往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极高的注意力,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创新性思维。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记忆力的培养不光要在提高学生注意力上下功夫,还要从记忆技巧上下功夫。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系统的归纳总结,教师大多可以总结出物理学科的一些学习技巧,这些学习技巧或许会对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4.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中物理的学习,多是一些逻辑上的问题,根据学到的物理知识,通过逻辑推理,解释生活中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或者根据学到的物理定律,推理出新的物理公式。再或者,通过一些物理工具,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探究,最终通过逻辑推理,总结出一些物理规律。通过这些方面的逻辑推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能逐渐得到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具体的对策有以下几种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尤其是探究式实验。传统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被动的接受实验知识,丝毫没有创新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再探究式试验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逐渐成为了实验课堂中的主人。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探究的习惯,对一些真理的发现更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将更加留心,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学生才有可能有所创新,从而逐渐具备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什么是逆向思维能力呢?逆向思维就是指根据已有事物的内部发展规律,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不受已有认识的束缚,从而更加理性的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是解决一些棘手的物理问题的好办法。例如,在对教材内容“磁生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现象的再现,让学生从与实验现象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既然磁能生电,那么电能生磁吗?通过这种思考,学生将更有欲望去探究,去动手。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掌握“电生磁”这一物理现象的学习重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老师的培养是可以提高的,教师的任务不光光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逐渐提高 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又快又好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荣奎.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泽.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周维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活动;实践;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那么真正让学生学会联系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并且认真探索的话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话题,简述一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进而培养小学生发现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一、创造良好氛围,为数学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

小学教师首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对于学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的氛围。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和谐而欢快的气氛中开展数学活动,小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在活动中发现数学实践方面的难度,进而会自己找寻解决的方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的时候,既要从自身出发,把自己教师的身份放在一边,融入学生活动当中,一定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激发学生兴趣,为数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动力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拥有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也会处处留心,处处在意,拥有了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

1.做数学的有心人,数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做数学的有心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外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留出一定量的未知概念和未知定理,尽量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最后引出标准数学知识,同时,在平时的课外生活中,教师也要适时给予学生暗示,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多重性。

2.做数学的有心人,数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是思维强大的伟大引路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往往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堂上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明确概念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

三、培养创新能力,为数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石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之中。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才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自由发展。因此,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成为数学的有心人,必须使得学生人人有独创性。只有体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课程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有心人,要注重提升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什么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一种打破常规将正常事物发展规律逆向考虑的一种考虑方式。教师既要在所开展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渗透这种思维方式,专门性归纳逆向思维,给学生进行专题式分析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后加以应用,让学生真正锻炼解题时运用逆向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有心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作为小学教师,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教师在开展活动课过程中,提供数学知识来源背景以及实际应用,教会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所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中给予学生应用知识的体验。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进而成为一个数学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分析而解决数学问题,希望本文的探究能为所有同行们带来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邰云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南教育研究论文,2000.10

[2]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关键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那何谓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有一定的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它是一种极具开发创新的思维活动,帮助人类开创认知新领域、开发逻辑思维新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依赖于不断地推理与演绎、想象与联想等活动.创造性思维有以下几点特性:

(一)新颖性.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摆脱固有思维的禁锢与限制.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在对所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质疑、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

(二)求异性.创造性思维是“独辟蹊径”,强调标新立异,敢于打破成规.一方面是在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探索更加简便的方法;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情况下“不走寻常路”.

(三)综合性.注重知识的联系性.高中数学知识点虽然繁复杂乱,但是很多知识点都有内在的联系.当我们在解题遇到困难时,就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对解题思路有益的关键点,进而逐渐冲破困难的局面.

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落实与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摆在首位的.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是一种意识,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放在数学学习中,就是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去处理相应的数学问题.第二,创造性思维能够为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教育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元素.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能力与成绩的提升,同时又能激励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产生相互的作用,一种隐形的“竞争”,这样的一个互动关系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

我们看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缺乏学习创造力

这种缺乏创造力的表现就是,学生上课犹如万马齐喑,只是机械地听讲,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而安排自己学习的进度,不能够提出问题.但是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时候显得无能为力.缺乏创造力,就意味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产生依赖性.平时的学习中,有教师的引导,能够勉强应对习题,但是在考场上便会显得束手无策.

(二)学生的思维定式

高中生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习惯于依赖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他们长时间的学习中养成了单向思维、顺向思维、平面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学习数学是十分不利的.这些定式思维极容易让学生陷入死胡同,不利于知识的运用.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多向思维能力

1.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通俗地讲,就是要倒着个儿想问题.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培养逆向思维的意识,会打开他们的解题思路,对他们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要注重在这方面能力的引导.

2.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就要求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摒弃平面思维的限制,将题目摆在立体空间内审视,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角度.这种思维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立体型、多维透视性、直观性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思维的模式,方便学生能够很好地思考问题.例如:我在向学生讲解新课标高一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体问题”的时候,由于几何体是一个多面的、立体的模式,我首先培养学生立体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形成课本中几何体的模式,便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3.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也就是要求学生摆脱单项思维,从一个点辐射四周,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能力也就是发散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多向思维的锻炼,能够在解题时选择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如何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范文第8篇

一部动画作品的灵魂是它的创意,那么,在定格动画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得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创新的意识。

定格动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授课方式上。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流程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甚至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而在定格动画的课堂中,确定一个主题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剧情的发展,甚至连主题也可以自己选择。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主动参与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剧本创作课中,教师选定一个乌鸦喝水的主题后,学生可以写一个乌鸦喝水前传或乌鸦喝水外传,也可以是乌鸦喝水新编……这样一来,师生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情境中,学生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思维随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散;联想与想象自由而不受拘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图1、图2为学生的“兴趣”作品。

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形成头脑风暴。

欣赏创意作品,触发学生创新灵感

创意作品的展示,能很快地让学生接收到创新信息,从而进入角色,但需要教师在展示作品时进行恰当引导,如作品播放到情节转折处暂停,让学生猜测剧情的发展,最后再次欣赏、分析作者的巧妙设计。在欣赏完作品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拓展和类比演练,防止学生陷入简单模仿中。

选择的作品可以是经典作品,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作品,允许学生对作品直接评论并提出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快速共同进步。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较量”,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教师在挑选作品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构思巧妙,且制作简单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完后感觉:这样的作品我也会做,只是没有想到而已。此时,教师再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的突发奇想、标新立异,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为学生的创新营造环境,当一个好的点子出现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甚至表演都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的兴趣。欣赏作品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还能使其审美情趣受到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重视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特殊形式。随着课堂思想的活跃,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旦打开逆向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思维也就豁然开朗,就能产生许多新颖而大胆的想法。

在定格动画的拍摄中,笔者曾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一张揉皱的白纸平复如新的过程是如何拍成定格动画的?学生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一张揉皱了的白纸,是不能平复如新的。但是反过来,拍摄一张白纸揉皱的过程则非常简单。当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后,教师及时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在定格动画拍摄过程中可以产生许多神奇的效果,就在这堂课上,有学生想到一个创意:在自己的房间里固定一个摄像头,请一个助手辅助,拍摄自己起床的过程。最后呈现的效果是:从睁开眼睛开始,衣服自动跑到身上穿好,鞋子自动过来,被子自动叠好。下页图3为此节课后不久,一位学生拍摄的一个教室自动变整齐干净、垃圾自动进入垃圾桶的小片段。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难以跳出常规思维习惯。而变换思维角度进行逆向思维,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加强探索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是定格动画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应将一些创新想法设计成可操作的探索性实践。

为什么魔术不能更夸张一些呢?有学生想到了运用定格动画拍摄变魔术的想法,这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点子,教师就应鼓励学生拍摄出来,因为如果是单纯的表演魔术会变得难度很大,但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来表现魔术则非常简单,从空手里可以变出任何想要的东西,图4这个作品就是学生运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呈现的魔术。

在点评了这个作品后,教师继续挖掘:这个作品有新意,但还可以做得更出色更精彩,如从手中变出几颗糖这是一个正常的思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变出几十颗甚至几百颗呢?过程只需要一位小助手在旁边不断地添加就可以了。最后这只小兔子从手的一侧绕过去,能不能,直接从手中间穿过呢?这样才更夸张……在课堂上,学生就已跃跃欲试。这样一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动手再创作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为每一个新出现的创意感到高兴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注重学科整合,产生创新源泉

创新来自学科交叉,多学科碰撞是产生创新的根源。定格动画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学科整合特色最为明显,剧本的创作、场景角色的设计、配音的表达等,每个学科的小创新,都能体现在作品之中,这些创新又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学生对科技活动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以一个定格动画的形式来展示一个飞行器的组装原理,还有学生将种子的发芽过程、蚕的成长蜕变等素材拍摄出来,既整合了其他学科知识,又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呈现知识。

在呈现作品时,拍摄的对象不能局限于美术中的泥塑,可以是剪纸、玩具、真实景物等,或者互相之间的结合,如有学生将平板电脑和真实的照片结合起来产生从虚拟到现实的效果也非常不错。图5、图6是学生运用乐高玩具拍摄的定格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