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1篇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古人又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人文环境是学校内各种文化现象的条件、设施、布置、氛围等的总称,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所谓“硬”环境,主要是指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建设,包括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的住宿环境等,即学校的物态环境;所谓“软”环境,包括丰富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健康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等。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人文环境。高校物业管理必须融入和服务于特定的高校人文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态环境建设不是无规划、无目标、无标准地乱投资乱建设。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应是学校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的反映[1],是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的体现。人文环境是物态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校园文化是多年历史人文积淀而成的,是历届高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一所高校也可谓一所大熔炉,她要求每一位生活、工作在其中的人都遵循她的校园文化[2]。一个尊师重教、文明礼貌的高校是绝不容许邋遢冷漠的物业服务员工的。物业管理的形象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形象。物业服务人员的失误,可能会给到访者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物业服务客观要求具有校园文化特性。人文环境与物业管理可以互为所用、互补所长、互相促进。高校的物业管理很大一部分体现了该校的人文环境内涵。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持续影响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3]。人文环境是物业管理服务理念、文化内涵长期积聚形成的,又能表现出物业管理服务的种种特点,形成“品牌服务”,从而提升和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同时,人文环境也是物业管理服务的有效载体,校园的整洁和绿化,公寓楼内的文化气息都可成为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人文环境也可以表达出物业管理的服务理念,传输优质服务、人的感性认识,从而得到学校的认可。

二、人文环境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文环境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人本作用”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校园物业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文环境在管理中的作用首先体现的是“人本作用”或人性化管理理念。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对全校师生乃至对学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物业管理者本身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高等院校里,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渴望交流,渴望了解。这一现象在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另外,对于一部分远离亲人的学生而言,更需要一种雪中送炭式的关爱。因此,物业管理者所提供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在高校内形成一种校园情结或者说校园精神,使得全校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可以从相互倾诉、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中获得慰籍,这远比物质的东西重要得多。有了这样的一种感觉和认同之后,全校学生就会自然地生出一种责任感和建设美好校园的强烈愿望,形成在高层次上对校园生活的呵护,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有句教育名言:“亲其师,信其道”,它很好地向我们揭示了一条教育的规律,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这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晕轮效应”。对于物业管理者而言,一方面实施良好的“人文关怀”所产生的“晕轮效应”使得全校师生能理解其工作,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其工作,从而大大降低其管理与服务的难度;另一方面,良好的管理绩效也可以为物业管理者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给其带来良好的市场信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其竞争和生存的能力。

(二)人文环境在物业服务中的“育人作用”

人文环境在物业管理中具有先天性的育人作用。在整个校园建筑设计中,突出校园文化的人文特色,体现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的建筑特点。人文环境建设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以方便、实用、育人为原则,包括生活上、思想上、心理上的需求。生活上的人文环境布置是让学生能够不断增长生活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享受管理部门提供的优质服务。如在各个学生公寓布置温馨提示标语和寝室文明用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心系公寓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另外,还应在教学楼、学生公寓设置信息栏,信息栏的内容包括“天气预报”、“时事新闻”,“天气预报”方便学生掌握每天的天气情况,以决定是否增减衣服或根据天气情况安排自己的活动;从“时事新闻”栏中能够及时简要了解国际、国内大事,既节约了时间又增长了见识,并从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时事判断能力。在教学楼设立失物招领点,员工所有拾到的物品放在此处使学生感受拾金不昧的精神。诚信教育的形式和途径,还应在教学楼中开展教师文化建设,名人名言、名人名画布置其中突出文化的熏陶。校园的净化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让学生置身于整洁高雅、美观文明的校园里,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感受中形成一种热爱学校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会产生维护和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自觉地投身于环境美的创造中。高校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人文环境建设,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学生。物业管理人员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学生“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创设学校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影响下,发展能力,培养素质,同时将物业管理的服务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其产生共鸣。在一系列有意义的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会使学生感受到诚信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和培养节能的意识、使一些学生可以获得展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联系和交流,不仅使学生对物业管理产生了认可度和亲和力,而且还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及对校园生活的归属感。高校学生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群体,在情感上要给予积极的辅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所有上述物业管理的活动,均围绕人本管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物业工作的满意度,为后勤赢得信誉。

三、在高校物业管理中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如何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如何树立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物业管理工作如何促进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学校物业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结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设备设施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校园是我家”,这种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应该为教育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没有良好的物质基础、配套设施,教育的硬件水平跟不上,就难以发挥育人功能。

(一)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大体包括校园规划和建筑布局、校园设施布置、校园的净化、绿化、香化、美化、亮化、艺术化、数字化、便捷化等方面内容[4]。要坚持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活动性原则,建好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特色校园。

(二)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不仅应当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更应当有人文景观和历史风物,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起着思想教育作用。要坚持艺术性原则,讲究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协调典雅。

(三)校园净化,使学校成为“雅园”。校园的净化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让学生置身于整洁高雅、美观文明的校园里,可以让他们在审美感受中形成一种热爱学校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会产生维护和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自觉地投身于环境美的创造中。

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理念。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者更多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加之并不存在有效的市场和竞争,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更多地是在方便自己、限制被管理者身上下功夫。但是科学管理呼唤的是规范化的服务。一脸的严肃、满嘴的教条、粗鲁的言行,怎么也无法给人以家的亲近。因此,应通过培训、竞争上岗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妨借鉴我国已有的酒店管理的经验:规范统一的着装、微笑服务、用语礼貌,几声天凉早归的叮咛或者挨门冷暖的问候,无不透着人性,透着关怀。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2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理解物业管理各项工作规程;会结合物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物业管理方案;能应用物业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激发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该课程是在学习了《物业服务礼仪》、《建筑工程基础与应用》、《行政人事事务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对于了解、认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促进后续《物业管理跟岗实习》、《公共关系应用》、《分类物业管理》、《物业服务品质管理》等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在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

二、工学结合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特点,根据职业行动领域选择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在此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基于工学结合组织教学,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体现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设计思路。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设计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物业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学结合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对其进行教学论加工,把它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融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二)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设计

由校企联合组成的《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开发团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在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目标岗位———客服专员、管家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各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要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和完成该工作内容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按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合理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组织和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和16个基于工学结合的学习单元。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五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学情、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中16个基于工学结合的学习单元的实施要求,《物业管理实操》课程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构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此外,还要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性质,部分学习单元在企业的物业管理项目现场组织实施,部分学习单元在学校的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等校内实训室组织实施,通过校企双方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咨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物业管理实操》课程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课程教学中改革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法、角色扮演法、录像演示法等符合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课件、《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情景教学片等教学视频资料、《物业管理实操》精品课程平台、新视窗物业管理软件载体的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扩大信息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四)考核设计

工学结合的特点决定了《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考核必须体现“多元化”。该课程考核坚持知识评价和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学校师生评价和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学生作品评价和知识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物业管理基本知识书面考核、学习过程表现考核、物业管理方案(工作计划)制定考核、物业服务项目模拟操作考核相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法、考核主体、考核内容等方面均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增强课程考核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及探究性,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实施条件建议

1.师资。

在《物业管理实操》课程教学师资安排上,要坚持“专兼结合”的方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及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建立学校和物业服务企业人才交流和“双师素质”提升机制,通过从企业引进教师、与企业互聘员工、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师资保障。

2.教学环境。

为有效实施《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必须建立多功能的物业管理情景教学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校内职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高质量地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此外,学校还要选择5家以上品牌物业服务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将课堂延伸到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管家等职业岗位,促进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课程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提高。

3.教材。

工学结合教材是实施《物业管理实操》课程的必备条件。《物业管理实操》课程工学结合教材应由专兼职教师合作编写,按照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管家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材,结合相关岗位要求把知识学习、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典型操作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形式不再仅仅是纸质教材,而应是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多媒体声像资料、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组合成的“立体化”教材。

三、课程设计特色与创新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有机结合

遵循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形成、职业素质培养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有机融合,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二)校企全程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考核,有利于“教学做合一”目标的达成

“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全程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考核,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两类师资的联合、“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境的结合、“学生”和“职业人”两种身份的复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两方评价的融合,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等,实现了学校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物业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做合一”目标的达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特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58-02

一、 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是通过市场并用经营管理手段直接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的经营管理行为,是政府、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关心的事业,从管理内容来看,除房屋及其设备的维修养护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收取管理费和项目的经营服务费,实现其经营目标。高校物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学校,实施范围主要限于校内,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物业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使领导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2、高校物业管理,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节省经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实效,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良好的物业环境。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与高校政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多数的领域渗透着培育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意识形态。首先,从教育学上理解,我国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摇篮,其要求物业服务必须具有相容的特性;其次,从经济学理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经济利益,必须首先服从于高校教育产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效益,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对物业管理的自主选择,有其自身经济学上的涵义;从管理学上理解,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高校物业管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要“以教学为中心,诚信服务”的价值内涵为重点,树立“服务、严谨、亲和、友善”的良好形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有文化特色的物业管理氛围,达到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三赢的目的。4、领导省心,学校省钱的最佳途径。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学校的用工成本加大,劳动纠纷不断,将用工体系纳入物业管理公司体系后使得学校与合同工、临时工等形成了厚厚的隔墙。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校节约至少20%的费用。

二、高校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也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位准确,理念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位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为师生员工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保障体系。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要始终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二)严谨务实,强化制度。物业管理要在学校整体布局下,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始终坚持“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宗旨,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热情、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以校养业、为校减负、服务学校、走向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步树立从单一的简单服务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主体式服务向专业化物业服务转变的经营管理理念。(三)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中心形象。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企业向心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赋予企业员工崇高的荣誉感,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企业的地位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上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在不间断地进行员工适时定期培训过程中,员工不仅缩短了对业务的熟悉过程,好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又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和借鉴,而且能让员工与员工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有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高校后勤的优势就在于以高等学府作为依托背景。“高等学府”这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使员工在“学府”产生荣耀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吸引人才,完善招、育、用、留的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做了的都是小事,误了的都是大事”。物业管理的特性涵盖面非常广,头绪很多,可谓“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牵涉的部门多,可谓“杂”;很多工作是面上的工作,物业管理工作与对“学校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是学校门面的直接体现,工作可谓“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立体的工作,如:垃圾随时都有,就随时可能在某个角落产生;杂草,一大意就有可能爬满校园;水电,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谓是“变”。因此,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认真思考,把工作做到实处。

搞好物业管理,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产权清晰原则。产权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满足舒适、安全、整洁、宁静的要求,并保证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二)专业服务原则。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严格规章制度下的严密作业指导,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三)责、权、利明确原则。使用人、所有人、经营人等各方依法签订合约,明确界定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扯皮。(四)服务承诺原则。全心全意,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宗旨。(五)管理科学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按企业规律运行,又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搞好物业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一)落实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展服务项目,挖掘服务潜力,广开资金来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二)加强宣传,理顺关系。高校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之间,物业部门与学生之间,物业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和交流,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物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持续提高。为此,要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三)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现持证上岗。形成一套自我培养,自我开发的人才机制,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管理队伍,并孵化更多的社会物业企业。(四)强调企业化管理。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五)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作为新生行业与社会物业相比除有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物业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大目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要强化“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用优质的服务实现高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

树立物业管理在师生员工当中的良好形象,便于与师生员工的日常沟通,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很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健康、开放的工作环境。要对员工不断地灌输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统一员工的劳动服务意识。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适时地支持和赞助学生活动等。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要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生存,走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现代物业.2008.(04):86-87

[2]倪智明,宋汉卫.沟通的价值及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2008.(01):49-51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物业管理 绿化建设 养护

绿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展示学校形象、加强高校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独特的校园绿化,也可代表学校的历史与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观念不断进步与更新,对绿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给高校物业管理中的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以下将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高校物业管理特征

一般性物业管理具备专业性、规范性、经营性、服务性等综合特征,而高校物业管理除了具备一般物业管理功能之外,还具备如下特点:

1.1服务对象

社会物业的服务对象来自不同行业,而高校的服务对象则是高学历、高层次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特殊的知识群体,对物业管理的形象、服务内容、人员素质等提出更高要求,而管理与服务工作更需要精心安排、讲究工作方法、维持管理秩序。

1.2教育功能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发挥育人功能,并与高校的教育目标、科研项目、教学管理等相适应,具有特殊的“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责任,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高校教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赋予高校教育全新底蕴和内涵,为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提供支持。高校物业管理与一般性社会物业管理不同,除了做好基本物业服务工作之外,还应注重营造育人氛围,构建校园软环境。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已成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校园绿化的功能

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科学知识阵地,同时也是文化阵地与文明阵地,发挥传承历史、发扬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校园对新生力量的塑造具有特殊意义。建筑与绿化作为高校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功能效益、社会价值、综合效益等超越了经济意义而存在。校园绿化建设,主要具备如下功能:

2.1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即自然功能。人与花草树木原本都是源自自然,因此人类具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本质需要。通过绿化建设,可以改善校园气候,发挥温度、湿度调节,降低噪音、防风降尘、净化空气等作用,给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与生活环境。

2.2校园形象功能

校园环境与绿化状况,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当教师或学生初次步入学校,对校园环境、绿化状况等产生第一印象,直观性地感受学校实力、管理水平以及精神风貌。良好的校园绿化建设,可给全体教职工、学生带来舒适感、自豪感、归属感及凝聚力。

2.3景观功能

在高校校园中,通过合理搭配各种植物、雕塑小品、水景、石景等,在校园内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校园中以古朴的建筑为主,搭配馥郁的花草、绿树成荫,被称作“花园式”学校。在校园内,栽种了自清朝乾隆年间以来的苍松、以及历时长达两百多年的古典建筑群等,让进入校园的人们,无不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校园文化等。

2.4文化功能

在高校中,绿化建设与居民区、市政园林等存在明显差别。绿化景观与园林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发挥一定价值作用。例如,校训、校碑、雕塑、喷泉以及长廊、座椅的布置等,无处不显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与深刻底蕴,让人们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通过园林绿化中的小品建设,充分表达人文特色,使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

3.加强绿化建设与养护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绿化建设的专业性

有关物业管理中的绿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科学规划

绿化建设的规划,主要包括文化设计、生态设计、艺术设计、区域设计、立体设计等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是高校绿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

(2)合理搭配

有关绿化植物的合理搭配,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以所处地区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同时考虑植物特性问题;②考虑不同的绿地性质及功能,合理选择植物、优化搭配;③提高植物搭配的科学性,尤其注重色彩搭配。

(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校园绿化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造景形式,常用的造景形式主要有花丛、花群、花坛、林植、列植、群植、孤植等,相互交融结合的植物造景,可以丰富高校绿化的层次,形成变化多端的绿化景观。

(4)群落构建

绿化建设中的植物群落构建,可分为植物类型筛选、混交方法、混交类型、混交比例、配置方式等内容,是提高植物多样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手段。

(5)选育良种

绿化建设中的良种技术,主要包括调查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是高校绿化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体现高校绿化工作的成效性和可持续发作性。

3.2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尽量发挥生物多样性特征。在高校绿化设计中,应以校园建设、养护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研究校园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水文以及环境等条件特征,尽量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野生植物,提升植物抗干扰性,降低养护难度。一般情况下,适宜采取乔木、灌木、植被三位一体的复杂混合绿化模式,既可丰富植被资源,也可发挥绿地生态价值,实现绿地良性循环,并减少由于除草、施肥等非再生资源的应用,增强绿化建设的抗干扰性、抗逆性以及稳定性,减少病虫害问题,同时也可减少维护绿化的费用,增强绿化养护水平。

3.3绿化建设的“以人为本”

在高校开展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高校物业管理主要为教职工及学生服务,在绿化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例如,在休闲场所布置体育器材、座椅、垃圾箱等,同时考虑到摆放椅子的角度与朝向;对于景观的建设,应考虑到空间、角度等问题;在组合树种方面,也要考虑实用性,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的通透性、采光性等,应以低矮的灌木丛为主,而不能种植乔木;由于校区内的人口密度较大,因此绿地规划应考虑到师生的疏散或通行需求;中心绿地主要为师生提供休闲场所,因此需设置休息位置,适当提高容纳量。在校园的行道中,树木应选择树冠较大、常绿树种,病虫害较少;在运动场的草坪中,选择耐修剪、耐踩踏的草种,同时注重其绿期,满足师生运动需求;选择大面积的草坪,可给人们带来一种宽阔感、典雅感;有关景观、树种、草种的优化选择,应立足于校园实际,发挥绿化的功能性、观赏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经济性。

3.4科学的绿化养护管理

在校园内,应制定严格的绿化养护标准与操作规范,合理分配经费,完善绿化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员参与绿化建设与养护,养成良好的校园风尚,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对于物业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化培训,同时学会使用园林机械,可对绿化进行基本的保养。

4.做好高校绿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思想创新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合理配置校园资源,做到经济与实用并重,提高校园绿化建设的美观性、经济性、可操作性。

4.2方法创新

校园内的绿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后期管理与维护。由于受到高校物业管理经费以及人员队伍规模的限制,绿化建设应以简单实用为主,便于后期维护与管理工作。

4.3形式创新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全体师生参与到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中。可由物业管理部门负责选购苗木,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种树与养护活动。另外,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做好校园的道路硬化、校园美化、校园亮化等工作。

由上可见,绿化建设与养护在高校中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既可改善校园环境,也可发挥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意识的提高,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同时,绿化建设与养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应避免急功近利,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引导规则,合理规划、优化布置,发挥物业管理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娟.加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措施[J].价值工程.2010(12)

[2]汪雪峰.浅谈高校生态园林的建设和植物配置[J].活力.2009(8)

[3]赵金玉、葛和生.试析高校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4]于力.高校物业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5篇

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年的积极探索,后勤在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以及文化环境建设都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1.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1.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1.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趋势,也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关键。以宿舍文化节、美食节为载体,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文化优化组合,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环境。在食堂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厨艺精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到市场采购食材、比对价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间亲自操作,增加对食堂菜价的理解,了解校园周边无证摊点快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公寓开展气排球比赛、手绘报比赛、走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宿舍文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树立后勤文化旗帜是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后勤开展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内容涵盖维修、宿舍管理、医疗、保卫、食堂、员工礼仪多个方面,同时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开展座谈会、下发问卷让师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讲解工作礼仪,邀请领导、师生参与到岗位练兵等精品活动,让师生体会后勤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辛劳,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文化活动使后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育人场所,培养了后勤员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培养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1.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2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2.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2.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高校后勤针对食堂、公寓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定和谐。通过调查问卷、草案试行等方式施行某项规章制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制度人性化、科学化,使学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项制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3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3.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3.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后勤在高校中秉承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和后勤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当改善后勤与教学、科研和师生三者的关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将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个教学部门或者院系,促使师生一起参与后勤服务和建设校园的活动中来。第一,组织毕业班学生种植“毕业树”将班级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亲手栽种的树木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将单纯的劳动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学生公寓施行“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设立“学生党员宿舍先锋示范岗”、“社团进公寓”,加强后勤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学生签订《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协议书,承诺平时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净整洁,毕业离校时将宿舍恢复原貌,文明离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学生能共同参与的后勤德育平台,能较好的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互相关心、感恩母校、感恩社会的正能量。

3.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3.4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后勤环境育人氛围“文化后勤”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动为载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优质服务”活动为依托在学生间开展义务维修、宿舍安全知识竞赛、气排球比赛、厨艺大赛;在后勤员工间开展培训、“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后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高校后勤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将典型的后勤服务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后勤工作简报》内容涵盖了后勤新闻、工作动态、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内容,学生参加后勤活动的心得也刊登在报,丰富了简报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后勤活动积极性,该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留学生 汉语学习 专业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逐步上升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留学生教育作为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地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6万人,我国对外招收留学生的高校已经超过600所。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各高等院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理工院校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类院校,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

一、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学生层次相对较高。理工类学校大多具有部分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特色专业,对留学生的吸引力较强。相对于语言生和短期进修生,学生的整体层次较高,本科生为起点,硕、博士研究生占较大的比重。

二、缺乏文科学术背景,语言教学相对薄弱。汉语教学作为留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及专业学习的基础,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科研体系。理工类院校由于欠缺相关学术背景,存在教学规模较小,课程结构尚待改善和师资不足等问题。

由此可见,理工类院校既存在优势,也有不足。如何扩大优势,弥补不足,就成为当前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条思路。

一、突出学科优势,整合教学资源。

院校应当打出“特色牌”,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亮点,积极寻求与国外同等水平或类似背景教育机构的合作。这样可带来稳定和专业较为统一的生源,若形成一定规模,可单独开设特色专业。对于各种留学中介,院校的特色和实力无疑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亮点,是他们在当地获得可靠的良性生源的重要前提。与中介高效、长期和稳定的合作,是学校扩大生源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留学生的角度,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缓解思乡情绪,并能在友好的竞争氛围中投入学习;从学校的角度,中方能更高效地进行管理,如配备具有相应语言能力的专职辅导员,集中教授专业汉语等。

目前各院校都在逐步尝试开设一些全英文授课本科项目,一般集中在商科和特色专业,如医学、工程类等。这些项目一般以同等专业针对中国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为参考,课程设置较为集中,并提供本土实践的机会,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学生数量。这对学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合理构建出一整套教学体系和评估系统,搭建高水平的师资平台,联络对口实习单位,并妥善处理学位授予、学分未达标等问题。总体而言,全英文授课的本科、硕博士项目定会成为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开设附属课程,夯实语言基础。

目前,大部分本科留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都必须接受至少一年的语言培训。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大多被分流到了对外汉语培训开展较早、实力较强的高校,其余的学生则一般在本校学习汉语。

一直以来,语言是学历生学习的巨大障碍。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留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课程重修的留学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原因是他们均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考试。事实上,经过一年的集中培训,留学生一般能够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用语,但是面对复杂繁多的专业词汇以及对任课教师的语速,常常很难较快适应;一些重点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数值分析等,情况极不理想。因此形成的滞后效应会在高年级显现,影响其顺利毕业,降低整体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国家也正逐步对留学生,特别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提高要求:除继续执行原有的奖学金年审制度以外,规定学生必须在进入专业学习前获得相应的HSK等级证书,否则将取消下一年度的奖学金资格,或者由学生自行承担相关费用,直至语言达标为止。针对政策过渡期的学生,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相应证书,可作为试读生继续进行专业学习,但必须在本科一年级期间考取语言证书并通过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试,否则将取消其享受奖学金的资格。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留学生,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据调查发现,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太密集,二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公共基础课。结合其汉语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况,学校可开设一些附属课程。具体而言,每周可进行两到三次的集中授课,内容分为综合汉语知识、HSK课程和专业汉语三个部分。综合汉语主要着力于听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无论对学生的课堂理解还是专业课程的考试都非常有益;HSK课程主要针对前期未能顺利获得语言证书或者想取得更高等级证书的学生,目的性较强的应试训练有助于学生更顺利地通过考试,缓解专业学习的压力;专业汉语则侧重于公共课程中的术语、难点等,一般邀请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专业教师分阶段讲授,又可分为理工类与商科类分班教学。只有夯实留学生的汉语和专业基础,才能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课程通过率。

三、激发教师热情,落实指导责任。

教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留学生的特殊情况,一些教师会有畏难情绪。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制上有所倾斜,将院系的留学生数量作为考察其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之一,从工作量和科研绩效方面鼓励教师指导留学生。具体到每门课程,在学期初就与任课教师建立联系,请其对留学生多加关心和督促。对于一些学生普遍反映的比较难的课程,可安排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同时学校制定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留学生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关怀,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此外,科学的考核和监管体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是针对留学生的考核。由于语言的差异,留学生往往课堂上能听懂,但在考试中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汉字书写。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同意学生使用英语答题。结合留学生的实际困难,可将平时的出勤率作为评分的重要标准,加大比重纳入最后的综合评价。此举旨在鼓励学生树立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顺利毕业。第二是针对任课教师,特别是硕、博士生导师的评价系统。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教师初期提交教学计划,定期举办学生学习情况汇报,院系对教师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的考核,学生对教师的打分测评等。总体而言,留学生教育的监管还属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很多导师安排的专业课程,受众面小,专业性强,而到底以何种方式,花费多少课时,达到何种教学效果,还需要从体制上和细节处进一步加强研究,建立起科学化的教学体系,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管体制,有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建立互帮机制,和谐校园环境。

留学生初来乍到,前期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的情况,思乡情绪严重,饮食生活习惯等需要时间适应,自身感觉到难以融入中国文化;生活圈基本局限于外国人小团体,不愿意与本地人多交流。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较重的学业压力:课堂上教师语速较快,汉字难认难写,之前的专业课程与现在的如何顺利衔接等,无疑都是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安排中国学生与其结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互帮小组,以便及时反馈信息,督促并协助其完成学业。生活方面,中国学生可以帮助留学生快速了解周围的环境,结交更多本地朋友,缓解留学生的寂寞和孤单;学习方面,中国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留学生的学习计划、实习方向、论文构想等提出建议,从而协助留学生理清头绪,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

根据我们的经验,性格随和又善于同中国学生交际的留学生,学习成绩也相对好一些,而内向害羞的学生则不容易从同学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具有相似专业背景的中国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上传授一些经验,也能在生活中给予留学生更多的归属感。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也是拓展视野和提升交际能力的好机会,他们普遍乐于参加。

和谐校园环境,是指从软硬件上提高留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专业设置和学术水平,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也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特别是宿舍的硬件条件。舒适、和谐、友好的生活和文化氛围,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学校需要投资建立标准相对较高、配置齐全、价位合理的宿舍,另一方面要提供及时温馨的物业服务,一般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同时,学校也必须按相关比例配备生活督导,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处理学生各种矛盾和突发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7篇

建造成真正意义上既合乎现代市民生活、休息需要,又能满足将来市民欣赏要求的园林绿地。走出海门邀请专家来规划设计,将赋予园林绿地更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与市民生活更为贴近的亲和力。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小区绿化工作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小区绿化工作总结报告一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建设局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乐为建设添光彩,服务人民树新风”的精神,不断加大绿化行业管理力度,大力提高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绿化景观进一步改善。现在我市绿化覆盖率达36.3%,人均公共绿地达7.16m2。通过我局的不懈努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人民的工作生活、休闲消谴提供了良好的舒畅空间,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扎实的外部环境。

一、20__年城市绿化基本情况回顾

(一)大力做好道路绿化的建设

人民西路绿化景观带工程为20__年度政府实事工程,全长2.5公里,两侧各宽15—30米不等,绿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为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建设局作为组织者邀请了三家具有园林设计资质的单位参与竞争,通过方案优选,最后采用苏州园林局的绿化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上海神州绿化公司等四家具有园林绿化资质的企业施工,同时由我市新城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对该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该工程已于4月17日竣工。共种植雪松、杜英、含笑等大小乔木灌木566523株,草坪54132平方米,在自然起伏的地形上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景观。该工程的实施,为我市打造了城市西入口的绿色通道。

(二)努力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

今年滨河休闲广场工程成为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重点。滨河广场位于解放路正大桥北侧,总占地15449平方米,经过竞标,由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该广场绿化已种植完毕,其它张立膜休闲亭、各类灯及广场铺设和栏杆等将于5月30日完工。该工程以大广场、大草坪、抽象大色块、大树种的形式与现代亭、园林小品构造成极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公共绿地,成为西城区市民最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与东城区的文化广场遥相呼应,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

(三)百棵大树进城,为我市增加多重亮点

自3月10日至4月30日,我市已有136棵大树进城,种植在城区一些交通要道口、休闲绿地和广场上以及一些重要建筑旁,树种是一些市民喜闻乐见的、且能较好地适应我市气候、土壤的银杏、桂花、三角枫、香樟和紫薇等,形成饶有特色的杏林、枫林、桂林等。最大的树胸径超过60cm,最小也达30cm,树龄最长者为128年。

大树进城工程有力地提高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改变了城市绿化单调的格局。

百棵大树进城工程没有动用市财政资金,而是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捐献而完成的。绿化资金渠道的拓宽,有力地减轻了绿化建设和改造给财政带来的压力。

(四)、保证绿化成果,大力做好绿化维护管理工作

去年冬今年春,气候偏暖,如果不做好病虫防范工作,病虫害将可能于初夏大面积爆发,我市建设局积极督促园林处组织力量,对病虫害进行全面普遍防治,喷药面积达70万平方米。同时对全市道路、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化进行全面的修剪与整枝,五个月来共清理枯树、枯枝5000多株,对行道树定干700多株,修剪各类草坪达30万平方米;清除绿地内杂草耗费人工1100多工;对草坪、乔灌木进行了全面的施肥,共耗肥3000多公斤。对道路进行全面补缺,共补了360多株雪松、广玉兰和香樟等行道树、大叶黄杨等绿篱1000多米,花灌木300多株。由于绿化管理措施及时,有力地保证了我市的绿化成果。

二、20__年城市绿化工作具体实施办法

(一)重要工程邀请专家来设计

今年我市重点工程均邀请专家来设计,滨河广场园林绿化工程由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负责设计,西入口绿化景观带由苏州园林局专家设计。园林专家视野宽、见识广,以超前的意识来规划与设计,以大气魄、大手笔突破海门人自己设置的框框与局限,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建造成真正意义上既合乎现代市民生活、休息需要,又能满足将来市民欣赏要求的园林绿地。走出海门邀请专家来规划设计,将赋予园林绿地更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与市民生活更为贴近的亲和力。

(二)城市绿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

城市绿化进行公共招标,将为市财政节约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今年我市两个重要工程中,人民西路绿化景观带工程为财政节约38.57万元,占绿化投资的11.17%,滨河广场园林工程以园林定额为准,下浮29%,估计能节省40万元左右。

(三)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

监理制度严格实行,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今年我市两个重要绿化工程,均由我市新城建设工程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该公司的园林专业管理人员整日赴在工地上,采用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的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理制的实施,牢牢地为工程质量把好了关,无形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节约了资金。监理制度值得在城市绿化建设工程中推广。

(四)延长绿化工程的养护时间

1、绿化养护期有效地延长,使得绿化种植单位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他们来说,责任心就是利润,提高成活率就是增加收入;

2、施工后代管三年,直接地为我市节约了三年的绿化养护费

3、养护三年后,建设资金才能全部结给施工单位,其实也就是把该一年付清的建设款分作三年来支付,明显地缓解了资金周转的压力。

三、当前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不足情况

(一)我市绿化分布不均匀

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特别是城区中心地段,建筑物拥挤密集,绿化余地小,绿化保护设施不完善,造成了绿地量少,大型绿地奇缺的尴尬局面。我市只有坚定地按照统一规划,拆墙建绿,见缝插绿,一步步地把旧城改造成合乎园林城市要求的新城。

(二)居住区绿化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居住区范围广、面积大、开发商众多,他们各自为政,虽然遵循总体绿化规划,但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却风格不一,树木品种繁杂,规格大小不一,导致小区绿化缺乏系统性,给人以零乱无序感。

(三)引种驯化工作力度不大

与先进地区绿化科研单位联系少,我市的植物品种驯化工程丞待加强。经过驯化的品种,应是适应能力强、病虫害少、景观效果好的树种。

(四)园林绿化维护工作不细

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加大,而园林绿化养护费却不断压缩,资金的匮乏,导致了维护工作仅能停留在较为粗放的水平。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应该多渠道筹措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增加城区绿化维护费用,同时督促维护管理工作细化、标准化。

四、今后工作打算

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将继续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城市绿化“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创建”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规格的形象工程,精品工程,确保城市绿化水平有新的提高。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挖掘潜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各类绿化数量

1、公共绿地:继续突出重点,精心抓好公共绿地的工程建设,强调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

2、道路绿化:积极配合道路市政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好道路配套绿化。

3、居住区绿化:严格抓好居住区绿化的审批与验收,保证我市小区绿化质量与数量。

(二)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充分发挥园林处绿化养护主渠道作用,争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城区绿化总会计师护制度改革,订立绿化养护责任状,按照养护面积确定养护费用,并包干使用,加强科学管护,及时施肥治虫,确保城区绿化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小区绿化工作总结报告二

__年是我们后勤服务集团新的领导班子成立的第一年,在新的领导班子新思路、新创意、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绿化物业面对新的压力,面对新的契机,进一步完善物业、绿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深化后勤改革、减人增效为动力,在新的领导班子正确领导下,兄弟部门支持帮助下,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本中心以“抓好绿化管理、物业管理,确保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目标,全体物业、绿化的员工团结一致,为后勤服务建设发展努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我们绿化部门承担着全院1040亩除建筑以外的道路、绿地的养护管理。绿化养护工作是我们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绿地的地貌也直接影响着我院的形象。过去我院的绿地养护水平基础薄弱,过去养人的机制养护,绿化养护当成包袱背着,所以养护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的单位面上。

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深入,绿化为了改变养护落后的被动状况,在集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绿化养护方面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出台了绿化养护分块承包责任制,同时有了稳定的维护人员。明确了绿地养护的工作职责,落实了绿化养护的专项经费,按养护面积和等级分配的方式,通过实践,绿化养护不再是包袱和负担。效果非常明显,新的养护管理办法使专业人员观点发生巨大转变,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真正做到了既有一支稳定的养护班组,又有一支分担承包的队伍,还有一支灵活的`用人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任务到地,责任到人。养护考核结果与职工利益挂钩,激发了职工搞好绿地养护的工作,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绿地养护水平的提高。同时坚持每天有专人检查、记录,使绿化养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带动着养护水平的全面提高,得到了全院上下员工的好评。

二、绿化工程建设工作

1. 先后给学院补种植树木64棵,竹子__塘,银杏40余株。文化生态园小岛竹亭、圆亭、牌坊基础各一座。

2. 为学院移栽苗木<φ7左右> 600多棵,香樟榉树平房后的马褂木400多棵。

3. 为学院污水管网移树上千棵。

4. 为后勤集团苗圃平整土地20余亩,插苗数万株,用去人工488工日。

5. 本中心完成草花种植40000余盆(现摆放在西大门、图书馆前)。

6. 新增绿化面积34721,新增加除草人员12名。

三、搞好日常物业服务,保持校园洁净

1. 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报修即时,急事急办,事事存档。

2. 物业楼宇的管理员做到领导上班前,教师上课前,办公室保洁好,领导能喝上热开水,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3. 楼宇保洁员严格执行清洁工作规程,全天候打扫楼宇,时间紧,任务重,做事从不马虎。下一次课,保洁一次洗手间,做到清洁整洁,同时及时清理垃圾,创造了一个干净的教学环境。

4. 路面保洁人员区域负责到人,不定期检查记录,基本做到了校园洁净。

5. 垃圾运输保洁人员做到当日垃圾当日清理。

四、加强资源管理

搞好基础设施保养,提高使用效益。设备管理上做到物尽其用,账物相符,用物不乱,人尽其职的原则,始终坚持勤俭持家,爱护公共设施的思想。

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从平时的工作入手,加强员工的日常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消除思想上的隐患。对电源开关等常发生意外的设备经常检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保证了教学正常秩序。

六、存在的问题

1. 质量管理落实不到位,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力度不够。

2. 有的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和法制意识不强,对工作落实环节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预测性和预见性不足。

3. 奖惩制度还不健全,执行不力。

4. 物业管理人员水平与专业管理人员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小区绿化工作总结报告三

绿化小区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的绿化环境有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对这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做好林木,花草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及时有效的治理,减少害的影响。

二.定期的修剪,施肥,浇水。

适当修剪枝叶,修剪枝叶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适当的施肥有利于花草树木的生长,春夏季是花卉生长的旺期,这期间植株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故应施用以氮肥为主的“三元素”肥料,使根系发达健壮,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枝条生长,以利开花结果。夏季过后,若继续施用氮肥,则不利植株发育,影响开花结果;而且,过多地施用氮肥还易招致并虫为害,或使茎叶软弱,花色不艳,故在植物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前,应停止施用氮肥;适当的浇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特别在夏天,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

三.重视绿化成果的保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植,七分管理,不断巩固已有的绿化成果是管好绿化工作的关键。”

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精心打造花园小区,共建美好家园!

小区绿化工作总结报告四

(一)积极做好黄标车审核备案工作。我们积极与县交警大队、县财政局配合,扎实做好黄标车报废收缴审核工作,严把审核关,及时做好黄标车收缴、报废审核、补贴资金拨付工作,20__年至今,已经对668辆黄标车进行审核,自20__年开始清理黄标车以来,已累计完成1256辆黄标车的回收、审核、备案、存档工作。

(二)严厉查处“黑加油点”。 建立健全了成品油的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经营许可证制度,不定期对成品油销售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按照县政府要求,8月份至9月份为期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县成品油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对全县“黑加油窝点”进行严厉打击,共发现“黑加油点”9家,全部取缔并拆除加油设施,净化了成品油市场。

(三)大力开展洁净煤的推广工作。按照市、县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协同县财政局、县政管办等部门对我县境内的煤炭经销企业进行公开筛选和严格评审,确定清洁散煤销售定点企业,严格督导、监管,责任分明,全力推广洁净煤,以实现散煤洁净化治理“全覆盖,全代替”。

校园物业服务特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发展;竞争力提升;策略建议

在国家“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高校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校大学生缺乏资金、技术和经验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三大重要因素,导致在校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各高等院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园是当前高校最典型的一种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的途径,苏州市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创业园。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通过提供集中统一的政策咨询、师资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促使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建设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出台了“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2017),全市将规划建设20个大学生创业园,对在苏州高校建立的针对本校在校生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园给予针对性政策补贴,并着重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五大体系,目前创业园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

(一)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速提档

苏州市在原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制定了《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认定标准》,鼓励各高校利用校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完善创业服务。截至2016年5月已有18家校园载体被认定为“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其中有8家载体被认定为“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1家被认定为“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园”。

(二)大学生创业服务全面延伸

一些大学生创业园为入驻企业和团队提供了创业培训、专家辅导、开业指导、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商务配套等多项孵化服务。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多元化服务平台,免减场地租赁费,免费提供用水、物业服务,开展政策咨询服务、融资服务、项目申报服务、培训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法律服务等。

(三)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整体提升

一些大学生创业园制定了创业相关管理制度,推行“模拟环境下四统一”,即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门头标识,统一财务结算,师指导。创业园普遍建立了对入驻项目进行月评、学期总评,实行持证上岗、实时监控、末位淘汰动态管理机制。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努力为创业者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对接各类资源,在孵化载体内外常态化开展创业沙龙、经营管理讲座、项目展示、资源对接会、创业竞赛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服务创业团队,扶持创业团队发展壮大。

二、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创业天堂”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园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1.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定位异化。不少大学生创业园忽视了本有的功能定位,追求入驻企业的数量和孵化企业的质量,甚至为了“门面”长期“锁定”大学生创业“明星企业”,导致创业孵化成功后迟迟不搬离创业园,使得创业园的功能异化。

2.大学生创业园不能体现创新发展要求。目前各大学生创业园在苏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工作实践,搭建了一批以创业孵化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但总体来说,这些平台普遍存在起点层次低,与高校和学生的专业脱节,科技和智力要素不足等问题,不能体现创新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各高校创业项目和入驻企业也与本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领域没有交集,难以突出学校特色。

3.大学生创业园后期投入明显不足。不少单位过于重视前期创业园的建设投入,创业园的后期发展投入明显不足,对于创业配套环境以及创业服务的投入相对滞后。针对大学生创业园的扶持力度不够,认定后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荣誉奖励,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大学生创业园管理与服务有待优化

1.审核甄选不严,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普遍不高。目前,虽然不少大专院校已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园,但从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其创业项目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从创业项目和入驻企业可以看出,创业园内项目的经营范围基本是低端商品和劳务服务,科技含量较低,很少涉及高端网络设计、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并且大多数创业项目经营目标不够明确。

2.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融资服务仍难以解决。政府拨款的创业资金虽然总数可观,但真正用于某个具体项目的资金却十分有限,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贷款问题。民间资本是创业资本的有效形式,然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稳定性不强,民间资本对于投资缺乏信心,最终导致大学生园区创业的融资渠道太过单一。在各种融资受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园也未能创新形式,探索和提供更加适合于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服务,对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仍较少。

(三)大学生创业园运营管理专业化不强

1.专业创业指导不足。大学生创业需要专业人士和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社会上的创业导师普遍较少,适合于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创业导师更是匮乏,不少创业导师也不愿意进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辅导,大学生创业园的相关老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创业经验和市场知识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未来必须加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指导。

2.运营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大学生创业园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创业园区,也区别于大专院校内设机构,需要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运营管理模式。有些大学生创业园过于商业化,将园区转包给商业机构,导致对于创业项目审核把关不严,入驻后也缺乏必要的创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3.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有些创业园由就业部门教师代为管理或者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仅仅从事创业园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根本谈不上专业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其创业服务的意识普遍不强。通过调查也显示,76%的创业者对于创业园的专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满意。

三、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建议

通过对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现状和创业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其他地区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经验借鉴,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园认识,切实发挥创业园作用

1.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大学生创业园的宗旨和功能定位,以弘扬传播创业精神为核心,以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为平台,以提供专业创业辅导服务为重点,以成功孵化为根本,切实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作用。通过创业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2.切实发挥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将大学生创业园定位于大学生创业集聚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适时将非大学生创业企业以及成功孵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迁出大学生创业园或大学生产业园。加大引进和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关联性机构,特别是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创业企业或创业项目,以创业示范引领大学生创业发展,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3.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各高校要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包括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业知识竞赛等,选拔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组成创业精英培训班,为他们搭建更为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平台。合作建立模拟创业实践项目,有效降低学生创业的风险,为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培养创业技能。

(二)加大政策落实和倾斜,强化创业园后期投入

1.大学生创业政策重点向大学生创业园倾斜。苏州市出台了较多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政策分散导致政策效能发挥不佳。未来大学生创业政策可以以大学生创业园为抓手,以创业园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具体结合实施《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创业培训、项目补贴等方面重点向大学生创业园倾斜,具体对于特色大学生创业园(可评选或认定)内符合基本条件的可以直接进行相应的评选和项目补贴。

2.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园的后期投入补贴和持续投入。建议可以根据各大学生创业园投入的情况进行一定比例的投入补贴,鼓励各高职院校和相关单位对于大学生创业园的投入。

3.创建省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园的持续发展,可以制定《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与考核实施办法》,每年开展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与考核工作,经审查符合园区认定条件的,可认定为“苏州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获得市政府表彰和奖励,被认定为示范园区的将在资金和政策上倾斜。

(三)从“建设”向“发展”转变,促进特色专业发展

1.促进大学生创业园从“建设”向“发展”转变。建议从苏州市市级创业引导资金和大学生就业资金中划拨一定经费成立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发展资金,引导大学生创业园依托大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并结合发展方向目标专业化发展。

2.对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制定特色化大学生创业园扶持政策和申报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产业或专业集聚度在5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园进行重点扶持。具体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引进和孵化特色产业(专业)创业项目或与创业园发展相符的重点创业项目的补贴;二是对主动迁退与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定位不符的创业项目进行迁出补贴;三是扶持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提供专业化服务。

3.打造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联盟实现专业特色发展。依托各创业园建设主体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化创业园。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重点打造商务贸易创业园,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可以重点打造工艺美术文化创业园,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重点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大学生创业园。当然还要摆脱创业园建设主体的“本位主义”,成立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联盟,在全市范围内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协调,通过政策扶持和相关措施引导大学生创业项目逐步向特色化创业园集聚。

4.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的分类管理与精准指导。建议对大学生创业园分类管理,一类为产业贡献类,重点引导其增加单位面积产出,通过产业产出考核给予相应扶持;一类为特色创业园,重点引导其引进和集聚具有“可看性”和“示范引领性”的创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园的指导,根据各自特点和发展阶段,按照“转型升级一批,扶持引导一批,规划建设一批,融合发展一批”的精神进行分类引导。

(四)以专业生态链为重点,实现大学生创业升级

1.完善大学生创业园产业(专业)生态链。并非只要集聚创业企业就能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创业成长,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必须构建相应产业链,横向形成具有鲜明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集聚,纵向形成明确产业定位的产业链。

2.严格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的甄选。加强对于入驻创业园创业项目的甄选尤为重要,需要借助于外部专业力量进行创业项目审核。在审核过程中要注意对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策划书的审核,可以通过创业导师、创业企业家、行业技术人才以及学校相关负责人共同形成考核组对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实行一人一票制,并且根据创业项目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创业苗圃区和创业孵化区。加强创业园依托单位创新资源与创业园之间的有效对接,在创新创业项目培训时,根据项目性质推荐与创业园现有创业团队的合作。

3.充分发挥金融投资作用加快创业园发展。引进金融投资机构成立大学生创业投融资资金(基金),支持苏州市重点大学生创业园特色化发展,鼓励重点创业园与金融机构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天使基金等投资具有潜力的创业企业发展。引导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创业孵化器作为企业的投融资平台,可以直接掌握创业项目发展的情况搭建投融资平台,将资金引入孵化器内的创业项目支持其发展,通过注资获得创业企业股权收益二者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1]杨永军,陈文蓁.提升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功能的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11(6).

[2]包奕峰,沈菁.浅析高校创业园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

[3]王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8).

[4]王磊,赵振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5]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

[6]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