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注重内源融资,忽视外源融资
所谓的内源融资就是企业将正常经营活动中储蓄的资金再次投入到生产中,以此获得收益的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比例中,内源融资占了融资渠道的四成,是其融资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结构比例失衡成为了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不争事实。过于注重内源融资,忽视外源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中最突出的问题。[1]
(二)直接融资渠道受阻,间接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对于融资渠道比例失调且过于狭窄的问题,企业自身对此做出了一些有利尝试与改进,社会各界也提供了一些帮助与支持,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基数过大,融资机会过少。除非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否则很难把握住有限的融资机会,以此调整自身的融资结构。现阶段,部分企业家依旧坚信内源资金、社会闲散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缺乏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动力与信心。
(三)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明文禁止非正规金融机构入驻市场。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但市场能提供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使得部分农村或乡镇的中小企业逐渐放弃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周转资金的方法,转从非正规金融渠道。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使曾经一度消失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死灰复燃,这种不法行为不仅不能确保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对其长远发展埋下安全隐患,还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
(一)内源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1.缺乏资本积累意识,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从作坊或小摊位逐渐发展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家族生意,使用的是家族式经营模式,常常会将私人资金与企业资本混为一谈,十分不利于资金的管理与优化合理配置。部分企业决策者没有界定出一个清晰的范围,将私人财产与企业资本分离开来,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意识与系统的企业发展详细规划方案,没有树立全局观念与可持续化发展的意识,无形间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2]2.控制权偏好,排斥规模合作受到家族式经营模式的制约,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较严重的控制权偏好,不能扭转思想观念,排斥联手、共同发展等规模合作行为。企业决策者缺乏理性的思考,全局观念淡化,认为只依靠企业自身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二)外源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1.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获得较大成功的中小企业都采用相对独立的运营模式,在摸清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自身特色,使用独立的上市标准,在企业内部创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交易系统与管理机制,使其获得更宽的资金筹措渠道。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股权市场存在疑虑,不敢轻易尝试股权融资方式。[3]2.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间接融资对于规模较小且缺乏规范化管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是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手段。当前我国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正规场所较少,直接融资渠道处于摸索阶段,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各中小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决策者过度依赖银行系统也成为了阻碍融资渠道扩展的关键因素。[4]如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出现较大波动,依赖银行系统进行融资的方式风险较小,但出现货币贬值、紧缩等金融波动时,银行信贷业务受到逆向冲击,就不能切实保障中小企业资金的供给。
(一)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方法
1.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当前我国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型金融机构,使得融资无路的企业只能争相追逐有限的融资机会,使其进一步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各大商业银行应该从市场实际需求考虑,不断推出适合中小企业信贷的小额融资业务,不仅要尽可能扩大各企业的资金筹措渠道,还要不断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优化其结构。[5]市场需要的中小企业银行必须得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产权归属商业银行,但不属于政策性银行范畴;要积极创新融资业务,打破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为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筹措渠道。2.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机制的改进与创新国内的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迎合企业发展需求,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市场需求,推出了相应的融资业务,以此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筹措渠道不足的矛盾,维持市场的稳定与繁荣。[6]金融机构就需不断改进现行融资机制中的不足,创新出更多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业务,达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不畅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本身拓宽融资渠道的方法
1.积极吸入社会闲散资金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皆采用家族经营的方式立足于市场之中。其主要的运行资金来源是通过亲戚、朋友合伙集资实现的。这样的融资方式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盈利后资金分配复杂,不利于企业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一旦出现亏损情况,将会面临较大的撤资风险。因此,各中小企业要转变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融资问题。将主要的资金筹措方向转移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与其他中小企业强强联手上,为企业长远地发展奠定基础。2.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企业运营遇到瓶颈的时候正是需要运转资金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各中小企业决策者要抛开思想包袱,将企业内部闲置的资产通过拍卖或转让的形式换成流动资金,投入到日常经营中,以此降低破产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渡过生存难关做好铺垫。[7]变卖闲置资产的方式融资速度快,不仅能帮助企业拓宽资金来源、降低经营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的目的。3.吸收政府资金的投入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经济向更好更快方向发展,就必须要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提供支持。财政贴息和建立专项技术创新基金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三)政府部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方法
1.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政府部门要落实监管职责,从实际出发,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良性竞争与循环,为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融资环境。适当放宽上市交易限制与债券使用限制,恢复债券市场的发展,确保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畅通,为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扩大投资规模做好铺垫。2.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融资渠道的拓展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较宽的融资渠道,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部门要在保障市场运行稳定与安全的基础上,制定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各企业间的担保互惠机制,以此简化银行审批手续,加快资本的融入。
四、结束语
【关键词】房地产 结构 融资渠道
一、融资渠道拓展的必要性
国家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是融资渠道拓展的直接原因。在经历多轮宏观政策调控之后,银行信贷不断收紧,融资门槛越来越高, 在现有贷款政策调控条件下,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近日,银监会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银行需加强对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非住房类贷款监测,并加大对假合同、假按揭等行为和转按揭、假按揭等做法的打击力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进一步回落,仅871亿元,同时开发商1至8月自筹资金占比较1至7月扩大1%。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贷款收紧外,各类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更趋谨慎。开发商面临的资金压力可谓前所未有。
防范传统融资风险是融资渠道拓展的内在原因。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银行信贷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各种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直接和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在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比重较大,债券市场的利用程度则相对不足,这并不符合企业外部融资先留存收益,后债券,最后股权的资本成本最优化规律。因此,现有融资结构存在较大不合理之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更加合理的融资结构呼唤发展新的融资方式。
二、国际经验借鉴
为了达到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目的,有必要突破国内现有视角,研究国外较为成熟市场的相关经验。相比于我国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而言,美国的房地产资金构成中银行贷款平均只占15%左右,而企业的自由资金则达到了70%。高比例的自由资金,来自于多元化的直接投资,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福利基金。另外,各类长期投资资金、社会公众资金等都可以成为房地产企业的股东,从而使开发企业在外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强的资金实力。
1988~1992年间,由石油危机引发了美国经济衰退,近700家储蓄机构被关闭或接管,充分暴露了间接融资机制的缺陷,之后适应直接融资运作的抵押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次,在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债券融资一般是股权融资3~10倍,其占各种融资方式筹资总额的比重一般在25~30%。例如:美国在1999年企业债发行额达到2500亿美元,是股票发行的近6倍,同时发行公司债融资的上市公司达到1592家,比发行股票融资的企业多出了将近7倍。
通过对美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产业型基金的发展程度相当高。这种产业基金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消费型基金,这种类型主要是居民为住房消费而积累;第二种是投资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信托基金与房地产产开发企业,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第三种是运营型基金,主要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为代表,在中国这种形式的基金正由于政府行业调控而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契机。第四种是住房合作社,也就类似于集体的合作建房基金。在四种形式中REITs最为引人注目,它于上世纪中期面世,90年代因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而迅速发展,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REITs的上市总值是1980年上市总值的70.45倍,已经成为美国房地产业融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三、房地产企业融资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充分发展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在目前银行对房地产行业严控贷款的形势下,房地产直接融资将成为主要趋势,房地产业直接融资趋势具有多方面的好处。第一,分散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商通过直接融资使得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结构合理化,分散金融风险,降低对银行信贷及股市融资依赖,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转嫁给银行。第二,有利于减轻实物性房产投资的压力,引导资金流向,将资金有效地转移到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端,缓和供求矛盾。第三,把民间投资引到房地产领域,在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同时,也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一、加快培育债券市场发展,有条件地发行企业债券。“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曾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将给予作为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之一的债券市场更大的机遇。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不仅可以有效的为房地产开发商带来资金,也可以减轻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净利润率。在2010年,有近900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仍在存续期,存量金额为21463.9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61.4%。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债务融资比重依然偏低,债券型金融产品发展较慢,这在促使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当加大对债券的支持力度,提高债券发行的效率,加快债券型融资产品的创新,可考虑类似股票非公开发行的模式,即债券的私募发行,同时也应该适当放宽企业债券融资的准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为企业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向民间资本开发更多投资领域,有效分流投资性购房资金。中国的民间资本数量非常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民营资本总计有大概10万亿元到11万亿元左右的存量,比我国年产GDP还多 10%以上。传统的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主要在需求端,直接购买已开发的房地产物业。房地产调控之后,由于限购,民间资本已经无法随心所欲地购买房产。于是,有效地分离闲置的购房资金,在给房地产企业注入新资金的同时,又可以保障民间资本较高的收益率。伴随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规模不断扩大,其投资形式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并逐步从需求端转向供应端,如直接投资开发房地产,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过桥贷款、购买房地产信托产品、开展股权合作等。
第三、有效利用外商投资,丰富现有资金渠道。2011年上班年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中利用外商投资额为438.42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00.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3%,实现了飞速式发展,然而由于相关政策限制以及房地产企业自身体质结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总额仅为1%,相对于其他资金来源比重依然不大,影响力较小,在国家不断进行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政策环境下,企业融资困难,可以尝试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保障资金链安全的同时,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
第四、谨慎性利用股权出让,缓解资金链断裂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股权出让得到资金。如北京城建收购北京中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的世纪鸿城公司45%股权及其相应债权;中粮地产也在同期公告称,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售公司持有的招商证券970.07万股,之前已经出售1651.42万股,税后利润2.23亿元。股权出让虽然可以尽快充实自有资金,但一般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额较小,不会轻易出让控股地位。
(二)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应对政策调整
2011年上半年包括保障房信托在内,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达1670.1亿元,同比增长137.36%。在房地产信托基金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对房地产基金风险监管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这增添了房地产信托基金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对于下半年同类产品的入市产生了一定影响,普益财富统计的8月份信托市场月度报告显示,当月51家信托公司累计发行了316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增加16.61%。其中,投资房地产的信托产品达74款,平均募集规模为2.22亿元,较7月份大幅下降了1亿元。为应对相关政策影响,应当大力推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创新,增强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也应该发展完善信托产品的二级交易市场,保障信托产品的流通,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以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信托基金在房地产融资中的作用。
总之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我国房地产融资迫切需要改变单一依赖银行信贷的局面,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尽管上述融资方式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现实中房地产企业依然面临较多困难,如房地产金融市场中融资中介机构不健全,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太匮乏,法律法规不完善。这就需要国家在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同时,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资金结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避免单纯依靠银行资金,改善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蒋文怀.房地产融资应实现多元化[J].中国金融.2011,(10).
[2]杜广如,赵君彦,赵兰霞.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财政与金融.2010,(02).
[3]法清军.房地产融资渠道分析[J].现代商业.2011,(20).
[4]马艳萍.房地产融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0,(17).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途径
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和拥有筹集一定数额资金的能力,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却成为了他们发展的一个阻碍,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融资相对较难。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来看,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得到解决。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具有如下现实情况。
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取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来看,主要存在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所谓直接融资,一般指资本市场的融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的方式,间接融资则不然,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筹集资金,从而获取资金的融资方式,其中,民间借贷也包括在间接融资单位内。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和融资条件的制约,他们对这两种融资形式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对于直接融资而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多中小企业不符合国家对于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要求,他们大多没有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满足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规模,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他们的信用评级很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得直接融资。以我国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为例,由于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北方来说比较高,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南方的许多小型企业在规模上都难以满足国家对于发行股票的要求,他们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直接融资。同时,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对于银行借贷方面,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一些资金,但如果想获得一定量的资金是需要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或者是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但是,这种保证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们很难获得所需要数额的资金。加之我国目前的一些银行贷款利息偏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利息所带来的压力。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融资渠道上来说偏窄,但是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原因,还有一些外界因素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
同时,以商业融资为主体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从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来看,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对象,他们会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但从整体来看,他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数量还无法满足一些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和规模问题,他们没有给融资机构提供放心发放资金的条件。同时,在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中,他们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不是做社会福利,所以说,这种盈利的性质使得他们不愿意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忽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狭窄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狭窄,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由某一方面原因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规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成为了他们难以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融资门槛过高也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从客观方面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受融资门槛高的影响极为严重。在我国,融资机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存在是试图通过发放贷款等形式而获得利润,促进本企业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他们大多都将融资要求提的很高,要有一定的抵押,要有一定的信誉指数,要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为筹集资金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也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融资机构所提出来的条件。融资机构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同时,从客观上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也阻碍了他们的融资,下面从客观上做个简要分析。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融资成功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他们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管理这一环节有所忽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环节,他们欠缺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财务分析不明确,财务使用方向混乱,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完全不符,甚至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这种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成为其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在中小企业中,他们的发展速度有时候甚至会超出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安全隐患,这种高速发展的现状在融资机构眼里却是一种信用程度低的表现。再者,许多金融机构不都愿意去承担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
第三,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能力低,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其倒闭的风险买单。当今市场环境可谓是错综复杂,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动,甚至是存在一些毫无预兆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一些大型企业有时候甚至都无法抵御,中小企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2008年的经济危机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在瞬间破产,这种风险没有一个金融机构愿意为其承担。
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其在融资上存在一定问题,融资途径狭窄。但是,这种局面并非毫无解决的办法,只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做出双重的努力,就能够突破局限,寻找出更多的融资方式。
1、主观方面努力拓展
从主观角度讲,中小企业在发展的成长的过程中,不免会在某一个方面有所不足,而这种不足就恰恰成为了融资机构所不满意的地方,那么,拓展融资渠道就是要将企业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首先,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中,要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对财务管理进行战略性质的部署,使得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企业的信用等级越高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更乐于投放资金,因此,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上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努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2、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
从客观角度出发,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出一条道路,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环境中能够顺利进行融资,减少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屏障,减低融资门槛,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国家政策法规,建立一些政策上的倾斜,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缺乏依据和保障,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有效的担保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中小企业建立担保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建立上,即不仅仅要进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还要对担保体系进行维护,这种维护的主体大多是国家,国家可以通过政策上的倾斜来保证担保体系的时效性发挥,使得中小企业在信用等级这一环节能够真正的给予客观的评价。可以说,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途径的一个重要保障。
其次,要引入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提供又一个通道。民间资本从资金数量和集散程度上与各大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融资难以相提并论,但是,正是由于民间资本在资金数量和集散的灵活程度上的与众不同,才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更加便捷,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通过相对零散的民间资本而达到拓展,便于中小企业减少融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再次,创新融资手段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在传统融资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实现融资更加合理性。比如说,要增加票据贴现、租赁、创业投资、保险公司等不用的手段进行融资。从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乐于采取这些相对较为灵活的融资手段进行融资,尤其是在南方经济相对发达的一些地区,受本地区经济节奏相对较快的影响,他们的本土中小企业对于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更为亲睐。
最后,通过完善融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途径。政策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犹如救命稻草,一个新的政策的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于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小企业转危为安的一个动力。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在一些银行中,尽量降低投放资金的门槛,在一定范围内取消抵押才能贷款的这种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现实条件出发,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融资过程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的融资保障,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再是阻碍其发展的核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外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
(注:本文获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牡丹江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资助,项目编号:QY201110。)
【参考文献】
[1] 熊云生、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和对策[J].财贸研究,2006(5).
目前,我国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应将资金等资源按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合理配置给中小企业。但现实并非如此,中小企业一直受融资难问题困扰。本文结合在四川、浙江等地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试图以新的视角分析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寻找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04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曾对中国四川省3个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结构进行调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也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户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到2003年9月底,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8%,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越高;约11%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6%;短期资金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内部自筹资金。上述调查勾勒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由于我国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信贷结构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则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建立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的间接融资模式在直接融资方面,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出更有利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从贷款期限看,中小企业最为缺乏的是长期性的资金来源,很少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基建和技改贷款等长期性的融资,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的资金需求
从金融结构上看,银行融资比率过高的趋势难以长时期内持续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过于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率过高,风险不断向银行体系集中,而直接融资则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市场地位
(二)当前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内部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的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在20%左右中小企业受自我融资和内源融资的限制,则最优策略只能投资于传统技术,从而降低总体收益水平,进而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三)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大增此外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四)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一些银行在强化内容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智,只是简单的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五)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有限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对金融体系的了解有限,即使各方面已经达到要求,可以通过现存的融资渠道获得发展,也可能因为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实践的操作问题而未能成功。相较于外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如:金融服务公司、企业诊断、企业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我国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沟通方面仍有欠缺,对资本市场的规则和特点了解的还不够完全。所以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这势必影响其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角度,确定融资总体思路现代财务管理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过证明,企业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就达到最大,其基本公式是:企业总价值=预期息税前赢余/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于是,融资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了直接联系:只要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就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在思维上的分离
在中小企业理财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在融资决策中一般不具备大企业的独立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二)制定中小企业融资决策,把握融资规模及更好的选择融资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提高有竞争力的融资方式,来制定出最佳的融资方案。第一,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融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总成本如果资金的利息成本,融资费用,不确定的风险成本等融资总成本大于利用筹集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则没有必要考虑此方案且在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第二,选择企业最佳融资机会:首先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企业要能及时掌握国内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各种信息,了解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不利条件及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第三,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注意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中小企业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
第四,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中小企业融资时,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不足或过剩的资金都会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最好用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而由于季节性随机性所需资金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好。必须要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进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风险与谋求最大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即寻求最佳资本结构
第五,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环境,在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科研机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以加快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拓宽融资渠道
(一)直接融资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几乎仅限于银行。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我国非金融企业融资结构的情况:企业融资94%来自银行例如:贵州水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各种借款占48%,其中向银行借款占借款总额的94%,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55%;外部权益性融资仅占17%,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5%;内部集资困难,仅占2%。而在美国,企业主自己融资的比例很大,占30%左右,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还可以拿到20%左右的融资,剩余的部分向银行贷款。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外部股权投资仅占13%,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领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带有风险投资性质的股权融资,带有银行借贷性质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等
股权融资,就是政府出一部分资金,民间出一部分资金,共同组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投资成功,并积累了相当的投资回报,政府的资金就从投资公司中退出,只是将本金退出,利润则全部或大部分留给投资公司,如此一来,就会吸引大量的民间资金来进行中小企业的投资以美国为例,1959年,美国中小企业局就开始采用这种投资模式,到目前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美国政府提供2/3的股本,民间提供1/3,如果赔钱,政府和民营企业都赔了;如果赚钱,政府就逐步抽出资金,按照国债的利率把资金撤出,剩下的钱由民间投资者分配,这样就减少了民间投资者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债权融资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贷款,还包括企业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债券融资,担保贷款等方式最近,深圳甚至出现了典当贷款,就是企业将一部分企业资产作为抵押,典当行向企业提供一部分资金,还有我省自2003年资产总额2亿余元,典当总额6200万元,纳税659万元,实现税后利润387万元在近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债权融资的规模与空间还很小,解决办法就是对我国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规范的资本市场,建立社会信用体制以及指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公正开放,立体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打开融资大门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利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是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融资路径
(二)间接融资渠道首先,应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1)商业银行要辨证的看待大中小企业的关系,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2)要在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制度政策和程序,适当扩大二级分行用于中小企业的零售贷款的份额。(3)商业银行应在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任务,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得到迅速发展。(4)可以尝试打开风险信贷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划出一定规模的信贷资产,支持有市场前景的,高成长的,高科技的中小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贷款本息。其次,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民营银行。因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能较充分的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一金融服务业的障碍。
(三)其他融资路径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1)基金融资中小企业可以按条件申报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银行配套融资。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目前,我国有各类非银行风险投资机构80多家,融资能力达36亿元。从1992~1998年,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基金达40亿美元。中小企业可以从这些基金中寻找到融资的机会。
不过,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既非利率市场化,也非汇率自由化。利率与汇率,二者都只是资金的价格。单纯地放松管制、让市场自由定价,一个直接后果可能就是价格战导致金融风险叠加。事实上,价格的作用平台是市场,而市场的作用机制又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广义的市场是一切资金集散的场所,决定其效率和功能的是结构要素,比如社会融资结构。
所谓社会融资结构,是指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的构成和比例。间接融资,是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首先通过存款、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暂时将社会闲置资金归集,再通过贷款、贴现等形式提供给需求方,主要指银行信贷。直接融资,是资金闲置方与资金需求方通过直接协议实现资金转移,主要指债券及股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适当,社会融资结构才算合理。
对比中美两国:2011年美国国内债券总额及股票市值合计42.0万亿美元,银行信贷余额9.4万亿美元,直接融资规模是间接融资的4.47倍;中国2011年末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值合计76.7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4.8万亿元,直接融资规模仅为间接融资的1.4倍。
不难看出,发达经济体以直接融资为主,自然是市场渠道发挥主要作用;而中国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的利差观念、信用定价等行为模式会直接作用于市场,这些非市场化的因素会干扰市场机制发挥必要作用。
合理的社会融资结构之所以是金融改革的题眼,是因为其有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意义:
第一, 能够实现市场化融资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的平衡。商业银行出于对坏账风险的严格控制,有提高客户门槛、倾向于服务金字塔中上层的内在冲动。而直接融资市场是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对各种信用质量和不同信用等级的主体统统敞开大门,其通过不同的融资成本进行风险区分,从而使得金融金字塔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适得其所,整个社会金融资源可以实现均衡分布、优化配比。
第二, 能够实现从管制利率向集合化价格发现过渡。债券规模及占比的日益壮大、债券交易活跃度的日趋提升,有助于真实的价格发现;信用定价将会自然接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市场基准,丰富市场曲线。这必然改变商业银行对信用定价的利率管制模式,促使商业银行更多地以市场指标为定价要素反映发行企业的信用溢价,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 能够以社会征信体制代替信用审批。银行贷款依赖于各家银行的内部信贷审批标准,其时效性、公平性均缺乏透明度。而在直接融资市场中,投资方主动寻求的收益回报与融资方的信用资质高度平衡,这就必然要求社会征信体制的配套建设,以充分快速的信息共享确保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推进实现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
第四, 能够让货币政策的市场传导和银行传导相辅相成。以间接融资为主时,商业银行体系注定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环节。商业银行“重资产负债表”,加上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考核,利率管理必然让位于流动性和规模偏好,导致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以直接融资为主时,资金闲置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市场对资金价格的敏感会令货币政策的传导变得通畅。
在推进社会融资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重要。2011年,美国、欧洲及中国债券市场分别约为GDP总量的1.75倍、1.24倍及0.46倍。其中,企业债券与GDP总量的比值分别约为22%、11%及10%。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非公有制度;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从狭义来说,民间资产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境外资产。
到目前为止,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银行贷款都本着“重大轻小”的经营观念支配,主要供给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规模之渺小,经济实力之薄弱,在现行的体系之下,很难从银行等中介机构中筹措到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1.商业银行跟踪监督难
民营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产业,主要是人们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我经营的以拥有较多劳动形体的企业,其自身资产规模比较小,财务实力不高,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资金需求率高,银行不好固定跟踪。
2.民营企业财务制约难
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集权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的内部多数是家族成员,这也就造成了职责不分明,财务监控不严谨,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财务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制约,这严重损坏了民营企业整体形象,与此同时挫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资金支持的积极性。
3.民营企业抵押担保难
民营企业没有较多的固定资产来做抵押,并且担保体系不健全。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看,为了减少坏账损失率,银行只能选择明哲保身,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二)市场因素
1.金融机构不愿意向民营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在考虑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相比之下,银行必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缺少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虽然近几年,政府已经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问题积极的去给予解决,大力支持各国有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可是国有银行体制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善,显而易见,其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效果还尚不明显。
3.缺乏必要的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的“门槛”高度,还是让民营企业难以跨越,绝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是不可能享有上市资格的。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直接融资。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一)切实提高民营企业总体素质
1.加强民营企业的治理建设
首先,重要的是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其次,提升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水平,开拓创新,把握产品经营生命周期,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促使产品不断更新。
2.提高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
民营企业的内部资金流向不明确,信息不够透明化。所以要想使民营企业很好的走下去,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化至关重要。
3.树立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度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留给人们的印象都不容乐观,销售伪劣产品、宣传虚假广告、赖账逃债、拖欠工资等。改变人们对民营企业的印象,切实提高自身信用,必须从自身做起。
(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1.扩大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先应联合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对民企进行信用等级鉴定;然后下放贷款权限幅度,完善信贷机制;最后应加强制度建设,化解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2.建立专门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金融秩序混乱,民间借贷无序发展。为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效仿日本设立中小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法,发展地方和民间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快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使其与城市商业银行一样能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3.扩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风险转嫁功能。所以,我国政府应鼓励多元化融资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规范直接融资行为,使民营企业有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
4.完善民间资本市场
民间资本市场即非正式市场,是指民间借贷或股权筹集的融资活动。政府应保护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允许新建民营银行,以此规避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二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国有控股的城市银行,让民营资本能充分跟进,实现公平化;三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以确保民营企业有畅通的融资渠道。
5.积极开展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融资为目的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的一种资本运作手段。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目的就是采购机械设备,这正好与融资租赁的方式相吻合。而融资租赁的特征决定了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关键词: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8-0037-0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述
(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概念
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货币市场的发展对于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维护金融整体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充分发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作用,则是银行深化服务功能的战略选择。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集合票据所募集的资金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要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企业发行集合票据,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单只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得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二)债务融资工具改革历程
1、尝试及在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阶段。
1988年以前,一些地区的企业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尝试在当地发行短期融资券。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号),以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各地发行融资券的做法,并统一上收了分行审批各地融资券发行额度的权利,由总行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分行在总行下达的额度内审批单个企业的发行额度。至此,全国范围内除允许企业发行长期债券以外,也开始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年度内可周转使用。总行年初一次性下达发行额度以后,各分行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个企业的发行规模,年度内债券如到期,可滚动发行或转由别的企业发行。二是利率实行高限控制。规定企业短期融资券执行企业债券利率政策,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存款的40%,具体利率水平在分行审批企业发行融资券时一并核定。三是确定人民银行是融资券的唯一审批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发行。四是规定资金用途,企业发行融资券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企业解决季节性、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足,不能用于企业资金的长期周转和固定资产投资。
2、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阶段。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并开始实施《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具备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和信用记录等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都有机会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但期限不得长于365天。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不需要到国家发改委审批,直接向人民银行“备案”即可。
3、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阶段。
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2007年9月成立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2008年4月9日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当在交易商协会注册。2008年4月15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等7项自律规则,该7项自律规则分别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业务指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刚刚施行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2号)、《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和《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0号)终止执行。2009年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施行《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年第15号)。
此次《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8项自律规则的制定,不仅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提供了规范,也为将来市场新产品的推出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方式。它着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突出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交易商协会作为市场成员代表应在组织市场主体开发和管理直接融资产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强调交易商协会要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中介服务等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为银行间市场变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债务融资工具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融资包括贷款、票据及债券等多种形式。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负债仍以贷款为主,直接融资的比例仍然偏低,这种负债结构使潜在的信用风险仍集中在银行体系。所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力,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更好地传导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意图,改善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人投资渠道。下面分别从企业和商业银行两个方面简述债务融资工具的重要作用。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优化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企业的短、中期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
得,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较为集中。一旦国家紧缩银根或控制贷款规模,其贷款授信额度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产能不能充分释放,资金不能满足建设项目需求,短、中期偿债压力增大,现金流异常波动,严重的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企业信誉受损等。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可逐步摆脱短、中期融资单纯依靠银行的局面,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增强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延长资金使用期限,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短期融资券采用注册制,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负责受理,一次注册两年有效,可分期发行。针对短期融资券注册有效期两年的特性,发行人可通过滚动发行的方式,使募集资金稳定运用期限达到或接近3年。滚动发行可采用多种模式,既可通过注册额度分期发行实现短期融资券兑付资金的无缝对接,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供过桥融资为发行人提供兑付资金安排,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发行人资金使用计划灵活操作。如:2009年广发银行郑州分行主承销的平高电气ep01金额40000万元,在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存续期间,该行结合企业经营及现金流状况,对企业发放了30000万元的专项过桥贷款,满足了企业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通过发放专项过桥贷款,不仅保证了企业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到期兑付,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而且为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发行奠定了基础,延长了资金的使用期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如:广发银行郑州分行最近主承销的焦作铝cp01首期30000万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为3.2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1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31%。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中期票据,主体评级在AA的3年期发行利率也只有3.9%,即使加上发行中介机构的相关费用,也远低于3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4%,因此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了财务支出。
3、提高企业的市场认可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如同企业在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一样,同属直接融资,其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借助第三方媒体宣传,有针对性的投资推介和路演、新闻会,撰写《募集说明书》,向广大投资人直接推荐等形式,充分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在与主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的业务合作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与企业管理层的深度沟通,不仅帮助企业领导层进一步肯定了公司的优势,而且还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各种潜在的风险,通过不断改进和问题的解决,使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展之后可以使社会融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信用等级的大型企业更多地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迫使商业银行去发现和培育中小企业客户,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拓宽银行盈利渠道
1、拓宽银行盈利渠道,改变企业负债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
银行通过对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改善了过去单靠利差收入的利润结构,拓宽了银行盈利渠道。如:2009年,广发行郑州分行通过为平高电气承销短期融资券及再融资顾问服务获得了1200多万元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利润来源的多元化。由于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是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发行利率相对较低,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众多机构投资者,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改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可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从而降低银行风险。另外,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及其他金融服务,银行需要经常性地拜访企业,全面、清晰地掌控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因此非常有利于银行及时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2、挖掘企业的深层次需求,降低银行的营销费用,带动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连锁发展。
由于债务融资工具具有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多数高信用等级的大、中型企业非常乐于接受,银行通过对老客户进行深入挖潜,不仅容易介入,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新的资金需求,降低客户开发成本,节约银行的各项费用,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可给银行带来大量的相对稳定的派生存款,有利于促进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同时,通过企业债务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银行后续贷款业务的跟进和扩容,促进商业银行优质盈利性资产业务的发展。通过优质客户为基点的发散营销,可以进一步挖掘上下游客户的业务以及集团客户内部其他企业的业务。
3、推动商业银行积极适应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逐步走向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不仅维护了在企业中的现有传统业务份额及扩容,而且还快速发展了以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新兴金融业务,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结合,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结合。通过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综合开发,有利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对公客户经理团队,增强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
1.资金需求量大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的需求量是极大的,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来供给显然是不够的。地产企业为了保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流,就必须使用多种渠道进行外源性融资,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资金断流的风险。
2.财务风险大
房地产企业除了资金需求量大,同时还具有资金流动效率低、资金回流周期长等特点,加之地产受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机构变化、国家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地产企业要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另外,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金融结构较为单一,金融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些也加剧了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3.土地和房产抵押是主要融资条件
地产企业的商品是土地上的建筑,土地是国家的稀缺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的加大,市场决定了房地产的价值还会进一步上升,所以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使用房产和土地进行抵押还是很受金融机构欢迎的条件。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成因
1.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由于受到政策、法律、金融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地产企业进行多渠道融资的难度很大,主要的融资还是要依靠银行。造成这样情况的简析如下:①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对企业来说,银行贷款融资是各融资渠道中风险及成本最小的一种融资方式,所以企业通常首选这种方式,但对银行来说,在缺乏风险分担机制的情况下,就要承担较大风险。②地产预售风险过大。因为我国地产预售融资在法律上存在缺陷,且发生过不法地产企业利用法律缺陷非法获利的情况,导致投资者失去了信任,通过地产预售融资的渠道也因此受阻。③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上市直接融资对房地产的综合实力、盈利能力、资格资质等均有较高的门槛要求,这使得上市等直接融资增加了难度。
2.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却没能跟上这种节奏,存在滞后性。我国地产金融市场还是以一级市场为主,体系不够完善,制约了地产企业融资,影响了地产企业发展。
3.银行信贷风险大
由于地产企业没有划分信用等级,导致信用等级不达标的企业也能从银行贷到款,这实际上就加剧了银行贷款风险。试想大量不良贷款存在于银行贷款中,势必会加剧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爆发,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稳定。
4.房地产企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低
我国的地产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的地产企业其实数量有限,这就反映出我国地产企业的现状就是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差、市场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也很低。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规模较大的地产企业将占据更多的银行贷款资源,规模较小的地产企业融资将更困难,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三、防范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的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改善房地产融资环境
首先,要加快完善房地产立法,多元化的融资结果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支持,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政府在提供政策优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融资的监管;最后,通过加强房地产贷款市场的准入关、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手段来严控地产融资风险。
2.融资方式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
我们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将目前单一的融资渠道过渡到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开拓资金融资、信托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此外,对房地产预售进行有效的改革监督,完善监督机构,弱化预售制度存在的风险。
3.买壳上市部分缓解融资困境
买壳上市也是一个有效的融资途径,通过一些非上市公司收购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剥离被收购公司的不良资产,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实现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目的。
4.培育发展信托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
信托融资这一融资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近些年来信托业发展迅速,通过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产品,也能够缓解目前各地产公司的融资压力,并能有效的减少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
5.利用自有资金融资
地产企业可将自有资金、有价票据、应收账款等通过金融机构实现转现来增加资金进行自有资金融资,依靠内源进行融资风险较小且成本较低。
6.进行理性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地产企业进行融资是要付出融资成本的,一旦违规将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地产企业进行融资要保持理性,并遵循合理性、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优化资本结构、融资成本最低化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