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如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初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全心全意的配合。摘 要: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迷茫,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法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通常情况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凭自己成长经验”的心态,出现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局面,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从家庭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教诲愿意听取。父母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心理相通,子女时刻受到父母不自觉影响。从家庭教育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

有些父母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致使一方把过多的精力和希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不堪重压,出现逆反行为,做出很多令家长伤心不已的事情。比如CCTV12《心理访谈―老师的孩子不好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谐(经常冷战),致使当老师的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特别严格,凡事都为孩子做主,致使孩子不负重压,叛逆反抗,离家出走,直到在外偷东西被抓。妈妈希望孩子从善,有出息,做出了妈妈用砖头砸自己的头,夫妻二人均向小孩下跪等一系列非常举措,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思想涣散,心灰意冷,对生活缺乏热情,这种孩子多自卑、孤僻。

3.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许多家庭经济很困难。许多家庭住在边远小山村,没有经济来源,而子女读书的又特别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有些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保障,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安心学习,在生活中常有自卑心理,对家庭又有负疚心理。特别是当学生成绩不甚理想时,这些学生往往心理非常沉重,深感对不起父母家人,长期处于一种忧郁、烦闷的心理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比如有些班级的住宿生中,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费是300元每周,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费是60元每周,每天在一起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就自卑了。

4.单亲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因为小A经常旷课,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地点在青菜批发市场。小A的父母是做青菜批发的,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晚上很晚回家。疲惫不堪的他们连饭都懒得吃,更不用说跟孩子交流。他们也觉得对不住女儿,就拼命用物质补偿,小A要多少钱就给多少,从不打折扣,更不问钱花在哪里。于是,处于青春期的小A走进了网吧,在这里,她得到了另外一种关怀。

他的父亲知道了以后,狠狠地打了她。就这一次,仅仅这一次,小A不再跟父母说话,要钱都是让弟弟帮忙。父亲的打骂不但没有教育好小A,反而使她更加肆无忌惮。她的父亲在我面前委屈地哭了:“自己累死累活地挣钱,还不是为了小A生活得更好,但没想到她却如此不懂事。”父母的行为同样令人深思,他们总是忙,只知道孩子有物质的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他们非打即骂,抱怨孩子不懂事,却从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从教二十余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缺乏家庭温暖的女孩更容易早恋,也更加叛逆。尤其是缺少父亲的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问题孩子”,给班级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每次跟家长沟通,总听到家长抱怨自己不会教育、不懂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女孩不知该怎样教育,不知什么样的教育对她们才是最好的。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宜孩子特点的教育,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失误最少的教育,也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最能发掘人潜能的教育,还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创造力和考试分数并重的教育。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为’的教育。”“无为”源起于《易经》,成熟于老子的《道德经》,它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一种大智慧,正所谓 “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教育能实实在在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面对青春期的女孩,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要避免单调、枯燥。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听家长说人家的孩子哪里都比自己强。这种说法首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接下去家长再说什么,孩子也听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经常听家长说“说了几百遍了,她就是不听”。家长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听,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家长不妨换个方式,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从孩子喜欢的影视、网络作品入手,找到跟自己孩子有类似特点的人物,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探讨、交流,这种教育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第二,坚决杜绝粗暴、大庭广众下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人前教子”这种方式容易导致他们失去自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以前面提到的女生小A为例,当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准备共同教育时,家长来到学校,二话没说,当着老师的面飞起一脚,踢倒孩子,嘴里还骂着不堪入耳的话,孩子先是惊呆、愤怒,接着夺门而去。试问,这种教育方法有效吗?

第三,跟孩子定期交流。总有家长抱怨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因为他们总有千万个忙的理由,却不知在忙碌中,孩子的心离他们越来越远,等到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时,却发现已经太晚。家长跟孩子要每天交流,每周交流,每月交流,在家长爱的滋润下,孩子定能健康地度过叛逆的青春期。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实施对策

教育部把提高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要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打破普查、建档、讲座、咨询的传统服务形式,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可操作性的多种渠道的心理教育形式。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5~18周岁,正处在青春期早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和成人很接近,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处理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方面还不成熟。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表现出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人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奉行享乐金钱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竞争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有的因未能成为所谓“正式的大学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前途迷茫,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常常因为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一时目的达不到而产生悲观与失望,容易冲动,行为粗暴,自我控制能力差,甚至受到社会不良诱惑加入犯罪团伙。违法乱纪、打架斗殴、旷课逃学、扰乱公共秩序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一些家庭对子女只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巨大。一些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后,对孩子不闻不问,采取放任不管的模式,学生的一切全部交由学校教师管理,不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跟子女缺少沟通,甚至许多家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学生更加叛逆,更加不服从家长的管制,家长的粗涉和惩罚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将心理教育的所有重点都放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询问及治疗方面,忽视了将该项工作纳入教学任务中,未能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职校学生的心理教学系统。一些职业院校创建了心理咨询室,但来进行咨询的学生却较少,心理咨询室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沿用过往的说服教育方法,收效甚微。还有的职校把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当做思想政治课来进行,给学生灌输空洞的大道理。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人数配备少,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心理教育师资团队数量严重不足。

3.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网络、手机的普及,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原来具有的信仰和人生价值观受到冲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逐渐缺失。大量西方文化思想的涌入,使一些学生的“三观”发生了偏差,学生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抱有“混日子”的想法,从而导致多种心理问题。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我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心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定位自己,恰当地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他们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设定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提高抵抗失败与挫折的承受力,善于把挫折的压力转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确立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情况的职业理想,从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中,课上课下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利用课堂教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创新思路,开展分层分类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服务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影响,线上线下多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利用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专家讲座、网络视频、电影动漫等传播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泛运用学校网站、微信、QQ、微博、手机App等媒介,设立线上线下隐蔽式心理咨询室,建立家校微信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倡导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三是选派工作能力强的教师,经过系统培训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全校范围选取优秀学生,集中接受各种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经过严格考核,成为心理咨询“中间联系人”,利用学生是同龄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向良性发展。四是组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校级、院系级、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全校实现无缝对接。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对心理危机学生实时跟踪服务;做好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新生与老生、男生与女生等的分层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研究心理健康工作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研究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的原因。提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会成为促进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最后指出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与家庭不良环境有关,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成为促使和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客观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影响未成年人犯罪诸多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各种因素最为重要的,是配合社会和学校教育,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家庭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因素 

家庭就其实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关系就是社会的缩影,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形成民主和平等的和谐氛围。但是,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家庭教育,有的甚至出现“真空”现象。家长更多的时候,只在乎自己的工作或事业,很少关心自己的子女,缺乏情感沟通和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说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的成长,这种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以及家庭为孩子成长提供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无疑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但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具有学校、社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家庭、学校、社会同为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从优化青少年生活环境来考虑,三者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都有必不可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来说有着不同于家庭的特殊意义,家庭对青少年的意义也远非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所能比拟。 

二、发挥家庭教育职能防止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从社会各职能部门到每一位公民,都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和生存环境,用道德和法制观念去引导未成年人,用爱心、用真诚去抚育他们的心灵,真正为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家庭角度讲,教育违法初犯孩子应着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注重教育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很大部分是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教育失当的情况下造成的。错误的教育管理不仅没成效,反而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从小养成其对立、反抗社会的情绪。为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建议:1.突出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青少年犯罪的多发期,易发期集中体现了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易冲动,不能冷静的分析处理问题,而且这个时期又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快速形成发展变化时期,如果在此阶段家庭不能给予孩子有效而又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很容易形成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未成年人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比较容易暴露,相对于家长而言要对此进行行之有效的规避,积极向上的要说明其存在的道理,消极落后的也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缘由,争取不要让孩子由于心理上的偏差走向歧途。2.加强社会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心理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疏通和引导,二者不可缺失,未成年的成长既离不开自身的心理发展,同时外部的环境因素也对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对未成年的不良影响,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或倾向,要及时制止和教育。 

(二)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当属夫妻关系,和谐美满幸福的夫妻关系能感染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温暖,而不是片面的孤立孩子,从而形成畸形的父子同盟或母子同盟,要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基础上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而不是单纯考虑夫妻二人的关系,要给孩子以生活的幸福感,笔者认为,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完善原有的社会体制机制,着力于解决现有家庭教育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保护。是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力保障,要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能够让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更需要国家的制度法规和社会的道德规范,进而有效的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参考文献: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所在的研究组于2015年6月开展了一次调查,旨在为下一步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共100题,测定了受试者的8种焦虑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二)被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江门市的4个县级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3个区(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和市直属学校,各地区乡镇小学、初中各抽查1所,城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中各抽查1所,共抽取了45所学校。其中鹤山市818人,开平市753人,恩平市779人,台山市791人,蓬江区663人,新会区779人,江海区490人,市直学校298人。男生2584名,女生2787名;独生子女2131名,非独生子女3240名;小学生1856人,初中生1822人,普高学生990人,职高学生703人。

(三)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71份,有效率95.9%。根据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全国常模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了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6]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水平和各因子均分

(二)心理健康水平和检出率

根据MHT筛选的原则,总分大于等于65分代表个体存在“总体焦虑倾向”,某项因子大于等于8分即代表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焦虑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在5371个样本中,存在“总体焦虑”的学生有192人,占比3.57%,说明江门市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14.02%的学生有自责倾向,常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于自己;17.65%的学生存在恐怖倾向,比如怕黑、怕高;12.21%的学生有冲动倾向,经常会被情绪左右,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11.68%的学生存在对人焦虑,他们害怕生人,担心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13.63%的人存在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

(三)性别比较

从表3的t检验可以看出,女生在多项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根据表4的t检验显示,除了冲动倾向之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五)单双亲比较

根据表5的t检验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3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六)地区比较

根据表6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所有因子上差异显著。其中,市直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等4个因子上分数最高,新会区的中小学生在总分、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4个因子得分上比其他地区高。

(七)学段比较

根据表7方差分析显示,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两个因子外,总分和其他6个因子的分数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职高学生>普高学生>初中学生>小学生。

三、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通过比较不同因子,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一)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反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是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的观点,而本次调查推翻了这种刻板看法:除了冲动倾向因子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种焦虑倾向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独生子女,与一般的社会预期相反。

为何事实与人们的预期截然相反?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媒体过分放大了独生子女某些特点如“不会分享”等问题,却忽视了独生子女的优点如自信、综合素质高等;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而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商人、私营业主、农民等,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高,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擅长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更为民主;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子女沟通不到位。另外,家庭负担重的父母很少聆听孩子的倾诉,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孩子会更焦虑、自责、过敏。

(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学生差

除了冲动倾向外,职高与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小孩,他们日趋成熟,开始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初步思考,但正是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学生许多问题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个学段开课程度不一致,小学阶段开课率较高,高中阶段开课率偏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第三,普高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职高生面对就业压力,这也是他们在心理测验中得分较高的原因。

(三)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对其他学段的学生,职高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因子得分最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从职高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高学生较普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家庭对其期望值也不是很高;第二,职高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态度、课程设置、学习难度与普通中小学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往往对刚接触的专业课感到接受不了,对于解决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第三,职高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与就业期望值落差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就读职业中学前途不佳,对自己缺乏信心。

(四)单亲家庭学生的孤独感、冲动倾向远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除了学习焦虑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3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原因在于,单亲家庭孩子上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主动参与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之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

(五)初中生的冲动倾向得分高

初中生的叛逆性较强。曾经有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初中生好冲动,做事往往被情绪左右,做决定不经大脑,老是做出事后后悔的事情。本次调查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参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科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档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同时,根据学校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基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根据校园环境布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提示语、图片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二是结合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引领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会真诚地对待生活。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关注特殊群体,结合班级学段,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在专业引领中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班级进行测评分析,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使他们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抓住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学习内容,巧妙利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市只有部分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但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为低下。要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是要大力引进专业教师配备到基层学校;二是要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师徒结对、区域帮扶等活动,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教育难度大,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化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来访等各种渠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教育动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去赢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二是善用周边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为依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五)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即消极情绪的减少),同时还包括心理品质的提升(即积极情绪的增加)。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孩子发扬优点,克服消极情绪,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6篇

文/汤一平

摘?要:挫折教育是针对学生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的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特别教育,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磨炼,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本领,具备适应激烈竞争的心理素质。挫折教育既要实现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又要提高学生对待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消极影响。同时,还应使学生学得心理防卫机制,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 :挫折教育?必要性?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在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面前,很多人往往不能正确地面对并积极地解决,而是选择忽视或以极端的方式逃避。在这种背景下,对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抗挫折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笔者看来,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的孩子大多成长在“温室”中,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而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少遇到挫折的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近年来,每逢六月高考时节,总能听到令人痛心惋惜的新闻。2005年,西安长安区某中学高三男生赵某在高考的前一天留下遗书跳井自杀,赵某在遗书中表示:上次会考没考好,觉得自己一定考不上大学,实现不了理想,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2011年,湖南隆回县发生了某高三学生因高考迟到被监考老师阻止进入考场进而跳楼轻生的惨剧。暂且不论事实到底如何,但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反应和态度着实令人担忧。不仅仅是这些高考学生,目前,中国社会的自杀率非常高,有25%的大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很多人在经历了高考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后承受不了在“社会学前班”遇到的压力和挫折,因此,在进入社会前,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急需解决。挫折教育是在学生面临更大的挫折之前便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更好地面对压力、适应社会。

第二,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只有不足10%被开发和利用,其余部分处于休眠状态,很多潜能没有被挖掘。学生在顺境中通常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而逆境却往往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探究精神,让他们的智力被开发和应用得更充分,进而更接近成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人。”的确,站在光芒顶端的成功人士通常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饱受挫折的人,因为那些挫折给他们带来的是意义非凡的锻炼机会,他们比一般人对成功领悟得更加透彻和深刻。挫折教育就是要制造逆境,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三,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家人众星捧月,直接导致很多学生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沟通、相处。笔者有一个学生,在学校住宿期间曾经搬过三次宿舍,都是由于太过自满、自私而被宿舍其他同学孤立。在笔者与她的谈话过程中,她甚至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错,还将错误全都归咎于他人。像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挫折教育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承受,对打击骄傲的情绪和自私的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在事后应向学生说明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视挫折对自己的作用,戒骄戒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怎样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则,两个方向,三个角度,四个注意”,即以挫折和赏识相辅相成为原则,分时间段和对应方法两个方向,从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度配合进行,注意避免四个误区。

1.“一个原则”

之所以要以挫折和赏识相辅相成为原则,是因为很多家长或老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容易走极端,认为一味地让孩子感受到挫败就是挫折教育,最后反而弄巧成拙。笔者建议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将其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赏识教育不仅仅指表扬和鼓励,而且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对挫折教育的反应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他们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积极的行为反应,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孩子在接受挫折教育时的行为过程,对正确的应对部分,应当进行鼓励,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强化他们的有利行为;对不恰当的应对部分,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正,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笔者曾有一个学生,这个孩子非常自卑,遇到有任何竞争性质的情况通常一开始就认为自己肯定不如别人,其实她的成绩不错,但有考试焦虑症,无论大小测验,考试前一夜她都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笔者找到她的家长进行交流,她的父亲告诉笔者,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害怕孩子骄傲自满,所以家里进行的是挫折教育,经常布置给她一些很难完成的任务,任务失败就会有惩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一直对她要求很高,但是家长却从来不在适当的时候跟孩子交流,也不引导孩子在挫折中积累经验教训,只是不断地打击她,结果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严重的自卑、消极心理。笔者认为,只要能较好地运用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这两种互补的方法,孩子的心理成长就不会误入歧途。

2.“两个方向”

时间段和对应方法这两个方向,其实就是将挫折教育看成一个坐标轴,时间段是纵轴,对应方法是横轴。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识教育,心理教育也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区别进行的。学生的挫折教育可分为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此时的外界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榜样的力量在此时也是非常强大的,可以在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点后,拟出一个正面的榜样形象,那么孩子会因为喜欢和崇拜而向这个榜样学习,模仿榜样的行为。在中学时期,孩子就开始张扬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很多学生都逐渐进入了叛逆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在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情况下,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刻意地制造逆境让孩子受挫,从而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到了大学时期,挫折教育其实已经到了检验效果的阶段了,此时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小社会,他们在之前受到的挫折教育效果如何,在他们与人相处的时候都有了体现,但因为毕竟还是在校园学习生活,老师对一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一些谈话教育,防止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做出错误的反应和决定。不论在哪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时刻提醒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只要不逃避、不放弃,就完全有机会走向成功。

3.“说到三个角度”

“三个角度”其实也就是平时在教育学生时的三个方位——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这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便是家庭挫折教育,因为其实挫折教育应该是越早进行越好,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家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第一阶段便是0至~1岁的低幼阶段,家长应积极地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信任感;第二阶段即1至~3岁的幼儿阶段,此时的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过程中培养其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交往中去;第三阶段就到了3至~5岁的幼儿园阶段,家长们应该要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并鼓励孩子们独立地的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第四阶段最后便是5至~6岁的学前阶段,这时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孩子的每个问题,自己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实验来探讨。当然,家庭教育肯定不限于这六年的时间,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在之后的学生阶段,家长应该和学校配合,一起教育孩子。在学校实施挫折教育的阶段,其实就是在分析“两个方向”时所提到的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总的来说就是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并监督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共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并学会自我反省。开展自我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本身就有一定的要求,能够进行自我挫折教育的学生都有拼搏精神和进取心,能正确进行自我挫折教育的学生都更敢于接受挑战,更勇于面对失败。在学生进行自我挫折教育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他们,避免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极端,弄巧成拙。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应当注意避免走进一些误区。首先,挫折教育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为了一味地打击孩子,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当避免过分的言语打击,甚至身体虐待。其次,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而不是顺其自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正确引导,很有可能造成心理阴影或者心理疾病。再次,很多家庭都是“慈父严母”式的教育方式,父母中一个人严格,另一个人宠溺,笔者并不赞同这种方式,这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家长应该统一态度,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最后,在挫折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孩子受挫折的程度太大,否则孩子会因为太过受伤而变得自卑,挫折教育也应该保持一个度,并且一定要适时地给予孩子帮助。

三、小结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家庭;学校;社会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社会生活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对事物问题认识不够准确,容易遭受挫折,心理难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中学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初期和易发期,若能正确认识其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对症下药,科学的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教育,就会减少问题的出现,使其健康的成长,这样对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成因

在对宽城县城四所初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目前在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表现为厌学、逃学、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困难等;二是情绪方面:浮躁、嫉妒、抑郁、自卑、自恋等;三是人际交往方面: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社交困难等;四是行为方面:自私、任性、品行障碍、对抗父母、叛逆、网络成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犯罪等等。 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乏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更多的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起居冷暖,很少有结合孩子的各个时期的身体、心理特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健康心理的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接受的是被爱,缺少挫折和磨难,缺少与他人沟通、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愉悦感,这些孩子一旦受挫,往往就会发生心理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从调研情况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四所学校没有一所配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二所学校没有设置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二所学校虽有心理素质教材,但以学生自学为主。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学校目前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人格的培养方面等就显得薄弱。

(三)社会不良现象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冲击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和流行的负面意识形态,如社会公德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理想信仰的淡化、物质攀比的风气、浮躁肤浅的时尚,以及“一切向钱看”的观念等等,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直接而全方位的,在行为上表现为自私和没有责任感。

二、应对措施

(一)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造就一代新人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个别教育可通过细致的日常生活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其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家长要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望子成龙”天经地义,但“龙”的内海并非专指读大学当“白领”,学习成绩并非不是唯一的标准,因此,家长应该懂得“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

(2)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其次,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因此,培养好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家长除了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外,还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刻苦、守时、诚信、节俭、宽容、坚强,做事有责任心等,这些才能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困难挫折、对待荣誉、生活和友谊。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正规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在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获得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迫性,采取积极的态度,成立“三位一体”模式的宣传者和组织者。

(1)加强宣传。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树立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2)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与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和满腔热情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3)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团体咨询,在科学教学,各项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等途径,广泛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网。疏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在家长学校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学校可以开通多种以人际交流为特点的学校、家庭、社会信息沟通渠道,鼓励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发出的信息做出反应,实现三方互动。

(三)保持和强化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作用

叛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高学生;职业心理障碍;矫治策略

一、背景

《职业教育法》规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职教育应培养素质型人才,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机能,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更是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从调查来看,农村中职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标新立异、任性执拗、懒惰怕苦、得过且过等状态比比皆是。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促使他们在各方面不断进步,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社会,是中职老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学校和谐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当前职高学生职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状态。对任何人而言,健康的心理是一切的前提。多年的观察告诉我,农村中职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读书还是挣钱”的动摇心理、“选专业”的从众心理、“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我不对吗”的过敏心理等等。

1.动摇心理

社会的拜金热、家长目光短浅、就业的困难、职高教学缺陷,许多家长都以为读职高没出息,读与不读都一样,于是在中职生中就产生了“读书还是挣钱”的动摇心理。

2.从众心理

对当前及今后行业趋向不明,对子女的失望,让农村中职生父母在对待子女职业选择上不很上心。中职生社会阅历浅,难从自身各因素出发去选择专业。我曾调查过,班上三分之二学生在填写专业时不是听从初中老师或好朋友意见就是跟从别人填报,等到高

二才发现自己无此方面的兴趣和专长,但已不能选择。其实,人职匹配,是人生选择职业的最理想目标。

3.过敏心理

小农经济的定向思维、长期的自卑心理,使农村中职生容易产生过敏倾向。一句不经意的话、一点小误会,都会认为别人“瞧不起”。据调查,这种心理在农村职高很普遍,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过敏心理导致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极度敏感,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抵触叛逆,严重者就是违纪违法。

4.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朋友、屡次犯错、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勇敢”;或大手大脚,用钱来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声誉;或拉帮结队,自立“山头”,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权威”,这种虚荣心理在职高很常见。

三、影响职高学生职业心理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全球性金融海啸,给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市场需

求跟职业教育的不和谐,也让学生产生了职业畏惧心理。社会教育和学校的职业教育的冲撞、社会上的偏见心理、学生自我认知上的偏差,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心理。

2.学校教育因素

纵观整个教育,农村中职生心理教育依旧是空白地带。学校管理的压力,中职教育体制跟就业体制脱节严重,对岗位的需求、企业的具体管理等的不到位、自身调控能力的缺乏,对职业前途的迷茫,都会影响他们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职业心理的失衡。

3.家庭因素

从调查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抬头的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隐性辐射,父母价值观的不健康,亲子关系的障碍,教育方法不当,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都能使学生性格发展不正常,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4.个体因素

在追求个性飞扬的今天,学生个体素质分歧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中职生能力差却又自以为是,想独立却又有很强的依赖性,麻木又敏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稳定性,这些都影响着良好职业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他们无法很好地把握时机、赢得自己喜欢的

职业。

四、职高学生职业心理障碍矫治策略

“职高学生职业心理障碍”已引起学校的重视,各位老师在教学中开始摸索矫治的策略。现略谈这几年我的一些策略。

1.建立心理辅导系统

(1)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有三张表格。第一张表格填写本人资料;第二张表格填写个人情况:健康状况(最重要)、爱好、特长、人际关系,个性和亲情评定;第三张表格是回忆过去经验,期盼班级氛围,展望职业未来。建立档案袋和电子文档,随时加入学生三年中的点滴进步。

(2)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设立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不但让学生有宣泄心理的方式,更给他们职业心理疏导的机会。开展师生结对活动,关注言行比较极端的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灌输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3)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定期进行AAT测试,定期开展职业指导,及时介绍专业特性,对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法,利用家长会、通讯等手段,为家长提供亲子和专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让家长、学生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

2.重视学校职业心理教育

(1)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受性

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很迷茫。我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专业成果展览,邀请往届毕业生作报告,制作“创业创新――优秀职业毕业生汇报”,进行“现代人才观”专题教育,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展“就业洽谈会”,提高学生坚信职高前途同样光明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针对职高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学校引进竞争管理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制性、创造性、管理等能力,通过各种竞争、评比等手段,培养学生在技能、专业等方面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顽强进取、奋发向上等优秀的意志品质。

(3)强化校内外的职业衔接

在设置专业,我校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错开与兄弟学校的专业碰撞,如我校最近开设的鞋样专业和美容美发专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加强专业课程亮点的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引进企业优秀的师傅,强化校内外职业的衔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升他们的职业学习兴趣。

3.转变家教观念

近几年,我校利用社区学院这个平台,开展家长职业关注培训班,定期召开家长会,让他们清楚子女所选专业的整体情况,明白专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子女一起分析本专业的优劣,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培养子女对专业的喜好和热爱。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如何调准职高生职业心理素质这根琴弦,是社会对职高教育的新要求。唯有调准、调亮他们的职业心理,职高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获得丰收。

参考文献:

[1]李拯.走出厌学的阴影:一例用意向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生厌学的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