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土的文化意义

乡土的文化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土植物;地域性;城市景观;应用

1 乡土植物和地域性景观的基本内涵

1.1 对乡土植物的基本认知

乡土植物基本上也是本土植物,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本土植物是指起源于当地或产于当地。乡土植物是指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植物能够适应当地自热条件,本文的乡土植物主要指的是观赏性较高的植物。

1.2 对地域景观的基本认知

地域性从地理范围而言,指的是具体的地理位置,划分的依据是彼此之间有联系或者有相关的特性,比如,把我国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域。地域性景观指的是在某一个地理位置内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其相似性,特地区域的特地景观有着相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景观因素。

2 乡土植物在地域性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这些新技术、新观念的应用,对城市化景观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建设中没有重视乡土植物对地域性景观建设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在内容上丰富了城市园林建设,但在形式上,地域性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特色,因此,在地域性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加大对乡土植物引用的力度,增加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 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应用

3.1 扩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力度

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建设中被忽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方面的宣传工作不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没有从精神层面引导大家对乡土植物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致使大家缺乏保护乡土植物的意识和责任。政府应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研究力度,提高乡土植物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有效利用乡土植物的目的。

3.2 把植物形象与城市形象相结合起来

乡土植物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发展形象,比如,亚热带代表植物是常绿阔叶林。地域性城市景观的营造,也需要乡土植物去代表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美国著名园林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的设计,较多运用古典元素,注重营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并赋予全新的意义。他在设计中把原始元素与新元素相结合,赋予城市景观新的涵义。这种设计在国外很多景观作品中都有体现,让城市既具现代化气息,又具有古典韵味。

3.3 植物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城市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应体现出来。我国的园林设计自古以来就体现出了深邃的历史文化,视觉和感觉上都能让人感受到相关的文化气息。古代对乡土植物的应用尤为重视,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具文化内涵。现代地域性城市景观建设中,乡土植物的应用形式多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可以用诗歌图画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提炼出装饰物图案,用多种形式去表现乡土植物,增强人们对乡土植物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真正体现出乡土植物在地域性景观中的价值和作用。

3.4 提高园林设计者的文化素养

很多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对乡土植物的习性和特性没有足够的了解,以致于在设计中,用错了乡土植物或者根本不应用乡土植物。园林景观设计者应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了解,应用乡土植物时遵从互惠互利共生的原则,注意四季变化及色彩的搭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提高园林设计者的文化素养,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乡土元素;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园林景观中乡土文化元素的运用,对为居民创造美的居住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一、乡土元素的概念及意义

现代意义的乡土元素指的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意义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就是在新技术基础上,通过新的形式,用新的价值观来创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主要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1、 乡土元素的概念

乡土元素本指质朴的、当地的以及传统的人物和事物等,是一个界线较为模糊的地域及文化风物的概念。它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元素,另一个是指反应乡村地域性文化体系特征的文化元素。

2、 乡土元素的自然意义 自然元素,就是以乡村景色、田野山林、池塘小路、本土建筑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综合体现,是一种物质的、有形的实体元素,自然元素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的自然乡村景观和人类长期劳动形成的农业景观;第二类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器具、物品、工艺品等;第三类是构成实体景观的实体材料,如乡土植物、石头、木材等等。

3、在园林景观中运用乡土元素的意义

乡土元素,即是在本土地区土生土长,已经适应当地环境,对当地文化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景观,它们是在当地环境条件经过了千百年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后才留下来的。无论外观还是生长习性都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在规划设计时,加大对乡土元素的了解和运用,对于营造适于当地环境,且对当地人民具有亲和力的园林景观非常有益,对于营造景观的多元化和地域的可识别性意义深远。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元素的意义有以下几种:

3.1节约景观营造的成本

乡土元素是本土所有的,它们基本上不需要很多处理就可以直接被运用在景观的营造中,使用这样的景观元素,就会节约大量的景观营造成本。另外,乡土植物一般生命力较强,具有很高的存活力。不会因为不适应气候环境而凋零死亡。它营造出的景观效果也会是美感和亲和力兼具的,丝毫不会逊色于其他类型的景观。

3.2使地方园林保持原有风貌,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

现在中国的千城一面情况非常普遍,大多数景观不具有可识别性,不能代表本土特色。而乡土元素一般是来源当时当地,是当地人所特有的一种景观形式。在园林景观中适当运用乡土元素能使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家乡文化,以及当地特色和民间风俗,使每个城市的景观存在差异,增强地方景观的可识别性,改变我国千城一面的格局。

3.3有利于保护传统的乡土文化

乡土元素代表着民族风俗,是一种宝贵的民族财富,它包括独立和完整的地方实际的物体、事件及文化传承,是给子孙的一种精神上的遗产;反映当地在某一个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乡土风貌。在园林规划设计时,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并适当地运用起来,体现了景观利用的多元性,还能促进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证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被遗失。

二、乡土元素的运用现状

1.重视外来的物种轻视本土物种的思想严重

在设计过程中,对苗木选择大都重视外来元素轻视本土元素,错误地认为外来元素是新鲜事物,是高贵的,本土的太过普通,从而忽视了对乡土元素的引入,在追求异域风格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盲目地引用外来元素,导致大量外来元素冲击乡土元素,从而使乡土元素在园林绿化中受到忽视。就像人们往往把树形、叶形、花形、奇特,花香浓郁,花色艳丽的树种,视为高档树种,如桂花、广玉兰、香樟等。而刺槐、楝树、枫杨、毛白杨等视为抵挡树种,甚至称其为“杂树”。

2.乡土元素开发和研究不够

有关部门尚未将乡土植物苗木繁育列入规划,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与开发,园林绿化的育种改良项目,大部分是以外来树种为研究对象,而对乡土植物的投入极少,以至于苗木缺少。

3.乡土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加速下降

由于人们对乡土元素的认识不够,对其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一些原有的乡土元素已不再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材料和事物,然而大量外来元素的引进,使乡土元素的生存空间小之又小并且大量的使乡土元素的生存空间小之又小并且大量的下降。

4.园林设计者对乡土元素的忽略

在园林绿化中,由于设计者对乡土元素认知的缺乏,设计理论的欠缺以及对园林绿化中乡土元素的综合功能认知不够,从而忽视了园林绿化中乡土元素的选择对人们以及地区的生态带来的影响,只是简单地为了迎合大众审美情趣,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脱离了“因地制宜”,“适地种植”的园林绿化原则,其结果就导致了设计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少用甚至不用乡土元素,这也是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忽视的重要原因。土元素都遭到破坏。

四、如何在园林景观中运用乡土元素

1、将乡土事件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中

一个地方的原有习俗,民间工艺品以及乡土节日中用来渲染气氛等的事件元素都是园林景观可以加以运用的素材。这些乡土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是对民俗文化,民间传统及节日气氛这些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比如将乡村农忙场景及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以画面或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一幅幅有情节的画面。或者是民间工艺雕刻,编织等方式展示。这样的园林景观就会具有可识别性,可以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地方工艺,民间习俗,增加吸引力。,让当地人民记得当地的发展历程。

2.运用乡土树种设计出地方性的标志性景观

乡土树种是营造乡土景观的最佳表现对象。例如,北方由于地域气候的因素,因而乡土植物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3],常有郁郁葱葱的针叶林景观或壮观的阔叶林景观。而南方则主要是以常绿落叶植物为主,多四季常绿、花香鸟语的景象。而处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就是棕榈等植物,它们树形优美,叶片飘逸,树干挺拔,常常形成地区所特有的热带景观。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的植物景观一般极具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适合,恰当地运用对比等艺术手法对当地的乡土植物进行美学搭配,表现出植物的独特观赏特性。

3.通过鲜明的色彩来呈现特色景观

乡土景观朴素自然,色彩浓烈奔放。可以运用乡土材料本身的颜色和质感来体现景观的乡土特点。采用素雅的底色,然后把各种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比中求和谐,体现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利用对比的美学效应,巧用色彩差异,安排能起对比烘托作用的景观树种。另外,乡土植物色彩的搭配和植物随季节变化所呈现的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方面。如银杏,马褂木,悬铃木等随着秋季到来,叶片呈现鲜艳的金黄色,美观大方,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园林景景观乡土文化中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园林景观中风土文化的重要性,为园林景观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提高园林景观的建造。

参考文献

[1]杨秘,王学良《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2]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中国园林.2009.09

[3]苏凤舞《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土作文 内涵 教学意义

一.乡土作文的内涵

乡土作文教学是指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反映乡土文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俗地讲,就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反映自己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学生们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二.乡土作文的特征

1、文化性。乡土作文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认知、表达与传播方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乡土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和升华,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是学生作文的宝贵资源。文化的核心与实质乃是一种生存方式,比如学生写乡村住宅的变化,从窑洞到土木房,就是写乡村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演变过程,每一种住宅不仅是一种避风挡雨的休息场所,而且是当时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比如学生写春节年夜饭,有的地方的年夜饭吃荤或素的长面条,其含义是用面条之“长”拴住自己的“魂”,有的地方以吃饺子的方式庆贺“团圆”,吃也不仅仅是生存方式,同样也浸透这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作文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它蕴涵泥土般的厚重、自然、淳朴而又不乏温情的生存姿态。

2、审美性。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乡土作文的纯真,会让人返璞归真。乡土作文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乡土作文,不仅带着自然的清新,而且带着人文的滋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阅读这些乡土文章,我们就会感受儿童对乡土的向往及乡土给予儿童的快乐,这就是乡土作文的审美性。

三.乡土作文的教学意义

1、写乡土作文是农村教育的需要。乡村教育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没有想尽办法引导孩子们热爱乡土。我们在对1600名城乡四、五、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小学生对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特产民情,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就是了解到的一些内容也是支离破碎、比较肤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中指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这充分说明,近来利用乡土作文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2、写乡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需要。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说乡村的故事、写乡村的生活渐渐成了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写作方式;乡村的作文课堂成了批量生产毫无生命意识的作文“工厂”;各式各样的“模板”成了把乡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捷径……这样,离乡村孩子最近的乡村,却渐渐淡了,悄悄远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教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有效落实这些理念。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只有写乡土作文,才能如让“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培养乡村孩子回归乡村的经验能力,能使他们“修炼”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收集乡村的点点滴滴,重拾一颗对乡村生活敏感的心;能帮助他们拨开眼前迷雾,还原乡村生活,还原那里的人和事,还原那里的一草一木;让他们以个性化的语言书写属于他们的游戏、歌谣,以及他们熟悉的花草树木……从文字到思想,乡村作文要根植于乡村,又要有助于提升乡村生活的人文价值,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共存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132-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当代环境艺术既能反映现代的文化环境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自身两方面考虑分析。关键在于,要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理念为当代设计所用,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艺术理论。

一、对中国建筑与环境现状的分析

社会现状:社会现状带来的环境方面的恶性影响。人类不断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也有很多消极、不利的行为,造成生态的灾难,产生严重的影响。

全球化的资讯爆炸与科技共享使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急速蔓延。西方的强势文化以惊人的速度传入我们的生活,具体到建筑与环境艺术方面,中国当代文化的“不自主性”与传统文化的迷失。

环境艺术设计现状:西方强势文化的设计模式左右了中国设计界。西方的设计理论充斥中国的建筑界。其实在西方的传统艺术观和社会观中有很多背弃大自然的概念,现在西方加大对生态建筑与环境的研究,利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方法,投入成本比较高,是不适合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设计思维遭到现代文明的隔离。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真正保存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案例,大多数集中在偏僻的乡村,保持着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媒体传播的经济发展及西方设计理念的侵入,中国乡土建筑遗留的那种自己自足、封闭的空间结构,与“天人合一”的人和环境共处的态势,正在日渐丧失。

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

风水术概述。“风水术”是中国乡土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它不仅考虑了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的现象,采取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同时还考虑了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风水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使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

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的指导意义。风水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及其交互感,注重人与自然种种关系的整体性。在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极为重视自然景观和建筑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中国的地域差异产生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乡土生态建筑模式,如客家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使其在各自的条件下,利用自然环境形成各自独立的形态样式。

三、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

传统形式的当代借用。将乡土建筑的功能、自发式的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使现代建筑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但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这需要对传统形式的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材料与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继承乡土建筑业以形成的一套建筑手段与技术,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对原有的技术不合理处做相应的修改,吸收乡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为整个建筑的过程和最终效果以及现代人生活要求服务。同时,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旧有生存经验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的生存方式中,人们血脉中的“趋向传统意识”,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仍会追溯回忆,幻想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安逸。一定地域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具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会达到接受角度的共鸣。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引言

随着现代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提升,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现代流行元素,民俗民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乡土元素在不断流失,增强乡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园林景观作为现代当代文化传承以及地方特色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区域性的文化内容,将乡土元素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但能够充分保留民俗民风方面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乡土元素介绍

所谓的乡土元素,最为基本的含义就是指区域性的、朴素的、较为传统的人和事。从扩展意义上分析可以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是指乡村当中土生土长的自然元素,一是能够体现出地域性乡村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1)自然元素自然元素就是指具有实体的物质元素,通过当地的建筑、乡村的景色、田野山林以及池塘小路等等来综合性的体现景观现象。按照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能够形成实体景观的材料,包括木材、乡土植物以及石头等等;第二种是当地居民平常使用到的物品、器具等;第三种是因为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农业景观。(2)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就是指当地居民由于长期的当地生活所积累成的区域性土地形式以及自然过程的适应方式,同时也是当地居民由于长期生活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反应,它是某一区域土地上寺庙以及城镇等地区的某种综合体。

2在园林景观中运用乡土元素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乡土元素就是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景观,这些景观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选择而留下来的,不论是生长的习惯方面还是外形方面都已经适应了所在地的环境。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乡土元素,不能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还对当地居民非常具有亲和力,对于形成园林景观的多样性以及可识别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传统乡土文化乡土元素实际上就是民族风俗的体现,是民族性的财富,充分体现出地方性的文化传承,是精神方面的遗产,能够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乡土风貌。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运用地方性的文化、民俗,能够推动乡土文化的恢复以及保护工作,确保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保护乡土文化不遗失。(2)加强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提升景观的可识别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各方面都区域大同,景观的可识别性逐渐降低,无法体现当地特色。但是乡土元素主要来自于当地,是具有特色的景观形式。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乡土元素能够提升人们对家乡文化、民间风俗的理解,加强城市景观的差异性,提升景观的可识别性。(3)能够节约景观营造的成本乡土元素就是当地特有的,不需要进行过多处理就能够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采用这种景观元素能够有效降低景观建设的成本。同时,乡土植物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很少会因为环境问题而死亡,其所营造出的景观效果具有非常好的美感和亲和力。

3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现状

(1)园林设计中更倾向于采用外来物种现阶段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倾向于采用外来物种,普遍认为外来物种和元素要比本土的更加有优势,对于乡土元素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2)园林景观设计时乡土元素运用不足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当地的乡土元素,没有认识到园林景观中乡土元素的应用对于当地造成的影响,所以设计过程中只为了迎合大众的美感以及政府机构要求,造成设计过程中很少甚至不采用乡土元素,这是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忽略的重要原因。(3)对于乡土元素的研究不够深入从目前情况来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将乡土植物苗木列入到体系当中,这也使得乡土元素的相关应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园林景观育种改良项目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外来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乡土植物的研究资金投入的比较小,甚至出现苗木短缺的现象。

4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分析

(1)在园林景观中充分应用乡土元素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应用地方的已有习俗,例如民间的工艺品、民俗节日当中用于渲染气氛的相关元素等。这些乡土元素能够充分体现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文化,能够反映出当地居民的多彩生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乡土元素就是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相应保护,例如通过画面或者雕塑等方式表现出乡村农忙时期的场景或者传统节日的相应场面,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情节的画面。也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民间工艺雕刻或者编织等内容,从而提升园林景观的可识别性,使得游客进一步的了解到地方工艺以及当地的习俗等,进而增加当地园林景观的吸引力。(2)通过乡土树种进行地方性标志性景观的设计乡土植物是创造出乡土景观的最好对象,例如北方地区受到气候方面的影响,所以乡土植物树种通常是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这样就会形成针叶林景观以及阔叶林景观。但是对于南方地区来说主要采用的是常绿落叶植物,这就会呈现出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景象。对于热带地区来说,其乡土树种主要是棕榈等植物,呈现出较为优美的树形,叶片飘逸、树干挺拔,表现出热带地区所具有的特有景观特点,这就形成了热带植物景观具有的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较合适的采用对比等方式对于当地乡土植物实施美学搭配,能够表现出植物所具有的独特观赏性。(3)利用较为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景观的特色乡土景观大多呈现出质朴、色彩浓烈奔放的特点,所以可借用乡土材料自身所具有的颜色以及质感来表现景观的乡土特色。可以采用相对素雅的底色,之后将不同色彩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对比中达到和谐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民俗所具有的特色以及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借用对比美学效应,通过色彩的差异来设置可以起到对比烘托作用的景观树种。另外,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也需要重点考虑乡土植物色彩的搭配以及植物随季节变化所呈现的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在秋季来临的时候银杏、悬铃木等植物的叶片会变成金黄色,非常美观,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

5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园林景观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见解,形成独特的风格,其中乡土元素的运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将乡土元素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但能够充分保留民俗民风方面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的多样化,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家骏;刘明东.刍议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农业,2015(05):29-31

[2]王丽.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1-35

[3]陈锦屏.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45-47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乡土景观,乡土聚落,传统文化景观,学科流派,研究路径

Abstract: In the 1980s, the rural landscape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att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country, so far, the local landscape is still at a preliminary stage of growth, which adapt to the new direc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a leading role. Due to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geographical landscape and local culture have lost the original style, people-land relationship has also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ocal conditions is also behind all over the country local flavorgradually devour.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local landscape research,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disciplinary genre studies explore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local landscape at the same time, the rural landscape and the weight of the body discipline as the core path structure,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research prospects.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hop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to further explore one of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landscape.

Key words:Local landscape; local villag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genre subjects; research path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国际一体化”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地域景观和当地文化都已失去原有的风貌,人地关系也受到严重威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也被抛在脑后,全国各地的乡土气息也逐步被吞噬掉。在这一过程当中,无科学的规划发展将会破坏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破坏生态环境,最终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所有的美好风光只能存留在人们脑海里的一种想象。这种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国的景观学科界,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在相关学科的学者们对于“全球均质化”的讨伐声中正逐步得到发展。乡土景观研究在国外起步于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学者对乡土景观的关注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到90年代研究队伍逐渐壮大。乡土景观最初的研究学科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学科,更倾向于对我国传统聚落的研究,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主要有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和风景美学等相关学科。

1 乡土景观的概念与内涵

“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一片生机的绿色稻田,一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这就是传统印象中“乡土”传达给我们的影像。实际上,“乡土”是由“Vernacular”一词得来,来源于拉丁语“verna”,意思是在领地的某一房子中出生的奴隶。乡土引入国内的翻译,被大部分接受的还是“乡土、家乡、故土、或是地方、区域”。(如图一)

图一乡土印象(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有关乡土景观的概念界定迄今没有统一,甚至连称谓都没有统一。与其相近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乡村景观”(rural landscape)、“乡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等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景观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团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景观”(司徒尚纪,近年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而“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刘黎明等人);乡土建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 ,某一特定国度 ,结合本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土人情、文化特征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人类从穴居、半穴居或架木为巢开始 ,经过漫长的岁月 ,逐渐积累了结构上的技巧和技术 ,创造出来的符合地方条件 ,与自然协调的建筑形式”(川西北乡土建筑的生态特征初探 ,成斌)。

俞孔坚学者对乡土景观的概念有着较为详细的定义,他将乡土景观分为三种不同的理解进行诠释,分别是地域性景观、乡村景观、寻常景观,认为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俞孔坚. 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建筑学报, 1993, (2): 10-14.

]可见,各个学者所处研究领域不同,对乡土景观也有不同的见解,但也有一定的联系,根据社会的进步以及设计学科的需要,乡土景观的概念也在变化。

2乡土景观研究的各学科流派

乡土景观是一门较景观生态学更为年轻的学科,由于各个学科在研究乡土景观的出发点与应用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从而形成乡土景观在应用研究上形成的差异,形成以学科为圆心的若干流派,不断的在学科交叉网中深化研究。学科包括本体学科与外部学科,各个学科研究主体不一,因此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各有不同。

2.1 地理学研究流派

地理学主要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在不同地理特征基础上形成不同特色景观的类型及演变,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金其铭、刘沛林等人。金其铭等人认为乡土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复合体[ 项红梅.宋立.初宝顺.乡土景观的国内研究状况. [J]. 中国园艺文摘.2010/01.],金其铭主要是对城市地理与文化地理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景观研究,另一个是农村聚落地理研究,主要成果有早期的《农村聚落与土地利用》、《农村聚落地理研究》等文章。刘沛林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景观规划及人居环境学,他运用景观基因全新概念,对景观差异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并对农村聚落文化沉淀进行相关研究,主要成果包括《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等文章。

2.2 景观设计学研究流派

景观设计学科主要以景观保护与再利用为研究对象,景观设计学科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设计师用一种新的、非自我的视角,设计内在人生活的景观,从一种不自觉的、没有设计师的景观和唯设计师的景观,走向自觉的为使用者而设计的景观。[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建筑,2005/04,第23卷.]俞孔坚教授在这方面有很多理论研究以及成功的案例,将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否放在首位,重视人行回归,土地回归,认为只有尊重与善待土地,才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他在《续唱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一文中,提到了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动力与评价中国现代设计的根本标准的两种危机意识,一种是指民族身份,另一种就是指人地关系,这两种危机意识出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本土性的忽视。[ 俞孔坚.李伟.《续唱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J].建筑学报. 2004/08.]俞孔坚教授在于2006年提交给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三个建议中”[ 俞孔坚.《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的三个建议》.中国园林[J].2006.]也提到了对于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并认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将这个事业视作本身的使命,在其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俞教授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并进行了很多设计实践项目,很多实践项目都是作为成功案例被行内用来教学研究以及学习。在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2年大会上,俞孔坚领衔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获得年度大奖,这是国际景坛最高奖项之一(如图二)。中山岐江公园建造在废弃造船厂旧址上,是俞孔坚景观理念的代表作。其主导思想是保留、更新和利用造船厂原有地基与植被,充分提炼工业时代的标符,同时进行新的设计和艺术加工,采用现代景观语言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比如重新包装水塔,使之变成了照亮过去50年过往时间的灯塔。这个曾受到国内众多专家反对的方案后来却受到了国际评委的高度赞赏,被称为“工厂有幸化公园”,“船坞和齿轮成为城市的怀旧艺术”。成功案例还有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设计,运用原始的农田肌理营造的乡土校园景观,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如图三)

图二 广州中山岐江公园

图三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及设计草图

由此可见,俞孔坚教授运用独特新颖的专业知识使理论不再是空谈,对于乡土景观的重视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的身份去提出问题,更多考虑的是整个名族未来发展兴衰与否。

2.3 景观生态学研究流派

景观生态学流派主要是主要集中在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和乡村土地整理研究以及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上。此外,还包括从20世纪90年代村落生态学科对村落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关于景观生态学的过程、格局与尺度方面研究较多,景观类学科基本都是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这为乡土景观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和研究基础。[ 项红梅.宋立.初宝顺.乡土景观的国内研究状况. [J]. 中国园艺文摘.2010/01. ]主要代表人物有王云才、谢花林、郭文华、王浩、王向荣等人。王云才多年来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热点包括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与孤岛化现象、传统地域“欠发达”与文化景观边缘化现象、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地方性与现代化、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商业化。并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一文中提到,在“四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商业化)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冲击下,传统与现代、地方性与国际化、保护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不同作用不同过程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与机理,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控制体系。

2.4 建筑学研究流派

建筑学研究流派主要集中于对乡土聚落及民居研究,基本侧重于古建、古民居以及聚落的组织、布局以及形态,乡土聚落适应于当地的乡土环境,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不同地区的乡土环境的差异,导致各地乡土聚落形态、规模、布局、职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样也可归为乡土景观研究部分。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阮仪三、彭一刚、陈志华、张松等。阮仪三学者多年也致力于乡土建筑与古村落的保护及相关研究,表达了对所谓民族之根的关注与重视。彭一刚学者在此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书中主要对传统村镇聚落形态形成与传统村镇聚落的景观分析进行了大量的描述,这对于今后的乡土聚落研究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包括陈志华学者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的《诸葛村乡土建筑》等著作,都是重要的研究著作。目前,乡土建筑是最脆弱,也是受到最大威胁的文化遗产,众多学者也是共同呼吁全社会都能关注日渐消失的乡土建筑,重视对乡土建筑与它多体现的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2.5 风景园林学研究流派

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乡土景观和乡村景观,本学科的代表人物为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他在几十年的教学以及实践经验中,成果以研究乡村景观居多,他认为乡土景观是可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是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他发表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等学术专著;并应美国芝加哥公署司的特别邀请,独立完成了迄今为止在美国最大的中国式园林“芝加哥中国城公园”的规划方案。他的设计倾向于对当代国外设计方法与中国本土景观园林相结合,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谋求更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景观设计方法,在我国景观园林研究领域独树一帜。

3以景观生态学学科为核心的研究路径重构

以景观生态学学科为核心的研究路径包括三种,分别是学科本体路径、外部学科路径、应用路径。以景观生态学学科本体路径为核心看待乡土景观,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乡土景观的研究基础,以研究乡土景观发生过程及内在属性为目标,对乡土景观垂直及水平要素的特征加以描述,主要研究乡土景观的过程、功能、结构。以其他视角为核心看待乡土景观,通过对乡土建筑、传统文化景观、乡土园林所影响到的社会、文化、地理背景的研究,深层次的发掘乡土景观的内涵与过程研究。本类研究不再是以建筑自身为主体,而是以“关系”为主体,从这些学科的视角观察建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乡土景观在学科外部多方面的属性及特点,这些学科包括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建筑学、风景美学、文化学、考古学等。外部学科路径符合当代“各门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在相互交叉点上产生综合”的趋势[ 岳邦瑞.地域资源约束下的新疆绿洲聚落营造模式研究.2010.

],目前看来,其研究领域为“跨”,但其研究理论与方法实为“借”,取“外部学科”的视角,依靠“引进方法”,持“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研究对象,比如研究乡土建筑与社会学的关系,则广泛采用社会学中一般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若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则采用地图方法等,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交叉”尚有一段距离,有待针对性更强的理论、方法的创新与整合。

在应用路径方面,小城镇规划建设随着现代城市建设中,大量的钢结构、膜结构被应用其中,由此出现的是大量的豪华硬质铺装、只可远观的大草坪、大型硬质广场等景观。城市原本的地域特征逐渐消失,区域特征也开始不明显,众多学者提出在城市设计中的乡土化研究,俞孔坚教授提出反规划的景观系统模式,确实是一种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乡土化城市景观有效模式,赵永斌在他所写的《乡土化城市景观初探》中同样提到,为了避免我国的城市景观趋于雷同的这种现状,必须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去设计创造我们的城市,利用具有乡土化特色的景观来装饰我们的城市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舒适。对于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运用,将乡土景观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沈雷洪描述了乡土景观的四大特点分别是:实际功用性、多样性、文化意义、时代性与社会性,并讨论了乡土景观所具有的景观、社会、经济、生态、科研、教育等价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意义;在乡土景观元素与现代园林的结合运用方面,孙新旺的《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一文中,他依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乡土的“物”、乡土的“事”和乡土的“意”3类,并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创作中的运用,分别提炼出不同类型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住区设计对乡土景观的运用方面,曾庆华与彭重华在《乡土景观设计特征对居住区景观限额设计的启示》中也提到了乡土景观设计是“百姓的设计”,其特征能为居住区景观限额设计带来许多启示,例如空间上追求人性化尺度和亲和感、设计元素以绿色、土为主体、材料选择上扎根于地域性、场地性等。

每一个学术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学科为基础,也需要其他外部学科多视角研究,理论到实践的终点就是达到应用路径层面,任何一个本体学科无法完全支撑起整个学科学术研究,但是本体学科必须拥有本体学科自有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使本学科更好的发展及相关外部学科之间有更好的融会贯通。

4 整合与重构――乡土景观研究存在问题以及展望

如上所述,乡土景观的研究并不是某单一学科就能够解决的,它在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综合研究,其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研究空间。目前,乡土景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其系统性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相应的理论研究体系有待完善;乡土景观在创作上仍然处于摸索前行的状态,许多相关设计给世人展现出惊喜的同时仍旧存在许多纰漏,考虑到视觉冲击的同时,对景观营造带来的某些不和谐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和。

因此,准确的理解国内乡土景观并发展乡土景观,这对于探寻一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建设模式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得以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明天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这对于更多的设计者来说是最基础最具有意义的研究,对于其未来的研究展望有如下几点:一、将乡土景观的研究不要仅仅作为景观设计师的研究使命,更是设计相关行业工作者的使命;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民间组织的支持,政策支持主要是政策文件实施以及资金方面,民间组织主要是指民众中非设计者的参与与呼吁;三、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是最大保障。相信在越来越多致力于乡土景观研究的学者们共同努力下,乡土景观营造在设计领域和学术领域都将取得可喜的成果。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地域资源进行乡土景观的调查和分析,来实现乡土景观在多个领域的运用,更多的是如何保护现拥有的乡土景观资源,以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乡土气息,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自然的味道。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J]. 建筑,2005/04,第23卷.

[2] 项红梅.宋立.初宝顺.乡土景观的国内研究状况. [J]. 中国园艺文摘.2010/01.

[3] 俞孔坚.李伟.《续唱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J].建筑学报. 2004/08. [5] 俞孔坚.《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的三个建议》.中国园林[J].2006.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7篇

翻开一系列的参考书,可以发现关于“乡土”的定义还是很多的,很多的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这里所用的乡土的含义主要是借鉴先生写的《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的理解。从《乡土中国》中的前两个小标题“乡土本色”,“文字下乡”来看,《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指的是农村、乡村。在《乡土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话:“从乡土社会进人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按照形式逻辑来推断,乡土社会作为空间概念,它的逻辑对立面,应该是作为空间概念的城市社会,但是从上面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作为空间概念的“乡土社会”,是与作为时间概念的“现代社会”对比使用的。可见乡土社会既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时间概念。所以这里的乡土是与城市在空间形态和时间性质上双重同步对立的农村或乡村。乡土生活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乡土生活的自然环境,这就包括了农村里的农作物、树木花草、河流等等;其二是乡土生活的人文环境,里面包括了农村的经济耕作方式、民间风俗、乡土的道德风尚、乡土人的性格等等。

乡土生活的美学意义

(一)乡土生活自然环境怡人乡村最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就属农田了,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雪白的棉花、红色的高粱等等。不同季节农作物有不同的颜色,它们在一年中为农田不断地描绘出不同的色彩。走进一个乡村,进人眼帘的就是庄稼地,还有几个农民在田里耕作,这个时候眼前就出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乡村里的树木花草也是不容忽视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十个字却凝结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特色。城市道路上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花草树木,可那些花草树木被修剪了若干次,只是为了符合我们自认为的美观,它们已经被动地违背自身自然生长的规律了。而乡村里,树木花草都是自由生长的,与农田、住房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有的树木已经与庄稼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树下乘凉小孩子在树下嬉戏等等,有的树木已经传了好几代了,他们觉得是祖辈给自己留下的宝贵财富,不允许任何的破坏。乡村自然环境是最贴近大自然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心理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大自然的痕迹。春种秋收,夏雨冬雪,他们耕作的收获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所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他们生活中是得到很鲜明的证明的。举例说一下,因为乡村人一直奉行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他们的住房的建造都是讲究风水的,他们会选择风水适宜的地方建造他们的住房。走进一个乡村,你会发现他们的住房是错落有致的农田中很好的点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乡村旅游业在这几年迅速发展。人们利用节假日去农村,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欣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旅游人类学家彭兆荣(2005)在(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样本》对乡村的解读中认为乡村“理想的风景画”有三种情形,其中之一就是优美的风景画: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的整体,游客置身于其中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和娱乐的目的。乡土生活的自然环境因其贴近自然、贴近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贴近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而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给城市中生活的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给原本生活在乡村的人一种独特的满足感,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

(二)乡土生活样态的悠闲现代都市的生活即使没有体会过,也或多或少通过电视看到过。忙碌永远是城市生活的节奏,上班途中堵车、熬夜加班、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等等,这些在乡村人眼里很难理解的现象,城市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乡村的农民们,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农田里耕作的时候可以和一起在田里耕作的人聊聊家常,可以自己哼哼小调,他们不需要节奏很快,不需要接受别人的管制,只要自己觉得今天任务完成了就可以回家休息。所以你晚上来到乡村,过了一定的时间只会感受到安静的村落,除了偶尔几声狗或者其他虫的叫声。乡土生活不仅仅就是在农田里耕作,在长时间的积累中,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娱乐了方式。传统的乡土生活的娱乐方式有荡秋千、扭秧歌、打铜板、说评书、看花灯等等。农民们在农闲时光就通过这些方式来娱乐,从而获得精神的享受。现代化进程中,一些高科技的产品也逐渐进人农村,如电视、电脑等等,乡村的人们也逐渐通过这些方式来打发自己的时光,那些最原始的娱乐方式在逐渐淡化。传统的娱乐方式是乡村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体现了农耕文明时代传统文化的特性。现代化进程大大冲击了这些传统的娱乐形式,城市里的人们大都寄托于电子产品来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发现,相比于现代的电脑游戏,传统的游戏有助于人们彼此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释放人的天性,更能体现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乡土生活样态是通过乡土人展示出来的,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在与土地与大自然的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则打上了他们实践的烙印,体现了他们生存的本性。他们的生活不是一帆刚顷的,他们在与苦难、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在对自由美的追求中他们展现了他们的生存信念,展现了他们的追求。

(三)乡土生活经济生产方式的悠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从“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农业时代起,我们的社会就开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常见的形态就是“男耕女织”。乡村里的农民主要靠农业来谋生,所以说他们是靠着土地吃饭的,他们生命的繁衍、吃穿住行等生存问题都与土地密切相关。以农耕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牢牢地维系在土地上,由此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习惯、居住条件和群体性格。他们的生产工具也就是农具是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他们勤劳的传统美德。从农耕时代开始,农村人一直过着依靠农具从土里刨食的生活,他们依靠农具进行生产劳作。有这样一句话:人勤劳了地就不会懒,农民们依靠自己在土地上的辛勤劳作换来沉甸甸的果实。传统社会中,经常会看到老牛耕田的现象,人坐在牛上,牛慢悠悠地走着,就这样完成了田里的劳作。当然,现代化的机器已经逐渐取代这些所谓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了,不过在美国,阿米什人却是抵制了现代机器化的生产而采用原始的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在被机器的声音围绕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怀念最原始的耕作方式,会怀念人与自然和谐耕作的画面。乡土生活的耕作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始的特色,抵制了工业文明带来的危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四)乡土民风的浮朴远亲不如近邻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俗语,但是在现在却出现了住了十多年却不知道对面住的是谁的情况。现代社会中,我们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在这个经济人的社会,人们生活在陌生人的城市环境中,所以会出现很多让人寒心的现象。回归乡土去看看,乡土的道德风尚,乡土人的性格正弥补城市生活的空缺。乡土就是一个熟人社会,邻居之间很亲近,他们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相互帮助相应地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彼此认识,彼此帮助,他们的关系是靠地缘形成的。传统乡村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共同体,是一个“熟人社会”。长期聚集而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不存在任何个人私密的东西。现代的乡村则在形式发生一定变化的情况下仍保留了传统乡村的特点。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偶然一次机会来到乡村,感受到乡村民风的淳朴,感受到乡村人的热诚,疲惫的心就会有点释放,就会有种家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就会有一种愉悦之情。在乡土人对道德美的追求中,城里人填补了心灵的空白。乡土生活的淳朴民风也就具有了自身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五)现代化呼咦乡土生活乡村环境的自然之美是人们心之所向的,自然山水是乡村景观框架的基础和大背景。乡村的聚落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形成的有机整体,赋予了乡村恬静之美和自然之美,而这正是城市人所缺少和渴望的,乡土生活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享受,一方面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尤其是对城市居民在商业化的今天,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之情,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心理_L的归属感。乡土生活农田景观的形式之美是不容忽视的,农田通常由农作物、小道、水渠等元素形成的。不同地域的农田会形成不同地域的色彩和形式,从而给人带来不同的形式美的美学体验。不同种类的农田在不同的季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科纵磺在不同的人的心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农田景观具有韵律美、动态美和自然美的特点。乡土的生产生活也具有自身的美,具有.生产能力,是土地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前提。它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使人们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甚至依赖。在乡土生活的人们,对土地有深深的依赖之情,乡土生活反映了人类创造并继承、保存至今的生产生活经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内容。乡土生活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引起了现代乡土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节假日去农村,去感受农村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对乡村的关注,在现代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不要企图用现代城市文化去改变乡土文化,不要让乡土自身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丧失。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商业的牺牲品,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本性。我们不仅要发现乡土生活的美学意义我们也需要用美学理论来阐释乡土生活,什么是真正的乡土生活?追求自由,追求人本性的解放才是真正的目的,而非经济利益。

结语

乡土的文化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乡土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73-01

一、乡土景观的认识

乡土景观即本土、地域性的景观,受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气候、地域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传统性,不受外来文化与技术的影响,当然不同地域由于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惯的不同,乡土景观差别也很大。

乡土景观与城市景观是相对而言的。乡土景观是当地的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形成的,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表现了当地人的乡土文化与对自然环境的相适应。城市景观则过多的表现了科学性、技术性与美观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此外,乡土景观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自发性。乡土景观是创造者与使用者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过程,有一定的目的性。创造者与使用者的结合对乡土景观进行改变,遵从当地人的意愿,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自发地为人民服务,所以说乡土景观也有一定的自发性。

二、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乡土景观的研究,体现了对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景观的设计。

(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乡土景观的设计表现了现代人在精神上的需求,是无法用物质条件来衡量的。乡土活动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通过活动与人际交往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人们的生活与家庭压力,使他们遭受到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因而对乡村淳朴的生活与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向往,这也体现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即“乡村情结”。

(二)回归乡土,重现历史与经验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的生活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导致现今的社会缺少社会共识。对于古董、老房子等传统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的事物,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更起人们共同的回忆与乡土之爱。乡土景观是属于老百姓的,反映了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对乡土景观进行分析研究,将乡土景观中文化历史发展变化记载下来,并保存与传承下去。

(三)创造一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园林意象

不同地域性的乡土景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地域的个性与特色,可以使景观的设计具有别树一帜的风格特色。

乡土景观更容易使人们了解到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以及自然环境,有利于旅游者与设计者的全面的参考。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对地域的乡土文化、风俗的传承以及现代景观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设计者对现想景观的设计。

(四)将乡土景观与现代景观相融合,为人们搭建情感交流平台

由于设计者对景观的认识不够,导致现代景观缺少一定的灵性,与现实生活的不融合。城市景观与乡土景观相比,缺少一定的思想与内容,表现形式过于单调,不如乡土景观含有丰富的内容,生动自然的表现形式。将现代景观的大规模性、高技术水平与乡土景观相融合,将乡土文化融入到城市中,为人们搭建情感胡交流平台,提高人们对乡土文化与乡土景观的认识。

(五)丰富了现代景观的设计思想与内容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乡土景观的创造虽没有现代的科学依据,也没有高技术水平,但却有大自然独特的风格,充满了光、水、声音、动物等乡土特色,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为设计提供了灵感的源泉。乡土景观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天然形成、或者没有经过有目的性设计的景观,最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因此,将乡土景观的创造灵感运用到现代景观中,丰富现代景观的设计思想与内容[3]。

三、总结

乡土景观是传统的民族风俗与地域形成的,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格局以及自然的进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创造的,没有科学理论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乡土景观的研究分析,有利于现代景观的设计,将现代景观设计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相结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让现代景观设计更亲近自然,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