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训练思维的方法

训练思维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让学生充分说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角度,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一题多解是训练思维的好办法。让学生充分说解题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说解题过程,训练说话的灵活性。如:计算“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这样一道题“小明买了40张彩色纸,做花用去2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这道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后,让他们说自己的解答思路。有的说:“原来40张,做纸花用去21张,求还剩多少张,做小旗用去9张,剩多少张?所以列式(1)40-21=19(张),(2)19-9=10(张)。”也有同学说:“先把做花和小旗的张数合起来,求出总数后,再用总张数减去。列式(1)21+9=30(张),(2)40-30=10(张)。通过学生说过程,不仅使学生有条理的叙述了思考过程,有效地训练了说话的层次性,条理性,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应变性与灵活性。

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要选择一些探索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把问题放给学生,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在演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摆出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一个个的边去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以上的过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即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内容。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一个问题: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这时学生的发言是激烈的,都有自己的思维方法。有的列8+4+8+4=24,有的列8×2+4×2=24,有的列(8+4)×2=24。之后再让学生比较更好的办法。充分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能力 训练 有效方法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启迪学生思维

1、设问引思。如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我注意在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发现新知识。

例如梯形面积一课,设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4.你能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再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出示课题后,设问:1.异分母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异分母分数怎样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议论、试做。

2、操作促思。小学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我注重设计学生操作或教师演示的环节,使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动手、动眼、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规律的主人。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探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两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不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思维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各自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剪下来,再以这个圆为圆心,画一个半径小于6厘米的圆,并剪去内圆,这样就等到一个“圆环”。接着,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进而思考计算方法。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公式推导,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手、眼、口、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强化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差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检查了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五、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五声调式 和声思维 训练方法

调式作为音乐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音乐调性下呈现着各自所固有的特性与风格。因此,建立在不同调式基础下的和声也具有鲜明的特性。除传统大小调外,民族五声调式在音乐的舞台上也闪耀着绚丽多姿的色彩,凸显着各民族的文化和多样性的调式风采。其中,以五声调式与以五声为骨干音的七声调式的运用最为多见。从五声调式的各种音阶排列中不难看出,其和声的应用方法与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和声应用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和声是以三度音程的叠置方法所形成的,而五声调式的和声则是以五声调式中各种音程的纵合来作为和弦结构基础的和声方法,各类和声手法在音乐创作与实践中尽可能的实施和应用,并在一定条件下适应于五声调式的所有旋律。

一、五声调式的基本概述

五声调式是按照纯五度音程关系排列的,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其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由于五声调式起源于中华民族并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民间音乐中,因此,我们通常也称其为“民族五声调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以及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也能找到五声调式,但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从五声调式的音级结构上可以看出,所形成的音程关系缺少半音和三整音的尖锐性和倾向性,宫角之间形成五声调式中唯一的一个大三度或小六度,这是五声调式的主要特点。其旋律主线是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这是五声调式旋律进行中最基本的音调。当每个音级做主音时可以形成五种调式形式,即以宫音为主的宫调式,以商音为主的商调式,以角音为主的角调式,以徵音为主的徵调式,以羽音为主的羽调式。由于调式间各音级之间结构关系相互转换,使得每个音级做主音时在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稳定与不稳定都有所不同。在多声部音乐中,五声调式音级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调式和声的配置,同一调式由于和声配置的手法不同,其稳定音的稳定性也可能不同。因此在多声部音乐中,必须对和声的配置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明确哪些音级是稳定的,哪些音级是不稳定的。因此,研究五声调式的和声关系,需对其进行具体的剖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五声调式的和声原则

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并不排斥传统大小调的和声原则,反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这些成果加以丰富和提炼,并与五声调式下的民族音乐的和声方法及特点相融合、适应,并结合具体的实际作品加以分析、理解和应用。

(一)三度叠置的和声原则

这是以三度叠置为基础的大小调和声方法,有时也适合于五声调式的旋律,如以宫音为主音的主和弦、以羽音为主音的主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和弦。有时也采用加音或替代音的方法,但基础音仍然是三度叠置的结构,是传统大小调音乐与民族五声调式音乐相结合最为凸显的地方。

(二)各音程纵合的和声原则

这是以五声调式中各种音程的纵合来作为和弦结构的和声方法,这种结构包含了五声调式中的各个音级的纵合,体现了五声调式的特征,是五声调式类型的和声方法。可出现二度与二度、二度与三度、二度与四度、三度与二度、三度与三度、四度与四度、四度与五度等叠置的方法。

(三)其他特殊性的和声原则

其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三度结构和声与非三度结构和声的各种特殊与复杂和声方法的可能性。

三、五声调式中和弦的直观结构

五声调式旋律中音与音相互之间的纵向结合,可构成各种不同的音程结构及各种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以及五音和弦,其中包含了五声音阶中各种音程的相互结合。以下,笔者剖析了宫调范围内的五声纵向性结构和弦的基本思维模式以及转位形式(以C宫系统为例)。

(一)三音和弦

三音和弦有三个不同的调式音级构成,共有五种基本形式及转位和弦,基本形式只建立在宫音上,其音程结构为大二度、大三度。

1.大三度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宫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大三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2.含四度的三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其结构分为大二与纯四、小三与纯四,和弦基本形式如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3.四、五度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和弦基本形式如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4.大三和弦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宫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5.小三和弦及其同音组转位: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羽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二)四音和弦

由四个不同的调式音级构成,共有四种形式。

1.大三和弦四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建立在宫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度、大三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2.小三和弦四音列及其同音组转位形式,建立在羽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3.五度四音列及其转位形式:和弦的基本结构是建立在商音与徵音上,其基本结构为大二度、纯四度、纯五度。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4.小七和弦四音列及其转位形式,和弦的基本形式建立在羽音上。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三)五音和弦

建立在五声调式中各音上的和弦均属于同音组和弦。以宫音上的五音和弦的基本形式及转位形式为例:

基本形式 转位形式

以上是C宫五声调式内各音级所能构成的和弦结构,其他各调可以此类推,即移调便可以形成不同音级、不同调内的和弦排列。可见,以五声调式音级之间的结构特征,在其中任一音级上可以直接叠置其他相邻的音级,再将其转位,形成了不同的和弦结构,其中包括了三和弦、七和弦等形态,它们并非三度叠置原则所构成的和弦,而是各和弦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构成音,它们涵盖了五声调式中较为广泛的元素。不难看出,以五声调式各音级纵合性和声结构的特点与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有所不同。

四、民族调式和弦与传统大小调和弦之间的关系

在民族五声调式下的和弦结构,除宫调式主和弦与羽调式的主和弦是三度叠置的和弦以外,商、角、徵的主和弦都是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在和声的编配上主要旋律为主要音,依照五声音级的结构,使其之间与根音形成二度、四五度以及三度的关系,这种和弦关系主要表现在低音声部的进行。传统大小调音乐的和声是其他音乐的基础,因此,对于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配置方法上应注意与三度叠置的和声进行相结合时所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一)以传统大小调的功能和声的进行方法为基础,最初使用时可用大小调和声进行和声配置,可多使用一些副三和弦,会有一些效果。但这会使在五声性较为浓重的民族音乐风格的和声与旋律上不一致,在风格上不够协调,因此要谨慎使用。

(二)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声,应和旋律保持一致,可全部用五声调式音。这样做在风格上虽然统一,但在和声的色彩上缺少一些功能支撑的强劲动力。

(三)在保持音乐风格的前提下,可将民族五声调式与大小调功能和声有机的相结合,发挥各自和声的优点,克服其不足,相互支持,相互结合。从实际的音乐出发,分析和配置更好的和声,使和声在音乐表现中更具实用性。

五、五声调式和声的主要训练方法

五声调式的和声在应用原则上最大特点就是,同一调内各音级上的和弦可以自由地相互连接,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可能性。以根音为代表,通过其进行能够表现出各级和弦的先后序列与相互关系。因此,在五声调式和声的训练过程中,通过对五声调式和弦结构的了解,按照各个调式的固定结构有规律的、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一)独立和弦的听辨

根据上述各种和弦的结构组合规律,在训练时可以不拘调性地进行各种单个和弦的独立听辨练习,其目的在于对民族调式的结构以及音高组合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方法是以一个音程为基础在其上方叠加一个或两个音,使其形成不同的和弦结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1.以一个大二度为基础,向上叠加不同的音形成不同的和弦。

2.各种结构的和弦听辨。

3.音程与和弦的对比听辨。

4.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与民族五声非三度叠置和弦的对比听辨。

从上面的谱例中不难看出,在训练中实际上是把三度音用二度或四度来代替,或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音级,就是用五声调式正音级来替代偏音的方法,从而形成非三度叠置和弦,使其在调式、和声以及听觉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上面所列举的谱例仅仅是在C宫系统下的和声组合及其训练方法,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调性的不断拓展,应结合所学和声的结构以此类推,并在各个不同的宫系统中进行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内和声的进行与应用

从民族五声调式的和弦规律中可以看出,其和声在调内进行时相比传统和声较为随意,因此,民族音乐和声在听觉训练时,掌握和声的结构及其构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构成结构掌握的方法就是以和弦的某一个音为固定音级对其各种结构进行反复构唱、反复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协和到不协和,充分掌握每一个和弦在调中的意义,是将不同结构的和弦进行应用的过程,并且发挥各自在音乐作品中的实际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第一,掌握各种调式下和声进行的运动状态以及和声进行过程中和弦的变化;第二,在多声部作品中分析其和声的进行,并掌握和声进行中各声部之间的横向进行方向;第三,对作品中调性的准确判断,其中包括转调及调性的游移状态;第四,分析民族音乐的旋律及和声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之纵横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

(三)掌握民族调式和声的风格

1.首先建立民族五声调式的音响基础。

2.通过聆听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达到对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体验和掌握。

3.对多声部民族五声调式音乐进行较为详尽的和声分析,进一步了解和声的实际应用过程。

4.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不同的和声构成规律,来达到对各民族音乐的了解。

总之,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需要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精神的必修内容。因此,我们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和挖掘民族调式和声的方法,掌握民族音乐和声的内涵,使民族音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光大,散发出绚烂夺目的

光彩。

参考文献: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蔡良玉,梁茂春.世界艺术史(音乐卷)[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

[3]黄虎威.和声写作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4]刘永平.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文集[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瓦尔特・基泽勒.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M].杨立青,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6]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4篇

否则就会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放缓或中断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创设全程教学情景,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持续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思维的持续性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明确各年级都必须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持之以恒。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能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接着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再教学数的组成就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准确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里,思维能力与数学知识得以并举,教与学得以相辅相成。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不断拓开思维之路,增强思维意识,那么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字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思维误区里。由此长往则将,难以纠正。

2 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思维的持续性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提出习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我让他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我又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我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思路,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违背思维训练要求,收获不到应有效果。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中断思维训练或割裂思维空间代替教学全程持续发展思维的任务。

3 把培养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持续性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108-02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高思维的学科,能够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与准确率,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中数学实施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将数学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学生学到这些思维能力之后,能够活学活用知识,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中,学习数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数学思维训练更加重要。数学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学生通过思维训练,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在解决问题时更能采用多种方式,更懂得变通,并在这种训练中使得思维深度能够不断深入,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

为了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教育改革提出的高效课堂理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原则和方法贯穿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并将其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其中,高效课堂的思维训练是其核心内容,这项核心内容很好地吻合了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开展的目的。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训练

教师激发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学教材中的兴趣点与兴趣因素挖掘出来,采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地集中,并会在参与数学训练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让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提升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维过程有条理性,因此这样的思维得出的结果才可能会是正确的,也就是要求思维要具有周密性。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的周密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解答出数学题后,进行题后反思,将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单独找出来,将错误找出来,让学生在分析和反思中发现错解的原因,培养学生养成严格对待问题的好习惯。将解题过程中思维不严谨、出现漏洞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慎思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三)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性思维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答案。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思考时,思路就会随之扩大,让思维空间得到扩展,使之能够达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效果。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弄懂一题,就能够解答多道题目。不用题海战术,就能够比较轻松地解题,将数学之间的联系完全掌握在心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四)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人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植根于一般性思维,需要长期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点滴的新观点、新思维以及一些新奇的看法给予鼓励与赞美,使学生有积极探索、进取的自信与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做好示范、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教导学生,不断鼓励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观点。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具体做法

上述探讨过高中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之后,以下结合实例,探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结果寻找原因,采用逆向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题目,采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是论证时,有时是非常难的,这时就需要使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结果推导、探索出题目的解题渠道与原因,找出结果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找到解答题目的思路与方法,下面用实例来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方法的用法。

例题1 正数s,t 满足s+t=1;x,y∈R,求证

(sx+ty)2

对于这道题目来说,证明过程如下:

s>0,t>0且s+t=1

s=1-t>0,t=1-s>0

sx2+ty2-(sx+ty)2

=sx2+ty2-s2x2-2stxy-t2y2

=sx2(1-s)+ty2(1-t)-2stxy

=st(x-y)2≥0

(sx+ty)2

这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很好地采用了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方法,采用了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出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教会学生采用去伪存真的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反思,培养问题反思意识。传授给学生逆向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结果推出解决的方法,从反面进行论证。

(二)利用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开放性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答案,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局限,因而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去思考问题。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就是题目的条件是开放的,并且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开放的变化的。结果结论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而且能够从题目中的一个问题衍生出多个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进行逆向思考、换位思考,锻炼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以下结合一个实例来看一看怎样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例题2t 在哪种情况下,方程x2-(t-1)x+t+1=0存在实根,再者,t 又在哪种情况下,有两个实根,并且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

对于这道题目来说,首先,采用换位思考方法,从反面入手,判断 t 处于哪种情况时,整个方程是无解的。其次,考虑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的条件时,将 t 的范围求出来,将方程存在两根的条件方程式计算出来,得出 t 的范围。再次,根据实际情况与前面对的判断,找出不符合题目要求的 t 的取值范围,完成解题。

(三)培养学生多采用分析法思考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借助分析法教学。这种分析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换位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命题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探讨其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种思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题目给出的问题,按照逻辑思维推理方法思考问题,将题干给出的条件以及隐含的条件考虑进去,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方法,综合分析题干,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从而成功解题。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不仅起到传授数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起着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作用。只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珍.加强高中数学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换位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2]鲍留兄.高中数学思维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12))

[3]刘惠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5)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维训练;创造意境;求同求异;引导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曾说过:“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用于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爱猜是小学生心理特点之一。由于知识缺乏、思维不受约束,容易发散,创造欲就会十分强烈。”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意境,在创造探索的情况下研究想象,拨响思维的琴弦,激起创造的浪花。

所用思维训练方法如下:

一、求同求异进行思维训练

求同即模仿,跟我学,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掌握如何具体操作,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例如在进行数学教学认识长方形时,将长方形横放、竖放、斜放,变换不同位置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例如:语文课本《曹冲称象》,第一步,请学生示范,老师一步步做,学生一步步学。第二步是做,相同的要求学生说,做与老师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强化操作技能、技巧。第三步是做不同的,主要是在已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即:要求学生想出与教材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还要请学生通过语言来阐述他们的想法、创意,在创作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

二、利用课本的图画、插图进行思维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通过欣赏、思考、议论、评价、联想、发散迁移的过程,用欣赏图画的方式进行创新思维。在这种情境刺激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感受、感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例如新课程数学低年级教材,在教材起始部分配以各种插图,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角度和广度,提出大量不同的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思维得到了不拘一格的训练。

三、变抽象为具体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到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切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各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四、利用电视广告等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我们要求学生用批判性眼光去欣赏分析广告作品,并和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果我做这个广告,我应当如何考虑”,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走进生活,用孩子自己的眼光对广告进行评论,在批评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五、感知一般与特殊进行思维训练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共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行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者只有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不同方面能力的需要,巧妙安排,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多极化,频繁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

参考文献:

[1]王向东.思维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思维模式

一.体育运动训练学理论的视阈观---复杂性思维

体育运动训练是以“人”为核心的一种运动,人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同时由于体育运动训练具有多层次性、多因素和多边形,因此整个训练过程呈现十分复杂的情景,这是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特性。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过程和人属于一个整体,其具有很强的自组织能力,训练系统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也是十分复杂的,也就是说体育运动训练属于复杂性系统。“复杂性系统必须要借助复杂性方式来处理”,若对于这种复杂性系统再采用传统的封闭、静态的简单思维来处理显然是不适合的,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观察、审视和思辨的角度形成新的训练范式。在一定程度上,体育运动训练的变革首先是通过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出来,而复杂性思维主要特征是通过分析运动训练的非线性、整体性、开放性为基本特征分析运动训练的变化,这为研究、思考运动训练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非线性思维的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复杂的系统,包含多种不可控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非线性思维能够使体育运动训练建立新的技术平台,以便将更多的经典案例引入到训练理论研究中来。

整体性思维的运动训练:就体育运动训练而言,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若仅仅重视局部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导致系统整体功能下滑。整体思维关注的是体育运动的整体最优,提升整体效果。

开放性思维的运动训练:这种思维强调训练系统和环境的有机联系,个体只有和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让训练对象在较大的自由想象空间形成高度有序的创新结构。

二.体育运动训练学的方法观---还原论和整体论的结合思维

任何一门科学的建立都必须在一定的思想指导基础上进行,应当遵循体育运行训练科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截至目前,体育运动训练学要深入发展,必须在固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训练研究方法的思考。由于体育运动训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仅依靠传统的还原论难以客观、合理的进行处理,必须将还原论和整体论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究。

还原论和整体论融合起来的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理论学者的重视,关键在于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突破,即是对传统方法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方法的补充。还原论和整体论融合研究思维是将整个运动训练视为一个系统,然后将其放入到更大的系统中,从而给出体育运动训练在变化系统中的理解和认识。应将体育运动训练放到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综合探究,分析外界因素变化情况下运动训练的规律、特点和方法。从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融合来看,运动训练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和单向链条,而是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要有效解决某个问题,不仅要进行具体的研究,也要考虑各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将多学科协同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多元整合的思维格局,做到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科学推理和哲学思辨的有机结合。总之,在对体育运动训练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倡导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结合。

三.体育运动训练的认识观----理论结合实践的整合思维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然而就体育运动训练而言,目前仍是经验成分比较多,训练指导的专项理论并不完善,“训练观念”相对落后,理论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纵观体育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一般训练理论、向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理论体系具有个性又有共性,即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然而,目前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专项训练理论,多是依靠经验来完成,因此,在运动训练研究中要重视专项理论的研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研究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对运动训练非线性科学发展、系统论突破的新动向回应。

总之,体育运动训练学属于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要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必须要以全新的思维模式去建设和发展学科体系,重视体育教育训练发展的条件、机制和动力,有效结合各门学科的通力协作,发展体育运动训练新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马卫平.复杂性思维视野中的体育研究[J].体育科学,2012,(1):77-84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第8篇

教师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使艰辛的劳动化作丰硕的成果,换回学生深情的问候,在学生身上使自己的信念、理想、人格、力量得以实现和延伸,为师者绝不能、误人子弟。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天职。怎样才能对儿童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呢?

一、教师要对儿童倾注无私的爱和满腔的情

黄金虽有值,师爱却无价。师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一种比母爱、友爱、情爱更深邃、更宏大、更辽阔、更具穿透力的爱,爱往往影响、教育、渗透人的一生。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客观要求,又是教师工作成功的主观需要,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因此,热爱儿童是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其现代化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的特征是启发式精神。2.以学论教,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3.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4.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5.以导为主,杂取百家所长,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6.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含学生和教材)施教,循序渐进。

三、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儿童有施展才干的机会

注重教育思想的改变,设计与儿童正常生活中情景贴近的活动,使儿童在这些活动中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不懈地开展学科思维训练

学科教育的核心是认识学科教育思维规律――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激发儿童的思维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1.学科思维训练内容。它属于育人思维训练的范畴,包括对儿童思维器官的训练、思维基础心理训练、思维形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思维品质训练等。2.学科思维训练规律。其规律是“四律”――适应律、统一律、适时律、适度律。3.学科思维训练方法。①训练指导,以本课、本单元、本章节内容为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知识,阐明训练方法与程序。②分课时按程序进行训练。③辅助训练题配合训练。

五、努力培养儿童创造能力

其途径是很多的,主要是:1.加强记忆,积累知识。“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积聚越多,则其创造能力越旺盛。当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地将知识、经验进行模式变换,以形成新的技术思想的时候,其创造性便增强了。2.培养想象力。①要掌握现代高科技。②要以科学实验、实践经验为基础。因人们的创造欲在大脑中储存着新技术与常见产品的信息,当受到某种特殊刺激时,开发想象力,凭借想象及思维能力的发挥对其形成一种新的综合并加以改造、组合、冶炼、融汇,再度产生新的创造。3.提高触发联想力。触发联想能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产生新设想。法国化学家别奈迪克在实验室里发现摔在地上的一支玻璃烧杯虽布满裂纹却无一块碎片,由此他受到启发而研制出了防振安全玻璃,这便是很好的一个实例。

六、启迪儿童创造发明

其思维方法是:1.用图将胡思乱想的东西绘出来。2.把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硬组合在一起,看会有什么结果。3.碰到不顺眼、不方便的事物,先别杞人忧天,而是赶紧设想一下:“该如何办就可以顺眼、方便一些呢?”4.针对目前的许多物品,逐个问自己:“难道就不可再改变了吗?”5.在市场上到处都买不到的急需东西,就应想:为什么我不能造一个出来呢?6.对传统思维认为不应该如何的事物要敢于大胆设想:改变一下会有什么结果?7.善于举一反三,把一个领域里才冒出来的新玩意推广到另一领域。

七、求同求异,相辅相成

儿童求异思维的发展是以求同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同时求异思维的发展促进认识的深刻性和新异性,通过教学中“求同――求异――求同”的循序训练,不仅使儿童加宽、加深对课文所蕴含的结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

八、加强对儿童进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