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跆拳道武术教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作为一个武术的爱好者,我非常高兴能给你们写这篇申请书!正因为我是一个武术的修炼者,所以武术的精神给了我写这篇申请书的勇气!特此,我郑重向团委申请辽宁科技学院武术协会!
至于我想建立它的原因有几方面:(1)能够强身健体,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2)提高爱好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3)为学校组建校武术队队提供人员基础,以此为学校争光!
首先请允许我作下自我介绍,我是信息系通BG081 的一名学生王维,对武术有着痴迷的热爱,所以打算在学校创建武术协会这一社团,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一种坚韧的毅力,根据同学们的提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才决定成立这一社团。武术 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它属于中国的国粹,在众多大学中,都已开设有武术这一社团。关于我校武术协会,我将引入散打 跆拳道 双节棍。
周星驰的喜剧片中也有武术表演,周杰的MTV《双截棍》也使双节棍运动广为流行,无数年轻人竞相模仿。关于武术,一般人都认为是一种危险的运动,都没有看到它背后隐藏着的种种好处,作为一种国粹,不仅仅定义为一种武术运动,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武术蕴藏着力量,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有远见的人就没有放弃它,因此武术这一运动在当今大学校园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它能很好的锻炼人们的身体,培养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同时还附带学习礼节,可以坚定的说是百利而无一害。每一个有武术协会的大学,也几乎是在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几个社团之一。只要勤奋,散打 跆拳道 双节棍都很容易入门,几个星期就能学会入门动作,一到两个月就能进行表演。有的女学员经几个月练习后也能舞得飞快。所以说看似危险的武术其实是安全的,我们采用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循序渐进,开始练习时,散打 跆拳道都会有护具,而双节棍采用海绵双节棍或韩国表演双节棍(仅300克 ),决对安全可靠。
民族传统的武术是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和艺术表演项目。中国武术被称作国术,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散打 双节棍是一项健身效果好,富于实用性的锻炼项目,它们以技击为主要内容,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武术体育项目,它复杂多变,要求手、腿、身、眼、步密切配合,动作幅度大,有助于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同时使支配动作的神经中枢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能培养坚忍不拔,勇猛顽强的意志。我们会向电影《精武门》里陈真学习其爱国精神,永不屈服,正义凛然,扬我国威。而跆拳道虽是从国外传来的,但其魅力和漂亮的身法也足以吸引广大师生的喜欢。
武术协会的成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意志 道德,全面展示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发现学生价值。本协会会员在今后的活动中将担负起包括活动组织、编排、人事管理、接待、后勤服务、交通等方面的重任,每一个成员都能系统地锻炼自己的身体、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集体合作能力和精神;而且,协会将以震撼的表现方式,在一系列的表演活动中,强烈地体现出大学生的向上、健康、激情。协会会自始至终贯彻这一方针,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的体制,以及严肃、活泼、团结的集体气氛来管理协会。
协会会宣扬侠义精神,树立武德,所谓“练武先练武德”。 以后,我们协会会员们会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进行精彩的展现我们的精神风貌,展现辽宁科技学院学生多才多艺。
关键词: 贵州省 普通高校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是学校体育活动中三项主要工作之一。搞好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前者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理论课程,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的运动,从多个视角介绍体育运动,引导学生欣赏体育、热爱体育、享受生活、体会快乐。后者是进行运动的课程,它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和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基本知识(通常称为“三基”),达到展现自我、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目标。当前高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传统体育项目类(田径、武术、“三大球”、乒乓球等)、时尚体育项目类(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网球、散打和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类(定向越野、攀岩、户外运动等)。学校一般开设的形式有: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普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三种形式。
1.贵州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现状分析
图1 13所被调查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一览
作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上层核心体系,课程指导思想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高校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指挥棒,一个合理、可行的指导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高校公共体育的开展。我省高校公共体育依照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蓝本,积极调整自身教学机构,努力贯彻和落实新纲要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调查中了解到贵州省部分高校贯彻教学指导思想的情况如图1所示。依上图可见,“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第一”是高校采用最多的指导思想,13所学校都首选了这一指导思想。其次是“终身体育”,而后是“全面育人”和“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要”,再后依次是“掌握运动技能及技术”、“快乐体育”、“成功体育”。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公共体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符合国家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不仅如此,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我省高校在领悟和选择贯彻这些指导思想时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一点适应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需要,实现了多种指导思想的优势互补,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强化了外延辐射和影响,充分展现了高校公共体育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广大学生的身心需要,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贵州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行贵州省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散打、健美操、体育舞蹈、攀岩、体操、游泳、棒、垒、手球、壁球等。在走访中发现开设最多的为篮球、羽毛球、武术、田径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这一点与传统教育有很大联系,像田径、篮球等都是从小就接触到的体育项目,尽管如田径、武术等大家认为枯燥无味的项目还是多被广大院校选择为必修科目,正是由田径、武术自身的运动特点——提高身体基本综合素质,培养人的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所决定的。而那些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垫上瑜伽、街舞、轮滑等则引入不多,这主要是没有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和适宜的场地进行练习等。值得关注的是恰恰就是这些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目光,让他们厌倦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渴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供其选择,这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为此,适时地引进和开发新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形式是摆在广大一线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要求。
3.贵州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分析
我省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选修课程。并有专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教学,这些教材主要是由西南高教体育教育委员会编制或由省属《体育与健康》领导小组编写,主要有《体育与健康》(贵州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编写组,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梁子军、李翠英、张军等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考试方式呈多样化、人性化、科学化趋势发展,而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占有相关的成绩比例,如理论部分、技术部分、学习态度等。下面就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加以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体育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共占4个学分,134个学时:一是基础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开设有体育理论、广播体操、中长跑、短跑、青年长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定向越野等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的教学;这个部分共占2个学分,分别在大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内实施教学,每个学期所用学时不同,分别为26学时和36学时;第一学期主要开设有:(1)理论部分: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和组织实施,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2)广播体操:第八套广播体操;(3)中长跑:跑的专门练习,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弯道跑技术,终点跑技术,耐力跑的呼吸方法,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4)武术:基本功练习、青年长拳。考试方式为随堂考试和提交作业,成绩录入主要由学习态度(上课情况、早操出勤率)、技术考试等环节组成,根据每学期考试项目的不同,每项所占成绩比例不同,中长跑(40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青年长拳(40分)、学习态度(20分)。第二学期主要开设有:(1)理论部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锻炼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2)短跑类:跑的专门练习,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跑,计时跑,100米跑,介绍接力跑;(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4)定向越野:校园定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100米跑(40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40分)、学习态度20分。考试结束后由任课老师统一打分,统一录入成绩,学生可以在学校教务平台上查询自己的成绩。二是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学期可在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对于选项课,学校有较为详细的选课指栏和要求。选项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学习,各个学期选择的项目不能重复。体育选项课设置在大学二年级实施教学,总学分为两个学分,两个学期均为36个学时,这样就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和学习一门体育知识,掌握一门体育健身技术。对于每一个选项课的教学也都有详细的解释和考试要求。学生考试成绩理论部分占10%、技术部分占70%、学习态度占20%。对于学习态度分的确定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的观察和考勤;二是学生干部对学生早操出勤率的统计情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考试细则(根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要求和我省学生体质情况制定)进行评分,当然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分。
总的来看,我省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各具特色,具有很大的差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比如贵州财经学院的竞技健美操,贵州民族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贵阳医学院的攀岩,贵阳中医学院的中医与体育理疗康复,贵州师大的校园定向越野、游泳,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教学的健身性、趣味性、可行性、民族性等要求,还展现了一定的实效性和文化性。
参考文献:
[1]马定国著.高校公共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赵冰,朱晓兰主编.现代高校公共体育管理与体育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摘 要 散打运动是中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状况、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散打运动在学校体育中丰富的开展,本文对沈阳市4所初级中学开设散打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了解散打运动在沈阳市中学体育课的开展情况,及体育教师、学生对散打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出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大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力度,为沈阳市中学开设武术散打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散打 沈阳市 中学 开展 对策
我国从1979年开始搞武术散打的试点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的继承、研究与发展,使散打运动的体系框架日趋完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在世界上有近9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散打运动。本论文通过探索散打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我市中学开展散打运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开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沈阳市4所初级中学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沈阳43中学、沈阳97中学、沈阳165中学、沈阳市培英中学。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体育教师问卷21份、学生问卷100份,回收教师问卷21份,学生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100%。
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散打理论、学校体育、教育学等书籍及大量文献期刊,为本研究结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散打运动及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历程
为了保证散打运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全面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作了大量工作。1995年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体育课程标准,并对武术内容和所占的比例作了规定。1978年和1992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材》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武术均列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可见,武术已经成为中学体育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中学开展散打课的意义和作用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体育运动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实践证明,长期坚持散打运动,可以促进这一阶段学生骨骼的增长和肌纤维的加粗,达到促进生长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散打不只是斗技、斗力,更重要的是斗智,格斗双方在对抗训练中,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在攻守转换中思维敏捷,所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极为重要。
(三)散打运动在沈阳市中学开展的现状
1.中学武术课教学情况。调查的4所中学体育课教学情况,沈阳市培英中学和沈阳市43中学均开设过武术教学课。沈阳市培英中学开展过散打教学课。其他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内容以太极拳基本功等最为普遍,开展太极拳为教学内容的占42.8%、跆拳道为教学内容的占14.2%、基本功为教学内容的占19%,还有42.8%的体育教师选择了没有开设过武术课。从数据可得:基本功和简化太极拳基本上是中学武术教学所选的内容。自编武术套路组合和传统健身武术相对散打运动而言,难度较小,动作也较为简单,适应范围较广,有利于教师按照客观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空间较大。
2.学校武术教学情况发展的不平衡性。从统计结果看,现在沈阳市部分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篮球占85.7%、足球占100%、排球61.9%、田径占100%、游泳占0%、散打占14.2%、健美操占57.1%。部分中学还是遵循着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实际的需求。
3.体育教师对散打运动的了解情况。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代表其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和训练的潜在能力。调查数据表明中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占85.7%、专科学历占14.39%。教师学历结构比较合理,沈阳市中学体育教师均处于本科学历,比较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职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个标志。职称结构是指教师初、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未定职称,分别占4.8%、42.9%、33.3%、14.3%、4.8%。一级和二级所占职称的比例比较大,表明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领导不够重视,散打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比较低。2.场地器材条件的优劣与否同样是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热情的一大因素。3.教学师资严重缺乏是影响沈阳市中学开展散打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4.中学体育教师在继续教育及培训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
(二)建议
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现任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从业务技术和专业理论上对散打内容的再学习。3.加强中学散打运动教学,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服务。4.加强散打运动的宣传工作,推进散打运动在中学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韩 传统剑舞 审美风格
中韩两国近在咫尺,互为邻国,自古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频繁的文化交流,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舞蹈作为两国文化产物之一,也各自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具有独特性与共通性。“剑舞”(“剑器舞”)就是其中之代表。根据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中韩两国剑舞,一个注重古典的“当代认知”因素,一个注重古典的“历史遗传”因素,有着各自的发展范畴,但在中国考不到传统原样的今天,从当代所留存的教学、剧目形态中挖掘二者的传统要素,将其作为契合点,追本溯源,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有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两国“剑舞”。
一、中国与韩国“剑舞”溯考
中国的剑,被称为“百兵之君”,主要用于防身自卫。随后产生剑术,并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需要得到了大力发展,剑术理论也日趋成熟。与此同时,中国的剑还寓有种种神圣的含义:将剑比喻成友谊,以剑寄托抱负等等,包含了丰厚的中华文化与传统审美。因此,中国古典舞剑舞运用了这种极富中国古典表现形式――剑术,以历史的名义和传统的审美为基础进行了当代建构,由武术表现转化为舞蹈的艺术形式,“既表现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平衡发展的理解,也体现出中国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和人文情怀”
如果说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从中华剑术中借鉴而来的话,那么韩国剑舞就是从韩国剑道之中流变而来。韩国剑道,作为传统文化遗产之一,与跆拳道一起被尊为国技,有着深厚的历史。今天的韩国剑舞,虽然尚无由剑道直接借鉴而形成剑舞的具体记载,但它是从古代剑道、古代剑舞留传发展而来,从古代狩猎舞、战斗舞、仪式舞中流变而来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记载“剑舞一名‘剑器舞’亦称‘黄倡郎舞’。成书于李朝时代中叶(正祖14年,1790年)的《武艺图谱通志》就有黄倡郎向花郎们教授剑术的记载,他曾带领数千名郎徒积极推广剑法,并将复杂的剑诀作成乡歌咏唱,以剑舞的形式演练剑法。”在新罗时期,剑术与剑舞一同被流行民间,自高句丽开始,剑道与歌舞结合发展。一定程度上说,韩国剑舞初起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又流于妓房而成名舞,在千余年的演变后,从最初的杀伐风格转变成为了优美风格。
二、韩国传统剑舞与中国古典舞剑舞之“同”
中韩两国的剑舞,一种属于韩国传统的“剑器舞”,一种属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剑舞”,虽然二者在所属的范畴方面有所不一,但同称之为“剑舞”(“剑器舞”)其“同”在何处呢?
1.文化基脉相同
中韩舞蹈拥有相同的文化基脉,在历史中互为影响、互相借鉴。韩国《剑器舞》就是在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中国输入韩国最终以本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据资料记载:“继肃宗之后的英祖(1724-1772)时期,产生了《剑器舞》《公莫舞》《尖袖舞》”,而其《剑器舞》实则表现中国鸿门宴的故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国《剑器舞》与中国早期剑舞有着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此外,在东方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影响下,我们通过中国古典舞剑舞与韩国传统剑舞也足以窥见两国文化上的共通性。一方面,韩国舞蹈讲究身体形态的“圆”与“拧”,在动态上讲究“抻、弹、推”等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剑舞不仅吸收武术剑法中轻快敏捷的身法特点,又结合身韵的外形特征、节奏处理以及三圆的运动轨迹。由此可见,无论是韩国传统剑舞还是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剑法都将太极、阴阳、八卦等哲学符号引入其中,在肢体上有相同的拧、倾、圆、曲,渗透着强烈的东方文化传统,注重身体的内向性、内省性与含蓄性。
2.舞具来源相同
从韩国剑道文化上追溯,作为战场上的武器,韩国剑(刀)作为战斗中的冷兵器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我们所熟知的黄倡郎舞剑器和仿黄倡郎事迹而编成剑舞中的剑便存在区别:前者属武术范畴的“武剑”,后者属舞蹈范畴的“舞具”。
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剑与韩国剑器舞的剑也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剑是古人抵御匪寇与野兽必不可少的工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以及冶炼制剑技术的进步,剑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武器,直到汉代才渐渐消隐军事舞台,并在西汉时期,作为舞具进入表演领域。因此,韩国剑器舞与中国古典舞剑舞中的舞具如出一辙,其“剑(刀)”最早都作为兵器运用于战斗,起防身自卫作用,直到后来随着经济文明程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逐渐退出军事领域,进而发展为现在的舞具。
三、韩国传统剑舞与中国古典舞剑舞之“异”
1.舞蹈来源相异
关于韩国剑器舞的由来,有很多种来源说,各界说法不一。“韩国剑器舞最早出现在史料的是1530年《新增东国与地胜览》里称为《黄昌舞》。朝鲜朝时代正祖19年(1795)有宫廷的剑舞,在慧庆功内进馔里献呈的。”通过对种种来源说的考据,在此不妨将其分为前身、来源、发展和现状四个阶段去依寻。在一定程度上说,韩国剑舞的前身其实就是韩国的《刀舞》。“《刀舞》是韩国巫舞中的一种,跳舞时,巫堂会在供桌上拿起两把短刀,一手持一把,腿部旋转,配合以手上的横手转刀、前转刀、头上交叉转刀等姿态,象征神灵帮助打鬼驱鬼,以求平安吉顺。”真正的剑器舞其实出现在新罗时期的《黄倡郎刀舞》,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民间艺人表演性乐舞,属民俗舞蹈范畴。当进入成为宫廷舞蹈时,其风格和特征都相继发生了变化。在日本占领朝鲜后,由于国家所属的官妓制度废除,宫中艺人多逃亡至非国家设立的娱人之地――妓房,剑舞又从宫廷传至妓房,并且在妓房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保留、发展至今。
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前身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武舞。通过击剑技术的发展而被创造出大量的舞剑姿态,成为一种舞蹈形式。自唐代公孙大娘的《剑器》起,“剑”脱离了武术范畴,进入古代剑舞的高峰。宋元以后,剑舞逐渐淡出,直到明清时期在戏曲中重现光芒。我们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剑舞,依据武术剑的十六个剑法,化“武”为“舞”,形成了有中国文化传统身体语言共性特征的深厚基础,既不附属于武术的套路,又不依附于戏曲的程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观赏性。
2.舞具形态相异
从史料上看,韩国《剑器舞》本为舞者执刀片与刀柄为一体的剑进行舞蹈,到了18、19世纪,韩国剑舞的剑器开始变短,可自由地转悠,也有人称进入宫中后为了防止以剑伤人,才渐渐变为刀片与刀柄分为两段的剑。日本占领朝鲜朝时期,刀柄变为中间用铁环相连的舞蹈道具。今天的韩国传统剑(刀)舞中,除了有长剑之外,其实更多的主要是以一种短小、扁平、剑柄可以自由活动的剑为主,且舞者双手各持一剑。例如群舞《巾帼颂》中的剑,演员左右手各持一短小、扁平的剑,剑柄有活动装置,可自由转动,且随着音乐和动作的快慢起伏,还会发出有规律地节奏。
相比之下,中国古典舞剑舞则沿用武术中的剑,笔直细长、双刃,多呈柳叶形或锐三角形,且以单手持剑居多。在“选择剑的长度时,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为例,一般剑高不过眉、低不过耳为准,剑质地较软,硬度小于武术剑”。在剑法训练过程中以短穗单剑训练为主,并结合长穗单剑训练。这种细长、双刃之剑,刚劲、锋利,具有一种修饰的艺术美,我们今天看到的《易水寒》《龙儿》等作品就是用的这种剑。
3.主要表演人群相异
韩国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由于宫廷艺人流浪至妓房后,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改变,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由女人表演的武器舞蹈,在许多剧目中多由女性表演者表演,如《五方剑器舞》《巾帼颂》《剑器舞》即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剑舞之剑,因其承袭于武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含义与特定的人物角色,有着鲜明的生命符号与文化语言。如剧目《醉剑》《清霜吟》《垓下堆魂》等,多塑造英雄武士形象,且以男性表演者居多。
4.审美风格相异
今天的韩国传统剑舞已不再局限于卖弄剑术了。自从进入宫廷后,剑术已发展成为表演逗人乐的击剑动作,至流传妓房时,动作幅度较小,呈现细腻、优美的风格。有学者认为:日本帝国占领朝鲜后,日军专门让女性跳悠长纤弱的剑舞,以此削弱朝鲜人的士气。例如群舞《五方剑器舞》,舞蹈前半段借朝鲜族传统巫俗礼仪文化为创作背景,后半段融合剑器舞形态构成文化内涵,以此表达了“巫舞文化”对五方说的象征意味。剑舞部分动作含蓄、绵延热烈中有宁静,柔美中有坚刚。
中国古典舞剑舞承袭于武术,因此吸收了武术剑的点、崩、刺、撩等剑法。如“双幌剑”“分剑”“掰腕剑”“盘剑”,或稳健刚毅、或疾如流星。讲究以腰发力,力流“行于肩、跟于臂、聚于腕”,延长人体线条,呈现出阳刚英武。如舞蹈《大漠孤行》,通过剑的各种技法成功塑造了一位行走于沙漠并感到彷徨、孤独和无助的侠客形象,将人与剑、心与身、剑与心得到神、形、物的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剑舞同属古典语境下的剑器舞蹈,并在各自“剑术”与“剑道”文化影响下借鉴、流变而来,具有相同的舞具来源。此外,受东方文化与农耕文化影响,两国剑舞在形态、动势等方面都渗透着强烈的中国太极八卦文化与东方文化模式,具有相同的文化基脉。同时,因两国不同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中韩剑舞在舞蹈来源、舞具形态、主要表演人群以及审美风格方面又存在“合而不同”。通过对中韩两国剑舞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既互通互融,互为吸收,又各自有独立的文化属性与表现形式。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化与韩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透过两国剑舞与其本族文化的审美视角,对中国古典舞剑舞与韩国传统剑舞有了一个更加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两国舞蹈及两国舞蹈文化的做一个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张军.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10.
[2]王开文.韩国道综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4):455.
[3]朴永光.朝鲜族舞蹈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113.
关键词:武术文化国际化中国形象孔子学院武术段位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01―03
现在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项目,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武术影响的遗迹,而现代武术文化的国际化推广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报“武术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尽管申报“项目”未能成功,但留给我们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后奥运会,竞技武术将要实施“三轨制”:(1)准奥运赛制,即准备推入奥运会项目的赛制;(2)职业赛制,即开拓竞赛市场的赛制;(3)武术运动会赛制,即从整体上展示武术全貌、能与奥运会相媲美的赛制。这样,无论武术能否进入奥运会,竞技武术的赛制都将逐步完善。另外,就是武术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武术是要讲经济效益的,“以武养武”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种实体的再现。市场规律要求武术加快市场化建设,逐步形成开放式的产业开发体系。中国武术协会与有现代经营理念、经济实力雄厚的部分企业集团组建武术产业发展公司,以组织武术赛事、人员培训、用品开发;武术文化市场宣传、运作、拓展。初步构成了武术产业发展的崭新格局,为武术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还有三项重要措施:
1 以武术塑造“中国形象”
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理应承担起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要从民族化和国际化“两化”的高度认识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任务。基于武术文化的民族化的考虑:武术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方法、价值取向、审美情感、生活习俗、文化心理等基因,并从整体上具有某种同源同构的全息映照的关系。“中国人在武术上的种种思考,同样可见之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医学、美学等等领域”。正如有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基于黄色人种,讲究五短身材,显示腰围大腿的正三角阴性体型,人体重心较低,体现恋土归根的农业民族心态。竞技拳击基于白色人种,强调身高体重,突出胸围手臂的倒三角阳性体型,人体重心较高,体现离土超越的工商民族心态。”在文化形态的分类中涉及到了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其中商业文化背景下积淀的西方人性格具有外向、扩张、冒险、进取的特征,而农耕文化下的中国人体现的是内倾、和谐、伦理和审美的特征。由此,也有人得出了“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术技术上的本质区别是它的步法”,即“中国武术是一种静态型武术,强调下盘稳固”,而“西方武术是一种动态型武术,步法移动。”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而在某些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就是一种与基督教文化相冲突的文化,是一种西方强势文化与正在兴起的东方儒家文化的碰撞,面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异军突起(中国、中国人、中国风、中国梦、中国元素、中国制造、中国符号等等),提出“中国”的鄙视言论。严峻的现实已经提醒我们:中国必须明白,我们的形象并非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还应取决于别人对中国的看法。
这就涉及到武术文化的国际化问题了。客观的说,近30年来我国在武术推广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世界上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武术的魅力。美国纽约一所武术学校的创始人,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为了改变有些学生练武术“仅仅是为了掌握格斗技术”的片面性,他“下决心带这部分学生来到中国,以便帮助她们来体验武术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和人文精神,以寻武术之根”。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习武的情结。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亚洲大趋势》一书中说:“整个世界舞台正上演着一出大融合的戏剧”,“西方人正在从东方‘进口’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他在书别举例说美国公园里80岁的东方人和30岁的西方人一起打太极拳,有些人还研究中国道家的打坐和内功修养方法――养生气功。这说明武术文化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潮流。美国习武之人还有一种认识,中国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搏击和防身,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历史渊源更是令人着迷。
在武术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武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的语录或口号,表达了中国武术文化资源共享的良好愿望,但时过境迁,再仔细思考一番,其“武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提法是一种悖论。这里不妨按照逻辑学加以推理:设民族为A,世界为B。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即A=B,既然A=B,以逻辑上讲也即B=A。于是反过来说,这一命题就变成了世界即民族,继而推导的结果也就变成了:世界的就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就是越是民族的。人们大多将此悖论归于鲁迅,鲁迅的原话是:“现代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无论如何,世界的与民族的是有本质区别的。法国学者、作家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战争》一书中强调:未来之争就是文化之争。每个民族若要存在,只有保存自己的文化,使之不被湮没,同时还要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而且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文化。西方的强势文化已在世界占有主导地位,中国的年轻人都说着英语,看着好莱坞大片,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玩着迪斯尼,开着福特车,多少年之后,无论我们的经济多么发达,但在世界上属于中华民族标记符号的东西在哪里?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保有自己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最根本的东西,未来的一切竞争都是文化竞争,每个国家、民族都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意义也就在于此。世界需要中国武术,武术也需要得到世界人民共同分享,并构成外国人观察中国、体验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2 孔子学院设置武术课程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的国际化势头不断升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立孔子学院。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其核心思想集中于“忠恕之道”或“中庸之道”,也就是今天的“理想主义”、“和谐友善”。这些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而且影响到国外,其中国外孔子学院的凸起,方显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在国外培养汉语教师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计划,拟协助各国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先后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肯尼亚、德国等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仅一年时间在五大洲已开办了26所,可谓办院迅速。到2009年底,已在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282个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若干。而到2011年底,已扩展到世界上100过个国家或地区,并建立了353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学堂。在启动计划后,就有武术人士呼吁“孔子学院如果把武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传授武术功夫,而且可以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五年过后的今天,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孔子学院应适当设置武术课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那么,儒家又是如何看待“止戈为武”的?孔子认为“唯礼是从”,强调“宗法伦理道德”。只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安于既定的政治秩序,上下都注意伦理修养,并从“仁爱”出发,做到“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等等,社会便会充满着“仁爱”,于是“止戈为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又想到道家又是怎样对待“止戈为武”问题的,老子是从“道法自然”出发,揭示了“柔弱胜刚强”的规律。老子的德治与孔子是有区别的,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无为”,一方面要做到“绝杀弃智”,另一方面要杜绝“法令滋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应民意,推进社会,实现“德治”。老子思想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争鸣,使得各学派在“止戈为武”的问题上发表了不同见解,以致于影响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目标,也使得武术、兵法标榜青史,万古流传。
此时也不禁要问:孔子学院何其多?为何没有老子学院?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海外设立老子学院”的提案。“我们不仅需要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学府,还应建立推广中国文化生活的学府,抓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切实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更深入地向海外传播。”据鹿邑县老子文化中心主任陈大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学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道德经》。他还说:“在西方,老子比孔子更具影响力。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在西方更受尊重,它体现的是一种普世价值与终极关怀,能被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皮肤、不同语言的人所接受。”在欧洲有一种时尚,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士,将新版的《道德经》作为新婚贺礼,可见其影响深刻。
在中国“老子学院”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在2009年9月世界上第一所“老子学院”在澳大利亚悉尼正式成立,目的是向中外人士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播撒老子学和谐发展理念的种子。预计鹿邑县的“老子学院”是多功能一体的文化中心。
3 向海外实施武术段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