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

所谓创新思维就除了具有思维的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独创性与求异性。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像以往应试教育那样,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侧重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重大

1.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虽然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没有什么能力,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变通性品质,不是只依靠老师讲解便能获得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二、精心构思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方案,总是想法设法地考虑将知识与技能怎么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就多讲几遍,再进行大容量的练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比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大气压的数值,再演示测大气压的实验,虽然同样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注射器,弹簧秤等器材,再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测出大气压来,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尽管教材上没有对托里拆利实验做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易产生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问题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老师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有效地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牛顿的水能产生5牛顿的浮力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假如在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提出那些有发散性的问题,并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问学生: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调节?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实现?在探究的时候,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不能一次性了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多方面地加深对杠杆平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凡是能讲解的实验就讲解,省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玩。很多老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即使做一些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偶尔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也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做,没有真正地利用实验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还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利用好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比如,如何测量圆柱的周长的实验,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就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类似还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等,学生会提出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完美,也不要恶意批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知道,“好”学生的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2.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很多老师常常在探究教学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因素,常常包办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探索,这不利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尝试到失败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测量一颗花生米的密度,有些同学还是考虑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天平是无法测出一颗花生米的质量的,但他尝试失败后,立即会产生新的思路,就能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以高度责任感,循序渐进地培养,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

1.2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接受;对社会及身边的各种思潮、观点、行为具有分析鉴别评价是非的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1.3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不仅看待问题与众不同,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主动、发散、独创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其中主要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的探索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个巨大的铸魂工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理想是创新的动力,信念是创新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克服思维固定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思维也可叫创新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来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由讨论、辩论,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还是扩散性思维,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对学生总结的概,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畏葸自缓的心态。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互统一,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3篇

1 切题设问,激发思维

“思”源于“疑”,一节课的开头,就切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设置疑问或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之后,是学习“惯性,惯性现象”,可以先提问:“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回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然后接着引导:“可见并不是外力维持了物体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物体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引起学生看书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便鼓励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回答,从而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切题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罢而不能”的积极主动状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达标。

2 注重方法,引导思维

任何一个认识过程的完成,大致可分为两类方法:感性认识的方法和理性认识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由于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尚达不到较高的水平,因此,根据知能关系基本一致的原则,初中教学中可侧重感性认识的方法。具体的物理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模型法、假说法、直觉思维法、综合法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精讲”的原则下,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方法,导以思维,对重点、难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举例类比、实验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强化重点。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加深知识;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断地创造新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

3 感悟实验,创新思维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思维的前提是观察,不仅要使学生注视实验,而且要培养学生去搜寻每个细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联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例如: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可以设置一个破坏性的实验:就是当加在灯泡现两端的实际电压远大于额定电压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演示;灯丝立即被熔断。以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便于学生理解额定电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4 灵活解题,开拓思维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每节课后,有围绕这节内容的相关题目,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关节点的理解运用和掌握。因此,我们教师应善于运用这些题目引导学生思维,利用灵活解题,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1 一题多解。运用不同的物理规律、定理和数学方法解同一个物理问题。例题:质量为m1和m2的质点,用不可伸长的柔绳所系而跨过理想滑轮,滑轮轴水平且光滑,忽略空气阻力,m1>m2,求m1的加速度。

本题可运用:①牛顿运动定律;②动量定理;③动能定理;④机械能守恒定律;⑤动量矩定理五种方法来解,并令学生做后加以比较哪种方法好,以此开阔思路,并进一步加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4.2 一题多变。对题目进行开拓、变型,对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加以适当的变更,或进行结构的改变,使一题变成多题,逐步引深、扩展,能有效的调动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3 多题一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放置在不同的物理情景中,表面上看无什么联系,但他们的物理实质是相同的,有共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推广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落实,创新能力是有效展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本身智力发展程度的标尺,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和定性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而正确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发现,不断培养正确的创新思维方式。

一、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灌输或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将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没有兴趣可言,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勇于质疑,从而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鉴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科,小学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难题和理论,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做一个引导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兴趣地通过动脑、动手发现并解决问题。

只有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才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必须要注重的,只有合理、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当常用的思维方式行不通时,可以尝试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得以出现和培养壮大的关键,有益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其全面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创新性思维能力正确方向的把握。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和眼界都比较窄,因此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和不理解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会有很多疑问,这时我们应该适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勇气质疑。这样的疑问和质疑,往往就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和源泉,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有信心和兴趣解决自己质疑的问题。

四、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立巧妙的问题,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家都知道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而疑问往往是从思维意识中产生的,而答案也是在不断的思索和思考中得出的。因此在使学生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之后,教师应该通过设立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由浅入深地思考,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勇于质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的疑问得到答案,使得课程顺利进行,而且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加深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数学周边的学科,做好铺垫,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物理创新思维是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物理现象、过程和事实,来总结出的新概念、新规律以及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物理创新思维主要指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不涉及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在学习时有新的思想方法和新的设计观念等,都能视为创新思维。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当中,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探索。

一、鼓励寻找发散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学生的思维里充满着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其创造的源泉;而高中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材料,教师要挖掘这些材料丰富的内涵,发散理解物理规律,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创新,顺利解答物理问题,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寻求题目的多种解法,鼓舞和鞭策学生的创新情感。例如,在高三复习氢原子能级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E=-13.6eV,半径R1=5.3A,求:当半径R增大时,电子的动能Ek怎么变化?电势能怎么变化?氢原子的能量怎么变化?解答这些问题后,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并解答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发散开来了,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

氢原子处在N=2能级时,其电子绕核运行的等效电流?

为使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的频率至少应多大?

氢原子从N=3,自发跃迁,能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氢原子从N=4能级自发跃迁时,辐射出光子的最大波长为多少?

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会了自行变换,自行设疑和解答问题,无形中实践了创新思维,并体现了自身创新价值,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创新思维空间和创新思维体系非常有利。

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物理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广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拓宽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器材。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时,让学生提供大长方体木块、小长方体木块。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两个木块进行实验,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大小两个木块除了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外,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既引导学生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也引导学生根据此研究方法如何确定探究步骤、选择实验器材。不但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要大胆进行探究性和创新性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求同思维就是在不同事物中找寻相同点,而求异思维是在同类事物中寻找不同点。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能够使我们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促进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如力学部分的路程与位移、速度与速率、质量与转动惯量、力与力矩、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电磁学部分的电场与磁场、电场线与磁感线、电路与磁路、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自感与互感、顺磁质与抗磁质:波动部分的振动与波动、干涉与衍射、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热学部分的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粘滞现象的异同比较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如运用求同思维比较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电场力做功的共同特点,引入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通过与机械振动的类比来学习电磁振荡:应用求异思维,就某一物理问题尝试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等。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异想天开,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使学生在求同求异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一种创新过程,要把物理规律应用实际,就要求进行联系实际,观念重组,规律详化,试验改进等一系列的类比、创新活动。另外,物理的课外活动和小实验等,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创造性思维个性的有效行为。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变压器知识后,提问:现在彩电的工作电压为90V~240V,有些地区深夜的电压常超过250V,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变压器来保护电视机呢?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用额定功率50W的普通变压器连成自耦变压进行降压,如图1所示,把副线圈输出36V的一端与220V的一端串联起来,这样电视机上电压U=U电源×一V,

即使电源电压上升到250V,电视机上图1的电压也只有220V,若电源电压狂跌到140V,电视上电压仍有120V,因自耦式变压器的额定功率是同样感应式变压器的5~7倍,选额定功率50W就足够了,这种效果是惊人的,不但成本低,且具有一定调压功能,这是一项巧妙的创新连体,就连专业人员也拍案称绝,可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个性是多么的重要。

图1

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一定的物理学史知识,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石志青.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1(26).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等。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对人们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一课题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在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 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智力以及心理飞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大胆开口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表现自我,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使每个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能保持积极活泼、踊跃进取的正确心态。教师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深入观察和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信任和尊重每个学生,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作用和自身的创造潜能。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共同的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且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课文,尝试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要注意,只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能够正确、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一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或者段落等,或者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联系日常生活提出相关问题。

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提高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44-011.高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

自从新课改以来,各学科的教学任务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高中生物也不例外。同时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又与其他学科存在不同之处。高中生物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较难,许多都是生活中不常接触到的东西。并且许多知识内容比较偏,比较难以理解。新课改之后大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对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必要性

2.1创造性思维更能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进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东西都处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科学理论提出,还没等人们弄懂这一套理论的前因后果,马上就会有新的理论诞生将其。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太快的时代,如果我们的思维停滞不前,会很难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其思维能力、思维模式形成的过程中,若教学过程中能更多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让学生今后都受益。

2.2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前提 。良好的思维能力看似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其实它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准确地判断问题、有效地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在经年累月的思维训练及有效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具备的,而创造性思维的具备更是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前提。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逐渐形成的时候,如若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则会对其思维能力的形成有良好推动作用。

3.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型思维

3.1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以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拓宽学生的思考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生物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可以是野外实习,使学生在野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是演示实验,使学生在观察与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可以是生态调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高中生物课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课程难度增加,有的学生把思考当乐趣,有的学生懒于思考,教师如果不采取措施,会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创设针对课程内容的情景活动,特别是在讲授枯燥又有难度的生物理论时,创设情景活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产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学习精神,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时,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进行日常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动物细胞的细胞壁会消失;这是否是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出现的结果。以此类推,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3.4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从与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开始的。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如在面对原有的解题思路时另辟蹊径,对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结论的正确性也有待于科学的不断证实,一旦实验发现了新的证据,那么原来作为正确的观念进行教授的内容就会被。

3.5重视实践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往往是新发现诞生的温床。教师应加强实验环节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环节的思维创新。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实验方法,教师应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量,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此外,对于一些没有做过的新实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启发性的点评。

3.6注重课外实践环节。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 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从本质上对生命现象进行理解。能促使他们大量地查阅资料,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

4.结语

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是复杂的,同时生物学科的困难度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相信通过教师自己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

[1]程祖建.浅谈高考复习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J].生物学通报,2002,(11).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创设

创新思维是较为难以捉摸的心理过程,它能让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奇迹。现在的家长和教师都把幼儿学习知识为重点,而忽略了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幼儿上小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幼儿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模式。其实,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远比教给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重要得多。当然,学前期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受生理和心理年龄的限制,但是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能运用多种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使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总结以下:

一、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抓起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三、多提问

我们在课堂上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为主。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聪明的小鸡叽叽叽》里,幼儿了解小鸡是怎样不断提出问题的句子,如:我是怎么生下来的呢?让幼儿了解胎生跟卵生的概念。小蜜蜂是怎么把花蜜酿成蜂蜜的?让幼儿认识蜜蜂如何酿造蜂蜜的整个过程。南瓜为什么长这么大?让幼儿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过程等等。幼儿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鸡那种勇于发现问题的精神,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来引导和鼓励幼儿象聪明的小鸡叽叽叽一样,让我们的幼儿都养成一种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幼儿跟着小鸡叽叽叽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

四、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如《山羊的南瓜》的游戏中,让小朋友帮助小山羊把南瓜送给它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从路口出发,自己去送,那么送南瓜的路线就有很多种。有的走的路不重复,节省时间,节省力气。有的走来走去重重复复,既浪费时间又走得累。这个游戏我们教授给幼儿的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做事情的方法是很多种的,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方法,进而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比较怎么送南瓜走的路少,怎么送走的路多。

五、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