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教师;师生关系

21世纪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日趋苛刻。在中学阶段加强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中各学科中,语文学科最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成为首选方法。

一、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这个名词是一种技能概念。美国学者杜威(J.Dewey)提出了“反省性思维(reflect ivthinking)”的概念,即可以主观、持续和认真地思考任意准则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进行创新的催化剂。

2.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表现方式是推理(论证、反驳),同时,它作为一种逻辑思维又相对独立于包括逻辑专门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不同主体间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程度不同,与他们对知识(包括逻辑知识)掌握的差异,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综合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不同,本质不在于他们已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级教育所用的教材都是专家编制后在全国统一投入使用的模本,老师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材内容,学生们只可以墨守成规,不可以质疑出新。而学会质疑则正是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譬如,在学习鲁教版必修一《师说》时,老师带领学生读完文章以后,不要讲述教材的固定内容,而应就本文中的观点,让同学们去思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作者对“师”的定义是否合理,以及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定位老师的作用。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敢说,会提不出问题,这没关系,老师应该诚恳地鼓励学生,或者先由教师来发问,然后向学生请教,需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去收集分析资料、调查、访问等,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但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他们才会印象更深刻,他们才可以主动探究中有更多的收获。

2.创设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

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去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热烈了,学生的头脑才有可能被激活,批判性思维的星火才有可能被点燃,学生的见解才能更深入独到。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课下的时候多与学生交流,在心灵上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同时也要让出半个讲台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唱独角戏,是“填鸭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或记,全部课堂都是教师在那里拼命灌输,学生毫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不要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出讲台。老师可以提前分配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思考、搜索、探讨、发现、讲解,自己解决问题,而无需把问题在课堂上“格式化”。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评判者,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学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肯定是不容易成功的。教师要经常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看法的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思考,自己去生疑。但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设疑解惑,把主动权交给他们。比如学煜的《虞美人》,对“只是朱颜改”的解释是:“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课堂上有同学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朱颜改”改变的不应该是宫女,而应该是南唐旧主李煜。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氛围一片热烈。当然,这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所需要的基本形式了。不管是老师“激疑”,还是学生“自疑”,有了疑问,就要解决,而解疑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小组讨论,因为讨论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去思考,而勤思考之后就能更容易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新思维能力,教师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身体力行,在课余也要多探索方法。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这种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只有成为一种民族的东西,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威.教育科学的资源[A].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吴志伟,孙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科技创新导报,2012.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高中生年纪的增长和知识的逐步加深,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逐渐成熟,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的尤为明显。学生通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周边的事情,喜欢事物的寻求究竟,并不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和书本上原有结论。高中生之所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出现公式化、教条化的错误,归结于高中生对事物不成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此文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新课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操作方法。

1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抓起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是不能正确理解物理的概念、定律以及不能使其系统化。物理概念是人们在脑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性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形式,是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的最终产物。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运动中各种因素的根本联系,它是通过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最终产物。显而易见,物理思维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

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关于物理的经验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并不是完全一无所知的。但这些经验知识并不是全部正确的,许多经验都只是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比方说,学生会觉得摩擦力对于物体运动总是起到阻碍作用的,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远远快于轻的物体等等,这些经验都会严重的干扰了正确的去理解物理概念。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消除这一系列的障碍,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里面,我们会接触很多的公式,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公式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无法分清这些公式的异同之处。能够将物理知识系统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方式。当系统化的物理知识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以后,更多的公式就只剩下几个核心的公式了,其余的都可通过核心公式进行推导而得。例如,高中力学方面的知识是能量守恒和动量定律所推导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不停思考物理知识的起源以及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能够消除概念障碍,做到使知识系统化。利用对形成过程的反思,以便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系统化有利。需要有意识的在物理教学上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这个过程是批判性思维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的关键。

2发展高中物理教育的批判性思维性教学策略

2.1利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训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构建概念的含义,学生与未知世界的连接中介是教师的提问。3C模型是应用批判性思维形成概念的模式。 3C模式是指:内容,批判性思维技能概念。将内容、概念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称为3C。学生在内容方面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练习,制定一个概念框架。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组建基本内容的规则和概念,还能够培养抽象的心智技能。它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内容了解的一组特殊的心理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提问或超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2.2通过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尝试训练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综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所着重注意的是对所学知识、经验的可靠程度和对于合理的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探索。比方说,在研究摩擦力作用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对于摩擦力作功的情况进行思考,再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在研究碰撞问题的时候,需要让学生研究碰撞产生的原因、规律、类型,以及怎样从给定的碰撞中选出现实的碰撞情况和具有怎样选择标准。

在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中,探索知识经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逐渐指引学生能够用挑剔的眼光去分析审查合并或重组知识,进行自我批判式的提问寻找缺点,自觉的调整思维,做到思维批判性的体现方式。学生通过批判能够加深对知识正确性的认知,能够真正的增强批判精神的了解。

总之,国外如今对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批判性思维课程独立开展,另一种是与单科教育相互结合。倘若我们开展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不光是学生的负担,也使学校的教学压力增大,与实行的教育减负互相冲突。所以,应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德儒.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0(1)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苏格拉底对话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最佳培养方案之一。

一、何谓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他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

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也包括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包含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和尊重他人。

二、高校课堂教学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1.教学目的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目的大多是把知识和技能更好更多的传授给学生。可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面对无数的信息,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就可能被信息的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有立足之地。在这个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对大学生而言,形成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比单纯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而批判性思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教学方向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要地位,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拥有知识并不是终点,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方法更加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智慧。正如,歌德所言,“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们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因此,高校课堂教学目的,并不仅在于教得好,更在于学生是否学会思考?学生是否会批判性思维?,这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坚守学生立场的一个重要体现。

2.教学方法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现行的高校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掌握、积累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这种扼杀个性、强调标准式培养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是对学生思考权利的一种抹杀,而且导致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死记硬背;在思维方式上求同不求异;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听讲,不习惯于主动提问。它不仅束缚着学生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沉闷的课堂中受到压抑。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植入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正是对现有知识里的结论进行重新检查的过程,对前提及预设进行批判性检查的过程,对论证过程和形式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查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合理反省上,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价值等进行评价。如果我们希望从我们高校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能成为博学勇敢的公民,都有能力且已准备好去考察明天那纷繁杂乱的环境,都确定能为我们社会做出卓越贡献,那么,我们必须优先考虑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教学方法。

3.大学教师自身需要植入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学活动完全是教师单个人的活动,在讲台上教师一味地教、讲、选择、思考;而学生则是课堂里的存储器,他们只需要被动接收老师教的知识,只需要听、服从、遵守和适应,不需要思考。他们很少怀疑书本知识的正确性、真实性和价值观。教师如果不改变自身角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惟命是从、唯唯诺诺、更谈不上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所以大学教师的职责应从讲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想要教会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高校教师必须首先学会批判性思维,成为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拥有扎实的批判性思维理论知识。

植入批判性思维的高校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权威,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对话的平等伙伴,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而且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就课程内容自由地、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提问、质疑,共同探索,通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澄清辩证过程,去批判谬误、发现真理。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终生受益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体系。

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应当覆盖整个大学的教学。

三、高校课堂教学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

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才库,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是通过教学表现出来的。既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怎样植入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质疑技能。在批判性思维中,一切假设敞开质疑,积极地寻求分歧观点,探查并不偏向于某个特定的结果。批判性思维者的特点是善于追根究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探究问题罢了!”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是好的提问者。批判性思维是提问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依赖于教师的事先充分的问题设计。

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既包括对新概念进行辨识和描述的低层次问题,也包括通过比较、推断、评估、预测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高层次问题;既有聚合性问题,也有发散性问题。这些提问不但要满足在认知能力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师生间的互动,而且需帮助学生跳出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教师提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设计提问做示范。在学生交互阶段,学习伙伴模仿教师的提问策略,设计多层次、高水平问题,相互提问和回答。学生们在运用多种思维策略设计问答中,学会在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这里不妨借借鉴“苏格拉底对话法”来设计问题。苏格拉底在与学生对话时,首先表现自己一无所知,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维逻辑一步步地追问,当学生思维逻辑混乱或者知识不足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混乱中理出清晰的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辩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苏格拉底对话法实际上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整个诘问的过程,教师一直追问,寻找学生回答中的逻辑错误和关于提问知识的逻辑链条,让学生在一筹莫展的“思”的痛苦中,产生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因此,苏格拉底对话法本质上契合了批判性思维。苏格拉底对话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定义与澄清语意

在学生的某种想法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语意笼统不明的语意,而为了能够确实地分析、了解学生想法的根源,苏格拉底对话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针对想法中模糊不清的部份,尤其是关键字词加以厘清,即是要求学生对所说的字词提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以澄清概念。

澄清语意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你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吗?你认为主要问题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你可以作详细说明吗?

2.了解思考规则

在定义都清楚了之后,便可以着手来了解学生这个想法内隐的思考规则。每个人内心都存在很多的内隐思考规则,并依据这些规则来了解、诠释和评判外在的事物,而透过对这想法的前提的澄清,规则便自然会浮现出来。

了解思考规则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的?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你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吗?你的观点是否受到了某人或某事的影响?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3.找出证据

了解思考规则后,与学生一起检验他使用的思考规则是否合理可靠。如果学生无法提出具体明确的有利证据,则学生作为人的理性思维就开始修正不良的思考规则,使其更合乎逻辑或现实。修正后的思考规则就会引导学生出现新的想法。

找出证据的提问设计方式主要有:你依据什么来判断的?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解释一下原因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否有理由怀疑这一结果?是什么让你相信的?

苏格拉底对话法的基本原则是,一个想法如果有某种正确性,那么它不应该只是在此时此刻正确,而应该是永远站得稳的。就是说,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强调:你要讨论一个想法,那么你要使这个想法不仅在此时此刻说明它有道理,而且能在设想的任何情况之下,它都应该站得稳。否则,该想法不成立,需要修正和更新。

总之,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精神气质。它既能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把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而拥有这种能力和气质的公民即为合格的公民,这正是今日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所在。

参考文献

[1]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2004(4).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美电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起步较晚,在近十年才有一些论文、论著问世。纵观我国外语教学,由于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多年来(文秋芳,刘润清2006),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能力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如朱新秤等认为:1,培养批判性思维是知识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2,批判性思维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知识爆炸”时代、鉴别和抵制网络时代各种知识霸权的有力武器;3,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学生心理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是一种内化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4,批判性思维对于社会经济及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Hunt指出,批判性思维素质“将决定生活质量及美国甚至整个地球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必要的。

英美电影以其书本及其他视听材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和独特的形式,为学生们打开t望西方国家语言与文化的窗口,因而备受学生们的喜爱。鉴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英美电影赏析中进行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尝试。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英美电影赏析

美国CT运动的倡导者恩尼斯(Robert Ennis)(1962)对CT的定义为“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伯林(sharon Bailin)则把CT定义为“对相信什么或如何行动的问题情景的透彻思考。思维者想要形成理由充分的判断并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就是具体化为优质思维者的品质。”美国哲学学会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保罗(Richard w,Paul)博士指出(1995):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读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反省、推理或交流收集或产生。在其典范的形式里,批判性思维以超越主题内容的普遍智力价值为基础,具有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一致性和相关性等特点。

德格勒珀(Kees De Glopper)(2002)认为CT包括解释能力(批判地阅读、倾听和观察)、交流能力(批判地写作和表达)、批判的知识(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及批判技能(语境的解释、意义的澄清、论证的分析及综合性地考虑全面评估结论)。

《现代汉语词典》对批判的解释是:批,即评论;判,即区分、评断、剖析。所以,批判是指对言论、行为进行分辨、评断、剖析,以见正理。因此,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

综合上述观点,我国专家学者罗清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重要方面。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反映个体的批判性精神,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通常具有几个特质:勤学好问。信息灵通。理智思考,胸襟广阔,极强的适应力,为人公正,能理智地对待个人偏见,谨慎缜密,头脑清醒,在复杂的事物中能有条不紊、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不懈地寻求学科和探究所允许的精确结果。因此,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把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和其他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国外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罗清旭2000:83-84):1,设置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国外的不少学校和众多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中心往往遵循这种方法发展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增加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但它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得到额外教育资源的支持;在学生方面,因需要新增课程,则可能加大学生的负担。2,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在学校环境下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最常见的方法。也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它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长期开展。并克服单独设置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方式所遇到的主要困难。采用此方式的前提是广大教师认识到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对其理论与实践又比较深入地研究和学习。并且善于找出批判性思维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本文的第五部分就是来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策略。3,通过发展隐性课程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隐性课程教育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批判精神的成长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逐步形成批判性精神。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学科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英美电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电影人物的刻画、描写。人物之间的对白等等。成为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

英语电影赏析以其系统的教学阐述电影的分析和解读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度解读一些英文电影文本,之后运用研究方法对具体的电影进行文本分析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电影的赏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能力,提升鉴赏水平。在初级阶段我们具体运用了‰vey的跨文化意识提高的四个层次理论,即:第一层次是对异族文化难以理解;第二层次是通过文化冲突了解到与本民族不同的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但仍是不理解;第三层次是通过理性分析,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第四层次则是通过深入体验目的语文化,学会设身处地从对方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达到同感的理解。

由于学生多年的语言学习,加之其他的信息来源,他们 对西方文化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我们重点从第三层次开始,就是在电影文本分析后,教师抓住课本中出现的西方文化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比较分析、批判性地鉴赏。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品质如:独立性品质、广阔性品质、深刻性品质、敏捷性品质和创新性品质等。

同时由于组织学生进行东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了微妙的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直至能以对方的角度感受文化,批判性地接受异邦文化。而小组讨论作为教学中的常见活动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责任心和自主性,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轻松、更安全的语言交际环境。

三、如何在英美电影赏析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师资培养

由于我国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师资匮乏,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师资队伍,要系统化地培训师资。培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从:(1)思维与cT理论概述;(2)语言论述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概念;(3)构思、报告、推论和判断能力的养成性训练;(4)进行论证训练和批判性地推理训练等几方面进行。同时开设逻辑课程,学习形式化逻辑、导论性逻辑和论证逻辑等。

2,合适影片的选择

并不是每一部英美电影都可以用来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的。可选择英美电影史中较有代表性的影片进行文化学习、鉴赏,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文化现象等进行批判性的赏析,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运用“批判――提问”策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参照布朗和基利提出的14个批判性问题的技巧来训练批判性思维

具体步骤分为:(1)初步赏析、赏析讨论、赏析综合归纳:(2)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初步赏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都可以从电影主题、电影情节、人物性格刻画、电影人物间的关系、电影音乐、叙述手法、电影拍摄技巧、灯光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提问,同时探讨上述因素对影片主题的烘托、陪衬作用;在学生依照上述因素赏析英美电影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4,国内一些学者朱新秤、刘儒德等认为。可从元认知训练进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元认知是关于知识的理论体系。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自觉的监察、控制和调节。它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解悟和反思,是自我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体验,是认知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通过元认知训练,可以发挥促进学生培养自我意识、计划、组织和监控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5篇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谈批判性思维能力;谈批判性思维能力,则必谈教学方法的改革.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学术素养关系密切,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能力:一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也会有很多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偏见、歧视的存在,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

二、如何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

1.知识被问题“揪”出来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集中在“批判”二字上.一个事实或者现象一旦被我们的感官接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第一步.而这个“问”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一针见血抑或隔靴搔痒,差别只在一问.

现今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主体,片面地认为教师需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力,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显式的问题而非问题的源头——实践,也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2.答案由讨论“争”出来

学生对外部知识进行高效接收、合理分析、全面总结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理应从尽可能多的渠道与角度为学生创造获得信息的条件,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维环境.

小组合作活动以其实施方式的简单、有效而被教师广泛应用.一方面,小组活动使教师的课堂主导权移至学生,增加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待吸收的知识也经由学生间的深入互动,得以细节化和系统化.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构架也更加充分和完善.

小组合作活动应独具特色,依其目标分,主要有“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三种形式.“小组讨论”主要通过集思广益,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创作”指3~4个学生组成小组,运用新概念和教师示范的技能,设计方案或创作作品.“合作演示”则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小组成果向全班展示.一般说来,“合作创作”的成果都要通过“合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

3.脉络从归纳“梳”出来

知识的系统性与完备性是评判学生学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上述寓学于问、寓学于论、寓学于做的模式,由于其出发点均为教师的某个引子,或是某个具体的实例,所以学生获得的相应知识会比较零散.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并完成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收官步,由教师引导的“归纳”环节成为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对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在鼓励学生动用思维与实践的力量吸收海量信息并获取第一手知识的同时,教师必须将如何整合知识、提炼要点,并最终形成逻辑上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方法一并传授.

4.效果以实践“评”出来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有关实践的科学,这是由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所唯一确定的,即“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这两个“什么”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前者是前人,或者周围人的实践,或者是即将要实践的方案,即便对于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理论,也可归之于思维实践;而后者则是使用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本身要进行或已经在进行的实践.然而,不同的实践所需要用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为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其要求的实践内容必需紧扣“多样性”与“争议性”这两个中心.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6篇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看到的信息或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对接受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抉择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既成思维和观点进行批判性考察,并要求我们辩证地对待自己的感知觉和各种主观认识与态度,客观、真实地去把握周围世界。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批判性地接受客观知识,辩证地接受他人观念,保持批判的品质和精神。在众多的知识面前要保持理性和独立,尽可能广泛地、全面收集与所要认识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客观地、理性地、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要做出个性的、独立的思考。在决定接纳或拒绝他人的观点之前,需要对信息和思想做辩证地思考,切忌不求甚解,盲目附和。良好的批判性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就要乐于思考、头脑开放,不迷信权威但尊重他人,不满足现成答案,对一切持怀疑的态度。

批判性思维能够使我们掌握更广泛更客观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理性客观地选择吸收,它促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明晰化、开放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首先强调的是要有质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这方面往往被忽略了。教师只注重所教授的知识是否被学生吸收了,所讲的单词学生是否记住了,而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是否准确,是否在运用中具有实际价值。而学生,就只是根据教师的讲课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上课做笔记,下课记忆笔记、课本,从不考虑这些知识的正确性,思考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有利于自己掌握这门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这也是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提问。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常常将教师(书本)与知识等同起来,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导致学生盲从,缺乏批判精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淡化知识权威,鼓励学生对教师、对课本提出质疑。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课本上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那些不知如何提问的学生,教师涉及的问题也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其次,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可以提供给学生批判地思考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英语课文中涉及的某一现象说出对这一问题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使他们批判性地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观点。例如大学生就业,城乡差异等大学英语课本中提到的问题,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对这一话题找到切入点,提出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对课文中的思想进行提取,这样在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对方的观点,批判性地接受对方的理论,也为自己见解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再次,重视对文化背景的了解。语言作为思维外化的工具必然会在表达上各具差异。因此,在学习英语时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和基础。在管理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只片面强调词汇记忆、机械模仿,而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求异、以及对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指出,学生要打开科学创新之门就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创新,就要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质疑,去批判,去打破原有思维的模式,创造出新思想。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学习管理类的大学生一定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当大学生带着一定的态度(即带着问题)去读书或,大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当大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也有可能大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立场,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学习和读书中不断地加以印证。

大学生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后,如何提出问题就成了关键因素。在提问时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态度:

1.好奇心。当代大学生自主性的开发,源于好奇心。要想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来立身处世,大学生们就需要兼听博观,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听与博观。想要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思考的人,大学生就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

2.谦恭有礼。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每周都会范一些错误,认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躬身反省的时候,苏格拉底那句“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一旦接受了这个现实,就能更好J识到与他人交往至少能弥补小部分我们当前认识的空缺。而且。谦恭让的意识让我们够避免批判性思维最为常见的一大障碍,就是相信凡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是立场褊狭,而自己则立场公允。

3.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聆听别人的声音然后思考的过程,意味着精挑细选,从所有想对你施加影响的人中优胜劣汰。不管怎样,有理有据的时候要信心百倍,下结论时不可犹豫,但一定要留有余地,三思后行,最好多次问自己“万一,我是错的呢?”

学生有了一定的评判性思维意识,那么在社交中的应该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可能面对什么样的反应。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多数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这也就是大学生被看做“愣头青”的原因之一。但只要与大学生交流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主要价值观也是心知肚明的,那么学生的提问就会被当做新的证据而受到欢迎,大家面对共同的问题,一起结伴寻找答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热心来询问他们的思考过程,常常是,一旦有人开始追问,他们就会认为别人来找茬,有意过不去。这种反应现在看起来很正常,很多人就是不习惯别人对某个观点的来龙去脉好奇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的沟通方式,要让对方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笔者列举以下策略,可以试着将沟通进行下去而不至于中断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2)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3)寻找一些共同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的分歧。(4)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辩论的。(5)确保表情与肢体语言表现出谦恭的样子。

大学生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有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也注意到策略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呢?提问是批判性思维提的主要方式,批判性思维提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2)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笔者列举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论题和结论。在客观评价一个人的分析推理之前,首先必须找到他的分析逻辑之所在。

2.理由。要好奇对方为什么提出来这个观点,有这样的结论出现。只有当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3.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只有理解了作者关键词语或术语的意思,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批判性思考的人都相信自己做主、好奇心、通情达理等价值观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些目标。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的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者采取哪些行动。对方在表明一个观点的时候往往不会提及自己观点称为假设,但要做一个全面的论证,必须找出这些假设前提。假设有以下特征:(1)隐藏或没有说出来;(2)作者认为理所当然;(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所谓谬误就是在推理过程中的欺骗手段,比如:”偷换概念、光环效应等”。

6.证据的效力如何。论证的时候提出的论据往往是没有什么效力的,以下二种情况可以断言事实:

(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2)断言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结论。样本与真实的差距,调查问卷回答的真实,类比作为证据都是证名证据效力的不当。

7.数据的真实性。数据说话往往有很大的说服力,但数据也经常具有欺骗性。比如在平均数的描述中,甲的平均数大于乙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甲的取值范围与乙的取值范围是否一致成为了数据问题的关键,这一点恰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点之一。(1)是否有重要信息被忽略了,信息的完整性也是论证的关键因素之一。(2)得出了哪些合理结论。问题在假设前提下,得出的结论是否单一。

参考文献:

[1]加里・西伊.逻辑思维简易入门[M].机械出版社,2016,10.

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维科学 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肩负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围绕这一核心工作,我校已开展“实践育人”工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杨院长所提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在“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践育人,其核心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实践育人为抓手,为核心,带动其他育人体系发挥功效,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说到底是“思维能力(水平)”强。笔者认为:只有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狠下功夫,才是抓到了教育目标的要害,才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笔者建议在实践育人体系中增加或者突出思维科学教育的份量,建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作为重要目标,紧密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践育人体系,使思维教育与实践育人充分融合,相辅相成,从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继而开创我校办学特色。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所反映的实质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能创造、生产知识,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空中楼阁,它来自思维型教育。

(一)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

笔者认为知识型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的教育,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静态的知识,例如数学教育重在何种情形下适用何种公式,最终得出结论,而不是注重推理和原理的发展逻辑;语文教育注重词句的优美,段章节的安排而不注重思辨精神的表达且内容与社会脱节;历史教育只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忆而不注重事件的因果脉络,不能做到以史为鉴。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以记忆为主,虽知识渊博但思维能力不高,思维僵化,循规蹈矩而缺乏创新(学术能力不强),理性的独立思考不足,怀疑精神不够,盲从权威,不能反思。思维型教育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求灌输更多的知识(知识的储备量与思维能力不成正比),重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人类在获取该知识的思维认识过程。这种思维的认识过程就是前人留下给我们的智慧,这些智慧就表现在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的由来,我们不仅掌握这些知识更要学到蕴含在这里面的思维过程,这样我们才会更有智慧。因此思维型教育是令人智慧的教育,令人发现、生产新知识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储存的知识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多但独立性思考能力强,怀疑精神高,再学习、搜寻知识的能力强,不拘于常理敢于创新。其实,中国古代的孔子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问答式的教学法就是典型的思维型教育。

其实,知识型教育与思维型教育主要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知识型教育主要由于国情的需要,考生多教育资源少,人员的竞争把教育的功能转化成分数的竞争,政府部门要追求考试公平,因此考试内容题型(记忆性的题)越客观好似考试制度越公平(客观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对错宜辩,公平性好操作),分数越客观,思维活力生存的空间越狭小。比如说国际名牌大学和我国自主招生的高校的面试题如西游记里有几个妖怪,一根粗细不同的绳子如何燃烧能比从一头燃烧节省一半时间等,这些题看似无厘头毫无意义,实际上人家在考察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是今后学生学术成就的高低或工作是否优秀的核心能力,至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吗,这些学生已经足够优秀了,没必要考了。

(二)两种教育与实践

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中的差异主要来自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前者被动,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在实践中归纳问题所在,继而很好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放在实践中,即便日复一日的实践,结果仍不理想;后者主动,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抓到问题的本质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生即便实践的时间不长,仍然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思维技能教育,再与实践学习相结和,使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三)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共识,是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人才的核心素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手段能提高核心素质。反而观之,作为被教育的人,成功者与平庸者或失败者之间,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都是相同的人但他们为什么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路。搞不清楚这些问题,一味的强调,素质教育是德智美体劳的综合性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把各种技能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笔者认为: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仍然逃脱不了知识型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仅是知识储备的载体,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又加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这些“满腹经纶”的“知识载体”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表现出的稚嫩与无知、偏执与盲从,与已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称谓极不相称。

因此,以提高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素治教育才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起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生产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源泉。纵观社会各界精英人士无不是在各自领域内的思维高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优秀就是优秀在他们必定是优秀的思考者。当然,思维能力虽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不代表它就是唯一重要的因素,比如道德素养,一个道德败坏但创造能力极强的科学家恐怕是人类的灾难。此外,人的成功与个人秉性、机遇等主客观条件关系复杂,但是思维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低下的人很难成功。

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有很多,它们各自侧重不同的方面,笔者简述几位学者的观点。一个比较简洁的定义是罗伯特·恩尼斯表述的“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库恩米特强调批判性思维根本是关于信息、观念、论证辨伪求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愿意探索艰难的问题,包括向流行的看法挑战。

(二)批判性思维在国内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教学理论从兴起到成熟也仅是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2003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时至今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同济大学,西安的一些民办高校等均有开设,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利用国内外资源,率先将批判性思维教学引入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受到国内关注,现在走到了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前列,走出了特色。有的高校管理者并未充分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教育体系的建立,仅仅开设一门课程,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校建立批判性思维教学体系是具备条件的,这项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学者,不需要投资兴建实验室,需要的是具有批判性精神的教师团队,只要学校领导重视,全员转变教学理念,抽调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形成团队,学习取经(批判性思维教材与教学标准均已成熟),坚持贯彻,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

三、具体方案设想

(一)转变思想

树立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核心的思维科学的教育体系为理念,全校上下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充分学习、了解批判性思维,使之成为我们的育人理念,并有效地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二)注重思维科学的研究

钱学森认为科学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三是思维科学,并进一步将思维科学划分不同门类,重点在研究人类思维。笔者认为西方批判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它实用性更强,更像一个思维工具,人人学而既可用之,特别是它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是实用的论证逻辑,但是它并不是包罗万象的思维魔方,应当看到不同职业、学科背景应当加强不同的思维训练,这些均是思维科学研究的方向。

(三)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是积累教学知识和经验的阶段。在着一阶段,充分利用我校素质教育中心这一平台,在选修科中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为今后积累课堂经验。另外,积极将批判性思维课程申报为校级课改项目,打造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标准,为课程规模化打造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