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造力 培养方式

名人米尔曾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财富,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乃至政府的关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本文从创造力定义阐述的角度出发,探讨幼教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的采用,达到培养孩子创造力、挖掘孩子潜能的目的。

一、创造力相关概念阐述

心理学界关于创造力较一致的定义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一是敏锐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二是流畅力,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三是变通力。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看一个问题;四是独创力,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想不来的观念、独特新颖的能力;五是精进力,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概念群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几种方式方法

1.辨别法增加认知能力

幼儿在生理期处于大脑发育的认知阶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处于认知、辨别的阶段。通过开发孩子的辨别能力,帮助孩子认识和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孩子认知体系中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最终完善孩子的认知体系,提高孩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辨认能力。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以补拼图的形式,引导孩子发现拼图中缺少的图案,对应地补充,以锻炼辨别能力。

2.归类、类比发散逻辑思维

归类、类比能力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对幼儿归类、类比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是孩童创造力培养的其中一项,而且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项。通过寻找相似的事物和发现事物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借此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为孩子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滋长的沃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比喻。比如让孩子画出所有自己见过的圆形的东西,让孩子找出自己和小伙伴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等。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归类、类比能力。

3.组织和重组增加立体思维

组织和重组能力是指在结构打乱的情况下,让孩子将结构复原或者改造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结构的能力。在日常幼儿教育中,美术课、手工课、积木游戏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这种能力。以手工课为例,让孩子将剪好的手工纸按照一定的指引拼接成相应的图案;在积木游戏中,将积木组装成可能的造型。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者提示,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创造重组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锻炼其组织和重组能力,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4.视像表达激发想象和情感

所谓视像能力,顾名思义,即视觉和影像能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孩子通过视觉和影像,表达具体的意思、思想和情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例如让孩子通过画出“我的家”,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孩子画出自己家的房子,爸爸、妈妈,乃至蓝天、白云、家门前的小草等,让孩子讲解自己美丽的家,以此激发孩子对家的情感和表达,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力及表达能力。

5.情境困境激发发散思维

情境思维是立体空间思维的重要部分,会带动孩子各种情绪的发生。在日常幼儿教育过程和孩子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境假设和创建,为孩子提供各种或困扰,或有趣,或开心,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在突然陷入的情境模式下自主思考并对情境自发加以应对,从而最终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比如孩子一起床发现桌上有好吃的,但是自己的身高够不着,这时候孩子会怎么办呢?有的孩子马上转头找老师、找家长,有的孩子会自己找东西垫着够。又如问孩子:“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啊?”答:“找警察叔叔。”问:“找不到呢?”答:“我跑!”问:“被抓住了呢?”答:“我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对其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2篇

1978年在巴黎聚会的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出人意料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如:有一次,我看到几个同学一起玩,玩得正高兴时,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他就回到房间拿出书本,竟旁若无人的看起书来,这就是习惯。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培养好习惯怎么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一、增强学习,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邀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教师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优秀教师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武术,她不喜欢武术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武术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第三,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养成读(看)书的习惯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3篇

的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批人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和自身的努力迅速致富,成为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资产的富豪阶层,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大款”。而这些“大款”的子女,由于享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世袭了“大款”的潇洒做派,其心理和行为有别于普通的孩子,“款娃”也许是他们名副其实的写照。

“款娃”仗着家里有钱,心理上存在一种极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同时由于耳濡目染,也逐渐形成了“有钱就能解决一切”的思想。除了花钱大手大脚以外,一些“款娃”更是通过有偿服务,让同学代做作业;找老师走后门、送厚礼,以求得老师的特殊关照;盲目追求名牌,与同学互相攀比,甚至学当黑社会“老大”,拉帮结派。这一切,对自身及周围同伴都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款娃”做派 的不良影响

“款娃”其实是大款一手造就的。大款往往是通过个人奋斗发家致富的,他们早年经历了比较艰苦的岁月,有钱之后会对孩子产生补偿心理,希望他们不要再 吃自己年轻时吃过的苦,能过一个衣食无忧、快乐潇洒的童年。所以,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百般迁就,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骄纵、任性、为所欲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没有集体观念等不良习惯。

另外,大款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终日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时候,“金钱万能”的思想通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再加上社会上有些媒体宣传的不良导向,使孩子很早就有了商品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款娃”会过度夸大金钱的功能,尝试着花钱雇人做作业、花钱笼络人、花钱买分数、花钱打通某些关节等。他们认为反正我家里有钱,将来这些钱总是我的,现在学习好不好根本无所谓。因此,这些“款娃”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上没有动力,乃至成绩“全线飘红”。

父母需要树立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孩子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可塑性最大的时候,大量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因而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都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方面,父母的想法、观念随着与孩子的交流逐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日久天长,这些原本是父母的思想观点逐步被孩子接受并内化,成为孩子自身所奉行的社会准则和信仰,成为其价值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思维活跃、心灵开放的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的道德观念及其道德行为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对父母行为的模仿。父母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对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富不能富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的核心 生命的意义 心灵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200-02

在一个孩子由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很多人都想对其实施教育,以使其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针对各式各样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观点的讨论不计其数,甚至让有些家长觉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一 明确教育核心思想的必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中,很多家长、老师以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今天好好学习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成绩、考一所好的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过上优裕的物质生活。这样的教育思想貌似合情合理,但结果常常不好,原因是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典型的“猪式教育”。猪就是为了生存而简单重复着一种生活模式,那就是饿了就吃、吃了就睡,猪除了表达“饿”以外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孩子们想到今天如此努力学习的目标竟是过上猪式的生活,当然不愿意付诸努力!人与猪不同,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那就是会问:为什么活着?就是天生想感知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人首先应解决的是活下来的问题,如学习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一己之长来为社会劳动,从而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但如果人生的内容仅仅如此,那么不过就是一个动物而已。然而,很多大人就是以这种动物式的生活方式存活一生的,终生仅仅是为了生存。人的智慧、潜力要想很好地发挥,必须摆脱这样的生存理念,树立坚定而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去探究“活着为什么”,对这一问题探究的深浅不同,人生的结局也会随之不同。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育首先关心的应是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孩子怎样活着!

教育包含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灵魂的塑造,以及对于教育过程的享受。其中对灵魂的塑造是教育最高的追求,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而,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是寻找人生的激情与力量,也是寻找人生的智慧与乐趣,是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是让生命变得神圣、崇高、有意义。

二 言传身教,培养孩子们的人品和道德

要想塑造孩子们的灵魂,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把培养孩子们的人品和道德放在学习成绩之上。学习成绩只是孩子学习的一个方面,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应该包含使孩子成为一个与周围世界和谐相处的人,一个对周围的人有价值和意义的人。可以设想一下,我们是想做一个备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占小便宜,教孩子怎么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么生存。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思想,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分数的一时好坏,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去看,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生的距离拉大的,还是他的为人处世的品质问题。在这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如父母如果勤奋好学,乐观勇敢,孩子将来也会如此,反之亦然。作为教师,都会传授知识,但如果只是传授知识,这是最低层次的教师。更高层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外,会让孩子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启迪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真正在思维能力上帮助孩子提高。但最高层次的教师还是那些能言传身教地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找到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从根本上帮到孩子的人。这样的教师才是讲的“总开关”,这也应是每位教师自身努力的目标。而对于社会风气建设的要求,希望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梦想。

三 教育应让孩子们学会吃苦、敢于吃苦

如果把生命、财富、地位等全部都交给孩子,他们也不一定会幸福,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以合理的方式、方法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以及享受达到目标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孩子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孩子的很多表象,如懒惰、不爱学习、遇到困难就退缩等,实际上就是不愿吃苦的表现。不愿吃苦的人不想改变,总想沉浸于他已习惯了的舒适氛围里。教育者要鼓励孩子去勇于突破自己,让他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是告诉他要去追求成功、优秀、卓越,而是要把成功、优秀、卓越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让它们与孩子的生命融为一体。先让孩子享受到适量的成功、优秀与卓越,他才会渴望更多的成功、优秀与卓越。让孩子明白,生命的真正精彩,源于不断的努力,把艰辛的劳作看作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可以心平气和地继续。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礼仪,鼓起勇气,运用智慧,去和一切艰难困苦作斗争,才能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而沉溺于安逸懒惰中才是真正苦难的开始。

四 进行心情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孩子心灵的成长,除了培育孩子的人品道德和吃苦精神,还需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进行心情教育。作为教育者,应永远探寻一种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让孩子感到活在世上很美好。这就离不开教育者的鼓励和信任,以及优秀的人类文明的熏陶。今天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知识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幸福、快乐和成就感来说是严重不足的,是跛脚的,需要其他方面的教育来补充。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让孩子们感知到:人生有着神圣而崇高的意义与价值,不同的人类文化传递着同样的真理——每一个生命都是伟大的,这是父母最应传递给孩子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们成长,让他们去创造幸福、快乐、有成就感的生活,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只是一个考名校、上名校的人。

总之,教育就是让孩子从动物到人,包括三个方面:求知——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求善——学会与人相处、实现共赢;求美——学会创造。简之,教育的精神目标就是《易经》里讲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让孩子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处事勤奋、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就是与人和睦相处,勇于承担责任,懂得感恩,懂得爱,能包容与接纳等。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的事情,是人的不断学习与追求。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5篇

一、培养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研究,当学生有兴趣学习时,学生学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确,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帮助孩子发展和形成能丰富其个性的有益兴趣,如音乐、绘画、阅读等;并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兴趣的局限性。同时,减弱、消除那些阻碍孩子完成现阶段学校功课的兴趣和爱好。如没有节制地玩游戏等。

二、良好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搞好学习,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因为它是行为的载体。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培养孩子专注学习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表现为好动,行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无论课堂还是课外,都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为孩子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家长要千方百计地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培养孩子专心学习尊重时间的习惯,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时,尽量不要干扰,并保证孩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业。对于一些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玩边写作业或者写作业时拖拖拉拉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坚决制止并进行引导和帮助。家长要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给孩子制定合理适度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严格遵守。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做作业,都要有相应的规矩,而且无特殊情况不能违反。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独立学习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习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自己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家长,不能轻易向孩子提供或包办答案。有些家长还喜欢陪着,看着孩子作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应该让孩子自主处理课业,以便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一名优秀的学生需要具备比一般学生更强的自学能力,其中预习和复习就是一种自学能力,孩子通过预习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接受新知识时,会有更透彻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复习,对新知识进行巩固, 长期训练下去,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指导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在自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善于使用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的习惯。

三、转变方式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习惯;方法;能力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会为孩子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孩子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加强教师范读,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学生常常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进行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录音、配乐、图像等发那个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范读,以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副美丽的秋景图,接着随景入情地给学生把文章范读了一遍,当文中优美的意境伴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音韵,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时,学生则于文章、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情感波澜已被激发,他们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则会主动地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

2、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就要在讲课时把某些东西刻意地留下来不讲。“留下来不讲”就是把精彩的内容浓缩成小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互相交流感悟,从而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体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鲸》这篇文章时,我先把习惯问题加以整理,如:鲸有多大?鲸 属于鱼类吗?鲸用什么呼吸?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课后还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籍,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这样的设计无疑让学生对科普知识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提升阅读兴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应也不能束缚他们的思维,允许他们对故事人物有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就是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提升。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同时,语气要委婉、可亲,要用激励性的语气,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激励与赞扬中尝到快乐,树立自信,从而培养其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形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1、 边读边做记号。蒋文章中的关键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

2、做好摘录。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3、精读与浏览相结合。对于较长的文章,我们要有选择地去阅读,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要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4、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文章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对一些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查阅资料,深层理解,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

三、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引导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思考,这样读完文章就能筛选出答案,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文时,课前,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彩色”二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这样,在不到三分钟的浏览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本课的重点也就解决了。

2、适时展开讨论。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也是实行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片段时,读完课文,我让同学们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王熙凤是一个泼辣张狂的人,有的认为是美丽刁钻,有的认为是见风使舵……这样通过交流,就使同学们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无需老师再细讲,学生以对人物判断的面面俱到。

3、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读一本原著,远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

4、注重阅读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在于平时的读书过初中,要引导学生在遇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时,及时地把它们摘抄、剪贴下来。这样久而久之,每个学生就有了一本好词好句集、名言集、故事集、诗歌集……

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完成信息筛选,感悟判断而形成的心理技能。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有效途径。

1、动口动手,在“画”中感悟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绘画,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使文中描写的事物变成生动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

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荷花》

一文中对于荷花的姿态,可以让学生边读句子,边画,最后再和图片加以对比,这样就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直观的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

2、入情入境地表演,在“演”中深刻体会感情,文章中有一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用文字和语言无法生动地阐释,这时,就可以辅助动作,练习演一演、读一读,把学生带入角色的意境中,从中受到语言上的感染,思想上的教育,情感上的陶冶。

3、转换词语,在“换”中品读感悟。文章中的一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独具匠心,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试用别的词语来替换,加以对比,从而体味原词特有的情味,体会作者用词的恰当。

4、抓住关键词句,在“删”中辨析理解,课文中还抓住有一些好词佳句,表情达意,非常贴切传神,这时就可以选准重点理解的佳句,根据句子把其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去掉,然后进行比较,对比表到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原词或原句独特的风味。

5、根据课文设计练习,在“填”中准确理解。对于文中一些用词特别准确的地方,可以将其隐去,让学生填空,从而体会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准确的用词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双语阅读能力 从小培养 创造条件

一、双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丰富健康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汉、英语阅读皆是如此。尤其是人类已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节奏。语言信息在跨国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文是将近1/4人类使用的语言,又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国际语言,信息绝大多数是以英语作为载体的。具体来说,阅读的重要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阅读能力、尤其是英语阅读能力,是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全球各国的教育家和课程专家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他们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information意为信息;literacy释义为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意即为读写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直译就是信息的读写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标志。[1]

我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技能。阅读(包括网上阅读)是人类发明文字和活字印刷以来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主动的知识性和思维性的智力活动。阅读既可以使学生终生享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要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没有良好的双语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将来,他们要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和工作转变的挑战,一定要有自学应变的能力,而阅读就是主要的自学途径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阅读仍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最方便的形式。

所谓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四种技能,阅读仍是关键。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方面,只要有一本故事书,或一本漫画书,就有了阅读机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由读者自由决定。同时,阅读又是一种容易激发深层兴趣的活动。[2]我们可以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了事业而阅读,可以为满足好奇心而阅读,也可以为了消遣解闷而阅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阅读的优势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双语文字信息。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双语水平。

二、阅读要从小、从家里开始的原因

第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特别是入学前的幼儿,有用不完的时间和精力,脑部发育旺盛。阅读小神童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才两三岁就识很多字、会读书的例子一个接一个。英文比中文容易得多,就看有没有人教、有没有人给予好的“输入”了。孩子一出世,接触什么语言,给他“输入”什么语言,他就会说什么语言,这是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的。应设法给孩子一个双语环境,从小习得英语要比长大再学习容易得多;只要家里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孩子就会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第二,孩子入学以后,由小学到初中,学校的功课、测验和考试等,都会铺天盖地而来。但若学生已养成阅读习惯和兴趣,不仅会持之以恒,还有助于学校的功课。若已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不仅英文科目有突出的表现,学得很轻松,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会不错。

第三,虽然学校也有阅读课,老师也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但因班里学生多,空间有限,时间也有限。持续深层的阅读,需要自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而家里就能提供自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况且,学生大部分可用作阅读的闲暇时间(包括假期)也都在家里。

第四,很多有成就的人,在回顾自己的成长时,往往都说到家里人的影响。就某种意义而言,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接触的启蒙老师。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学到的东西,对他们的一生影响极大。

阅读习惯从小、从家里开始,培养孩子从小就成为热爱阅读的主动学习者,把阅读融入生活,再配合学校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家庭影响是学校教育取代不了的。好的影响,包括阅读影响,是孩子永远难忘的、幸福童年的一部分。

三、阅读怎样从小、从家里开始

我们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就会发现,家里有着广阔的阅读天地。如今,年轻的家长们是很幸福的,大都接受过初等或中等双语教育,起码有中学程度,这就具备了培养孩子从小、从家里开始阅读的初步条件,也有能力在家里为自己的宝贝做启蒙老师,开始双语教育。

孩子一两岁就会看图画、识字和听故事。年轻的家长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陪孩子看图、识字、讲故事。如今是信息时代,幼儿中、英文读物到处都有。只要到书店、网上逛逛,就会发现各种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幼儿的好奇心和吸收能力极强,故事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孩子会很快着迷,他会自己用小手翻来看,或主动捧着书来问你,或干脆缠着你讲故事。

有研究显示,每天和“4―7岁的孩子在一起,由成年人开口念一些比较长、比较深的故事,不只是简写本,让孩子跟着,不必以口跟,或每字都跟成人念,只是以眼跟,逐字逐句看着成人念。过了几个月,小孩子可以看得懂的东西渐渐多起来,……认得的词汇也就丰富起来了。虽然要他们把这些词汇写出来,还未做得到”[3]。总之,每天或至少每周,安排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为了让孩子有自己的自由阅读空间,可以给孩子单独准备小书桌、小书架,若有条件的话,给他布置间小书房。不用摆太多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摆几本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装饰和印刷质量好的书。而且,还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需要,定期更换书籍。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由看图到认识词语,由听大人讲故事到自己看故事,由易到难,阅读面不断扩大,逐渐能读高深的语篇和原汁原味的原著,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家长也会跟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最后,我们呼唤家长应该陪伴孩子阅读,呼唤家长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从家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共同成长进步,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永林等.信息时代的学习执照.教育艺术,2002,(1).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第8篇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春节送压岁钱的习俗由来已久,它包含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意义,代表了长辈对晚辈孩童的关爱和祝福。

A 压岁钱越“压”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对孩子溺爱程度的升高,压岁钱的“价码”也水涨船高,过个年孩子收到几千元的压岁钱已非常普遍,有甚者收到上万元也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而孩子们也开始变得更加重视压岁钱中的“钱”,而忽略了其中所代表的意义。

本刊选取辽宁省内一座中等城市一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得出了以下数据:2006年春节期间,6.7%的学生没有收到压岁钱;8.7%的学生压岁钱低于500元;收到1000~2000元的占48.3%;收到2000~4000元的占28.2%;还有8.1%的孩子压岁钱高于4000元。同时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压岁收入照比上年有所增加;只有5.9%的孩子表示比上年有所减少。

B压岁钱都花到哪去了

80%以上孩子的压岁钱超过1000元,那么这么多钱都被花到哪去了?调查显示:寒假期间旅游开支的金额占压岁钱的10.04%;吃和玩的花消占37.61%;购买消费品占33.71%;购买学习用品仅占11.88%;存入银行占1.12%;其他消费占5.64%。

过完年,孩子手里有了钱,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买些对自己学习有益的东西,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就会大手大脚,乱买东西,平时无钱购买的物品,如手机、电脑、电子辞典、MP3等,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看中了,压岁钱一够,就先斩后奏去买了回来;或胡吃海喝,抽烟喝酒,今天你请客,明天我做东;或溜溜旱冰、玩玩卡丁、无节制地泡网吧、玩游戏机,甚至进洗头房、桑拿房。一些孩子还因为父母“收缴”了自己的压岁钱,和父母闹别扭,离家出走以示反抗。因此,近些年来,关于压岁钱该不该给的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C事例:压岁钱填进“”

云南玉山县一位姓张的家长带着两个年龄分别为15岁和12岁的儿子回乡下老家拜年。长辈们按照风俗习惯,各给了100元钱“压岁”。吃完中饭后,两个孩子却不见了踪影。家长和亲友分头在县城的游戏厅和网吧找了起来。晚上11时,张某终于在一家游戏厅里找到了孩子,两个孩子正在“”前专心致志地玩着,而此时两人身上的钱只剩下不到50元了。

压岁钱正反大辩论

近些年来,对给压岁钱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其一,压岁钱数额不断攀升,加重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其二,孩子们年龄尚小,常常不能把压岁钱用到正道上,往往花了钱却收到负面效果。

事例:为给压岁钱竟去当手表

每到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的长辈们又要开始给晚辈压岁钱了。此时,长沙市却出现一件奇事―为给孩子们筹足压岁钱,市民陈大爷竟然把一只自己珍爱多年的手表拿到当铺当了。

陈大爷从一家企业退休快10年了,每月养老金也就三四百块钱。他说,几年前压岁钱也就10元、20元,后来水涨船高到了50元、100元,现在出手起码也得200元了,6个孙辈都要给,这样一下子就要准备1200元。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索性就把手表拿出去当了……

与陈大爷有着类似感受的市民大有人在。杏林小区一姓杨的居民说,他姐妹好几个,每年给压岁钱就怕漏掉谁。瑶海区一装饰公司老板说,她比陈大爷还多一怕,因为自己工作忙,几年来压岁钱都是提前一两天早早发了,生怕事情耽搁送晚了。

针对上述情况,专家认为,老年人可以不给孩子压岁钱,或者将压岁钱改为物美价廉的“压岁礼物”。“压岁礼物”不可过于贵重,太贵重了,就失去了替代压岁钱的意义。一本书或一件玩具,也能把真正的快乐带给孩子们。

除了通常的礼物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压岁礼物”形式让大人小孩过得都有意义。比如在春节里,选上一个好日子,约上您的儿孙一起来个郊外旅游,把传统的“室内合家欢”改为“户外party”,费用由您负担。孩子一定会对这样一种别开生面的活动欢呼雀跃的。这种无形的礼物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新年馈赠吗?

给压岁钱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已经成为中国年俗的一部分,要想改变也并非易事。如果在老人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些压岁钱,也无可厚非。但给孩子们压岁钱,也应当有所注意。少年儿童消费的特点就是容易盲目跟风和攀比,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算计着花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家长应该给予适时、正确、健康的引导,理性对待。

事例:压岁钱变保险

上海市肖女士的孙女才读小学三年级,2006年春节她收到1000多元压岁钱,肖女士用这些钱为孙女买了一份投资保险:“我想让孙女参与整个投资过程,从现在开始计算到她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进大学时的收益,正好练练她的脑筋。以后每年压岁钱,我都将为她投资一个项目,教她理财,不但能使她的压岁钱增值,更重要的是使她从小就有理财意识。”

专家认为,对于压岁钱,家长应该掌握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岁钱,以免孩子养成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其次,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完全“充公”也是不对的,一方面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而带来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借这个机会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理财能力的大好契机。

压岁钱可以这样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压岁钱,使压岁钱花得值得、花得更有意义呢?下面几种途径可供长辈们参考:

一、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及益智玩具。用压岁钱交学费既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购买学习用品及益智玩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学好功课,也有助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

二、订购报刊、学习资料。实践证明,孩子们对这种投资很感兴趣,一套好的图书可以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为孩子购买保险。如少年儿童终身幸福保险、医疗保险等,可解除孩子成长和升学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这是时下不可缺少的投资,也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另一种关爱。

四、参加储蓄。参加储蓄能够培养孩子节俭和计划开支的良好习惯。这样既能让孩子将压岁钱不集中花在春节期间,又可以监督孩子日后的消费。

五、用于有意义的事情。长辈们给孩子压岁钱,表达了一种祝福,家长应该向孩子解释这一情感。反过来,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从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来,为爷爷奶奶买一份新年礼物,以培养孩子从小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观念与习惯。同时,教育孩子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于公益活动,如赈灾、救灾、救助危难者等,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担困难、共享快乐。

六、贴补家用。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经济困难或购买急需物品,增强孩子的家庭观念,增进亲人间的关爱。这对于家有经济困难的家庭意义尤其重要。

总之,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从巧理压岁钱开始,让孩子尽早接触经济、学会理财,培养其多方面的观念、意识、兴趣、爱好及自立意识,相信比为他们积攒财富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

话题延伸:儿女是不是也该给老人压岁钱

沈阳市一位八旬老太太李奶奶家的压岁钱给得就很有创意。今年他们打破了老人给孩子压岁钱的常规,而是全家每位成员都给老人压岁钱,为移风易俗树新风做了一个好样板。

李奶奶的小儿子认为,给孩子压岁钱的同时也给老人压岁钱,能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只爱他,也爱着爷爷奶奶。再说,压岁钱原本就有祝福健康平安的意思,年年都给父母压岁钱,也就是祝愿父母年年身体健康平安,这正是做子女的心愿。

“我已经和妻子商量好了,在大年三十那天,每人包200~300元压岁钱给父母。”李奶奶的小儿子说,“哥、嫂和姐姐、姐夫也都会给父母压岁钱。”

李奶奶最小的孙女告诉记者,她也要包50元钱给爷爷奶奶当压岁钱,希望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听到儿孙们的话,李奶奶满意地笑了。

记者调查:七成人没给父母压岁钱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送压岁钱的习俗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有多少人还给孩子压岁钱,又有多少人给家中老人压岁钱以聊表孝心,对此,记者在沈阳街头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

在采访中,97%的中年人表示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50元~500元不等。但在这些既为人父母又为人子女的中年人中,有70%表示不会在春节给父母压岁钱。因为在他们看来,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而在接受调查的老人中,只有不到50%的人表示在春节时会收到子女的压岁钱,但这钱最终还是要落入孙子孙女们的兜里,成为他们的压岁钱。一位倪老先生说,每到过年,女儿会给自己2000元聊表孝心,但他给外孙的压岁钱就高达1000元。再加上给其他亲戚孩子们的钱,来来去去,一番“轮回”后,留在自个儿腰包里的钱根本剩不了几个子儿。

那么,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是不是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习俗?老人向孩子要压岁钱是否应该鼓励?子女是该给老人压岁钱还是该给别的什么?这都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相关链接:

压岁钱的来历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为了阻止“祟”的作怪,家家都在大年三十这天夜里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对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是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据说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