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1篇

文/陆 勇

摘 要: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的认识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多媒体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辅助知识呈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借助多媒体完美呈现知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媒体优势;微观呈现;活化教材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和知识呈现的需要,多媒体凭借声、影一体的优势走进课堂,将抽象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师生。鉴于此,笔者特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媒体优势,完美呈现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活泼呈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实际上,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奥秘和本质的过程。从这个知识范畴来讲,只用枯燥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来呈现知识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骨感的知识丰富起来,给大家创造一个全面认知生物及其生命多姿多彩的生长过程,以此来“活化”教材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形象的显示,有助于学生更准确、更快捷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这些植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缺乏生活认知上的形象感,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将学生带进森林、湖底和苔原带,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成环境。然后再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认知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样设置将机械的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鲜活直观的方式化静为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不再觉得抽象,有效提升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加大课堂容量,呈现微观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面涵盖比较广,其中包括许多难以观察的微观现象,这些内容只靠二维的教材图片和文字描述根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束缚了课堂发挥的空间,无法扩大知识容量,不能形成动态的良性知识循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跟进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集合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模仿微观世界,给学生呈现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如此才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简化知识难点。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时,学生无法跟进文字描述来想象微观生物现象,笔者就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细胞分裂的模拟动画资料,有动画,有讲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很快就进入了知识情境中。

我们的视觉对思维有一定的制约,而多媒体恰恰能满足我们视觉的盲点,将不可见的微观生物现象宏观化、形象化,无疑会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呈现,阐述重点知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优化重难点内容。遇到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以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利于大家理解吸收。比如,在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内容时,笔者针对大家掌握内部显微结构存在困难,用传统实验方法不利于观察,口头讲解又往往不能奏效,这时笔者就采用了板书与显微画面投影相结合的办法展开解说。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到银幕上,然后一边讲解再加上灵活的板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合理运用,杜绝喧宾夺主

毋庸置疑,多媒体确实能促进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一味地代之以多媒体展示,那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会造成师生对多媒体的依赖心理,导致没有形象展示就不能想象,因此我们用多媒体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及时间

不要事事都用多媒体展示,就初中生物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展示的重点在微观知识形象化及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认知。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要以知识生成为主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看热闹。

2.方式得当

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多姿多彩,我们不能拘泥于动画视频,统计图、图片、声频材料等也是我们的展示方式,如何抉择就要看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全部设置动画教学。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巧用多媒体上好生物课堂的心得体会。概而括之,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将课堂知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善于将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互相完善和补充,才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平荣。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教研周刊,2011(15)。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媒体优势;微观呈现;活化教材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和知识呈现的需要,多媒体凭借声、影一体的优势走进课堂,将抽象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师生。鉴于此,笔者特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借助媒体优势,完美呈现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活泼呈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实际上,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奥秘和本质的过程。从这个知识范畴来讲,只用枯燥的文字和静态的图片来呈现知识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认知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骨感的知识丰富起来,给大家创造一个全面认知生物及其生命多姿多彩的生长过程,以此来“活化”教材知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形象的显示,有助于学生更准确、更快捷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这些植物学生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缺乏生活认知上的形象感,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将学生带进森林、湖底和苔原带,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成环境。然后再通过模拟动画,让学生认知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样设置将机械的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鲜活直观的方式化静为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不再觉得抽象,有效提升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加大课堂容量,呈现微观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面涵盖比较广,其中包括许多难以观察的微观现象,这些内容只靠二维的教材图片和文字描述根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束缚了课堂发挥的空间,无法扩大知识容量,不能形成动态的良性知识循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跟进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集合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模仿微观世界,给学生呈现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如此才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简化知识难点。比如,在教学“细胞分裂”时,学生无法跟进文字描述来想象微观生物现象,笔者就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了细胞分裂的模拟动画资料,有动画,有讲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很快就进入了知识情境中。

我们的视觉对思维有一定的制约,而多媒体恰恰能满足我们视觉的盲点,将不可见的微观生物现象宏观化、形象化,无疑会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呈现,阐述重点知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有助于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优化重难点内容。遇到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以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利于大家理解吸收。比如,在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内容时,笔者针对大家掌握内部显微结构存在困难,用传统实验方法不利于观察,口头讲解又往往不能奏效,这时笔者就采用了板书与显微画面投影相结合的办法展开解说。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到银幕上,然后一边讲解再加上灵活的板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合理运用,杜绝喧宾夺主

毋庸置疑,多媒体确实能促进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一味地代之以多媒体展示,那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会造成师生对多媒体的依赖心理,导致没有形象展示就不能想象,因此我们用多媒体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1.内容及时间

不要事事都用多媒体展示,就初中生物来说,笔者认为多媒体展示的重点在微观知识形象化及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认知。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要以知识生成为主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看热闹。

2.方式得当

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多姿多彩,我们不能拘泥于动画视频,统计图、图片、声频材料等也是我们的展示方式,如何抉择就要看展示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全部设置动画教学。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巧用多媒体上好生物课堂的心得体会。概而括之,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将课堂知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善于将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互相完善和补充,才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平荣.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教研周刊,2011(15).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 衔接 过渡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36-01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是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生物比较难学,内容抽象微观,不易理解,即使把教材的内容看会了,一到练习时就不会应用,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所掌握的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中生物教学难度很大。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对学好高中生物很重要,同时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成为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做好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将初中的相关知识再拿到高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每个模块教学前对初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学生初中生物学习情况,哪些知识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虽学过但学生没有掌握好,哪些知识还有待于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我认为搞好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

将衔接的知识点梳理归纳后,教师要根据高中阶段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区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提供挂图或插图、列表比较等直观手段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促进已忘知识的再现和巩固,而不能认为初中已经学过,学生就一定掌握。例如,在进行受精作用教学时,教师出示初中教材的植物受精过程的示意图、生男生女图解,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这样,将初高中知识联系起来,教学就比较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理想。而对于高中阶段要求较高的重难点知识,则要重点学习,通过一定的练习以及习题课讲解进行巩固。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并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通过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体验假说演绎法,引起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能力,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从教学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要求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作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另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讲述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需要用到数学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以化学的物质结构作基础,讲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要物理的力学方面知识,等等。

三、从学习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

突破“死记硬背”的简单模式,初中结业考试对学生要求较低,有时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生物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而高中阶段主要是面向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了,而学生的观念没有及时的转变,仍然以旧的方式来学习生物,显然是无法适应的。初中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仍有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死记硬背”,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刚进高中时,一些学生不重视生物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模式,有部分学生或缺乏兴趣、或学习方法欠佳,往往出现不会、不想学习现象,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学生开始有兴趣,开始找到方法时又为时已晚。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

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生物学习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授课、复习、检测中有的放矢。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觉得生物科学离他们很近,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生物科学作用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生物学。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4篇

一、重视学生心理,提高复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的敲门砖,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将会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对于新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复习课,则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但是复习课不比上新课,知识点都已经讲述过,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前,只有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知识掌握状况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制订出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知识掌握得也比较扎实,所以对复习不重视;有些学生是糊里糊涂、半懂半不懂,不知道从哪去复习;也有学生本来学习就不认真,自甘落后,复习与不复习都一样,反正是听不懂也不想听。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教师用一贯式的覆盖法,将复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反而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者说复习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摸底调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着重拿出来讲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遵循“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制订计划

1.心有课标

(1)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内容和范围都有着具体的要求,所以复习的时候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订复习内容。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生物试卷体现的是一种基础性和导向性,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把这两点结合制订出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2.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复习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复习内容,从基础知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三个层次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复习形式: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有讲、练、评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要点,其中“讲”注重的是精讲,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和要领,避免出现无效的讲解;“练”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并不是用题海战术来蒙题;“评”则是教师根据习题和测试卷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让学生弄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础,是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展现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初中生物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我们制订复习内容应立足于书本、立足于基础知识,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频繁,如果复习时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杂乱。所以,复习时可以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把每一章的知识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

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常用比较法。例如,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比较等,这样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定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免除的。因为只有教师讲,学生却不练,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光练,教师不讲,学生自然会陷入迷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练结合,达到交替巩固的效果。

对于习题的设置,也需要教师认真安排,目的就在于提高习题练习的质量和学生反馈的质量。习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练习效果不好,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会很模糊,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而实际上学生也只是懵懂。对于习题,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习题。既然是精选,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题量一定要适中,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便通过习题检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或者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重点的训练。

(2)重视练习的检测。把练习变成检测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对于这一工作,难点不在于能力,而是思想问题,因为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初期会这样做,复习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在复习全程都坚持这样。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情感资源;情感落脚点;情感共鸣

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生物科学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全新时代,生物科学的主导地位日益呈现。然而,我们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还处在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学生上高中时生物学成绩不计入总分,而且只要达到60分就可以上重点高中。所以,学生对生物学大都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教师则刚开始满腔热情,随后抱怨不断。针对以上师生共同懈怠的情况,为适应新一轮生物学课程要求,本文试图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情感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创设一切有利的条件,让初中生在生物学课堂上找到情感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生物学的教学科学、生动、有效地展开,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的(各种典型情境下的,正面和反面的)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转变学生的情感,必须经常引起他们情绪的共鸣,让初中生在生物学课堂上找到情感落脚点,然后才能逐步实现,才能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确立情感方向,找到情感落脚点

鲁迅先生说:“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面对师生共同懈怠现象更要有精神追求,更要保持工作的激情。虽然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物质追求、较急功近利,社会、家长和学校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压力;虽然我们每周只有两节生物学课,但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身心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我们生物学教师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开学第一堂课的信心传递

初中生在学习上兴趣广,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知道,特别是翻开新拿到的图文并茂的生物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比较好奇,想学好生物学的愿望很迫切。因此,开学的第一课就应该首先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放一段轻松、舒缓的乐曲或流行音乐的伴奏带(不要歌词,避免分散注意力),并配合呼吸和放松运动,让大部分学生安静下来,进入人的潜意识状态,打开通向超级记忆的情绪通道,让学生更快地学习,而任何严厉的训斥和表情都是不可取的,只会招致学生的负面情绪反应。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的故事、生物科学研究的进程及一些高、精、尖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情境再现的开场白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既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又产生了一种探究学习的欲望。最后,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自己有疑惑的生命现象,比如,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我是垃圾堆捡来的吗?转基因食品安全吗?禽流感是什么?生物武器有什么危害?植物为什么要开花结果?等。并告诉他们这些问题都是生物学课程今后要学习解决的,从而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期望值。最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暗示,使他们相信生物学是非常有趣的,与以往的基础关系不大,而且要求也不高,简单易学,自己对这门学科有信心。

2.保持学习兴趣

当然,初中生的兴趣往往是“三分钟热情”,为了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我们还要在每节课都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这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

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或固定装片,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同时你会发现学生常常不会满足于课内的实验要求,他们会在显微镜下先找到一些微生物,再找到几个细胞,再观察一根头发(粗粗的、黑黑的),再找到细胞中的染色体,主动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很愿意接受认真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的任务,明白了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否则就看不到内部结构,也乐于观察和思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之处。除了用显微镜以外,平时教师还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设计对照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让他们摸摸试管和培养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然后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再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些现象。或者应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握右拳放在胸前大体上体会心脏的位置和大小;让学生握紧拳头做屈肘动作找找肱二头肌等。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眼、耳、手、脑多方位进行感知,不仅丰富了对知识的整体认识,还有利于兴趣的保持。

二、满足情感需求,找到情感落脚点

1.生物学课内预习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自主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是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生物部分的延伸和专业化,更是为高中生物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为接下来生物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一臂之力。下面我就围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供条件,营造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也会变得相对简单,即将课堂环境设置妥当即可。

1.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提供直观教材

多媒体教具的普及和运用是信息化社会带给教育的一大福利,这个福利在教师的悉心调配和掌控下才能发挥重要作用。生物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只有在学生进行过事物观察之后才能够真正理解掌握,但是受环境因素和季节因素的控制,教师或者学生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搜集到本学期讲授新课所用的材料,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设置了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多媒体教具的合理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具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生物中较为抽象概念、实验步骤等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也可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自行拍摄、录制;后者的效果更为真实可靠,也便于被学生接受。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自主学习的人际环境

在以往的教学关系中,师生关系就像猫和老鼠,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学生就象征性地翻翻课本,教师一离开教室或者目光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去做别的事情,这种师生关系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应该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做出怎样的努力呢?首先,多沟通促进交流是关键,对待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在课下与其进行谈话式交流,在谈话中了解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其次,课上提问法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了解,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必备要素。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呢?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

实验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育上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是体现在将其作为一项中考加分项列入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虽然作为必考科目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对学生而言无疑加重了中考的考试负担,有些学校的教师更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惜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补习,造成了学生对实验学科的厌恶和抵触。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好好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课上在导入、新授以及复结环节插入实验教学,使学生利用在实验中体会到的直观印象帮助自身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也为更好地记忆理论知识提供直观记忆。

2.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按照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背诵、提问等枯燥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课,学生就会渐渐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变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的上课热情也会被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该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学会变通,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设计疑问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问题的促使下进行大脑的思考运转,将平日所学与今天的授课内容相结合,在头脑中形成答案并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聆听思考正误,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供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找问题答案、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能力。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这就给我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能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圈画课本上的重点知识,习惯的养成对于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新授课上,对于教师教授完新知识,先不要忙着作总结,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完新课你知道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哪些事情你没有弄明白?”久而久之,即使教师上课后不提示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

初中生物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更能为祖国发展提供高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贡献力量。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 自制教具;结合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新颖,知识面广,在自然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内容,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体现时代特点,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但是,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是频繁地使用多媒体会造成学生疲劳。第二,是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放,学生看,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参与过程;第三,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却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自制教具有效结合起来,自制教具直观,明显,有利于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从而使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立体化,生动化。

一、使用自制教具可以缓解多媒体教学中的视觉疲劳

许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将与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结果是五彩缤纷的画面在学生眼前闪过,超量信息掠过学生大脑,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从主观意识上脱离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注意,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处于消极状态。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将自制教具穿插到课堂中,代替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图片内容,采用边讲边做的教学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在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这节内容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病毒的发现史,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生活,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此时图片信息量就很大,对于病毒的结构部分则可以采用自制教具的形式进行学习。课前安排学生带上剪刀,胶水,硬纸壳,螺旋状的细铁丝,课堂中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制作,先用剪刀把硬纸壳剪开,用胶水粘成杆状,球状,蝌蚪状,模拟不同的蛋白质外壳,再向里面放入细铁丝模拟DNA分子,最后由学生分组介绍制作的病毒模型;又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可以先用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特点,然后鼓励学生自制可以吃的动植物细胞。有的学生用果冻来制作最简单的动物细胞,果冻外面的塑料壳相当于细胞膜,果冻相当于细胞质,里面的果脯相当于细胞核;还有的学生用罐头瓶做细胞壁,保鲜膜做细胞膜,蜂蜜水做细胞质,葡萄干做叶绿体,巧克力做细胞核,小花生做线粒体;通过这些自制教具的使用,不仅简缩了图片信息,缓解了视觉疲劳,而且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使用自制教具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强调学生去“看”而弱化了让学生去“想”和“做”,课堂就会由“人灌”变成“机灌”,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一些实验操作,用实验视频录象或动画模拟实验来代替老师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自己动手的操作实验,则对学生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阻碍。为此,可以用自制教具来弥补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环节,例如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在图片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鸟卵的模型,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颜色的鸟卵结构,显现出鸟卵的气室,系带,卵壳膜等结构;还有的学生用蜡烛凝固组合出鸟卵结构,白色蜡烛代表卵白,红色蜡烛代表卵黄,黑点代表胚盘,鸡蛋壳代表卵壳;形式多样的鸟卵模型彰显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亮点和实践操作能力。又如在学习《细菌》的知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了细菌的发现史,细菌的形态和细菌的生殖特点,有关细菌的结构部分则布置给学生以自制教具的形式去探究总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用纸筒做细菌的芯,外面绕紫色毛线团代表细菌内部,棕色的毛线缠绕成细菌的荚膜有保护作用,黑色的毛线代表未成形的细胞核,黑线点代表细胞质,蓝色代表细胞壁,内侧代表细胞膜,用黑色钩针钩出鞭毛代表运动器官。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这是其它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它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自制教具可以巩固强化重点

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也容易使部分学生专注于背景介绍和画面影像,忽略了篇章知识和重点知识的理解。从现象上看,学生的观察力很集中,对课件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实际上,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转移和流失,学生学习知识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如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自制教具的形式,则会起到巩固强化重点知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有关DNA分子的结构和染色体,基因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学生往往在看了课件信息后仍然不能理清,此时就应鼓励学生制作相关模型。取两根毛线绳相互缠绕作为DNA分子,用彩笔画出不同颜色的片段代表基因,用小的棉花团充当蛋白质分子,并与毛线绳缠绕在一起,多次折叠缠绕成棒状结构即为染色体。模型制作的完成也就强化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区分。又如在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有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是重点,在动画Flash演示的基础上,需要自制教具进一步巩固。将饮料瓶去掉瓶底代表胸腔,用细线把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代表肺和气管,Y形管另一端接橡胶管,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瓶底用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代表膈肌。向下拉气球薄膜,气球会变大,说明肺吸气;向上推气球薄膜,气球会变小,说明肺呼气。通过亲手制作模拟膈肌运动,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肺吸气和呼气的原理。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衔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学习重点,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和多媒体技术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多媒体教学能以动感、逼真、立体化的方式创设情境,能跨越课堂时空,以其新鲜性、趣味性、生动性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而自制教具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进教学服务于教学,在解决教学仪器不足、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发挥好自制教具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终实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莉,王永胜. 初中生物:新课程典型案例研究与评析.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周斌,王铮敏. 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第20卷第2期.

[3]黄诗添.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的整合[J].中学生物学,2004.

初中生物的重点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课程资源;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资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封闭性。在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主要就集中在生物教材和一些参考书上,不仅如此,在对教材和教参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时候,还带有很强的“应试性”。由于课程资源的封闭,也使得教学内容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学到的都是课本上机械的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使得其它一些能力,包括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等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鉴于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努力通过开放的课程资源,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丰满。

一、立足教材资源

虽然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主张单一地开发教材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教材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材上的资源也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事实上,很多教师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对教材资源开发的十分充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往往以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和比例来判断其是否重要。在很多教师看来,教材上那些经常能够考到,或者所占卷面分值较大的内容就是重点知识,而一些考试中不常考,或者用考试的形式不方便考核的东西,教师就认为不重要,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每个章节都会有的有关活动探究的内容。由于在考试评价机制下,关于学生能力的考察还存在实际操作性,于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容易轻视这些内容,甚至是完全忽视。然而,这些在教师眼中不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却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换句话说,这些内容极富有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关注一些容易在应试思想下被忽略的活动探究类的内容,使教材的作用在积极有效地开发下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重视教师资源

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其本身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象。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累积的教学经验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时候,不能忽视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么,怎样来对教师资源进行开发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多的是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作为生物教师,只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这样,在只要求教师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会以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活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灌输式教学的情况。在新课改理念中,我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新的突破,从过去要求单一的知识掌握变成了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自然也会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想达到新的要求,除了要在专业知识上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这一知识要求变化的趋势从近年来生物高考改革中就能够看出端倪。如今的生物学科在高考中都是理综的形式出现,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作为教师,在初中这个学生系统接触生物学科的起步阶段,就要用开放的课程理念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为将来的综合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对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在教学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利用教学技巧,能动地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所提出的要求。总之,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这一重要的资源库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三、重视乡土资源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研究自然中各种生物、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因此,我们所生活的周围世界本身就是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而周围世界中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作为生物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所以说,在进行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周围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各种动植物标本,各种实验材料。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可以从周围常见的生物和环境入手,在学习地面上的生物时,可以从当地的山间田野中寻找可供学习和研究的生物体,在学习水中的生物时,可以看看周围的河流小溪中生活着哪些生物。在说到环境污染的时候,结合本地区存在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一起来聊一聊、探一探。这样积极地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不仅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目光带出课堂,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同时对于乡土资源地积极利用还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作为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放课程资源观,积极地投入到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通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挖掘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生物课堂重新焕发出本该拥有的活力,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上获得各方面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俊敏.浅谈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前沿·

理论版,2007(6).

[2]牛晓敏.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

备,2011(28).

[3]苏天林.新课标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