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与误区
当前美术教育的绘画方式多以临摹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限制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教造型,儿童负责模仿造型。在课堂教学中,儿童将美术简单理解为线条、色彩及透视等,没有将自己的思维和认知体现到作品中。其次,只讲究如实再现,忽略艺术创造效果。很多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仅仅以实物为参照,认为将实物最大化的模仿、再现,就是美术要达到的要求。再次,将造型与艺术进行隔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将两者区分对待,甚至进行隔离。要承认,一幅美术作品成型之后,不但代表着一种造型,更是一种思想和灵魂的深入。最后,各种美术教育机构以营利为目的,不重视儿童个性发展,单纯追求知识的量化积累,再加上家长对儿童期望过高,盲目给学生报各种培训班,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下,儿童的天性就会不断被抹杀,使创造性思维无法体现出来。
二、美术教育和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就是突破既定模式,通过多个角度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儿童时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阶段,随着阅读、经历的增加,思维能力也会逐渐提升。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以强烈的感知效果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并逐步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可以说,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方式
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在学习中,每个儿童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化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办法,科学、合理地授课。另外,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儿童学习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不断发现新鲜的事物,并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如果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对儿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注,找到儿童的兴趣点,打开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采用鼓励的方式,树立他们的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儿童多鼓励、多引导,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儿童体会到来自内心的愉悦感之后,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除此之外,可以举办儿童作品展览活动,让全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可以适时给予点评,找到作品的闪光点,并适当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不仅会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在创作的同时,会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最终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儿童迸发出灵感的体验时,就会反复不断地实践,收获到快乐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好指引的作用,从多个角度来点评儿童的作品,不能因为幼稚,就对其进行批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2、在美术教育中,融合其他科学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美术教育融合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材料,而且能激发孩子在创作中的灵感。比如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震撼的舞台效果,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文学通过精彩的文字、语句和片段抒写一个个意味悠长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在美术教育中,利用多学科知识渗透的办法,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比如,让学生通过聆听一首曲子,然后将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画到纸上,相信他们画出的画面肯定是千奇百怪、形象各异的,这样的创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有助于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激发。
3、在绘画中鼓励儿童进行自主探索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知识水平,给他们提供需要的工具与教材,帮助其提高创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给儿童教授新的绘画技法,让他们用新的工具来绘画,增加画面的美感。只有给儿童提供充分地思维空间,才能将其大脑的知识打开,并融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创作出独特的画面。因此,自主探索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重视教师的作用,那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成为空谈。
结束语
关键词:培养;激发;想象;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Believe in yourself and you can do it.”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多给些机会让他们登台演讲。渐渐地,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演。
2. 激发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录像、图片、音乐、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情景,变“疲劳波谷区”为“兴奋区”。比如,引导学生将wash,water,wave,well,wet,wine等词的词义与开头字母W的“形象”联系起来,作形象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创造机会积极活动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等。结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 or group work):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
二、进行多种思维训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养成学生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1)自由对话法
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2)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七年级英语(上)中,学了现在进行时态后,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中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考虑三分钟,自编一段对话介绍这幅图。
(3)故事接龙法
故事接龙法,就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相互衔接地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延续和发展。故事接龙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流畅性的发展。
(4)故事续尾法
就是给故事添加结尾,以延伸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推测性补充。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故事找出一个标准的结尾,而在于给学生一个能为故事找出结尾的好机会,借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给故事续结尾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
2. 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思维的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学完八年级英语(下)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之后,教师让学生想象:Where will people live if one day there’s no more place for them to live on the earth ? 再如:在九年级英语中学习了有关Animals 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讨论:“How can people visit the dangerous animals if they are not in cages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一切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教材内容有关,或由教材内容引发出来的例子。
3.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渗透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并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所谓“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竞赛法、比较法、串联法等,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竞赛法
它是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展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让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学说出他们卧室的不同点等。运用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3)串联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将其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教师还可以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这就是词语串说。词语串说实质上是一种遥远联想,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
(4)用同一组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以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如:用It’s time to do sth.;It’s + adj.+ for sb. to do sth. 等句型说句子。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创造性思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触角是敏感而又兴奋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才随时可能迸发。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病梅馆记》时,引用了《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发现“文人画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统治阶级……总之,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的主题,效果之好令人惊叹。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要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质疑因子上。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
1、激发质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鼓励是多多益善的,有了鼓励,才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学生“我不懂,老师会讲”的观念,改变教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观念。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2、注重质疑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心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学生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用词确切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如《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问题:“老师,这句话中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
三.激励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灵魂。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训练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氛围 孕育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创设"爱"的氛围。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其次必须创设融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小组讨论为一体的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敢说、敢问,心理潜能极大地被开发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实际的锻炼,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应运而生。最后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人获得成功,其满足和快乐溢于言表。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正是这些生动的话语、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引导学生勇于探索 激活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在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一系列活动来探索、研究、创造知识的教学模式,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究",师生一起经历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重视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对于从生活实际引发出新知识的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组织学生看、摸、画、量、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来发现新知。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内容,在学生充分理解周长概念以后,我让每个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所带铁丝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书本上的三种方法: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均被学生一一发现出来,而且有的学生创造出更为独特(虽然较繁)的方法:先把长方形想成正方形,长×4-(长-宽)×2或宽×4+(长-宽)×2,这样的创造性思维就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依托,并能时时撞击出创造的火花。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大多数教师所运用,在教师布置了需探索的问题后,应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再组织小组交流,而且在交流中必须强调人人发言,使每个学生习惯于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倾听别人的意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使学生勇于质疑,必须先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再针对学习的内容,没学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学生学习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后,学生提出大于平角而小于周角的角叫什么角?如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后,我有意识安排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课桌的面积,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动手,而是在思考后"指责"老师,"这样的方法太不合理,太浪费时间了,肯定有其他的好方法。"我趁机提出:"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吗?学生的深入思考、勇于提问对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极有好处。
三、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促进创造性思维。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四、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创造性思维
1.应用性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往往更活跃,更具创造性。如计算组内同学的平均身高练习时,先让每人报出自己的身高,再计算,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因为140厘米处于中等水平,只要将组内同学身高与140厘米相比,求出差数,再将"多的"或"缺的"相抵,最后余下(或缺的)的数再除以人数,加140厘米,只需口算就行,这样创造性的解法就是从生活中来,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了。
2.开放性
没有固定方法,没有固定答案,各种方法都具有合理性的开放性习题既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又可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如这样的习题: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准备用平时节省下来的20元钱买一束花送给妈妈,玫瑰3元钱一枝,康乃馨2元钱一枝,满天星1元5角钱一枝,小明该怎样买?能力强的学生可设计多种方案,能力弱的学生也起码设计出1种方案,这样的习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独特性
常规题对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也独具功效,一题多解求简、求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红星小学帮助公园种植草坪,原计划每天种植27.8平方米,5天种完,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植草坪多少平方米?学生列出的算是:27.8×5÷4-27.8,我启发学生,实际比计划提前1天完成,那么提前一天的工作量是否知道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只要在4天内比计划多完成27.8平方米的种植任务就行了,因此用27.8÷4可直接求解。长期训练,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由此可见,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索,精心设计多层次、多样性练习,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避免权威态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怀疑。
(2)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
(1)流畅性。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2)变通性。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新颖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3.想像力的培养
“创造”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创造都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像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像力的培养则应落实在两个方面:
(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
(2)拓宽知识面。想像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优化教学过程,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目前最主要的是: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特征、趋势,来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过去太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
因此,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考试观念。教育需要评估,没有评估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而废弃考试。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生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
前苏联剧作家克思雅日宁告诉大家说:“读书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是说要懂得从明看出暗,从静看出动,从是看出非,这是读书的最佳境界,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参与,从各个角度观察问题、深化问题。
4.加强课堂讨论
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5.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和体验目前在教育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实现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小学、中学到
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活动等都比较注意于语言材料、符合材料、抽象材料的学习,忽视图形材料、形象材料、非语言材料的学习。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变革,在让学生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建立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要改变实验方法,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 6.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气氛,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爱因斯但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22-02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学好物理离不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关键。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会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教师的创新思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意识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可以说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进程,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手段,往往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活力和激情。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实施,而是受一定教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就必须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南,指导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而在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一直采用“机械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形成了以知识教材为中心,重视学生概念的识记和掌握,轻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求异。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造成学生在概念推理等方面比较突出,而在动手实践方面却比较落后,缺乏思维的活跃性、思想意识的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扭转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首先,教师要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才干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将传授知识作为培养能力的基础;其次,在物理课堂设计上,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想象能力的激发,发散思维能力的运用,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求新求异。
2.教师需精心设置教学设计。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课程,一些科学的定律、定理、概念等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潜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知识,成为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角,提高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前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常规,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将石块和纸片同高同时释放下落;小纸团和石块同高同时释放下落。再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学习。结合教材的内容,对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这种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判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3.教师应精心组织物理课外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外,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一些物理科技实验活动也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一些科技小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小组活动,让学生安装电路、维修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制作物理小仪器、组装电子产品等内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新科技影视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物理知识的奥秘,增长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指的是从一个既定的目标出发,发挥思维想象的作用,从多方向、多角度来提出设想,挖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其具体表现为三种特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集中思维是对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比较和总结。就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
1.通过类比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物理教学中,类比启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直接的手段,它是通过借助学生熟知的内容来达到对于未知对象的掌握和理解,从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是学生对于陌生的物理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思维的流畅性则是指学生运用分析判断的手段,开阔思维,对于相关的问题作出流畅、迅速的反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选择有利的时机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启发学习,准确挖掘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因素,结合知识结构的规律来类比学习,使所学的知识从点到线,由线形成面,从而形成知识间的网络,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电流、电压的物理知识时,可以结合水流、水压进行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指思维活动充满变数,能够根据问题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来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多视角的认识。因此,物理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的思路,突破机械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去转变思维的空间,探究多种解题的思路,尝试着让学生去一题多问、—题多解,逐步锻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突破陈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积极构建独特的思维见解,促使学生标新立异,去探究新的意识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磁场和磁感线”这节内容时,因为磁感线属于一种抽象的物理知识,如果单纯机械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利用玻璃板、铁屑等材料,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原理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潜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渗透于物理教学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能力,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许全忠.浅谈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3]潘留军.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
一、让学生的思维求异,有独立见解
我们常常看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苦费心机用尽手段的把学生引人既定的答案之中。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自己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首先在教材有“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我们的教材无论是注释,还是提示和练习都有许多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大胆的发挥他们的独立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其次是课文的有误处。我们的教材所选的大多是名家的作品,就总体说都是好“例子”,但这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 让同学们去发现问题,并不是要找教材的碴,而是培养学生用批评的甚至是批判的的眼光看问题。
二、给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
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主要是指叙事作品、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的“断裂”。这些“断裂地带”,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补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情节、人物或有关因素来补充这些空白之处。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上说明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角色所要做的“激活”的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是相对次要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的基础上做好“导引”的工作。这样几种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导引”的作用:
1、找准思维目标
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无目的思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又叫无价值思维。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喊好鼓励。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注意到前者的老师还是比较多的,而不少老师对后者却注意不够,造成的后果令人十分担心。教师的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思维走向的偏差,并采用强化思维目的等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既定的目标。
2、思维线路要清晰
思维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也许有时候这条“线”似乎是时断时续,但实质上它是连续不断的,总包含一定的前因后果,具有鲜明的层次,并要合乎逻辑规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敢于对前人的说法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尽管它在思维的角度上可以不同一般,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尤其是结论和过程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是有时候我们同学们的思维就会出现思路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像解教学题,答案正确,并不代表思维过程正确。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不同就是牵强附会吗?“因为专家这么说,所以就是正确的”的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思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这时候,就要及时地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有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之中。必要时还要介绍逻辑思维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一些基本规律。用理论指导他们的思维实践。
3、找准思维准则
创造性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人之所未想,从而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突破是相对的。失去一切规范,甚至丢弃最起码的是非准则,必然会陷入荒谬。这既是思维的方法问题,也是思维品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从政治角度否定某些看法,而主要应该从思维方法,思维的基本准则的角度进行引导,让他们懂得即使是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有一些基本的准则是不可违背的。
4、扩大视野,拓宽境界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捍卫国家的领土,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