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思维培养

初中生思维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治 思维 能力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1、从时展的客观需要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因此,面向新世纪,教会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2、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要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固然离不开知识教学,但更应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遵循的原则

1、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与对重大时事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广阔的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古板、陈旧、过时的材料常使学生产生老师的教学是老生常谈之感。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捕捉时代最新信息,把握社会主流意识。

2、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3、加强口头表达的训练的原则。

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学生既要会想,也要会讲。能大胆地讲,口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不会准确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是不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特别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和即席发言。

三、培养初中生政治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平铺直叙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所谓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案例法,即先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等等。

2、鼓励质疑、以疑激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质疑。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十分强调在教学中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他在教学中从不直接向学生陈述知识或传授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认识真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解疑并有所创新;再次,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最后,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课本和参考资料质疑提问,并进行评析矫正。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中的综合探究,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分析、探究,这既调动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总之,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要敢于大胆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思维品质。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政府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建设,让我们越来越更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比单纯传授专业知识更显迫切。而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是基础、是核心,搞好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使其受益终生。

一、做好初中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从事多年的数学教育工作,我们知道,数学可以说是一门基础性且关键性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深度与广度。它能启发、培养并开发人的其他的思维能力,在培养人们会思考的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做好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其自身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在上课时,沿着老师的讲解方法,当时都能理解其所讲授的知识,但一旦轮到自己去独立解题的时候,往往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需要对他们数学思维进行开发。

2.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思维基础。大量的实践表明,会思维的学生才更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数学思维因其本身灵活性、启发性及深刻性更强,学会了数学思维,同时也可推进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

3.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适应国家培养创造力人才的需求。在当今全球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造力的人才是各国培养的重点。而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其思维能力都较一般人强得多,他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对不足的东西有所创新。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缺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知道一般会思维的学生,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更强,学习成绩可能也会更好一些,掌握好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性,可能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有大多数的学生其思维能力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的,具体表现为:

1.思维固定化。这里的思维固定化即思维僵化,主要是指只习惯于比较片面地看问题,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追求于问题的唯一答案,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精神。如在学习了幂的乘方法则(am)n=amn之后,在计算36时,仍有许多学生一个乘一个最后得出答案,但不知道运用所学的知识即36=(33)2=729,这都是学生思维定式造成的。

2.思维肤浅化。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只知道生搬硬套所学的公式、定理等,而对数学知识点的延伸及发展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喜欢去思考,缺乏逻辑推理精神,只是等着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最终使得其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稍难题目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了。

3.思维杂乱无章化。有些学生思维比较混乱,运用知识点时往往张冠李戴,尤其在做证明题时,完全就是无根据的推理,前后毫无因果关系等。

三、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这里的开放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例如对同一个题目能想出多种解题思路,或者不同的题目可以用同一知识点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大胆设想,充分调动其运用逻辑推理、追本溯源,以求对知识点的理解透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如图,在图形ABCD中,BC的中点为H,连接AH并延长H点,形成一条射线,在这条射线上分别取点E,F,将BE及CF分别连接起来。

(1)若要使BEH全等于CFH,我们可以怎样添加条件?并给出证明。

(2)由题1中,BH和EH形成什么关系时,可以让BECF是形成矩形,并给出理由。

解题思路:(1)该题从已知条件及图形我们可以得出,BEH和CFH有一组边和一组角分别是相等的,因此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一个条件,而这添加的条件是不唯一的,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力启发其开放性思维,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可以得出如下添加条件:如:BE∥CF或EH=FH或∠EBH=∠FCH或∠BEH=∠CFH等。然后再加以证明;

(3)由(1)中的已知条件,得出图形BECF为平行四边形还是比较容易的,接着根据矩形断定特点,最终得出BH和EH的关系。

从该题解题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题目1要从结论反推出应具备的条件,这时,我们结合图形来观察,充分挖掘相关信息,一步步探求其本质。(2)在对添加的条件进行选择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使证明过程或简单或复杂的条件。这也是学生思维开放性差异的一种体现。

2.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灵敏性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破除僵化的思想,对同一定义、公式、定理及法则等,不拘泥于其固有的形式,可以采用正逆推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特点,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接着进行联想,联想该题可以用到以前所学的哪些知识点,最后再通过巧妙转换,使问题简单化,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来看这样一个例题:已知X=■,求多项式(9x5-6x4-79x3-15x2-82x+87)2001的值。此题如果按照惯常人思路就是将X的值分别代入多项式中,再求值,这样会使得计算量非常大,而如果我们首先对已知条件进行分解,得出3X-1=■,然后两边平方得出数式9x2-6x-88=0,再将所求多项式配项转化为已知条件,即[x3(9x2-6x-88)+x(9x2-6x-88)―(9x2-6x-88)-1]2001=(-1)2001=-1,这样一转换就很容易求出该多项式的值了。这里就充分考察了学生是否具备灵敏性思维。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反思性及深刻性

教学过程中设置数学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串讲,比如说正数与非负数、无理数与带根号的数这些不易分清的概念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反思,促进他们从多角度、全面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这样一个判断题:已知x1,x2是方程x2-4x+9=0的两根,则x12+x22的值为正值。这个题目乍一看,很多同学不经过思考都会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是两根分别平方嘛,平方之后的值不都是正数吗,这时老师可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究为什么会是错误的。这里就需要用到根的判别式进行检验,即=(-4)2-4×9=-20

4.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所谓的创新性思维就是引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另辟蹊径,能运用更加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数学建模的形式,边做模型边指导,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四、结束语

在经过了懵懵懂懂的小学时期,到了初中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数学思维建立与培养的关键期,而数学思维的建立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开放性、灵敏性、反思性、深刻性及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验证性实验 思维能力 科学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通过实验能得到解释,生物体的结构和生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和了解,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很多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初中生物中的实验主要分两类: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文拟就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要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为了验证“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作出反应”这样的结论,课本安排了利用草履虫作为实验对象来进行实验。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

(1)含好氧的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____层吸取。为什么?

(2)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左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草履虫的变化(

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刺激。为什么?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向左侧液滴运动,左侧的草履虫越来越多,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刺激。草履虫会都运动到左侧吗?为什么?

③若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能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转贴于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变“单干”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作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方法是要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即解决问题的程序。但是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往往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相关实验,有些问题需要经过反复讨论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就为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作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 验证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淀粉的实验,这个实验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用到的知识也比较多,根据实验的步骤可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什么?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子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目的是什么?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装置?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了______色。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一、模仿——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英语思维方式学习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工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工夫,因为英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英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决心。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

二、用想结合——摆脱母语的影响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是用英语思考。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或者是推理能力差。在平时,我积极办英语墙报,设立英语图书角,创设新闻联播、英文歌曲欣赏、娱乐动态等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晚会、英语报告会、收看英语影视、英语学习作业展览、英语短剧表演等,让学生相应的英语材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

三、营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

宽松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民主开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创新教育成功的催化剂。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探究的“心理安全”,使他们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1.摆正位置,建立对话关系。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热爱、依赖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情感障碍,降低他们的情感焦虑,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调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在情感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调整情绪,激活氛围。教师的情绪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情绪良好或善于调控,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则相反,它能诱发学生的焦虑心理,压抑课堂气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点儿的焦躁、嫌弃与失望都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用happy,satisfied,interested,encouraging的情感,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信任与期待。

3.英语交流,创造语言环境。在教学中,我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学有效地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运用学习规律,调动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以旧带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启发,少说教,使语言操练和实践达到最佳效果;加强语言实践,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实物、卡片、挂图、录音机、投影仪及多媒体等多种视听手段,把真实的方式带进课堂,丰富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减少汉语媒介的中间环节,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提高自觉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多读多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一、要善于调动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兴趣是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直觉思维;初中数学;优生思维;教学效果

直觉思维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敏锐、迅速的识别和整体上的把握,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会经常发现学生直觉思维的闪现,可见直觉思维是学生课堂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比如说足球员一瞬间把握全球场的情况,将球踢进球门,这就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刚刚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还没有进行任何讲解,就有学生马上说出答案,这个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就可以知道正确答案,这也是优生直觉思维的一种表现。自从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优化,其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让初中数学优生有更好的解题启发和思路。

一、初中生优生数学直觉思维的特点

1.1注重整体性观察,具备良好直觉洞察能力基础

例如,在《正方形》习题课中出示如下习题:

如上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且边长为√2+1,延长BC到E且CE

绝大部分学生考虑面积割补发现计算过程繁琐不敢尝试,思维被困,部分优生就会预感到计算量大而停在那里想“妙招”,注重整体观察,观察出BDF的面积即为BDC的面积,即可迅速得出面积为(3+2√2)/2。

1.2思维较为灵敏,直觉推理思路方向清晰

例2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有如下例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至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V1≠V2);乙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在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那么两人中谁先到达?

像这种题目,基础扎实的学生用代数式表示出两人所用时问,采用比较法得出正确结论。但列代数式和作差法计算这两个难点足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其实,这是填空题,只需一个正确结论,出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优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到,如果两种速度差别很大时,较快的速度在一半时间内可以走大部分路程,显然这种方式用时短。

二、初中数学优生与普通学生直觉思维差别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当前初中学生数学优生与普通学生直觉思维的水平差别,以对直觉思维的认识、运用、课堂思维参与状况为主线,设计了一份16题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我校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90名学生。调查表明,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运用的还是逻辑思维,比如,选择题只要寻求一个正确答案,无须详细的步骤和严谨的推理,但67.3%的学生还是从已知推到正确选项,仅26.3%会利用直觉判断;开放题需要大胆的直觉猜想,44.9%的学生满足于得到一个适合题意的答案,36.7%的学生步步为营,谨慎思考,能大胆猜想的仅占18.3%;解题过程中,83.8%的学生偶尔体验过“灵感”,说明学生虽然不能明确诠释直觉思维但他们能感受到直觉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51%的学生偶尔会出现奇思妙解,65.3%的学生受老师同学启发会出现奇思妙解,它告诉我们,对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与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并重的位置上。同时,教师要经常运用直觉思维对问题进行猜度,为学生做出示范,可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将是较为有效的。

三、初中数学优生直觉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了解优生直觉思维特点,循循教导,因材施教,通过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培养并巩固初中数学学生的学习直觉思维,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交流:

3.1注重知识储备,构建引发直觉思维的智力图像

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认识应该注意到它不是对事物和问题的一种表面观察,也非简单的感性直观,而是对数学对象的一种抽象思考,是一种直接的洞察和领悟。它需要通过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在提高数学素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能力。数学直觉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人们的数学直觉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3.2创造宽松的探讨环境,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我要学”而非“要我学”的效果,就要从不同侧面、各个方向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多种角度.和合适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出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例如已知:AD是ABC的高,以AD直径的圆交AB、AC于E、F,求证:BCEF内接于圆。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形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寻找内在联系:四点内接于圆对角互补∠1=∠2

∠3=∠2∠1=∠3,AD是直径连ED,∠AED=90°AED∽ADB。学生们边看边讨论,边循思路,默默地寻找内在联系,接着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求证中找解题方向,从已知中寻找解题方法,这样一种直觉思维方式就慢慢地形成,就能快、准、好地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3.3由表及里,促成整体观念

直觉思维考察思维对象时注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整合自己的所有知识经验,做出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并迅速而敏锐地进行猜想,假设或判断,它是思维者的顿悟和灵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约和提炼,是一瞬间的思维光亮,是长期积累的一种升华和质变。例如,在归纳的过程中容易激发直觉思维。例: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然后归纳出可能具有的规律,由此激发直觉思维,提出猜想。直觉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归纳、类比与猜想,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养成好习惯,注重类比、归纳和猜想。

3.4数形结合,扩展直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要坚信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和不断实践,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图,已知ABC,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 上方交于点D,连结AD,CD。则有( )

B.∠ADC与∠BAD互补

C.∠ADC与∠ABC互补

D.∠ADC与∠ABC互余

使直观与抽象达到了统一,体现了数形结合最根本的特点。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后利用线段的测量和角度的度量也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3.5注重课堂解题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必须组织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积极的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筛选,选择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初中数学题有选择、填空、计算、证明等类型,教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选择合适的题型,有利于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例如,选择题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一定苛求学生必须经过具体论证才能进行选择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正确答案和题目的完整性上,允许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要给予肯定,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是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案例进行诱导,通过思维引导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这不单会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促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还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直觉思维方式,使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洋. 数学直觉思维三十年研究的反思[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3)

[2]谢雪琴. 初中数学直觉思维的应用举例及培养[J]. 新课程(中学). 2014(02)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7篇

1 “质疑―论证”教学方法的一般流程

自读――交流――提问――整合――论证――共识,以上六个环节构成一堂“质疑―论证”课的一般流程,其内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支撑,驱动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自主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同伴交流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充分高效,这样的课堂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使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对初中生思维的训练。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有明显发展,观察力不断加深,注意力的稳定性迅速发展,其广度逐渐接近于成人水平。虽然,初中生尚不能像高中生那样将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转化,而且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尚有较大局限,但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已经能够适应“质疑-论证”这样较为模式化的教学过程。

2 培养“质疑―论证”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从认知逻辑的视角来看,和被动式地听取教师讲授或做练习题的过程不同,“质疑―论证”提供给初中生一个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开放空间。学生需要深入阅读教材文本和倾听与分析他人的观点和解释,这比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空间更加深刻有效。学生会慢慢地体会如何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承认别人高明的见解,学会引用别人认知的成果;也敢于据理力争,质疑他人的观点和立场;不断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否定和超越自己,学会控制主观偏见和个人情绪,尤其能够克服当下互联网式表达的情绪化、极端化和标签化倾向,让自己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加有理有据。通常在“质疑―论证”的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包含三个要点:鼓励提出质疑、引导陈述质疑理由、引发反驳达成认同。

2.1 鼓励提出质疑

质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欲望,然而有时学生提出的质疑与当前学习毫无关联,因此,学会质疑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首要因素。教师在课前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进行关联重组,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扩充信息量,预先设计出恰当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科学严谨的具有讨论价值的观点,或能够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限制条件。学会有效的质疑是整个“质疑――论证”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反观生物学的发展史,很多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大胆的质疑声中被不断取得的,“质疑-论证”也是科学家的重要研究方法。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重要时期,利用生物课堂的丰富多彩和课程设置的生活化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合适和值得凸显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时,通过“自读――交流――提问――整合”的教学环节,学生完成了对于桦尺蛾进化实例的分析,产生了对桦尺蛾进化的质疑(表1)。

质疑来源于部分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简单或者错误的理解,因此在陈述理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以引导和帮助。

2.2 引导陈述质疑的理由

无论质疑还是论证,初中学生特别容易情绪化,简单地断定其他同学观点的错对,而不是基于证据,要引导学生对于他人观点不仓促断言,应该举出充分理由。在质疑过程中,能引起学生关注并将探究引向深入的发问,都是有充分理由的,学生提问时,应同时陈述疑问产生的理由,教师也可以追问学生疑问产生的原因。陈述理由主要在“论证”这个环节完成,最终全班形成共识的目的。

学生对桦尺蛾事件产生质疑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理由(表2)。在论证的过程中任何解释或结论都必须以理由成立为前提。

2.3 引发反驳达成认同

当部分学生提出质疑的理由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引发学生对理由的反驳和支持的讨论。从本节课学生提出的相应理由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了解了变异是不定向的,为什么桦尺蛾只有两种类型,是否能简单地通过数量关系推断深色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发动学生针对部分同学的质疑提出反驳的理由,并最终通过争论得出认同的观点(表3)。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不论是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支持或反驳的证据,还是学生提出的质疑和支持的理由,主张和质疑都需要合乎逻辑。这样的思维纽带不仅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事件,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的萌发,还可以到自身的肌肉运动,甚至是对于进化理论的推导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明白“论证”和“探究”都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切实体会在质疑中不断论证的科学精神。

3 “质疑―论证”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1 站在学生的立场|疑

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立场中,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真伪的区别、正误的辨别,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辨析对比、突破思维模式的约束,全面思考和认识问题。“质疑―论证”的教学中必须摒弃“基于标准答案教学”的错误观点,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提供直接的终结性答案给学生,鼓励他们的立场与主张的表达,才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科学属性。

3.2 帮助学生表述观点和理由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往往还不具备较高的科学表述能力。在“质疑―论证”课堂中,教师应适时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观点、理由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表述,可以巧妙地借助同伴互助,也可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修正。

3.3 抓住追问的时机

恰到好处的追问可促使学生及时发生思维碰撞,不断完善论证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追问的时机,如“提问”“整合”“论证”等环节都特别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纠错与自我评价,提高反思调控能力。生物科学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追问中完成的,在“质疑――论证”的教学模式下,实证追问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也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思维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生物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能力。

一、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我们根据思维规律知识,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标志《输血和血型》一节课的导言说:“19世纪时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感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一个悬念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认识的冲突,活跃学生思维,诱发兴趣,这对深入理解教材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制造矛盾,设问激疑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设问激疑,强化学生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连动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敢于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动过程,为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会联想,思维层层常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两种方式。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中,学生是第一次制作临时装片,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够熟练。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把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加强练习,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对本实验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可放在实验结束后回答。如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取材选用内表皮而不是外表皮,染液除了稀碘液还有其它的吗?等等就很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使他们在创新中学,学中创新。

四、帮助学生战胜失败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并不一定总是成功的。教师比学生更具有知识经验,有更高的智力水平,能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想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甚至能预见到他可能导致失败。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要轻易阻止学生进行尝试。即使学生失败了,教师也要肯定和鼓励学生,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既有可能经历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也有可能经受失败,体验失败的痛苦,失败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有的重要的方式。学生可以从失败中看到自己没想到的或实践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反复尝试,使之完善,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