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财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2篇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使财务收益与预期发生偏离, 从而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个环节的问题, 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 为损失, 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近几年随着国际货运资格放开, 国际货运企业数量急剧膨胀,竞争加剧。同时,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市场多年来一直高位运行, 风险逐渐累积。国际货运企业作为其下游企业, 在业务操作中能否及时完整地回收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主要的财务风险是资金回收风险, 即 服务发生以后, 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的时间和金额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是国际货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存在的客观性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信息。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决策依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完全, 将直接增加财务风险。国际货运服务所面临的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 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政策变化。国际货运企业承担的多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业务进行过程的衔接环节, 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如国家钢材出口退税政策发生变化, 将直接影响其后续资金及相关费用能否及时足额到位,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的决策者不能控制客户

的未来状况。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国际贸易及航运中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客户经济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导致国际货运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或陷入“赢了官司却 要不回钱”的境地, 导致财务风险产生。

二、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防范财务风险政策选择的目的是:预先确定一系列的政策, 将可能导致利润减少的因素降到最少 ,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率是成正比例的。因此, 选择财务风险政策的目的, 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 而应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恰 当的平衡。

通常, 可供选择的财务风险政策主要有: 回避风险政策、减少风险政策、接受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结合国际货运企业的特点, 减少风险政策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减少风险政策按照控制风险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在事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提出相应的措施, 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抑制性控制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 采用相应的措施, 尽 量降低损失的程度, 缩减损失的延续。

当前, 国际货运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实务中, 应该注重加强对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因为国际货运企业的应收账款普遍存在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的问题。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收,就 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 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 反而成为损失。回收应收账 款的成本和代价很大, 企业应该将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

三、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信用标准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 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 本中, 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能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将会减少发生坏账的可能。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通常采用5 c 评估法: 品德, 指客户的信誉, 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 能力, 指客户的支付能力, 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来判断; 资本, 指客户的财务实力 和财务状况, 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 抵押品, 指客户拒绝或无力付款项时可抵押的资产; 条件, 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 会对客户 的付款能力产生的影响。

2、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方面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其次, 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 相关业务人员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同时, 组织一支高效率的 清欠队伍, 实行催收责任制。

第二, 制定适宜、有效的收款政策,回避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 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风险类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14-01

识别高校财务的风险,并从高校财务现状中找到风险的原因所在,从而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成为一个很紧要的课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与普通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不同,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的风险,如资金短缺、债务沉重、投资失控、管理不当等。目前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高校筹资由两部分组成: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

1.性筹资可以认为是正常收入,主要来源有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住宿费等收入。这部分资金为高校的永久性使用资金,不用归还或支付使用成本。性筹资风险较小,但不等于零风险,财政拨款并非无限,学生生源可能不足,后勤经营性收入也未必稳定。

2.债务性筹资,直接点说就是借钱,这部分对于财政来讲绝对属于有毒成份,后患深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正常收入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多数学校都会进行债务性筹资。债务性筹资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主要方式是从银行贷款。

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不仅贷款,而且大贷特贷。面对高校贷款大幅度的增高,政府部门曾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控制,但效果不甚理想,高校贷款有增无减。随着高校沉淀资金的消耗贻尽和办学成本的与日俱增,高校贷款越来越无力偿还。

通过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财务的资金来源出现了问题,开源比较盲目。

(二)投资风险

投资,可以认为是钱的去向,这是流。目前高校的投资主要有四个方面组成:教学办公用固定资产投资,后勤经营性投资活动,校办产业投资,股票、金融资产投资。

1.教学办公用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公益性投资,不会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收益,这个钱是属于有去无回的,可以认为是无风险投资,但滥花也是后果很严重的。

2.后勤经营性投资活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场面热闹,收效不佳。既然是经营性投资就必然会有风险。

3.再看校办产业投资活动,这就更是不智行为,本身做为高校而言,并不了解企业运营法则,非要去做一件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赚钱就太正常了,亏损也绝不奇怪。

4.股票、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大。通过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财务的资金流向也不理智,节流比较不力。

(三)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治对财务管理的伤害,人为干涉对财务管理造成很大被动,使财务预算难以有效执行。

2.学生欠费风险,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学生欠费现象,而对此却并无有效措施,随着这种情况的加重,必然会对财务造成风险。

通过上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财务的管理状况堪忧,管理比较低效。

综上所述,一个开源盲目、节流不力、管理低效的财务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营养还不良,风险极大。

二、高校财务现状分析

通过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财务的源、流、管理都存在风险。对高校财务现状进行分析,找到风险的根源。

1.对财务预期盲目乐观,对预期收益做出过高估计。目前仍有许多高校进行扩建,不惜巨额贷款。

2.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部分院校领导认为即使无力偿还贷款,国家也不会放手不管,因此做事不够审慎。

3.贷款过多,贷款规模过大,导致资金运行成本加大,资产负债率过高,已经超出高校的承受能力。

4.预算工作低效,财务讲究的就是精打细算,但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显然很不到位。

5.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注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由此导致资金流动盲目,使用效率不高。

6.人治弊端,财务审批权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制度为主,由此导致忽略了对票据本身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的审查,只注重支出数额的合理与否。

7.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顽疾。

三、规避风险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高校财务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财务风险的症结所在,以此为据,我们要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改变高校财务现状,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树立风险意识,决策理性化

从高校最高管理者到普通的职工,都应该树立风险意识,财务风险藏匿于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

(二)提高自力更生精神

政府的扶持对高校财务固然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但不能因此而无所顾忌,随意做出决策。

(三)必须小心谨慎贷款

贷款方面的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贷款的必要性和数额进行专业评估,以减少贷款引起的资金运行成本加大;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现状制订合理还款计划。

(四)严格执行财务预算

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执行预算不严格,造成严重超支的后果。科学合理的预算是一个高校有效财务管理的基础。

(五)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财务分析工作,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校财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象企业财务人员一样得到尊重,很多财务人员本身并不具备财务经验和执业资格。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运行和管理状况。

(六)明确财务运作主体

对财务操作主体进行确认,并规定权责界限,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财务防风险机构,确保财务管理的安全运作。

(七)建立合理的助学措施,使贫困学生的费用问题得以解决,以保证高校的财政收入

四、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地科学地工程,要不断学习财务管理与监控,学习市场经营方式和策略,针对当今高校面临的风险问题作出合理的控制和规避,是保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发展和资产总体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校本身在市场经济范围内保持持续、稳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一)财务风险无处不在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只是存在于财务部内部,还有企业的经营、成本、采购等多个部门在运营中管理配合产生的财务风险,以及外部市场变化、政策变动等带来的经营风险等,因此应强化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二)财务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在建筑企业运行中可能影响项目情况、企业管理运营的因素较多,财务风险的来源也很多,且由于财务风险的多影响因素变动较大,对企业偿付能力影响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在发展运营中的财务风险存在不确定性特点。

(三)既有筹资风险又有投资风险

在企业发展中风险往往与利益成正比关系,建筑企业建设的项目通常工期长、体量庞大,筹融资压力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同时由于部分剩余资金作为流动资金用于市场投资,投资分析不科学又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分析

(一)工程款垫付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会接受招标单位的苛刻条件,自行垫付工程款,施工完工后垫付资金的回流问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不仅会导致建筑企业运营中财务风险的增加,还有可能由于款项资金不到位而影响项目建设质量,进而引发更大的风险。当前部分建筑工程烂尾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企业无力继续垫付工程款,而导致工程建设无法继续推进。

(二)建筑市场变动以及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

在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在行业中就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加之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放缓,在行业饱和之后,竞争压力加剧,建筑企业因此需要面对较大的运营风险。而我国又放宽了对外资建筑企业的引入条件,降低了外资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门槛,进一步加大国内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减缓,项目利润受到压缩,财务风险也因此加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包活动通常都要公开招标,招标单位在选择承包企业的时候主要看价格和技术两方面情况,投标建筑企业在技术资质平平的情况下就要通过价格竞争来提升自身的竞标成功率,通过降低利润吸引招标方的注意,这样承包建筑单位的实际经济利益就会下降,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通过提升项目管控效果来控制财务风险。

(三)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加上各地房产管控措施出台,建筑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世界经济危机环境中,建筑企业的抗击财务风险能力存在缺陷,进而也会导致其财务风险加剧。

三、建筑企业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效果的措施研究

(一)提升自身在建筑行业市场与政策变动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筑企业要想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自身在管理与项目运营中的经济利益,进而在建筑行业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自身的流动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以及管控,并要科学利用债务、融资等手段提升风险抵抗能力。目前,建筑行业的品牌和规模要求增强,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应对,积极提升自身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品牌效果,降低市场竞争带来的财务风险,并重视国家政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作用,关注政策以及市场动向,强化项目建设中成本影响因素的管控能力,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

(二)做好财务预算与优化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以此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进而保证企业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健全相关监督机制,监督工作要涉及建筑工程的始终,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资金管理,及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为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部门应加大对运营工作的有效监督,加强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预算,减少误差,提高应对各种市场价格变化的能力;加强企业两金管理,减少经济损失,规范成本管理,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三)构建统一资金管理中心

建筑企业应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心,办理下级各单位的往来结算,以此来保证资金管控的效果,企业还应实行内部审计,对资金结算、审批流程等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提升企业运营的严谨性,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财务审计的重视,都是建筑企业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措施。

(四)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为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能够及时反应,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提高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聘请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对财务管理部门职能充分完善,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 现金流管理 财务风险

现金流是指经济组织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数量。它经过其流入和流出的循环,来保证该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和实现增值以及生存竞争。

1.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医院虽然属于非营利性的机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样面临着较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当前有很多医院在扩大经营规模,很多医院甚至是在负债经营,这些都无疑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从医院的现金流的角度来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存在如下财务风险:

1.1周转性风险。主要是医院在平常的经营过程中所可能会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很多医院由于不重视和改善经营效益,在一定的时期内就会出现了现金的流入量小于流出量的状况,造成现金的净流量为负,出现支付困难现象,针对这类财务风险,假如无法及时地得到资金的支持,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医院的正常经营和运转,从而出现如拖欠工资和拖欠药款以及陷入信用危机等诸多问题。

1.2投资性风险。主要来自于医院因为扩大规模或者进行大项目或者长期的投资所引发的财务风险。如果医院实施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就会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量的持续的投入资金,若没有非常可靠的资金来源,就会产生后续资金的不足,不仅会影响到投资计划与工程建设,甚至会造成前期投资的严重浪费。

1.3偿付性风险。主要来自于医院在偿付债务的时候产生的不能及时支付利息或是偿还本金的风险。当医院在持续经营的状况下,针对日常的药品款和材料款等等经营性的欠款,只要没有发生经营危机,那么医疗收入所带来的持续现金流入,往往不会出现偿付困难问题。

2.加强医院现金流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提前规划资金盈缺,积极开展现金流的预测。要依据医院的总体经营计划和经费预算来编制滚动的季度和月度现金预算,对于现金的收入和支出以及最终的余缺作出预测,从而为医院 的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另外要实行动态管理,对于资金过剩或者出现短缺的时期,要提前进行闲置资金利用的规划或者进行资金筹措和调剂,以确保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在规划现金的持有量时,还必须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应急或者突发资金需求,保证可以及时和从容地应对。

2.2实施筹资管理,保证现金的偿付能力。借助于外来的资金,能够缓解医院在发展和运营中的资金需求,但是也会增加医院的风险,因此,医院要通过现金流量的测算和分析,对于筹资的规模、期限和方式等开展科学决策。要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尽可能避免对于外来资金的过度或者长期的依赖,另外要加强现金流量的综合分析,科学测算出资金产生缺口的金额和时点,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筹资的成本,以减少医院不必要的开支。当然,还可以合理地利用医院的信用,适当地控制对于药品款和材料款的支付进度,借助于货款的延期支付,来增加医院资金周转的综合能力。

2.3重视现金流量的变化,科学开展投资论证。投资常常会造成长期或者大量的现金流出,会改变医院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状态,因此,在进行投资前,医院必须对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化开展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以便于进行科学决策。要测算在投资期内所需资金的流出量,并分析其对医院的日常现金流量影响,还要测算自有资金的缺口,来确定是不是要进行对外筹资。另外要测算投资的回收期和综合回报效果,从而为该项投资决策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4尽量减少资金的无效占用,加快现金流的周转。通过对于现金流的科学管理,能够降低资金的占用,并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所以,要适当地控制库存物资的数量,实现物资快速周转,尽量减少物资的占款。

总之,通过现金流的重要性和财务风险的普遍性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医院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于现金流的管理。可以通过针对现金流所实行的预测、监控和分析以及统筹预算,不但可以有效地规避医院经营的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足额供应,还可以大大降低资金运营的成本,努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处在迅速发展时期的医院来说,更应当加强现金流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为医院的科学建设和快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柏玲,路敏.现金流量指标在 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7):68-69

[2]曹峰,于宏文,李艳丽. 加强医院现金流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财经界(学术版),2011(03)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融资;财务整合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对企业的正当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我国企业目前并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合同与诉讼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劳动力风险和市场资源风险等,文中将主要讨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控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必要性

在并购风险中,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并购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原因在于,企业并购从经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其间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后果有时是致命的,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认真研究和分析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引进企业,建立科学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控制,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财务风险往往与财务决策有关,直接与财务风险来源有关的财务决策包括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根据财务决策类型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这三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1.定价风险。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价值(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即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反映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在价值评估过程中,目标企业信息质量的高低带来的风险。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收购方过高的负债会加大偿债压力,再加目标企业原来的债务,甚至存在潜在的债务,更加加大并购的财务风险,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可能使优势企业不堪重负而被压垮。

3.财务整合风险。财务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实现并购后,财务战略、财务资源、财务制度等不能及时有效得整合在一起,未能实现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并且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财务并购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整合,整合包括企业的文化整合、管理战略的整合、财务整合等。近年来,德隆等并购整合者以悲剧的方式收场,除了产业战略原因等之外,财务整合的失败是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个包括多个子系统的风险系统,财务风险与其他并购风险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使并购的财务风险更为错综复杂。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并购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是不确定,因此,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前提是识别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环节。包括并购前的并购财务策略选择、目标企业的选择,并购中的并购价格的确定、并购谈判、合同签订、融资付款,以及并购后的移交接收、财务整合等环节。(2)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包括并购人员的知识、经验、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预见能力和把握能力等。(3)可能引起并购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政策法律因素,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有关会计、税收、外汇管制的法令法规;并购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形资产状况、财务管理制度等因素。在识别并购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为实现并购目标而采取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就是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并购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并购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也应是动态的,企业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防范措施,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如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组合等,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财务风险损失的强度,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障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1.并购前财务风险防范。首先进行周密的财务审查,主要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审查和对目标企业的审查:其次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格,并要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合理的估价方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2.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整合前的财务审查是保证财务整合成功的前提,整合后的财务控制是保证财务整合有效实施的基础。通过整合后的财务控制实现并购财务整合的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价值,二是最大化地规避控制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整合中主要可以采取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有:

(1)现金预算流转的整合。现金流转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水平,需要对其有效的加以控制。由于不同的企业对此控制程度不尽相同,并购公司必须对其进行整合,明确相应制度,并定时进行分析。并购企业还应针对被并购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以防范和控制财务及经营风险。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为纽带,以信息流为依据,对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全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整合。并购公司可以实行财务委派制,通过亲自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并赋予其足够的职责,能使所有者监督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之中。财务负责人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其根本职能就是进行财务监督,硬化产权约束,财务负责人向并购方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

(3)业绩考核标准的整合。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分析,既考核各自的经营指标,也考核了他们对母公司的贡献。这一评估考核体系是提高被并购公司经营绩效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4)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对于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接手后的首要工作常常是处理不良资产、停止获利能力弱的产品线、办公转移到地租较便宜的地段、裁减人员等。并购盘活存量资产是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的好办法,它使弱势企业的债权、债务、人员得到安置解决,比迫使企业破产,把富余下岗人员推向社会的急剧作法要好,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对箭》,《北方经济》,2006(20)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并购被人们重视起来,主要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出发,分析引起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财务风险的含义

1.1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1.2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I)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盈亏、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2财务风险的种类

2.1定价风险

(1)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2)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2融资风险

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并购链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2.3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O世纪8O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O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3.1收集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统筹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这些问题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3.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3.4增强财务杠杆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有理想财务状况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3.S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是必要的,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及保证和赔偿等。因为在调查中往往不可能深入到每个细节,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签定法律协议是非常必要的。并购中,经常存在被并购方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财务风险在每一起的并购中都是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稳健、审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完备的财务运作和细致、充分的产业判断相结合,才能成功地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8-01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教育投入和高校资金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财务风险的存在愈加明显,本文就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保障高校稳步发展。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经济活动较为多样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校的经济活动日渐增多,其内容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科研收入、附属机构缴款、国家财政补贴等,都构成了高校筹资的渠道;而为扩大学校规模,满足更多学子的需求,学校必须花费更多的资金来经营管理,甚至多方打点。

(二)财政管理制度复杂

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及差异性,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采取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两种基础并用的方法,虽然满足了不同经济活动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却也为高校的财政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造成了管理模式的复杂性。

(三)资金运动不够独立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收支活动是纳入国家预算、由财政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的,这就导致了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独立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财政漏洞,应对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政府投入经费不足

我国倡导“教育为本”,在教育方面注入了很大的投资力度,因此,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大头。然而,即使如此,在现今的财政体制下,受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务状况,投入高校建设的资金仅够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转,而生源的增加,基础设施的需求都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资金压力,使其不得不走上贷款的道路。但是高额的本金加上大量的利息,高校面临的财政压力越来越严重,为其带来了无法避免的财政风险。

(二)收支结构不对称

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事业收入,如上所述,财政拨款受限于国家与地方的财务状况,并不稳定;而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了开学季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年度特征鲜明。另一方面,高校需要负担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额度费用,支出远远超过了收入,根本无法在维持日常运转的同时兼顾发展的需要。这种收支结构上的不对称无疑加重了高校的财政压力,引发了更多财务风险。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建设内部会计制度时,并没有切实遵照《会计法》中相关的规划和程序,在内部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缺陷。另外,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各高校以往建立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模式一时间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使内控的原则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四)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

基于高校资金活动对国家预算约束的依赖性,学校的管理层并不需要过多考虑财务管理问题,这就导致了管理层发现财政漏洞的能力相对薄弱,无法及时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检测和防范。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客观环境的认知不足,无法准确预见环境变化趋势,对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其风险意识淡薄。两者相加,就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状况,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增加政府投入

资金不足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而高校的资金来源大多依赖于政府拨款,因此增加政府投入能够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风险。政府投入经费的支持能够减少高校的对外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从而缓解扩大学校规模和基础设施缺乏之间的矛盾。

(二)拓宽筹集渠道

财政拨款毕竟具有不确定性,高校还是应当积极寻找其他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三)建立科学的控制机制

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审计监督,严格遵循《会计法》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切实做到职权相称,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经费的利用率,规避财政漏洞的出现。

(四)加强风险意识

加强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财政风险的了解和认知,能够从思想上增加他们对财政风险的重视,激励他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面对日渐增加的财政风险,高校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政府部门也应当给予高校更多的资金支持,减轻贷款带来的财政压力。只有各相关组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保障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邹果,阳秋林.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