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想象力的作用

想象力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想象力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表演;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15-01

一、想象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1.想象力的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更是重要。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再借助于想象力就能够形象的掌握亲身无法感知的事物,让想象力和感性融为一体,更利于理解抽象的音乐教材和音乐概念。

在声乐教学的演唱中,歌词的想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好的歌词能够刺激歌曲演唱者的机体反应,每一句歌词都会使演唱者产生对应的联想,如在演唱人物形象的歌词时,情感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进行的,想象力越具体,歌词中的任务形象就越真实,越生动,演唱者的情感也就越强烈,这就真正的做到了以歌动人。由此可见,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的想象活动,不仅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一切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发生的,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往往比技巧更重要,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标准就是按照老师的标准死记硬背,把一切规范在条条框框中,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被动,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当把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去想象。比如通过同一首音乐,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主观的理解和内心的感知来活跃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对比,以及各自对歌曲的认知程度和表达,让每个人都得到发挥,当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作用。

在声乐表演中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要先讲解,要给学生们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表达感想,要学会转换角色,在课堂上,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和思考来逐渐培养勤于学习和想象的好习惯。声乐是一门聆听艺术,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音乐要素,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和创造,为今后的声乐表演发展奠定基础。

3.声乐表演艺术想象力的意义。在声乐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想象力,比如歌词,比如发声技巧。声乐演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艺术,对声乐表演艺术的拿捏和控制要恰到好处,这样歌曲才有灵魂,才富有感染力,所以想象力是表演艺术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功能,它与思维和情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表演中诱发想象力,推动表演的完善完整,促进声乐表演者更好的完成作品,让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中得到不断的自我提升,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

二、如何培养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

1.培养正确的歌唱观念。培养正确的歌唱心理和歌唱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歌唱心理都是不同的,也是复杂多样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意识的影响。比如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情绪紧张,导致原本已经熟练的作品不能完好的表达,这通常被称为“怯场”,怯场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要改善这种心理障碍也不是没有办法,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学会排除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在练习中药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想法,建立起与陌生人交流的欲望,及时排解心理顾虑,调整状态,在有压力出现时能够有能力应对。所以我们在声乐表演中一定不要顾虑重重,要拿出在平时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当困难和问题到来时,调整心态,随机应变的去面对一切,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2.培养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的作用 。在声乐表演中,想象力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可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完成。想象力和情绪情感互相渗透,互相联系,表演行为诱发想象力的产生,想象力同样也推动表演的进行。声乐表演者通过对作品的想象,再根据作品本身的信息来进行表演,通过这种体验来获得真情实感,让作品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作品内容再好,也要表演者表达的好,情感抒发的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听众有艺术上和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声乐表演者在平时的练习和表演中,要做到以声传情,融入情感,这样学习兴趣才会逐渐提高。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要想尽快的投入到演唱状态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尽情的发挥自己对声乐作品的想象力,表演时融入情感,让表演者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想象力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源泉,为声乐中的语言和乐谱注入了活力,每一个声乐表演者一定要借助想象力的翅膀,善思好问,大胆想象,在体验和实践中唤醒声乐表演艺术的想象之门。

参考文献:

[1]喻宣萱.喻宣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想象力;同情;道德品质

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将道德原则的产生归结为人类的情感。他认为,道德产生的原因是情感,而不是理性。当我们在对一件事进行道德判断时,理性的功能也仅限于负责弄清事情的诸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则根据这些因素和关系产生相应的赞许、愤怒等情感,形成道德判断。

除了情感和理性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对道德判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即想象力。在论述道德原则的产生时休谟也提到过想象力的作用,但是并没对它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单独的分析与论述。在我们的做出判断的整个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不在于演绎和推理,因此它不同于理性。它是一种跳跃性想象过程,可以根据已知的知识联想出一些未知因素,从而使我们的理性在进行判断时能得到更多、更全面的事实根据和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因此,在情感主义的道德原则中我们似乎可以考虑把想象力作为一个独立于理性和情感之外的重要因素加以考察。

一、想象力与同情心

休谟认为人所具有的同情心是道德赞同的真实基础。我们之所以能够对正义的行为和品质表示出赞赏情感是因为正义的行为和品质的所提供的有益的社会效用,而同情心正是这种趋向于维护公共利益的情感,是一种社会性的同情,亦即对人类的幸福和苦难的同胞感。同情心使得我们在道德判断上能够与来自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人达成一致。对于人的同情心的形成,想象力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同情常常表现为我们想象自己身处于对方的处境并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产生的情感,了解到对方的感受,将心比心,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怎样的想象力将决定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把对方的情感完整的再现出来,从而影响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所产生的情感。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条较为悲惨消息,如车祸、凶杀等等,有的人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同情,有的人所产生的同情心则较为弱一些。这种同情心上的强弱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人的想象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移情的效果不同而引起的。

二、想象力的差异

那么,人的想象力为什么会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天生的吗?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两个智力和生活境况大致相当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时常常会做出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该如何对此做出解释呢?我们可以试着用想象力对道德判定所产生的作用来进行分析。当我们要对一件事做出道德判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通过想象力来找出所有与事件相关的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像休谟所说的那样,经过理性的演绎推理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加以确认,最后得出或赞赏或反对、或喜欢或厌恶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的对"资料"的收集能力无疑对最终结果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我们知道,想象力和休谟所说的情感一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由人类独特的心灵机构决定的,每个人的想象能力的大小生来就有所不同的。但是,这种能力却又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得到改善的。除了天赋以外,一个人的想象力更多的是跟我们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的。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丰富的知识累积是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可能凭空产生。后天的教育和有意识的锻炼对一个人想象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虽然每个人的想象力生来不同,但每个人的差异更多的是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所造成的。这种差异使得我们在对待同一件事时可能由于不同的想象力而做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如刚才在前面我们所讨论的那个问题,即便两个人的智力相当,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必定有所不同。这使得同一事物在他们头脑中引发的联想必定不同。并且,以前在他们的经历中所做的联想会在下一次的时候成为想象的参考,照此而往,便会成为一种常用的想象模式。所以每个人的想象力都具有某种惯性,使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时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三、想象力的缺乏

一个人具有冷漠、残忍、自大、自私等恶劣的品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在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当中,有很多都是头脑非常清楚的人。要知道,最无情最冷血的决定有时恰恰是经过最冷静的策划。因此,丧失道德的人绝不是因为在理性思维的方面有所欠缺。他们做出错误的抉择也绝不会是因为判断力的混乱而导致的。所以我们不妨将他们的问题归结于想象力的缺乏。正是由于想象力的缺乏,才造成了他们沉浸于自己的思维中而将诸多的可能性抛之脑后。正如我们前面的讨论,理性是一种对与事实有关的一些因素和关系的梳理和判断的能力,而想象力则是一种获取更多的相关因素和关系的能力。一个具有出色想象能力的人在面对一件事时能够看到问题的诸多可能性,从而能够对更多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比一般人更全面的判断。他们不仅在处理事务时更加周全,而且在情感控制方面也能做的恰到好处。缺乏想象力的人则相反。

四、想象力的抑制

按照休谟的分析,如果事实清楚了,那么情感就会自然的涌现出来,我们便能据此做出道德判断。但是我们却常常会发现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虽然有极为出色的想象力,但是却在某些显而易见方面上他的想象力显的很缺乏。如在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作者提到了一名德国纳粹军官被授意去制定一个在一定时间内屠杀掉一千二百万犹太人的计划。这是一项严重违背人性的庞大工程。他立即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并在战争结束前的时间里超额完成了计划中相应的任务量。战后他作为重要战犯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却在法庭上声称他只是像世界上其他官员一样做了上级命令的事,不该对此罪行负有责任。这个例子与我们上边讨论的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极不相符。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在做如此无人性的事时所表现出的冷漠是因为缺乏想象力。那么我们只能解释说他是出于某种原因而有选择的抑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众所周知的东西视而不见。

再举一个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用过的关于忘恩负义的不道德行为的例子:当两个人中的一方表现出明显的善意或并施以善举,另一方却回以恶意或漠然并报之以恶举或置之不理,便出现了忘恩负义这种罪恶。我们试想一下,难道报以恶意的一方不能够明辨是非?当对方给予善意和善举的时候不能对对方的友善产生出仁爱的情感?显然不是这样的。他无非是因为出于私利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选择抑制自己想象力,放弃考虑他人的利益,只沉浸于对自己欲望的追求之中。因此人才会在这种抑制中产生出偏狭的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在社会学中,社会学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实际上需要的是什么以及人们感到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在人类的道德情感中,想象力也是一种与之相似的实在因素。注重对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我们体会到个人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认同感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幸福和完满所担负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想象力在我们对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质的追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想象力不仅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且在道德原则的形成中也不可否认,想象力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卫・休谟.道德原理研究[M].曾小平,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钦北愚,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26-01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想象力是智力发展的体现,是创造活动的翅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努力:

一、寓教于乐,启发想象力

利用游戏,展开想象。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度过的。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比如幼儿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中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妈妈,而布娃娃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给孩子换上不同的衣服,孩子饿了会给孩子喂饭,生病了会给孩子喂药和打针。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已经置身于想象中,把自己想象成了游戏中的重要角色。通过让幼儿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调动幼儿的思维,让幼儿的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得到培养。

巧用教具,观察想象。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离不开玩教具,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玩教具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满足了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教具就是花片,虽然看似简单的花片在幼儿的手中却能变换的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汽车、高楼、各种动物等,每次摆的造型都不同,这些都是幼儿通过平时的观察在头脑中经过想象摆出来的。通过摆弄花片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故事,引导想象。儿童故事大都具有浓厚的想象色彩的,在幼儿倾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稚的心灵,通常能唤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进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如讲述《狼和小羊》的故事,故事中讲到狼向小羊扑去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不再继续把明显的结果说出来,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动脑去想象结果会是怎样的。这样幼儿就会想出不同的结果,有的甚至会把动画片或漫画书中的内容加进去。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想象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兴趣,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丰富想象力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自然中的一切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会引发幼儿宝贵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教学中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指导幼儿在实际生活和大自然中感知客观世界,多让幼儿去听、去看、去想。通过观察思考,既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知识,丰富经验,又增加幼儿的想象素材。例如在春季的中班活动课中,幼儿们在校园里有很多新发现,有的幼儿发现盆栽的山茶花开出了小小的花骨朵,草坪上的小草钻出了地面,还有的幼儿指着天空大声喊“天好蓝啊,天上的白云像是我吃过的棉花糖”。他们对大自然中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已经会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想象,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利用这次活动课的观察,我让幼儿把观察到的内容描绘出来或者用画笔画出来。这时有的幼儿会问我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我没有限制幼儿的想象,而是告诉幼儿,你自己觉得天是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的。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否定或拒绝,因为这样会打消幼儿想象的积极性,阻止幼儿的好奇心。

因此,巧于创设情境,既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使幼儿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三、艺术熏陶,提高想象力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训练,对幼儿想象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儿童拿起画笔开始画画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在幼儿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不要给幼儿代拟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头脑中想象到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画出来。如教师要求幼儿学画一个人,老师的范画只是一个徒手的人,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增添画的其它情节。于是,有的幼儿凭借想象画了鼓掌的人、跳绳的人、做操的人,有的幼儿则在人的四周添画了其它的花草。对于幼儿的这些创意,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给予肯定,这将使幼儿的想象思维更活跃、更大胆,也使幼儿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想象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只有保证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使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想象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旨在全面提高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培养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想象力指的是在头脑中对事物原有形象进行再创造的复杂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否能得到有效培养是影响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思维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语文学习能力与想象力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培养想象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当为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尽情飞翔,从而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中流露的感情基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习作能力均能够得到提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培养想象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象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1.强化朗读训练,以便有效培养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收录了许多蕴含丰富情感的课文,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便能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小学课文当中描写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态情景、亲子之情、祖国美好山川景色等,因此熟读课文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情感,并在脑海中组织画面,从而使想象力得到培养。例如《鸟的天堂》为学生呈现出了多彩缤纷的鸟类世界,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用心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想象自己正处于榕树群当中,随后播放录音以及鸟鸣声,让学生想象榕树群当中群鸟纷飞的景象,然后再回到课文当中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采用以上朗读训练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也培养了想象力。

2.对文章的线索进行梳理,以开拓思维及培养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课文多具有明晰的线索,以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线索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线索想象作者在下文所要描写的事物,从而提升想象力。例如课文《飞夺泸定桥》描写的是发生在泸定桥的一场战斗,整个故事分为两个内容,即夺桥以及抢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抢时间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方法是什么等,让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并在脑海中构思敌人以及战士抢时间的具体场景。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夺桥时的激烈战斗,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枪林弹雨中不断向前攀爬,最终获得胜利的情景。实践证明,通过为学生理清线索,能够让学生依据文章主线不断进行深入想象,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

3.利用习作教学对想象力进行培养,以提高思维能力

由于部分学生在观察事物以及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开拓思维以及发挥想象力,所以就容易导致习作出现内容干瘪、语言活力不足以及情节乏味等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提高习作水平,则应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平凡事物进行想象,让思维变得更广、更远以及更深,从而保证文中描写的事物具有更丰富的寓意。小学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想象的作文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童话故事、科幻作文、假想作文、补写作文、续写作文以及看图作文。以上六种作文形式,教师应进行重点指导,告知学生如何根据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力。例如在看图作文中,可以让学生将课本当中的插图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寻找实际生活与插图内容的共通点,从而顺利完成习作,并保证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及培养。

4.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课堂教学,以保证想象力得以激活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插图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特征,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插图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学会“看图说话”,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不仅要仔细观察图片上所呈现出的具体内容,同时还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看懂”图片上没有具体描绘的画外内容,同时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观察图片。另外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插图进行观察,并对图中人与物、物与物、人、物及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想象,经过想象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插图内容,从而有效拓展形象思维以及培养想象力。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草原星空》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抓住月亮、星星、羊以及草原等画面元素,并运用创造性思维将以上几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发挥想象力在原图上构建动态场景。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设计;想象力;创意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97-1

一、想象力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制作过程之中,能否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将直接决定这个广告的创新性。制作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广告加深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帮助人民群众不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环保责任。针对这样的情况,就更需要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设计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吸引人民群众的关注。

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能否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观众的认知方面、观众的态度方面和观众的行为方面。因此,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设计的过程之中,要从改变观众这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要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作用,既可以采用形式新颖的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给予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见解。但是,无论形式如何,都要和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牢牢的联系在一起。

二、想象力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设计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可以把先进的表现手段和环保公益的主题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将环保和动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至于平面环保公益广告的设计,则可以应用漫画、海报、摄影、艺术字的方式来增强表现力。综上所述,要想帮助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就要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提升环保公益广告的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环保公益广告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就开始使用先进的3D技术来支撑自己的广告设想。有一个美国的环保公益广告就是利用的3D技术,来描述失去了森林家园的猴子,漂流在最后一块北极冰块上的北极熊,游走在光秃秃的草原上的狮子,最后,这些动物都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放映的过程之中,借助3D技术把动物眼神之中的无助与恐惧传达给了观看的群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国,想象力的作用的发挥则可以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仅可以解决高科技带来的高成本问题,还可以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国民对公益广告的认同感。例如,我国的一个关于节约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把我国传统的文字形式和画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处于传统汉字田字格内的“户”字如果消失了上面代表水资源的水滴,就会变成“尸”,象征着离开水资源,人们就会面临空前的灾难。在这个广告的播出过程之中,并没有播放华丽的音乐,整个广告的播出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这样的表现形式具有足够的震撼力来吸引住电视观众的注意力,提升公益广告的播出效果。

三、想象力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设计在视觉形象上的创新

在设计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过程之中,要把它当做一件艺术作品来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不仅给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披上华丽绚烂的外衣,还要赋予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深刻的内涵。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设计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过程之中,敢于创新,在广告形式、广告造型、广告色彩的制作过程之中巧妙创新,为观众营造出足够的新鲜感。

一般情况下,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色彩是整个广告思想的最直接表现方式,可以生动的传达出整个广告的核心思想情感(例如,绿色代表着勃勃生机,一般用于在广告之中彰显曾经的美好环境;红色代表着刺激,在公益广告之中往往可以用来彰显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对大自然动植物栖息地的残忍破坏;黑色象征着压抑,往往在公益广告之中用来彰显环境污染的作用)。根据一项不完全调查,使用各种颜色综合起来表现的公益广告可以更好的表现出视觉效果。

例如,在我国拍摄的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广告之中,画面的上半部分是蓝色背景,各种鸟类自由的飞翔生存,而画面的下半部分则是使用的红色的色调,人类拿着猎枪残忍的进行对鸟类的猎杀,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也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制作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大胆的将各种色彩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核心目的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观众的环保意识,帮助观众形成环保行为,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的设计过程之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想象力的作用,设计出更具表现力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就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倪鹏飞.公益广告―――为有效而设计[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2]王琨.论公益广告中的企业形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陈瑛,王媛.危机广告产业链整合传播[J].公关与广告国际论坛,2008.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6篇

一、想象力与物理问题解决的关系

1.想象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有导向作用

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目的性、方向性极强的学习活动。借助于想象可以一开始就对问题的轮廓有一个形象的整体认识,引导解题活动有目的地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使之顺利完成。面对某道难题,学生常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立即着手进行推导计算,行不通时再换别的思路,即所谓“尝试错误”。另一种方式是在推导计算前先大致地想象或估计,想象给定物理情景的概况,想象该问题的物理依据,估计欲采用解法的可能性,估计问题结果的数量级,再进行演算。我们注意到,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采用后一种方式。

2.想象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有创造作用

想象在解决物问题中的创造作用表现在,学生通过想象独立提出新的解题方法,或独立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这对于学生自己来讲是一种创造。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在这个教学中,创造性是突出特征。这类人对自己经验持开放态度,不受防御机制的干扰,自觉到生活中每一时刻都有新的生活和意义,这种人总是创造性地对各种新旧条件作出健全的顺应。在物理学习中,解决任何新的物理问题或多或少都需要创造性。在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活动。

3.想象在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社会生活情景是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以及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从社会生活情景中发现、提出和解答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在其思维过程中首先就需要人们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将这些社会生活情景中的社会和自然特征融为一体。

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解决问题是物理教学及其研究的不懈追求。建构主义的一个派别――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将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而只要将知识运用于具体情景,一般都会有结构不良的特征。不良领域的知识,其概念比较复杂,理解一个概念要涉及多个其他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当然,在这其中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才能充分具有认知的灵活性,才能对发生变化的情景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可见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学物理想象力分为三个基本因素

1.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无论是形成物理概念还是解决物理问题,都涉及到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空间几何图像,包括明确物置,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物置的变化情况,场在空间中的分布,以及场随时间的改变情况,等等。

例如,理解并记忆万有引力定律及基本公式,头脑中应形成两物体间位置关系的形象。

2.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

形成物理图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物理想象能力。形成正确、鲜明的物理图景,有助于使视觉参与思维,从而迅速地认识事物变化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物体在液体中,重力与浮力作用下平衡的典型问题。

3.构建理想化形象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在理解它们的时候,除了抽象思维以外,还离不开形象的想象。进行这类想象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想理想化形象的能力。例如:在量子力学的氢原子模型中,往往用“电子云”来形象比喻。云雾浓度越大,电子出现几率越大。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用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和吸引效力

物理学中的事例很多,适合教学并且让学生进行想象的事例也很多,但教师能选取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易于激发学生想象的、适合教学的典型事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选取典型事例这个环节时,一定不能马虎,避免选用平淡无奇、味如嚼蜡的例子进行教学。

2.避免学生的想象漫无边际

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想象状态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远离教学目的,漫无边际;一定要善于把握教学,让想象为已所用,为教学而用。

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树森,王文莲,张晓灵.多重表征――建构主义物理教学的新思路[J].物理通报,2008.

[2]梁树森,张晓灵,王文莲.解决社会生活情景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及特点[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

[3]叶影.在物理教育中培养空间想象力[J].考试周刊,2007,(28).

[4]苏培升.浅谈物理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申明.物理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华章(教学探索),2007,(Z1).

[6]沈超英.想象与想象力培养[J].职业技术,2007,(02).

[7]徐秋华.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的根本[J].职业技术,2006,(20).

[8]沈晓鹭.关于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科学想象力的引导与培养[J].昌吉学院学报,2003,(01).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想象力;歌唱;培养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人对外界事物经过大脑过滤,洗涤,判断做出选择后对知觉材料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各行各业的人都具备想象的能力,从事各种艺术活动的人们更需要借助想象的力量才能完成。歌唱过程中贯穿着人的认知、意识、感觉、情感等心理活动因素,因此声乐学习和歌唱是离不开想象力的。

1 想象力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想象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需要具备的一种才能。各种表演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声乐演唱中,想象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表演过程,艺术再创造,都需要歌者运用形象思维和联想去完成。歌曲的演唱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心理活动,想象是艺术的先导,没有想象活动,也就没有演唱的艺术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上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黑格尔也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力。

2 想象力在歌唱中的开发与运用

2.1 想象力在发声练习中的开发与运用

歌唱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以人体为“乐器”,而这件乐器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需要很高的感悟性。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发声练习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发声练习可以让歌者掌握歌唱技能技巧。而我们通常在发声练习中强调的气息流动、声音位置、共鸣焦点等技术要点都需要歌者通过想象去体会、理解、感知,才能真正掌握发声的正确要领及内在规律,从而在头脑中树立起正确得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比如,在歌唱中打开喉咙可以想象成半打呵欠,喝水时的喉咙状态,向两边轻轻推开窗户等等;喉头的稳定可以想象到提琴的码子在演奏中是不能随便移动的,否则就没法拉了;声音的共鸣集中点,可以通过照相机对焦距清晰成像的想象来获得启发;歌唱发声的深呼吸,就可以用闻花香来体会;歌唱中声音的连贯、圆润就可以想象如同一串珍珠项链一般;歌唱中声音的贯通可以想象成身体内有根上下贯通的管子,如同烟囱一般;声音的高位置可以想象在眉心处发出声音。在声乐训练中应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凭借想象力不断发现自己,不断纠正自己,寻找出自己最美好最动听的声音。

2.2 想象力在演唱作品中的开发与运用

任何声乐作品都具有特定的诗情画意,歌者依据作品指定的想象背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歌唱,这种状态下的歌唱可以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并且真实的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对作品进再创作。可以说歌唱想象力与作品的创造密不可分,只有通过想象的歌唱,才可以塑造新的声音形象,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巨大作用。如果歌唱缺乏想象,只有空洞的声音,哪怕发声技术再好,也是毫无感染力的,对作品的表达将会苍白无力,当然不会被听众接受。声乐作品类型是多样的,风格也是各具特色的,这些风格及特色都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来展现的,因此,歌曲的歌词与旋律是唤起歌者的想象力的两歌重要方面。在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时,我们所运用发挥的想象力也是不同的。

(1)根据歌词想象。歌词的文学语言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在准确理解歌词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想象。如在演唱《黄河怨》,“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啊,你不要呜咽……”应想象到时期老百姓的苦难生活和对日本鬼子的无限痛恨,身临其境地演唱;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眼前应展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繁荣昌盛,歌唱出赞颂祖国的宏伟气概。在演唱《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云雀唱着歌在天上飞,牧场青青牛羊肥,青稞飘香惹人醉……”可以想象到新疆的美丽景象,抒发对帕米尔家乡的无限热爱。

(2)根据旋律想象。世上歌曲千千万,曲之旋律各不同,旋律是诗词音乐化的手段,旋律中体现出的调式,节拍、音高、速度等都给歌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如意大利艺术歌曲《我亲爱的》,旋律委婉动人,质朴真挚,我们可以把我亲爱的角色想象成自己的父母,爱人或朋友,表现出细腻真挚的情感;德国艺术歌曲《月夜》旋律充满朦胧之美,可以联想到宁静的夜晚那皎洁的月亮发出温柔的光芒,仿佛暖暖的洒在自己身上;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中苏珊娜咏叹调《美妙时刻将来临》,旋律轻快委婉,根据作者规定的故事情节可以想象到此时的苏珊娜内心激动,盼望着和费加罗的美好约会。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旋律轻快活泼,流畅抒情,可以想象到美丽可爱的维族少女载歌载舞,享受着甜蜜的爱情。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类型是丰富多样的,歌者的想象空间也是无限宽广,但要根据演唱的作品本身来运用与开发,脱离原作品无端的想象是不确切的。

因此,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演唱作品,都应充分开发运用想象力来提高演唱技能,丰富歌唱情感,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可以说,离开想象的歌唱是不存在的,离开想象的声乐艺术更是不存在的。

3 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一般正常思维的人都具有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大小在每个人身上是不尽相同的,都需要后天的培养。特别对从事艺术表演与创作的人更加需要这种能力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们在生活中处理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因此歌者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具备高度的文明和审美理念,具备高素质的修养,才能准确的理解领会作品内容,更全面的完善歌唱,树立正确的声音形象。

(2)扩展知识面,加强文化修养。歌者除了具备与歌唱相关的专业知识、演唱技能外,还应注重相关艺术学科的学习,如:诗歌、戏剧、美术、舞蹈等等。从多种角度,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的学识,知识面越广,积累越深厚,对作品的理解会更细致深入。如同井底之蛙一样只知道歌唱知识,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将是狭隘的,想象力也会受到局限。

(3)注意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感受人间的酸甜苦乐,品味人间的各种情感和情绪。随时观察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画面,善于捕捉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对生活体验越深刻,在歌唱中想象力就会越丰富,越有创造性。

(4)积极参加声乐实践活动。歌者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舞台这个平台,应多创造机会给自己上台演唱,不论是独唱、重唱还是合唱类型都应积极参与。在不断的舞台锻炼中,可以听到同行或观众们的评价、探讨,进行审美交流的同时相互激发丰富的想象,提高歌唱想象力。

总之,想象力对于歌唱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在歌唱中充分调动和开发想象力,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思考,勇于创造,更好的用我们的歌声传达情感,感动观众,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对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想象力 培养

想象,是人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其形象会印在人的头脑中,以后当遇到特定情形时会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这种把原有表象加工后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爱因斯坦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想象之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写作是写作主体以语言文字为符号表达意愿情感和思想认识的一种从心理意识到具体实践的活动,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透视写作行为的过程,即从生活中摄取材料到酝酿构思,到以语言为载体形成文章,其中无不体现着写作主体的观察、思维等智力因素与人格、情感、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作用。想象力作为写作者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

(一)想象可加深对生活的感受。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写好文章,必须广泛接触生活,认真观察生活,仔细体验生活,深刻地思考生活。观察,同时也是积累生活阅历的过程。但多见不一定识广,面对马路上的行人、车流,田野里的歌声、吆喝声,如果什么感受都没有,那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来。有的学生虽然经常坚持写观察日记,但由于缺乏感受生活的能力,写出来的文章仍旧很平淡。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会感受。这除了要积极投入生活,养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外,更重要的还得借助想象,将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形象精辟生动地表达出来。比如蜡烛、春蚕、春雨等往往被用来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里就有想象的功劳,它将毫不相干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完成了对新形象的创造任务。

(二)想象决定着对材料的取舍。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有一些重复的、单调的东西,有一些无意义的琐事,甚至间杂一些低级庸俗的趣味。因此,这就需要想象来丰富充实我们的生活。单纯的记录、简单的“照相”,在写作中是应该摒弃的,而事实上,面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对象,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避免那些呆板的叠加,往往也自觉不自觉地由此及彼,由物及人,推己及人,甚至于借助想象依托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记忆,创造着新的形象。由此可见,想象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反映着写作者的内心愿望,使写作者把生活中产生的经验、理想、观点等散乱无章的断片,收集起来并加以选择,联结形成新的形象,将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化腐朽为神奇。

(三)想象在构思谋篇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生活中有许多引发人思绪的材料,要想把它们整理出来,诉诸篇章,仍然离不开想象。这些材料,有的可能宜于写成戏剧、小说,有的则非用诗歌、散文形式来写不可。一种合理恰当的结构形式,既可以传达作者的思想愿望,又能唤起他人的想象与共鸣。至于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都应事先有个计划,这就好比建桥架屋,材料使用合理,才可能结实牢靠,实用美观;如果使用不当,也许根本建不成,即使勉强建成了,早晚会塌崩倾圯,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想象能帮助作者有效地谋篇布局,“架梁建舍”,写作如果缺了这一环节,文章即使写出来也会漏洞百出,不可卒读。

(四)想象还直接影响到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想象是否丰富,直接影响语句是否具有表现力。比如同样写房屋着火的情形,有的只会作抽象交代:“浓烟弥漫,火光冲天。”有的却会这样写:“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舌要舔着楼板了。”后者显然胜过前者,用词精当、传神多了。一般来说,“想象不丰富的人,是绝不能将一个字,一个形容词、名词等用在最适当的地方。在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时,也无法找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最适当的字来的”。

想象力的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牢固的记忆力。较强的想象力表现为: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想象;善于提高想象活动的新颖程度;善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非现实的新形象;想象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然而,这种较强的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通过实践的锻炼而逐步发展起来。那么,如何培养想象力呢?

(一)积累知识,充实表象。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而丰富的表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由此可见,观察是积累知识、充实表象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凭空想象是胡思乱想。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观察生活,深入思考,作文才会境界高远,充满灵气。其次,还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大学生由于环境和年龄等原因,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阅历相对肤浅,思维深度不够,这对于他们施展想象是极大的束缚。为此,应鼓励他们多深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打短工,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公开比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会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和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二)鉴赏名篇,激感。如果说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干柴,那么,习作者的激情就是火种。丰富的原始表象只有在激情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激情触发想象,而且又渗透于想象过程之中。要培养学生丰富强烈的情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为此,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内在心灵的需求,通过阅读可以寻求心灵愉悦,提高精神气质,增强学识能力。其次,启发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深入到作品中,用心去体验情景、人物和事件,体味作家是如何投入情感,进行想象和创造的。在享受作品美感的同时,达到丰富情感、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三)运用方法,指导实践。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培养,只是为想象提供了大量素材,打好了基础,而要真正巩固和发展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还必须依靠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写作实践。所以,写作教学的重点便是与写作紧密相关的想象力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想象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首先,可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因材施教。例如,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其美术绘画专长,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来再现想象中的景致、人物和情节;对于文科类学生,则要结合他们的语言优势进行训练。如口头作文、看图作文、情景作文,加工或改编作家作品,扩写或续写作品,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写短剧和小品,然后自编自演,把文字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示出来。其次,运用想象的一些具体方法,结合写作体裁的多样性进行训练。例如运用联想想象来仿写各类人物;运用对比想象对作品人物进行比较性认识,运用幻想写科幻作品、神话故事等。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追求创新,尽量开掘新题材、新内容,避免与人雷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写作题目的布置上要推陈出新,尽量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应让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在平时的写作中,许多学生为了赶时间,早已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了,而有经验的写作者都明白,写作细节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想象的轨迹就这样一步步被清晰地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中良.在写作中大力培养想象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