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唇腭裂治疗方案

唇腭裂治疗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腭裂术后; 语音治疗; 回访

[中图分类号] R782.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19-01

腭裂语音是腭裂主要症状之一,它产生于先天性腭裂畸形,通过外科手术可以封闭该裂隙,但外形貌似完整的上腭与正常的腭部功能却存在很大差异,腭咽闭合状况各不相同,加上发音习惯的差别,患者术后语音发音状况也差别各异。综合序列治疗是迄今为止对腭裂患者最有效的但却较复杂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仍有许多患者达不到理想发音效果,并不是随着腭裂畸形的修复而治愈。5%-10%患者术后仍有腭裂语音[1]。语音治疗就是针对不同程度类型的异常语音,对术后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可能的纠正语音障碍的训练治疗过程,最终达到交流和对话无障碍。语音治疗在我国开展有10余年,国内许多医院相继成立了语音治疗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山西语音治疗工作处于探索阶段,为寻求一种合理合适的治疗程序进一步完善语音工作,首先应了解山西语音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治疗前提条件―患者配合训练回访问题,进而才能寻求对其改善的好办法。我科自2006年5月成立语音治疗小组以来,一方面开展了完善的语音治疗,努力纠正山西地方音及发音方式方法提高语音治疗质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回访及疗效,做了很多相关宣教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06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腭裂手术成功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纳入标准:1)年龄3-10周岁;2)排除智力听力障碍;3)无其他合并症;4)家庭地址电话记录详细,方便回访联系。随机分为两组:未教育组50例,教育组50例。

1.2 仪器 同步录音系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语音评估表。

1.3 方法

1.3.1 预约回访 1)寄回访函:快到回访日期时候寄出信函,关怀孩子近期状况,温馨提示定时回访对孩子有益。2)电话或短信回访:语音治疗小组成员可对符合条件的患儿打电话或发短讯询问效果如何,预约回访时间坚持治疗。

1.3.2 预约具体内容 1)确定复诊时间;2)说明语音回访重要性;3)讲解治疗的作用。

1.3.3 专业指导 对所有回访的患儿及家属由医护人员及语音师共同进行一对一指导,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手术效果;2)评估阶段性语音状况;3)进行简单语音治疗,让患者和家属体验语音治疗的作用;4)个别、集体结合宣教,调查不接受语音训练的原因。

1.3.4 讲解内容 1)语音治疗的概念:语音治疗是指用正确的发音方式纠正不良或错误的发音习惯,使患者掌握普通话正确的发音技巧方法。2)语音语言的产生发展:儿童语音发展一般在2岁后形成固定模式,从简单音素到词、句,因而尽量不要错过幼儿最佳语音治疗时机。3)腭裂语音产生原因和研究现况:腭裂语音主要由于腭咽闭合不全和不良发音习惯造成。目前手术、语音、正畸、心理社会的唇腭裂序列疗法已经得到广众的认可并取得明显的疗效。4)语音治疗的年龄: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手术年龄越小,恢复功能越好,语音效果越好。现在一般手术年龄多为l岁半左右。同时语音病理学家也认为该年龄段手术利于正常语音的发育和矫治。5)家长的重要性:家属在旁边跟学并坚持督促指导,一定程度上给予患儿很大的信心及鼓励。家长的重视程度对孩子语音训练效果有很大影响。6)语音训练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沟通、学习技能、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腭裂手术年龄提前也是为了早期干预语音训练。临床证明早期干预语音治疗可有明显疗效。学龄前矫治语音后有助于患儿心理健康成长和适应学校社会生活交流[2]。

1.3.5 语音训练方法及标准 采用一对一即一名语音师与一位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语音师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指导患者发出目标音,有条件者术后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以便语音师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训练[3],并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异常语音进行及时矫正,有必要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行为干预。语音训练目标:能顺利流利发出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句;能够流畅、准确、完整的表达意思;单音节语音清晰度达80%以上,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较准确。

2 结果

2.1 接受教育 50例患者中回访病人38例,语音回访率占76%。未教育组语音治疗回访率为2%。专业指导宣教在回访中是一关键因素,让患者自身深刻认识训练的重要性可以使得回访率大幅增加。

2.2 回访 38例患者评估后情况见表1,经统计回访病人术后语音清晰度多为29-64%,绝大部分为中重度障碍,(根据国内学者将语音清晰度分级如下[4]:≥96%为正常,70%-96%为轻度障碍,35%-70%为中度障碍,0%-35%为重度障碍)。VPI发生率高达26%,回访配合评估治疗的13人,仅占34%,回访能坚持3次以上的仅仅占32%,而所有回访的患者都对我们的宣传专业指导内容表示满意。所以一方面积极宣传我们的工让更多患者加入进来,另一方面提高我们的专业度争取患儿更多的配合,并使之产生浓厚兴趣配合,坚持复诊接受训练。

表138例腭裂术后回访患者评估情况(例)

VPI需行手术依据:1)常规检查:咽腔大或深,软腭长度不足,软腭及咽壁及运动不良;2)发音测试:有过度鼻音和鼻漏气;3)吹气试验2cm;5)鼻咽纤维内镜检查:发音时腭咽部不能生理闭合[5];6)搜集资料时未接受过语音治疗。所有被检者智力正常,无明显听力障碍,熟练掌握普通话。

2.3 对13位不接受语音治疗的患者进行询问 经调查分析(见表2),在不接受语音治疗原因调查中,不重视因素(69%)、交通不便(61%)是被选择最多的原因。因而影响回访治疗的最多的还是没有引起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的足够重视。

表2不接受语音治疗原因结果调查分析

2.4 回访的38例患者中 能够接受完整语音治疗者10例,占13%,男性6例,女性4例。且接受的10名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有了很大提高,语音清晰度判定采用山大一院口腔科语音评估表(训练前平均45.9%提高到训练后平均91.3%,平均提高了45.4%,经t检验,P<0.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故而只要遵循指导,坚持完善语音训练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表310例患者语音训练前后清晰度测试评估结果(%)

3 讨论 完整的序列化治疗是治疗腭裂患儿的首选,需要坚持语音随访和语音康复治疗。目前我省唇腭裂知识卫生宣教普及率低,众多腭裂患者对语音治疗缺乏了解,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患者依从性差,并且山西受地方语音很多影响,因而给语音训练带来很多的阻碍因素。语音教育普及应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方式,它关系到术后患儿诸多的心身发展以及良好适应社会的问题。积极有效的语音训练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并且消除了患儿由于言语障碍而导致的二次障碍-心理障碍[6]。

我们分析可以看出宣传教育在提高患者语音治疗回访配合训练治疗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分析好多拒绝回访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进行改进。为了能让更多的腭裂术后患者得到有效果的语音治疗,我科拟采用以下措施:1)家庭住址偏远但又想接受语音治疗的患者,通过医院网络平台或者电话复诊进行语音治疗,根据患者接受的情况每月或者半年到语音室让语音师面对面评估并指导1-2次。2)语音知识宣传,通过组织培训班或者家长联谊会以及到各地区做知识宣教散发训练手册及光碟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唇腭裂语音治疗当中[7]。3)在山西省地级市设立定期回访点,方便当地的患者深入了解语音训练这项工作的内容及深远影响,进而提高复诊率及配合语音训练治疗。4)病人从入院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教,必要时进行行为干涉。5)与妇产科合作,对新生腭裂患儿的家长进行宣教,对3岁以下低龄患儿可先由父母进行一些初级的发音指导练习,即早期语言管理,对诱导患儿形成正常发音有一定的帮助[8],而系统的语音训练治疗应在学前期内完成[9]。加强患者对语音治疗的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要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准,宣传我们的工作内容,赢得社会广泛配合,让更多的成员加入逐步完善我们的治疗程序,在目前的取得的成绩上更进一步,继续观察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徐岩,武付花,刘峰等.腭裂语音及其治疗现状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6).

[2] Goudy S,Lott D,Canady J,Smith RJ.Conductive hearing loss and otopathology in cleft palate patient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34:946-8.

[3] 李青云,邱蔚六,王国民等.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2,2(4).

[4] 李峰,李新明,王海滨.唇腭裂患者术后早期语音功能训练影响因索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l(6):1211.

[5] Adriane L.Baylis,Ph.D.Benjamin Munson,Ph.D.Factors affecting articulation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 and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or velopharyngeal dysfunction:A preliminary report[J].Cleft Palate Craniofac J,2008,3,45(2):193-207.

[6] 傅豫川,黄洪章,汪传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研究与进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5.

[7] Joan D’Mello,Sanjay Kumar.Audiological findings in cleft palate patients attending speech camp[J].Indian J Med Res,2007,6:777-782.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预防措施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胎儿期形成的各种异常,包括形态结构及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1]。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其发生率在4%-6%,它不仅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婴幼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成年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2]。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3]。永康市自1999年起开始出生缺陷的监测,现将各接产医院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病特点,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永康市各接产医院出生的孕满28周(孕周不详,参考出生体重≥1000g)到产后7天内的(活产、死胎、死产及治疗性引产)所有围产儿做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诊断标准依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中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观察、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由已接受过出生缺陷监测培训的医生进行体检,发现出生缺陷儿,认真填写国家统一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季报表》,将出生缺陷登记卡中的产母情况、缺陷儿情况、出生缺陷诊断、孕早期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7-2011年共监测围产儿28835例,确诊出生缺陷儿32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11.41‰,与李智文等报道的全国平均水平(11.0‰)接近[4]。其中2007-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P

2.2 孕产妇年龄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关系

不同年龄组的孕妇,其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是不同的,

2.3 出生缺陷类型构成顺位

确诊的出生缺陷类型前五位分别是多指(多趾)、外耳其他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占总出生缺陷的63.22%,详见表3。

3 讨论

同全国以及国内其他地区情况类似,永康市从2007-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上升,原因可能与我国自2003年取消“强制”婚前检查,致使一级预防关口缺乏有关。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永康市从2009年五月份开始,实行“政府买单,免费婚检”政策,恢复婚检工作,下半年婚检率从上半年的0.85%上升到90.10%,直至2011年总婚检率达到93.78%,新婚夫妇婚检率更是达到100%,故2011年的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仅为8.61‰。这充分说明了婚检是优生优育的第一道防线,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2007-2011年,永康市出生缺陷发生顺位最常见的分别是多指(多趾)、外耳其他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这与全国其他地区报道的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的顺位大致相同[5],所不同的是永康市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比较低,这与永康市向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在孕前三个月及早孕三个月内规范服用叶酸有很大关系。

孕妇≥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年龄,所以对于35岁以上的孕妇,我们在孕期保健的同时,要及时告知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倡最佳年龄生育,同时做好高危妊娠的管理。

综上所诉,出生缺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应贯穿于围婚期、围孕期、围产期等,各个环节干预措施的成败均直接影响到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级预防被公认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最佳措施。要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我们要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做好是受孕前干预,防止缺陷儿的发生,包括对育龄夫妇进行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以及孕前保健、科学的指导孕妇在最佳年龄及身体状况下受孕;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的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预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及辐射、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其次,要做好产前干预,在出生缺陷胎儿发生之后,通过各种手段检出严重缺陷的胎儿,阻止其出生。最后是出生后干预,缺陷儿出生后,要及时检测诊断,尽早对出生缺陷进行相应治疗,为患儿制定有效地治疗方案,防止缺陷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丁秀琴,郭瑛泉,张玲等. 甘肃省2001~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94-96.

[2] 丰有吉等. 妇产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9.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64-2

1997年5月,上海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推广孤残儿童的康复,残疾儿童的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而早期干预既可以以家庭为基础,因此寻找适合孤残儿童的家庭康复护理,值得进行研究。我们选择2001年9月我院家庭寄养儿童122例,进行3年的研究和追踪观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孤残儿童122例,其中男72例,女50例,1~3岁52例,3~6岁30例,6岁以上40例。残疾情况,脑瘫,50例,弱智,30例,癫痫,18例,唇腭裂,13例,正常,12例。

1.2方法

1.2.1家庭康复前准备首先由我院康复医师对每个寄养到家庭的孤残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确立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其次选择寄养家庭,要求寄养家庭住房宽敞,经济条件中等以上,家庭气氛和睦,寄养家长身体健康,富有责任心,爱心,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最后根据家庭状况和寄养儿童进行合理配对。家庭训练人员由家长担任,分为主训练员和次训练员,主训练员由寄养母亲或主要领养人员担任,对其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担任训练工作。次训练员由家庭其他人员担任。

1.2.2家庭康复方法由我院康复师根据每个孩子的残疾程度制定康复计划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二”的训练为主,大的方面和正常儿童一样,如小于3月的儿童以抚摩、触觉、视听训练为主,大于3月的儿童根据运动发育规律训练,主要有正确的抱姿、卧姿、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立、行走等大运动的训练,同时还兼有精细动作、自理、语言、智力、行为、社交、游戏等的训练。年龄大于3个月的孩子保证每日进行空气浴和日光浴,每天有时间与家庭正常儿童交流并鼓励家庭带儿童到公园、动物园、菜市场、商店等进行实地训练。不同残疾的儿童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如脑瘫儿童每日进行牵伸、按摩、学习基本动作模式等。家长在实际的操作期间如有疑难问题,院康复医师可随时到家庭进行实地指导,真正的将院内康复和家庭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

2评定

2.1程度分级评定及疗效评定由康复医师对每个患儿进行康复后的ADL评定,计算有效值[4]。ADL评定表50项,满100分。

2.2程度分级评定标准(1、轻度:ADL评分降低35%以下);(2、中度:ADL评分降低35%~50%);(3、重度:ADL评分降低50%以上)。

3结果分析

残疾类型与康复训练疗效经过3年时间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97.5%,其中显效93例(77%),有效26(23.8%)。

4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孤残儿童照料新概念正在形成并达成共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儿童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家庭寄养是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好途径。而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优点有:(1)儿童对寄养父母易产生亲和力,依恋感,对寄养家庭环境比较熟悉,易建立交流、合作的态度;(2)寄养父母或主领养人已进行数次操作前培训,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技能与护理技能;(3)训练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灵活,强调全方位的安全护理和全面康复,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4)费用低;(5)覆盖面广。研究表明,要使孤残儿童全方位的发展,家庭寄养是提高儿童照料水平的重要模式,使其改善各方面的活动功能,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将来能从事一定的工作,回归于社会。

参考文献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牙弓宽度

[中途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8-0661-03

Changes in auch width after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GONG Gui-yun,CHEN Jie WAN Hui-zi,SUN Qi-tao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Gaomi People's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Gaomi 2615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arch width i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ch after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MethodsThe pre- and post-treatment study model of 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measured of which 20 patients with 4 pre-molar extraction was in the extraction group,while 20 patients with nonextraction was in the nonextraction group.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the canine and molar regions from the most labial aspect of the buccal surfaces of the canines and the molars. So make ANOVA. ResultsThe mandibular intercanine mean width and maxillary intercanine mean width of the extraction group were increased in both pre- and post-treatment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the nonextraction ,the upper first-molar widt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or after treatment(P<0.05).However, in the nonextraction group, changes of the widt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treatment groups(P>0.05).ConclusionExtraction does not result in narrower dental arches than nonextraction treatment.

Key words:extraction;nonextraction;arch width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主要因牙量与骨量不调而造成。对于严重拥挤的错牙合患者,目前临床上很多病例采取拔牙矫治。据研究[1]报道,拔牙病例约占矫治病例的64.6%,而第一前磨牙减数占总减数的76.2%。然而,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仍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选取40例固定矫治器(其中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20例)完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尝试寻找影响拔牙选择的因素,为临床恒牙期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口腔正畸科选择40例(男16例,女24例),在2008~2012年矫治完成的安氏I类错牙合病例,以矫治前后模型为研究对象。选入标准为:①初诊年龄13~25岁;②无唇腭裂或其他颅面综合征;③无先天缺失或多生牙;④无牙周疾病,全身健康。其中,20例采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法为拔牙组(拔牙组拥挤量为7.5~14.1mm,平均12.26+2.46mm),另20例采用非拔牙治疗,为非拔牙组(非拔牙组拥挤量为4.0~8.0mm,平均6.26+0.74mm)。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生矫治,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经过系统的正畸治疗,矫治后均达到正常牙合的6项标准。

1.2数据采集:治疗前后均使用同一品牌的材料,由同一工作人员制取记存模型,模型要求准确无变形,完整无气泡。对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牙弓测量,测量项目及标志点为:①尖牙间宽度:两侧尖牙牙尖顶点间的距离;②第一磨牙间宽度:两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牙尖顶点间的距离。每个项目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对矫治前后各组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拔牙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3讨论

由于人类食物逐渐精细,咀嚼器官正慢慢退化,但颌骨退化的速度大于牙,因此,容易造成牙量骨量不调,形成牙列拥挤。对于大部分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的目的主要是解除拥挤,从而改善面形,达到良好的咬合关系。然而,在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中,拔牙与否是一个复杂而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矫治时间的长短,矫治操作的难易及最后的矫治效果,关于这方面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较多研究[2-4],有些学者仍对拔牙后的矫治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矫治后牙弓变窄,牙弓不足以填充口腔的腔隙,微笑时颊侧容易出现“黑三角”,即在“颊廊区”造成暗影,影响患者脸部美观;也有学者认为[5-6],无论在尖牙区还是磨牙区,拔牙矫治并不会使牙弓变小,反而会使尖牙区的宽度增加。

大多数牙合生长发育的测量研究表明,牙弓宽度的生长在10~12岁,尤其是恒尖牙萌出时明显增宽,13岁以后牙弓宽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不太明显,本研究中所选病例的初诊年龄为13~25岁,基本排除了生长因素所带来的牙弓宽度的差异。

本研究中,拔牙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增加,与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8]。笔者分析与以下因素相关:拔除第一前磨牙后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到达牙弓中更宽的部位,从而使尖牙间宽度增大,下颌尖牙远中移动到达牙弓中更宽的部位并受到较大弓形弓丝作用,同样会导致下颌尖牙区宽度增大。

上颌尖牙位于牙弓转折处,起支撑口角的作用,拔牙后此间距离增大,故不支持拔牙矫治后微笑时口角处“黑三角”的理论,因此,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不会造成牙弓缩窄,相反有助于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同时改善患者侧貌突度。

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矫治后均显示,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9]。牙弓宽度的狭窄与错牙合的发生机制有关。牙列拥挤的病因为牙量骨量不调,除受遗传和进化的影响外,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酸性物质的过多摄入,乳磨牙容易发生龋齿早失,特别是第二乳磨牙早失造成第一恒磨牙前移,将导致牙弓长度的减小,恒牙错位萌出而发生拥挤,另长期食用精细食物使咀嚼功能得不到足够发挥,导致齿槽颌骨发育不足,这些都决定了牙列拥挤错牙合畸形磨牙及磨牙齿槽宽度的狭窄及牙弓长度的减小。

总之,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不会造成牙弓狭窄,因此通过拔牙矫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不会影响微笑美观。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

[2]Gianelly AA.Arch width after extraction and nonextraction treatment[J].Am J Orthod ntofacial Orthod,2003,123(1):25-28.

[3]Ward DE,Workman J,Brown R,et al.Changes in arch width.A 2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J].Angle Orthod, 2006,76(1):6-13.

[4]那宾,邵菊萍,白雪芹.Damon技术及MBT技术对安氏Ⅱ1拔牙病例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4):499-501.

[5]田亚,刘新强.安氏I类牙列拥挤错牙合牙弓及牙槽弓宽度测量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报,2009,45(3):264-266.

[6]董作英,刘东旭.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5-357.

[7]Bishara SE,Jakobsen JR,Jokobsen T,et al.Arch width changes from 6 weeks 45 years of age[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7,114(4):401-409.

[8]何文丹,刘英志.Damon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6):360-362.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正畸;正畸诊断与设计;三维头影测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舌侧矫治;隐形矫治;唇侧矫治

1数字化技术在病例资料采集中的应用

1.1三维颜面成像

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日益提高,对于多数患者而言,正畸矫治的首要目的是美观。主诉的转变要求医生从制定方案时就更加注重软组织形态轮廓。然而利用面相和二维的X线片评估患者软组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采用莫尔云纹、三维激光颜面扫描、立体摄影、激光三维扫描等技术对软组织进行重建和三维测量[1]。莫尔云纹法具有成本低、非介入性等优点,但其面部重建不够直观且灵敏度较低;激光扫描精度高,立体重构快捷逼真,但其易伤害眼睛,只捕捉表面形貌而无法观察软组织质地,易增加运动伪影;立体摄影为非介入性测量方法,具有安全无创、拍摄迅速、无运动伪影等优点,但对平滑部位的匹配存在问题;激光三维扫描安全、快速,但容易出现盲区。现三维摄影测量(digital3dimensionalphotogrammetry,3DMD)系统应用较为广泛。治疗前进行三维摄影,3DMD可评估治疗前的软组织状态,并展示治疗后的软组织移动范围,治疗中和治疗结束进行3DMD拍摄,可做疗效对比评价。其便于数据存储和查询,可对归档的图像进行后续的反复分析,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13]。三维颜面成像技术可用于:与正常值对比,发现患者的三维异常数值;采集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三维软组织数据,比较正畸过程中的颜面变化;与其他来源的硬组织数据整合,形成包含软、硬组织的完整三维颅面模型,从而用于诊疗设计或医患沟通。尽管三维颜面技术有诸多好处,但其技术不成熟、价格昂贵、对设备要求高等特点限制了临床中的应用。

1.2数字化牙模型

牙模型是患者口内结构及咬合关系的复制,在正畸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是石膏模型,但存在易磨损、易丢失且耗费存储空间等缺点。现具有精确性、便利性及可重复性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模型的获取方式有多种。近几年口内扫描作为一个新技术,以其优越性正迅速发展[4]。口内扫描通过仪器直接获取患者口腔内信息,并通过连接网络直接将信息传输至矫治设计公司进行相对应的加工、诊断、设计,并生产虚拟排牙动画,使医生和患者更直观地了解矫治流程。口内扫描避免了材料的变形导致的误差,精度较高,同时省去了取模及邮寄等繁琐步骤,使整个过程更方便,且节省时间、有利于远程会诊,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正畸临床[56]。

2数字化技术在正畸诊断设计中的应用

2.1三维头影测量

随着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生可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进行三维头影测量获取三维信息,并构建三维软硬组织结构,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线距、角度、比例等指标的分析。三维头影测量一般使用3~4个解剖标志点确定测量平面,且测量的角度为三维面角,与传统方法略有不同。三维头影测量可分别测量颅骨两侧数据,无扭曲放大,且可测量面积、体积以及线距和角度等测量的精度高,从而更有利于医师全面地分析牙齿、颌骨及颅面进行三维观测[79]。但是,三维头影测量目前对于面角的测量以及参考系的建立仍是难点,有待进一步研究[1011]。2.1.1埋伏牙埋伏牙可引起错畸形、牙根吸收、感染等病理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颅颌面发育。现临床多采用CBCT对埋伏牙进行三维信息的获取:埋伏牙的数目、形态、大小,与邻牙及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牙根吸收程度,周围囊肿及骨组织的厚度。根据CBCT观察与测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如埋伏牙开窗暴露部位,牵引方向及牵引力大小等,规避治疗风险[1213]。2.1.2气道分析呼吸因素可影响颅颌面的发育,口呼吸通常可造成上前牙前突、上牙弓狭窄、唇肌松弛、开唇露齿、唇外翻、下颌及舌位下降,脸型变长等畸形。而正畸临床中上颌快速扩弓与正颌手术等治疗方法可能改变气道大小。CBCT的应用让正畸医生在三维方向对气道进行分析,实现了鼻咽、口咽、喉咽的体积、截面积、容积等数据的测算,更好地对呼吸因素进行诊治,正确评价正畸对气道造成的影响[12,14]。2.1.3颞下颌关节正畸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畸医生利用CBCT影像获取颞下颌关节的三维信息,准确观测关节情况,辅助正畸诊断设计[15]。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目前部分软件可实现记录下颌运动并将下颌运动与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整合,从而在计算机上重现下颌运动情况并同时观察关节在运动中的变化[12]。

2.2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正畸诊断设计中,有时为观测预期矫治效果而进行排牙实验,即在模型上进行牙齿的重新定位。但是传统的排牙实验存在操作步骤繁琐、精度不足,缺少对牙根的定位等诸多缺点。随着数字化模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更准确、更有利于观测的计算机模拟排牙技术[16]。计算机模拟排牙避免了传统排牙的复杂步骤,且利用包含牙冠、牙根及颌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以往排牙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骨开窗、骨开裂,使排牙更符合个体解剖生理特征[17]。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治疗等手术辅助设计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正颌手术为例,数字化正颌外科包含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与模拟、三维打印与板处理、正颌外科手术实施、手术效果反馈与资料回收、多方核查与记录等步骤[18]。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手术治疗成为快速、精确且便于医患沟通的治疗方法,获越来越多正畸—正颌医生的青睐。

3数字化技术在隐形矫治中的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数字化技术与口腔正畸相结合的最好体现之一。自1997年Align公司推出Invisalign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以来,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适应症从低难度的轻中度拥挤不齐到高难度拔牙、重度深覆等病例,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福利[19]。无托槽隐形矫治首先需通过间接法或直接法获取患者的三维数字化牙模型。间接法即用硅橡胶印模获取患者的全牙列信息。直接法采取口内直接扫描,目前主要的口内扫描仪有iTero(Cadent,美国),Trios(3Shape,丹麦),LavaCOS(3MESPE,美国),CEREC(Sirona,德国),Emodel(GeoDigm,美国),IOSFastscan(IOSTechnologies,美国)等。以Invisalign公司的iTero为例,医生将口内扫描仪的光学扫描探头伸入患者口内直接对牙齿、粘膜等软硬组织进行扫描,实时获取患者三维牙数字化模型,简便高效而精准[2021],且iTero2代让口内扫描从最初的口内间断扫描转为连续扫描,熟练的医生数分钟即可完成口内扫描,缩短了扫描操作的耗时,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研究显示,多种口内扫描仪均能获取精确的三维牙基本信息[22]。通过隐形矫治,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CAD/CAM)模拟排牙,可预见矫治效果,且隐形矫治能够实现数字化模拟排牙所预设的前牙转矩[23]。但是,现阶段数字化技术与隐形矫治的结合有待完善,在临床中,有时牙齿可能并不会完全按照虚拟排牙软件设计的方向移动,造成牙齿实际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出现偏差,必要时重新进行口内扫描和设计[24]。

4数字化技术在固定矫治中应用

4.1唇侧矫治

随着矫治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崛起,基于个性化而制作的矫治器应运而生。目前固定矫治中,选择唇侧矫治的患者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但是,针对唇侧的数字化个性化矫治主要集中在个性化虚拟排牙、精确定位的托槽粘接和弓丝成形方面。以Ormco公司的Insignia系统为例,获取患者的三维数字化牙模型后把每颗牙齿根据重要的解剖及咬合标志点分成单独的图形元件,再根据数据库形成匹配的虚拟牙根形态,协助医生评估合适的牙根排列形态和空间,并生成最佳咬合接触状态的位置。医生可根据患者牙情况进行精细调整,该软件提供调整后对侧牙咬合变化的反馈,细化到咬合的深度、牙尖接触的位点和牙龈边缘的变化等。根据最终方案应用3D数字化打印技术生产出个性化的转移托盘模版,实现托槽准确定位与粘接。Penning等[25]对应用唇侧DamonQ托槽粘接系统和使用Insignia粘接系统的180名患者进行各项指标对比,发现两组矫治时间和疗效无显著差异,但Insignia粘接系统托槽的脱落率和复诊次数却较高,说明此类矫治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内一项新的研究结合逆向工程技术与Pro/E三维软件,设计并初步制作了与患者牙齿唇侧面高度匹配的个性化托槽基座模型和控制力可调式装置,该新型托槽可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且与牙齿唇侧形状匹配性好。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针对唇侧的定制托槽面世[26]。

4.2舌侧矫治

舌侧矫治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其隐蔽性较好,但由于设计和操作相对复杂,并未在中国广泛使用[27]。1999年,Wiechmann将[28]CAD/CAM技术应用于舌侧托槽的设计、生产和加工,同时使用机械手弯制弓丝,使矫治过程变得简单而个性化。2005年,数字化、个性化的舌侧矫治系统Incognito问世,实现了根据牙体情况调节托槽形态,使底板完全适应牙面,真正为每一颗牙齿量身定做。设计完成的托槽数据由3D打印机打印蜡型,经过包埋、抛光等得到个性化托槽,配合个性化转移托盘和弓丝。但目前由于对槽沟精度和抛光程度要求较高,3D打印成本较高等原因尚未出现直接打印生产金属正畸托槽的成熟商品。现有临床医生通过CT或非接触式激光扫描采集牙模型数据,经反求技术(镜像方法)转化成牙齿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确定方案后用选区激光熔化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设备制造个性化舌侧托槽。该方法原理为使不锈钢粉末逐层熔化、堆积最终成型,在水平轴和z轴方向上,底板的制作误差分别小于0.01mm和0.1mm,精度和力学性能均达到使用要求,且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舌侧正畸托槽。Brown等[29]验证了CAD/CAM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能够显著缩短矫治时间,因其个性化的托槽设计和精准定位实现了牙齿的精准快速移动。关于对比唇舌侧矫治系统的矫治效果研究发现,唇侧矫治系统在直立倾斜牙齿的效果优于舌侧矫治系统[30]。然而,还有研究证明舌侧矫治系统能实现个性化矫治目标,并且减少托槽粘接面的脱矿[31]。

唇腭裂治疗方案范文第6篇

交互互性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特殊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操作,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等自然技能,实现对环境中对象的操作;计算机则根据学习者的身体运动等,来实时调整环境中相关对象的状态。这种交互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以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办学成本。构想性构想性是指虚拟环境赋予学习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虚拟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和操作,进行自主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构思性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可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V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VR技术改变了人机交互的被动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医学教育领域,VR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虚拟解剖学、虚拟实验室和虚拟手术等。虚拟解剖学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医学院医用数学和计算机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名为VOXEL—MAN的虚拟人体系统,它包括人体每一种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经等任一部分都是三维可视的,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模拟解剖过程。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任意选择观察视点,可以做内窥镜观察,也可以作立体观察;(2)任意模拟解剖、手术和穿刺;(3)模拟放射成像;(4)可以得到任意器官和组织的名称、类型、描述以及结构等解剖信息;(5)可以测量器官或组织间的距离[1]。虚拟实验室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制的Grope应用VR技术进行复杂分子合成实验,研究人员在VR境界中控制药物分子模型,通过所模拟分子的分子力反馈测试出把该药物分子安放在其他分子的结合基上的最佳方向,即所谓的“分子入位”。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分子模型,把所有相关类型的药物连接在一起,并将其锁定在病原体上,从而解除病原体的致病能力。药物设计师戴上三维实体眼镜,在屏幕上观察分子结构的立体图像,使分子间能相互结合,研究人员正在用这种方法研制抗癌药的合成[2]。虚拟手术自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虚拟手术仿真系统用于观察关节移植手术的过程与结果以来,虚拟手术仿真技术已经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实际应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软、硬件的不断发展,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了不少基于虚拟现实的手术训练系统,例如Choi等研制了食管镜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受训者感受到与虚拟软组织的接触并显示食管的变形和切割[3]。Wang等研制了神经外科手术训练模拟系统,该系统通过可实时更新脑组织形变的三维立体显示和双手力反馈装置,能够模拟手术器械的穿刺、牵引与切割。此外还有子宫镜手术训练模拟器、白内障手术中的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训练模拟器、外科清创术模拟训练系统,用于计划与实施唇腭裂修补手术的模拟系统等[4]。Banks等将20名住院医生分为两组,一组利用输卵管结扎术训练模拟器进行训练,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表明使用模拟器的受训者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操作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5]。van—Dongen等利用Lapsmi微创手术模拟器对不同资历的医生进行训练,结果证明模拟器不仅能提高新医生的手术操作技能,而且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也有帮助,有经验的医生在把新的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之前能反复地进行模拟,以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6]。国内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开发了各类虚拟手术训练系统。如谭珂等研制的用于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仿真训练的鼻内窥镜虚拟手术仿真系统[7],以及熊屏山等研制的虚拟膝关节镜手术仿真系统[8]。

医学开放教育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的不足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没有实践、只有纯理论的学习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医学开放教育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平台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开放教育开设专业、课程多,实习实训场所和设施的投资大、建设难度高,师资力量紧缺,管理困难。(2)实验的近距离和集中性要求与开放教学的远距离和分散性教学模式的矛盾。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为成人在职学生,工学、家学矛盾突出,采用的是在有一定资源引导、教师辅导条件下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集中面授辅导的时间不多,实践时间相对更少,实践内容少且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好一门课程的实践要求。(3)目前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大致分为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部分课程有一些教师讲课的录像资源。文字教材和录像资源很显然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学习帮助不大;至于网络资源,大多数为文本资源,有相当部分内容是教材搬家、习题罗列,另一部分又是教师的讲课录像,虽然也有部分的案例教学。总体上看,资源缺乏实践教学,缺乏医学教学的直观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现在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不能提供全面具体的实验环境,学生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部分实验操作(只是基于FLASH制作的),而不能亲身参与。

应用VR技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从VR技术的特点和目前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可以看出,医学开放教育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的不足之处,很多都可以通过VR技术得到解决。例如,通过虚拟仿真三维软件技术建立的人体结构模型,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人体模型进行浏览,在模型内部“漫游”让学生非常直观轻松地学习人体解剖结构。又如在学习人体组织结构时,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学生直接带到人体内部,了解人身体内部复杂的神经、血管等各个组织器官结构。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利用VR技术,向学生展示细胞分裂增值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学习中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与细胞结构结合。展示细胞的空间三维性,有机配合高倍显微镜的拍摄图像,较完美的表现细胞的生长增值过程[9]。虚拟实验室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实验学习环境,学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开放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劣势,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在虚拟实验室的学习,可以完成大纲要求的课程实践内容,了解到医学发展中较前沿的一些仪器使用和进行操作后出现的各种结果,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的目的。虚拟手术教学是VR技术在医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应用。传统的手术训练一般是采用现场观察和操作以及动物实验等方法进行的,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不能重复进行,可能会给操作对象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等。VR技术使这一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由于VR技术能够虚拟出“真实的世界”,可为操作者提供一个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训练环境。运用该技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虚拟的场景内,体验并学习如何应付各种临床手术的实际情况,通过视、听、触觉感知等多种器官了解和学习各种手术实际操作。虚拟环境还为操作者提供了方便的三维交互工具,可以模拟手术的定位与操作;在高性能的计算机环境下,还可以对手术者的操作给出实时响应,如在外力作用下的软组织形变、撕裂、缝合等,使手术者操作的感觉就像在真实人体上的手术一样,既不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又可以重现高风险、低概率的手术病例[10]。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将VR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给教师提供了方便,减少了管理成本和难度,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VR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开放性、高效率等特点,学生只需要一网的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实验学习,这是创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全新办学理念。要使这种理念确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观念,重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学校应高度重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现实教学中,加大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投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自建、共建、引进等方式完善医学虚拟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积极性和效率,鼓励教师去定期全程学习,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以及切实可行的奖励制度,保证培训时间和实效。同时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还要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和案例教学让学生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虚拟医学教学环境知识情境教育学习中的本质意义在于促进知识更好地迁移,使知识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无生命转化为有生命。医学虚拟实验模拟真实实验场景,人机非线互操作,形象、直观地呈现实验内容。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拖拽、键盘输入等操作虚拟实验来获取知识,由于整个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自主完成,学习者能否成功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否在虚拟情境中有效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知识有效迁移,显得尤为重要。对医学生而言,虚拟学习如果无法迁移到临床病例中,学习即没有发生,将知识情境引入虚拟学习,能一定程度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具体虚拟医学教学环境设计中,应该注意提供完整的知识链条,增加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紧密相关度,既要考虑背景知识(前期知识)情境设计,也要考虑知识学习情境以及知识应用情境的设计,应该把这三个层面情境有机整合起来,使学习者在虚拟体验中获得完整概念,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11]。例如,把一个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发病机理的资料准备充分,然后设计一个有关该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的虚拟系统。注意将这种疾病的背景知识和具体发生条件考虑进去,这样就可以把课本上、资料上、或是教师讲授的比较刻板的学生不感兴趣的病例虚拟为现实的医学场景。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有不同的诊断方法与途径,同时还有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不同的治疗效果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兴趣,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主动去研究这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让学习更充分、深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