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脊柱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3-01

老年脊柱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是老年人不慎摔倒所致,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因为性激素的减少,骨质流失很严重,容易出现骨折。[1]现将我院脊柱外科所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一起探讨其临床特点,从而找出对应的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09年3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46例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55~87岁,平均(63.6±12.1)岁;其中颈椎骨折21例,胸腰椎骨折25例。骨折类型:单纯压缩骨折20例,骨折伴脱位10例,爆裂性骨折16例。所有患者均在检查骨密度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原因:跌倒摔伤。

1.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骨折的类型,其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3例,颈椎骨折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的有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7例,8例患者无脱位且无神经压迫,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且有明显的腰背痛,采用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

1.2.1 颈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并且神经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绝对卧床1月,并采用枕颌牵引,下床活动后需佩戴颈托,2月后拍片复查,无异常者可取下颈托,注意活动范围。对于伴有脱位及神经受损的患者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后1月余可佩戴颈托适当活动,半年后恢复正常活动。

1.2.2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小于1/3的患者给予1月余的骨盆牵引,此间应绝对卧床,之后戴固定腰带后适当下床活动,3月后可解除腰带,正常活动。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的患者给予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而有脱位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程度不同选用不同类型后路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2周后戴固定腰带可适当下地活动,3月后解除腰带,恢复正常活动,无反应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经治疗2年后,随访46例患者生活均基本自理,在拐杖等简单辅助工具下不妨碍日常活动,出现四肢麻木2例,活动不便5例,感觉障碍3例,腰腿痛5例。复查X线片可见术后椎体前方压缩率平均为6%,较术前平均椎体前方压缩率52.3%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脊柱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性激素分泌的减少,骨骼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骨质的吸收大于骨质的形成[2],而使骨密度逐渐变薄,脆性增加,这样以来,仅仅是轻微的外伤也可以导致骨折的发生,有报道显示,每当骨密度下降一个标准差,骨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3倍[3],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其骨质疏松更为明显,临床上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骨折的发生率更是远高于同年龄的男性,所以对于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应解决其在根本上的原因[4]。加强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选择合理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并且在骨折发生后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更可以使骨折所带来的疼痛有效缓解,这是因为疼痛不仅仅是骨折伤及神经及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同时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全身性疼痛。当然,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预防脊柱骨折的再次发生[5]。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果发生脊柱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制动,则会导致各个器官的衰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逐渐消耗老年人的体力,甚至有病死的可能,所以,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能行手术的尽早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其卧床的时间,使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锻炼,利于骨折的恢复,并且使各个器官的功能没有较大的损害,对于远期老年人的生活有较大的意义[6]。

总之,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从根本上杜绝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但当老年人不慎外伤发生脊柱骨折后,则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病情的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能够早期活动、早起恢复为目标,使其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或影响减到最低,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兆忠,李万根,林伟,等.血糖控制对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196~197.

[2]郁文,武勇刚,贾励军.椎弓根后路固定在骨质疏松伴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中国骨伤,2004,17(5):285~286.

[3]沈铁城,江红卫,徐晓峰,等.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46~47.

[4]王华东,史亚民,侯树勋,等.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2):91-94.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压缩性;护理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将越来越多。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我国部分省市统计,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59.87%,每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止痛,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该方法不仅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而且能将压缩的骨折椎体复位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可以矫正后凸畸形[3],有研究证实pkp手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优点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和接受[4,5]。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本文将我科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疗效及护理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背部或季肋部疼痛症状,活动后加重,均无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133229.cOm按治疗方法分成2组,其中pkp组45例,男15例,女30例;年龄56~92岁,平均年龄73.5岁;其中12例有轻微外伤史,33例无外伤史;传统保守治疗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岁;9例有轻微外伤史,31例无外伤史。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2 治疗方式

1.2.1 pkp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小组操作完成。患者取俯卧位, 垫高胸部及髂前上棘使腹部悬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全麻或局麻,在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采用美国kyphon公司生产的微创器械及特制球囊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观测球囊扩张和骨折复位情况,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扩张压力显著增大时停止扩张球囊并取出,将调制成牙膏状态的骨水泥注入椎体。所有患者均完全耐受手术,术中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以及球囊破裂情况,术后均无特殊不适和神经症状,未出现脊髓受压和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卧6、12 h后坐起,24 h后下地活动。

1.2.2 传统方法:卧硬板床休息8~12周,对症止痛药物治疗,红外理疗2次/d,2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测量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评分,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3)对患者出院后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和治疗费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术前2组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对患者出院后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随访,pkp组使用止痛药物明显低于传统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1 2组各项评估指标比较表2 2组治疗前及出院时vas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表3 出院后止痛药物应用的随访结果例

3 讨论

3.1 疼痛护理 pkp组:疼痛缓解立竿见影,术后24~48 h可下床活动[7],45例中只有1例术后使用止痛泵,出院后仅3例需间断口服止痛药物。而传统组40例中有28例使用止痛药物,持续2~3周,急性期过后才慢慢缓解。

3.2 并发症的护理 pkp组中并发症出现较少,主要由骨水泥渗漏引起[8],护理相对简单,1例发生了单体肺栓塞,后转我院呼吸科后治愈出院,且该患者有吸烟病史30年,肺功能差;1例发生急性肺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出现过敏性哮喘,经抗炎、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者有13年过敏性哮喘病史。而传统组中,30例患者,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最严重者由于肺功能恶化而致死亡1例;5例泌尿系感染;3例压疮;2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抢救治疗成功。

3.3 卧床的护理 pkp组卧床时间短,减少了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传统法方法必须卧床8~12周,给家属和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负担,是对国家医疗资源的浪费。

3.4 生活质量 pkp组由于住院天数少,下地时间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而传统方法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患者情绪低落,无价值感,自觉是家庭的负担,对患者的精神损害巨大。另外,保守治疗不能阻止脊柱后凸畸形的发展[9],有1/3的患者需忍受疼痛和随之而来的进行性功能下降、活动受限[10]。长期卧床还会导致骨量的继续丢失,进而导致新的骨折发生。pkp不但能够迅速缓解疼痛,而且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椎体高度[11],重建脊柱的正常力线,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满意度 pkp组满意度100%,与医护关系和谐,融洽。而传统组治疗效果不显著,满意度仅30%,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和家属与医护关系紧张。

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确切,能显著快速且持久地控制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短,患者满意度高,为老年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对围手术期护理判定以及患者的配合、经济状况要求高。

【参考文献】

   1 genant hk,cooper c,poor g,et al.interim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 force for osteoporosis.osteoporos int,1999,10:259264.

2 刘冰,付蕊红,楚倩,等.过伸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鼠性压缩骨折.河北医药,2008,30:11821183.

3 ledlie jt,renfro mb.kyphoplasty treatment of vertebral fractures:2year outcomes show sustained benefits.spine,2006,31:5764.

4 berlemann u,franz t,orler r,et al.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eur spine j,2004,13:496501.

5 谢晓勇,李平生,李玉茂,等.骨质疏松性脊柱多发性骨折后凸成形术近期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6:467468.

6 muijs sp,nieuwenhuijse mj,van erkel ar,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evaluation after 36 months.j bone joint surg br, 2009,91:379384.

7 lieberman ih,dudeney s,reinhardt mk,et al.i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spine,2002,27:548.

8 ledlie jt,renfro m.balloon kyphoplasty:one-year outcomes in vertebral body height restoration,chronic pain, and activity levels.j neurosurg,2003,98:3642.

9 reginster j,minne hw,sorensen oh,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risedronate on vertebral fractures in women with established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vertebral efficacy with risedronate therapy (vert) study group.osteoporos int,2000,11:8391.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疼痛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佳,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症状之一,疼痛缓解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1]。研究主要使用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正常脊柱压缩型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以往的保守治疗比较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支的存在有脊柱压缩性骨折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4岁,平均76.8岁,体重41~83 kg,平均63.5 kg,病程1~7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76.5岁,体重42~85 kg,平均65.1 kg,病程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主要使用保守治疗如绝对卧床、维持水电解释酸碱平衡、镇痛以及脱水等处理,观察组则在介入中心行PVP治疗,术中患者取俯卧位,选择骨折部位椎体表面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通过10号穿刺针注入不可降解骨水泥,并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直至注入骨水泥时遇到较大阻力为止。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疼痛评分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组别

治疗后第1天

治疗后第7天

治疗后第30天

治疗后第90天

观察组

3.5±0.9

2.1±0.5

1.1±0.1

0.8±0.1

对照组

6.8±1.6

5.3±1.4

4.3±1.2

2.1±0.5

t值

9.652

10.365

14.235

7.96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3

3 讨论

皮椎体成形术(PVP)主要通过骨水泥填充使得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以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对椎体内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而且在骨水泥聚合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所致高温,使椎体痛觉神经末梢坏死,有利于缓解疼痛[2]。PVP最明显的优势即缓解疼痛的立刻性及术后下地活动的早期性,一般PVP术后即会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疼痛及长期卧床及由此引出的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缺点就是这一技术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理论论证,其远期疗效不甚明确[3]。

本研究通过将PVP术与保守治疗比较,发现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VP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也不是万能的,其相对禁忌证为椎体高度受压超过75%者;骨折累及椎体后壁、骨折片压迫椎管内结构者;凝血机制障碍者;临终期患者;严重心肺疾患者[4]。总结我院经验,我们认为,在行PVP术时,为了避免骨水泥渗入椎管,首先在穿刺过程中要反复C型臂或X线透视,在正侧位上确保穿刺路径正确,防止椎弓根穿破,其次,穿刺针应位于椎体的前中部,不至因为压力过大造成椎体后壁的骨折,最后在注入骨水泥的整个过程应在很好的透视监控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靠近椎体后壁应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不应强求注入骨水泥的量。对于手术入路选择上,颈椎手术常采用前外侧入路,胸腰椎可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或后外侧入路,因为经椎弓根入路减少了节段神经损伤、椎旁渗漏的危险,较为安全,同时准确的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所以通过本组研究,我们发现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4 参考文献

[1] 武仁华,贾  丹,门宇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10(33):1518.

[2] 崔建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J].临床医学,2011,31(7):43.

[3] 杨永兵,杨傲飞,邹  季.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3.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内固定;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16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以往采取的保守治疗方式,不仅卧床时间较长,还容易引起压疮、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1]。目前,除非患者有严重的手术禁忌证,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因此,为了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145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男68例,女77例,年龄61~89岁,平均75.6岁;患者入院时,经X线片或骨密度检查均可见有明显的骨质疏松,依照Singh指数,Ⅳ度以下定为骨质疏松症[2]。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DHS组48例,Gamma钉组50例,PFNA组47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于牵引床上,牵引患肢至骨折复位满意,对于复位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小切口协助操作。DHS组48例患者,于大粗隆外侧作直切口,C型臂机引导下,向股骨颈、头插入导针,拧入动力髋螺钉,安装带套筒钢板,螺钉固定,常规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Gamma钉组50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大转子顶点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带连接器的主针,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通过导向器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拧入拉力螺钉,然后经导向器打入远端锁钉。PFNA组47例患者,取大粗隆上方5 cm直切口,选择合适直径PFN-A主钉插入髓腔,C型臂透视机监视下置入螺旋刀片的螺纹导针,测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敲入,锁定刀片,据瞄准器操作拧入远端固定螺钉,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包括术中透视时间)、出血量、创口大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法评分,疗效标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均在SPSS 11.0统计软件上进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表1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等临床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

表2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因可分为骨性因素与非骨性因素,其中,骨性因素即患者受到低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占主要方面,以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为主,易发生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较高,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4]。采取骨牵引的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由于移位骨折难以满意复位,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目前采用的内固定方法不需要剥离软组织,降低了手术创伤、失血、术后感染及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危险[5]。本组资料中,通过对三种内固定方式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发现,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小。可见,PFNA内固定方式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文良元,许多良,蔡恒江,等.骨质疏松与老年髋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9):542-545.

[2]黄俊,纪方,曹磊,等.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1261-1263.

[3]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1.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screw for I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ehanterie hip fractures: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2):984-989.

[4]邓玉海,王序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2,5(3):227-228.

[5]周青,沈云.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8):730-733.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

对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疗效及护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0月来我院就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8例。PKP治疗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61~93岁,平均75.2岁。传统保守治疗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63~89岁,平均75.6岁。所有患者主要症状为翻身或站立时腰背部疼痛。无下肢神经症状。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PKP组: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定位后,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用小尖刀切开皮肤0.5cm,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套管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入椎体内,针尖达椎体前中1/3处,用同样方法进行对侧经椎弓根穿刺。更换球囊到达椎体内,缓慢扩张球囊,达适当压力后退出球囊。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如果发现有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射。退出器械,压迫止血,覆盖无菌敷料。观察10分钟双下肢活动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保守治疗组:仰卧于硬板床上,腰部垫枕,使脊柱过伸。卧床休息6~12周,镇痛等对症治疗。红外理疗2次/日,20分钟/次。

观察指标:①观测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②分别于治疗前及术后随访时测量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AS),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③对所有患者出院后止疼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3。

表3 出院后止痛药物应用的随访结果[例(%)]

护 理

术前护理:⑴心理护理:讲解手术过程,说明目的和意义,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⑵术前准备:①安排患者进行CT、MRI检查以明确病变椎体的节段、椎体压缩程度等。②检查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心、肺、肾功能。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③备皮、做好造影剂过敏试验,术前控制性禁食[1]。④练习俯卧位,以适应术中需要,避免术中不能耐受俯卧位而出现呼吸困难致手术终止。⑤术前晚睡眠好。术晨监测生命体征,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2~3小时,3小时后可翻身。术后1~2天可带腰围下地活动。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关注血压变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所用骨水泥注入椎体后有使动脉血压一过性下降作用,可能与PMMA的单体或聚合体被吸收血循环有关[2]。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①术后疼痛:PKP在术后数小时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重或发热反应,是由于PMMA聚合放热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当术后病人出现疼痛加重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本组1例出现局部疼痛加重现象。②骨水泥渗漏:PKP最常见并发症是骨水泥漏,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其结果可能是很严重的。本组未发生该并发症。本组1例出现向椎体前方和侧方渗漏,未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③肺栓塞:水泥向周围静脉,尤其是椎体静脉丛的渗漏,可造成异位栓子及肺栓塞。本组未发生肺栓塞。但若在术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或休克,应立即给予吸氧同时向医生报告。

综上所述,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KP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PKP镇痛效果确要,能显著快速且持久地控制症状[3]。

参考文献

1 占静,孙红霞,任静,等.椎体后凸成形术病人术前控制性进食与禁食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7):12-13.

2 岳同云,张国莉,刘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护理8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20):24-25.

3 赵莉,赵金彩,马惠敏,等.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2(16):1-2.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从股骨颈关节囊外缘到小转子远端5cm处的骨折。其中的不稳定型骨折,常因股骨距破坏、小转子因髂腰肌牵拉移位。我院从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71岁;左侧15例,右侧19例,跌倒伤26例,车祸伤8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5例,Ⅳ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1.2术前准备根据患者骨折移位及体质情况,选择适当重量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对合并内科疾病的病例请内科会诊进行充分的治疗和麻醉的评估。牵引3-5d后,术前拍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侧位片(床旁),以了解牵引后的骨折端复位情况,尤其侧位重要,以及骨质疏松情况。对于顺粗隆间的骨折选择DHS固定(备May骨折钢板),逆粗隆间的骨折选择May固定。术前一天使用抗生素。

1.3手术方法一般尽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全麻。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牵引固定双下肢,使骨盆稍倾斜,同时躯干向健侧倾斜15度,将患侧臀部垫高,以方便术中C臂机透视正侧位及前倾角的掌握。C臂机正侧位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端满意及颈干角恢复130-135度后。

1.3.1DHS内固定治疗组从股骨大转子向下2cm处向远端纵向切开12cm左右切口,显露骨面,借助导向器(调好一般130度)在C臂机透视下打入导针,正位在股骨颈中下1/3交界沿股骨距(让主钉打入后可以紧贴股骨距),侧位在股骨颈中央为好,此处为张力和压力骨小梁相交点,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尤为重要。上端打入股骨头下0.5cm处勿穿出股骨头,根据克氏针的长度可以测出主钉的长度(主钉打入股骨头下0.5-1cm处合适),用DHS的配套器械开口到位后(勿需攻丝),拧入测好长度的主钉到预定位置,再次正侧位透视证实主钉位置良好。套置并固定钢板(钢板的长度据骨折的情况定,一般超过骨折端4枚螺钉合适)。

1.3.2May内固定治疗组沿股骨大转子向下纵行切开髋外侧及股外侧肌肉,暴露粗隆部,利用May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紧贴骨壁,利用钢板将粗隆间外侧已经破碎的骨折块复位,起到良好的扶持支撑作用,近端的螺钉仍然在C臂机透视下,掌握角度及前倾角,使近端三枚拉力螺钉“”字形状,正位位于股骨颈中下1/3交界处,侧位位于股骨颈的中央为宜,近端若有孔可以再加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加强,远端与DHS固定相同。内固定均遵循AO原则,伤口均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

1.3.3保守治疗组予以胫骨结节骨牵引,常规应用抗凝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周复查床旁髋关节正侧位X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加强防褥护理防褥疮发生,同时治疗内科病。

1.3.4术后处理常规使用抗菌素3~5天,根据术中失血量及年龄可考虑适量输血,不用止血剂,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液防止脂肪栓塞及深静脉栓塞,伤口引流管可于术后24~48h内拔出。术后三天作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一周可作患肢CPM功能训练,并可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活动,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人可晚些下床。2~3月后根据复片情况考虑负重。

2结果

本组34例,随访6~24月,手术32例伤口均甲级愈合,复查X线片骨折端位置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发生及行走无跛行等。保守治疗一例牵引2月撤牵引,亦无髋内翻,但髋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功能受长期牵引影响而不能恢复受伤前功能,另一例合并冠心病一周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 特点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PFNA.Method: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B group,C group,they were respectively taken PFNA,LPFP and external fixator,three kinds of operation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measurement was checked to count examination rate of osteoporosis.Result:BMD was measured in 120 cases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was 86.7%.A group in the oper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oading time were shorter than B,C group(P0.05);the lowes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A group,B group was second,C group was the highes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irst-author’s address:Wus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sheng 638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至股骨颈基底部范围内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功能恢复,目前已较少使用。因此,手术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中青年人不完全相同,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从而寻找一种疗效好、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固定方式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近年来,笔者通过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新鲜性、闭合性骨折;(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陈旧性及开放性骨折;(2)严重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不宜手术者;(3)孕妇及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B组、C组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PFNA、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A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6±5.7)岁,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19例,Ⅳ型6例;B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2±5.1)岁,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4例,Ⅲ型18例,Ⅳ型5例;C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2±5.9)岁,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6例,Ⅲ型19例,Ⅳ型4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骨质疏松检查

使用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量正常:t值>-1.0 SD;骨量减少:-2.5 SD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 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侧髋部,麻醉满意后利用骨科牵引床进行复位,C型臂透视下骨折端复位基本满意,颈干角恢复良好后,消毒铺巾,于大转子顶点向上做一约4 cm长纵型切口,用开口器开口,置入导针并沿着导针扩髓,沿导针插入合适长度的PFNA主钉后移除导针,运用近端定位瞄准器置入导针,C臂透视下位置满意后置入螺旋刀片,随后置入远端锁钉和尾帽钉,冲洗创口、留置橡皮引流片,逐层缝合。

1.3.2 B组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体方法:患者取侧卧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从患肢大转子顶部向股股外侧做一约12 cm长纵型切口,逐层切开,暴露骨折端及股骨近端,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于大转子顶部下l cm处放置适当长度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股骨头颈内分别置入3枚导针,C臂透视见三枚导针位置均满意后置入合适长度的螺钉,远端分别置入4~5枚双皮质锁定螺钉,再次C臂透视下骨折端及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冲洗创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3.3 C组 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满意后利用骨科牵引床进行复位,C型臂透视下骨折端复位基本满意后,经皮从大转子钻入2枚导针,空心钻钻孔,拧入用2枚固定钉,2枚针要求在同一冠状切面并尽量靠近股骨颈上下两侧皮质,再于股骨上段外侧拧入2枚皮质骨固定钉,联结外固定棒。术后钉眼缝合包扎。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检出率

本研究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发现,共有104例患者被检出骨质疏松,其中,男34例,女70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86.7%。

2.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及负重时间上均较B、C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

1年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三组优良率分别为97.5%、90.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1例发生远端锁定钉断钉,无髋内翻及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2.5%;B组中1例髋内翻,2例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5%;C组出现5例髋内翻,4例出现肢体短缩,并发症发生率为22.5%;A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数量的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其临床特点与中青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完全相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对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发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常常伴有骨质疏松。(2)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研究显示,绝经后的女性骨质流失快于男性,因此,更易发生骨质疏松。(3)致伤原因多为低能量暴力损伤引起,由于老年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低于常规暴力就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4)保守治疗并发症多,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血栓形成及褥疮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针对以上临床特点,其内固定方式主要有PFNA、LPFP、外固定支架及动力髋螺钉等。

PFNA是在Gamma钉和PFN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型髓内固定系统,它有效避免了后二者的缺点,主要体现在用螺旋刀片代替了股骨头颈螺钉,旋进打入螺旋刀片不但可压缩周围的松质骨,增加把持力,而且具有更好的抗旋转及抗切除稳定性,对老年患者特别伴随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更为适宜,并且适用于所有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表明,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之一[4]。

LPFP特点是螺钉与钢板之间可以锁定,固定时不要求钢板与股骨紧密接触,相当于内固定支架,因此手术可以不用对骨膜进行广泛剥离,保证了骨膜正常血供,从而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股骨近端3枚锁定在空间上属于立体排列,故能有效防止应力集中,对疏松的骨质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5]。但LPFP对股骨内后方骨折块固定作用不佳,并且锁定钉无加压作用,属于弹性固定,不利于早期下地进行功能锻炼。

外固定架操作简单,不需要切开剥离,创伤很小,出血少,手术时间明显短,尤其适合于身体条件差不耐受长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缺点是固定强度有限,抗内翻应力差,易发生骨折期骨质疏松,导致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并且穿脱衣服不便。

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在术中术后各观察指标中总体上较LPFP和外固定架有明显优势,并且优良率高,并发症少。结果表明,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选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飞,陈伟,张晓琳,等.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变化:单中心3201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9):697-701.

[2]章振林.骨质疏松诊断与骨密度检查报告的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17-118.

[3]邹璇.DHS、LPFP、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9):790-791.

[4]徐沁,田守进,倪善军,等.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2014,20(11):1781-1783.

骨质疏松保守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45-02桡骨远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十分常见,约占1/6[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亦日益增多,且大都为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有学者主张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长期制动可加重废用性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随着科学进步,以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配合内科用药、生化监测与康复锻炼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更易满足人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所以术前对于骨折的具体类型、关节面的损伤塌陷程度等情况的了解尤为重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的特征,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来3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行螺旋CT三维重建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意义。

1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65-78岁,平均68.4岁;均为跌倒受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正中神经损伤1例,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1例;按AO/ASIF分类:C1型3例,关节内简单骨折,C2型8例,关节内简单骨折合并粉碎骨折,C3型25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附加尺骨损伤。在螺旋CT检查前均已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证实为桡骨远端骨折,为清晰显示骨折情况,指导手术方案,进一步行螺旋CT检查。患者受伤距手术时间为5-9d,平均6.1d。

2检查方法

应用philips公司64排螺旋CT机。患者仰位,扫描范围自尺桡骨下端至掌骨,以腕关节间隙为中心选择适当的扫描范围,包括尺桡骨远端。电压120kV,电流200mA,扫描层厚3.75mm,螺距0.984: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将获得的薄层数据传输至AW4.4工作站,利用3DBone处理软件进行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同时利用二维成像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选择能最佳显示病变的图像进行存储并摄片。为取得最佳的观察角度,将图像在X、Y和Z轴上旋转,部分病例除去影响骨折观察的邻近骨结构和固定的石膏托。

3治疗方法

手术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取前臂远端桡背侧或掌桡侧弧形切口,呈S形。暴露桡骨关节面及骨折线,根据骨折情况,牵引、撬拨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背侧或掌侧常规植入异体骨或自体松质骨于关节面下以支撑关节面,注意恢复桡骨长度及关节面的掌倾角、尺偏角。用细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背侧或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螺钉固定。术后行功能训练指导,抗骨质疏松治疗[2]。

4结果

在所有的病例中,螺旋CT检查所显示的骨折线和骨折片的数量明显多于平片。更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的特征。指导了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详细的术前器械的准备工作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术中证实,直视下骨折按AO分型与三维重建图像分型完全一致,三维重建图像分型准确率达到100%。

5讨论

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由于骨矿含量较高,有机物含量相对偏低,骨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往往轻度的外伤,就可造成桡骨远端的骨折的移位,且常常为关节内骨折,伴有关节面的骨折、塌陷等,多涉及下尺桡关节。腕关节各组成关节是腕关节发挥功能的解剖学基础。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目的就是,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保持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和尺偏角);保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功能[3]。以期获得最好的关节功能。

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绝大部分腕关节骨折病例可以做出诊断,但由于图像的相互重叠,有时候很难对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出客观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由于骨质的嵌插和关节面压缩,桡偏角、掌倾角的丢失,螺旋CT及三维重建能避免影像的重叠,它可以全面、准确、清晰地显示骨折移位的情况,为术前准备提供重要依据[4],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于腕关节面与X线束大体平行,横断面CT在发现碎骨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三维重建在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起了关键作用。SSD在了解碎骨片的空间位置及旋转程度方面作用明显,同时骨片较小时,SSD的作用就优于MPR;当碎骨片较多且聚集在一起时,MPR的作用更好;两者同时运用的效果要好于单一的运用。由于桡偏角、掌倾角的存在,关节面的骨折线平片不易显示清楚,在固定时螺钉的进钉方向也可以以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资料为依据,以确保进钉方向与骨折线的方向垂直。复位术后也可通过螺旋CT来显示固定效果,在扫描前预先选择Extended CTScale选项,使探测器采集数据时CT值的范围扩大10倍,减少金属伪影的产生,图像效果清晰。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以弥补二维图像的不足,提高诊断率,对于术前准备和术后评价做出客观分析。

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将手术目标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使骨科医生对手术区域内的情况在术前加深认识,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提出决策,使医生在术前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既可减少手术中骨折周围的剥离程度,尽量保持骨折周围的生物学特性,又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质量,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固定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金河,冯建书,淳增炎,等.桡骨远端骨折成角改变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0):750-752.

[2]张华俦,余存泰,沈惠良,等.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3):201-203.